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7第五届岭南内科大会
2017第五届岭南内科大会

2017第五届岭南内科大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7-09-15

主办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7第五届岭南内科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孙子兵法》是出自春秋末期孙武的兵法巨著.问世两千多年来,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精邃富赡的思想,被后世誉为"兵学圣典".其中,《军争篇》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更是突显出孙子常变一体、静动一元的作战特色,国外有军事家将其归纳为"风林火山"四字要诀,并奉为圭臬.许多中医医家认为,治病亦如用兵打仗,因此常用兵家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本文试就"风林火山"的兵法思想,对洪钦国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的思路做一粗浅探讨.
  •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并逐渐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从遗传和代谢等方面的研究仍未能完全阐明D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笔者分析认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使得人们出现生物节律紊乱,发生睡眠障碍,可能是DN进展迅速的重要原因.既往动物实验证实,生物节律紊乱可以促进DN的进展.然而,生物节律紊乱导致的睡眠障碍对DN患者的中医证候有何影响,仍鲜有相关报道.本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DN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对中医证候产生一定影响,现报道如下.
  • 摘要: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肾衰终末期患者常用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利用具有半透膜特性的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浆与腹腔透析液之间的溶质浓度差和渗透压梯度,通过扩散、渗透等原理,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及潴留水分,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中医学界对于PD也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本文就此内容进行综述.
  • 摘要: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的替代疗法.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血透患者的平均存活期明显延长,随之而来的血液透析的慢性并发症也不断增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远低于正常人群.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阶段后,由于疾病特殊性,对这一类患者的关注较其他疾病少.虽然也有一些医家对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但尚未有统一的辨证分型,希望通过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为中医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最终结局,肾功能渐进性地减退.在我国,慢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最后进入尿毒症阶段需采用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无论选择哪种肾脏替代疗法,都要耗费巨大的经济费用.因此,如何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寿命,是值得积极探索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在2012年1至3月应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4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现代医学治疗UC常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不良反应较多.UC是现代医学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及"肠澼"等病范畴,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东莞市中医院董明国教授在名中医何炎燊教授脾胃论思想指导下,结合自身数十年诊治UC的临床经验,自拟升脾方治疗UC,疗效肯定.本研究从免疫学角度,进一步探讨升脾方治疗UC的机制,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同时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和生化异常.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其中腹泻型最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发病率较高,且不同地区患病率差异大,其中西方国家为8%~23%,亚洲国家为5%~10%,我国IBS患病率为0.82%~5.67%.IBS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治疗IBS多以解痉、止泻、抗抑郁及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为主,且仅限于改善症状,停药后复发率高.腹泻型IBS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等病范畴,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通过聚类分析360例腹泻型IBS患者临床症状,显示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脾胃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是其常见证候.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IBS提供参考.
  • 摘要:全国名中医邱健行教授,出身于广东番禺医学世家,幼承庭训,行医50余年,学验俱丰,德艺双馨,擅长胃肠肝胆疾病及血证中医诊治,善用疏、清、通、和治法,组方药简力宏,用药灵动.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邱健行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参与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邱健行名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从做学问到做人,从医病到医人,均得到恩师的无私教诲,用于指导临床,切实可行,受益终身.现整理总结邱老治疗肝硬化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 摘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为40%~70%.治疗上现代医学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制酸、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HP)等.该病在中医属"胃脘痛""痞满"范畴.中医对其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优势,拓宽了该病治疗的途径.邱健行教授在继承前人治疗胃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及40余年临床经验,提出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诊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理论及方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疗效显著,深受患者认可.
  • 摘要: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胆结石病位在于肝胆,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管起源于肝,胆液为肝之余气,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通,所以胆的病变与肝密切相关,可谓肝胆相照,胆病可以及肝,肝病可以及胆,可致肝胆同病.《灵枢·本藏》记述了肝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质地坚脆与发病的关系,"肝独有两叶"、"胆在肝之短叶之间".
  •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以胃黏膜慢性炎症、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及黏膜肌层变厚、肠上皮化生基础上合并异型增生为主要特征变化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范畴.研究表明CAG具有2.55%~7.46%的癌变率,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定义为癌前状态.CAG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只能对症治疗和去除病因治疗,缺乏疗效确切的西药和手段;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效果显著,能够逆转CAG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减少胃癌发生率,具有独特优势.笔者自2012年6月以来,应用补气活血祛瘀、清热利湿解毒中药胃炎1号治疗本病76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摘要: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而产生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一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病变、肾囊肿和肾肿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梗阻性肾病等都可以导致慢性肾衰竭.近年来,慢性肾衰竭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医学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慢性肾衰竭属中医"虚劳"病范畴,近年来许多中医学者对其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使中医药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岭南地区因其特殊的气候环境及生活习惯,使得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遣方用药有其独特特点.笔者从"三因制宜"理论进行探讨,以嗣同道.
  • 摘要:赵立城教授(下称"赵老")致力于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在学术上崇尚经典,博览群书又学古不泥、与时俱进,擅长内科心血管、脾胃、老年病等疑难杂病治疗.现就其学术思想进行阐述.
  • 摘要:赖新生教授(下称"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赖教授在4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所创立的通元针法,治病无数、疗效显著,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总结介绍如下.
  • 摘要:2012年至2016年期间,笔者跟随冼绍祥老师坐诊岭南名医的心血管病专科,得以顺利地完成广州市和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训任务,所收集到的医案不知不觉地成了提炼冼师临证特色和学术思想的宝藏,每次重新阅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和认识,现分享如下.
  • 摘要:越来越多临床及实验证据表明,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化学药物不能取代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有切实疗效的中医治疗经验转化为可推广使用的成果是惠及更多患者的关键,而对名医治疗经验总结则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前提.冼绍祥教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有独特见解,尤其是在心衰、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预防等方面疗效卓著.现总结如下.
