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7年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
2007年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

2007年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11-02

主办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北京大学;;

会议文集:2007年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作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绩效管理承上启下的关键层面,部门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本文以某商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建立基于关键业绩指标(KPI)的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为例,探讨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部门绩效考核设计.
  • 摘要:企业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是在回顾现有激励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关键事件访谈、焦点组访谈、调查问卷分析、德尔菲研究法等对我公司激励机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并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激励措施,设计了一套适合于华宝公司特点的权变激励模型,该模型涵盖了物质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企业文化、心理激励五大维度,包含了基于金融市场规律和企业特点的薪酬激励模式、基于战略的平衡计分卡式的绩效管理体系、基于组织与员工共同成长的培训与晋升体系、基于精神激励的企业文化体系四大系统,使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升到一个战略和系统的高度,为公司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激励系统.
  • 摘要:虚拟企业大学(Virtual Corporate University)是以组织的战略业务目标为依据,应用网络技术、现场学习、行动学习等方法开发员工、潜在客户和供应商的战略工具.本文通过对企业大学作用和形式以及虚拟组织的分析,提出虚拟企业大学模式的主要基础,并提出应用虚拟企业大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摘要:中国企业正迎来"文化制胜"的时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资本之一,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成为当代企业家的重任.企业文化要在企业中真正产生实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从多家企业文化诊断、设计和实施的实践中提炼总结出其内在的规律和脉络,旨在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和思路.企业文化的内在机制归纳为四点:统核心、分阶段、分层次、重循环.论文运用企业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结合企业的实践,着重分析了企业文化落地的内在机制,提出了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环节和实施要点.
  • 摘要:本文以HDL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为例研究了其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文章认为,HDL的成功源于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成功.通过推荐制,HDL招募到了素质高、对公司有认同感而且稳定的员工;通过企业办学和导师制,培育出了既认同企业文化又有一定知识技能水平的员工;通过轮岗制,消除了工作的枯燥感并使员工成长为多面手;高薪酬和高福利策略吸引了优秀员工,让员工有安全感、稳定感,满足了员工的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宽松的考核,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工作方式,领导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平等交流,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工作氛围和环境.HDL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达到了让员工"认可公司,快乐工作,微笑服务"的效果,而这支撑了HDL经营的成功.
  • 摘要:本文以解剖《惠州市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在实施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体制层、技术、认识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目前存在的各种灵活就业形式归纳的基础上,从雇佣双方的角度分析了灵活雇佣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雇佣双方的利与弊.通过对组织中心理契约理论的回顾,并总结了国外学者对灵活雇佣模式中心理契约与员工行为绩效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试图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我国灵活雇佣模式中员工行为绩效的研究,期望组织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心理契约在灵活雇佣模式中的作用,从而促进雇佣关系的和谐.
  • 摘要:太平人寿回国复业5年来,孜孜以求在国内寻找一条独特的寿险营销之路.太平人寿打造"三高"团队(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不仅赢得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而且企业品牌初步确立.本文从战略分析、战略计划与实施、战略评价及所引发的思考等方面研究和探讨太平人寿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实践.
  •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企业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绩效考评方法也就成了关系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梳理目前被大多数企业所青睐的绩效考评方法,指出企业在选择绩效考评方法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 摘要:一、士气及士气调查士气(morale)是指志气或干劲,在社会心理学、产业心理学领域中,它是一个代表团队劳动积极性的概念.在代表意愿的指标中,与态度(attitude)、动机相近,共同构成表示劳动意愿的概念.
  • 摘要:本文从企业战略的视角,以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为研究背景,在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本文在综合分析企业文化力的评价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层评价指标体系,组成企业文化力的评价指标集;然后,通过对企业文化力的评价主体的分析,各评价主体对各级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进行分析与判断,再运用格栅获取法与模糊Borda数分析法,获得了企业文化力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应用企业文化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我国企业文化力的具体评价结果.
