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高峰论坛
2016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高峰论坛

2016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2-17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会议文集:2016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书画鉴定至目前为止,主要依靠目鉴,凭籍鉴定者的知识和经验,佐以资料考证,判断作品的真伪和时代,这种鉴定方法有较大的模糊性和个人主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古陶瓷、青铜器等鉴定领域,逐渐出现运用科学仪器和方法进行年代和成分检测的新学科,在文物鉴定上前进了一大步.而在书画鉴定方面,科学方法的运用还在探索和初试阶段.至今书画鉴定科学方法的运用有这样几项:运用软X光摄影拍摄分层照片和浅暗的印章、文字,有助于鉴定.运用电子显微镜和其它仪器,分析纸张的成分和结构,建立资料资讯库,提供比对标本.运用粒子光射对印章的印泥进行成分分析,建立个体画家印泥资料库,提供比对标本.这些方面的实验应当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和深化,同时探索新的科学鉴定方法,给书画鉴定予有力的科学支撑.
  • 摘要:古书古画之保护与修复,自古以来,老祖宗已有一套很完整的传统技术.因为这种技术的传承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今日才有机会,使用这些五千年中华文化精粹.这是身为中华民族後代,大可庆幸与值得骄傲的大事.今天,更应爱惜这些古书古画,并好好利用.将这些文化瑰宝,继续流传长远世代子孙,让其使用及发扬光大.本人在此提出台北故宫实务作业案例,从书画之布展、卸展,以至其部分附件的修复作业,作为主题陈述内容.尚请诸位先进批评指正,藉以谋求使用最理想保护与修复方法的准则,共同对中华文化瑰宝作最好的保护与修复.
  • 摘要:装裱修复艺术在中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装潢和修复形式,历经沿革,名目繁多。中国的古代书画,大多数是画在绢本和纸本上,但无论是哪一种,装裱用的镶料都是耿绢和绫子,以画心的底色来相配镶料颜色,用单色素雅文静的颜色衬托出画心,托纸和复背纸用的都是棉料单宣纸,用的材料比较薄,用的浆糊很稀,画裱好后,卷起来比较柔软,中国书画装裱,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改进。
  • 摘要:本研究以预防性保存之观念探讨素描用图画纸在画家绘制过程中之三项主要变因——图画纸纸材本身、经碳粉素描、受保护喷胶喷覆,进行两方面试验结果之探讨,一种是经由紫外光老化试验机进行灯照老化后产生的劣化情形之比较,另一种则是探讨喷覆上保护胶层后有无防水性或保护之功能.研究中采取台湾素描图画纸与进口素描图画纸中常用的四种,每一种素描图画纸分为绘图(有碳粉层)以及无绘图(无碳粉层),四种素描图画纸样本分别为台湾图画纸、台湾白素描纸、日本素描纸、法国MBM素描纸,并再应用四种不同品牌的保护喷胶,分别为老人牌、牛顿牌、朗尼牌及PP牌予以喷覆保护.光照老化实验之实验组及对照组,依0、1、4、24、168、336小时照光后探讨纸材的变化,结果以肉眼观察纪录、色差分析仪分析比较.结果得到纸张品质依其保持白度之耐老化程度自高至低依序为台湾图画纸、台湾白素描纸、日本素描纸、法国MBM;能减少老化程度的保护喷胶由佳至差可依序略分为朗尼牌、牛顿牌与PP牌、老人牌.拨水实验之实验组及对照组,以CNS3687(P3030)(2010)-纸及纸板拨水度试验判别拨水性的级别做为实验参考并调整适合本研究纸张之条件,并加入水流宽度比较.改良后之实验方法乃以滴定管滴测长条纸样之总水流时间,过程并以影像及录影方式记录,在有色水流宽度量测比较后,界定之拨水性自高至低为法国MBM、日本素描纸与台湾素描纸、台湾图画纸,保护喷胶对于拨水之影响从佳至差可略分为朗尼、PP、牛顿、老人.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画家对于选材之考虑有利于日后之保存.而保存科学家与修复师对画家每种工具的资讯的了解,更有助于文物的保存与修复.在保存方面,须考虑到纸材本身耐不耐光照,更重要的是需喷覆耐久性较高的保护喷胶,减缓纸张劣化情形.期望透过本研究结果能对画家在选材方面以及修复师在修复上有提供正向的帮助.
  • 摘要:《女史箴图》被普遍认为是5世纪到8世纪时期遗失顾恺之杰作的临摹作品,也有认为是顾恺之的天才追随者的原创作品。它曾经属于中国皇家藏品,还多次被重新装裱。1903进入大英博物馆时,这幅画是十八世纪的装裱样式,据推测大概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基于学者和公众们希望看到《女史箴图》的迫切要求,此作在1910年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中日西元500-1900年画展”中首次亮相。其它画作来自大英博物馆安德森和韦格纳的收藏,佛教幡画来自斯坦因的收藏。那个展览在1912年才被拆除,因为当时的艺术展览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布置安装。国际和当地都对这幅画感兴趣,经常被打开然后卷起,珍贵和脆弱的画面反而更容易受损,在1911年博物馆理事会委托制作了一个彩色的印刷复制品。他们也决定重新装裱这幅画。
  • 摘要:书画的鉴定与断代是书画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规的鉴定依据包括内容、装帧、形式等.本文通过对书画纸张的种类和纸张内部结构的测试与分析,应用排除法、比对法和综合评断法开展书画鉴定与断代的研究,从纤维染色后的颜色、纤维的种类、长度、宽度及配比等方面来进行书画断代,为传统的主观判断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客观的、经量化的补充方式.
