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
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

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石河子
  • 出版时间: 2013-07

主办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议文集: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147条结果
  • 摘要: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提高经营绩效既是形势所迫同时也是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资本结构作为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本文在充分考虑银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征,结合最新数据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现状,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而选取已上市16家商业银行2006年—2010年数据,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资本结构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较高的股权集中度阻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但同时过高的股权制衡度也不利于绩效的提高,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则有助于提高经营绩效.而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附属资本充足率则与经营绩效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摘要:企业绩效水平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行业特征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行业之间的绩效存在差异,有些行业之间差异明显,有些行业之间差异不明显;(2)大部分行业绩效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宏观环境不仅对行业绩效产生影响,而且绝大部分行业受到的影响程度相近;(3)从2004-2009年度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大部分行业的绩效水平不高.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知识经济兴起,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价值实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上大部分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要素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其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无形资产意识偏低,对无形资产缺乏准确的评估和价值量化,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对无形资产评估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阐述,然后论述无形资产价值量化的过程,最后提出中国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建议:首先,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中国具体发展状况,找出适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的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理论;其次,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使其认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重要性,从而将无形资产价值实现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最后,国家要为无形资产价值实现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 摘要:国企高管是否会利用权力影响薪酬契约直接影响着薪酬契约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找到了高管利用权力寻租的证据,研究发现,高管会利用关于公司业绩的事后信息操纵薪酬契约,使薪酬与较高的业绩指标相关联获取私利.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以及相对薪酬越高的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操纵行为更明显,初步说明了追求货币收益、减少愤怒成本,为其高薪辩护是薪酬操纵的主要目的.除此外,操纵行为还会随着公司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强.而强制性的薪酬披露政策的改进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薪酬契约的操纵,说明薪酬契约需在一定的治理机制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对全面认识薪酬契约,完善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 摘要:员工薪酬适度性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借鉴“拉克尔法则”,以行业属性为视角,选取沪深A股同类行业属性上市公司2007-2011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计算“拉克尔阀值”,判别员工薪酬适度性.研究发现,销售收入异常波动与垄断性上市公司,“拉克尔法则”无法判别员工薪酬适度性,但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则能判别员工薪酬适度性;同时,“拉克尔法则”能解释行业属性相同而地域不同的上市公司员工薪酬差异.
  • 摘要:本文本着以学生为本,由正确的老师用正确的方法面向正确的学生授课的原则,分别从课程兴趣、课程接受能力、课程内容、课程教材,全英语老师和教学改进几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向学习全英文财务管理的大一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其达到提高财务管理全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本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对全英语课程的适应程度不理想,但是学生有坚持下来的决心.对大一新生的全英文课程应该适当夹杂中文讲解.老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多变的教学手法和独特的个人魅力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景模拟式的教学方法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欢迎.
  • 摘要:员工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所重点关注的课题.然而,员工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是不一致和不确定的.在员工持股如何影响公司绩效的机理研究上,学者们也提出了代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三种解释.本文从实证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对员工持股影响公司绩效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表明,员工持股倾向于对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员工参与管理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因ESOP的实施目的、ESOP类型、公司特征等因素不同,员工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员工持股本身可能对公司绩效并无直接影响,需通过其他变量(如:组织心理所有权)而产生作用。
  • 摘要:探讨新形式下如何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它已经吸引了会计理论界的关注.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下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各种配套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完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会计工作需要.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对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深入探讨、分析,本研究发现,在新的形势下,应采用以会计委派制为主,会计协会管理为辅的新会计人员管理模式.
  • 摘要:以中国2005-2011年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债务期限约束与高管超额薪酬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⑴债务期限结构影响高管超额薪酬,债务期限约束越强,高管超额薪酬越低,两者具有显著负相关性.⑵产权性质影响债务期限约束与高管超额薪酬之间的关系,在同等条件下,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债务期限约束对高管超额薪酬的影响程度更大.⑶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债务期限约束力越强,即市场化程度有助于加强债务期限约束对高管超额薪酬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高管权力对其超额薪酬有显著影响,随着控制权的增加,高管超额薪酬显著提高;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控股公司高管更容易利用自身权力获取超额薪酬.
  • 摘要:本文从市场化进程的五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各地区制度环境的差异对于民营企业参与政治的影响,选取2008年~2011年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以这些企业的控股股东、董事长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否现任或者曾任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政治关联.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的五个方面与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政府干预程度越高、非国有经济越不发达、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发育水平越低、法律保护程度越弱的地区,民营企业越倾向于建立政治关联.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联是一种市场不完善下的替代保护机制.
  • 摘要:本文以煤炭价格大幅波动为研究背景,观察企业利润受到相反影响的两个行业(电煤业和火力发电业)的业绩归因特征.发现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业绩归因自利性操纵行为,但绩差行业的操纵程度更强;并且企业对业绩归因的操纵程度与盈余的操纵成显著正向关系.
  • 摘要:“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2009 年7 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桥头堡”建设已被确定为云南新时期三大战略发展目标之一,也是云南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基于此,本文从合作博弈的维度,通过比较不合作与合作模型,得出合作博弈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理性选择.并运用合作博弈模型提出几个命题,分析得到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合作博弈需要满足的充要条件和制约条件.
  • 摘要:IPO效应指公司上市后财务绩效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现明显下滑.财务绩效的下降主要体现在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在中国创业板市场上市的116家公司,对其IPO前后的盈利能力变化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后一年盈利能力显著下降,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影响其盈利能力的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完善创业板制度建设;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竞争力。有助于降低IPO效应对中国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促进其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利益.
