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
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

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05-31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写作教学究竟难在哪里?学生的写作素养该如何培养?对于这些问题,众说不一.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语言及思维问题是学生写作的大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以思维训练为目标,而指导学生自主写作是促进其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重视学生习得,指导自主写作;(2)发展学生思维,回归教学本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及图表呈现揭示这两方面内容,为最终实现学生会学、教师善教的双赢目标而努力.
  •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当今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基于素养的考查命制试题,本文拟略作探讨.针对课程中的主干重点知识,为学生设定一个真实情境中的具体任务,通过这个任务的解决,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因此,编制题目时,应该说明测试情境、任务特征和素养要求,设想学生的典型表现及素养水平。
  • 摘要:当前化学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弊病.新一轮"深综改"引导育人目标发生重大转变,教师不仅要关注成绩,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要关注学以致用,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和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化学教育面临重大调整和创新机遇.通过创设化学"点捻儿"课堂,开发和探索化学"山谷课程",师生在理智、意志、情感等方面的素养均会有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相生相长.
  • 摘要:本文回顾了"十二五"新任教师培养模式,对朝阳区2015年7月入职的33位新任中学英语教师的阶段反思总结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新任教师教学中的主要困惑及提升培训需求,对"十三五"新教师培训模式提出了四个关切:关切新教师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关切新教师的"互动交流"需求;关切新教师的心理需求;关切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需求.
  • 摘要: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就是要明确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幸福人生的核心素养与人生三大基本任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相吻合.学校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建构课程,而如何落实到现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融入学生的人生教育中,是相关教育目标最终实现的关键.我国的“核心素养”概念,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接地气地理解,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借助学校教育,形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 摘要:核心素养是中国实现学校教育价值、确立人才培养标准的基础.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针对具体学科、具体教育对象提出的具体要求.本文从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等方面,阐述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教师专业成长.
  • 摘要:水墨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学习水墨画,是实现《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教师结合学校"博雅创新"的办学理念,拓展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从低年级入手,从水墨画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索.低年级水墨画校本课程的研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系统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从兴趣出发,使学生在有主题的游戏型绘画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材料的丰富表现力,体验水墨画创作的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提升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 摘要:学生在作文中的观点阐释经常出现不准、不清、不透、不深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概念的定义性认知""观点的整句话表述"为切入,提出"观点阐释型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意在使学生沿词入境、批文入理,在准确、深入、透彻地阐释观点的同时,写出自己的个性.
  •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领衔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在首届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端论坛上表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把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入课堂,再选取原汁原味的英语读物,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力和欣赏力,加强对文化的深层理解,提高文学鉴赏力,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人文底蕴、国际理解、实践创新等大有裨益.
  • 摘要: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中学写作教学课程注重交流、写作教学命题注重情境创设、写作教学实践注重思维能力提升等理念与实践经验,文章提出,从加强写作命题生活化指向,增加写作命题情境要素,强化写作命题内含的思维能力提升等方面,有效变革写作命题,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 摘要:分数是一个兼具多重意义的数学概念,内涵也比较丰富,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难点内容.学生建立分数概念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年级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从关系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五年级对分数进行再认识,从度量和商这两个维度丰富对分数意义的认识,理解分数作为数量的属性甚至作为数的属性.本文尝试从教学行动研究的角度,以《分饼》一课为例,探究学生认识分数的思维过程.《分饼》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节课在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又安排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在“分饼”活动中具体体会分数除了表示关系,还能表示具体的数量;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实际含义。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教材都只给出了描述性定义,要让学生自己说说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对于带分数的概念,教材用介绍的方法,与真分数、假分数分开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避免造成错觉。
  •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对于"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素养有明确界定.结合近十年双课堂的教学实践,认为,双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素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借助SOLO分类理论对双课堂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一作用得到了证明.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首先,研究实施"初中生阅读物理课本"的策略;其次,简要介绍教学实践情况,并给出一些典型案例;最后,从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家长的感受两个方面介绍学生的主要变化.可以说,指导初中生阅读物理课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 摘要:围绕高考改革与减负问题,本文提出,学生负担重的成因主要有:过于关注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计划经济时期的教育制度已不适应时代要求;高等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与巨大需求的矛盾;社会各行业选人用人以高考为基础;教育内部以中高考成绩作为评价管理手段.同时,高考改革的目的不是减轻学生负担,而是解决创新人才的选拔问题及促进公平.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满足多元需求的现代课程体系.
