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3-10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形成,有机胂制剂(阿散酸和洛克沙胂)、CuS04和ZnO等在生产中已被大量用作促生长、防腹泻类饲料添加剂.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机肿添加剂对中国7省区部分猪场周边环境中的As污染状态调查与监测;对养殖场及农田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等,其次介绍了有机砷类添加剂对环境攀尽胁迫的分子生态毒理学及Cu、Zu类饲料添加剂对环境攀尽胁迫的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等。
  • 摘要:采用微生物酶制剂降解疯草中的毒性成分一苦马豆素(SW)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去除毒素的方法.本实验室从埋置疯草的黄花棘豆中筛选到1株能降解SW的菌株Arthrobacter nitroquajacolicus HW08.进一步研究发现HW08菌的胞内酶能够降解SW.鉴于此,本文对SW降解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SW降解酶最适降解温度30℃,保温80 min相对酶活力大于90%,但超过60℃保温10min即可失活;pH在7.0~10.0时,酶的活力较稳定,pH为8.0时,相对酶活力最高;选用的15种金属离子中,只有Co2+对该酶具有激活能力;化学试剂PMSF、β-巯基乙醇、EDTA可作为SW降解酶的抑制剂,Triton X-1 00和BSA对可做为激活剂;应用TLC方法检测氨基酸成分发现SW降解酶中可能含有Ser、Hyp、Tyr、Thr、Lys、His、Orn;经SDS-PAGE检测,SW诱导前后存在一条明显的特异性条带,分子量约为61 kD;SW降解酶具有降解底物多样性的特点,除能够降解SW外,还具有降解邻苯二酚、邻苯二甲酸、邻苯二胺的能力.通过上述对SW降解酶的特性研究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是一种生物碱类植物毒素,主要存在于疯草中.这类植物在中国西北部地区草场分布广泛,动物大量采食后可引起以神经中毒症状为特征的慢性中毒性疾病,严重者导致动物死亡,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疯草虽然是一类危害家畜健康的毒草,但从牧草学和营养学角度看,疯草的营养成分近似于优良苜蓿,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潜在的牧草资源.当前,生物降解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生物降解酶因具有高效、无刺激等特点,成为可开发利用的去除毒素的方法.为将疯草变为可食用的牧草资源,可采用生物降解方法进行处理.这一过程主要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利用微生物的酶系活动分解SW来实现.如将生物降解技术运用到SW降解的过程中,不但使动物疯草中毒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将对畜牧生产的提高,生态环境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 摘要:2005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每年5月中下旬~6月上旬牛羊发生一种以突然发病、站立不稳、呻吟不安、迅速腹胀倒地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猝死症,根据疾病发生突然、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怀疑是由梭菌引起的羊三病(羊快疫、羊碎狙和羊肠毒血症的统称)所致。根据发病与采食芦苇幼苗有关的这一特点,对芦苇幼苗进行了氰昔检查,采用碱性苦味酸试纸条法,结果为阳性。病因学分析和治疗性诊断,确诊为牛羊采食了冻伤后再次萌发的芦苇幼苗所引起的氢氰酸中毒。在发病季节来临之前,组织病区牧户及时移牧,每年在芦苇开始发芽时(即每年5月下旬一6月上旬),把羊只移牧到没有芦苇生长的草场上放牧,6月下旬再转回到原牧场放牧。通过连续4年转场试验,彻底控制了该病区牛羊碎死症的发生,取得明显的预防效果。发病后立即用1%亚硝酸钠钠溶液,羊15-20mL,牛100-150 mL静脉注射,同时用5%硫代硫酸钠羊50-60mL,牛150-200 mL,静脉注射,效果较好。
  • 摘要:本研究利用生物化学和ELISA方法,确定可作为围产期健康、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奶牛代谢谱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动范围和变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检测、比较了群体水平围产期健康奶牛与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奶牛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对相关指标在奶牛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诊断中的效用进行比较,筛选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指标,并确定cut-point值,以期为围产期奶牛酮病、亚临床低钙血症的诊断和群体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 摘要: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饲料和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在本试验中,以锦鲤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AFB1和DON单独和联合对其影响.结果表明:AFB1和DON联合组(0.01μg/mL AFB1和0.25μg/mL DON; 0.02μg/mL AFB1和0.25μg/mLDON; 0.02 AFB1和and 0.5 u g/mL DON)的毒性明显高于单独毒素组(p<0.05).当毒素与细胞作用4h后,细胞上清液中AST,ALT和LDH的活性也高于相应对照组.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AFB1为已知的致癌物,同时还具有致突变作用和致DNA损伤作用.研究发现AFB1对人类染色体具有致畸变作用(余新生等,198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FB1与人类肿瘤,如原发性肝癌有密切的关系,是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之一(李斌等,2001).AFB1可直接作用于核酸合成酶而抑制信使核糖核酸(m-RNA)合成作用,并进一步抑制DNA合成,而且对DNA合成所依赖的RNA学显微镜下发现两种毒素均能在短时间内引起细胞的大量死亡,各试验组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在电镜下,和对照组相比,低浓度联合毒性组和DON组均能发现数量不等的凋亡细胞,而低浓度的AFB1组则仅见个别凋亡的肝细胞.通过研究表明两种毒素的联合毒性应该具有协同作用,但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为了解中国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于2012-2013年对来自全国的247份送检样品进行霉菌毒素的HPLC检测,共检测498次,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检出率高达62.65%,超标率高达22.89%;一直令人重视的黄曲霉毒素B1,其污染情况并未减轻,最大值达488.86μg/kg,高出国家标准近25倍,但是2013年的污染情况相比2012年呈下降趋势;霉菌毒素(Mycotoxin)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或二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一般存在于霉变的农作物中,分布范围广且危害大,一旦被动物食入就有可能致畸、致突变和呕吐毒素的检出率从2012年到现在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均在75%以上,风险很高;与其他原料相比,饼粕类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更为严重,污染率可达72.73%;三种毒素都检的饲料样品有72份,其中有77.78%同时被两种以上真菌毒素污染.此次调查结果为今后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摘要:纳米混悬剂可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新的给药系统,在药物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是难溶性药物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药剂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并根据不同辅料的不同性质,可以将难溶性药物依据临床不同用途而制成不同剂型,从而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虽然可以通过制成脂质体、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物等方法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但是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载药量低、制备工艺复杂以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混悬剂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s).普通混悬剂中药物微粒的粒径一般在0.5~10μm之间,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达50μm甚至更大.而纳米混悬剂中药物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一般在200~500nm之间.
