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全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志愿文化发展论坛
全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志愿文化发展论坛

全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志愿文化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3-05

主办单位:中央文明办;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

会议文集:全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志愿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通过探究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总结了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博物馆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历练的平台,为城市文化建设储备了力量,应当承认,目前博物馆志愿者在我国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影响还十分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博物馆方面而言,首先应充分理解博物馆的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博物馆的使命和任务是随社会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特别要认识到博物馆是社会发展的公共资源,不要将博物馆活动领域局限在文物收藏一隅,影响博物馆发挥其社会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及文化交流作用,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国民终生学习和维护城市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 摘要: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介绍了科普志愿者的普遍价值观的分析,总结了科普志愿者在上海科技馆展示区发挥的科技优势和文化优势,志愿者是科学博物馆的重要力量,志愿者精神是在践行和续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符合时代的需要,与世界潮流相一致。
  • 摘要:通过分析科普志愿者在科普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志愿者为更好地开展科学传播的工作,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拓展思路、充分利用中国流动科学传播的优质科普资源,充分发挥科学传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志愿者与科学家的综合业务水平,努力寻求长效合作工作机制,面向基层,关注民生,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力争使今后的科普巡展工作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和全新的突破。
  •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科技馆互动讲解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科普并不仅仅是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或以科学权威的身份向非科学人士进行科学传播,更可以是面向大众的、快乐的、戏剧化的科学普及与沟通。科技馆“特色”志愿者在架设这座通往科学殿堂的桥梁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引导观众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鼓励和自信,在服务中、在与观众的互动中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特色”志愿者对科技馆互动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希望今后这些“特色”志愿者能在科技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在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开展志愿者活动正是满足双向需求的一个桥梁。正确的引导和细致的管理,必将为保护区各项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社会各阶层人士亲近自然、参与自然保护搭建良好的平台,因而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虽然摸索和实践过程将相对长期和艰难,但其中形成的推广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保护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期间,完善公众参与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新模式工作,使之能够成为长江中下游湿地网络的一个典范。
  •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志愿者的社会作用,介绍了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情况,学生志愿者队伍是科普场馆社教活动中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场馆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提升自我的舞台。同时也利用合理的、全面的制度化管理,提高了志愿者服务水平,为场馆开放及社教活动的推广带来了强大的支持。
  • 摘要:通过介绍博物馆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理论构筑,总结了博物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措施,指出优质的激励机制对于主体和客体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志愿组织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博物馆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还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进博物馆和志愿者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志愿者发挥专长,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博物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持续发展。博物馆的志愿者是不计报酬、全身心地投入博物馆工作的文明使者,他们为博物馆的工作开源节流、添砖加瓦、无私奉献。因此,应爱护志愿者,做好激励保障工作,使他们满腔热情地与博物馆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志愿者管理工作的模式和不足,上海市市委宣传部要求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博物馆开展“三公里”服务圈工作,市文物局要求各博物馆开展“博教”结合工作,市教委校外联要求“博物馆进校园”。这些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其核心和宗旨都是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传播交流文化的平台,教育学习的课堂,从而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也是体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途径之一。为此,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这两者之间寻找到契合点,使志愿者管理模式更加科学,服务内容不断创新,进而推动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 摘要:通过介绍志愿服务的由来及对青年志愿者的意义,分析了青岛市海洋科普志愿者调查及其结论,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定期招募和初步筛选,开展基础培训,进行专业培训和上岗考核,开展年度评定,实施奖励政策,大力发展非高校社会志愿者等建议。
  • 摘要:作为科普志愿者,大学生群体有许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使他们身体力行地承担起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不仅可以为我们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有生力量,同时也能促进科普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本文主要结合四川科技馆展教部科普志愿者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科普志愿者队伍应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建立科普长效机制,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对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管理要以人为本,重视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既要严又要宽,让科普志愿者在接受科技馆的制度化管理时,也能感受到它的人性化,为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要通过组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为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提供科普实践和服务的平台,定期对他们提供各种规范化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科普服务水平。