  • 摘要:赖新生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教授,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类人才,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广东省名中医.他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学(一级)和广东省重点学科针灸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在四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针灸治疗痛症,方法独特,疗效显著,形成了完善的针灸治痛理论体系,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 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指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历代医著未见关于重症肌无力完备而系统的记载,常与他病混治.邓铁涛教授针对该病病机有独到的认识.邓中光传承邓老学术思想,将其灵活运用到临床治疗,构方的核心思路与邓老一脉相承,但又不拘泥于邓老拟定方药,加减用药有其独特的见解.笔者收集邓中光教授2005年至2006年小部分、2013年至2014年治疗MG的处方共68份,对处方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邓中光教授治疗MG的处方思路.
  • 摘要:全国名老中医劳绍贤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已60余年,善治中医疑难杂症,在中医脾胃病防治领域成绩卓著,在国内业界素有"南劳北周"之誉.劳教授在临床中善于融古贯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经验丰富.劳教授主持研制了"和胃片""胃热清""胃痞消""胃炎消"和"肠炎安"等有特色的中成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劳教授在临证过程中还独创了不少疗效确切的劳氏系列验方.本人有幸能跟随劳教授伺诊并聆听其教诲,收获良多.现将本人运用劳氏连葛救火汤成功治愈1例老年急性肠炎验案汇报如下.
  • 摘要: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新数据显示,在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中有57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2011年有超过28万人死于心衰,预计至2030年心衰患者将超过800万人.在中国,成年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目前我国有心衰患者450万,5年死亡率为60%~70%.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关键是重要的机制并没有被包括在病理生理理论中,目前的治疗策略受到挑战.课题组对慢性心衰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确定了病名为“心衰病”,提出了气虚血瘀水停的总病机,具体分为气阴虚血瘀水停和气阳虚血瘀水停两类。
  • 摘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仲景在该条文中提出"坏病(变证)"的治疗原则,但该治则的临床指导意义已远不限于此,历代医家视其为中医临床诊疗之总则.从认识论角度看,"观其脉证"的"观",不光是看的意思,还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之意,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辨识,了解患者现有的脉象和证候表现."知犯何逆",才能知道误汗、误吐、误下这些症结之所在,然后"随证治之".可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仲景对临床辨证论治过程的精练描述,是对中医临床思维的高度概括.
  • 摘要: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病病首要死亡原因.最新统计显示,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因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2015年8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患者2.9亿人,其中高血压2.7亿人,心肌梗死250万人,心力衰竭450万人.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均较少,且缺乏循证医学指导,有不少问题仍需等待国内医学专家解决。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包括成本一效益分析,均有待评定,必须进行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根据我国的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及其养生康复学的优势,与现代科学结合,研究手段从宏观到微观,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式,采用国际通行的心脏康复诊断检测方法和科学评价标准,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加大临床、实验、制剂、器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形成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新模式,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 摘要:"阳微阴弦"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师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在本条中,以脉象之"阳微阴弦"来说明胸痹心痛的病机.从脉象而言,太过主邪盛,不及主正虚,提示疾病的发生都离不开邪盛与正虚两个方面.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医宗金鉴》言:"脉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故脉当取太过不及而候病也.阳微,寸口脉微也,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从胸痹心痛病机而言,"阳微",为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为阴寒太盛,水饮内停之征,说明胸痹心痛的病机是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成."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则进一步强调"阳微"与"阴弦"是胸痹心痛病机不可缺一的两个方面,必须是胸阳不足,阴邪上乘阳位,二者相互搏结,才能成为胸痹、心痛之病."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则强调"阳微"与"阴弦"两者中以"阳微"更为关键,上焦阳气不足是前提和基础.
  •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CHF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成为21世纪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有CHF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而现代医学对CHF的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不甚理想,因此,近年来医学界逐渐将对CHF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对CHF防治上来.中医自古有"治未病"的思想,探讨防治CHF的措施,可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通过检索CNKI、CBM、wanfang、VIP、cochrane、pubmed、中华医典收录的研究CHF的中医特色疗法的中英文文献,将符合搜索条件的549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517篇,英文文献32篇)通过人工阅读标题、摘要、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不符合标准的文献410篇,对符合标准的139篇文献进行CHF的中医特色疗法性研究,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帮助.
