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3年(第二十一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3年(第二十一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3年(第二十一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乌鲁木齐
  • 出版时间: 2013-09

主办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会议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3年(第二十一届)新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新闻,是中国城市电视台的立身之本.随着社会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地方党委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需要"可控"的地方电视媒体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各项工作的推进、各项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地方电视媒体来"鸣锣开道".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旗下的《温州新闻联播》栏目,是一档有着20年历史的老牌电视时政新闻栏目,由于多种原因,一度处于低潮。近年来,随着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新的传播元素的不断融入,《温州新闻联播》“老树发新芽”,在与央视、卫视和同城众多民生新闻栏目、方言新闻栏目的强势竞争中,节目质量、收视份额和社会美誉度逆势而上,大幅提升。该节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理念,厘清栏目定位;创新形式,做精日常报道;面向“市场”,做强主题报道;走出去,做“响”大型活动;善借外力,引“狼”入室;创新模式,编排也是生产力。
  • 摘要:"内容为王"是维亚康姆公司(viacom)总裁雷石东的从业理念.城市电视台是中国特有的电视产业现象,与电视受众有着天然的地理性、心理性和接近性,在互联网持续扩张,央视、省台和外省卫视的强大压力下,城市电视台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唯有坚守"内容为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节目内容社区化、节目播出直播化"的对策.城市电视台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贴近新闻发生地,直播化是实现零时差播出的关键。节目直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感知力和参与激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共时感知天性。试想一下,如果城市里所有的突发事件,都能第一时间在电视上直播,这家电视台的影响力在当地应该是巨大的。城市电视新闻与时效同步,就能牢牢把控“第一话语权”。
  • 摘要:面对文化强国战略实施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机遇,面对卫星电视和新媒体双重挤压带来的挑战,城市电视台必须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改革,在区域局限、宣传属性、思维封闭三大领域实现突破,对接资本的重点是培育市场主体。对接科技的重点是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科技创新正在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对接市场的重点是制播分离,实现节目生产的社会化。
  • 摘要:面对新媒体的强力发力,曾几何时,牛气哄哄的电视媒体人,不再大爷般地坐等被采访单位前来恭迎,也不再拿着电话吆五喝六、颐指气使地跟关系单位提采访要求.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发力,中国报纸退市的红灯已经亮起,电视收视率持续走低,城市台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本文提出,要重树城市电视台新权威,就必须顺应移动化、多媒体化以及便携化的发展新趋势,注重跨媒体的大融合,内容上要"求新、求快、求深、求准、求近";渠道上要"整合营销,延伸扩张";栏目要出新出彩出类拔萃,用新思维促进城市电视台的全面创新与进步,把最优质的文化产品奉献给观众.
  • 摘要:接牢地气,是说作为地面频道的媒体,应该使自己的电视节目实现"在地化",即适应地方需求.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加速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地化"与地面频道的生存息息相关.实现"在地化",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率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进现实生活,把镜头、话筒伸到基层、对准群众,记录他们在实现"中国梦"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倾听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以及诉求和意见,使节目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笔者认为,“在地化”要求从“接近性”中提升新闻价值;“在地化”呼唤“原创的新闻”;“在地化”并不仅仅是指在本地寻找新闻,更是指在历史进程中,探寻本土曾经的位置和人们生活的方式。此外,地面频道“在地化”的实现途径有很多种,比如说加强自采量,是地面频道生存之本;放宽新闻的视角和题材,打造地面频道的精品;增加线上互动,培养“死忠”粉丝;探索本土历史和文化,帮助“故乡”精准定位等等。
  • 摘要:电视媒体的战役性报道,指的是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抓住某一个重点问题,集中优势采编播力量,进行集中地、深入地报道活动,为某一项中心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舆论支持;对一个重点问题讲深讲透引导舆论.这是提高城市电视台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十分重要的活动和工作.那么,如何组织好报道战役呢?笔者认为:要确定大选题、找好突破口,策划要先行,报道须有”度”。一般情况下,电视台的报道,多半是由新闻部发起。但是要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推动策划成熟的深度报道迅速向纵深发展,还必须有其他采编播部门的配合,采取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办法,相关部门和栏目共同围绕一个主题打好“歼灭战”,形成战役报道的合力。总之,城市电视台只要能够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组织好一个个战役型报道,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
  • 摘要:电视新闻是城市电视台所有自办节目中的主体,也是城市电视台的品牌栏目.电视新闻品质的升级,将直接促成城市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将联系长沙政法频道部分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围绕"坚持内容为王,同时辅以精准定位"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此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提升城市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立足本土,用内容搭建权威平台。城市电视新闻做好“硬新闻”,除了强化准确、真实、及时等新闻基本要求之外,要特别关注对深度报道的采、写、编、发。坚持内容为王,让新闻节目中有更多权威的“硬新闻”,毋庸置疑能最大限度提高节目整体质量。其次,要服务与指导并重,寓指导于服务中。寓指导于服务,还需要新颖恰当的传播技巧来配合。只有不断的更新传播方法与技巧,才能为观众所接受和喜爱,传播者的思想观点才能“内化”成受众的思想观点,才能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另外,还要重视CIS运作,塑造社会新形象。在内容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做强电视新闻,不能只盯着新闻内容的采写编发,还要有经营的眼光,从多方面入手,塑造城市电视台的全新形象。
  • 摘要:做好电视新闻,必须牢固地树立"内容为王"意识,拓展"内容张力".这必然要与"贴近性"紧紧相连.因为,电视新闻产品的内容不能架构在空中.所以,只有接上地气、才会有实质上的内涵.本文就"内容为王"与"贴近性"的关系做一些论述.首先,电视新闻要打造出“内容为王”的产品,极为重要的是要选准切入点,好的切人点也是媒体与受众的最佳的连接点。无论时政要闻、主题报道、民生新闻,还是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都遵循组织策划、细化打磨、突出主题、引领受众的基本原则。好的新闻报道在给受众呈现新闻现场、新闻事实的同时,也留有受众思索的空间。其次,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贴近性”要看准着力点,这涉及到贴近的频次、贴近的力度、热度等。而实现“贴近性”、看准着力点的唯一途径就是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接近新闻最真实的源头,身人源头的活水,抓到源头的活鱼。另外,要正确处理好“内容为王”与”贴近性”的关系。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内容为王”与“贴近性”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从“贴近”中寻找到丰富的“内容”,再从“贴近”中提升“内容”的穿透力。二者相辅相成。
  • 摘要:在湖北省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作为省级战略,宜昌具体组织实施的大城梦,就是惠及400多万市民的幸福梦,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新一轮的电视新闻改革中,城市台要突出"展现民生"、"反映民意"的主基调、主旋律.宜昌广电首创立足宜昌,放眼全国的立体报道模式。面对大民生的新宣传形势和任务,宜昌广电主动放下架子,将时政新闻平民化,从老百姓视角出发,寻找新的报道角度,避免宣传式报道和说教式报道。新闻只有具备建设性,才能被受众信任,才能有传播力和公信力。大城梦作为重大战役性报道,时间长、跨度大,必须创新形式,找准重大时间节点,提升新闻价值。在集中报道各地产城一体、产城共融的新做法和新经验的同时,宜昌广电主动策划并组织“创赢人生”大型助力创业公益行动,鼓励、引导创业,让个人梦想与大城梦紧密相连。总之,多做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是新时期新起点对城市电视媒体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媒体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 摘要:2013年8月22日,济南市中院在审理"薄熙来案"中,启用微博,全程直播庭审过程.同一天,凤凰卫视女主播杨舒用手机"播报"微博,因为这时的微博,是庭审唯一的消息来源.新媒体时代,微博载人了新闻史册.那么,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主流舆论场呢?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新兴媒体下电视竞争的优势仍是内容,必须坚持新闻立台的理念,电视应花力气建构主流舆论场,电视身份和传播渠道的融合重构。
  • 摘要:城市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作为市民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有责任、也有义务用正能量给力全社会,用积极、阳光、向上的思想行为塑造人、鼓舞人,使社会生活永远充满活力,人与人之间温馨而和谐.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清醒地认识报道什么样的典型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首要问题。城市台必须通过报道焕发社会正能量的先进典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公众的人生观,树正气,强定力,让人们保持一种持久地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的正气和奉献精神。从无数先进模范人物身上,从无数成功人士身上都可以看到一个共性的因素,那就是他们都有既能实现,又比较高的奋斗目标,并为此千辛万苦地努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典型,前进的路上就有了标杆,大家就有学习的榜样。实践证明,在典型的选择上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典型的质量。典型报道要打动人,就要做到让镜头讲故事,让心灵说话。总的来说,用千百万鲜活的典型传递社会生活中的正能量,是城市台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代表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提升舆论影响力,助推实现"中国梦",是时代赋予广电媒体重大的政治任务.广电媒体要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一重大的政治任务,就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发挥媒体特性,引导受众不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自觉和自信。这就需要做到:贴近群众,用事实说话,贴近实际,用数字说话,贴近生活,用细节说话。媒体是党的喉舌,也是社会公器。要赢得受众,就必须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提升公信度,牢牢把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在“同心共铸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断作出新贡献。