  • 摘要: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各类博物馆已日益成为社会大众参与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吸引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博物馆有效履行知识普及职责的需要,也是促进博物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文章提出博物馆有效吸引公众开展志愿服务要打好硬件基础,增强博物馆志愿者的归属感,强化服务管理,提高博物馆志愿服务的规范性,探索活动载体,丰富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化服务内涵,提升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实效,要进一步有效吸引社会大众,在更深和更广的层面上开展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务,还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实践中找寻和积累更多有益的经验。
  • 摘要:中国消防博物馆根据自身功能和特点,通过探索和创新,打破常规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模式,完成了志愿者角色的转变,并且通过志愿者走出博物馆亲身示范、与公众互动交流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关注消防科普知识并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有效地扩大了科普知识传播的范围和影响,研究指出博物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只有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公众了解吸收科普文化的核心场所,一个成熟的自然科学博物馆,能够充实公众的生活体验,丰富公众的生活常识,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使人类社会更理性、更和谐。作为新时期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志愿者,更应积极地发挥志愿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工作形式,从而引导和帮助公众完成观察、发现、归纳、推理、实验、求证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体现志愿者价值。可以预见,志愿工作将成为推动自然科学博物馆发展的巨大力量,通过志愿工作角色转型和功能扩展,充分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同时又能使自然科学博物馆成为志愿者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有效平台。这是未来自然科学博物馆志愿工作努力的方向之一。
  •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志愿者的定义,探究了新形势下场馆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力度,优化志愿服务的文化环境,建立多层次、多行业、广覆盖的志愿者队伍体系,壮大和规范志愿者服务,建立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实现需求与服务有效对接,建立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建立志愿服务考评激励体系,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 摘要:自志愿者团成立后,广西科技馆以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为基地,每周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周末公益性活动.工作中,我馆非常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以双赢互利为原则,深入挖掘教师志愿者专业资源,科技馆为社区学校及青少年提供服务的能力加强,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得到丰富,志愿者们结合在科技馆组织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外活动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发展,科技馆的教育活动由于有教师志愿者的参与,帮助馆员了解教育和学生,活动设计更加贴近青少年,满足学校的需求,而且这种长期共同合作的模式和机制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健全。
  • 摘要: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地参与社会生活,推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的公益性及教育属性同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非常吻合,提出在其招募、使用、培训、激励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包括利用信息平台建立招募机制,依托学校、研究所、社会团体等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及管理能力的单位建立招募机制,常设展教业务:包括讲解接待、展品操作演示等,属于最基本的志愿者工作内容,不能仅限于上岗前的一次性基础培训,还要建立长期培训机制,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有特定目的和无特定目的的,基础知识和延展能力的等,更应该关注志愿者激励,在他们奉献社会的同时要给予足够的价值实现空间。
  • 摘要: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地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格升华的有效途径,是大众自愿参与的道德实践.这种精神追求和社会奉献已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试就创新和发展我国文化科技场馆志愿者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让场馆志愿者更广泛地参与场馆工作,不断扩大场馆志愿者的吸纳范围,建立和完善场馆志愿者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对场馆志愿者的培养和服务,给予场馆志愿者应有的尊重。
  • 摘要:通过介绍科技馆是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分析了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对于现阶段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科技馆作为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平台的搭建者,应重点在招募渠道、需求类别划分、培训、激励环节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其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 摘要: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于2003年7月,9年来累计志愿服务超过了1.7万人次.志愿者们以"平等、互助、奉献、进步"为准则,根据"四禁并举"、预防为本的工作重点,依托志愿者服务基地的平台,积极支持、配合、参与禁毒科普教育馆的宣传工作,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在社区、街镇、学校、特殊场所开展禁毒活动,并分别从规范化建设,机制化建设以及品牌化建设方面提出了策略,指出志愿者是科普教育基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希望通过政府支持,加强管理,推广交流,资源共享等举措,引导志愿服务工作向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道路前进,同时促进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 摘要:博物馆志愿者社会责任的培育是一项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作为“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尽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正确认识博物馆志愿者的功能定位,正确认识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博物馆志愿者培训和激励的紧迫性,完善这个培育机制,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博物馆将越来越面向公众,服务社会,也需要有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和支持。