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3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战略高峰论坛
2013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战略高峰论坛

2013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战略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3-12-07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新华社

会议文集:2013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本世纪以来,在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还是迅猛而健康的.然而,与海洋产业相比,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十分理想.本文在分析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各种渠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强海洋文化产业的应用研究,政府要建立海洋文化产业市场导向机制的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相关建议.
  • 摘要:海洋文化资源具有文化资源的一些共性特征,针对目前海洋文化资源开发范围窄、产品类型粗浅、"碎片化"严重等问题,尝试总结出核心扩散、链条扩散、融合扩散3种海洋文化资源深入产业化可选择的一般基本路径,同时,针对不同海洋文化资源的特殊性设定了一些特殊产业化路径,如技术恰接、市场深化、附加值提升等.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海洋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遵循市场演变规律,充分发挥地区海洋文化资源特色以及城市互动效应,以区域增长极为核心,辐射周边海洋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一个个特色明显、差别定位的海洋文化产业圈,以此推动全国海洋文化产业空间格局的协调与平衡。
  • 摘要:海洋民间音乐是中国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力求规范海洋民间音乐的研究范围与方向,根据当代大众民间艺术审美趋势,针对不同类型受众进行有效的海洋民间音乐传播,以促进其产业化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海洋民间音乐资源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确保它的长足发展,需要在保持乡土语境的艺术传承和产业化开发之间寻找契合点.避免盲目滥用的破坏性产业化开发,力求通过评估、检测、规范等合理经营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态海洋民间音乐.
  • 摘要:海洋民俗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物质生活民俗、海洋人生仪礼民俗、海洋生产竞技民俗、海洋信仰禁忌民俗、海洋民间文艺民俗和海洋渔风节庆民俗等.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去解读海洋民俗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体验"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是对海洋民俗传承与保护的哲学思考.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和谐"与"文化内核"则是海洋民俗传承凸显其生存智慧和精神向度的重要策略.本文以浙江海洋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借助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其传承、保护与开发提出学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浙江海洋民俗文化由文化和谐与文化内核所共同构建形成的海洋民俗文化内在传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海洋文化均衡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化生态既是一种自然意识、人文关怀,更是一种系统综合、互动联系的思维方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进行各种民俗文化的传承,对于保护一个地方乃至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是极为有利的。
  • 摘要:海洋文化遗产是人类与海洋在长期的历史互动中形成的一种遗产类型.浙江省因其独特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优厚的海洋资源,孕育了丰富而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遗产.目前,浙江海洋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保护不力、开发不当等危机.本文旨在分析海洋文化遗产的现状,探讨如何在旅游活动中对其加以适度开发,实现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双赢.提出了系统、全面开展浙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组建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加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的建议。首先需要整合中国现有海洋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潜在海洋文化遗产资源,努力实现海洋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结合。其次为企业提供涉海文化产业项目规划与开发思路,同时为政府发展和扶持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参考。最后,举办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论坛,定期出版学术期刊,为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开发利用海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现代大众媒介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从传播意识、观察视角、思维模式、报道方式、传播手段等诸多方面,实现从陆地媒介向海洋媒介的转换,进而构建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强大支撑力的现代海洋媒介传播体系,在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提出了提升媒介海洋传播意识,加强国民海洋观教育,加快海洋传播思维转换,创新海洋传播方式,开办专业性海洋媒介,构建全方位传播网络,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拓展海洋传播领域的建议。
  • 摘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的影片,导演李安借助于电影特技手段和大量的隐喻,成功地将文字作品转换为影像符号,使整部影片充满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味.从影片的主人公派的名字,到动物角色选择、场景设置都暗含了深刻的符号意义.影片所叙述的两个故事虽然意义相悖,却不能相互抵消,甚至在某些情节设置上可以相互补充.文章深入地分析这几个叙事要素在影片中的含义,增强了对影片表达意图的认识.
  • 摘要:文化是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要素,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是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动力.本文即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从游客心理认同的角度,将海洋文化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分析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的海洋文化资源,提升海洋城市的品质和旅游品牌形象,增强中国沿海城市的区分度和竞争力,以提升海洋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
  • 摘要:文章介绍了16世纪东亚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双屿港,19世纪中叶英国宣布为自由贸易港定海港的发展,并分析了舟山群岛新区的规划布局,成为中国继香港之后的第二个自由港。舟山群岛的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
  • 摘要:港口城市是海洋与陆地两种文明的节点.在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进程中海洋文化产业是促进港口城市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海洋文化产业与现代化港口城市融合过程中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思路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突破固有认识框架,加强港口城市海洋文化本体地位建设,深入挖掘港口城市海洋文化特质,用海洋文化独特性取代发展同质化,明确港口城市定位,制定海洋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借助港口城市优惠政策,推进海洋文化产业链发展,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助推港口城市现代化建设,整合传播资源,打造港口城市品牌推广与危机公关团队的海洋文化产业与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策略。需要不断加大对港口城市海洋文化的重视程度,发掘探究力度,加大对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需要进一步与实际调研相结合,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增强城市文化品位,用文化科技引领社会发展,发挥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传播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强社会基础建设和空间发展,吸引社会资本的集聚。
  • 摘要:海洋文化旅游相对于内陆旅游来说,没有统一的开发模式,并且各个滨海城市自身的区位特征和经济基础并不完全一致,没有统一的套路可以遵循.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海洋文化旅游的传播模式,寻找一条实现海洋文化资源扩大化的现实路径,是发挥现有资源、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海洋文化传统、加强国民海洋意识的必由之路.