  • 摘要:2013年,中国的主流媒体改革步人了快车道。在央视加大快速推进改革的同时,一批省台卫视的星空电视主打娱乐线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发力扩张。加上,近年来高科技催生出许多新兴媒介。今日传媒格局无不挑战着我国各地的城市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为了谋求城市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笔者认为“狼图腾”的理念是最值得深人研究和探索的。在草原上,智慧的狼群体协作、不弃不离,在同心对敌中,能牺牲自己、甘于奉献,忘我拼搏。在今天剧烈地媒体竞争中,城市电视台正需要智慧运筹、精诚团结、勇敢善战的“狼图腾”!事实上,尽管有些城市台组织存在一些弊端,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城市电视台一直以“狼图腾”的理念激励着自己,焕发着正能量。这体现在:协会组织壮大,联盟硕果累累;扩充交换平台,坚持做好内容;发挥群狼效应,合力联制联播;2011年以来,委员会进一步强调发挥“群狼”效应,组织城市台联制、联播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节目。总之,城市电视台欲为“适者”,则必须张扬“狼性”,绝不应去做那驯服无为、任人宰割的阿勒泰羊。
  • 摘要:温州电视台最早开办的方言新闻节目《百晓讲新闻》脱胎于普通话新闻《城市发现》,最后的结果是,方言节目发扬光大,普通话新闻停办,这是那时候的普遍现象.《百晓讲新闻》2004年开办至今已经整整8周年,栏目的收视率一直高居全台节目之首,承载的广告量举足轻重.《百晓讲新闻》为何长盛不衰?本文将就如何发挥方言优势、打造地方品牌进行探讨.《百晓》作为本土第一档方言新闻节目,不仅受到温州本地观众喜爱,也将影响力传播到温州人所在的世界各地。《百晓》在注重新闻质量以外,还特别在文艺方面作了较多的尝试,有点新闻搭台文艺唱戏的味道,目的是让《百晓》这个品牌能够在轻轻松松之中得到强化和开拓。所以,温州的观众对于《百晓》的印象往往不限于新闻。《百晓》作为温视经济科教频道唯一一档新闻节目,责无旁贷地担负着配合中心工作、推出主题报道的职责。而且实践证明,主题报道做得好,同样能够为方言栏目增光添色,找到了鲜活的热点,也体现了栏目的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如何创新载体,加强策划,落实到位,让主题报道人脑人心。此外,《百晓》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热心观众的鼓励和参与,是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推动的结果。
  • 摘要: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被公认为电视民生新闻的第一个尝试者.此后,全国各地又推出了一系列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如安徽台的《第一时间》、北京台的《第七日》、重庆台的《天天630》、山东台的《民生直通车》和潍坊台的《直播潍坊》等.民生新闻的亲民性、鲜活性、互动性的特点也进一步显现出来,百姓把它当做生活诉求的绿色通道,政府把它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其社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改革的深水期,它有点力不从心,收视率也在下滑.因此,如何提升民生节目质量,打造民生栏目品牌,提高收视率是电视人面临的全新课题.笔者认为,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把握特性用活资源,明确定位突出本土化,深挖细研打磨精品。实践证明,民生新闻的魅力,在于它的“民为天,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治国安邦的普世价值观。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媒体和记者,只有准确把握“民生为大’的新闻特质和本位,坚持“三深入三贴近五创新”,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实际中去,用生命,用行动去体验,去感知,去发掘,去制作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民生新闻,媒体和观众才会血脉相通,性命相托,长相厮守,有旺盛的生命力。
  • 摘要:新闻传播是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在体现党的意志、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等方面,发挥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的作用,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媒体头一位要改的就是三深入三贴近,营造好深化改革的舆论环境。
  • 摘要:只认收视率令部分媒体忽视了对电视节目内容和导向的把关与控制,出现越来越多新闻内容与媒体责任相违背的情况,绿色收视强调了媒体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启用绿色收视,刻不容缓.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作出改变。首先要强调如何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其次,推动绿色收视率,还应建立多维的收视率评价体系。要绿色收视,需要进一步优化现行的收视率调查、专家意见、社会效果以及观众反映等各项指标的权重,更要强化满意度所占的比重。只有建立科学的多维的客观收视评价体系,才能更准确客观地反应节目的运行状况,评价制度才会更规范、科学、公正、合理。
  • 摘要:近些年来,电视新闻特别是联播类的时政新闻,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一些变化.出现了一种"返祖"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声画严重失衡."听众"在收音机里听到的联播类的电视新闻,与"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的新闻,所获得的信息量相差无几."电视"新闻变成了"广播"新闻,"观众"变成了"听众".如何改变新闻节目特别是连播类新闻的声画失衡状况呢?笔者认为,要有“策划意识”,当然策划绝不是造假,要有“画面意识”,要有“让位”意识,要有出镜意识。唯有强化电视节目的“可视性”,用画面留住观众,赢得观众,才有可能保住“视频”优势。让“观众”“穿越”到过去,变回“听众”,就无法和手机媒体抗衡,淘汰出局是迟早的事。
  • 摘要:2002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开办了大型的日播政务专题栏目,专事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政策发布、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等专题报道,可谓开创了国内城市电视台的先河.伴随着国内媒体运行的重大变革,政务类节目面临各种挑战——节目同质化、时效性滞后、吸引力下降等.新时期,城市电视台自办政务节目如何生存,成为业界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下政府行政服务观念进一步更新,自我纠错的能力和要求也与日俱增,这体现在政府对自身监督和纪律检查等功能的强化上。政府的自我监督职能正好契合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政府部门与媒体的合作需求有增无减。在这种深度合作的形势下,电视媒体可以把握机会,探索创新政务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电视台主导的大型政务访谈节目《行风面对面》,一改版就引发了全国的关注。节目主打的是职能部门一把手访谈,强调政府机关负责人和社会各界人土的互动。职能部门一把手曝光率的提高,就要随时应对来自市民群众、主持人、专家学者乃至网络的质疑和问责。没有政府机构改革转型的大环境,没有与政府部门一定的合作基础,是不可能做出来的。另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成为政务类节目的新突破口。
  • 摘要:"党的十八大"的宣传报道,在政治把关、宣传纪律等方面要求很高.虽然,地市级媒体拿不到大会的采访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市级媒体就不能有所作为.只要换一种思路,照样可以使宣传报道做得有声有色.宁波电视台提出在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的前提下,立足普通观众,突出地方色彩,以平民化的视角,报道"党的十八大"盛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宁波新闻》不再是简单地剪辑一些来自上级台的信息通稿,发发会议新闻,而是专门派记者赶赴北京,在报道大会盛况的同时,围绕宁波的三位十八大党代表做文章。每天推出时长30分钟的十八大特别报道——《直通十八大》。特别报道把会议精神与宁波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播出相关的消息、特写、侧记、调查、评论等。这次对十八大的报道,着力融入了地方特色,力图让对十八大精神的报道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变成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党的十八大”召开前,通过“街头采访”的形式,收集市民关注的话题。话题涉及小康社会、海洋经济、生态环保、反腐败等等。事实证明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注的内容。平民化视角的本质是平等对话的交流。十八大代表俞复玲是来自基层的代表,于是,邀请俞复玲在网上和社区居民的视频互动交流,让她及时把参会的心情,以及所做的工作向社区居民传达,而社区居民也把他们的想法和俞复玲进行互动。这种对话交流一下拉近了北京和宁波的距离,也调动起基层群众关注十八大、热议十八大的热情。这种热情也为今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 摘要:改文风,转变电视媒体的"说话"方式,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措施之一,也是深入推动"走、转、改"活动的一种体现.因此,对电视媒体而言,创新"说话"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宣传、报道水平,更会抢先赢得话语权.那么,电视新闻如何创新“说话”方式,丰富“话语”内容,让群众听了入耳、人脑、人心呢?这就需要:接地气,把新闻写在广阔大地上,写在人民群众心坎上。其实,接地气,就是接人气。有了人气,电视媒体就有了观众。电视新闻报道,主要目的在于将一些新闻事件,思想、观点传达给广大观众,用以传达党委政府声音,提高群众认识,指导当前的工作。提倡“短而精”、要求时政新闻“瘦身”,一语中的。言观点,是说电视新闻要有自己的观点。电视新闻报道的文风,折射出的是电视采编人员的作风。改变电视媒体的“说话”方式,要求记者编辑必须转变作风,扎根基层,心有群众,讲真话、讲短话,向观众捧出“带露珠”的好新闻;向观众提供有思想,有价值的观点,媒体的公信力和引导力就会大大提高。
  • 摘要:电视新闻的主持人,是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沟通的中介,影响着观众对播出内容了解和认知,以及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以其平民化、大众化的主持风格,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节目更具亲和力与吸引力,将民生新闻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因此,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准确定位,主持人的人文素养,就成为民生新闻能否让观众人眼、入脑、人心的重要因素.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做到理念平民化、视角平民化、内容平民化和讲述风格平民化,就必须把自己界定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导师和裁判。节目主持人应当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经历,尽量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得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此外民生新闻的节目主持人要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语言功底。
  •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给社会和文化环境带来了信息多元化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日益宽泛的语境和多元的观点的呈现,有的现象甚至造成了对舆论环境的污染,挤压着公共道德的空间.在这种状况下,作为主流媒体的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做到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呢?笔者认为,更深层、更本质的要求就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担当.具体到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文化担当上,就是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文化自觉的责任感。笔者从一线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切身体验中感受到:新闻节目主持人文化担当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赢得公众信赖、对言论和社会价值的准确判断、保障信息有效传播三个方面。
  • 摘要:沈阳广播电视台《沈视早报》创播于1999年4月19日,是辽沈地区首个自创的电视早新闻栏目.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八点播出,时长90分钟.14年来,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一直在辽沈地区早间时段名列第一,创造了早间收视的奇迹.《沈视早报》从刚开播时的一鸣惊人,到现如今的对手林立;从清新贴近的第一声问候,到强调资讯信息质与量的新闻首页。它的改版与创优进程,一直契合着电视传媒对早新闻定位的反思和调整。1999年开播伊始,《沈视早报》以新闻杂志的架构,追求清新、贴近的个性风格,主打本地民生类社会新闻、清晨读报和其他城市的社会新闻。随后,为了强化节目品牌效应,《沈视早报》明确栏目发展方向:把《沈视早报》节目打造成新闻频道的“新闻首页”和“资讯强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类似的早新闻栏目在全国各卫视台和城市台风起云涌之际,《沈视早报》开始悄然“变身”:明确“更新、更快、更全”的栏目定位,强调新闻信息的绝对时效性,确立了“电视早新闻首先是大信息量的资讯快速传递”的理念。传统电视媒体的全媒体化是大势所趋,其中最成熟的手段就是将报纸、电台、网络的资源进行跨媒体整合。《沈视早报》一直致力于这种整合。另外,在直播过程中,《沈视早报》还加入移动播报等多种播报形态,实现多机位、多景别的频繁转换,增加了收视亮点。尤其是借助虚拟机器人的强大功能,通过虚实结合的画面、时尚运动的镜头,让天气信息、出行资讯等枯燥的数字播报变得生动、时尚,让人耳目一新。
