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1-05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会议文集: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52条结果
  • 摘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指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路径。从战略意义上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而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旧区改造、城市更新;资源开发、文化演绎;旗舰项目、综合运作,是三条重要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整个民族奋斗的总目标。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在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经济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时代要求人们回到中华文化,引导人们在高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提倡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智慧,提倡尊重经典,学习经典,要引导青少年和广大群众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同时,要把中华文化的精神,把中华文化的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精神融入当代的生活,使老百姓过一种既享受高科技成果,又有高远境界和优雅品味的生活。
  • 摘要:本文探讨了互联网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从营销传播角度来看,互联网这个平台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变化.3G门户强调自己的价值,有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整个变化最关键的环节实际上是企业面对互联网的时候,它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且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技术很重要,但在这个时代,在这种瞬息变化中,却经常用力用错,要想与时俱进,一定要在理念方面有一个变化,或者创新.从传统的媒体到互联网变化不是狼和羊的关系,是从猿类到人类的变化。企业正在不断的进步,本文把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营销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媒体平台;第二,危机平台;第三,资源挖掘平台,人们正在进入一个企业对互联网进行资源挖掘的阶段。传播管理成为企业的日常工作,主要工作有危机处理、挖掘资源、建立传播体系、精准传播管理,建立数据库。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这些工作是过去没有办法完成的。企业过去习惯的规划传播、节点传播,现在企业更多的是做日常、随机和精准转播。这个部门到底怎么样设立?怎么样进行日常的传播管理?第一是成立新型综合部门;第二提升市场部、营销部、公关部、信息部的价值地位;第三是收购公司,也就是说企业过去营销传播是外包的,自己不用亲自参与,现在必须要亲历亲为,而且每天都要做。
  • 摘要:本文围绕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讨论了苹果、初音未来、愤怒的小鸟一些具体的案例.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将会成为彻底的主导性支柱产业,包括网络信息与多媒体,然后是动漫与网游、广告与会展、广告设计,以及休闲娱乐体验等新的娱乐方式。这种方式在目前我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中,一定会占据发展的主导地位。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对前两个层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要求,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要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进入高端新业态,改变非经济、非市场、非产业的管理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文化产业常常是过去管文化的人管,要从前产业形态进入产业发展阶段,进而达到现代产业管理与高端产业发展的层次,要有高科技的技术支撑、法律知识产权支撑、金融支撑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支撑,然后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一种综合的以现代企业上市为特色的经营体系,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等地提升,从而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越来越多的科技进3D科技、动漫和虚拟技术已经全面影响到了整个社会,比如航空航天、医学、培训、军事、儿童教育乃至医疗事业。现在社会的任何一项事业都迫切需要高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特别广阔的前景。世界游戏化的过程中,怎么样通过极简主义改变过去游戏的模式,三五分钟解决问题,而不是玩一个月、两个月。极简主义是游戏化时代的制胜法宝平民文化时期的到来,当今世界人们需要什么?无非是参与进去互动。而那些能够激发内心最朴素的感觉的事物,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 摘要:本文讲的内容是智能手机给新闻出版业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从内容产业的角度去看待这种影响,或者说是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在内容产业上新媒体带来的危机比机会更大一些.