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三届兽医卫生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第三届兽医卫生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第三届兽医卫生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宜昌
  • 出版时间: 2013-06-13

主办单位:中国兽医协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兽医卫生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005年以来,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社会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基层实验室在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层兽医实验室的诊断能力尤为重要,决定着实验室是否能在动物疫病防控和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基层实验室诊断能力现状以及目前亟需提升的诊断能力,明确指明基层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于投入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队伍力量薄弱,技术标准不完善。为基层实验室进一步提升诊断能力、更好履行职能提出建议,要增加经费投入,强化基层实验室管理,强化生物安全监管,着力做好公共服务.
  •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却是难以根治的痼疾.在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肯德基麦当劳的鸡肉不合格等事件的曝光,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调查分析中国历年来所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结果发现70%以上发生于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究其根源,除了"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非法化学添加剂,即为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兽药残留.而导致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兽药残留增加的原因,则是由于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需求增加,促进了畜、禽、水产等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饲养、饲料和疫病防控等一系列问题.rn 中兽医“治未病”理论和中西兽医结合防疫技术模式指导下的畜禽健康养殖,养殖者追求的动物最佳生产状态、以及亚健康状态和亚临床状态,为动物处于对病因或病原易感染阶段或己感染潜伏期阶段,极少表现临床症状,此时动物内存之“正气”尚强,仍呈现“健康”状态,主动给予保健用中兽药以扶正祛邪,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构建动物体“防护网”或曰“防火墙”,增强动物机体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保障其健康养殖。这对于养殖生产中90%以上的“健康”动物和“守株待兔”特异性免疫作用更具有重要意义,其保健用中兽药将获得1000亿元以上产值。而针对不足10%的患病动物而言,一旦发病,生产性能显著下降,死亡在所难免,用药成本增加,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己然产生。近几年治疗用中兽药产值每年不超过100亿元。综上,提倡畜禽健康养殖,保健为主,治疗为辅。
  • 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文对家畜布病的流行趋势进行描述,并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提出建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家畜布病流向主要是从北方流行南方,从牧区、半农半牧区流向农区,例如,近年来东北、山东等农区省大力发展养牛业,有些养牛场爆发布病,就与从布病疫区引进了病牛或隐性带菌牛有关。所以尽早制定和实施牧区布病根除规划,将会对彻底解决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家畜布病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出要开展全牧区布病流行情况调查;应该通过比较试验,结合本地区畜种、疫病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要针对每种畜种制定切实可行的布病免疫计划;在重点地区要建立坚强的布病疫苗免疫带;要针对每种畜种制定切实可行的布病综合防制办法;布病防控兽医部门与卫生防疫部门要密切合作进行。
  • 摘要:动物性食品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作为动物性食品安全重要保障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在中国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相关对策,涉及部门机构设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养殖场监管、基层监管力量建设、对违法企业惩处力度等多个方面.大概从政策建设、队伍建设、执法是否到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发现些问题,提出些有实际意义的对策,为中国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供自己的力量.
  • 摘要:养殖场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而养殖场兽医工作至关重要,只有依法保护养殖场兽医合法权益,提高兽医社会地位,确保兽医相对独立开展工作,明确养殖场兽医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保护职责,才能真正使养殖环节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落到实处.笔者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兽医协会对执业兽医的保护及行业自律管理,从严界定和执行养殖场兽医资格管理,建立养殖场兽医工作监管长效机制,试点推行养殖场兽医官方认证制度。
  • 摘要:人才储备是保证产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动力,是最宝贵的财富.2010年,中国兽医行业首次举行了旨在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执业技能,实现行业科学、规范管理,与国际接轨、实现相互认证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今后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本文通过对比陕西省兄弟地市及我市各县区畜禽存栏量、执业兽医考试情况,分析和找出了困扰宝鸡市畜牧业突破性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兽医队伍建设滞后,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方法:要强化畜牧兽医体制机制,构建畜牧业发展保障基础;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方法,优化现有兽医队伍;创造优良环境,优化兽医行业整体素质。
  •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养殖生产环节的污染、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畜产品监测标准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以及兽药残留对人体、环境、耐药性、畜牧业、国际影响等产生的危害,并针对以上问题,从综合卫生防疫、增强人们安全意识、加强监测、完善法规、畜牧业科学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兽药残留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 摘要:本实验采用煎煮法提取八种常见中草药有效成分,并用打孔法测定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八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地锦草、黄芩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mm,五倍子抑菌圈最大可达34.3 mm,MIC为3.91 g/L,MBC为15.63 g/L.表明,不同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的抑菌效果,五倍子的抑菌活性最强.MIC,MBC值与抑菌圈大小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