  • 摘要:并购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企业竞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企业难以独善其身,被卷入并购的浪潮之中.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国内并购逐步向国际并购发展,对公司财务有深刻影响.rn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类总结和深刻探讨可以看出,中国在并购方面的研究还是呈现一边倒的趋势,现有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贡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并购。从理论层面深刻分析了国内市场并购的原因、方式、风险与收益和法律保护等并购效应,逐步丰富了中国在并购方面的研究内容,完善并购研究体系,研究成果对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现阶段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实践经验相对滞后,缺少比较成功的并购案例以供借鉴和学习,成功经验太少,许多理论探讨中未曾涉及的风险,在实践中往往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完善并购风险管理机制,全面地、客观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并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rn 针对国际市场研究偏少和实践经验欠缺的客观实际,应该在肯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并购研究体系,今后的研究应该向跨国公司国际市场并购方面倾斜,细化国家市场并购研究的内容,构建国际市场并购研究框架,加大国际立法保护力度,制定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完善研究方法体系,多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注重典型并购案例的经验总结,全面看待并购中的收益和风险、成功和失败,提高并购效率,完善中国的并购研究体系。
  • 摘要:本文以公司盈余质量为经济后果的表征变量,研究了后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不同控制权公司中独立董事的监管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监管效应具有典型的状态依存特征,并非是单向地发挥作用.相比较而言,国有两职分离公司中,独立董事的监管效应较好,这一监管效应是通过独立董事在委员会中的任职实现的.对于非国有控制公司而言,独立董事与管理层进行合谋操纵盈余的可能性更高.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尚不统一。有些财务分析学者认为考虑到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存在着内容陈旧过时,分析方法单调等弊病,加上传统财务分析有多处与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内容相重复,于是提出取消财务分析及所归属的经济活动分析,将其内容分别反映在会计分析与统计分析中;有些财务分析学者认为,有的现代经济管理学科,如管理会计(主要讲预测、决策分析)和财务管理(主要讲执行、控制分析),其内容与方法确有许多可取之处,因而可以用它们取代经济活动分析学科;另一方面,有些财务分析学者主张继续遵循传统的前苏联财务分析模式,包括其归属的经济活动分析模式,做一些增添删补工作;有些财务分析学者则主张全盘引进美国的财务报表分析,形成“中国版”的财务报表分析,等等。rn 提出中国财务分析的概念需要在吸收与继承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一方面,吸收以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及两大财务能力综合分析为重心的美国财务报表分析;另一方面,继承并改造前苏联模式的经济活动分析中的财务分析、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变板块结构为渗透结构,突出财务分析,并把财务分析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使之处于主导地位,而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的原因来展开分析,从而将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取长补短、两者优势相结合,形成新的财务经济分析概念。
  • 摘要:财务管理学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象载体单一、覆盖面远远不够,内容陈旧僵化、未能真实反映财务管理实务,教材古板过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面对当今活跃多变的财务管理形势和新一代大学教育的特点,必须重塑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加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教学革新,提升财务管理的人才培养水平.
  • 摘要:近年来,财务学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方向性的变化,其中之一是“文化与财务”交叉研究思潮的兴起,简称“Culture and Finance”.从微观层面看,其主要研究文化与公司财务的关系;从中观层面看,其主要研究文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从宏观层面看,其主要研究文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文章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系统地回顾财务与文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特别是对文化的定义与度量、不同角度的文化与财务的热点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指出该领域存在的两大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 摘要:本文以2007-2011年发生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财务状况对债务重组规模的影响,以及债务重组规模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来为债务重组的“输血”抑或“造血”功能提供经验证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重组前的资产负债率与债务重组规模显著正相关,重组前流动比率与债务重组规模显著负相关,说明偿债能力越低,债务重组规模越大。重组前的资产周转率与债务重组规模显著正相关,说明资产利用效率越高,债务重组规模越大。重组前的财务状况对债务重组规模的影响说明债权人在进行债务重组时不仅关注公司的偿债能力,还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债务重组规模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重组当年公司的财务绩效,还能够显著提高重组后一年的短期财务绩效和重组后三年的长期财务绩效。这说明成功的债务重组不仅具有“输血”功能,还有“造血”功能。
  • 摘要:本文在代理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框架下,以深沪两市2006年-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过度自信以及企业投资扭曲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加大企业过度投资的力度,造成投资扭曲;而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会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进而对企业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但这种影响不会造成投资不足现象的出现。上述研究的发现对于通过加大产品市场竞争力度,改善企业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皖江城市带已进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中期阶段,本文选取示范区内31家上市公司承接期以来的财务数据,筛选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收现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相关财务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这31家上市企业的各财务能力进行了得分和排名,并对其财务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由此得出皖江示范区企业整体财务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为了可持续地提升安徽省企业财务竞争力,政策建议有:(一)充分发挥移入企业的正面效应(二)扶持本地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三)对承接的产业进行选择,以发挥承接地特长和相对竞争优势;(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大做强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使传统产业得到升级.
  • 摘要:在股权相对集中的中国资本市场,大股东掏空是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重要方式之一.现有文献尽管对大股东掏空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极少关注大股东掏空对公司极端事件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契机,检验了大股东掏空对股票崩盘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掏空程度与公司股票崩盘风险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则发现,股票发生崩盘后管理层会采取相应策略来改善公司形象,公司信息透明度得到显著提高.本文研究丰富了大股东掏空经济后果和股票崩盘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开拓了股票崩盘经济后果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也为投资者规避崩盘风险提供了实证借鉴,丰富了投资者保护的研究文献.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背景,考察了独立董事与债务成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防止公司管理层舞弊、降低债务成本.具体而言: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越低;这种相关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 摘要:房地产已逐渐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该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国家颁布了国八条房产调控政策以来,使得房地产上市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大大加剧了其财务状况恶化、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因此,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取了4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运用其2008年-2010年的财务数据构建Z分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此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模型的判别方程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Z—判别函数值;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期末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期末资产总额;x4—股东权益市场价值/债务总额账面价值;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 摘要:随着有效税务筹划理论的提出,国内外学者围绕非税成本展开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然而受非税成本难以识别、构成较为复杂等因素制约,非税成本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问题仍未达成共识.基于此,结合中国税制结构和制度环境,从纳税人角度对非税成本理论进行重新诠释,以期推进非税成本的识别与计量研究.