智能手机,尤其是苹果的兴起带给了人们一个启示,行业最致命的对手往往来自于行业之外。智能手机带来的希望多,还是危机多,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匡教授认为新闻出版业更多的是指传统做内容的出版业,有很大的问题,纸媒是要淘汰的,大约50年以后会被淘汰。卖稿件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今后大家都通过iPad看报业的时候,恐怕所有的报业都要被苹果收购。第三,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做报纸的还可以说内容为王,几十年形成的采编队伍多少使得内容可以做得卓有成效。但是出版社面临的困境比报纸更大,因为出版社没有内容,内容在作者手里面,作者通过出版合同授权给出版社,这样出版社才拿到内容。从某个意义上说,苹果公司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版社,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这也在挑战中国政府对于媒体的管理:苹果并没有在中国办理任何官方的手续,文化部没有审批,公信部也没有审批,但是并不影响国内用户付费下载内容。这其实是非常恐怖的,同时它也在颠覆一些固有的常识和公知。
  • 摘要:过去的五年里,互联网发生了上网领域的大迁移。今年,智能手机硬件出货数量超过了桌上互联网电脑的数量。明年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从数量上会超过传统桌上互联网。手机日益成为大互联网的核心终端,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有什么生意可以做,那么则需要有一个营收模式,在整个桌上互联网里面,靠两种模式支撑,一种是广告模式,一种是付费模式。2013年移动互联网接下来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资讯和内容的大迁移会继续,而且会更加猛烈,手机领域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搜索分到单个类别去了,有了进一步的分化。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会根植于后方的数据、用户支持,单独的App不可能成长出一家大公司。游戏现在是倍数级增长,桌上互联网游戏是角色扮演,手机上游戏遵循另外一个规则,之前所有的经验会作废,成为他们开辟新业务时最大的障碍,而不是经验。这个领域最大的特征,大家不要把它视作对传统产业的掠夺和伤害,内部不同代级的厮杀也是非常强烈的。大公司竞争激烈,规模扩大才可以做更多事情,这个世界的成长一定充满了斗争,其实应该可以理解,这是成长带来的必然的东西。
  • 摘要:“对外文化贸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并且带着时代特质。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文化贸易的基本格局: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这样的发展是系自然地历史沿革所致,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形成的。分析了中国政府在文化贸易领域中所做的相关举措。文化部的行政范围包含演艺、动漫、会展和艺术品等,其具体主导工作能够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即政策制定和服务提供。文化部的行政范围包含演艺、动漫、会展和艺术品等,其具体主导工作能够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即政策制定和服务提供。政策部分,文化部从2008年、2009年开始制定一个总体规划、一个指导意见和指导目录,在进出口银行合作方面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等。在制定政策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符合规律,且制定政策不能盲目,但现在对文化市场规律还不是特别熟悉,因此可以说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过程里编纂一些基础信息,如国外表演艺术信息、视觉艺术信息、会展资源信息、年度文化报告等,另外还组织了一些企业,帮助他们参与国际动画展、国际动画节、电子娱乐展、演艺交易会等活动。这些作为能够推动企业与国际多接触、了解。除些之外,在全国各地还建立了一些文化贸易基地,让它能够成为一个长效的、不间断的、对外的文化贸易场所,来把它作为一个非常具有创意和自主活力的地方。同时,驻外文化组织与我部也合作建立了一批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等。这些都能够视为服务的支持体系,帮助文化贸易开展、推广文化产品,并在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与国外互相学习,擅长于学习国外的东西,包括管理经验和消费理念等。
  • 摘要:本文主要谈论对文化贸易战略方面的问题.今天提对外文化贸易战略有其正当性,中国推展文化贸易应该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从这个视角来看文化贸易,用以下五个话题跟大家分享.对外文化贸易战略的提出归因于中国文化进出口的长期逆差,逆差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传播力的低下。其次,来看看在对外文化中三个到今日还在进一步深化的议题。第一是拿什么走出去,也就是缺乏负载文化内容的产品。这是出口结构的不均衡所造成的实质问题。第二是往哪里走,这反映了输出地区的过度集中与单一。最后是如何走,在今天进一步谈文化贸易时,如何走进去、走上去,是最通俗理解这个话题的两个角度,但其实从这样的理解视角来看,走出去的战略是基于经济领域的。rn 文化传播有两种方式,分为技术与非技术层面。技术层面是政府一直在做的文化对外宣传,政府主导文化交流,这个方式适合今日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是更加理性的贸易方式。对于市场交易而言,最好由政府来引导,这是主动走出去的方式。但从非技术层面来看,不管政府、老百姓愿不愿意,把好东西推出去的同时,包括民众气质、整个文化习俗、惯性方面也都跟随着产品走了出去。对外文化贸易战略实现的必然要素便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毕竟是以文化贸易为基础,必须回过头来考虑中国的所有文化内容是否都能够实现产业化,即产业化可行性的问题。走出去的战略学术研究,一方面要关注市场和贸易规律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特殊性。最后,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战略,这个点上也应考虑市场丰富性和人才需求的丰富、多样性,不仅仅只是一个模板。最后主张要有一个平和、淡定的大国心态,走出去的当下也希望中国文化和谐融入到世界多样性文化当中,创造文化、输出文化,最重要的是让世界文明喜爱它。政策导向需要考虑文化改革和开放,需要考虑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并重,政府不直接创造竞争力,但可以通过公众政策来影响,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条件是最重要的。