  • 摘要:"电视问政"首创于武汉广播电视台,至今已有7个年头.电视问政不是行政者的政治秀场,更不是对行政者的批斗,而是主管部门对行政者往来践诺途中的鞭策,是政民携手促社会进步的驱动器.作为涉政内容的晚会式访谈节目直播,话语方面,必然有不同于一般节目的表达要求。这类话题,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明晰的考虑,操作起来,不可能顺手顺心。本文就“电视问政”的话语规定做一些论述。当前“电视问政”多为三段式结构。呼告式的片头,给出时间、地点、问什么和谁来问的资讯,也投放出本届问政的使命。紧接着,围绕承诺内容,主持人翻开《功劳簿》,片花式呈递被问政席上领导者的有关业绩,然后话锋一转,从这次问政的“点位”入手,引出洋洋洒洒近两小时的中间段。业绩烘托问题,灰暗昭示明媚,怨愤渐渐地随风飘散,理解和期待满溢全片。这又是“面”的回归。而当场播出存在问题的短片,集中掐住官员任期内,在一定时间段内承诺要做,而没做好、甚至没做的事实。这些短片实录事实,不作任何评论,只是作为话题的主核,为问政提供事实依据。呈递问政短片,各人各解读,而官员的解读,尤为引人注目沉思。在主持人的操盘下,“电视问政”中的嘉宾不是一味地批评,官员也不是一味地检讨。嘉宾与嘉宾,可以相互辩论;官员与官员,也可以相互纠正。主持人巧妙有序地调节整场温度:一旦答问跑题,主持人马上扳回正轨。这样做,既托举出问题,又拓宽了纠错和投诉机制,有利于“电视问政”健康有效地推进,问题的妥善解决。“电视问政”虽说不是娱乐性节目,但是,作为严肃话题的载体,也必须求得受众在可视性的框架里接受信息。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电视问政”的可视性,还愉悦着现场人员和观众的精神,有一石两鸟之妙。
  • 摘要:昆明广播电视台"春城频道"成立于2010年10月18日.目前,在昆明地区可以接收到的96个电视频道中,"春城频道"的收视率、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春城频道”之所以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成为昆明地区特有的品牌,是因为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在导向与收视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民生新闻的舆论把控就是要善于把被动变为主动,将负面影响弱化,积极引导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正能量。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提高收视率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那么,如何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提高收视率的双赢呢?笔者认为,应该在节目“贴地气”上下工夫。从“春城频道”实践来看,自办节目的收视率获得提升,起关键作用的是策划环节紧贴地气。如‘春城频道”针对菜价翻番、物价上涨、群众抱怨的现象,分别启动“低价蔬菜送上门”,“中秋惠民月饼直销”和“云南十六地州土特产直销专场”等便民、利民活动的大型报道。另外,强化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还要防止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总之,电视节目应该营造的是大气场、输出的是正能量、传递的是真性情,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视性的有机统一。一个频道只有贴近本土,丰富人文内涵,在介入社会议题中、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 摘要:媒体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新闻不能客观反映突发之事,记者不能完整表述心中想法,编辑不能有创见性的剪辑,长期困扰着人们.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给了新闻很大的松绑.这便给"新闻立台"开拓了无尽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势下,"新闻立台"该破的东西就要破,该立的理念一定要立.首先是破体制机制的约束,立资源整合效益。其次是破城市空间的限制,立区域新闻标杆。第三,破时政新闻概念,立综合新闻优势。第四,破固态会议报道,立新闻链接深度。第五,破简单随意堆砌,立新闻编排灵活。“新闻立台”除了有破有立外,还要处理好几种关系:一即宣传和新闻的关系、电视本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时政新闻与其他新闻的关系、常态报道与突发事件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只有新闻走出了条条框框,新闻人摆脱了旧观念、老思想的束缚,新闻媒体走出了区域的限制,“新闻立台”才有出路,才会有明媚的阳光。
  • 摘要:近年来,随着群众对非诉讼性调解的要求日益增长,电视调解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纷纷亮相各大电视台的荧屏.烟台广播电视台也在2011年5月,推出了《特别调解》节目,节目推出后收视率也是一路走高,赢得各界好评,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和社会效果.节目初期,采用的是当事人、主持人和调解员现场加上后期解说贯穿而成。在2012年9月,对纯现场这种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采取了由主持人从头到尾贯穿全场,特别调解员现场说法、现场调解,主持人现场引导、现场过度、现场总结、现场提出调解方案,类似于整个调解过程的现场准直播形式。节目采访回来以后,只需要按照调解进程进行剪辑和浓缩,整个调解节目一气呵成、浑然天成,没有以往的任何配音、加背景资料等后期加工程序,整个节目却保持了矛盾冲突感和现场进行时态感。《特别调解》节目的成功除了有节目形式的不断创新原因外,更有节目的内容强调为当事人办实事的原因。
  • 摘要: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无"比"有"更重要,"暗示"和"留白"成为中国艺术家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那么电视记录片中的留白指的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去掉罗嗦的交代和冗长的事实罗列,把片子中主观性的解说,变成画面配以效果声或音乐,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启发观众的联想,变实为虚,这就就是记录片中的留白。在记录片中通过留白可以营造意境,启发想象,烘托情绪,深化主题,调整结构,控制节奏,不仅丰富了记录片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记录片创作理念的拓展.
  • 摘要:本文从突发性事件的特点入手,通过《城市速递》节目的部分事例,浅析电视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特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略.目前流行的几种新媒介有微博、微信、QQ群、贴吧、论坛等。新兴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打破主流媒体舆论垄断,新兴媒体以快“秒杀”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快取胜,以新求闻,是高科技助推的结果。电视媒体要利用好“第一现场”画面,实现“第一时间”现场直播,就要完善网络和人员配置,千方百计从网上获取信息,为我所用。还要有意识的培养网民记者,让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为电视提供服务。
  • 摘要:新媒体时代,城市电视台非常纠结的是,是否去打造新媒体?凭借什么优势去打造新媒体?新媒体战略战术如何制定?本文所要阐述的观点是,在大数据准确分析之前,所有的推断和结论都是不确定的,但基于个体的感受,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与一致!那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现实形势下,传统电视人、特别是城市电视台的从业者,必须依照实践第一的指引,既要考虑直觉也要结合现有的数据分析,进行融合性创新选择,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城市电视台在新媒体战略的制定上,要有别与传统思维。其前提是,把自己定位为“互联人”,以互联网的思维来设计和考量。因此,城市电视台在制定新媒体战略时,要把握“独立、闭环、整合”三个关键词。即新媒体必须独立于母体,完全经营的商业模式,资源优质化。城市电视台新媒体战术,也要把握“平台、布局、再造”三个关键词。即借船出海、搭建平台,完善布局、优势互补,流程再造、借势发力。
  • 摘要:随着新媒体在2006年呈现"井喷"的态势,全球"数字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断催促着传统电视媒体产业结构的变革.新媒体时代电视需要重新定位首先,电视在整个媒介产业链中,需要做到多项功能的融合。其次,新媒体时代,电视需要做到定位转向。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笔者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一些比较成功地运作思路:整合资源配置,传统产品多终端输出;打造品牌,抓取独家,占据市场高地;线下和线上的配合;做足本土化,增强贴近性;老节目提升,新节目打造;实现媒介融合。
  • 摘要:电子网络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传媒和传播载体,使之更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如:微博的社会影响无所不及,包括对办新闻节目也大有裨益.但是地方台如何取长补短,借助微博办好当地电视新闻,仍需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认真探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用微博要注重地方性,保持节目的地方特色;选用微博要注重真实性,保持媒体人的职业道德;选用微博要注重权威性,不忘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选用微博要加强互动性,延伸传统媒体的服务功能。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型媒体的发展壮大,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各个城市电视台面临的共同命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城市电视台的种种现状,提出从节目设置观念和营运方式向产业化的转变入手来践行"节目为王"的"立命之本".就节目类型而言,要凸显区域文化特征,从构成来讲不向往“高大全”而追求“短小精”,从传播形象定位来讲是居于整个电视传媒边缘的主流,从区域传播效果来讲则立志成为引领主流的传媒形态。就其运营方式而言,需遵循以下几点:对商业附加值较高的节目所做投入,最好能保持一定的比例;不唯大台为瞻是从,尽量避免开办同大台一些创新栏目太过相似的栏目;要重点扶持的节目必须具有生产系列化、广泛适应性或作品经典化等特征,并使节目借网络得到最广泛传播;集中力量办好一两个频道,让自办频道真正被自办节目填满;坚持走同外地城市电视台的协作之路等。
  • 摘要:城市电视台作为我国电视市场多元竞争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历了四级办台、有线电视大发展、无线有线合并以及集团化等多个发展阶段后,已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市场化道路.然而,在有限的受众注意力资源及广告资源不断被新媒体分流,在传统媒体整体的蛋糕不断缩小的情况下,独居一方的城市电视台,也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笔者认为,城市电视台突围与发展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突出地域特色,坚持“新闻立台”;精办栏目,打造品牌节目;品牌推广,加大力度;加强媒体合作,提高竞争力;开展多元化经营,拓宽创收渠道。
  • 摘要:经过了前几年的"草根走红",现如今的国内综艺节目又进入了全面消费明星的时代.而且唱歌、跳舞这类难度系数比较低的节目,已经逐渐被跳水这样高难度的节目所取代.明星们为什么愿意被消费?这类的节目又为什么会走红?面对这样的变化,城市台如何应对?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解读.明星们又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被消费”呢?上节目赚曝光率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也许是天价报酬的诱惑。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诸多原因,明星扎堆上综艺节目在国内很流行,而且要在如此众多的明星脸中脱颖而出,你还必须得有绝活,秘诀其实有三:一是既要有专业度,又要有“犯二”的精神;二是,会耍宝、能自嘲、表现亲民;在“专业度”下功夫,或者练就一张好嘴皮子。那么城市台面对这样的趋势,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城市台如果想要模仿的话,可以先从比较容易操作的主持人团队人手;其次,也可以发掘本地的娱乐明星,比如成都台二套的散打明星李伯清的散打评书,就一直高居成都台娱乐节目之首。总之,城市电视台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改变节目形态,在做好新闻类节目的同时,对“消费明星“进行大胆尝试,把娱乐类节目推上去,让城市电视台的收视率攀新高。
  • 摘要:如果有人问目前国内最火的相亲节目是什么呢?那一定还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根据央视索福瑞71个城市收视率统计,《非诚勿扰》最火爆的时期,其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一度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之冠.然而,该节目在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社会道德问题的大讨论,即娱乐节目是否也该有基本的道德底线?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于是,该节目改版整顿.重新亮相的《非诚勿扰》坚守了道德底线,也有了更多的诚意,节目速配成功的对数增加了,受欢迎度也提高了.