可以说,志愿者已成为现代博物馆的基本标志之一。而随着志愿服务管理的进一步成熟,志愿者必将成为博物馆教育宣传的金色桥梁和重要力量,必将为和谐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志愿者社会责任会进一步加强,一种自发的、源于内心的价值追求,必将引领志愿者活动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 摘要:本文将就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志愿者服务基地这一公益场馆的志愿者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挑战,以及它们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探讨,提出要强化服务动机,实现培训多元化,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志愿者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在反思中完善,继续维持良性运作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公益为先,服务为重”的信念办好志愿者工作。时刻关注志愿者的心灵收获和感受,将其提升塑造为广大员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规划馆履行社会责任和服务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
  • 摘要:志愿者作为科技馆科普活动的实践者,其在科技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本文将着力探讨师范生以教育实习的方式在科技馆进行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指出师范生以教育实习的方式在科技馆进行志愿服务,稳定化的制度保障,多元化的志愿参与,分工化的协调督导,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互利双赢,师范生和科技馆员工都能得到专业化发展。
  • 摘要:通过分析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介绍了志愿服务专业化机制建设,包括法律规范促进服务专业化,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专业化,组织管理促进服务专业化,项目运作促进服务专业化,激励表彰促进服务专业化等方面,近年来,志愿服务研究成果呈现出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不仅仅是进行假设验证,而且注重提出发展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订措施和志愿组织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摘要:由于受展区面积、展示设计、展示内容以及人员编制、运行经费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内绝大多数科技馆在帮助公众体验科学,实践"主动学习、过程教育、科学实践"核心理念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典型的科技类博物馆(上海科技馆、浙江省科技馆、江苏省苏州地区科技馆)进行实证调研,本课题组发现,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能结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不仅能有效地提升科技馆科学教育的"展示教育"功能,也能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科技馆科学教育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通过介绍志愿服务的背景及现状,总结了科普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与来源渠道,对志愿者在科普场馆中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保持志愿者队伍稳定和活力的关键是建立志愿者长效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应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通过适当的外部激励更好地激发志愿者的内在动机,但同时需避免激励过度;结构和渠道的多样性对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需要考虑志愿者来源渠道的广泛性和组成结构的多面性,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 摘要:通过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的必要性,针对其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总结了其发展的趋势,指出全球博物馆志愿服务促进西方文化的反思与更新,使他们抱着互相尊重与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发展中国家文化的价值,促进自我革新。
  • 摘要:作为国内专门设置相关岗位提供给志愿者服务的践行者之一,上海科技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秉持“志愿文化引领时代科普文明”理念,站在高起点,高标准、常态化地推进科普志愿者活动,将科普实践与志愿服务实践有机结合,发挥激励文化核心作用,创新科普志愿文化特色,培育志愿奉献平台,促进科普志愿文化的传播,整合科普资源,探索科普文化与志愿文化的结合点,积极探索科普文化与志愿文化融合发展的新途径,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科技馆特点的科普志愿文化。
  • 摘要:作为一项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公益事业,公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志愿者参与博物馆的科普宣传与日常接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且逐步成为博物馆文化的一部分。博物馆的科普志愿者作为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归纳起来包括:具有传递知识的桥梁意义,体现社会的参与性和导向性,体现全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志愿者科普服务已成为国家动物博物馆一项重要的内容,一道为社会服务的风景线。
  • 摘要:文章介绍了南通博物苑志愿者工作的展开,总结了南通博物苑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情况,探究了南通博物苑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内容,针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志愿者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主要桥梁与纽带,他们为博物馆提供了取之不绝的人力和智力资源。相信随着南通博物苑志愿者工作的日益成熟,会让更多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成为志愿者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和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力量。
  • 摘要:策划和运作科普活动,是江苏科技馆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显得尤为突出.江苏科技馆从建馆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与管理。通过与各高校团委及科协保持紧密协作,每年以招募选拔的方式,将一部分优秀的、有意承担科普活动大学生吸纳到江苏科技馆的科普大联盟之中。而通过日常展教基础活动,以及每年集中的风采展示月的集中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也形成了一支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不仅活跃在科技馆展厅,也在各中小学的第二课堂以及社区之中发挥自己的余热。
  •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科普志愿者发展现状,总结了发达国家科普志愿者发展经验,提出建设科普志愿者队伍的政策建议,包括建设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建立长效科普志愿者培训体系,树立科普志愿者品牌,构建科普活动载体,实行科普志愿者网络化管理,完善科普志愿者激励和保障机制等建议。
  • 摘要:通过介绍城市青年志愿服务的内容,分析了城市青年志愿服务的作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城市青年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应当培育社会化参与机制,形成网络化组织机制,完善规范化管理机制,创新专业化培训机制,探索普及化激励机制,健全国家级法律机制等建议。
  • 摘要:通过探究志愿者队伍的渊源,分析了国内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充分体现志愿者自身价值、提高志愿者待遇,以综合素质为基础,建立不同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人性化管理制度,保持志愿者队伍可持续发展,将志愿者的传播功能延伸到更深的领域。