  • 摘要: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动态平衡在AS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脂方是梁东辉教授在临床常用于治疗AS、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经验方,全方共奏益气健脾、化痰活血之功效.临床应用显示,正脂方对脾虚痰瘀内阻型高脂血症和AS患者有确切疗效.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兔AS模型,以MMP-9及TIMP-1为主要观察指标,探讨正脂方抗AS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
  • 摘要: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是以肺循环与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经发现说明冠心病患者存在早期心肌缺血症状,需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行缓解,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及重视,现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益气祛瘀化痰法运用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摘要: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以及血容量的增加显著增大了心脏负荷.长期负荷压力极易导致心肌肥厚的发生,严重影响心脏功能,造成不良预后.细胞凋亡在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善患者细胞凋亡状况是缓解患者疾病症状,阻遏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加味温胆汤用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治疗中对其细胞凋亡指标的影响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 摘要:随着神经激素抑制剂的应用还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上也获得一定进展,如能够结合以上技术可以对患者的猝死症状起到一定预防和控制效果,但是如何提升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整体的病死率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在中医的临床治疗上,具备良好的治疗优势,如不良反应情况少,且治疗方式多样化等.基于此,本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加味真武汤对56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并探析其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我国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对于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认识,中医学同样认识到该病存在实性致病基础:痰浊、瘀血是中医学界公认的胸痹心痛的主要实证性致病因素.特别是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岭南中医学术流派,更加重视"痰证"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医痰浊证临床表现及现代医学研究深入,现代研究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实验、代谢组学、临床证候、临床研究等多层面均证实痰浊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证候.根据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经验,研究团队结合岭南地区人群体质多湿多痰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多个研究结果证实:痰证是构成冠心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 摘要: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CHD正严重威胁着我国人群的生命与健康,在我国人群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位.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因客观环境与自身需求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种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包括负性情绪、性格特征、工作以及生活压力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应激已成为CHD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本文就心理应激与冠心病的中西医认识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摘要: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食物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人的生命是不可能得到维持的,而食物要真正成为生命的原动力,必须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脾胃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脾胃是水谷之海,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中枢,为后天之本.修补后天、健全脾胃、保养正气,应是养生保健之大法.以下从5个方面,即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养生的原理、脾胃与养生关系、脾胃养生的方法、脾胃病保健治疗举隅,分别进行阐述.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目前,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且治愈较难,易复发,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将其归属于"泄泻""痢疾""肠澼"范畴,其中慢性复发型又属中医"休息痢"范畴,慢性持续型属中医"久痢"范畴.因其病程长短不一,临床症状多样,导致中医临床辨证难度较大.何世东教授认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是在辨虚实、辨寒热、辨脏腑的三维立体辨证方法基础上,进行导涩结合、温清并调及脾肾同治法等多层次、多靶点治疗,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结合饮食调养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摘要: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有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10年间会发生腹水,44%的肝腹水患者在2年内死亡,危害严重.本研究对肝腹水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制消水膏敷脐外治,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客观评价消水膏辅助治疗肝腹水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探寻一种有效、安全地治疗肝腹水的中医外治方法.
  • 摘要:ARDS患者由于气体交换不畅,导致机体内大量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诱发便血、腹泻、腹内压增高、应激性溃疡、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肠鸣音减弱等胃肠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GIF).笔者在临床实践辨病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对ARDS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取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了临床实践中对ARDS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诊疗思路,简述如下。中医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ARDS合并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多存在以“腑气不通”“痰瘀互结”“脾胃虚弱”为主的病机特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在不同阶段注重“清肺通腑”“行气活血”“健脾和胃”的运用,则往往能及早治疗急性胃肠损伤,避免急性胃肠损伤的加重,能提高ARDS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reative colotis,UC)是一种发生于直肠、结肠黏膜慢性难治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其以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常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甚至会恶变而引发结肠癌.目前该病已成为消化系难治性疾病,急需寻找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为此笔者采用清热祛湿方联合臭氧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以及其他明确的损伤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获得性、代谢性、应激性的肝病.相关研究指出合并高血压的NAFLD患者肝病进展较快的比例高达20%,并存糖尿病者肝纤维化进展更快.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15%~30%,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5%.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文献报道及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董明国教授"从脾论治肝病"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升清降浊法(健胃消胀片)结合饮食运动疗法及调畅情志的三维立体疗法治疗NAFLD,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 摘要:肥胖、吸烟、饮酒、吃热烫饮食、缺乏锻炼、吃盐浸腌制食品、高脂血症、一级亲属肿瘤家族史者是大肠息肉高危人群,而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发现大部分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属于这类人群.这类人群或无症状,或有轻度的腹痛,大便秘结或便溏,偶有便血,舌苔多为淡黯腻苔,在中医症型上多属脾虚湿瘀型,用培土生金法对他们进行治疗,并行生活习惯干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摘要: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据国内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约26万人.随着透析人群的扩大以及透析人群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与透析相关的少见并发症逐渐被肾病医生所认识,透析相关继发性青光眼就是其中之一.透析相关继发性青光眼发病率低,国内外均有散在报道.2012年6月我院透析中心一位规律透析患者反复出现透析相关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每次发作均为透析开始后2.5~3h,表现为剧烈的眼、头胀痛,药物控制不佳,后行睫状体冷冻术,但术后仍有复发,患者异常痛苦,甚至有轻生念头,后改为腹膜透析后症状缓解.结合我科患者,回顾总结了国内公开发表杂志上符合透析相关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血液透析相关继发性青光眼的易感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 摘要:全国名老中医洪钦国教授治疗肾病数十年,对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有独到的认识.温胆汤为经典名方,洪教授使用温胆汤加减治疗非尿毒症期慢性肾衰竭用药灵活,疗效显著,笔者借鉴洪教授经验亦获益匪浅,现结合洪教授的理论和自己的见解,浅析洪教授使用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 摘要:洪钦国教授,广东潮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世家.潜心临床50余载,尤擅长中西结合辨证论治肾脏疾病,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往往数剂而愈.由于屡起沉疴,疗效卓著,而誉满岭南.洪教授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学贯中西,一生遵循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反对故步自封,至今虽逾古稀之年,仍纳新不辍.其结合岭南地域及气候特点,博采众方,勤求古训,以中医药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余有幸侍诊于侧,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对其临证经验,有些许心得,不敢藏私,故以兹文,以飨读者.
  • 摘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是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在激素标准疗法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频繁复发、激素依赖和耐药病例的总称,亦有国外学者认为RNS是指肾病综合征患者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治疗6个月仍无效者,该病症经久不愈可诱发严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综合征等致命并发症,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甚至威胁生命,该病是目前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汤水福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教授从医30余年,在RNS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临证,现将汤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选述如下.
  • 摘要:IgA肾病是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沉积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和病理改变,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多发于青壮年,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病因之一.西医治疗本病,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主,对于有肾病综合征表现者,结合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罗月中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业医30余载,擅长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致力于中医和中西医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兹将其治疗IgA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所有继发性或原发性的慢性肾脏疾病对肾功能呈进行性损害,引发肾脏萎缩,导致肾脏的基本功能无法维持,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电解质、酸碱、水失衡,代谢异常,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损害、神经病变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从起病到开始肾功能不全的间隔时间不定.一些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为经济因素,无法承担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肾移植的治疗费用,而中药灌肠临床疗效良好且经济方便,治疗过程中以机体肠道黏膜为半透膜,经由肠道将机体代谢产物排出,使体内毒素水平有效降低,从而起到延缓肾功能衰竭的作用.