  • 摘要: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整体网民为5.91亿,手机网民4.64亿,占比整体的78.5%.以此比例计算,手机新闻使用人数达3.62亿.弹指十年间,人们从看第一屏—电视,然后分流到第二屏—传统电脑,现在跨越到第三屏—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端屏幕,它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新闻客户端不同于pc端新闻门户的玩法,移动用户不仅关心的内容的"新"、"快"、"精",更在乎用户体验和互动交流,在这个意义上,新闻APP的根本属性是移动互联网产品.广视新闻app这个产品将富有特别浓烈的个性.而广视新闻APP将专心广州,专注珠三角,把广州味道做到最浓郁。广视新闻APP将努力从传统媒体中生长,走出去,然后发展出自己的新闻队伍,从依附状态变为与传统媒体合作互补,以其独有的强渗透性,反哺“母体”。广视新闻APP未来的新闻加工应该重在观点和角度。对于媒介来说,技术决定不了未来,产品(内容)决定未来。广视新闻app未来要走独特的定制产品之路,制造符合和引领第三屏的产品。
  • 摘要:愈演愈烈的媒介竞争给地方台的方言栏目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以福州电视台生活频道自办的福州话节目《攀讲》为个案,结合新时期的受众口味,从节目形式、内容创新等角度出发,探寻方言电视节目的突出重围之路.而“抓眼球”、“抓认知”和“抓共识”(三抓)也是方言电视栏目突围之选。首先,要注入新形态,对公共性事件要高度关注,多一些娱乐元素,加一点真人秀的成分,用一些流行语言;其次,要“碎片化”定位,栏目的受众定位不能只用年龄、性别等参数简单区分,收入、教育水平及居住区域等参数也很重要;第三,杂志化编排把新闻、娱乐、民生融于一体,同时兼顾表达上的生动活泼;第四,语言场“共鸣”。另外,若想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差异化的品牌特色和价值。总之,在市场化条件下,方言电视栏目不能再墨守成规。只有不间断地“否定之否定”,不间断地“砸碎再造”,不间断地“边缘化”重组,才能打磨出观众喜看爱听的方言电视栏目,拥有一片新天地。
  • 摘要:青岛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开往幸福的地铁》,取材于正在进行中的青岛地铁建设.这部纪录片虽说是宣传性纪录片.但是,在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实现了宣传性纪录片向公共传播纪录片的转化。《开往幸福的地铁》分为上、下两集,每集三个人物。采用碎片化剪辑的手法,镜头组接时空对时空,用内在逻辑呈现出一种整体的视觉风格和影像冲击力。将前期拍摄的所有素材的次序打乱,围绕主题,为每个人物选择了8至10个场景,以场景为单位,按照内在逻辑重新结构组合。
  • 摘要:纪录片《深山不归人》在重庆台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十多家媒体也都纷纷聚焦纪录片的主人公——乔劲松.一时间掀起一股乔劲松热.总结《深山不归人》获得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关键是在故事主人公和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并获得双方的认同.在情感沟通前,绝不用摄像机记录他的一举一动。情感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只有在平等的视角里尊重他的人格,理解他的性情,把他们当做朋友,才能让你了解他的真实生活。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命运,都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深山不归人》中的所有人的命运,“不归”却寓于“归”——回归家庭,更盼望回归社会。这也是观众与片中的主人公共同的情感、期盼和认同。拍摄纪录片时投入情感,真实传递出普通人的人生、命运、奋斗、追求……。观众就能从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中找到了自我,唤起了类同的审美经验,便有了心灵的沟通、理性的思考、生命的顿悟,达到情感认同。这就构成了纪录的真实情感的纪录、纪录的情感艺术。
  • 摘要:面对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问题,因其涉及庞大的人群,催生了以交通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媒体样态,先广播,后电视,很短时间就得到迅猛发展,出现了交通电视栏目的"井喷"现象.与此同时,各类新型媒体如网络、数字电视、公交电视等也不甘示弱,前赴后继地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以交通为关注对象的媒体"战国时代".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状态.作为电视媒体如何在这个"战国时代"有所作为,成为赢家,必须扬长避短,聚合力量,富集信息,打破单个栏目传播的形式,形成专业的交通频道.只有如此,才能在这场激烈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打破交通电视节目栏目化传播形式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电视栏目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播出时长严重制约交通新闻、交通信息的发布,单个栏目的传播形式在与网络新媒体竞争没有优势,单个电视栏目无法实现现场直播的要求,单个电视栏目的运作对于广告吸纳量的提升有所局限。那么一个定位于交通的电视频道在运行中有应该注意或避免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防止受众的窄化现象,电视交通新闻不能过度娱乐化。最大限度地分享“交通时代”带来的巨大的媒体受众市场,电视媒体必须将栏目化的传播方式进行整合,化“零”为“整”,利用一个电视频道的资源和体量,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新闻、信息互动和发布能力,弥补与网络新媒体竞争中的短板。唯有如此,在这场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电视媒体的优势,把电视媒体的“势”做大,把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做强。
  • 摘要:从2002到2012年,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十年.作为深受民众尤其是平头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样式,它已疲态尽显,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笔者经过一年半的电视媒体公共平台的构建实践,真切认识到民生新闻在深度参与城市公共议题设置,拓展公共话语空间,搭建公共参与平台,培育公民意识方面,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新时期新形势新起点新任务赋予城市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也更艰巨,反腐报道的力度决定城市台的影响力大小.从地方媒体看,现今的舆论监督还在低层次、浅层面徘徊.反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声不可谓不猛,一时间成为了网民寄予厚望的"反腐主阵地".抢占"反腐主阵地",城市台大有用武之地.《真相30分》是成都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调查、舆论监督类栏目。开办4年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社会职能,赢得了观众、同行及专家的好评。节目内容既有对官员贪赃枉法、私生活不检点的曝光,也有对公职人员徇私舞弊、不作为的监督;既有面对面的调查,也有寻根问底,深挖真相的追踪;既有本地的反腐报道,也有面向全国的反腐真相拷问;既有官员落马时节的同步播出,也有多头并进的厚积薄发。应该说,作为一个城市电视台的栏目,《真相30分》能存活到今天,并能有较广泛的影响力,说明中国的舆论生态环境是经得起检验的。舆论监督报道是宪法赋予媒体的一种“公权力”,城市电视台的舆论监督节目,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把这块阵地做大,城市电视台的影响力会快速提高,公信力会快速增强。
  • 摘要:视角,是从自然科学借用过来的一个新闻概念.又称作角度、视点、观点等.客观事物都是五光十色的多面体,既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现,也可以从那个视角去揭示,不同的角度得到的是不同的认知价值.报道的视角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纪录采访新闻、发掘新闻价值的流程.选择最佳视角,传播内容能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旧闻为新闻.创新新闻报道角度的方法很多,笔者试图探寻横向视角中的新闻价值.笔者在跑区县新闻时发现,许多县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有典型经验,但单独拿出来,并不能反映出整个地域经济的发展全貌。为此,便用横向思维,对各地的经验、作法加以对比,从中找出共性问题和个性特点,并据此对其进行重点剖析和采访报道。在用横向视角看待一个新闻素材的时候,常常经过选择、集中、概括、提炼这一过程,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材料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用横向发散的视角去看待某个新闻事件,并把主题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核心内容。在用横向视角分析一个新闻事件的时候,需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记者在确定报道选题后,应准确无误地掌握宣传口径,体现最新的宣传意图;新闻记者应该是“杂家”,他的知识仓库里,各类知识越丰厚越好;新闻重在创新,确定了采访目标和选题后,可以查询一下同类性质的新闻报道,看看哪些问题别的媒体报道过了,这是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新特点;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待问题、理解问题,态度鲜明,判断准确。除此之外,还要反复推敲、反复研判、参透悟透,找出最佳。
  • 摘要:2006年8月1日手机报问世;2009年11月3日,新浪微博上线;2011年1月21日,腾讯微信商用.短短五年,新媒体的崛起与蓬勃发展,"颠覆"了新闻传播的很多理念.它们以视野广、跨度大,信息海量、传递快捷,突破传统舆论监管,互动参与度高等优势,"毁灭性"的重拳打在传媒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媒体身上,令其难以还击.面对新媒体的攻城掠地,电视新闻人要启用自己的"宙斯盾"—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一方面化解新媒体的冲击,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巩固在传播界的地位.随着SNG卫星车、便携卫星上行系统、3G技术等的成熟应用,以及未来的4G技术的普及,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获得了强大而先进的技术保障。现场直播在运用、设计及运作上已经越来越简单、方便及稳定。可以看到,从央视到地方卫视及城市台,现场直播的使用已经日渐频密,并逐步进入常态化。这既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也是电视新闻媒体市场化的不二的选择。
  • 摘要:节目创优出精品是城市台突破发展模式,拓宽发展渠道的必然出路,是城市台出精品、出人才,培养队伍、提升素质、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电视台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一档节目是否能被称为精品,主持人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作为节目播出的最后一道程序,主持人对播报内容的二度创作及其状态将通过电视屏幕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观众.播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和水准.这对主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播要做到掌握节目主题、主线、主旋律,把握节目进程、节奏,根据节目进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临场应变及时调整报道进展,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业务水平是不可思议的。扎实创优基本功,以下环节不可忽视:深入基层、有感而发,主动把握、深入人心,深刻理解、准确表达,流露真情、产生共鸣,搭配副语言、为播报润色。
  • 摘要:目前,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高清改造,迎接高清电视时代的到来。然而,迎接高清电视时代的到来,绝非只是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需要考虑和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方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电视从业实践和对国内外高清电视节目的研究,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高清电视时代对电视制作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高清电视时代对主持人“化妆技术”、“着装水准”、“播报水平”等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高清电视时代对电视节目监审提出更高要求;高清电视时代的到来需要创新节目样态;高清电视时代不能放弃“内容为王”的理念。总之,随着高清电视时代的到来,需要探索、学习、创新和提升的方面有很多。