  • 摘要:通过介绍科普志愿者的概念及工作内容,分析了我国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科普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与管理,提升科普志愿服务理念,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双赢,建立志愿者权益保障与激励体制,增强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科普志愿者联盟组织,提出对高校博物馆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两点建议,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优势,拓宽科普志愿服务领域,着力打造科普志愿服务品牌。
  • 摘要:通过分析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重要性,介绍了大学生志愿者在科普服务活动中的作用,提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应 提高对大学生参与科普志愿服务的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普志愿服务平台,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带来创新的科普服务方式。
  • 摘要:志愿者组织的出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科普、文化场馆是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其公益性、公共性和服务性恰好与志愿者服务的宗旨和精神高度契合.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根据所在场馆这些年的做法,以及国内外科普场馆提供的经验,现就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如何对志愿者团队和志愿服务进行细化管理和分类指导,认为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借助志愿者的参与,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更加密切了场馆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志愿者团队的优势和特点与场馆主题活动服务要求契合度越高,志愿服务的效果就会越好。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帮助了别人、传递了爱心、撒播了文明,也提升了自己、实现了价值,志愿者的精神和行为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同时场馆对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应给予必要的物质保障,比如饮水、快餐和交通费等。
  • 摘要:通过介绍志愿者在博物馆中的服务现状,认为博物馆要扩宽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应积极为志愿者的服务创造更多的岗位和条件,使其能够参与到博物馆内的各种服务中来,从而有机会全面了解博物馆运营的方方面面,甚至有机会成为编外“专家”和“顾问”。博物馆要健全和完善志愿者的规章制度。从招募源头做好选拔,对个人情况包括学历、能力等进行全面测试、考察,以便选出较为优秀的志愿者,以适应博物馆各项服务工作的需要。因此,博物馆要对志愿者的不同服务岗位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奖惩等。至于博物馆志愿者的准人机制,笔者建议由博物馆行业协会(如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进行规范、统一制定标准,以便全面掌握我国博物馆志愿者的整体现状。其次,博物馆要定期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
  • 摘要:本文就中国铁道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说明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是博物馆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包括意识创新是改进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模式的前提,方法创新是改进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模式的动力,管理创新是改进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模式的根本,创新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模式要求社教工作者首先具备开放的理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指导志愿者服务模式的创新。而服务方法的创新,调动和启发了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推动服务模式创新的原动力。同时,管理方法的创新使得铁道博物馆的志愿服务从馆内逐步延展到馆外的社会服务。
  •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复合型的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在制度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制度化的正面功能,加强组织的秩序和控制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散思维,改革创新,避免出现僵化和保守的负面效果。在制订志愿者活动的规章制度时,不应规定得过细过死,以至于束缚志愿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应首先贯彻博物馆的使命和基本理念,将志愿活动的目的和方向与博物馆的理念协调一致;尊重志愿者自发性,有计划地矫正他们的不当行为,最终将制度化与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
  • 摘要:科技馆具有融合、凝聚并可发散科学文化的特点,这也是科技馆实现科学普及功能的根本。在科技馆工作中引入志愿者群体,使科技馆特有的文化氛围为志愿者提供思想和动力支持,并把志愿者作为科技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的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科技馆事业的发展中来。改进科技馆志愿者的招募与使用,完善科技馆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志愿者能力,推进科学普及工作不断前进,在大众与科技馆之间建立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更好地促进科技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
  •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参与科技馆公共志愿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江苏科技馆对科普志愿者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和拓展志愿者自我展示平台与形式等多方面入手创新科技馆的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搭建志愿者风采展示平台,提升科普志愿服务的主观能动性,科技馆稳定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服务展示平台和科普服务形式与内容的不断拓展,使科普志愿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扬,为进一步促进我馆科普工作创新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 摘要:科普志愿者是科普的传播者,是文明的示范者,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而利用科技馆的各项展览、展示设施对科普志愿者进行相关的培训,无疑是一个高效、便捷的途径,作为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能够做的就是提供更加优质、专业、高效的服务平台,帮助志愿者们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的价值内涵,并且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加强志愿者工作创新,在社会管理中积极推动科普志愿事业的新发展。
  • 摘要: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是图书馆走向合作开放的标志.研究提出坚持立体化招募,助推图书馆多元服务,创新培训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坚持项目化运作,培育志愿者服务品牌,品牌化发展,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指出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在国外由来已久。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开展志愿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图书馆有效利用志愿者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文化服务,这种实践和探索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图书馆志愿者源自于实现和谐社会文化资源共享为目标,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我们仍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基地、项目、岗位、活动”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翻开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具有图书馆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新篇章。