  • 摘要:甘肃棘豆属于疯草类植物,其主要有毒成分为苦马豆素.为研究苦马豆素诱导脑组织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饲料中混入0%、15%、30%、45%甘肃棘豆(分别含苦马豆素0%、0.3%、0.6%和0.9%),复制SD大鼠甘肃棘豆慢性中毒模型,当疯草中毒的典型症状出现后,处死各试验组大鼠,分别采集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试验组大鼠脑组织中Fas、FasL、Bcl-2、 Bax及cleaved-caspase-3、-8、-9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苦马豆素能够诱导大鼠脑组织中的Fas和FasL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cleaved caspase-3、-8、-9蛋白表达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苦马豆素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和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依赖性通路诱导脑组织细胞发生凋亡.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牛醉马草中毒的发病情况,其次介绍了牛醉马草中毒呈现为急性发生,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饮食减退、反当及瘤胃蠕动停止,无力、出汗、腹泻、心律迟缓等临床症状,然后介绍了每头迅速灌服60℃白酒200mL,经观察4h后逐渐恢复健康的治疗方法。
  • 摘要:为了研究醋酸铅对雌性小鼠卵巢、子宫组织结构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413只体重(15.32±2.01)g的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以10,15,20,25,30mg/kg醋酸铅每隔2天进行一次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相应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并同时称量体重.当小鼠体重达到25g以上时,分批对各试验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10IUPMSG,47h后注射10IUHCG进行超排处理,并与公鼠合笼.合笼后87~96h内,观察子宫卵巢形态,并统计胚胎数,同时制作卵巢、子宫石蜡切片.研究结果显示:当醋酸铅剂量≥20mg/kg时,对小鼠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试验组早期胚胎发育受到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回收胚胎总数以及受精卵发育到桑椹胚和囊胚的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试验组未受精卵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卵巢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原始卵泡、闭锁卵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醋酸铅染毒剂量≥20mg/kg时,可对雌性小鼠生殖器官的结构造成严重损害,并影响生殖功能与胚胎发育.
  • 摘要: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广泛污染谷物及其产品,能够导致动物和人呕吐、恶心、神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抑制等.特别是呕吐,涉及严重的食源性中毒问题.然而,呕吐毒素诱导呕吐反应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水貂呕吐模型,先测定DON诱导呕吐反应的剂量,然后分别研究肽YY(Peptide YY, PYY)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颉颃剂对DON诱导呕吐反应的阻断作用;应用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DON攻毒1h后外周血中PYY和5-HT的表达.结果表明:腹腔注射0.1和0.25mg.kg-1DON能够诱导呕吐反应;Y2受体颉颃剂JNJ-31020028能够显著减弱DON诱导的呕吐反应;而5-HT3受体颉颃剂格拉司琼(Granisetron,GRA)能够彻底阻断DON诱导的呕吐反应.DON能够上调外周血中PYY和5-HT的表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呕吐反应与外周血中PYY和5-HT的浓度呈正相关.本研究说明,DON诱导的呕吐反应涉及PYY和5-HT通路.
  • 摘要: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天然谷物中,给食品、饲料行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威胁畜禽和人类健康.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特点、理化性质、分布、作用机理、饲料及饲料原料中污染状况、限量标准及其危害,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问题近年来表现尤为突出,其诱发畜禽疾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据调查,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的比例高达60%~70%.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等,其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最为并从预防和脱除两个方面,阐述了控制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措施,以期为保障饲料及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对本省陕南、关中地区的部分饲料加工企业的饲料用玉米、仔猪配合料、育肥猪配合饲料、母猪配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进行了抽样调查和风险摸底监测.100批次样品全部采用酶联免疫快速试剂盒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72.37%,超标率为4%;赭曲霉毒素虽未超标,但检出率高达48.48%;呕吐毒素的检出率最高,高达96.97%,超标率高达52%,是所有产品中污染率和污染程度最高的.调查结果表明:本省陕南、关中地区的饲料中DON毒素的污染较为严重,黄曲霉毒素次之,赭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对较低.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