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10-06-12

主办单位:;国家文物局;;苏州市人民政府;;文化部;;

会议文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青海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以体现原生态为切入点,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作为实施生态保护的重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作为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最具成效的一项产业加强培育;将发展旅游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互为支撑,走旅游、文化、城镇化互促、互补、互兴的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现代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移民、发展生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工程中旅游城市的建设要与草原现代文明有机统一,在旅游城市建设中融人草原文明要素,在草原文明传承弘扬中发展旅游城市。并给出了城市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
  • 摘要:世博会内蒙古展馆用电影的方式通过世博会的窗口,让全世界分享内蒙古的美丽,在影片放映巧分钟将近结束的时候,会有歌手、乐手、舞者出来做一些现场的表演,给大家带来真正的草原文化,马头琴独特的声音将响彻整个剧院—即使你暂时不能身临内蒙古,不能看到这些美丽的人,听到这些美丽的声音。在展示区,就是在剧院的外侧前面一侧展现关于自然平衡、自然保存的模式。将寻求到适合城市发展和适合生态平衡的一个要素和要点,展示未来城市的视觉、视角和看法,也会回顾成吉思汗建立的草原上第一个城市的雏形是如何和谐地和自然共生,并且聚集在一起。
  • 摘要:文章介绍了包头从水旱码头到草原钢城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包头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路为草原文明增加了新的时代内涵,崇尚自然、追求和谐逐渐成为包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如果说过去的包头是用工业文明为草原带来现代气息,那么,今天的包头就是在和谐发展的进程中,让草原文明在这座工业城市进一步深化。目前包头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提升、现代化加速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指出要抓住规划,体现草原文明理念,必须抓住标志性建筑这一重点,突出草原文明的特色,保护传统文化,丰富草原文明的内涵。
  • 摘要:文章指出海拉尔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应发挥首府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基础设施优势。应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开发草原文化资源的意识以及草原文化发展交流的意识。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绿色生态品牌、银色冰雪品牌等五色品牌。
  • 摘要:文章指出人们以单纯定居的理念居住在城市中,草原人则是遵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法则相互崇尚的理念.指出在城市发展中为了突出民族风格,将整条街道设计成穆斯林式的圆顶形状,或打造和树立骑士与英雄的群雕和碑铭的做法,等等这些,不是崇尚理念,而是注重形式.无法将这些人类诸多理念的原则拿到城市中加以崇尚,似乎这是导致草原与城市对峙或对立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能够运用非形式的、崇尚本质的理念来建造城市和发展草原,才会消除两者的对峙,才能真正创造和谐的生活。
  • 摘要:在日本的城市开发存在着地价的两极分化以及没有有效利用的土地数量在增加的两个大问题,鉴于以上情况,日本现在正考虑改变战后以来一直推行的土地政策。指出观念的改变很重要,要重视土地的利用,以往政府推行命令是由上而下的,现在正在向由下而上的方面发展,最后分析了城市开发的经费问题。
  • 摘要:草原文化是草原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记载,也是草原人民依托、适应、利用草原的方式方法的一种历史记忆。目前,由于人为过度地开发利用,存在沙化、退化等现象,存在着生态的可持续问题。所以,草原文明的可持续有赖于草原生态的可持续。生态移民是退耕还林的根本决策,退耕只有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生态建设、生态恢复才是可持续的,只有把城市化的进程与生态移民、退耕融合在一起,统筹安排才有出路。所以,草原文化虽然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才是人类文明未来的创新主体。
  • 摘要:沿黄城市带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宁夏通过多年实践,深刻认识到,要加快宁夏发展,必须紧紧依托已有的沿黄城市带的基础,壮大这一优势,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使区域经济向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向发展。发展沿黄城市带必须要把握和处理好资源配置、产业优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要出台宁夏沿黄城市带的规划细则和具体扶持政策,要加快椎讲一体让的城市带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服务均等化,要突出大河流域的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等对于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的建议。
  • 摘要:中国城市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即从传统发展方式与模式转变为科学发展方式与模式。转型的方向应当是多元化的综合转型,即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型;发展重心从注重经济增长到关注品质提升、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转型;产业结构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城乡关系从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动力来源从投人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空间结构从无序开发向有序开发转型。指出推进沿黄城市带发展应做到分层次推进城市带一体化,实行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建立有序的空间开发秩序等。
  • 摘要:宁夏沿黄城市带必须要用区域的方法加以审视和发展.宁夏沿黄城市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具有现实与理论依据.2004年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年,中央政府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基本框架.随后,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纷纷扛起区域经济大旗,"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概念引人注目.2005年,宁夏提出沿黄城市带,这是大势所趋.宁夏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滞后、内部南北差距较大,中南部西海固地区缺乏强有力的外部带动,这样的现实状态决定了发展沿黄城市带的必要性.
  • 摘要: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良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宁夏境内沿黄河一线云集了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四个地级市和几个县级市,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带状分布的城市群格局.沿黄城市带将成为宁夏城市化的主要载体,是未来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宁夏农民向城市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城市带的构建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目前,沿黄城市带发展面临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宁夏区人口总量小,周边人口也比较稀少;周边地区生态脆弱,保护生态改善投资环境任务十分艰巨这三大制约因素.