  • 摘要:乳牛乳腺炎是奶牛场中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世界乳业发展的最重要疾病之一,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乳腺炎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引起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病原菌.抗生素是目前治疗乳腺炎的首选药物,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日益暴露出各种弊端,耐药菌株和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菌株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中草药.中国中医药历史悠久,许多中药对细菌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细菌不易对中药产生耐药性.选择对抗病原微生物敏感,抑菌强度大,特异性高,对环境稳定的新药物来防治奶牛乳房炎,己成为发展奶牛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药有效成分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组成的中药复方成分简单、质量可控、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目前对中药单体复方的研究较少.根据中药配伍理论等原则及中药抑菌作用,在本实验中选择5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对分离出来的2种主要的奶牛乳腺炎致病菌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均匀设计方法可作为一种筛选研究手段,用于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可以使试验次数大幅度减少,而且还可以减少人力、节省物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运用均匀设计将5种中药组成10种复方,并用试管法测定复方制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平板计数法计算最小杀菌浓度(MBC),为临床上奶牛乳腺炎的新药筛选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 摘要:畜禽养殖环节和畜产品流通等环节的兽药残留、动物疫病、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新时期,应从加强畜禽养殖环节监管,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和畜产品可追溯体系着手,规范养殖行为,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完善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监管措施,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 摘要:随着中国奶牛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奶牛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奶牛养殖进入高投入、高风险时期,但大多数牛场只重视发展,对奶牛场的安全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形势复杂,疫病风险不断增大.笔者从规模奶牛场如何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安全意识,有效预防疾病的传入,降低风险,增加经济效益进行了浅析,提出奶牛场的建设应符合防疫条件要求,要落实隔离措施,严格卫生消毒,强化动物免疫,强化监测,做好无害化处理。
  • 摘要:随着工厂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千头、万头规模奶牛场的涌现,牛场密度和群内牛的密度增大,流通日益广泛,奶牛场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防病治病难度加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等群发性疾病频发;超大规模的牛场,由于存栏奶牛太多,很多普通疾病不能及时确诊并予以治疗,损失惨重.本文从目前奶牛场发展需求出发,结合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浅析奶牛场兽医职责及其必要性.提出兽医职责在于防疫体系的建设与执行,落实奶牛健康生产方案,加强奶牛生产护理力度与水平,提高常见病治疗能力。
  • 摘要: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日趋拓展的今天,农村散养食用动物的养殖数量仍占较大比例,面对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何加强这些动物的防病保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对农村散养食用动物的健康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是搞好科技培训,加大对农村明白人、村防疫员、饲料兽药及动物经营者的培训力度;二是推进畜禽圈舍改造,改善养殖环境,增强动物抗病力;三是加强防疫保健,在搞好常规免疫、消毒的同时,在动物养殖的多个环节投喂中草药预防疾病,定期驱虫,补充营养;四是加强执法监督,规范饲料兽药及动物交易行为,杜绝病死、毒害动物流通;五是用活保险政策,为农户养殖提供有效保障.实践证明,推行此法大大降低了动物发病率,提高了肉食品安全指数,使养殖户与消费者实现了双赢.
  • 摘要:兽医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动物疫病防控,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处置中的作用起来起重要.本文对通过对全省兽医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内部管理、人员配置、技术能力、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掌握目前全省兽医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在功能发挥、基础设置建设、工作情况、人员配置等方面呈现明显特点,也存在一些普遍的不足和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六条建议和对策: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实验室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创新用人机制,建立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加大对兽医实验室经费投入和项目支持,协调各级实验室平衡发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发挥大学实验室优势,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实验室职能的延伸,建立兽医实验室共享平台。为求为进一步加强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发挥好其功能等方面进言献策.
  • 摘要:笔者通过对全省104个农业县区开展问卷调查,重点在宝鸡、汉中等市的23个生猪大县、重点场户进行了实地细致的调研.摸清了陕西省猪病流行主要以仔猪黄白痢、病毒性腹泻和猪瘟、圆环病毒病等为主,仔猪发病死亡率较高,散养、小中型规模场发病较严重,发病以多病原混合感染为主、不同规模场发病种类不同等7个主要特点,并认为多种养殖模式并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兽医服务体系不健全、免疫不当、盲目用药、种源净化不彻底等6个引起猪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健全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实施种源安全净化战略、抓好仔猪疫病防治、加强猪病监测预警、强化饲料兽药监管、加大市县疫控机构建设等6条防控对策.进一步阐明了"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观点,得出了生猪产业发展要树立"健康养殖,科学防病"的理念.