  • 摘要:和谐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履行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相互合作,从而达到的一种稳定有序的均衡状态.本文借用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对劳动关系和谐水平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态度和行为形成了无差异曲线的横轴与纵轴,两者的叠加代表了劳动关系的和谐水平;企业对员工利益的满足能力类似于预算线,它取决于企业资源和投入意愿;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位置即为员工精神和物质利益的最优组合.和谐劳动关系无差异曲线模型揭示了影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水平的三大因素:企业的资源、投入意愿以及企业对员工的精神和物质利益组合的优化程度.为此,本文提出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高的两大思路:以社会责任为导向,追求企业良性发展;改革工会.
  • 摘要:学习是创新的重要前提.通过对46家企业的391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了组织的学习型文化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学习型文化的三个层次中个体学习对创新构想产生有正向影响作用,组织学习对创新构想产生和执行均有正向影响,而团队学习则对个人创新行为的影响比较微弱,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 摘要:所有权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以往研究多以员工为研究对象.少量研究关注职业经理人的所有权问题.本研究以浙江企业为例,通过对175名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职业经理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模式,进一步研究这种关系模式与职业经理人的心理所有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职业经理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模式共有四种类型,经理人的心理所有权在不同的模式下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授权模式不同,经理人的所有权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还发现在浙江,由于文化和自然的因素,职业经理更倾向自己成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成为稀缺的资源.
  •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企业拥有核心员工的质量和数量.核心员工的质量主要表现为是否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能力.本文将影响核心员工工作效率的因素划分为工作能力因素和非能力因素.非能力因素是指员工的智力、态度、目标、欲望等因素.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出发,要关心企业核心员工的智力、态度、目标、欲望等,更要注重企业核心员工的高效的工作能力的培养.本文根据能力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建立了核心员工的能力模型——蛛网模型,为企业甄选和培训核心员工提供借鉴.
  • 摘要: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但又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趋势之一是将人力资本的概念贯穿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为此,论文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即从人力资本的选择、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使用、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等四个环节构建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 摘要:本文系统回顾、分析和评价了绩效考评相关理论.首先回顾了绩效的概念和纬度发展,描述了绩效概念的研究所经过的单纬度一二维度一多维度的转变过程;其次对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和三种典型考评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本文在弄清国外绩效考评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主线演变的同时,对国外的绩效考评理论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述,以期对我国的绩效考评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正在实施以网点布局优化、纵向机构扁平化、业务管理垂直化和内设职能部门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对于优化国有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增强市场响应能力、改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引起员工队伍不稳定、新旧管理方式不能有效衔接、出现管理空白点或新的管理薄弱环节等问题.要在机构变革中趋利避害,有效实现机构改革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关注机构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机构改革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完善.
  •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企业界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学术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共同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企业文化如何影响企业一直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但大多数学者热衷于从企业层面探讨这个问题,而仅有少数学者关心企业文化在个体层面上的作用.本文将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分析企业文化如何影响员工的态度和绩效.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同,会导致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企业文化(Shivraj,San-jeev & Yadlapati,2001),"文化是什么"与"如何研究文化"这两个问题是不可分割的(Alexander,2000).本文研究的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即是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主要途径创建起来的企业文化.本文采用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和关系绩效四个变量来评价员工的态度和绩效.以X集团作为案例,通过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来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X集团是以环保和再生能源为投资对象的专业化投资控股企业集团.经过十年,集团具备了以优质、高效和低造价的项目建设及项目管理能力;形成了以项目开发到项目运行和维护系统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建立了能够整合燃料生产、采购、运输系统,确保电厂安全、可靠和低成本运行的能力.x集团的企业文化是非常典型的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因为X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得以完成的.2006年7月向X集团发放问卷.因采用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无法统计发放问卷份数,收回问卷763份,其中有效问卷730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是95.67%.问卷采用宋联可(2007)修订并检测过的量表,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显示:团队文化、外倾文化与组织承诺正相关;团队文化、外倾文化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层级文化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团队文化与离职意向负相关;团队文化与关系绩效正相关.企业文化确实能够影响员工的态度和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因为团队文化与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关系绩效正相关,与离职意向负相关,应该倡导团队文化;因为外倾文化与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正相关,与其他变量无显著相关,以外倾文化为主的企业应通过其他措施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和提高员工的关系绩效;因为层级文化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与其他变量无显著相关,应该淡化层级文化;X集团层级文化略强于团队文化,建议X集团推进团队文化建设.