  • 摘要:以官员具有官员背景的国有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实证检验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与“政府干预”假说.结果显示,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符合“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此外,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对中央企业的过度投资影响较大.
  • 摘要:本文以中国2006-2010年间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企业分红与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探讨高管薪酬与企业分红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上具有何种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以薪酬衡量的显性薪酬与企业分红不存在替代性.而作为隐性薪酬的在职消费与企业分红的关系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非国有企业中在职消费与企业分红在提高企业价值时的替代关系显著存在,而在国有企业中则并不存在.
  •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活动的一个典型环节,其目标、原则在高校和企业中都体现了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高校和企业根本性质的不同,预算管理的具体环节如生效方式、透明度和自主程度等都在这两类主体中体现了较大的区别.相较于高校预算管理,企业预算管理发展比较完善,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仍需通过改善编制方法、防止预算松弛和加强监督等方式不断完善.
  • 摘要:公司成长性受其所在社会网络的影响,但是以往的研究者都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公司董事在两个及两个以上董事会同时任职而形成的公司联结关系建立了公司董事会网络,并揭示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网络的特征,根据董事会网络中测算出的各个公司的网络中心度,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公司在网络中的位置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结果发现:董事会网络中心度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这表明,董事会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作为反应董事会特征指标.
  • 摘要:本文认为管理者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造成的错误定价均会影响股价同步性,因此,在市场信息非效率的情况下研究股价行为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2003-2010年中国股市和上市公司样本,分别检验股价同步性、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造成的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市场阶段,股价同步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不同效果;当投资者情绪造成的错误定价程度较高时,公司管理者择机融资,将使公司投资效率下降;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操控股价,却可能部分缓解融资压力,使得公司投资效率水平提高.
  • 摘要: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一直是财务学界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使得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所探讨的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从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两方面,对国内外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进行研究综述.同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情况,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找出股权分置前后研究的差异.最后,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与思考,为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 摘要: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不可否认,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桎梏,要想中国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燃眉之急.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优秀公司的代表,在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更应该起带头表率的作用.本文立足于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提出要完善环境会计方面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规章体系;加强关于环境会计的宣传,提高大众对环保的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将环境会计纳入审计制度;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性奖惩制度;培养环境会计的专业人员。以期为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 摘要:自2010年IASB与FASB联合发布《租赁》征求意见稿以来,租赁会计准则修订取得了许多成果。至2012年2月,除了对承租人的披露要求外,IASB和FASB在租赁准则修订的所有方面都已达成共识,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统一了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除特定租赁业务外,承租人统一采用“使用权模型”,出租人则统一采用“应收-剩余法”。本文以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为契机,分析了IASB和FASB提出的新的租赁会计模型的采用将会对报告实体的财务报表及与之相关的财务比率的影响。
  •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上市企业2009-2010年696个样本,实证分析了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绩效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高其财务绩效,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绩效受到其产权性质的显著影响,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会减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向的财务绩效表现;进一步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经济低效率问题并不是直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这一中介进行传导,而是通过企业规模进行传导来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率.本文基于数据对国有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索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内部机制,提出基于政府制度层面和国企内部决策机制层面的建议,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摘要:融资方式是实现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资金保障,不同的融资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控制权转移及风险承担程度.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中联重科并购CIFA、联想并购IBM及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三项海外并购案例为主线,并基于风险承担对海外并购融资方式进行分析.本文研究启示是,在外部融资选择中,除银行贷款、债券或股票融资外,公司可充分利用海外并购项目的号召力引进可利用资金.此外,与政府的关系、并购设计等的关注不仅有益于实现海外市场的拓展,而且对规避并购融资风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行为的传导机制研究是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了中国学者的相当关注,相关文献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经济不确定性等宏观经济因素对投融资行为、现金持有水平等企业财务行为的传导机制方面.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然后提出了简要的评述,最后结合现有研究存在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框架的模糊性;现有文献缺乏对实践问题的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行为传导机制经济后果研究文献的缺乏;国内外的文献大多是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由于中小企业在成本调整和投资等的决策能力和速度、融资渠道方面与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区别等问题的局限性和不足提出了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展望.
  • 摘要:本文从产权保护的视角,结合“后京都时代”国际碳市场交易制度的最新发展,对碳排放权交易中的纯供应者、金融中间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对于碳交易过程中的纯供应者,可以把碳排放权按照历史成本确认为一项存货,金融中间商则应以公允价值将其确认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而碳排放权的最终消费者应该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可能面对的,环保类上市公司的投资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可能性就更大.如何通过财务管理预防和控制风险、转移和分散财务风险,从而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有效地提高环保类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成为了本研究的侧重点.文章针对桑德环境,首先介绍其基本情况,经营范围和财务状况,为准确把握企业真正价值奠定基础.通过研究环保产业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探析完善环保企业的财务管控的对策,对于环保产业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 摘要:基于短期业绩评价的基金经理更换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基金经理的降职与业绩的敏感性较强,但升职与业绩的敏感性不足.相对于年轻的、工作时间短的基金经理,年长、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业绩差时被降职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业绩好被升职的可能性较大.表明中国基金行业也存在重“资历”的现象.此外,降职不能实现更换后业绩的持续改善,升职也不能实现业绩的保持.基于短期业绩评价的频繁更换不利于基金投资行为和风格的持续性,对基金业绩存在“损害”.