  • 摘要:心性,在中国古典哲学范畴内有"心"与"性"两义之论,所谓"尽心知性"矣.故心"性"化育"心趣",读书、问道、求艺,而后乐于诸事,"心趣"养"意趣",使之从艺者,养于笔墨,生发气息,创造意境,图画之中贯穿"心性",法书墨痕留下内涵,此为鉴家不可不察矣.予从事古代书画鉴定与绘画研究,在前人目鉴、比较、分析、考订之基础上,增加了对艺术家的"心性"研究,在书画鉴定中寻找笔墨内在的"心性"痕迹与时代风格.
  • 摘要:艺术品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书画藏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推动文化、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书画艺术品的修复、保护方法已经成为全面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介绍了辅以真空渗透的层层自组装技术在纸张加固中的应用及加固效果,分析了科技新方法在书画艺术品修复保护中的特点和应用前景.希望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纸张文档以及书画艺术品的修复、保护引入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更好地为文化产业服务.
  • 摘要:基于对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公共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书画与私人书画藏品在修复理念上有着很大的差别.私人藏品的修复更多是追求艺术价值,将画心补配做到天衣无缝,全笔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馆藏书画的修复则是更注重书画原生资讯的保留与保护,追求的是书画的原真性.
  • 摘要:在修护室的工作经验中,水损书画在处理上较为棘手,各地馆藏纸质书法和绘画占相当比重,若因保存环境不佳或其载体材质的变化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常发生损坏现象,如水损、泛黄、破损、脆劣化、酸化、虫蛀霉蚀等,影响书画的管理与使用。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如工厂与汽机车排放废气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对于地势不高的沿海低洼地区殁岛屿地区,将造成严重威胁。另外,温室效应对于整个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也将造成纸质水损深远而不可知影响。在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画廊、民俗文物馆里,都收藏有中国书法、绘画,民间收藏书画也不在少数。对这些珍贵艺苑精粹的妥善保护,一直是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和修护师工作守护着。书画保存的精神,即是整合各种资源,将书画做最佳的保存,将书画原貌流传于后世。然而书画保存时常面临各种挑战,保存环境中有诸多因子影响文物本身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如温度、相对湿度、光线、空气污染,及霉菌、虫类、鼠类等有害生物;此外,水、火灾、地震、火山爆发等紧急灾难,及持拿、包装、运送、窃盗等人为疏失,均可能直接造成文物重大的损失。
  • 摘要:书画艺术只要一谈到物质性,层次上似乎就差些,总是没有谈论精神性来得高尚.相较精神层面,物质性的东西感觉就是比较枝微末节,离风格表现距离较远,而且难登大雅之堂.时至今日,多数的书画史研究文章都很少会谈论到物质的部份,这些对于物质缺乏关怀的文章中都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古今书画家皆使用相同的笔、墨、纸、砚.只要稍有画画写字经验的人,都可以轻易地质疑这个已经成为书画研究"定律"的不成文假设.物质对于书画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人尽皆知的道理,造个观点正好可以用在书画的研究与鉴定上,从创作工具的物质面来思考书画风格,同时也可以在真伪鉴定上有很大的帮助。以下就举笔者办过的两个展览稍加说明。
  • 摘要:揭展是书画重新装裱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装裱过程中所用的浆糊往往与昼心、命纸很难分离,导致揭展过程复杂,且容易造成古书画的损毁.传统的揭取方法是用水长时间闷润书画以降低浆糊的粘性,然后用手指在命纸上轻轻地捻搓,使旧命纸和浆糊从画心背面剥离,此方法对于难揭展的纸质画心极易揭晃.本研究利用芽胞杆菌发酵胞外液制备生物揭展剂,并通过作用于棉料宣纸老化材料验证了揭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去除菌体并透析后获得的生物揭展剂揭展效果较好.利用扫描电镜和拉力强度检测分析了生物揭展剂揭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生物揭展剂能够降低剥离力和纤维指数、与用水闷润相比增加了宣纸样品在闷润后的抗拉强度,且对宣纸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提高了揭展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对成套明代水陆画进行揭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 摘要:逻辑学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逻辑学的本质是寻找事物的相对关系:用已知的材料推断未知的事实,寻找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线索.在古画的鉴定研究中,值得应用的是研究推理的科学即如何从前提推出结论,尤其是图像考据学需要借鉴逻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文献考据的成果,在某些零星散乱、碎片化或看似孤立的图像中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外在的变化规律.如北宋张择端因画《清明上河图》卷(以下简称"《清》卷")而为众人所知,其实他还画过《西湖争标图》卷(已轶,以下简称"《西》卷"),在一些传世的宋元这类题材的绘画里,有没有一张是《西》卷的临摹本?首先要通过相关文献确定《清》卷与《西》卷的关系,前者的图像是否能反射出后者的资讯,然后探讨现存最早此类绘画的真实性,如能得到可信的图像,据此往下寻找临摹本就不难了。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