  • 摘要:对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是否能有稳定的团队和有效的团队,是中小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定成长的关键.可以这样讲,中小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人力资源是重中之重.从发展的角度上看,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企业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也是无限的.中小企业如何认识自我,突破发展瓶颈以及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自我突破,使人力资源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发动机".本文从信任、集聚、发展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客观实际和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在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人才流失、信任危机等问题,阐述了在企业中建立信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规则信任","信任要掌握尺度"的观点.在集聚效应充斥各行各业的今天,又如何实现人才的集聚?作者认为从企业文化、职业规划、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多角度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从而达到人才集聚的目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一个企业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作者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创业经验,提出了发展要靠"付出"、"三行"、"三论"的观点.
  •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体制改革日益深化,通信运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通信企业对维护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服务工作的重心正逐步由改善前台服务水平向提高综合消费质量过渡,网络运行质量逐渐被推上服务的前沿.正因如此,运行维护部门在通行企业中的地位也日益凸现,其技术维护人员的工作是网络运行质量的保证.如何使这部分具有显著特质的技术型人员保持持久的高绩效工作状态,是目前通信企业运维部门所面临的一大问题.而绩效管理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针对技术型人员特质,通过提升部门绩效管理水平来改善员工个人绩效及部门整体绩效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某省移动公司运维部为例,分析其绩效管理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 摘要:根据1999年1月10日由中共国务院召开的海外中资企业状况通报会议.朱镕基说明了香港中资公司普遍存在8项问题,大部分仍未有显著的改善,包括违纪借贷、炒卖股票、证券、外汇;挪用公款、调动资金到国外隐藏、擅自挪用公司资金搞私人子公司、分公司或隶属公司等,这可从广南集团信用状诈骗案、前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朱小华、前中信嘉华银行董事长金德琴挪用公款案知悉.
  • 摘要:知识共享对于知识密集型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少有实证研究来探索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在促进知识共享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以知识员工为研究对象,从实证的角度,探索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知识员工共享知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在塑造员工对组织承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组织承诺将显著影响员工共享知识的意愿和行为.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知识员工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摘要:科学发展观对组织系统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应当成为高校发展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论文分析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组织系统的科学发展研究视角的含义,阐明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剖析了人才队伍建设系统的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组织承诺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承诺的内容、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等方面.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每年呈显著递增趋势,在理论上加深了人们对组织承诺的了解,在管理实践上也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了招聘、培训、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激发员工工作动机、提高员工积极性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指导.本文编制了结构化的企业员工组织承诺、组织公平和领导行为的问卷,对四省成都市和绵阳市几家企业的4000多名员工进行了实地调查.用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来衡量组织承诺;用分配公平、互动公平来衡量组织公平;用愿景激励、德行垂范、领导魅力衡量变革型领导行为.分析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行为的三个维度与组织承诺(持续承诺、情感承诺)、组织公平(分配公平、互动公平)都具有显著的关系;还发现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权行为之间的积极关系.分析结果证实了组织公平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承诺关系的调节作用.构建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影响组织承诺的理论框架.最后指出了本次研究的一些局限以及就将来研究的一些方向给出一些建议.
  • 摘要:为了提高人才招聘的质量或效度,论文试将企业人才招聘与选拔的各种技术与胜任力研究相结合,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人才招聘的思路、具体操作方法与原则.主要探讨基于胜任力的工作分析的含义和思路、工作申请表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分析了面试效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关注胜任力的面试方法和技巧;对评价中心的情境设计、评价方法的组合、评估者的评分信度等问题进行了基于胜任力的思考,指出评价中心的问题情境应取材于胜任力研究中的行为事件,根据胜任特征进行多种评价方法组合应体现栅栏原则、聚焦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同时阐述了提高评估者胜任力的举措.