  • 摘要: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5年至2007年间28家被公开谴责的上市司为样本,选取被公开谴责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偿债能力为指标,运用成对成本T检验方法检验被公开谴责前后这些指标显著性差异情况,得出结论:(1)被谴责上市公司在被公开谴责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偿债能力总体上有显著提高,表明公开谴责对中国上市公司违规有一定的震慑作用.(2)涉及到资产的指标较其他指标,在T检验后显著差异,说明公开谴责对公司资产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摘要: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辽宁省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选取辽宁省2005 年到2012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样本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得到辽宁省2013年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值.结果显示:辽宁省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未来五年内经济增速不会放缓,深入分析发现当前辽宁省经济存在产业结构失衡的变动趋势和生产率水平降低等问题.提出应该从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控制投资规模、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环保与民生问题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第一、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促进辽宁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在前景理论框架下对商业企业的订货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商业企业订货问题的最优解,并且说明当损失厌恶系数为1时,最佳订货量与在获利期望值最大或损失期望值最小原则下得到的解是相同的.产品最优订货量与决策者的损失厌恶程度有关,厌恶程度越高,产品的最优订货量越小,即决策者由于极度厌恶损失而变得小心谨慎,因此会尽量少的订货,力求所有订的货都能销售出去,反之,厌恶程度越低,产品最优订货量越大,即决策者想要赚取更多的收益而不怕面对损失的风险,他尽可能的多进货,以求把可能赚到的钱全部赚到.此外,本文还对商业企业订货量解的诸要素进行了静态分析.
  • 摘要:房地产行业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该行业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流周期长,流入流出不同步等特点,再加上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也就决定了现金流对该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从现金流角度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房地产行业122家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并利用因子得分对这些公司财务风险进行排序;总体来看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普遍不好,虽然大部分公司的期末现金净流量是正的,但这主要来源于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无疑会导致企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房地产公司存货量偏高,直接导致现金回流慢,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 摘要:本文提出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目标是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并必须始终贯彻出资者意愿.在非盈利组织,应采用项目化的经费管理方式,通过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项目经费执行监管、项目经费使用跟踪分析来实现经费使用效率最大化目标.
  • 摘要:集团财务管控模式是在公司战略做强规模,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的.本文分析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理论概念,通过财务管控三大模式的比较分析,借助相关基础理论阐述财务管控模式选择的现实影响因素,发挥集团战略管控本质优势,推动集团可持续发展.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实施跨国并购战略.跨国并购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企业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能力、调整市场结构.然而,跨国并购又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居于主要地位,如何防范财务风险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分析了其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就其应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可以聘请专业收购团队进行辅导和协助;拓宽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设立风险测定控制指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保留被并购方运作体系、高管团队,不干涉其运营管理。以期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 摘要: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对兼任高管的最终控制人增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中国中小板块2006-2012年之间兼任高管的最终控制人的增减持行为的统计数据,实证了兼任高管的控股股东的增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规范上市公司高管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人高管在增持的时候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以达到低价买入股票获取利益的目的;在减持的时候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已达到高价卖出的目的。本文建议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使得企业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此外,应该分散股权,改善高管同时也是实际控制人的治理结构。
  • 摘要: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是企业非正式融资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可以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在企业的经营和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利用1998-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在中国,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受融资约束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地,还发现在信贷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是在2004年银行业改革之前,商业信用对企业成长,尤其是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相对较大;而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民营企业成长对商业信用的依赖显著降低.
  • 摘要:本文以2007-2010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独董背景特征对中国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高管背景的独董数量与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2)在薪酬委员会中具有高管背景的独董数量越多则高管薪酬明显越高.(3)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具有高管背景特征的独董数量与高管薪酬的正相关关系减弱;而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具有高管背景特征的独董数量与高管薪酬的正相关关系增强.(4)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薪酬委员会中具有高管背景特征的独董数量与高管薪酬的正相关关系减弱;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薪酬委员会中具有高管背景特征的独董数量与高管薪酬的正相关关系增强.
  • 摘要:本文基于高管个人薪酬公开的制度背景,以1999-2010年中国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3240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上市公司的薪酬比较情况,比较了薪酬公开前后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薪酬变化趋势,分别检验了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高管和员工的薪酬溢价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相对于竞争行业,垄断行业存在较大的薪酬溢价,但是给垄断行业高管和普通员工支付更高的薪酬并不能显著增加公司业绩.同时还发现,在高管个人薪酬强制公开后,薪酬溢价对公司业绩的激励作用会进一步被削弱,这种现象在竞争行业中比在垄断行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可见,由于垄断公司的业绩更多的取决于其垄断性质和行业特点,与高管和员工薪酬的外部激励无明显关系,因而,设计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薪酬在垄断行业公司并不能起到激励公司业绩的作用.