  • 摘要:电视新闻报道是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业务活动,报道的正确性离不开前沿理论的指导.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一系列重要部署,新闻界应如何相应?笔者就此进行探讨。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和统稿总局课题《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的思考,笔者对传播理念的“四个创新”进行讨论:即从“宣传为主”到“传播为本”,从“信息封闭”到“信息公开”,从“单向流动”到“交互传播”,从“以内为主”到“内外并重”。认真落实八项规定与中宣部的相关意见,各级电视新闻栏目从编排到内容,都在悄然发生改变。其中,《新闻联播》在改进文风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时政新闻大大压缩,民生诉求明显增多;突出新闻价值,不按领导职务高低排列,且表达更加生活化;积极改进文风,努力“说好家常话”;不断推出组合报道、连线报道,增加报道视点和解读深度;加强与各种新媒体联动:联姻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近年来,由于新媒体迅猛崛起,带来传媒领域一系列结构性改变。两个舆论场日渐分明:一个是以党报党台等为核心的主流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以微博、微信、BBS、QQ等为主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不仅对同一现象看法不同,甚至对社会整体认识也有很大差别。打通两个舆论场,政府和媒体的作用无可替代。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充分尊重公众的信息需求,诚实推动政务公开,及时公布群众想了解的和应该了解的信息,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有效传达给公众,不断增加主流与民间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网络时代的媒体,编辑记者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其职业操守、专业水准将使他们成为时代的舆论快车,以飓风般的能量席卷天下资讯,把恰当的内容整合到更高平台,用卓越的笔锋揭示现实,用典型实例引导受众,帮助他们判断是非,鉴别真伪。
  • 摘要: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地位每况愈下,让人们想起了"日落西山红霞飞"和"无可奈何花落去".央视、省级卫视收视率下滑,城市台危机四伏,"互动式移动终端"、"互动式移动视频"搅得"天翻地覆".城市台唯有接"地气",和百姓心灵相通,打造老百姓"自家的节目",才能成为真正的有实力的"潜龙号".笔者建议,城市电视台在“接地气”的同时,城市电视台要做本地文化的弘扬者,同时要借助新媒体拉升人气。通过实施人才战略,着力以培训、晋级、引进、淘汰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优秀的节目内容提供商团队。还应把握市场需求,依托本土商家,创新电视营销新模式。此外,城市电视台应依靠行政资源相对垄断这一转瞬即逝的机会,进行市场分拆和前景预测,力争在政府扶持下,将传统优势项目与特色旅游、文化会展、户外媒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领域(项目)衔接,加以宣传炒作,进入新领域,发展新业态,使传媒产业链扩展延伸,实现资本经营多元化。
  • 摘要:新闻界的自律问题在西方早已提出,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浪潮.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知晓天下大事.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问题,人们获取的信息真实度、可靠性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有些甚至是"虚假信息"。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进行客观报道,这就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讲的"媒介素养"和"行业自律"问题.加强行业自律,确保新闻真实性不能为了追求“刺激”,寻求“猎奇”,丢了本质,丢了灵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永远的真理。诚信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事实真相是媒体生存的法则。你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不能挑战事实,更不能挑战新闻规律,一定要守住这个底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传播业面临着许多挑战,最大的挑战是自己。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切实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修心、修行和修为,做一个有道德的新闻人。
  • 摘要:近年来,城市电视台在所在地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和网络媒体迅疾发展中,不遗余力,大胆实践,积极研发适宜城市特色、符合正确舆论导向、"三贴近"原则的节目,创办出了一批极富特色的电视节目形态,并在收视率和收益率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效.笔者通过观察研讨,认为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类:电视问政类节目、帮办类节目。这两类节目有着共同的渊源。一方面,市民的公民意识愈来愈强,对与其利益相关事件的知情权,以及表达自身观点的话语权都在积极主张;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对群众的服务,都需要在不断地对话、碰撞中找到解决的路径。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人口涌人城市,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随时都在困扰着这些群体。他们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投诉无门,需要有一个表达他们诉求的途径。这便是“电视问政”、帮办类节目之所以成功的社会基础。从以上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城市电视台,作为最贴近市民的媒体,推出这类接地气、解民意、达民情的节目,就可以在收视的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突围之路。
  •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传媒等新媒体的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在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时也变得困难起来.如何正确认识电视媒体在当下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是做好电视节目的基础和保障,本文以城市台为视角,简要剖析电视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舆论引导既要关注普遍性,更要关注重大突发事件。正因为如此,城市电视台的应急反应报道机制,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发挥主流媒体在危机时刻,传递信息快速、权威,引导舆论及时、有效,解疑释惑科学、准确,迅速澄清事实真相、有效抑制负面舆论的作用。还要善于整合新闻资源,形成报道合力,营造舆论强势。此外,借助电视的媒介特性和报道优势,电视能发挥以下輿论监督作用:遏制腐败,促进民主法制化进程;化解缓和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而加强电视舆论监督,就要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就必须把创意和策划做到极致。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并与遵循新闻规律结合起来,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具体策划一定要细;实施品牌战略,改进监督报道;积极探索节目内容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电视画面意识等。
  • 摘要:目前,电视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同一地区频道竞争激烈的时代.在这种情势下,城市电视台如何发挥在本土观众心目中所具有的亲和力、地域文化的吸引力、节目所涵盖的历史轨迹,以及人文特征等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具体要做好以下三点:即加强新闻整合、传播至上、贴近是最有成效的创新与突破城。市电视台只有坚持这一理念,结合自身情况,有效整合,办好特色节目,才能成功,才能获得长足地发展。
  • 摘要:作为主流电视媒体的城市电视台在发挥引导舆论作用的过程中,贴近性成为电视人越来越自觉的追求.电视媒体要利用自身优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好阐释政策、解疑释惑、帮忙不添乱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唯有"贴近性"一条出路.那么,如何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发挥好正确导向作用呢?第一,及时报道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以及可预见的新闻事件,让受众直观而迅速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第二,电视媒体应该紧紧抓住重大和突发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第三,电视新闻应从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报道中,让观众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贴近性、体现导向性。:要想使自己的新闻节目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就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总之,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审时度势,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把握好政策,帮助人们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反映积极、健康的社会主流,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媒体提供的是公共文化产品.因此,公众利益、社会效益必须高于经济利益.而收视率指标是评价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片面追求收视率,必然导致某些节目盲目跟风,一味迎合,品质低下,不利于形成先进文化。绿色收视率正是针对目前电视界片面追求收视率提出的,具有矫枉扶正的意义,对媒介践行社会责任,传播健康价值观会起到促进作用。提升绿色收视率,就应做到:净化荧屏,摒弃电视节目低俗化,“绿色”节目要实现“叫好”与“叫座”双赢,绿色收视率理念助力频道实施品牌化战略。那么,如何做到上述几点呢?笔者认为,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体现喉舌功能;加强行业自律,提升媒介人的整体素养;同时走大众化路线,坚持受众本位;提升节目品位,打造精品栏目。
  • 摘要:城市电视台定位城市,辐射城区,区域传播,只有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改革创新,制作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贴近群众的节目,才能牢固地占领舆论阵地,有效地服务于所在地的党、政府和人民,赢得发展.笔者认为,城市台坚持“内容为王”,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内容为王”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内容为王”的重点是要构筑开放型的节目内容平台,“内容为王”就是要打造多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内容为王”要强调个性化、特色化,“内容为王”还要重视“社区文化”与开发利用。
  • 摘要:人们在谈到城市台如何做好节目,扩大影响力的时候,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内容为王"."内容为王"在城市台的节目里,集中体现在新闻类节目.城市台新闻节目在实现本土化、贴近性的实践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接地气"、"贴着地皮做新闻",就成为城市台"内容为王"的最好诠释.但是,“内容”真的“就是一切”吗?调查发现,各个媒介内容有优有劣。但是,只要有渠道,内容过得去,就可以有受众,就有经营的空间。笔者指出,当前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范围已经很难再拓宽;民生新闻在节目形态和包装创新上的刺激作用不再明显;传统传播渠道的影响力不断式微,固守“内容为王”可能会影响对新渠道开拓的重视;在内容制作上实现经营创收的空间相当有限。近年来,营销学界已经趋向于认同“终端制胜”的理念,即将“渠道”的重要性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如果媒体能够在渠道争夺中抢占先机,实现多渠道的传播,覆盖更多的终端,产品营销无疑能打开一片新的天地。究竟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笔者倾向于“渠道为王”。但是,要强调的是,重视渠道不意味着放弃内容。事实上,内容是城市台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内容根本提不起受众的兴趣,再多的渠道也是白搭。只有把内容做得更精彩,让受众可看、必看,传播才有价值。而只有掌握了渠道,才可能把传播价值从纸面上变成现实。这就是城市台民生新闻节目的突围之路。
  • 摘要:城市电视台是中国特有的电视产业现象,存在着节目覆盖面狭小,节目取材范围窄,受众总量少,广告吸纳能力弱等地域性困境.在央视、省台和外省卫视的强大压力下,伴随着数字电视的推广,IPTV、网络视频等新媒体的持续扩张,城市电视台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在如此大的生存压力面前,如何担当城市电视台的责任和摆脱生存危机,笔者提出节目内容专业化、制作机制市场化、文化平台产业化和资源整合集约化的思路.
  • 摘要:近年来,乌鲁木齐电视台大胆探索,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内容凸显本土特色,优化频道编排,融合多渠道传播,用大活动带动大影响等,有了全新地突破,迎来了最佳的收视收益。这为城市台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具体实施途径如下:创新管理模式,激活人力资源,提升竞争硬实力;用富于本土特色的内容,锁定受众眼球;优化节目编排,提高播出效率;开拓新媒体市场,拓宽播出路径;以活动促影响,有效提升竞争力。
  • 摘要:近些年以来,在媒介传播的方面,内容为王、信息为王、渠道为王、平台为王、效益为王的理论一直都在争论不休.然而十多年来,在与各种多媒体的激烈博弈之中,目前为止,我国电视却还依然处在一个媒体主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分析,这一事实正好反映出了电视媒体的根本属性以及根本优势.电视媒体是处在意识形态领域当中的一种可以体现出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产品",这是一种无形的产品,而并非是经常领域当中营销业务体系的媒介平台.所以,笔者认为,市台的电视工作者应该以更清醒的头脑,从政治的角度去认识传媒的品牌,坚定"内容为王"的信念,在产品内容的创作与传播上深下功夫,把更加权威的信息和更加精彩的内容提供给受众,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向前发展,使城市电视台在当地的主流媒体地位不动摇.