  • 摘要:新高考具有考核标准综合化、考核内容个性化、考核时间自主化、招生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新高考改革给中小学变革带来了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机遇,也给中小学变革带来了教育理念、中小学管理制度、学生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大中教育衔接的挑战.新高考改革后,中小学变革将有希望朝着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教育改革是文化改革。”要顺应高考改革的潮流,中小学不单要改变教育观念、课程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变革学校文化,要努力让学校文化的星火在中华教育的原野上燎原,重建中华教育文化。
  •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实验的研究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自身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通过"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实验引入动能定理内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设计、实施了三种实验方案,并对每一方案进行了研究,使之更加具有普遍性与可操作性.
  • 摘要: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具体情境出发,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不等关系,是不等式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等式是"值"的表达,不等式是"界"的表达,而基本不等式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最简单、最简便的数与形完美结合的定理.通过课件演示两个不等式分别为定值时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不等式的成立条件和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
  • 摘要:新高考模式下,作为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龙头学科,数学是三大必考科目之一.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落实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取向的数学变式教学"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多样化的数学教学之中是较为有效的教学途径,即从"创新"的视角运用数学变式教学,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和开放的心态审视数学对象,在保持其某些属性不变的情况下,使其他属性不断迁移、变化,进而得到新的对象.
  •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的思路从关注知识的落实逐渐向注重能力的培养转变.时至今日,更关注学科思维的培养.本文将笔者先后三次实施的"洋流"内容的教学设计及其效果进行对比,一方面梳理出教学设计中进行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另一方面依据学生学习效果提出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内容.
  • 摘要:在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有两个新颖有趣的实验,一个是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另一个是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新教材两个实验的引入,确实比日的人教版教材只以叙述的方式介绍电化学腐蚀和保护更加新颖有趣,更能吸引学生.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进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 摘要:学校幸福文化以"幸福"为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以提升师生幸福感和谋求幸福能力为目的.学校幸福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把科学的幸福观转变成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师生的理念和行为遵循幸福的准则.首师大附中依托"民主,公正;自主,参与;和谐,合作;诚信,友善;人文,科学;创新,成就;自信,自觉;自尊,自强"等幸福文化的核心价值,引领组织变革,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校发展进程中,一些固有的组织观念和组织体系,如行政独断、学术缺失、管理交叉、科层重叠、循环推诱、流程烦冗等组织病疾,已经大大减缓甚至阻碍学校自身发展。如何突破学校发展瓶颈,是皿待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学校管理效能低下,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其深层次原因是学校的科层组织领导模式,它使得学校形成了一种固化的倾向:干部思想保守,作风官僚;管理制度僵化,人文关怀缺失;优秀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生主体不突出;管理过程环节过多,信息传递衰减多、速度慢;师生诉求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学校管理效能的提升和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 摘要:本文从数学对斜率的定义出发,探讨物理图像中切线斜率和割线斜率的含义,并分类讨论,厘清不同情况下两种斜率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图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物理图像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物理图像包含的信息很多,正确理解图像中图线的斜率是正确理解和应用物理图像的重要环节。
  • 摘要:为落实《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很多省市推出中高考改革方案,以中高考改革为先导,推动课程标准改革和教材的调整.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需根据改革的趋势主动调整、更新教育观念,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专业化发展.
  • 摘要:"学情"是"以学定教"的起点,应贯穿教与学的始终.了解学情除了"质疑""批注""心得""对话"等方式外,还可以尝试"文本再造"."文本再造"是学生通过"初读"或"初理解",把自己和阅读文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读出自己,即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背景与知识,品读出文本对于自己特有的"意义".教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之"再造",既架构了课堂的动态过程,又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经验改造,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主体"同时"体验关于对象各方面变易的维度,开拓具有思想性的"学习空间".“文本再造”在文言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还在继续,对文本的“再造”仍在探索。从中,不仅看到阅读的多种可能性、教学的多种可能性,更看到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散文相比于其他文体,情感更为丰富,更具有文学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散文.为了使学生们从中最大限度地汲取语言营养、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熏陶,可以从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目标确立、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选择、基于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实践三方面来具体实施.
  • 摘要: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使英语阅读教学不停留于阅读技能训练层面,设计深层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领悟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才能大大提高阅读课的教学实效性.本文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新标准》教材,例谈课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设计方式.