  • 摘要:现值计量与其他的计量方法相比而言,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历史成本为代表的传统计量方法反映的是过去的信息,而只有现值能提供未来的信息,因而相关性强,能为信息使用者未来决策服务,同时现值的运用,丰富、发展了财务会计理论,因此对现值计量式的运用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采用现值计量能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采用现值计量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采用现值计量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采用现值计量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现值计量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观,现值计量将从根本上改变会计的职能。
  • 摘要:确定了应用收益法进行资产评估时的不确定性的来源。在资产评估实务中,对于应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参数的确定都是基于对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由于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这就导致了评估结果与时间价值的偏离。对于收益法中的不确定性主要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微观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rn 将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引入到收益法评估之中。结合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特点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要点和步骤,建立了以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为基础的收益法评估的步骤,并对重要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别以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以蒙特卡罗模拟为基础的企业价值评估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对于参数的概率分布的确定主要是以专家建议法为原则进行假设确定,使得参数的随机变量的确定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同时也可能对最后的评估结果的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对参数的概率分布的确定问题,对绝大数的专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且亟须解决的问题。
  • 摘要:根据价值链理论选取利润总额、品牌价值等10个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权重,分别测试2000-2010年间晋江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与全国该产业整体的竞争力水平,发现2003 年后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据此推测晋江是靠产业升级获取发展空间的.然后,应用“微笑曲线”模型,选取研发费用、品牌价值等4个指标考察最近11年来晋江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产业链的地位变迁,发现其已从显著地加工制造向研发创新、品牌创造两段延伸,证实了其产业升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通过实地访谈调研业内多家龙头企业,深入剖析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并从企业和政府两层面提炼出可能具有普适意义的转型路径.
  •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引起企业非效率投资发生的根源,而内部控制分别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凭借其在公司监督、激励机制设计中的应用以及降低契约不完全、优化企业控制权中的作用,缓解了代理冲突问题导致的企业选择正确投资机会时的困扰;另外,良好的内部控制通过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和在资本市场上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缓解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情况,从而使企业摆脱筹集资本难的约束.实证分析中,借鉴Richardson预期投资模型具体衡量企业非理性投资的扭曲程度,分别构建以内部控制各要素及综合水平为解释变量、以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为被解释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选取中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有效途径.以本文理论分析的结论和实证检验的结果为依据,从改善控制环境、强化风险意识、落实控制活动、重视信息与沟通、加强内外部监管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加快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并且通过内部控制引导企业进行科学高效的投资决策与管理.
  • 摘要:作为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上市公司实施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被出具的首份否定意见审计报告为例,探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经济后果.结果表明,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后,公司价值下降,权益融资成本上升,连锁企业价值、市场监管或行业自律机构行为受到明显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为理解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及审计意见的重要意义提供了现实证据.
  • 摘要:以奈特不确定性为研究起点,构建了奈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企业动态能力框架.认为动态财务能力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财务状态评判能力、财务机会创造与识别能力;第二层次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财权配置结构调整能力,财务战略及政策调整、财务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只有在正确评判财务状态、识别财务机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财权配置结构、公司战略与政策,有效整合财务资源,才能实现环境、行为与价值的动态协调.
  •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会计专家、教育家,潘序伦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尤其体现在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思想两方面.其诚信教育思想的显著特色有三:一是贯穿其毕生言行之中,具有承传不绝和始终如一的鲜明特点;二是具有适应会计教育的职业特点,又超出职业教育的一般规格,具有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特点;三是贯穿于他从会计实务到会计教育事业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会计、审计等职业和财经学科特点.
  • 摘要:从产业组织视角研究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大多是假定企业同质性前提下,根据其外在的要素市场特征研究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企业创新投入的人力资源、专有技术及专用设备、创新资金以及差异化产品等创新资源对融资结构的相互影响,并利用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创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差异化产品、专有设备等创新资产三种创新资源与其负债水平呈相互影响的负相关关系.由于创新资金投入中存在大量的政府专项资金补助,降低了创新的风险程度和资本成本,使其与负债水平呈相互影响的正相关关系.
  • 摘要:企业金融化是经济金融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和基础性分支,自1990s以来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国内外关于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重要研究文献中,对企业金融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涉及金融化和企业金融化的定义、企业金融化的度量、企业金融化的原因和后果、企业金融化的治理对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对金融化概念、度量原因与后果治理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不足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与回顾,并对此进行了评价与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展望。此外,这些研究成果提供给中国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启示有:(1)不同企业根据各自行业特有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明晰自身社会责任的划分,分清主要社会责任,不断促进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的互动影响。例如,化工企业可以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范围,可将其划分为财务资本责任(股东与债权人),人力资本责任(管理层与员工),市场资本责任(客户与供应商),社会资本责任(社区、环境与政府)。在企业发展中,化工企业对社会资本责任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财务资本责任。因此,厘清不同社会责任轻重,制定合理的社会责任执行计划,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2)不同企业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的相关结论,可以将社会责任合理的融入企业战略中,权衡利弊,以此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有效披露。例如,造纸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在保证利益相关者所需信息的要求上,促进更多环境信息的披露,以此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 摘要:本研究跳出常规研究中主要关注产权形式的不足,深入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所造成的企业对政府影响力大小的不同,考察了其对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关系的影响,以及市场化进程对此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会降低过度投资,但会加剧投资不足;企业影响力带来的资源获取的便利可以有效减少投资不足,但容易导致投资过度;与此同时,企业影响力还削弱稳健会计信息在企业投资中的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更严格地按照经济原则进行投资决策,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企业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等非效率行为,并可以弱化企业影响力,提高会计信息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本研究为行政干预直接和间接扭曲债务资金配置,以及市场化改革在两个方面都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直接证据,进一步深化了对行政干预扭曲资源配置的认识.
  • 摘要:本文首先结合价值管理的内涵及轻资产运营企业的产业链活动与财务管控内容,进一步归纳轻资产模式反映在财务绩效上的特征,从而构建出轻资产运营模式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的逻辑联系.其后文章以腾讯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04年上市以来至2012年的详细财务数据与业务资料,将其采取的重研发促产品创新、适时投资兼并技术性企业、开放式一体化平台增强用户体验、全球化税收筹划布局等轻资产运营策略与其所反映出的营运资本充足、内源融资导向、少额资本支出、充实的实体自由现金流等财务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验证轻资产运营模式对促成价值管理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正面作用.