  • 摘要: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消渴病有专篇论述,后世总结其辨治特点为分上、中、下三消论治,主要涉及脏腑为肺、脾、肾。而且这种论治方法一直指导着临床对消渴病的治疗。但从仲景论治消渴病来看,并非仅从上、中、下三消论治,涉及的脏腑也绝不仅仅是肺、脾、肾三脏而已。还与膀肤气化、营卫气治、肝气调畅、三焦通调等关系密切。现就从厥阴病辨治特点来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加以论述。
  • 摘要: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之争甚嚣尘上.现代医学以其讲理清楚,用药后疗效可靠而迅速得到认可,称之为"科学".而中医本身看起来对疾病的认识模糊,理论繁杂,说理似玄,疗效又时灵时不灵,渐渐被认为"不够科学".从临床来看,中医西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疗效,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与西医两种医疗体系如何更好地结合一直是从业者深思的问题.但两种医疗体系可不可以结合?应该怎样结合?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人能够很好地回答.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应该从中西医治疗的理念、具体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寻找最恰当的结合方式。从目前研究及临床来看,中西医在糖尿病的基础治疗、疗效评价方面能够达成一致,而在具体的治疗方法、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及时间等方面尚有较大不同。
  • 摘要: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目前难治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一.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提示,8%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已有下肢血管的病变.从临床观察看,糖尿病史8年以上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病变比同年龄的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目前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机制尚不明确,慢性炎症过程是重要作用环节,尽早针对病机对该病进行干预治疗,可延缓病程及减少其他并发症.中成药制剂复方丹参滴丸在改善血管疾病方面得到认可,且操作方便,经济易行,安全有效,受到广泛的临床运用.本研究首次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摘要:猪苓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临床上报道多用于治疗泌尿系疾病,亦有不少用于治疗消化系疾病.笔者应用猪苓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的胸闷、下肢水肿、失眠、皮肤瘙痒等症状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摘要: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美国心脏学会和糖尿病学会认为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占全部初诊糖尿病患者的1/4,而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占3/5~4/5.2012年《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的全国性评估研究》指出,中国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复方丹参滴丸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功能为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为主。近年有研究将该药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本实验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血清GDF-15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与致死率高,是引发终末期肾脏病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尿白蛋白异常、肾小球硬化及尿毒症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故及时诊断糖尿病肾病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给予早期DN患者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并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对尿微量白蛋白影响.报道如下.
  • 摘要:2013年公布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1.1亿的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为其常见慢性并发症,据中华医学会调查报道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患病率达61.8%.其虽不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但最终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者并不罕见,据统计,发病后截肢率在非创伤性原因造成的截肢中占50%~75%,带给患者巨大的痛苦、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面对如此庞大患病人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在有效降糖、降压、降脂的前提下,观察滋阴消痹方治疗肝肾亏虚型DPN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摘要:为深入观察2型糖尿病(T2DM)磺脲类药继发失效(SFS)夹痰瘀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特点与中医痰瘀症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0例磺脲类药继发失效(SFS)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并进行中医痰瘀症状量化评分,分为痰瘀阻和非痰瘀阻,测评SFS患者痰瘀症状兼夹与否及其程度.分析探讨SFS患者全天血糖水平漂移特点、痰瘀症状兼夹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摘要:瘿病是以消瘦、多汗、心慌、手抖、多食易饥、颈前肿大、眼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说文解字》释名日:"瘿,婴也.婴在颐缨,理之中也."意谓甲状腺肿大,如缨之吊在颈前.瘿病一般可作为各种甲状腺疾病的统称.在临床中以"阴阳六经辨证"使用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取得较好疗效,轻中度甲亢患者可纯中药治疗,中重度患者可减少抗甲亢药物用量及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复发概率.现将我们的特色诊疗方案介绍如下.
  • 摘要:黄淑玲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东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临床上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待诊,获益良多,现将黄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 摘要: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影响中医药事业继往开来的关键环节.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与技术专长,乃是中医药理论和他们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结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全面系统而有重点地整理总结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全国著名温病学家彭胜权教授从医从教53年,德艺双馨,其温病学治学经验丰富,首创温病经典理论回归临床,创立岭南温病学说,系统总结和继承其学术思想和经验对发展丰富温病学、培养学科后备人才均具有积极意义.
  • 摘要:失眠是指在充分的睡眠机会和环境的前提下,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或再入睡困难等,属于祖国医学"不寐"范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人群中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38%,赵建军教授认为情志因素已成为失眠的首要考虑病因,也有众多调查提示失眠与抑郁存在着密切联系,肝郁与不寐互为因果,临床上70%抑郁症患者伴有失眠,而失眠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比非失眠患者高3~4倍;临床研究表明从肝论治、调畅气机对于治疗失眠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从肝论治失眠以期达到治疗失眠的理想效果值得研究探讨,现综合叙述如下.
  • 摘要:燥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体阴津不足或阴津输布异常而出现干燥性症状的临床证候.燥证与现代疾病密切相关,见于各类疾病某一发展阶段,如干燥综合征、哮喘、2型糖尿病等.对于燥证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争论不休,各执一端,争论的焦点为燥邪的阴阳属性,这对燥证的辨证论治造成诸多不便.笔者认为不必拘泥于燥邪的阴阳属性之争,燥证的本质是阴津耗竭和阴津输布异常,据此可分为真燥证和假燥证.现就将真燥证和假燥证的理论阐述如下.