  • 摘要:文章阐述了宁夏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指出打造面向穆斯林世界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平台的战略重点是要建设全国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和“总部经济”,建设面向穆斯林世界开放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的伊斯兰金融中心等。分析了打造五大平台采取的规划要先行,中央给政策是关键,人才是保证等主要措施。
  • 摘要:文章介绍了衡量发展质量的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全面发展、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提高效益等八项指标体系,以人为本,主要是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发展是硬道理,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发达国家进人后工业化时期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进人知识社会之际,更需要一种新的文明,就是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对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城市化要求建设中心城市除了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外,要搞好中心城市和系统的建设,最后,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同时要逐步从依靠资源和产品向依靠资本和知识转变。
  • 摘要:文章指出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人与自然界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及民主法治下的政治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人自身的和谐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建立和谐城市,树立和谐生产力观,要努力实现生产力和谐与城市发展的双赢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 摘要: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既回应了历史的文脉,又与未来的发展紧密关联。一方面城市带来无限的遐想并实现了人类的梦想,但另外一方面城市共同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尤其值得提到的是本届世博会有一项创举,就是将建设一个城市最佳实践区。这一届世博会在更深的情谊传递方面有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等方面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 摘要: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其参展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一般的展览会相比,世博会举办规格高、持续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世博会推出推广新产品新科技,推动经济科技发展;倡导新理念新思维,促进人类科学发展和对世界的新认知;增进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各国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是世界各国经贸、科技、社会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盛会,通过多次参展,向世界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往来,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自2002年中国获得世博会举办权以来,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都在顺利进行。目前,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已进人冲刺阶段。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听取了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情况的汇报,要求各省区市和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努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组委会的领导下,上海世博会各项筹办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举办一次成功的世博会,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扩大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和国际事务的能力,也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办好世博会,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推进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组委会部署,各省区市将全面参与上海世博会,包括展示、论坛和世博园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并参与到沟通推介、观众组织、票务推广及销售、市场开发等相关工作中。这对各省区市展示地方特色,推动各地经济、旅游、文化和艺术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上海世博会为各地相关机构和企业参与世博会门票销售、园区商业活动、特许产品经营和旅游推介提供巨大商机,有力地促进了各省区市的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 摘要:肇始于西汉、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大地上留下了清晰的历史印记,甘肃也以最为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丝绸之路的辉煌。这种历史记忆,不仅包含着历史趣味和神秘色彩,更重要的是还包含着人类在文明演进过程中许多共同美好的追求。带着这样的意识,汇合于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确立了“丝路·城歌”的甘肃馆的展示主题。这个主题找到了甘肃与丝绸之路历史记忆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捕捉到了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的内在韵律。甘肃展馆三个部分,历史、现实与未来,前后勾连,彼此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甘肃的写照,也是甘肃在世博会主题关照下的一次亮相,将来的甘肃馆会给每一个参观者带来一份感动、一份欣喜、一份憧憬、一份回想。
  • 摘要:文章分析了演变期、发展期以及调整期三个时期甘肃城市建设发展对人类文明有着卓越贡献,在科技创造新方面,1980年,任震英组建了中国窑洞及生土建筑调研组,他成为我国窑洞及生土建筑学科研究的奠基人和带头人。1990年12月,任震英参加了全国设计工作会议,大会授予他首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城市规划)设计大师称号。现在甘肃省把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作为新型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
  • 摘要:文章指出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甘肃省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必然要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路。叙述了甘肃省丰富的水电能源、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储量以及分布。
  • 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兰州在推进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进程中,围绕打造新黄河之都与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兰州正处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世博会甘肃世博论坛的召开,为兰州进一步扩大合作、加快发展搭建了平台。将按照上海世博会主旨和甘肃参博主题,围绕打造黄河之都与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 摘要:文章指出白银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既有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有自己特殊鲜明的个性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城市体现出了市场化、服务性、开放性、品牌性等显著特征。与之相比,资源型城市作为特殊的城市类型,存在多方面的压力,面临严峻挑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必须通过加快转型,实现新的发展。进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以来,全市上下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舆论宣传、解读政策文件、编制转型方案、凝练转型项目、向上汇报衔接、建立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有效推动了白银的转型发展。进一步树立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大力推进城市的市场化发展,增强城市的服务性、开放性和品牌性,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要把白银市建设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城市。