  • 摘要:东方医院于2001年率先在国内的医疗机构中尝试整合社会资源,将志愿服务引入医院。十余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志愿服务的本土化建设,以规范管理贯穿于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希望以科学、人文化的管理理念为导向,对志愿者进行正向激励和引导,形成志愿服务规范性、长效性、专业性,培育健康向上的医院志愿服务文化,指出好医院志愿服务,是促进现代医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精神更紧密结合的良好媒介。他们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患者就医带来便利,弥补医疗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服务成本;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医患和谐,为营造温馨而人性化的医院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摘要: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馆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使之自身在得到良性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适应科技馆发展的需要,这是亟待探究的课题,笔者希望得到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争取社会媒体的关注、宣传和推进,科技馆对志愿者队伍要统筹管理、科学测评,积极建立科技馆志愿者队伍的资源库,保障科技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 摘要:讲解展项是科普场馆的一项主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志愿者越来越多地加入到科普场馆的服务工作中,也自然而然地分担了本由场馆工作人员负责的讲解工作.笔者根据上海科技馆广大志愿者的实践(志愿者的相关事迹详见上海科技馆志愿者主页“十年情缘,岁月如歌”)总结出如下几点:一是结合展项,传递一种科学精神,与观众一起探讨研究事物本质的方法;二是介绍与展项相关的、切合当今社会现实的科技成果;三是除了讲解具体的展项外,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观众群寻找差异化的讲解方式。也就是说,在展项面前,科普志愿者的讲解不应该局限于按题板就事论事式的讲解,应该实施一种展开式与启发式的讲解模式。总而言之,十多年来,热心、热情、主动、创造性地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成为上海科技馆的一种标志,它不仅孕育了一种新型的讲解模式,构筑起了提升讲解魅力的坚实基础,更发展和夯实了志愿文化。
  • 摘要:通过探究志愿者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总结了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及扩大对志愿者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一个志愿服务的美好文化氛围,树立志愿服务正确的价值观,为更多志愿者搭建更宽广的平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是共创温馨、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重要的思想价值基础,把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地放在每个志愿者的心底,相信通过不断地健全组织,完善管理和壮大队伍,未来的志愿者活动一定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社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摘要:通过概述国内外志愿服务工作,总结了广东科学中心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特色,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保障专项经费,善用激励机制,加强培训,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注重法律保护,培养社会参与度,随着社会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断的深入认识,志愿服务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普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也必然会感召更多的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一起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 摘要:通过分析科普志愿服务的社会作用,提出更好地发挥科普志愿服务的社会作用要学习借鉴国外科普志愿服务的经验,增强国际交流,规范管理,逐步走向常态化,重视科普志愿服务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意义,科普志愿服务作为现代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加入科普志愿者的队伍,创新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机制、提升了科普工作的资源整合功能;同时科普志愿服务在促进我国科普工作发展的基础上,也有效地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科学素质,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发展。
  • 摘要:在日常科普活动中,志愿者从最初的参与执行、参与策划,发展到独立完成、自主创新,而北京自然博物馆也不断给予志愿者越来越大的展示平台。随着志愿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各项活动中,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社会化已经成为现实。依靠社会力量,普及大众科学,成为博物馆教育传播的新方向。对处于发展阶段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来说,要在开放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而博物馆机构也需要认清,自己对志愿者的管理方式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监督和指导,更要转变观念、放低姿态,为志愿者提供一个积极参与的环境和独立自主的工作机会,确保志愿者能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也需要对志愿者所具有的特殊社会感召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对此,陈曾路在论及博物馆的变革与创新时曾坦言:博物馆引入志愿者的服务其本质其实是在公共文化的平台上向更广泛的人群展示志愿者的利他和包容的行为,是一种最鲜活的社会教育的形式。
  • 摘要:通过分析和梳理,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工作存在以下需要注意的现象和规律:rn在科技馆从事志愿服务,对小志愿者健康成长大有好处;开展“小小志愿者”工作的关键在于为小志愿者搭建好这个走向社会的平台。与之相应的,小志愿者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小小志愿者”工作一定要在实效上下工夫。不可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务求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和健康成长。康成长。对于今后的“小小志愿者”教育活动,中国科技馆有着以下一些设想: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围绕“服务于成长”,探索小小志愿者从初级向中级到高级不断进阶的长效成长机制。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探索如何通过有限的小志愿者影响、带动更多的入学科学、爱科学,培养科学种子,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弘扬志愿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 摘要:通过介绍对科普志愿者定位的认识,总结了科普实践活动的现状和有益尝试,提出借助科普志愿者进行科普实践活动应建立高端的科普志愿者网络,让科普志愿者这一智库发挥作用,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继续在政策上和智库方面,对科技馆给予更大的支持,使科普志愿者队伍内部更加科学和细化,服务更加全面和持续,一方面推动科技馆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密切科技馆与全社会的联系,从而开创全民科普的大好局面,促进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