  • 摘要:参麦注射液源于《症因脉治》中的"参麦饮",由红参、麦冬两味药组成,是以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及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注射制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功效.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临床,历经几十年发展,现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治疗证属气虚血瘀或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心脑缺血性疾病的常用中药制剂.期间,很多学者对参麦注射液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尤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进一步验证了其临床疗效,初步明确了其药理作用机制.现就近年来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做一总结阐述.
  • 摘要: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又称缺血性中风,是卒中的主要类型,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治愈率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分水岭脑梗死(CWSI)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一般认为CWSI多是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虽然人们在纠正低血压、补足血容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方面做了最大努力,效果却不尽理想.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并观察磁共振波谱及灌注成像,现报道如下.
  •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病灶周围的炎性浸润与白质脱髓鞘改变,炎症反应以及组织损伤的程度决定了患者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目前普遍认为免疫系统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失衡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原因.西医治疗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中医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升降散是出自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的治疫名方,具有升清降浊、清解郁热之功,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指出它在药理上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的功效.因此大胆地设想,该方在治疗多发性硬化上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次实验通过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的动物模型,来观察升降散对多发性硬化临床症状、炎性环境以及病理改变等多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试图为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摘要: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是MAPK介导信号通路的重要分支,参与炎症、增殖等多种生理过程,在炎症反应中最为突出,能诱导各种炎症因子激活,同时也受各种炎症因子的调控,作为人体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但炎症反应的失调也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如神经性病理性疼痛.一方面,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神经元离子通道,使神经性病理疼痛伤害性刺激信号上传;另一方面,p38MAPK系统可激活炎症反应的其他细胞因子,是中枢胶质细胞合成促炎因子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
  •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指中枢及外周神经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受到损伤或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理性疼痛,通常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为特征.中医对疼痛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很多论述,"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证治要诀》根据《素问·举痛论》等中的有关论述,对疼痛的病机和治疗原则做的经典总结,是目前最为广泛认可和应用的中医治疗疼痛理论依据,并在多年临床应用中被证明卓有疗效.本研究初步表明“加味升降散”可以通过改变IL-6因子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从而达到调节和治疗NP疾病的目的。但具体是“加味升降散”是通过单一的中药还是几种中药的共同作用来治疗NP疾病,是直接作用于IL-6因子还是通过其他中间物质的相互作用,则需要进一步的深人研究。
  • 摘要:肺癌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吾师周岱翰教授为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周师从事临床50载,擅长治疗晚期癌症,倡导中医治癌"带瘤生存"的临床特色与优势,运用"培土生金法"论治肺癌中医肿瘤学术特色鲜明.笔者有幸跟师16载,耳濡目染,颇有感悟,兹将其初步总结如下.
  •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期,周岱翰教授从临床与实验开展岭南中药及对抗癌中草药的研究,此后经过50年的发展,学术内容涉及中医肿瘤基础理论、四诊、病因病机、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药制剂、中药及复方抗癌机理、姑息治疗、疗效评价、流派传承等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中医药学特色与优势、岭南医学人文特点、以"带瘤生存"为治疗新理念的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是当代中医学术流派在岭南地区发展的新成果.
  • 摘要: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根植于岭南医学的土壤,是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其创立、发展遵循岭南地域、气候、体质及岭南药物的特点,是对《黄帝内经》"三因制宜"理论、《难经》"积聚"鉴别诊断思维、《伤寒杂病论》"辨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本流派善用南药治疗岭南地区常见肿瘤,研制第一个肺癌中成药鹤蟾片,较早提出"带瘤生存"理念,在肿瘤领域拓展中医四诊、发展温病学说,开创了中医肿瘤食疗学,率先开展中医肿瘤本科教育,编著国内首部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制定了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开展中医学抗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系统构建和充实中医肿瘤学术体系,促进了岭南地区"中西汇通"学派发展.
  • 摘要: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是指下咽部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肿瘤.[1]食管癌是世界范围的疾病,在一些国家与地区很常见,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在中国属于高发恶性肿瘤.根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食管癌的年发病率为22.1/10万,居第五位;年死亡率为16.8/10万,居第四位.尽管关于食管癌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其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可是其治疗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食管癌的防治仍存在发病率高、生存期短、并发症重、复发率高等情况.中医"治未病"思想,讲求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与食管癌提倡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级预防理念的防治思想不谋而合,而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继承创新的治其未生、未发、未传、未变、未复的五步防治原则更加具体化,本文也将从这五个层次论述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食管癌的防治.
  • 摘要: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传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称之为脾主运化;而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称之为胃主受纳.脾胃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输布等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这个作用即是"胃气"的作用."胃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功能的强弱,取决于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湿燥相济等方面的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特性.中医脾胃理论及“有胃气则生”理论是原始系统论指导下的基于大量临床实践的分析观察与归纳,然而现代医学的研究为这一经典理论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据。
  • 摘要:原发性肝癌在古代中医典籍中的描述相当于"积聚""鼓胀""黄疸"等.《灵枢·五变》日:"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作.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灵枢·水胀》载:"鼓胀何如?岐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日:"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阐述出原发性肝癌的腹部包块、腹水、目黄、身黄、小便黄的体征.狭义上的以毒攻毒是指运用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治疗疾病,而本文主要围绕着狭义上的以毒攻毒法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行论述。
  • 摘要: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发生大多和前期的慢性肝病相关,包括慢性肝炎病毒、酒精性肝硬化及脂肪肝等。外泌体可由各种细胞分泌,肝癌细胞亦不例外。外泌体的蛋白质及miRNA可以功能性地通过改变靶细胞微环境,从而调节细胞生理活动,这也是肝脏发生病理改变的关键事件之一,为肝癌的发生、转移、休眠及复发奠定一定的病理基础。
  • 摘要: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胆管细胞性肝癌,是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土壤,其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影响肿瘤细胞恶性转变、增殖、分化、迁移侵袭、休眠等生物学活动。多项研究表明了巨噬细胞是连接炎性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之间的“桥梁”,靶向微环境中的TAMS也许是抗肿瘤的高效方式,包括阻断其募集、激活、用化学药物诱导其凋亡,单克隆抗体激活免疫细胞识别清除TAMS。
  • 摘要:自2006年开始,恶性肿瘤死亡不论在中国的城市还是农村,已经成为死亡原因的首位.《2012中国肿瘤年报》显示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为285.91/10万,平均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而在这些患者当中,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无法再行根治性的治疗.近年来姑息医学迅速发展,并成为肿瘤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姑息医学在各个国家或地区均有所不同,而在我国中西医并重发展的前提下,中医药的早期介入、贯穿始终是我国姑息医学的特点.笔者所在的肿瘤中心为全国最早成立的肿瘤中心之一,长期在中医肿瘤学的临床和科研上开展了广泛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本文结合本中心的实践,对中医药在姑息医学及中医药在肿瘤姑息治疗中的作用展开论述.