  • 摘要:近年来,敦煌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这一目标,把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名城形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城市改造建设力度,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指出要准确把握城市定位,是确立城市发展方向、加快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运用敦煌文化元素,把城市建设风格与历史文脉背景相结合,坚持以汉唐风格为主调,以丝路文化为题材,以壁画雕塑为点缀,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努力使小城市浓缩大文化。使古老的敦煌文化元素和流光溢彩的现代都市风采交相辉映,营造了亮丽繁华的城市景象,同时也折射出浓郁的丝路汉唐风情,展现了旅游名城的无穷魅力。城市建设的过程,也是资本运作和经营城市的过程,用市场化理念经营城市,是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市容市貌、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 摘要:当今世界,忽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发展模式正在被唾弃,社会各阶层、世界各国的领导层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有害物质大量增加、水资源减少等问题,已成为世界论坛普遍关注的议题。资源与城市和谐发展问题的研究适用于世界大多数其他国家。
  • 摘要: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第二个是经济条件,第三个是人文社会条件。这三个条件构成了整个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可见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可以称它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根基。众所周知气候变暖是当今最大的一个资源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城市发展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又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型机遇,所以全世界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国一定要走低污染低能耗这种新型城市化道路,并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包括要发展循环经济。
  • 摘要:随着资源的大量利用和污染物的大量积累,我国的地表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就连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国家必须采取一些办法,一方面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尽量减少资源的大量获取,以及减少废气的排放;另一方面,人类要把废弃物资源化必须运用新的途径,要发展新型的污染防治技术,新型的资源环境技术,新型的回收利用技术。此外,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对我国来说,只有让资源能源和经济结合,推进高效有序的协调,才能构造一个能源高效清洁的社会,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可持久发展的社会。
  • 摘要:七台河位于黑龙江东北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因煤而生、源煤而兴、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型工业城市。七台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煤与非煤双融驱动促进经济转型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做深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附加值,延缓城市经济衰退的进程,为转型赢得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做好替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培植优势产业,短时期内提升非煤经济的比重,实现可持续发展。指出要做精做强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做活做大非煤促进经济产业,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
  • 摘要:如何从解决能源的问题上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与能源有密切的关系,传统产业建立在传统能源煤炭、天然气、石油为主体的含碳的能源上.首先,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的模式,它是在全球变暖下提出,是全球性创新能力、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了我们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等新概念,希望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使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内涵可概括为: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使用非碳能源、固持二氧化碳、进行碳交易、二氧化碳转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解决能源结构的调整问题,能源利用方式转变问题.所以,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都与能源有密切关系,包括能源结构挑战、需求挑战、供给挑战、政策挑战等.
  • 摘要:技术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瓶颈。如果配套方案到位,瓶颈很快能通过并得到应用。另外一个瓶颈是金融。很多低碳技术,有的运行成本过高,有的可以有收益,但缺乏金融创新的模式。很多金融业者反映,低碳技术太广太新,不能做出客观可靠的评估。要定期做一些技术上的交流,然后通过某种创新式金融模式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在实践中消除歧义、达成共识。低碳经济难,是因为涵盖了能源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了市场经济,也包括了技术支撑、制度的保障,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任务更加艰巨。未来城市化和由此导致人均能耗增加的趋势几十年都不会改变,要一方面推进城市化,另一方面通过低碳技术手段在能源消耗增长情况下实现碳排放不完全同步的增长。
  • 摘要:松山湖把低碳理念巧妙地融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控以及招商引资中坚持低碳理念,创造出一个在国内外具有示范意义、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生态含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绿城,闯出了一条具有松山湖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为新兴国家和后起地区向低碳模式转型提供一个具有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的范例。
  • 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进人21世纪后,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城市居民的需求是文化性的,当今社会,人们甚至愿意为审美需求付出代价、进行冒险,它体现了现代人的价值观。所以,经济问题一体化以后,文化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文化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发展程度取决于其城市化的水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总数显著增加,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继续发展,城市化水平还要继续提高。指出从地域文化能够总结和提升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从而丰富文化,推动发展。
  • 摘要:松花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深入挖掘和弘扬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又有时代性的松花石文化,不仅使其成为长白山区人民的精神财富,更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弘扬松花石文化对于促进白山市民素质的提高,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区域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可以提升城市品位,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可以富民强市。并分析了弘扬松花石文化、做大松花石产业应该把握的重点问题。
  • 摘要: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主要看文化资源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可以挖掘松花石文化的价值增殖的经济效益。高文化品位的城市必然吸引着高品位的人才。城市品位是由人塑造的,人的素质也就是城市的品位。
  • 摘要:现代人的赏石观非常重视形、质、纹等优点,某些奇石之所以备受石友青睐,与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宣传密切相关,松花石有着悠久的历史、天然的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理应抓住机会发挥优势,把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交流,让海外奇石爱好者更了解中国文化精髓。松花石的未来发展要有鲜明的主题和文化内涵,要采用现代的传媒策略让爱好者了解、接受松花石,与此同时,吸引更广、更多的爱石群众去包容接受松花石的真正内涵,使松花石文化国际化,成为东北长白山一张精美的名片,甚至成为国际品牌。