  • 摘要: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由组织进行计划和管理,为满足组织未来的发展需求,针对组织内的员工制定的一系列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对上级、工作种类和事业前景等多个方面的满意度.本文以某地企业的中基层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企业目前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构成情况、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以及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
  • 摘要:通过对全国8个城市20多家企业636名员工施测《组织公平调查问卷》、《组织承诺调查问卷》和《离职意愿调查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员工组织公平对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的影响模式,结果发现:组织公平对组织承诺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领导维系公平和制度程序公平对规范承诺和感情承诺产生显著性正向影响;利益分配公平和制度程序公平对继续承诺产生显著性正向影响;领导维系公平对继续承诺产生显著性负向影响;制度程序公平、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对离职意愿产生显著性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对提高员工组织承诺及预测员工的离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摘要:赞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AI)已经被运用到许多组织和团队当中,但却没发现有实证研究验证AI对何种因素产生影响,进而提升组织绩效,抑或对于员工的认知或者态度有所改变?本研究希望能够透过实验设计,强化AI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团队层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为实证赞赏式探询介入技术应用在人际过程之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持续运用赞赏式探询有助于维持团队效能,相较于没有运用赞赏式探询的团队也有较好的团队效能.
  • 摘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绩效.团队是构建组织的"细胞"单元,组织的发展依赖于团队的高效运行,其是否充满活力对组织绩效至关重要.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对团队活动进行干预,干预是组织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一个活动过程.组织与团队之间相互依存,团队与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有复杂的关联性.因此,在干预时要有系统的思考.本文就对团队的干预过程中如何进行系统思考进行探讨.
  •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发展历程呈现一种反比关系,二者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尤其是人力资源,对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一些单位部门企事业落后衰败之因渊源于人力资源中的管理者,是他们出现了问题,或管理水平低下,或不能尚贤举能,或缺乏使用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机制从而实行人才战略;故此警示管理者要重视竞争用人、提拔优秀、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潜能作用,以便取得管理效益最大化.
  • 摘要: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中的个人表现出超越角色标准以外的行为.许多研究者都认为组织公民行为能持久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那么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文章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职位晋升之间的关系,认为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职位晋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二者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最后文章还试图提出对组织和个人都有利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方式.
  • 摘要:成人学习行为受到复杂的环境与个体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计划性行为理论(TPB)的变项关系中,借由相关文献的主张纳入"组织取向的正向学习特质",选择适当问卷搜集样本探讨整个模型在成人进行与工作有关的学习(JOL)情境下所产生的结果.研究发现观察样本适配于此模型,而且在原始的TPB模型中,态度仍是左右意向最有力的因子,但主观规范与行为控制的知觉则未对意向产生影响."组织取向的正向学习特质"加入模型后,与学习的意向有正相关,但对其实际采取学习行动(取得学习认证时数)的解释力无足轻重.最后提出后续研究的建议.
  • 摘要: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型员工群体符合自组织系统条件,其特点及其与企业间的博弈关系决定了对其只能采用自主性的激励方式,其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激励、薪酬激励、成长激励与文化激励四个方面.为此,本文利用自组织系统模型,以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自主性为核心.从自主性工作设计、自主性薪酬设计、自主性成长设计、自主性文化设计等方面着手,构建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型.
  • 摘要:本研究以三家目前仍进行知识管理中的企业为对象,采取以探索式质性研究、个案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访谈七位知识管理项目主管或业务负责人员搜集初级资料来源,并辅以相关文献、专业期刊与杂志、公司会议资料、内部刊物、历史文件及公开信息等次级数据.而根据访谈结果、个案分析与整理,发展出六大命题与研究结果.实务社群的定义与发展,设立与管理过程受知识管理阶段性目标而有不同.而从组织学习的观点,发现实务社群可以透过成员间的多元刺激、情境学习与知识共享,可以互相创造学习,进而扩散知识在整个组织中,达成组织整体的学习.另外实务社群在组织文化上,可以促进正式组织的内部沟通,并透过同侪互助解决问题、不断地发展与确认组织最佳实务、透过日常运作散播知识.而从策略性组织发展的观点.实务社群具有仿真经营创新事业、组织架构正式化的实验功能,归纳出具体有效的管理作为、配套制度,提供欲以实务社群从事组织学习、知识管理的组织参考使用.