  •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治疗药物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肿瘤相关性疲劳(CRF)是肿瘤患者经历的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但由于缺乏相对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与评价指标,目前,ICD-10对肿瘤相关性疲劳的诊断标准仍主要通过一些主观性指标进行评价.本课题组研制出防治疲劳的中药复方——维康颗粒,从肺、脾、肝、肾着手,既可以滋补肝肾、健脾润肺、益气养阴,又具有行气祛邪之功效,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疲劳,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拟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探讨维康颗粒对由肿瘤及化疗所引起的乳腺癌小鼠疲劳的影响机制.
  • 摘要:全蝎、蜈蚣属于虫类中药,均有一定毒性,具有散结、止痛等功效,又被视为以毒攻毒中药,常用于中晚期肿瘤尤其是肺癌的治疗过程中,作为辨病用药加入辨证论治水煎剂方内,以期达到提高抗癌抑瘤效果的目的.然而,目前仍缺少关于全蝎、蜈蚣水煎剂治疗肺癌的药理学研究报道,临床应用时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盲目性.另外,全蝎、蜈蚣的价格相对较贵,且有一定的毒性,若无明确的现代药理学依据,难免有用药不够合理或不够规范之嫌,同时也不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为此,笔者拟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全蝎、蜈蚣在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方面的有效性,同时观察实验用药对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有无不良影响,为临床应用全蝎、蜈蚣提供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药效学及安全性资料.
  • 摘要: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居首位,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肺癌难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恶性生物特征——侵袭和转移.因此肺癌转移的防治已经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金福安汤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根据多年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总结出来的验方.全方主要由半夏、太子参、山慈菇和守宫等十味药材组成,共奏化痰祛瘀之效.前期的临床研究表明金福安汤不仅可以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在瘤体的稳定率上有一定的优势,这揭示出金福安汤在减少肺癌转移,延缓肿瘤发展,从而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观察了金福安汤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金福安汤防治肺癌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
  • 摘要: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攀升的趋势,其死亡率已位于全球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难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侵袭和转移.因此深入了解肺癌侵袭转移机制,并探究其防治策略尤为重要.金福安汤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根据多年的肺癌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的经验效方.该方主要由半夏、太子参、山慈姑和守宫等组成,具有化痰祛瘀的作用,可通过减少肺癌转移,从而延缓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化痰祛瘀的功效,前期的临床研究表明金福安汤不仅可以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在瘤体的稳定率上有一定的优势,这揭示出金福安汤在减少肺癌转移,延缓肿瘤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探讨了金福安汤对肺腺癌细胞H1299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金福安汤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 摘要:癌痛是癌症患者最为常见且相对痛苦的一种症状,目前临床治疗上已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虽然该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癌痛,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大,且不能有效地预防癌痛的发生及降低疼痛的程度,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癌痛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针对此现状,包括中药、针刺等在内的中医传统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力求探索出能够有效控制癌痛的综合疗法.由于针刺及麦粒灸疗法镇痛疗效明确,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所以本研究欲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针刺结合麦粒灸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的效果,以期为针灸治疗癌痛提供数据支持.
  • 摘要: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相关基础研究表明,中医证型与肿瘤微环境关系密切,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肿瘤从免疫相持到免疫逃逸的演变过程,慢性炎症和免疫抑制是其核心特征.多种肿瘤脾虚模型和病例均可见到慢性炎症和免疫抑制,脾虚因而可能是肿瘤微环境的核心病机.健脾中药能有效治疗肿瘤并改善肿瘤微环境相关细胞和分子功能,具有逆转肿瘤免疫逃逸的潜能,应用健脾中药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抗癌是中医肿瘤防治新思路.而中药通过对微环境中各类免疫细胞的调节,能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抗肿瘤作用,从而开发出更为有效的免疫调节剂,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肿瘤特异的微环境募集大量的炎症免疫细胞浸润,其中最主要的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正因为TAMs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现抑制TAMs的浸润诱导其凋亡可延缓肺癌转移并显著改善预后,针对TAMs的靶向性抗肿瘤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新策略研究的热点.本课题组应用国家级名医周岱翰教授经验方益气除痰方(Yiqi Chutan Formula,YQCTF)干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可使老年Ⅲ、Ⅳ期NSCLC患者得到生存受益,实现较长期的带瘤生存,并维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以及关于TAMs的研究进展,本实验在动物模型中观察YQCTF对肺癌组织中TAMs数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于我国肿瘤第一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发病的80%~85%,而近2/3的NSCLC患者就诊时已经为晚期,因此化疗则成为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而化疗相关性疲劳(chemotherapy-related fatigue,CRF)则是NSCLC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经历的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化疗相关性疲劳作为生活质量重要的评估指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使用益气除痰方与化疗联合治疗NSCLC患者,以评价其对患者治疗后化疗相关性疲劳、生活质量及骨髓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摘要: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约75%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TACE术后疼痛多属气滞血瘀型,"不通则痛".血府逐瘀汤由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和桔梗、牛膝组成,其中四物汤补血活血,重在补肝体,四逆散疏肝理气,重在助肝用,桔梗、牛膝升降相因,气血同调,为活血化瘀法的基本方.本研究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摘要:加味双柏散(简称"双柏散")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统制剂之一(批准文号为:粤Z20070835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多年来将双柏散水蜜调敷应用于肝癌疼痛患者,通过初步的临床观察,发现其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对轻、中度疼痛作用明显,对较剧烈疼痛配合三阶梯用药,可减少后者用量.然而双柏散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拟从肝癌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加味双柏散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机理.