  • 摘要:本文以人本理念,首先向世人展示中国五千年前的《周易》对现代科学的积极影响与应用价值.其次,以《周易》“八卦成列图”精彩呈现时空一体、天人合一、家庭人口生产和男女联姻的世代衍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市场供求之圆融大美.再从人类繁衍和商品生产“二进制”系统循环中探询资产功能分类;论述商品生产价值创造(衍生资产)和商品消费价值损耗(要素资产)的系统结构与循环过程、资产功能分类的概念内涵与因果关系的自然演变;最后,惊世发现“八卦成列图”诠释的资产和产权结构体系与整体平衡,体现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和基本内容.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哲学文化,奠定和夯实商品价值系统的哲理基础.
  • 摘要:本文采用大股东利益侵占的间接检验法,以2002年至2011年发行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可转债发行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及制约因素.发现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度越大、控制链长度越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可转债累积异常报酬率就越低,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就越强.而在加入融资约束这一因素之后,破产危机成本及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存在限制了大股东的行为,使得可转债发行的利益侵占动机减弱,即融资约束在可转债发行中具有一定的治理功能,缓解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更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内部融资约束,外部融资约束的治理功能比较显著,是融资约束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
  • 摘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服务类金融中介机构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建设与法律监管需要国际金融中心服务类金融中介机构法制发展环境视角下的检视.在明晰服务类金融中介机构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的基础上,考察会计师事务所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发展中的作用.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分析全球及上海会计服务行业发展现状,论证上海发展的滞后.检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在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及合伙人或股东资格、注册会计师不予注册与注销注册、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法律责任方面存在不足.上海金融法制环境建设中,会计行业地方性立法滞后.上海需要借助“三个中心”建设的契机,先行先试,创新突破.
  • 摘要: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是近年来融资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课题.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这和融资优序理论有强烈反差.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资本成本动因、代理成本动因、信息成本动因、寻租成本动因、负动力成本动因、财务困境成本动因等相关动因,旨在为上市公司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 摘要:以2007-2011年被社保基金持股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社保基金持股以及不同持股比例、持股时长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社保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具体来看,高比例持股、长期持股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价值,而低比例持股、短期持股则有损公司价值.研究表明,社保基金持股总体上对上市公司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不同持股特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应适度加大社保基金投资力度,秉持长期持股理念的政策建议.
  • 摘要: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严重问题。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的利益,把上市公司当成控股股东的提款机,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极大的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削弱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中国证券业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缺少保护中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的法律,在控股股东掌握控制权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内部很难对控股股东形成制衡机制,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就尤为重要。然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职责,但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却没有对控股股东及上市公司造成压力,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并没有因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而得到改善。
  • 摘要:本文在放松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中管理者“三目标”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管理层持股影响下企业迎合投资行为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管理层的持股会抑制企业的迎合投资行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价格偏离的不同方向上有非对称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利用中国资本市场1998-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成员持股水平对企业迎合投资决策的影响,其结果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
  • 摘要:本文针对在海外上市,特别是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出现的交易低潮,以及频频被市场研究机构做空的现象,通过对被浑水公司“猎杀”的中国概念股的调查报告及监管机构多份调查报告涉及的问题做出分析,浅析中国概念股出现危机的原因,并思考给予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及A股公司的一些启示与建议.提出要加强反向并购资本市场的监管和风险提醒;中国概念股公司应以诚信为本;中国概念股公司上市前需充分了解美国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面对做空威胁要及时反击。
  •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特有的转型经济制度背景,分析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不同的产权性质以及企业目标,比较了两类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的差异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国有企业存在着经济与非经济的双重目标,面临更多的政治干预和政策压力,其高管存在一定的政治动机,因此国企社会责任水平较高,但社会责任活动对成本效益考虑较少,社会责任效率较低.本文运用2008-2011年4444个样本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出实证结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改善同期、后期财务绩效;国有产权性质会减弱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摘要:通过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客观反映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难以施行的现状,然后在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方面找出阻碍实际应用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实例来说明在现有会计资源上深度挖掘和扩展,不必另起炉灶,通过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细化企业收入、成本方面的会计信息,完全可以实现更多的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突破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举步不前的局面,最后提出实现这种新社会责任会计模式的几点注意原则,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计量指标体系不仅要结果还要过程,要建立在整个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建立会计责任会计考评指标体系,实现社会与企业的互动等一些新思维.
  • 摘要:本文选取2009-2011年49家零售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零售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评价,以成长性综合得分为因变量,以股权融资指标、债权融资指标为自变量,以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构建了外源融资对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股权融资方式与企业成长性负相关,债权融资方式与企业成长性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企业规模与成长性正相关,也就是说债权融资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零售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有促进作用.
  • 摘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作为“家庭农场”的一个有效尝试,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与公司的统一管理有机结合.本文在对传统农户散养、工业化规模养殖优劣势对比的基础上,本文引出“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概念.首先结合“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具体业务流程,分析相对应的财务处理;进而按照养殖基地所有权、使用权的不同,比较公司提供养殖基地、农户自建养殖基地、公司租赁农户基地三种类型的区别.研究发现,采用公司租赁农户基地模式,可以解决一次性投入大额建设资金和短时间内获得大面积养殖土地的问题,是今后“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 摘要:CFO是企业的首席财务官,是CEO的战略伙伴,但现实工作中,CFO的工作“如履薄冰”,很多CFO,几乎都是在投资项目合同签字前才得知公司即将展开某项业务。面对如此环境,当CEO的某些决定不恰当时,CFO要学会适当的向CEO说不。提出要运用共同的语言来交流;推销财务理念,促使企业成长;及时提供适当的服务;超越问题本身。
  • 摘要:2006年和2008年,证监会分别出台了两项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水平与再融资资格挂钩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本文以此为背景,将再融资资格看作公司的期权,首次从财务灵活性的角度探讨期权价值的大小,构建中国上市公司股利迎合策略的分析模型,对该股利行为的决策机制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务灵活性是理解公司在半强制分红背景下股利行为的关键因素。2008年政策中限定股利分配形式仅为现金股利的规定提高了高成长性公司的融资门槛,可能导致监管悖论。实际上,在公司根据财务灵活性进行自利选择的过程中,市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因此监管当局应该减少在再融资资格筛选中的行政干预,加速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 摘要:用新古典模型建构的主流财务学把供应链作为外生性变量来处理,现实的变化需要突破新古典模型,将供应链嵌入财务学框架,包括纳入营运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等主要领域,构造供应链内生的公司财务学体系.