  • 摘要:文章通过对某高等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的深入调查,分析总结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态度、社会环境认知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职业院校学生是可以信赖的,必须正确引导,要关爱学生提高他们的期望值,努力创新,改进方法,更新内容.政府应支持民办教育,学院应形成和谐的文化为育人创造良好氛围.
  • 摘要:本研究通过在2005年秋和2006年夏,由作者的北京市组织部课题组开展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科研小组调查工作,采用了对物资学院的校内本专业设置情况调查、毕业生网上问卷、咨询专家、其他高校的同专业比较等研究方式,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针对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关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解决的优化方案,形成了新的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和新的培养目标.本研究寄希望于从课程设置源头,通过抓教育教学中的科学的课程设置,促进我国的人力资源专业建设和教育工作的提高.
  • 摘要:课程教育对于可雇佣性技能的影响程度在理论界缺乏实证研究.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统计调查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的结果表明嵌入课程的可雇佣性开发并不是孤立影响可雇佣性技能,而是在与学生经历满意度交互作用基础上影响可雇佣性技能.这从教育角度明确了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受上述两者的整合影响,同一班级学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历满意度的不同,这种不同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投人程度;同一班级学生对可雇佣性开发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历满意度不同.在可雇佣性活动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应该考虑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和社会背景,以连贯的整体设计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 摘要:提高大学本科教学水平有赖于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而本科专业的课程设计又有赖于学术基础的奠定.我国自20世纪九十年代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对其学术基础的探索才刚刚兴起.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需求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的规范这两个视角来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术基础问题,从而提出了增强经济科学、更新行为科学以及加强统计分析的设想,进而构想出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统计分析为学术基础的课程体系.
  • 摘要:高校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声誉的关键性因素.做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是提升中国高校国内与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近年来中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成就,接着分析了中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提升中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的主要对策.在成就总结部分,作者认为:近年来中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基本适应了高校扩招后对教学科研人才增长的需求、促进了高校中一大批高精尖人才的成长、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正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进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有了新起步、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促进高校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问题的分析部分,作者认为:中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还未被提升到促进高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以人为本"及"和谐高校"建设理念还未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高校人事部门重日常事务工作、轻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重科研型与教学型人才、轻事务型与后勤服务型人才的开发与管理,高校人事部门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支持、特别是缺乏全体教职员工的全面参与,高校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薪酬体系重身份和岗位而不重能力等.这些都是亟待中国高校解决的问题.在对策部分,作者认为:应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升到促进高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应"以人为本"建设"和谐高校",应基于互联网络抓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既要重视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又要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工作.要充分吸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和专家参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还要完善绩效薪酬体系,以充分挖掘高校内部人力资源潜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我国高校还要多向诸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发达国家的名校学习.如耶鲁的发展与学习中心提供了促进全体教职员工全面发展的诸多课程,包括领导、沟通、团队建设、IT技术、职业管理、组织发展、工作与生活平衡等.如今耶鲁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已经进入到了提升群体动力、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的组织发展阶段.而中国大多数高校的组织发展工作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 摘要:大学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管理,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吉林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为样本,对其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对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梳理;其次,构建了综合型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模型,提炼出了影响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等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 摘要:绩效是指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的一种活动或其结果.绩效评估就是对绩效进行评估或评价.教师绩效评估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和工作绩效,并最终促进学校组织的发展.众所周知,目前教师评价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当我们试图通过教师绩效评估促进教师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时候,就必须对他们的工作实行客观的具有激励意义的绩效评估.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延迟性、创造性、交叉性、部分隐蔽性等特点,因此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评估,需要尽量详加分析,并从内在的、心理学层面上进行思考和探讨.有关部门应该在准确掌握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具体的研究、分析,灵活地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模式,同时,尽量掌握有关决策偏好的常识,避免由于非理性绩效决策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带来挫败感.借助心理学的知识和对决策的理解,正是本文希望对高校教师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所带来的帮助.本文阐述了基于马斯洛人本主义需求理论、行为主义刺激强化理论、社会心理学的自我价值卷入理论、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以及期望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的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思考.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绩效评估的细节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别化的需要,满足其需要的评估才是有效的.完全统一的评估标准事实上只存在于空想之中.行为主义理论则告诉我们要选择恰当时机作评估,及时评估,及时强化,达到令人满意的绩效评估促动结果.从社会心理学来看,高校教师的很多教书育人的活动是隐性的,这些隐性活动往往又是教师自觉高度卷入的,如何评估这些隐性的活动的价值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中必须得到重视和探索,评估不当就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此外,显然在高校中各学科有别,任课教师的个人发展也是不同的,这点如何在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估中体现出来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势必造成教师忙于应付评估,而非把重点放在教学科研上.同时,一切针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估活动应该明确传达有利于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积极信息,让绩效评估成为推动力而非压力.但是,人并非总是理性的,在绩效评估中也是如此.禀赋效应、沉没成本、心理账户、框架效应及对不同时间距离的知觉都会非常现实地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绩效评估决策.禀赋效应和沉没成本令我们在评估时当断不断;心理账户让评估者很难综合考虑被评估者的优缺点;框架效应可能引起很多始料不及的结果;对时间的知觉则可能让评估者无意中更看重表面化的东西,而忽视了重点所在.