  • 摘要:如今盛世,收藏时尚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赏石大业正在蓬勃发展,松花石在石文化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睿智的政府领导抓住了机遇,立足于当地资源,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提倡和支持石文化事业,从而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突破了限制瓶颈,而迅速地冲在了文化拉动经济的云头浪尖,文化是城市未来。文化是资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生意,尤其是地方文化产业,既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还能拉动相关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今日的松花石即是明日江源城市文化的血脉和精髓。
  • 摘要:从城市这个主题出发,对重庆来说,宜居才能让生活更美好。仅仅小住房环境好还不行,应该把“五个重庆”也就是“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都办好,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智能城市,理论上是由于现在网络运算体系发展,使得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电脑系统有了新的发展。由于有了新的发展条件,使得各个城市智能化的工作有了基础,云计算加上各种互联网专题式的结合,使得每个建筑和其中各种各样的设备都能够进入智能的网络。通过这样的一个体系,既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又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可以使城市更绿色、更安全,这是现代城市都在努力的一个目标。
  • 摘要: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部分现代人类文明都来自世博会,世博会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城市举办世博会会使实力得到巨大提升。
  •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享受美好的大自然,更渴望拥有碧水蓝天绿地,更渴望通畅的交通、宁静的环境、和谐的社会氛围。为此,适时提出了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的总体目标,一大批彰显省会特色、提升省会形象的重大工程如期竣工投用,使城市品位形象和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在大力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等规划体系的同时,坚持拆建结合、以建为主、拆建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唱响民生工程主旋律,精心谋划启动了总投资540亿元的“十大工程”,进一步诠释石家庄速度,拓展延伸石家庄速度,强力推进大气和水环境改善、滨河新区建设、路网拓展和铁路枢纽改造,精心打造一河两环水景、精品公园和繁华商业,全力实施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公交拓展和文化提升工程,确保明年全面完成“_三年大变样”任务目标,努力实现城市功能大提升、省会面貌大变样、人居环境大改观,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摘要:河北省是我国两个没有大型海滨城市的沿海省份之一,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在全国省会排名比较靠后,与周边省会相比也是比较落后的,从产业结构来看没有明显的优势。河北省的基本经济建设投资很明显集中在两个地区:环渤海沿海地区与冀中南地区,也就是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地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就是国家交通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的开通,明显地改变了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格局和区域格局。最后提出几个为配合这样重大战略实施而进行一些战略性的举措。
  • 摘要: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是小兴安岭的腹地,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全国重点的国有林区。分析了伊春市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做的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夯实和谐发展的根基,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汲取和谐发展的后劲,加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力度,打造和谐的品牌,建设更高品位的绿色伊春三方面的工作。
  • 摘要:文章指出自2002年12月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以来,迄今已经有七年多的时间,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世博会的筹办工作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并有了很大的进展。上海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准备工作,可以说,在上海世博园区5. 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项工程正热火朝大地有计划地进行。分析了举办世博会对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不仅起到加速的作用,而且为解决在进程当中碰到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或者思路,是世界团聚和各参展方宣传的平台,为应对和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提供了一次机遇等重要意义,上海世博会从筹备一开始,即确立了“科技生态世博”的理念,并贯彻在规划建设运营展示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上。上海世博会科技生态世博的看点在于:一是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利用,二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的应用,三是节能设计的推广,四是资源循环技术的应用,五是节能生态建筑,六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此外,世博园区内使用的各种生活器具用品均采用可再生或可降解材料,降低了环境污染。
  • 摘要:作为东道国的中国,作为承办地的上海,上海世博会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十年时间筹备,承载的国家责任、国家使命和国家义务就是:让这届世博会成为提升国力、促进科技发展、融合世界文化、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中国的舞台,世界博览会的申办非常艰辛,在世博158年的历程中,没有任何一届世博会有如此激烈的竞争和较量。可以说,中国赢得这场胜利的原因清晰、明确而隽永,世博会不仅只在于六个月,它应当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60年,相信在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等方面的影响是直接的。
  • 摘要:在长江的这一端,为上海和上百个城市提供生命源泉的三江源地区正面临着城市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三江源除了水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它的生态功能作用之外,还以它独有的生态屏障功能保证着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地区在水源涵养、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三个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者认为城市能够为保护生命之源至少可做节能减排,旅游应该是生态的、文明的,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应该积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工作.
  • 摘要:三江源作为“中华水塔”,保护和利用好其水资源,对于探索、建设可持续城市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从珍视三江源,它是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守护三江源,是青海人民的长期奉献,保护三江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三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
  • 摘要:近年来,拉萨以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为目标,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在拉萨的发展建设中,要严把“人口关”,对没有环保资质的企业,无论投入多大、利税多高,都坚决拒之于门外。生态良好是拉萨科学发展的永恒竞争力,特色是城市保持永恒生命力的基本因素,城市与生态完美融合则品位突出,生态与城市相得益彰则特质凸显。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人口、科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考虑,从小处着手,真正做到统筹兼顾。