  •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恶性、突发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常有发生,危害民众健康,也危害畜牧生产及畜牧业的经济发展.从目前畜牧业发展形势看,规模养殖已占很大比重,散养畜禽将逐渐被淘汰.要确保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从养殖场开始兽医就必须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养殖场兽医的职责和作用以及兽医从传统的动物疾病诊疗到现在确保食品安全的职能转变作一阐述.
  • 摘要:1997年,宝鸡市市委、市政府从全市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做出了建设"畜牧强市"的重大决策,于2000年将"畜牧大市"列为"四市"建设目标之一,明确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畜牧兽医部门结合实际,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本着"疫病风险猛于虎"和"二十四字防控"方针,在重视发展的同时,狠抓防疫工作,促进了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介绍市畜牧业发展概况,总结了在畜牧大市建设中创新的动物防疫模式,在工作中推行三项制度,夯实防疫责任;开展三项活动,提升科学防控能力;保证监督执法“三个到位”,逆向推动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强化兽医实验室管理,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创新动物防疫管理模式,推行动物免疫信息化管理。为更好地服务现代畜牧业,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实力,实现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提出了发展方向,提出要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防疫理念;履行职责,推行动物防疫申报制度;建立完善分级分畜种防疫管理机制;科学监测,强化技术指导;全程监管,综合防控。
  • 摘要:本试验参考2008年辽中貉子中毒死亡饲料中三聚氰胺浓度(512ppm),将试验饲料中添加512ppm三聚氰胺,研究其对试验组成年貉的重要组织器官在病理学上的毒性损伤情况.将日龄、大小相近,品种相同,临床健康的8只貉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正常的饲料,试验组饲喂含三聚氰胺的饲料,其他均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舍饲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对成貉具有明显的渐进性毒副作用,试验组貉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厌食,精神萎靡,皮毛干枯,生长受阻.剖检可见肾脏损害严重.病理切片检查发现,试验貉肝、肾组织结构中有大量结晶体,正常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功能结构基本消失.
  • 摘要:中国"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呈高发态势.在国家采取高压态势打击的情况下,一些不法商贩把有毒的食品原料渗透犬粮中,相继有犬(包括警犬)发生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等中毒,严重损伤犬的肝脏和肾脏,甚至造成犬的死亡,影响了警犬使用.为了杜绝警犬食品中毒事件的再发生,可进一步强化警犬食品安全意识,加大警犬食品安全的研究与投入.以此为基础,做好警犬食物供应链中各环节的毒物监测和警犬的健康检查,逐渐形成警犬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障警犬健康和作用的发挥.
  • 摘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兰州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近年来对监管措施及方法做了许多探索.建立一个从动物饲养、安全生产、疫病早期监测、群体疫病早期预警到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集成系统和体系,实现动物疫病早期监测和食品安全追溯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动物养殖到消费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动物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的完整体系.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法规,是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兰州地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探析,对兰州市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分析了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点和难点,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参考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搞得出色的兄弟单位的做法,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努力的方向,提出要加强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管,限制兽药及违禁药物的使用,逐步建立动物性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加强法制管理,夯实制度基础,构建监管长效机制。
  •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益丰富居民肉食需求,但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种养殖经营模式并成、监管机制不健全和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动物疫病复杂而使动物产品中的病原体、药物残留等增加,特别是个别不法分子对违禁药物、病死动物的加工经营使用,进一步加重畜产品安全隐患,影响居民消费信心.近些年,通过培训、监管、整治等系列工作,动物产品安全得到一些提升.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动物防疫与畜产品安全监管的实践体会,对畜产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提出要加强培训,提高动物产品安全的认识与控制能力;加强监管,净化动物养殖加工环境;加强检疫,减少病原扩散和促进动物健康动物产品安全;推行优质优价,促进从业人员加强动物健康养殖与经营加工;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诊断能力;理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提升养殖场层次,促进动物产品安全性提高。
  • 摘要:近年来,山区规模养殖迅猛发展,当地畜牧业养殖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显著提升,然规模养殖不同于分散饲养,疫病防控要求更为严格.然由于山区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规模养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落后于国外和发达地区.因此,提高科学养殖、科学防疫理念是山区规模养殖出路所存.本文通过对山区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现状调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提出要选址科学,建设规范;以人为本,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消毒,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减少疫病发生风险;实施科学免疫,有效防控疫病发生;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以此达到防患动物疫病风险、促进规模养殖健康发展的目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