  • 摘要:360度考评法(the 360-degree perfomance appraisal)是现代主流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式之一,但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行360度考评,在我国高校当中还不多见.本文以上海复旦大学辅导员考核工作为例,分析了360度绩效考评法在高校考核辅导员中的应用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 摘要: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必要性的分析,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指出了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阐释了河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程序.
  • 摘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承认,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职院校开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前景非常广阔.然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专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主要是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人力资源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和提高难以与企业接轨.因此,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专业要突破瓶颈走出困境,就要多方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一方面要重视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一方面要加紧校内实训室的建立.同时还更应该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的调查研究,对北京市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进行总体说明和分项描述,重点说明了需求总量、总体评价、选拔的考量因素、薪酬状况以及劳动关系管理情况等,并通过对于访谈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合文献研究以及问卷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一步提出关于北京市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的几点认识,包括部分用人单位需求行为模式的初步形成、先进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两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改进用人单位需求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意见,一是用人单位在提供岗位的同时更应注重提供事业与环境,二是可以考虑提升用人单位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人力资本的概念出发,对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入力资本产权归自身所有的结论.讨论了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定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人力资本应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并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观点.最后,强调了人力资本价值不仅要通过对其定价的方式来实现,还在于其对社会贡献这一种更高的表现和实现方式.
  • 摘要:领导影响力是领导者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贯穿于领导过程的全部,领导者影响力的大小直接与绩效相关.领导影响力既包括由职位带来的权力影响力,也包括领导者由于自身品格、知识、能力、感情等因素形成的个人影响力即非权力影响力.基于领导影响力的重要性,塑造影响力成为现代领导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外力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塑造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的途径.其中,塑造非权力影响力的自我塑造是本篇文章的重点,自我塑造主要包括培养良好个性、讲究领导艺术、提高表达力、提高协调力、掌握统御人的六大原则、借助4C理论、完善个人形象等七个途径.
  • 摘要:工作评价是确定岗位相对价值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后续薪酬管理中的工资等级的划分,因此对工作评价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工作评价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整理、归纳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文章从工作评价技术本身和工作评价实施过程两个角度切入分析影响其评价有效性的各种主要因素.涉及技术本身的因素有报酬要素的选择、报酬要素的权重和对报酬要素等级的定义,在工作评价过程中会影响到工作评价结果的一些因素有工作分析过程、实施评价人员的选择和对评价进行决策的技术和方法.最后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研究的方向.