  • 摘要:文章分析了本届世博会从以往历史中得到的思考,介绍了本届世博会准备和举行阶段,世界正在发生的经济复苏、城市化以及科学与科技革命三个伟大的转折,本届世博会凸显低碳经济,深化世博主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本届世博会东道国和其他参展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本届世博会的东道国应当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努力,环保、交通设备、使用所有节能的照明设施都无不从此方面考虑。为生态文明和城市文明作出贡献。
  •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现有背景下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从资源、能源、污染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要通过政策的优势来创新,包括应对金融危机。这就需要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青藏高原的生态屏障非常脆弱,生态保护基于政府的支持为前提。西藏生态保护不仅仅关系着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西藏人民的生活问题。它的生态环境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从政治的角度来探索,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前瞻性和特殊性。
  • 摘要:文章指出乌鲁木齐市应借世博之势,打造世界旅游名城,形成以国际通道网络体系、国际物流中心、进出口加工基地集群为依托,以西部经济增长极为动力,全力推动遗产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商贸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等产品谱系的基地建设,突出新疆在国际国内旅游的优势地位,凸显新疆的旅游亮点和支撑点,从而更强有力地推动新疆旅游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 摘要:文章指出新疆旅游产业发展速度惊人,快速增长的旅游经济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全疆各地加大旅游规划、策划的投入,寻找自己独特的文化卖点,城市营销盛行,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对而言,乌鲁木齐是一个缺少个性的城市,与内地游客对新疆的理解有距离,大多数来新疆的人很少游乌鲁木齐,这大大减少了乌鲁木齐的城市消费。对此,提出来建构达坂城原生态风情游,,建设中亚商都-欢乐大巴扎,打造舞动之城-—中亚国际舞蹈节等几点粗浅建议.历史创造了新疆,世界成就了新疆的文明。多元文化造就了新疆大美,大美新疆奠定了新疆旅游无限美好的前景。新疆旅游资源犹如一块取之不尽的宝藏,等待着更多有识之士的挖掘。
  • 摘要:新疆的旅游产业要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产业整体化的健康、有序成长,尚需进一步在产业内部进行结构的调整与整合,在企业的行为与市场的需求中,寻求更为有机的结合,在产品特色与服务品质方面,谋求更高质量的提升。真正保有企业的生存权利、在严峻环境中求得发展、达到在逆境中浴火重生,则需要旅游企业自身来完成。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必须面对“脆弱性”和“抗冲击能力差”的现实,以生存为目的,苦练企业“内功”。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是一个舞台,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契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将促使新疆旅游人结合新疆的旅游产业特点,以构筑产业联盟、形成市场开发、创新产品营销、维护行业秩序的产业合力为目标,以务实的态度,把新疆旅游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做得更好。
  • 摘要:本文以“城市未来发展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为主题,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辽宁发展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世博会、城市发展、辽宁经济带开发三者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想法。
  • 摘要:在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全国各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世博会参展工作、园区建设,展览展示、文艺活动、论坛策划等各项筹办工作有力、有序地推进。本次论坛主题与上海世博会主题相契合,相信本次论坛能成为共同探讨促进区域发展、加快东北振兴的平台,也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世博、参与世博、支持世博,共同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 摘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提升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 摘要: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大都市圈的发展不仅涉及沿海地区的发展,也涉及其他区域的发展。
  • 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崛起,将成为推动中国沿海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提出了思想上达成共识,建立开放意识,行动上形成合力,建立协作机制,合作上形成声势,加大运作力度等促进福建及海西其他城市发展与合作的希望和建议。
  • 摘要:上海世博会与海西区域发展具有联动关系。海西经济区未来的发展,一为创新,二为多元,三为绿色,四为宜居,正好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关联。
  • 摘要:城市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日俱增。地方城市政府将在城市群日益发展的进程中管理好与工业发展有关的、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类问题。对于工业来说,城市规模的扩大将开辟新的市场与投资机会,同时城市扩张带来的经济、自然资源、交通、居住空间、就业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问题,都对地方与国家构成巨大的挑战。尽管当前对世界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焦虑令人不安,但是从长远来看,城市作为创意经济的发动机,将使世界经济增长呈必然的不可逆转的态势,因为经济的繁荣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必须要有全球直接投资的大流动,必须要有新的技术与创新的平台。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并且对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摘要:文章指出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要高度重视加J决发展城市群的紧迫性。加快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跨行政区推进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要积极探索跨行政区推进城市化的新模式、新途径,要想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群,那就必须真正取缔市场分割,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城市群的发展,必须靠产业来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特别是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源相承、商源相连,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展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要抓住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各城市的对台经济交流与合作,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推动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摘要: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四大趋势.第一,全球化趋势.如何在这样趋势下获得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中独立,确立对自己国家的贡献,以及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引领,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第二,信息网络化.每个人都在这个虚拟网络中,重新建立社会行为、结构、管理,这已经在现实、未来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体现出来.第三,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共同担负起保护地球、未来的责任,体现出中国的大国负责态度,也是在发展过程中义不容辞的共同有序的责任.第四,可持续发展,要考虑全人类延续的问题.四个趋势决定了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趋势,共同担负起我们作为世界大家庭中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 摘要:文章介绍了实现低碳经济的措施和途径,2010年的上海将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绿色出行”可以借助世博会的舞台向世界诊释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世博绿色出行”将推动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新发展,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 摘要:石家庄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规模上的扩张,也就是所谓的增量,而结构上的变动就是存量,对于存量就要做循环的工作。石家庄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交通枢纽及火车站都是建在市中心的,在国外恰恰是利用老火车站及其周边环境改造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且有经济功能的一个新的增量发展空间,这就是结构调整。第三城市地带面临着重要的机会,这个机会的课题就是绿色崛起,而绿色崛起就要求以较少的资源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人居。要做好这样,脱钩、紧凑、循环三者可以变成重要的战略思路。