  • 摘要: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的现状,结合教师阅读理解力培养策略欠缺的实际,为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目标要求,本文基于课题的课例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层级阅读"增进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力.把握阅读活动的有序进程,创设由浅入深的"概要性阅读、推敲性阅读、赏析性阅读、延展性阅读"四种阅读方式,按照由低到高的"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赏析性理解、创造性理解"四种阅读理解发展层级,实施阅读教学.此研究已成为促进区域内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抓手,成为落实新《课标》阅读教学要求的重要支撑.
  • 摘要:本文以英语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为指导,从近三年北京市高考试卷和各区模拟试卷书面表达部分的分析入手,结合教学案例提出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为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做好树人的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实践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在日常教育、管理和学生的实践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核心素养教育是促进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培养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思路,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探索怎么给孩子们这种教育,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到实处,下面就结合二年级"设计购买方案"这一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次实践活动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主题情境的替换。素材来源于学校举办的“圣诞ing欢乐伴成长”主题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本节课针对“设计购买圣诞节礼品”的问题情境,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教学过程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获得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 摘要:《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先后公布,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指引了方向,也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聚焦其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本文列举了三种教学策略,运用图画书将数学与语文、科学、音乐、美术等多学科有机融合,在多学科视域下学习、理解与运用数学,使得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初步达成.
  • 摘要: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作文标题拟定得随意;构思不够清晰就动笔写文章,致使标题信息含混不明、首段内容杂乱无效,整篇文章或偏离题意或逻辑不清.本文以区级统考中某校高三整班样本为例,对议论文标题、文章首段质量与全文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和改正方法.
  • 摘要:所谓"问题驱动",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学科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在深入的研究过程中,秉承前期研究的优秀成果,初步总结出"从问题入手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营造氛围,诱发创作热情→探寻问题,寻找教学切入点→放胆表达,拓展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作动机→再生问题,循序渐进地提高.
  • 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关于日本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防止出现盲目的仇日情绪是个难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国际理解,尝试赋予价值观一种动态的跨文化交际意义.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摘要:结合著名的"狄德罗效应",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给出这样的"睡袍",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性环境,从而让学生发现自我,激发学生不断成长——移情于学生,为给出"睡袍"做充分准备;制定合理目标,找到学生行为转变的"睡袍";重视平行教育,善于利用学生群体中的"睡袍";艺术赞美和赏识,强化"睡袍"效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按照"各尽其能"、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进行教育工作,可以使每个学生满怀自信,甚至使"差生"逐步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阶段,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可以说,教学没有了个性就没有了特色,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活力.
  • 摘要:作为一名园长,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要学会管好自己、懂得孩子、品读教师.管好自己,要给自己立下做人做事的标准:会做人,做好人,能做事,做好事,做成事,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爱去影响身边的人.园长首先是教育者,之后才是领导者、管理者,所以要懂得孩子,能够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看到孩子的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支持孩子自主成长.每位教师都是一座宝藏,需要去挖掘.只要园长有期盼,只要园长有欣赏,只要园长有适宜的支持,教师就会成为你要的人.因此,品读教师,让每名教师都能在赏识与理解中享受职业的幸福.幼教就是生命中最美的遇见.怀着感恩的心,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最好的自己.
  • 摘要:本文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学校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困惑、学校活力课程体系落地实践上的突破提出基于工作的视角界定工作坊,实现教师个体学习向团队学习的转变.工作坊作为教师的半民间性学习组织,在学校管理上实现了由集中向民主的转变;工作坊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实现了由完成领导任务向满足自我需求的转变;工作坊的坊员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了教师参与课改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文章提出了组建教师工作坊的自愿、自由、自主的"三自原则"及组成策略,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合作探究—成果共享的运行模式,以及认识修正、框架修正、评价修正的改进策略.
  • 摘要: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听力的课堂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布置问题,学生预测答案.学生听材料,找寻相关信息,确定答案,最后教师订正答案,基本上就是"放录音、对答案、读原文"三部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迎合问题、迎合教师的地位.本文拟探讨以学生获得为目标,以自主做笔记为手段,最大限度地获取、处理听力信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发展学习能力的听力课堂模式。
  • 摘要:近期,北京市发布高考与中考的改革方案.考试改革势必会对英语教学产生反驳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目前教学中的问题、考试改革背景下教师面对的挑战、教师的困惑以及应做出的相应改变,旨在利用好改革契机,使英语教学回归本真,促进学生英语及全人的发展.新考试方案在内容上更加侧重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时加大了能力的考查,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教师必须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杜绝死记硬背和哑巴英语。教师必须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语言的使用及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杜绝盲目的题海战术。教师必须让学生博览群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新考试方案给了学生两次考试机会,增加了考试的公平性,学生更能考出真实水平。学生也会积极学习英语,力争考出最佳成绩。
  • 摘要:文章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指出互联网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中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并对造成"最后一公里"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初步设想:打造语文学习场,建设语文开放学习生态系统.