  • 摘要:为了探索解决目前的绩效考核与知识经济时代激励人创造价值的不适应性.本文通过剖析人力资本的潜在性、长周期性、多变性、差异性、复杂性,能动性等属性,揭示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唯一具有智能的特殊资源,独到地从价值范畴将业绩考核与价值观、价值主体、价值关系及价值的变化等联系起来,回归"人力资本"的价值属性,创建性地提出"战略绩效考核"的理论及意义.即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的"三维价值观",以此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评价和价值反馈的"价值环",出资人、经营者、劳动者及社会公众的"四层价值主体",高度、深度、广度、速度及温度的"五度"考核,以及实现战略绩效的"六个结合".核心观点,就是只有实施战略绩效考核的制度,才能正确地、持续地激发、培育、经营和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
  • 摘要:文章对国外与台湾、大陆的人力资源弹性(柔性)(Human Resource Flexibility)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人力资源弹性(柔性)的含义,指出国外与台湾、大陆的研究属于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出发,注重实证研究;后者则从柔性管理理论出发,试图建立人力资源弹性管理(柔性管理)模式.文章论述了这两种研究思路的各方面内容,并进行了比较评价.最后还就研究现状提出了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 摘要:当前,为众多企业所广泛采用的股权激励方法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按股分配与员工个人工作业绩脱节,长此下去必然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动态股权制的产生虽是一个有力的创新,但是也未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从此目标出发,文章在建立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围绕模型的设计目标、业绩利润值区间对分配的影响、静态模型对团队行为的影响、静态模型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待研究的问题等展开了较深入探讨,认为: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能有效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激励方式融合在一起,兼顾企业对员工的短期和长期激励,更好地实现企业股权结构和员工分配方式的动态化,因此,该模型对于解决传统股权激励机制缺陷的效果更为显著.
  • 摘要: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观,受这一观点的影响,古代先哲探讨人的问题都离不开天,是从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的视角去认知和把握人类社会的问题,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和相处之道的,从而使得对于人的管理问题的思考领悟具有宏阔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文章指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认为儒家的仁学是最崇高的人学,这种反映人性和宇宙人生真理的文化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现代管理必须从中国文化中领悟和吸取管人之道.
  • 摘要:为探求女性创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女性创业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展了Locke等人提出的创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多维模型,整合个体、企业及社会环境层面的因素,构建了一个以融资战略为中介变量的更为丰富的创业发展影响因素多维模型,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具体思路.
  • 摘要:在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潜能业已成为常用语.在新兴的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潜能开发已成为重要分支并作为一个目标被广泛使用.论文对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的路径和趋势分析研究后指出,脑科学研究以脑潜能的生理科学认知为中心,心理学研究从潜能价值到潜能激发方法转变,教育学研究关注转变理念手段培育学生潜能,管理学研究着重探讨激励机制对潜能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致力于潜能开发理论与方法构建.潜能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还待开掘,潜能开发影响因素分析、潜能开发模型与方法、潜能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潜能开发度与工作绩效、潜能与胜任力、潜能测量量表构建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学大有作为.
  • 摘要:事实劳动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产物.本文运用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综合等方法,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提出、含义、研究脉络、研究现状等做一系统梳理和总结.事实劳动关系概念的产生与劳动法的规定存在一定联系,对其含义的探讨,一直围绕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等几个相关概念展开.事实劳动关系的研究脉络分为劳动关系研究主线和劳动合同研究主线.事实劳动关系的范围存在多种观点;事实劳动关系的效力形成了无效论、模式转化及利益保护论、全面保护论三种观点.目前我国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学界,未来有必要引进经济学的理论及研究工具拓展、深化研究.
  • 摘要:本文分析了外部环境变迁、人力资源管理瓶颈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必须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的结论,并从人性假设层面、心理学层面和契约层面三个不同角度结合实务进行论证.
  • 摘要:为解决激励资源稀缺和激励客体敏感性下降的问题,本文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嵌入激励实施的经脉,从不同视角分析激励资源的稀缺性,研究不同情景下激励效益成本比逐渐下降的成因,提出了柔性激励,并根据不同阶段激励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柔性激励策略模型,为管理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决策方法和工具.
  • 摘要:所有权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以往研究多以员工为研究对象.少量研究关注职业经理人的所有权问题.本研究以浙江企业为例,通过对175名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职业经理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模式,进一步研究这种关系模式与职业经理人的心理所有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职业经理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模式共有四种类型,经理人的心理所有权在不同的模式下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授权模式不同,经理人的所有权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还发现在浙江,由于文化和自然的因素,职业经理更倾向自己成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成为稀缺的资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