  • 摘要:文章介绍了城市自然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以及城市水循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中国的城市普遍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水问题,指出解决好城市共同面临的这些水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即节水减排、城市共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健康保障,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城乡水务一体化机制建设、构建,是城市水安全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在重视水污染治理的技术研发的同时,还应该从社会水循环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完善和发展水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城市水生态建设要与城市水循环的基本特征相结合,并高度关注城市水生态的风险管理,适度调整水价是促进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城市水安全的关键调节杠杆。数字城市水务建设是实现城市共用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支撑,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模型是它的核心引擎。
  • 摘要:文章介绍了济南的城市特色,分析了当前国际和国内的遗产保护的趋势,清华大学跟济南政府主要是针对特色风貌带的规划和思考,芙蓉街的街区整治,商铺区的特色以及街区的研究,以及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的整治、改造与设计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 摘要:济南的根本风范是城即园林、城即湖山、城即荷柳,最根本的风貌是全城湖山为伴,是8000年自然和人文凝固而成的美丽家园。当然由于社会的变迁,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即园林、城即湖山、城即荷柳的景观已经不能复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8000年形成的本质特征不会灭亡、精神气质不会灭亡。新时期泉城的规划设计,应该按照城即园林这样一个思路来建设。当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按宋元明清的样子来建设,而是要按照这样的文化精神、文化思路来布局。
  • 摘要:文章从坚持走生态发展道路,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积极地开展环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的整治行动,工作决心和工作安排三个方面简单介绍湖州走生态发展之路的一些做法。
  • 摘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评估报告强调,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中采取措施来减少负面的环境问题,比如在场馆的选址上充分考虑到可持续性、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科技,选用环保涉及对于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可能造成气候变化的因素,推动国际合作以及鼓励公共参与,此外还指出,上海对于绿色世博会的投入,已经远超出了一届世博会本身,采取了大量措施来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加强污染管理,使用清洁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联合国人居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的城市项目,清洁燃料与汽车伙伴关系的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利用、发展绿色经济、从事可持续管理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希望亚太国家在政治上的强烈愿望,加上对现有科学技术的充分利用,以及对法律法规的切实执行,可以为这一地区的人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摘要:作者提出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想让生活美好,该怎么定义这种美好两个问题,并就问题论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指出北京城墙的拆掉是中国城市当中最大的一个悲剧,指出城市正在陆续丧失让人回忆的根基。
  • 摘要:城镇化离不开小城镇,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国情。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小城镇,提出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规划的引导作用,强化基础和公共服务,促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呈重视利用环境资源建设宜居小城镇等具体的建议。期望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能够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人一种新的活力。
  • 摘要:中原文化是文化之魂,是城市之源,是民族之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河南成功实现了由经济落后省份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由温饱不足省份向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紧密结合河南实际,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调控调节,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经济下滑的态势,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转型升级步人轨道。河南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建设呈现新气象,旅游立省战略开创新局面。河南省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发展中充分挖掘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注入城市发展的文化元素,彰显中原文化特色,提高现代城市品位,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充满活力和动力的现代化城市群将在中原大地上崛起。
  • 摘要:中原文化在上海世博会以“国之中,城之源”为主题来展示是十分恰当的,原因就在于它希望观众能够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得益、有所欢愉、有所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在于世界的参与。分析了由于急速的城市化所带来的温室效应,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以及世博会呼唤创新,首先呼唤东道国的创新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中原文化和西方现代性的融合,一方面要充分弘扬中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要批判地借鉴和吸取西方的文化精神,从而构筑和形成理性、务实、和谐、开放、进取的多元文化精神,作为城市最本原的文化精神,从而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要按照观念、制度、物质依次递进的概念,加强现代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中原文化在进一步发扬特色的基础上汲取江南文化的精髓,就能进一步营造政治与情感、理性与诗性、伦理与审美、厚重与浪漫、豪放与婉约相结合的城市文化氛围,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 摘要:文章指出举行“低碳经济国际论坛”,对于提升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分析了衡量形象的三个度知晓度、喜爱度与参与度。指出江西以“生态经济”为主题,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朝气蓬勃的继承革命传统、并争取更大光荣的省份。
  • 摘要:文章介绍了对国际旅游岛这五个字的理解以及什么叫做岛式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把岛式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概括为“三感”,“三高”。分析了关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思考,指出目的地的选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影响是互相匹配的产品。