  • 摘要:在财务、管理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文献中公司并购与CEO 薪酬间的因果关系一直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二者交集的实证文献回顾构建了一个二维综合框架图:并购阶段和公司在并购交易中的角色;并区分了文献中的三个主要研究流派以及五种因果关系.旨在了解该领域的新兴知识,辨析不同研究流派间的矛盾,厘清并购决策、特征与管理者薪酬间的关系,从而为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摘要:“财务独立董事”的作用能有效发挥吗?本文从个性特征、声誉特征以及职业特征的视角来检验财务独立董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探讨财务独立董事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作用。本文以2004年~200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财务独立董事的年龄、性别、职称水平、多重董事身份、会计事务所型、学术型、政府型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影响,而教育程度、海外背景和银行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独立董事规模、教授型财务独立董事和CPA型财务独立董事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不同特征的财务独立董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作用具有差异性。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公司治理文献,而且对进一步完善中国财务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 摘要:预算是控制公共支出的有效手段.通过预算,可以把握政府活动的内容、范围和政策取向,约束和控制政府的收支活动,规范公共资金的使用,从而有助于抑制财务腐败.中国现行预算管理中存在诸多滋生财务腐败的隐患.预算法律保障的缺陷、预算内容编制的粗糙性、预算执行的随意性、预算外资金的存在、预算信息的不透明、公众无法有效参与预算监督等一系列问题与财务腐败滋生具有关联性.
  • 摘要:传统财务学理论是不研究财务文化的,但现代财务学要研究财务文化,财务文化是现代财务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财务学研究财务文化有助于扩展财务学视野.当然传统财务学不研究财务文化有一定的原因,主要受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财务文化还是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财务行为,需要研究总结.人是财务活动的主体,财务选择和财务运行过程是由人完成的。财务文化通过影响财务行为主体的财务行为选择从而影响财务活动及管理的发展与运行。财务文化对财务行为主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财务文化的“导向”作用,其次是财务文化的“激励”作用,第三是财务文化的“规范”作用。
  • 摘要: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基于财政补贴政策下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来揭示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对负债相机治理作用的影响,也既是来检验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是否存在所谓的“预算软约束”引发的“债务软约束”现象.实证结果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否获得财政补贴,对负债融资与投资规模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没有获得财政补贴的企业相比获得财政补贴的企业,投资规模随产权比例或流动负债对流动资产比例上升而下降得更快.这表明相对于获得财政补贴的企业,在没有获得财政补贴企业中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作用更大,也进一步验证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确实存在“预算软约束”引发的“债务软约束”现象.
  • 摘要: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背景下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以及公司未来业绩问题.并就此问题,比较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别.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在股权再融资期间均有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倾向,但是两者的倾向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真实盈余管理将会导致公司再融资之后业绩变差,并且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业绩下滑更显著.
  • 摘要:本文运用股利掏空理论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大比例现金分红的异常现象.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资金超募比例、限售股比例、实际控制人控股比例越高,则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并且股利分配预案公告对公司长期和短期股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影响;这些证据支持了现金股利“掏空理论”.另外,本文进一步发现有关分红的“信号理论”、“流动性理论”、“迎合理论”等均不能很好解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悖论.本研究揭示了在股票全流通的制度环境中,控股股东可能在IPO禁售期内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套现,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真相,这对于加强公司异常股利政策行为监管和加大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在收益计量理念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的趋势下,中国从2007 年起开始实施体现资产负债观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中的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将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重点阐述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选择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两项主要指标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量化,实证检验递延所得税项目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有助于投资人决策.
  • 摘要:本文选取2007-2011年上交所、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独立审计质量对债权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随审计质量的提高,企业商业信用占债务融资的比例明显上升,这表明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显著降低债权人的信息风险,提升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的能力.本文的研究证据表明独立审计在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促进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 摘要:本文认为所有者财产权利属性决定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价值运行财务目标;但是代理问题可能导致目标偏离.本文在非营利性目标函数和营利性目标函数下,检验固定资产和人员费用对财务目标的影响;发现这两项变量在营利性目标函数中影响显著,而在非营利性目标函数中影响不显著.另外,财政补偿与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财务目标均呈现显著负相关,据此推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价值运行可能同时存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目标.
  • 摘要:作为上市公司外部独立的信息中介之一,证券分析师在上市公司和市场之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角色.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考察了证券分析师对关注度与股票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度与股票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从总体上来讲,中国证券分析师具有独立性,在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稳定市场方面有积极作用.研究同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会影响证券分析师与股票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即在机构持股较高或者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较大的公司,证券分析师关注度与股票波动性的关系会减弱.该结果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以及最终控制人较高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会严重影响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
  • 摘要:论文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以中国沪深两市200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激励对公司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从财务政策角度探究高管激励对公司风险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与现金薪酬相比,管理层持股激励会加剧高管的风险厌恶;进而导致高管采取风险性较低的财务政策,如低杠杆、高现金持有和高资本性支出.这说明,高管并非如传统理论假设中一样被动接受风险,而是可以主动应对风险.因此激励契约中应考虑风险安排,以加强股东与高管之间的风险分担,提高公司价值.