  • 摘要: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是城市电视台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认同、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城市电视台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突围"的关键性因素.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媒体的健康发展,如果一旦缺失,将会直接弱化媒体的社会价值,导致其核心利益的丧失.笔者认为,城市电视台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提高其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正确传播社会价值观;增强媒体服务性提升媒介美誉度;坚持新闻立台打造品牌新闻栏目;强化评论提升媒体思想性和引导力;坚持“精品节目”理念突出地域特色;积极净化荧屏杜绝有偿新闻。
  • 摘要:近年来,调解类情感谈话节目风靡荧屏.截止2011年上半年的统计,各省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调解节目有38个.这类将纠纷双方当事人请进演播室,在主持人、调解员的沟通、分析以及有关人士的调解下,厘清是非,给出解决方案,帮助双方化解矛盾,回到友好状态的节目,受到了追捧.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电视调解节目的内容偏窄。其次,调解类节目,重在讲道理,缺少对法律知识的灌输和传播。第三,电视调解可能带来负面社会效应。第四,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也会为节目带来隐患。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对节目进行以下调整。首先,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之下,学习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尽量开拓新的报道方向,在现有的节目所涉及的财产纠纷、感情出轨、家庭暴力等内容之外,尝试开展消费维权、纠纷投诉等内容,增加更多节目类型,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其次,在节目中,要强调参与的过程,目前现有的调解类节目,更多的是直接调调解员和编导要真正参与其中,在听取陈述的同时,也要进行周密的调查,以验证当事人陈述的真伪,这个过程也要求摄像进行记录,让观众看到调解员和编导参与的全过程。第三,对完整的调解案例,采取推进式报道。第四,要有高度的人文情怀,怀着一颗博爱之心来做节目,处处扬善,时时刻刻维护老百姓的权益和尊严。第五,尽量融法律知识于调解工作中,或者在节目中专门开辟法律咨询和解答的板块,让观众通过节目学习法律知识,而这也是提升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 摘要:俗话说:"观众就是上帝".同样,基层和群众也是新闻的命根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节目创优之根;还是电视媒体社会影响力、公信力的核心.如何把观众留在荧屏前,如何让观众的遥控器锁定在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上,这就需要地方电视台扎根基层,情系百姓,尽可能地在内容,形式上接地气.只有"俯下身弯下腰心贴心",才能真正实现新闻与生活同源,与时代同步,与百姓同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传播内容要贴近,即要加强社区新闻报道让新闻亲近起来,多做帮忙类新闻并将帮忙落到实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不断深化;传播形式要创新,即需直播充分发挥视觉传播优势,方言充分接入地方文化神韵,主持要“土的到家”,融入多媒体互动。
  • 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是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基所在.城市电视新闻是乡事乡情,更是乡亲乡音和本乡本土故事.把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气息的乡事乡情、乡亲乡音和本乡本土故事报道好,"一方水土一方人"能不喜欢看吗?提升本土新闻质量,必须从这里出发,从这里起步,从这里改起.作为城市电视台,唯有坚持“三贴近”,才能提高“本土化”新闻质量。只有贴近实际,“本土化”新闻才能有底气。只有贴近生活,“本土化”新闻才能接地气。只有贴近群众,“本土化”新闻才能聚人气。总之,谁更能贴近群众,谁的节目、栏目质量就会高,谁就能拥有广泛的观众,就能赢得市场。
  • 摘要:长春电视台《社区办事处》运行的4年中,取得了同时段最高的收视效果,并持久保持;在线下活动和网络推广中,拥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和互动通道.是2012年获国家级奖项的电视栏目.该栏目具有强烈的创新感,在节目本体的表现和内部闭合信息传播链条的构建上,体现了良好的本土化策略.本文试图对它的运营方式进行解码.2008年末,策划《社区办事处》这个栏目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接到办事处》,取街道办事处的谐音和接到就办的办事态度。2009年全年,《社区办事处》策划了社区日特别活动,每周进一个社区,为社区人带去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和免费的露天电影,请政府部门现场答疑释惑。并在现场进行电视节目录制。这些亲民活动拉近了栏目与观众的距离,在线下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社区办事处》从创办到现在,给予它一个很精准的归类是有难度的,因为它既有新闻类内容的要素,又有文艺类内容的要素。《社区办事处》的成功,还在于它把情景剧和新闻之间泾渭分明的区分混沌化,创新也正是在这种结构的破坏中建构的。《社区办事处》全力追求区域范围的“场效应”,为此还提出了“黄金办结率”准则。在《社区办事处》的实践探索中发现,信息的链条不止一条,该条闭合信息链也不拒绝新的信息渠道形成。于是采取了一种更加接近地缘优势的推广方式:活动推广和网络推广配合,建成跨媒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完成节目生产与营销紧密联合的新运作模式。
  • 摘要:用收视率来对节目质量、工作绩效、栏目存亡进行考核,对每一家电视媒体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也正是这种收视考核的大环境,使得不少电视节目出现盲目跟风、品味低下,片面追求收视率的错误倾向,严重影响了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本文提出普及"绿色收视率"概念,是要按照文化产业的要求,把电视节目做精彩,用内容吸引观众,实现城市电视台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在“绿色收视率”的倡导下,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对节目进行多指标、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研判,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节目的总体状况,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节目评估制度,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党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为人民群众制作更多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节目。
  •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理念和做法,适应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成为近年来城市电视台的热门节目,也是广受老百姓欢迎的新闻节目.但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为了迎合受众,一些栏目过多地报道一些既无新闻价值又无积极意义的琐事,甚至出现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使电视民生新闻的视野和格局越来越"小".如何摆脱"小民生",做活做强"大民生",是城市台民生新闻栏目的一大挑战.本文以潮州电视台《民生直播室》为例,阐述如何挖掘本土资源,搞好区域合作并以此来提升民生新闻品质.城市电视台要强化本土特色,就得在挖掘本土资源上下工夫,实现本土新闻价值的增值。可以以小见大,有选择性地对重大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化大为小,“硬新闻”也要“软操作”;“零距离”贴近,“体验式”报道。强化服务,扩大影响力城市电视台实施“本土化”策略,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划地而治。城市电视台若想站稳脚跟,除了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实现本土素材增值外,还要搞好区域化节目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盘活节目资源。即要利用“文化个性”和“地方色彩”,拉近“本土”与“海外”的天然亲缘关系,实现“差异化”对接;“双城”互动,在“贴近”中寻求差异化。
  • 摘要:新闻立台是以新闻为核心的运营战略模式,其新闻节目在频道乃至整个台的所有节目中成为最强势的节目形态.城市台地域相对狭小,新闻资源相对匮乏,该如何从新闻栏目的链条、新闻资源的挖掘、新闻报道的导向入手,延伸长度、拓展宽度、提升高度,将新闻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务实新闻立台的基础,提高观众的注意力和市场竞争力?笔者认为,城市台应该回归媒体的本位,凸现地方优势,做大、做足、做强新闻节目。城市台必须重新审视新闻栏目的分布、节目的资源与影响力状况,把新闻立台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提高观众注意力,增强媒体市场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 摘要:电视直播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方电视台在当地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抓住"第一时间"和地域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占有,采用电视直播手手法,及时向公众发布有关信息,就能在媒体竞争中占据优势,树立自己的主流媒体地位.2012年7月24日珠海广播电视台对台风"韦森特"的电视直播,就说明了这一点.回顾这次成功的直播,大体有以下五点体会:部门反应迅速、开启应急机制;加强策划、编排得当、内容丰富;加强团队协作意识、集中力量“多兵种”作战;直播手段丰富、拓展新媒体平台;设计巧妙、点面结合、主线贯穿。
  • 摘要:武汉电视台的直播节目《电视问政》问出了政府的诚信、官员的作风、管理的漏洞、体制的缺陷,也问出了公民的权利、民主的路径、市民的素养、媒体的责任.2012年荣获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奖,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激情奉献奖.《电视问政》已经成为武汉市治庸问责的新平台、官民沟通的新渠道、民主建设的新样本、电视传播的新品牌。武汉牌《电视问政》之所以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源于众多的因素。仅从电视传播的角度来说,最深刻的体会有五点:坚持问题导向,是提升电视问政实效性与影响力的关键;发动市民参与,是提升电视问政群众性与公信力的关键;形成多方合力,是提升电视问政权威性与监督力的关键;倡导资政助政,是提升电视问政建设性与推动力的关键;尊重电视规律,是提升电视问政可看性与传播力的关键。
  • 摘要:作为城市台,在面临互联网等新兴网络媒体挑战的同时,还要应对与央视以及省级卫视的竞争。在这近乎龙争虎斗形势面前,城市台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城市台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要想获胜,就应有“狼图腾”中赞誉的“狼的精神”!这一精神体现在:城市台之间应当加强交流,增进合作,实现共赢;合作的前提是团结,团结的目的是合作,任何一家媒体,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想生存都难,又谈什么发展;城市台的领导者一定要有敏锐的、前瞻的眼光,能够放眼全国,从全局中确立发展目标,要紧紧抓住“新闻立台”、“内容为王”这条生命线,改革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要走向成功,广电事业的人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是把这份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看成一个值得自己付出、并且能从这种付出当中感受到幸福的事业,对成功有种坚定不移地向往;有拼搏精神正是城市台不可或缺的企业文化和精神,而本土化传播是城市台的制胜法宝;虽说把媒体竞争比作虎狼之争,但是媒体之间的关系不该是敌对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是更好的相处方式。
  • 摘要:电视是一个合作性极强的媒体类型.播音员作为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长期以来,电视新闻播音员被贴上了"端庄大方、字正腔圆"的标签.这似乎成了对这一职业的全部要求.播音员也似乎成了不需要思想的传播工具,只要四平八稳、单调呆板地配完音、播完稿件,就完成了任务,尽到了职责.这无疑是一个职业的尴尬.如何走出尴尬,让播报鲜活起来?当前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走、转、改”活动中,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一定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要注意传播的人性化,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要注意内容的准确性,要注意节目的完整性。总之,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主播,应该树立采编意识、学习采编知识,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以清新朴实、生动鲜活、有温度的播报触动观众的心灵,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 摘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作为城市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的社区新闻面临着如何深化的问题.本文就社区新闻如何走出"小区新闻"的窘境,挖掘社区新闻中的"大民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从当前社区新闻的实践来看,内容多涉及小区管理、物业纠纷、邻里纠纷、甚至楼上漏水楼下遭殃、私占公共绿地等个体事件.有人调侃这种"小区新闻"为"四鸡",即"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鸡毛蒜皮".这也是社区新闻面临的最大窘境.如何突破"四鸡"的现状,是社区新闻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社区新闻应包括:通过报道使公民知晓当地政府的运作,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让社区居民有稳定的归属感,个人价值得以体现;引导居民更有效地参与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提供商业信息等。这都说,要走出“小区新闻”的窘境,发现社区中的“大民生”。这就要求做到:以人为本,报道社区建设的新动向、新措施;以小见大,发现重大事件、政策在社区中的落点;以情动人,聚焦大背景下社区人物的喜怒哀乐;社区记者应加强交流,扩大视野。总之,社区新闻要围绕社区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做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报道社区里的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或者烦恼事的初级阶段,而是深入挖掘社区新闻中的“大民生”,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占地为王”的不可撼动的当地主流媒体地位。
  • 摘要:济南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晚二十分》在国内各频道晚间21:00以后的收视普遍走低的形势下,历经采编思路的变革、四次扩张,由最初时长17分钟的《今晚20分》,扩展成总长90分钟的《今晚》板块,成为济南人每晚必看的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这条历经了11年的扩张之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从扩张的经历可以看出,任何一个高收视的电视频道都需要优质栏目集群的支撑,而任何一档电视栏目收视的提升,都不能只靠单时段发力,单方面因素,必须在保证自身节目质量提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借助频道整体的力量,形成前抬后举的格局。只有这样,栏目收视的提升与高水平稳定才会水到渠成。与传输手段的“两次革命”同步,《今晚》节目的运作理念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地变革。这些变革体现在:提前介入抓过程,不遗余力做追踪,镜头瞬间效果决定成败,更有效的观众互动,栏目内、栏目间一体化运作。除了主持人和地标性栏目本身外,《今晚》还有两大叫得响的品牌:一是“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的“热心姊妹花”记者;二是新闻热线宣传语:“82958080爱就爱我美丽泉城,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时刻倾听您的声音”。两大品牌的共同点是:所有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份美好的乡土亲情。
  • 摘要:乌鲁木齐电视台作为首府主流媒体,"新闻立台"是办台宗旨.两档强势新闻栏目《乌鲁木齐新闻》《大事小事》近两年在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和民生报道的同时,创新推出了一批大策划、大联动、大制作、大活动的主题宣传,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思想引导、宣传鼓劲、服务大局"的职责使命.在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新闻报道大策划,强化舆论引导作用;新闻栏目整合频道资源,实现大联动,形成合力,打造立体传播平台,为輿论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讲究新闻节目大制作,形式为内容添色;开展新闻大活动,提升宣传效果和影响。实践证明,在创新重大主题宣传,履行主流媒体职责中,新闻报道主动出击不失为一个有效之举。它会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
  • 摘要:"走基层"活动的开展,主旨就是要让新闻工作者走进百姓身边,融入群众中去,去感受、去体验他们的工作,更深切地理解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采访报道.沈阳广播电视台按照“走、改、转”活动总体要求,结合本台实际,开展了主持人“走基层”体验活动。频道节目主持人每人选择不同的行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职业体验,最后在一周的时间里,以每天5分钟的专题形式呈现给观众。在这种切身实际的体验中,主持人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更加立体的,有声有色的领略此中情形.这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观赏性的新闻报道源于基层,贴近群众,深受观众喜爱.