  • 摘要:文章指出国际旅游岛不是依靠主观的思维、主观的认定,好像只要贴上国际旅游岛的标签就成为国际旅游岛。需要有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做出让别人眼睛一亮的产品,需要打造一个个性化的旅游发展度假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打造需要描绘一幅国际旅游发展战略的国际蓝图,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规划。在描绘这幅战略蓝图时,需要做到找准国际地位,具有国际视野,符合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的要求等。
  • 摘要:文章介绍了海南旅游发展的战略背景,指出海南岛是以国际旅游为主的,能够开始接受和落实国际标准。面对庞大的国际市场,它可能和入境市场发生一些冲突,应该要灵活地利用杠杆调整国内旅游的人流,对于海南空间上的考虑,作者认为应该是多点化的空间结构。
  • 摘要:文章对“无徽不成镇”进行了历史解读,在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个互动既要有硬实力的内容,还要有软实力的支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把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城市,都努力建设成为经济活动的集散地,成为“生活更美好”的场所,成为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融合了徽文化的多种元素,其中重视真教育、亦儒亦贾,重视文书契约的诚信作用,以及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徽骆驼精神。在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实践中,仍然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元素。
  • 摘要:文章介绍世博会的大背景,分析了选址在黄浦江两岸世博会的规划问题以及永久性的建筑设计,这次世博会积聚了人类所有的智慧,相信对未来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硬件上的积聚,更是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城市的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和谐,以及城市如何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篇章的开始。
  • 摘要:徽文化以深厚的内涵、自我突出的特色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它是先民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徽商在明代中叶活跃在上至京城、下至小镇的各个角落里,徽文化的元素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注入活力,使城市的文化品位更高。徽文化有很多元素可以吸收到城市建设中去。徽文化中的诸多价值观念能够警醒人们,让城市朝着更理想的目标迈进。
  • 摘要:以“泛北部湾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世博论坛在风光秀丽的绿城南宁举行,文章简要介绍了世博会的历史,指出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从中国馆的建筑方案以及国家主题馆的展示方案等方面介绍了上海世博会的筹办情况,分析了上海世博会面临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以及管理上的挑战。
  • 摘要:文章指出北部湾城市的建设要加强北部湾城市群的联系,北部湾城市群有很多优势,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并已建成较好的基础设施。我国的区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机遇确实对于北部湾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指出未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有一些策略,例如要扩大城市的人口规模。
  • 摘要:以生态绿色为主题,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生态城市形象是南宁的美好未来,也就是说“绿色城市”和“中国水城”将是南宁的城市名片。以生态理念改进水系规划,树立系统的治水观,强化滨水蓝线、紫线、绿线的管理,严格治水的同时,提倡垃圾资源化的利用,保护和利用自然水系,调节和控制洪水,完善政府的监管体系,而总体的程序都是以经过控源、改善水质和恢复水生态为程序的。
  •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城市、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对于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挑战。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在建筑节能中存在着新建建筑没有全部实行建筑节能的标准,既有建筑节能的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低碳的城市交通,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而大城市交通拥堵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作用,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绿色交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温室气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城市采取的政策,中国处于快速国际化进程当中,更要提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要考虑哪种交通方式最好,水运、轨道交通、汽车交通、航空运输,都在消耗着能源、资源,占用着空间资源,包括道路、停车场。
  • 摘要:文章分析了古建筑保护面临的经济困境、社会困境以及文化困境,指出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综合考虑历史遗产保护问题,遗产保护应当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各方面问题统筹安排。
  • 摘要:文章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几层含义,分析了在国际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中可以看到一些新趋势和新原则,可持续发展需要靠当地居民对于环境的知识来规划,靠当地居民参加规划决策过程。指出实现这些原则的一个方式是:农村旅游或者农业性旅游。在欧洲研究这些不同的经验、不同的项目时发现,农村旅游要保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话,需要得到当地农民的支持,而且是以传统方式生活的农民,这样最能保证环境生物的多样化。
  • 摘要:文章介绍了山西省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指出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城镇、村庄建筑等一切不可移动的文物,都是人类历代创造并遗存下来的珍贵遗产。它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具有不可再生的性质和极为重要的价值,包括历史、科学、文化、艺术、教育、旅游等,是民族国家、全人类的财富。保护是第一位的,只有保护好了才能利用和发挥它的价值,为今人和后人服务。遵守国际上重要的宪章宣言。国务院在2008年7月7日起开始实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这是现在我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重要法规。建议在进行全省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城、镇、村和其他遗存的保护、利用做一个全面的规划。
  • 摘要:在八年前中国赢得了世博会的举办权,现在世博会即将举行,世博会不仅对国家的经济有所促进,更是对综合国力的促进,本届上海世博会要凸显低碳经济,核心理念就是节能减排、追求高效能,本次上海世博会还有两个创新。创新之一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其中一块就是模拟街区,而陕西的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就是其中最恢弘的案例;创新之二是网上世博会,再好的会议终会落幕,但有了网上世博会以后,只要坐在家里点击即可,世博会也要跟上3G时代的步伐。
  • 摘要:大明宫遗址作为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保护项目,诊释着西安市在城市实践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还文化遗产以尊严。《西安宣言》是第一个以中国的城市命名的文化遗产领域规范性的总则,强调对古遗址、古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并要求通过立法、政策制定、规划和管理等方式进行干预,以减少城市化进程对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多样性的破坏,这为完善和深化大明宫遗址保护规划,将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周边环境改善,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相结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将大明宫遗址保护和周边环境改善相结合、和改善遗址区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还文化遗产以尊严、给城市发展以动力的总体工作思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实施的前提就是拆迁安置工作。按照妥善安置、阳光操作、保障安全的思路,牢固树立百姓第一、让利于民的大局意识,利用民间和企业的资本,形成企业受益、群众受益的局面,实现了遗址保护和遗址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建设和谐发展的统一结合。
  •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的和谐共生,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做到既可以保存文化遗产,同时又可以适应城市现代化的需要。不能把传统建筑当成博物馆式的建筑,应该让生活可以保持下去,让老百姓在里面继续生活。现在中国建筑师都在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而且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怎么跟传统形式结合。