  • 摘要:在办学体制改革背景下,民办学校作为教育界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迅速崛起.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民办学校以内涵式教育和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持续发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采用国际化办学理念,开创中西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成为民办学校在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新尝试.在公办教育为主导的现状中,民办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师资求信誉,以政府为依托,以法律作保证。.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最终体现在学生的素质上。民办学校要从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协调持续发展。在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民办教育走内涵式发展,在保证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的同时,打造教育品牌,加深教育维度,维持特色办学的模式。
  •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校立足于"做润泽生命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把课改重心放在课程重构这一关键环节上,基于课程编制的维度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改进.学校对原课程体系进行解构,解构传统的"分科课程",推动学科的全面融合;解构传统的"基于教"课堂模式,建立"基于学"的新型课堂;解构传统课程内容,加大国家课程校本化,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度发生"等.
  •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园所文化是园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具有导向、凝聚、规范的功能,对园所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优秀的文化等于卓越的品牌,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花家地幼儿园以育人为导向,尝试建构"艺美教育"的品牌特色,紧紧围绕艺术教育和教育艺术,通过以人为本、文化引领的管理塑美,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队伍成美,观念先行、行为跟进的教学育美,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的保健筑美,家园携手、辐射社区的合作赢美,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独特价值观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引领人、激励人、发展人,成为办高品质、人民满意的幼儿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
  • 摘要:名校办分校作为新的办学体制有总结之必要.在分校的建设中要注意在引入优质资源的同时创生自己的文化,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完成不同的使命.名校办分校不仅是优质资源的输出与输入,而且是学校间的文化相生.在名校办分校的模式中,作为分校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对本校(总校)文化的笃信,只有笃信才有研究与尝试;其次,要形成必要的协同管理机制,如联合例会、评优、视导等,确保文化的一致性;最后,要做好区域文化连接的桥梁,尽可能地将名校的优质资源分享给本地的同类学校。总之,办学体制改革最终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应该成为分校永远的追求。名校办分校的意义不仅仅是名校优质资源的输出,更在于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名校”。
  • 摘要:本文从四个角度论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培养教师队伍,即实现阅读积累,引领教师内涵式发展;注重实践积累,在累加与调整中深化学科改革;强化反思积累,在思与行中走向深刻;实现平台积累,在自我修为与引领中走向卓越.
  • 摘要:思维方式是校长管理能力的核心所在,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校长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与教师的互动及学校管理中,自觉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由关注事到关注入,由经验思维到系统思维,由批评思维到赏识思维,由主导性思维到促进性思维,将真正尊重教师的存在,激发教师生命潜能,促进教师成长,深刻实现以人为本,实现校长、教师共同发展,从而真正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 摘要: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在"绿色成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依据"生本构建,因材施教"的原则,搭建了"绿色成长课程体系",在横向上分为健康、人文、科技、艺术四类,在纵向上分为基础、拓展、特色三个层次,纵横交错,形成一个课程网状体系,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绿色成长,为培养"勇于探索、快乐生活的梦想少年"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贵阳市实验小学坚持德育为先,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力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一系列立体、全方位的"多元、开放、创新"的"生态校本课程",一种展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改变育人模式,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实施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让课程内容校本化、课堂教学生本化、课业学习研究化;实施多元课程,从单一的国家课程拓展到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成为人文素养高、身心健康、学创双佳的完整的现代人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社团活动,张扬学生生命个性,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高;创新评价机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不断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实现自我完善.坚持"生态教育",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实践探索,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引领教育回归生命本真.
  • 摘要:中考的变化蕴含着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试题背后所折射出的育人价值和教学导向是值得深思的.2015年北京市中考发出了教育教学改进的最强音——以考试改革撬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密切关注教育教学的导向和实际需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从传授知识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从原来关注教学方式的形式变化转变为关注"内在需求"的变化,尤其是要既关注"实际发生"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 摘要:通过对近5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的对比分析,发现2015年试题较往年的突出变化为:关注文化认同和科技前沿,加强了化学核心思想方法、思维历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试题的呈现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将引起教师、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思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