  • 摘要:近年来,"新闻立台"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谋求事业发展的重要共识.地市级电视台更是担负着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反映舆情,引导舆论,服务大众的重要社会使命.因此"新闻立台"对于地市级电视台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立台,首先要把新闻“立”起来,如何立起新闻?必须找到报道视角与受众视界最大程度的融合点。在节目经营上:必须退出一片,守住一段,精办一类。地市级电视台要回归新闻传播的“受众本位”,强化“草根”服务意识,为老百姓说话,替老百姓办事,从大处着眼,从本地着手,选取受众感受最深、最容易理解的角度,选取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和现象,以群众的语言去解读重大政策和决策的内涵。总之,只要把镜头和话筒对准老百姓,就会有讲不尽的话题,抓不完的新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新闻”立台,应突出导向性、新闻性、时效性和综合性,彻底解决新闻“浅、粗、散、差、晚”的问题;“新闻立台”应突出贴近性、灵活性、服务性和开放性,强化地市级电视台的功能;新闻立台,应以“内容为王”,打造本土资源品牌;“新闻立台”品牌要做到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频道特色化;“新闻立台”先立人,立人重在自立;双向互动,创新新闻传播的参与方式。
  • 摘要:按照推进"文化莆田"建设的思路,结合电视部门的实际情况,莆田广播电视台提出实施"电视节目质量提升"工程,核心就是确立"新闻立台"的发展思路和构想.在“新闻立台”方面,莆田广播电视台对三大新闻节目板块作较大变动。新版的《莆田新闻联播》突出新闻的权威性,拓展报道的广度深度,强调报道内容和形式的贴近性。整档节目主要的构成由时政报道、主题报道、热点新闻、资讯服务四部分组成。《今日视线》在原来栏目框架基础上,对原有版块进行扩容、重新规划、细化、提升,把原有的本土民生新闻、资讯、城市链接等版块、子栏目,整合改版为本土新闻版块、资讯版块、便民利民三大新闻版块,突出本土风格和服务亲民特色。《莆田财经报道》改版后栏目延长至15分钟。在日播的财经新闻方面,推出日播主打节目《财经视点》,加强关乎民生的财经新闻,比如市场物价、食品卫生、质量监督、消费维权、海关辑私等方面的报道。总之要借这个版块,尝试新的节目形式,用互动的形式,为本市观众提供信息服务,引导观众,形成一种固定的全新的收视习惯。
  • 摘要:对于电视媒体来说,频道资源就是生产力.它既是传播空间,又是利润空间.当下,电视频道资源奇缺.整合频道资源、开掘资源潜力,就成为城市台电视人迫在眉睫的课题.笔者现以昆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和春城频道的资源整合为例,谈谈电视资源重组和扩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无论是从增强传播效应的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电视传播媒介资源的整合,都会产生1+1>2的更强大生产力。这种整合不仅可以使同样的资源派生更多的用场,而且加上人才、信息、经验、管理、技术装备的重组等,可以实现新闻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经验和管理资源共享,必然造就更强大的电视传媒品牌,形成新闻的传播优势。同时也可带来广告客户资源共享。基于以上的观点,昆明广播电视台的春城新闻频道有必要建立起更大的新闻观,实现强强联合。整合媒介资源,突破行政与地域的壁垒,走跨地域、跨媒体的“竞合传播”之路。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节目资源的传播效益,加大新闻的播出量和播出力度,变地面频道的弱势为优势,抓住更广大的观众群。
  • 摘要:济南电视台作为省会城市台,济南电视台的无线、有线信号,只能覆盖辖区8个县市、区的600多万人口,而在济南市辖区内落地的就有50多个电视频道.在这种形势下,与济南台情况相同或相似的城市台要圆满完成区域内的宣传报道任务,与其他频道之间的收视率竞争的激烈程度就可想而知.同时,来自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体的挑战也不容小视.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城市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更加频繁,大家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形成竞争中的团队合力。于是,城市台的电视联播形态悄然兴起。这种新的电视运营模式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发展规律,有利于城市台电视资源的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共求生存,同谋发展。笔者从当前出现的媒体联合的形态分析,认为可采取经济联合共同购买、信息联合资源共享、节目联合栏目共制、频道联合专业共赢,以及整体联合共建实体等方式。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城市电视台强强联合,可以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主体,也是城市电视媒体走向规模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 摘要:影视频道是城市电视台最早出现的专业频道,它以引进高收视率的影视剧作品开拓市场为基本运作思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视频道占据着较高的收视份额,成为城市台的主要创收频道.随着多屏时代的来临,观众获取资讯和娱乐的方式增多,影视频道每况愈下,加之影视剧市场价位的不断攀升,与台内其他专业频道相比较,影视频道已经成为最没有内容特色的专业频道,收视率、开机率一路走低.本文试图对城市台影视频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首先,城市台影视频道在基本定位不变,并在晚间黄金时段保持一定的影视剧播出量外,可以将城市台影视频道改造成为影视剧和娱乐节目播出平台和文化娱乐时尚生活服务平台。其次,城市台影视频道的运营者应摆脱传统影视频道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功能外延,把触角伸向城市台力所能及的领域,积极主动扮演源媒体角色,成为优质内容的提供商。让尽可能多的受众有缘城市台影视频道制作的节目,提升自制节目品牌的影响力。另外,城市台影视频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成为优质内容的提供商,在多屏时代抢夺眼球、拓宽覆盖。
  • 摘要:银川市广播电视台网站的建设,充分利用本台现有节目资源,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快、最全的视音频资讯,完善高质量的视音频直播、点播功能.基于目前成熟产品的部署与部分个性化定制,搭建网站的整体架构,实现资讯发布、信息整合、在线视频收看、互动分享等功能;支持手机平台的建设,打造电视、PC机与手机等终端的多屏发布平台;充分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规划整套的快速灵活的生产、编排、发布系统,实现高效的网络发布流程;提供流媒体信号收录、节目上载、导入、快速拆条、审核、存储与转码等功能,实现对直/轮播,以及节目单的管理,视频点播栏目编排、节目运营管理等;通过硬件编码器,实现电视信号的多种码流输出,如网络电视的标清与高清,以及手机电视的低码率信号等;终端展现,定制美观实用的播放器,打造个性化的网络电视门户;完成手机平台建设,打造PC、手机的多屏体验;充分考虑平台的运营需求,关键部件采用热备、冗余等安全措施。
  • 摘要:美国最早的媒介融合于2000年3月,发生在弗罗里达州坦帕市。坦帕搭建的统一新闻平台,第一次尝试将三种媒体放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进行运作,不同媒体在更大范围内共享资源。这一趋势,正与步入后工业社会阶段,全球经济发展大势同步。媒体融合主要包括内容融合、生产方式融合、组织架构融合、接收终端融合。网络时代所引发的媒介环境变化,虽然在理论上给予了纸媒和广电同等的新增空间,但事实上,目前美国报业因所受冲击最大,其转型也最快,从新媒体所获得的效益远大于电视。传统电视业一方面要在新媒体平台上一展身手,另一方面则要深度挖掘电视传统产业优势,抗衡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冲击。答案之一来自大型直播节目。其放大了传统优势,三网融合,内容为王。打开美国电视,随时可见前三大通讯商推出的“视频服务”、电视点播、互动电视等广告。美国的三网融合,其实是传统视频服务市场正在被新媒体分割,一场内容争夺战硝烟弥漫。
  • 摘要:作为新媒体重要的传播形式,微博的影响逐渐从网民社会辐射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和舆论中心.微博巨大的舆论场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事件、社会民生、个人隐私、公共安全、公共权力监督和社会公共责任等等.随着网络微博平台的开启,舆论形成机制发生了扁平化变革,传统的“瀑布模式”受到冲击,社会精英、人民大众的传播等级被碾平,舆论的生成更加频繁,舆论导向更具冲击力。故笔者提出对网络舆论的科学引导与社会监管对策:提高对微博舆论传播作用的认识,提升政府的舆情理念和媒体素养,政务微博应扩展政府与民众互动空间,与社会“自组织”力量合作引导舆论走向,做好“微博辟谣”,健全网络舆论对冲机制。
  • 摘要:近些年来,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城市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在节目中体现核心竞争力?笔者把提升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强化三力",即技术支持的创新力、舆论引导的影响力以及有关部门支持的合作力.强化三力,是长期的、系统的、综合工程,也是城市台的发展战略。它的进口和出口都有收视率指标来考核、来评估、来检验。
  • 摘要: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提升城市文化素养是城市电视台首要功能与职责.文化传播必须在遵循传播规律的前提下,正确把握城市电视台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认真发现、发掘和呈现城市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呼唤社会群体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本文以传播学视角,透过对福州电视台"福文化"传播的诠释,对城市电视台如何担当文化传播责任以及传播路径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城市电视台的文化传播要找准价值取向;城市电视台发掘和释放城市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传播的内涵;城市电视台不但要依据办台宗旨和报道方针,还要秉承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设置文化传播议程,凝聚城市文化精神,加大文化“正能量”传播力度;城市观众对加快城市文明进程有着明晰的感知和强烈的参与建设激情;电视文化传播通过营造“想象的真实和真实的想象”,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认知范式和价值取向。总之,城市电视台在文化传播中,要抓住传播与受众这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依照价值定位→文化挖掘→文化呈现→传受互动→形成认同这一基本路径,在传播文化中实现文化的新传播,推动城市的新文明新进步。
  • 摘要:引导和监督是电视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引导和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贵阳广播电视台长期坚持以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监督为己任,已经形成以时政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节目、舆论监督节目为主导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舆论引导格局.笔者试图以《直播贵阳》为例,深入剖析电视新闻媒体,特别是民生节目应该如何为广大市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搭建方便快捷的民意平台.首先,电视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善意的,其宗旨就是为了促进问题得到解决,正义得到伸张,民意更加畅达,社会更加安定和谐。其次,在客观准确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占领舆论监督制高点。再次,深厚的政策水平和理论功底,是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坚实基础。