  • 摘要:谈到对传统的两种看法,认为传统已经逝去和死亡的话,会更多地关注形象和符号;如果认为传统是活跃的进程的话,会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中它是肌理,用真实的、活的方式延续。活跃的传统就是本地化的社区生活,逝去的概念是带来全球化的消费主义,把逝去的传统的观念定义为病理模式,真正的生活在中间就是持续的活力。“皇城复兴”计划中,首先强调的是城市肌理和空间尺度,这是令人兴奋的。相信“皇城复兴”计划会带给西安人民自豪的城市生活。把传统看作是一直延续、正在形成中的、是部分之一的延续的肌理,希望是这样一种活跃的传统,是文化发展中的倔强,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使城市在未来继续变得更美好。
  • 摘要:中华文明尽管非常悠久发达,但并不是每个方面都是先进的,另一方面,我国处在一个城市化过程的关键时刻,城市化率根据不同的统计数据大概有40%至50%左右,这一次世博会提供了不仅是发达国家,也包括了发展中国家,甚至包括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经验,也包括发展过程当中的教训。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中部欠发达地区,都提供了各种城市发展的样板。不出国门就可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这是应该特别值得珍惜的。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上海世博会才能取得它应该取得的成绩,全国人民为世博作出的努力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所以,本着这样的理念,认为世博会是五千年文明一直在期待的盛事,也是全国13亿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
  • 摘要:湖北无论是在过去参加国际博览会或者自己办博览会,在中国可以说都是处于一个领先的位置,而且也可以说是会展强省。借这次世博会之机,武汉应该大力发展会展业。武汉发展会展业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尤其是有好的区位优势,有发达的教育和文化,武汉还可以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契机,宣传造势,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积极参与,借鉴世界文明的成果,做大做强,打造华中会展之都,塑造武汉的旅游品牌。
  • 摘要:武汉市如果做会展业,应该投资科技创新,给科技创新一个平台。凡是能够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就应该把它展示出来。世博会是世界性的,但是会展业还有很多专业的,就像世界杯一样,它还有足球世界杯、篮球世界杯、排球世界杯等等专业的。每个市、每个省、每个国家还有很多自己的会展业,但是会展业是全世界的。会展的作用非常巨大。同时每个城市开了博览会以后,就会带动旅游,会带动整个社会环境变化和文化的交流、素质的提高,并且这个城市的品位、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摘要:上海世博会对于世界城市的发展,包括对城市的理念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包括近现代的工业基地。随着城市的更新,必须面对旧城更新和城市文脉传承的问题。城市改造和再生作为一种环境营造的手段,对城市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武汉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践区,在城市改造和更新当中应具备高瞻远瞩的城市设计观,创造一个适宜现代生活需要、满足市场机制的要求、又使文脉得以流传、品质得以提高的新城市环境。
  • 摘要:武汉要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就是要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样城市的新路子。通过建设紧凑型的城市,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让环境更加美好,让生活更加美好,也使得武汉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城市。建设“两型”社会,必须根据武汉市自身的社会经济条件,同时还要借鉴一些先进国家、先进地区,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经验。“两型”社会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环境友好。环境友好既有物质环境,也有人文环境。
  • 摘要: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已步人了快车道,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轨道交通又与节能环保、绿色出行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对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认识,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快速进人国际市场,现在海外签约项目己经从周边国家扩大到亚洲、非洲、澳洲和拉丁美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进人了世界地铁建设标准最高的国家行列。指出应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认证、市场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继续利用国家的各种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人才与装备,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 摘要:轨道交通的建设有两个方面的需求。一个是国家的资源、环境战略的必然需求。第二个是提升城市功能、承载力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必然要求。指出面对将要出现的建设浪潮,应该做到协调好轨道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协调好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轨道交通的需求和城市自身能力的关系等。
  • 摘要:江苏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创新能力突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推进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轨道交通整机产品也已经走出国门,销往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合作,不仅提高了江苏省轨道交通产业的创新能力,也为提高轨道车辆装备制造的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进一步加大投入,在瞄准高端技术,抢占产业高地,提高产业价值,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创新水平等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 摘要:文章叙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通过电视、网络以及与同学们的交流,更增加了对大城市的向往,但通过家乡游客的对比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 摘要:“饭养身,歌养心”,就是说侗家人自古就把唱歌与吃饭看得同样重要,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侗家人以歌言志、以歌传情、以歌育人、以歌述史、以歌养性,可以说,侗家人就生活在歌的海洋里。
  • 摘要:澳门是一个有着极大魅力的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民的心灵和思想的发展,这种发展应当以树立人类的尊严、发展人民的个性、提高人民的创造力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战胜贫困、促进自力更生的一个有效途径。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看,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更大的创造活力,并通过人们的不断学习和互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 摘要: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点,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财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都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离开了传统、断绝了血脉就会迷失方向,就会丧失根本,所以,传统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没有传统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不善于传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创新,就缺乏传承的动力,就会陷入保守和复古。因此,推动文化的发展,基础是继承,关键是创新。面对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个中国馆的创作主题,以现代的手法把它整合提炼构出“东方之冠”的造型,来表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征。更主要的是要传承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理思想,体现国家馆与地方馆上下呼应的关系,体现中国馆斗拱形的造型和刚柔相济的特点,也体现中国馆与整个城市互相交融的关系。当然,中国馆不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而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因为它是由现代的材料和现代的技术建设而成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