  • 摘要: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主要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主要由肿瘤本身所致的肿瘤消耗、失血、溶血、骨髓侵犯及肿瘤患者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所致.CRA发生率非常高,2012年,中国CRA调查在全国各省市90多家具有肿瘤诊疗资质的各级医院中纳入成人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7972例肿瘤患者HGB记录,CRA发生率为60.83%,其中轻度贫血40.84%,中度贫血15.67%,重度贫血3.47%,极重度贫血0.84%.CRA会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加剧肿瘤乏氧.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乏氧不仅影响肿瘤播散的蛋白质组学改变,导致肿瘤恶性进展,同时乏氧也会影响多种抗肿瘤疗效,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其治疗研究也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前瞻、对照临床研究,以血红蛋白、生存质量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岭南膏方对比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CRA的疗效,为膏方防治CAA提供临床医学证据,并制定更合理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摘要:恶性肿瘤化疗后周围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脑神经、末梢神经、自主神经损伤,是药物剂量常见的限制性不良反应.造成周围神经系统毒性的化疗药物包括长春碱类、铂类、依托泊苷类以及紫杉类等,较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压力大、恐慌等情绪方面不良反应.笔者采用中医耳穴贴压与中药沐手足联合治疗化疗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毒性,取得较好结果,阐述如下.
  • 摘要:原发性肝癌为"癌中之王",病情凶险、发展迅猛,中位生存期一般只有3~6个月.肝癌的治疗手段繁多,但总体疗效仍不理想.周岱翰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周师从医50周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从师学习,见证老师擅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屡获奇效;现将周岱翰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验案二则与同道分享如下.
  • 摘要:目前诊断纵隔精原细胞瘤最准确的手段仍然是肿瘤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典型的精原细胞瘤病理表现为:①弥漫性分布的肿瘤细胞大小相当,呈圆形或多边形。②细胞膜较清楚,细胞质呈透明或淡染状。纵隔精原细胞恶性程度不高,对放化疗敏感,因此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较良好。与大部分实体瘤不同,手术并不是纵隔精原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仅仅是针对放化疗后残存瘤体或者复发瘤体的治疗方式。但这并非绝对,也有临床数据表明对纵隔精原细胞瘤首先采取手术切除,再行放化疗也可达到长期生存的效果。
  • 摘要:国医大师邓铁涛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医大家,而且也是一位八段锦忠实爱好者.邓老从50岁开始练习八段锦,几十年来几乎从未间断.他认为,八段锦动作柔缓、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具有强身益寿、防治疾病的作用.邓老在传统八段锦动作基础上改编出一套简单易学的动作,人称"邓老八段锦".由以下八式动作组成: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望后瞧,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本文通过解析邓老八段锦动作中蕴含的五脏相关理论,更深层次地理解八段锦的含义,为邓老八段锦运用于运动养生和防治疾病的推广及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 摘要:气血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在人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气血调和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气血失调则会出现各种病态.近年来兴起的以孙光荣教授为代表的中和学派,以扶正祛邪益中和、存正抑邪助中和、护正防邪固中和为临床学术观点,临床基本处方以调气活血抑邪汤化裁,并提出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临床三要点,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使气血中和,人体的内环境达到稳态,疾病状态就会得到消除,气血中和百病消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针对其学术思想展开论述.
  • 摘要: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为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三因制宜作为是中医的重要治疗原则,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在治疗学上的具体体现.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尤为重要.岭南膏方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中医治未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时如能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将会使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摘要:半夏泻心汤是仲景名方,出自《伤寒论》,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是治疗脾胃不足,寒热互结之痞满证的常用方.现代临床中也发现,半夏泻心汤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肠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笔者跟师陈瑞芳教授(下称"陈师")3年,陈师膏方中运用半夏泻心汤颇有心得,现将陈师膏方中运用半夏泻心汤经验小结如下.
  • 摘要:近年来,学者们除了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外,个别研究报道还指出HP与多种疾病可能相关,如冠心病、肝硬化、贫血等.中医体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种疾病的发生倾向性.那么,不同中医体质感染幽门螺杆菌人群的特点是否会有不同?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结果如下.