  • 摘要: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所以,实现海洋法治、建设"海洋强省"首在加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为此,就必须以"文化强省"建设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服务经济、科学规划的建设原则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坚持"五结合"、"三强化"、"一融进",积极探索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完善海洋立法,严格海洋执法,公正海洋司法,以行业创建促海洋法治文化建设;城乡动员,全民共建,多形式演绎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活话剧;繁荣海洋法治文艺,加强海洋法治理论研究,以科学理论指导海洋法治文化建设;借鉴他人经验,创新绩效考评,扎实推进海洋法治文化建设.
  • 摘要:本文在梳理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要求和关照海洋文化产业自身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海洋文化产业中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论机制,并迸一步指出未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海洋文化产业应朝着构建数字海洋文化产业,以及推动海洋科技的文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提出了海洋科技的文化产业化发展需要适应国家海洋科技战略的发展方向,海洋科技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还需要相应的“赋能”技术产业的建议。
  • 摘要:台湾盐业从早期的公营到私营的转变面临着生存危机,改革是其唯一出路.本文围绕台湾盐业的发展,展现台盐产业的转型思路,为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综观台盐的变革的过程,其始终保持的观念并不是放弃传统的资源和核心价值,而是站在过往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观点,运用现代的技术,把原已缺乏经济效益的盐,延伸转换为符合现代需求的产品,把已经淘汰、破旧的资源,用创新的方式,转换为具有新价值、新用途的商品。台盐转型的成功,提供了一个可以经由创新和科技与自然和传统文化并存的思路。也只有站在对文化真心理解尊重,对自然敬畏关怀的立场去思考未来发展,才能创造一个共存永续的海洋产业。
  • 摘要:海洋与中国发展的关系在21世纪更显紧密,研究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化传播必关涉到海洋文化产业.从文化的视角看,即使是中国内陆也保存着中华文化的海洋基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借鉴世界的先进经验,本文以迪斯尼乐园的选址海岸线城市和海洋元素运用为分析对象,探索文化海洋视野中,海洋文化符号传播的技巧,和更好地发展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方法.从海洋文化的视野看中国,有两个关键词跃然而出,其一是“海洋文化传播”,其二是“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来源于国人海洋意识的斧正、培养和建立。作为文化的海洋,其主要的物质元素是阳光、沙滩、海浪,这成为文化消费品,从符号的角度来看,海洋文化的符号消费是开朗、浪漫和热情等正能量符号;这似乎与迪斯尼乐园生产和消费的符号高度吻合,迪斯尼的内容符号是快乐,这种快乐的深层符号是开朗、梦想、和谐、唯美、热情、真诚。而且,正如上面详述的故事,迪斯尼的创新也正是与文化海洋的神秘和无限联想息息相关。迪斯尼乐园与文化海洋的符号高度一致。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这不仅为海洋时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海洋影视产业集群作为传统海洋影视基地转型升级的新业态是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也是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与"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浙江现有海洋影视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对建设浙江海洋影视产业集群的意义及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突破行政界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转变思路,以海洋为中心,制作富有海洋韵味的影视产品,充分吸收民间资本,优化影视产业投入机制,拓展价值链,发展影视产业一条龙服务,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产业环境的探索建设浙江海洋影视产业集群的相关建议.
  • 摘要:海岛只有依法开发,遵循科学性、保护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原则,才能促进海岛开发的和谐发展.海岛开发还要注重海陆统筹,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体现人文性、文化性、审美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元素,追求自然特色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把人文意蕴和审美意识融合蕴涵于自然的人化之中,努力营造海岛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的氛围,蕴含出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之妙,通过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相互辉映,最大限度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摘要:如何将港口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创意产业,促进滨海港口地区复兴是后工业社会全球沿海港口地区发展研究的核心论题.探析了文化资源到创意产业的转化潜能、介质、路径、模式和运作机制,并在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架构其实证研究范式.进而以中国舟山普陀区的木帆船、沙雕等创意产业为例,采用文化经济地理学方法调查了创意产品生产过程的项目网络特征.研究发现:(1)港口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产业的适宜条件是由创意、资本、管理等要素结网构成创意场域,亦即在市场主导下将文化资源与现代创意、媒介、市场需求等网络式融合;(2)舟山普陀木帆船、沙雕创意产品生产过程的结网模式尚处于市场需求方主导、网络发育度低,即木帆船船模创意产品生产严重受制于客户订单、沙雕创意产品生产受到海洋旅游产品市场需求与荷兰沙雕创意公司的制约.由此建议,政府必须将文化资源利用、创意产业培育、市场前景评估统一于地方发展框架之内,抓住创意产品生产的项目网络特征,提升本土公司在网络价值链的利益分享权力,培育港口文化创意集群,实现本土企业与居民有效分享文化资源转化过程的利益;并从港口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与海岛特色、产业发展与空间管制、品牌培育与产业链提升等方面提出促推浙江港口地区文化资源发展创意产业的可持续路径.
  • 摘要:滨海空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人类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对滨海空间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滨海空间在狭义上可以从空间距离上来定义,在广义上则指包括陆域、海岸线与海域三部分的地理区域.通过分析国内外几个城市滨海空间的成功建设的案例,可以总结出滨海空间构建的五个共性维度:生态可续性、亲水开敞性、功能多样性、品牌特色性、协同适用性.以这五个维度为原则,可以从宏观、微观角度来系统地构建滨海空间,使之成为宜居的地理区域,成为人类文明的明珠.
  • 摘要:论文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概括中国海洋船舶工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主要以中国船舶工业年鉴数据为依据,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市场结构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地区的海洋船舶工业发展差异,最后得出结论.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这不仅为海洋时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经济与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开展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对海洋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总结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了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战略路径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海洋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海洋文化景观及保护性开发,浙江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海洋资源的保护、转换与开发的建议。同时分析了海洋影视、动漫与传媒产业研究和海洋城市、港口与海岛开发等资源开发。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