  • 摘要:比较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能充分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服务于中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二者在内部控制目标、原则、单位(企业)层面以及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活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高校经营管理具有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必须强化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教学质量、科研管理等控制活动.
  • 摘要: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环境资源包括硬件与软件资源两部分,软件环境是决定一个高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内在的决定性的因素.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软环境的调查分析表明,当前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软环境难以适应企业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的要求,需要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强化校内实践教学,优化课外实践训练,变革课程教学工具和课程考试模式以优化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软环境,培养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
  • 摘要: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内部控制是所有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一部分.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公立非营利性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公立非营利医院的内部控制研究仍有不足之处.本文结合某市人民医院的性质和特点,按照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活动、风险评价与控制以及内部监督等四个部分进行重点研究,以期对建设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内部控制有一定帮助.
  • 摘要:本文研究了历史成本净利润、净利润和综合收益总额三种盈余波动的风险信息含量.发现:(1)金融业资本市场证券的投资风险对盈余波动的反应要比非金融业更为敏感;(2)净利润波动的信息和增量信息与资本市场证券的投资风险和价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净利润仍是衡量资本市场证券的投资风险最核心的盈余指标;(3)综合收益总额波动的信息和增量信息与资本市场的风险和价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综合收益总额是衡量资本市场证券的投资风险的重要盈余指标.(4)盈余波动与股票回报率波动和股票价格显著相关.
  • 摘要:股权集中与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关系取决于上市公司内部代理问题的差异.当公司第一类代理问题严重情况下,股权集中度对弥补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不足方面起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两职合一状态与董事会中管理层比重较大的情况下,股权集中度是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替代,且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存在差异,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替代性要大于非国有企业.而当公司治理的问题体现为第二类代理问题占主导时,股权集中则是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时上市公司追求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一种结果.将大股东占用资金作为微观公司执法水平的体现,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会随着股东占用资金比重的增加而增加,且两权分离度越高的国有企业该现象更为明显,从而一定程度为“结果模型”提供了证据.
  • 摘要:本文以2007年-2011年沪深两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的股权投资数目对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投资数目越多的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也越多;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数目的增加获得的政府补助更多;相对于中央控股的企业,地方政府控股的企业股权投资数目的增加获得的政府补助越多;相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较低地区的企业股权投资数目的增加获得的政府补助越多.说明在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利用投资作为寻租手段获得财政支持,研究从企业寻租的角度解释解释了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以期能够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提供新的评价视角,以及为地方政府合理利用经济控制权提供借鉴意义.
  • 摘要:与以往文献从静态研究视角不同,本文从动态的视角考察了政府干预下企业过度投资在时机方面的作用规律,即各级政府在什么时机更容易采取干预措施,进而导致企业投资过度行为的发生,这一作用机制是否又因产权背景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地方官员上任初期,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干预程度较少,企业过度投资程度不高;随着官员任职期限延长,干预程度加重,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临近任期届满,特别是离任当年,企业过度投资水平明显下降.总体上,国有企业过度投资与地方官员任职期限存在倒U型关系,而民营企业不存在上述统计显著性.文章从一个全新的动态视角分析了政府干预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丰富了政府干预过度投资研究的文献.
  • 摘要:以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期间公布股权激励预案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对国资控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选择中在职消费替代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市场化进程对上述替代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职消费对国资控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选择行为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即在职消费高的公司,更不倾向于选择股权激励;股权制衡度的提高会弱化国资控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选择与在职消费之间的替代效应,即股权制衡度越高,在职消费对股权激励计划选择的替代效应越弱;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强化国资控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选择与在职消费之间的替代效应,即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职消费对国资控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选择的替代效应趋于增强.这意味着,改善国资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制衡,可以有效抑制高管的道德风险,并将促成最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激励契约;增加在职消费对于高管的不可获得性,改变在职消费契约成本与股权激励契约成本之间的对比,可以促使股权激励契约被更多选择.
  • 摘要:2010 年以来,海外上市企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洗礼,从“井喷式”集体到海外上市到集体被摘牌、退市,企业处境尴尬.论文从海外上市企业面临的窘境入手,分析海外上市企业退市的原因(美国市场):企业选择借壳上市方式埋下了“祸根”,企业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被做空而引发全面的诚信危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不了解,上市为了圈钱目的不纯,被无良中介机构诱骗,对国外资本市场及其制度无知,企业自身战略性退市选择等.指出企业经历退市潮是一段学习的经历,企业不仅要加强自律,还要慎重选择上市,端正海外上市的目的和态度;同时政府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等.
  • 摘要:金融危机引发了金融界和会计界对公允价值存废问题的激烈争论,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洗刷了金融危机始作俑者的罪名,但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顺周期性和估价偏差的缺陷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入手,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客观分析其优越性及局限性,由此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进行反思,并相应的提出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建议:首先,应完善非理性经济环境下估值技术的运用,尽可能不用第三级估计;其次,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努力降低金融工具分类、计量和报告的复杂性,使它更符合简化、透明、易于操作和理解的要求,为风险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可靠的财务信息;再次,大力提高财会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最后,应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提高其对公允价值评估和判断的审计能力。
  • 摘要:费用“粘性”是近年来会计研究的新兴领域之一.概括来讲,费用粘性表现为业务量下降时费用的边际减少量低于业务量增加时费用的边际增加量.本文运用成本费用后续支出以及棘轮效应理论对费用粘性的产生加以解释,又对中国61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检验后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现象;股权结构、地区差异会对费用粘性产生不同程度和方向上的影响.基于费用粘性的客观存在性,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之能够迎合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战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