  • 摘要:慢性咽炎是一种以咽部异物感、疼痛、瘙痒、刺激、灼热以及刷牙时易恶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由于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本病病因复杂,症状顽固,病变部位特殊,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本研究采用中医健康管理配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摘要:亚健康为一种临界状态,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即使没有明确任何的疾病,却出现精神活力下降以及适应能力下降.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的话,容易引起人们心身疾病.中医体质:人体的禀赋是由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并在形态、心理以及生理功能上是较为稳定的特征.中医体质学是:以生命个体人为研究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不同体质的构成特点、演变的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分类标准,来应用在指导人们疾病的诊治、预防、康复以及养生.本文通过对2014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在茂名市中医院选取的3698名茂名市企事职员与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健康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
  • 摘要:甲状腺结节是正常甲状腺组织出现的局限性肿块,可伴有功能性改变,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流行病调查显示碘充足地区触诊患病率女性5%,男性1%.有报道成人可触及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4%~8%,尸检病理学为50%.近年来,高分辨率B超使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本研究对2014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及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的本院职工(医护人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 摘要: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民族智慧之花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而作为中国文化另一朵璀璨之花——五运六气,其运气的周而复始的更替正是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基本的转换点,两者之间存在着共通点.五运六气和二十四节气均是以干支历法为基础,每年的大寒节,刚好是该年五运六气的开始,以四个节气的时间段,划分成中医运气学中的六个气.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运气学说是人们在古代医学、天文、气象学、历法等理论下,对自然界日月星辰、气候、疾病、畜、木等变化更替现象进行数千年观察,通过大数据做出的客观的规律总结,且其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中医学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直接指导临床疾病的防治,尤其在预防疾病发生上,更加显示出它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末至今,H7N9流感正在悄然来袭,笔者结合运气学相关知识,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全年疾病发生规律进行运气学探讨.
  • 摘要:"虚火"证是由于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所致的一种常见证候.《内经》虽无虚火证的记载,但有相关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论述.如《素问》云"阴虚则阳亢""阴虚则内热",认为虚火证病机为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导致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出现热象的临床表现,并记载"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治疗原则.至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首将火以虚实分之,认为"虚火可补,实火可泻"[纠,为虚火证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随着后世医家不断地深入探索及临床实践,对虚火证的认识及治疗日趋完善.由于虚火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论述虚火证的医家不胜枚举,有关其记载的医籍文献亦琳琅满目,故综述时主要选取论虚火证之珠玉,治虚火证之精华.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方面对虚火证做简单归纳总结,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帮助.
  • 摘要:关节手术后常因麻醉、操作而损伤脉络,使气滞血瘀.尤其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使机体应激反应增高,从而启动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痛觉过敏.研究证明,术后疼痛不但使患者痛苦,而且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延长患者康复及住院时间.就骨关节手术的特点来讲,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对于其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但疼痛往往使骨关节术后患者不配合肢体的活动及功能锻炼.针刀镜治疗术融合了现代医学的内窥镜和传统医学的小针刀及微创外科技术,手术一般采取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切口小于0.5cm,最多开通两个通道,多数一个通道.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剥离、疏通关节和病变组织及关节腔灌洗,以解除粘连、消除炎症.针刀镜治疗术后患者关节局部会出现疼痛和沉重感,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应性积液,因此,如何更快地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对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痹病针刀镜治疗术后患者中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果能有效缓解针刀镜术后局部关节的疼痛、肿胀及发热的症状,现报告如下。
  • 摘要:由于环境的变化、饮食的异常,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类风湿关节炎对关节破坏明显,当滑膜增生持续、血管翳侵袭,可使骨质破坏,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因此,抑制受累滑膜增生对于保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非常关键.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西药主要是非类固醇抗炎药、激素和慢作用药,疗效六成到七成之间,而药物毒副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寻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方法,是摆在医学界的一道难题.中医中药有着简便、价廉、效优的特点,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佛山市中医院风湿科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拟定活络通痹丸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现进一步总结此方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关节超声检查评估此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的保护作用.
  • 摘要: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攀升趋势.临床常见患者有生育要求而不愿意手术治疗,或经西医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和/或肝功能异常,不宜继续使用杀胚药的异位妊娠患者,可选择单用或加用中药治疗.近年来,笔者通过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中药及米非司酮片口服,加中药外敷,保留灌肠配合红外线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 摘要:不断提高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舒适度是老年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舒适是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病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Richards、Watson强调舒适对个体健康至关重要.针对老年卧床患者皮肤干燥、多屑和粗糙,皮脂腺组织萎缩、功能减弱,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特点,为其进行床上洗浴,加强头发、皮肤、会阴部等全身皮肤的护理,对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至关重要.因此,笔者自主研发了一种专利——床上洗浴防压疮两用气垫,并应用于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工作中,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摘要:"神"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作为中医奠基石的《黄帝内经》,承继了中华民族神文化底蕴,将"神"纳入医学范畴过程.在《黄帝内经》中论述神的地方达192处之多,其中《素问》中出现83次,《灵枢》中出现109次.然而,神论深奥,时涉虚妄,难以证实,正缘如此,古今医家阐发甚少."神"的本义长期以来被淡化甚至湮灭,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传统中医理论的发展.《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孔穴乃“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腧穴作为针灸施术的切入点,是人体小宇宙与自然界大宇宙沟通的渠道,其命名不仅是治疗经验的浓缩,更是传统中国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溯本求源,以腧穴的命名为出发点,通过对腧穴中“神”的重要性的分析,希望能重拾被冷落的“神”文化。
  • 摘要:赖新生教授(下称"赖教授")从医40余载,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教授,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类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广东省名中医.他是老一辈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在司徒铃教授、靳瑞教授学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创立了"通督养神,引气归元"法,简称"通元针法",该针法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以神元为本,以脏腑为中心,以任督二脉为总纲,以调节阴阳为大法,强调理、法、方、穴、术环环相扣,蕴含赖教授扶正祛邪、通元调真、补泻有度、治病求本的独特学术思想.笔者除临床跟诊学习外,遍读赖教授的文献资料,结合日常研习中医经典,渐得通元针法的思想精髓,现将所学所悟的赖氏通元针法的基本理论观略述如下.
  • 摘要: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其具有独特的哲学理论基础、理论体系、诊疗模式.自古以来中医学都强调诵经典和临医案的学习,而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是中医药的财富和发展的源泉.研究型继承方法是如今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十五""十一五"期间不断开展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等学习,其对中医药学术发展、培养新一代名医以及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等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引入循证思路,形成适合中医学特点,探索由"经验"向"知识"再向"证据"转化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继承研究多元化途径,对传统中医药的继承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