  • 摘要:"点"、"线"、"面"是创造美的基本元素,同样,也是组成电视新闻作品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会议新闻的报道中,更为突出.会议新闻中的"点",是指采编者从纷繁复杂的会议内容中所挖掘出来的最新的新闻事实;"线",指采编者形成新闻作品的逻辑;"面",指新闻采编人员采写过程中所涉及的视野.会议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程式化”的倾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上做得不够。如何把会议新闻报精报好,报得出彩,贴近群众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找准新闻“点”。采编人员应将目光放在三个“点”上,即万众瞩目的“点”、推陈出新的“点”、意义深远的“点”。其次,采编人员在采写之前就要精心地勾画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并贯穿于采写的全过程。另外,要拓宽视野“面”,目的就是要改变会议新闻报道画面、解说“程式化”、“脸谱化”现象,丰富画面内容,增加信息含量,增强可视性。
  • 摘要:电视新闻栏目中的出镜记者,担负着质疑者、交流者,见证者和验证者的多种角色.那么,究竟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切实保证新闻事实百分之百地的真实,要有良好的现场掌控能力,把握采访中的提问技巧。总得来看,出镜记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圆满完成采访任务,做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
  • 摘要:本文结合城市台实际发展案例,对新媒体语境下城市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节目形态、节目来源及需求、节目编排和节目营销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城市台的内容创新要遵循"变垄断为互惠,化壁垒为融合"的主旨,才能激活机制,优化内容,形成新的影响力和创新力.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壮大优势节目;为我所用,扩大内容来源;消除壁垒,拓宽内容生产渠道;创新节目编排组合;扩大节目营销手段。
  •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个人媒体终端的普及,电视对视频的垄断已被颠覆.伴随着观众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大小屏幕之间的自由穿梭,城市台的电视新闻,必须面对这种信息跨屏传播的大势做出反应和调整.电视新闻的内容,可分为采集和包装两大块。在当下和未来的形势下,既重采集,又重包装,就成为城市台电视新闻采编的战略调整方向。这里说的包装,不只是后期技术包装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它包括议程设置、信息整合、深度开掘、意见平衡、价值明示等等,也就是对信息的再解读,从新的角度做出独家报道,拼抢新闻第二落点。具体操作上,需要分两个步骤完成:以编辑部为核心的新闻采集;以演播室为核心的新闻呈现。
  • 摘要:时下只要翻开平面媒体的版页,打开各家电视台带有新闻性质的频道,几乎都会看到这样的标题:"时评——×××",一时间"时评"文体成了各级媒体的"新宠".笔者认为,时评再度兴起是时代变迁和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之必然.媒体间相互学习、借鉴无可厚非,但是不加分析地效仿甚至抄袭难免会出现“东施效颦”之丑态。时评作为一种公众表达,其“评论”(观点)是最主要的诉求。对于这样的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等带有杂文体的评论,笔者宁可称之为——杂评,而不叫时评。严格讲,时评更适合时政类新闻评论,它传递主流声音、代表媒体观点,除了有理有据的解析之外,还具有不容质疑性。但是,非时政性新闻用杂文体评论往往又是政论体评论无法匹敌的。从题材的广泛性、风格的多样性、文笔的灵动性上看,杂评更适合于网媒。然而杂评的主诉求仍然是对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具有一定高度的评论。本质上是说理的,是形象地说理。杂评作者更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操守和风范,还需要良心和骨气。
  • 摘要:怎么写法制新闻?这是法制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笔者认为: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是与不同的体裁样式相联系的,不同的体裁样式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法制新闻写作的第一要义,就是用法律事实说话。所谓用法律事实说话,就是要用“有充分证据证明的事实”和“与事实相关联的法律”来写作,而不是用“感情”、“哲理”、“理念”或“逻辑符号”来写作。用法律事实说话,事关“用料”的问题;实事依法实说,则属于“制作方法”的问题。所谓实事依法实说,总的说来,就是采用朴实的言语来写作,而不要采取违法的、夸饰的写作手法,不要采用华丽的词藻。另外,要言之有据,评价中肯。在法制新闻写作中,碰到实在写不下去的情形,明智的做法,是立即停笔,并针对相关问题采取相应补救的措施,政策法规不明的,查阅相关政策法规的原文,或者打电话向权威部门或专家请教;事实不清、不实的,要补充采访,查清相关情况,补充相关材料,弄清相关疑点和问题。总而言之,一定要把相关情况和问题彻底弄清楚之后,再回到写作中来。
  • 摘要:电视节目的成功离不开节目管理,尤其是在媒介文化的娱乐化时代,电视媒介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更是直接决定了电视产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电视产业,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了确保电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节目管理.面对娱乐节目中的低媚之气,必须把节目管理,尤其是娱乐节目的内容把关,放在首位。在社会存在的多元价值观的博弈中,通过严格管理,确保娱乐节目以更大的责任感和实干精神去占据精神制高点,提供一切先进的精神文化产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这才是当代“娱乐文化圈”中,电视人的神圣职责。媒介管理者必须在娱乐节目中坚持积极娱乐、健康娱乐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融入一切形态的电视娱乐节目之中。这就需要电视娱乐节目的管理者、制作者有一种传播先进文化的自觉,并将这种“文化自觉”体现在电视娱乐节目之中。要做到电视节目创新的“文化自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媒介管理的文化自觉,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三俗文化”。另外,对于原有制度中对新文化有负面影响的,应纠正、调整。
  • 摘要:武汉地区电视传媒近年来兴起"新闻脱口秀"热.到目前为止,类似节目已有四、五个.但是,这档用武汉方言演绎的"汉味"新闻脱口秀,究竟该怎么"脱",才能"脱"得观众喜欢,业界认可,有的一说.新闻脱口秀的本源毕竟是新闻,是以真实的新闻事件来撩拨观众兴趣,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只是一种佐料,这一点不可本末倒置。目前武汉地区类似节目的内容,多数停留在新闻的罗列,或偶尔插入的插诨打科、笑话段子,那些一针见血、针贬时弊的精彩评述几乎未见,而评述正是一些优秀新闻脱口秀节目的立身之本。“新闻脱口秀”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避免低级趣味,以聊天、调侃的形式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说,传递给受众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新闻脱口秀”的本质依然新闻。因此,主持人选择除必要的娱乐特质外,对其政治理念、理论修养、道德情操,以及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伦理等方面学养的考量。
  • 摘要:兰州电视台2004年推出的《兰州零距离》,作为兰州地区第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一直保持着兰州自办节目收视率第一的位置.另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兰州第1百姓》,从2004年开播至今,也形成了兰州电视台的名牌.广大观众在记住这两个品牌节目的同时,也记住了《兰州零距离》的"四大花旦"和《兰州第1百姓》的"维权女子组合".这也证明,媒体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因此,节目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记者要在“软实力”和“硬功夫”上多下功夫,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因此,从业记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在工作中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联系实际,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从政治高度研判所面对的客观事实,做出具有政治高度的报道。针对记者队伍中职业道德方面所存在的的问题,除了要靠个人自律外,应该把着重点放在约束机制的建立和监督机制的完善方面。记者除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应变能力,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还必须博览群书,不断学习新知识。要有较高的思辨能力。此外,舆论监督记者的作风必须扎实,而且要有吃苦精神。
  • 摘要: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式的越发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整个社会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求职类节目自然迎合了整个社会的市场需求,随着求职类节目的实用性越发增强,一批求职类节目在国内的各大卫视频道迅速蹿红,其中最吸引观众的莫过于主持人与选手之间语言上的"针锋相对".公众在质疑电视求职类节目是否过度炒作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及其规范标准.其规范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主持语言的规范性,文化内涵的提升。那如何提高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笔者认为,要拓展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积累,学习生活语言,拓展表现手段。
  • 摘要:在“注意力经济”的今天,问题性报道在扎堆的新闻中更醒神夺志,更容易吸引受众眼球,从而快速造就媒体影响力,提升媒体的知名度。但是以“揭短”为主的问题性报道,采访难度大,把握不好还可能引来官司;泛化的问题性报道反而会消弱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损害媒体的美誉度和满意度。问题性报道是大众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问题性报道只有把握住"适时适量适度"的尺度,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用"客观全面公正"来检验,才能产生正能量的舆论监督实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