  • 摘要:本文对中、日、韩文化贸易竞争力比较具体分析了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并从中探讨中国的文化竞争力。虽然中国的势力目前尚不足,不过也在努力地让文化走出去,扩大海外竞争力,通过产品出口和服务出口提高影响力。中国已是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经济大国谈判处于有利地位,对出口产业规模的经济支撑出口产业受到阻力后,国内市场可以作为补充。大国的潜在市场,也是吸引国际优质生产要素的重要因素。政府扶持必须带有培育竞争力的计划,而不是简单促进出口。文化企业应加强自我修炼,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不仅是国际竞争力,而是产业化后与同行甚至是其他行业进行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此方面的竞争力培育,政府也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比如打造品牌、营销渠道、原创性文化产品开发等,但即便如此,企业的竞争力还是要仰赖于自身的培养。
  • 摘要:本文通过台湾经验,运用剧变模型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分析了出版的几个面向.探索了数字阅读行为的背景。论述了态度、移转障碍对读者对数字出版的选择的影响。电子阅读器的普及以及稍多的种类是数字出版扩散的模式的影响因素.今后重点要关心服务品质、关心怎么样做得更好的同时,也要思考移转的障碍。不同阅读内容一定有不同阅读的体验,所以有的时候有一些东西是应该慢阅读,有一些咨询式的东西可能要快速阅读一下。编辑的力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以前在做纸本的时候要注意排版,在做数字出版的时候版面是自己决定的,大小也是自己决定,标点符号位置也是自己定的,所以这些会对编辑的技术造成一定的冲击。
  • 摘要:本文论述了出版转型与阅读文化重建,小题目是快传播慢阅读.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出版的格局,已经引领着出版进行转型.面对面对数字技术对现代阅读的改变,要重建阅读文化把阅读环境、阅读的对象、阅读形式、阅读的效果、阅读的人文精神能够得到更好的重视和弘扬。提倡慢阅读、建立网络阅读生态环境、建立阅读顾问模式。
  • 摘要:2001年做了有关文创城市的排行榜,今年加上了软实力和硬指标一起进行排名.两岸文创耀寰宇,军事可以使活得非常安全,经济可以让体面地活着,但是文化可以让有尊严地活着.本文通过2013CCIA调查发现一,两岸加起来有十几类文化产业,其中数字内容和设计品牌时尚产业是大家觉得最适合文创发展的,此两项产业也二度蝉联最适发展产业。发现二,文创竞争力里面,第一是北京,其文创竞争力总分96.828,分数超越了位居第二的上海。北京在文化内涵度、文化融合度、文化发展力、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文化硬实力等方面都是排名第一。发现三,台湾有三个城市列入了A级城市,分别为排名第三的台北市、排名第十一的台中市以及排名第十二的新北市。台北市具备文化资源因而形成巨大的磁吸效应,台中市及新北市则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发现四,根据调查结果,两岸专家学者各自认定的关键优势因素为:大陆有政策扶持优势,如“十二五”规划中,中央政策规定地方政府发展文创。台湾则具备由下而上所呈现出来的人才素养优势。发现五,上海、北京、台北,不论在文化软实力还是硬实力皆包办了前三名。发现六,城市竞争实力,直辖市最优,竞争力平均指数为88.377;副省级次之,竞争力平均指数为79.533;地级市居后,竞争力平均指数为68.295,这说明了龙头效应就是龙头效应。最后提出一个建言:第一,推动产业价值,发挥产业集群功效。第二,加强知识产杈的保护。第三,加强道德的宣传,提升文化的素质,出发心、正能量、善信念。第四,建立育才留才的制度。第五,建立文创的鉴价制度,形成融通。第六,建立两岸交流的平台。中华魂、文创心、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希望为两岸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贡献。
  • 摘要:1988年从博罗州外海一艘沉船挖掘到很多的陶瓷.检测以后知道是大量中国北方的白瓷、中部的彩釉、南方的陶烃.这艘船是十九世纪初的,从这可以看出来中国很早就开始外销大量的陶瓷了.法蓝瓷是中华文化产业的骄傲。法蓝瓷代表了天地人、真善美,是中华老祖宗的生活哲学观。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能够把传统的思维、文化资产、创意想象变成一种可以倾销到全世界的产品?从传统的战略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红海战略里面竞争的,可称作一般战略,这是一种市场在分蛋糕的模式。第二个层次,2004年、2005年有一个蓝海战略,大家不分蛋糕了,我们把蛋糕做大。红海战略是价格和价值就如同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你要追求高价值,你就付出高成本,价值和价格是矛盾的。到2005年蓝海战略提出价格和价值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创新模式有一个交集,在适当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到非常丰厚的价值,这种适当的方法就是文创的方法,用文创故事的驱动、品牌的塑造、创意的想象、设计的精工,在改变、提升、夯实价值的基础上,取得价格的突破。第三个层次,从红海战略、一般战略到蓝海战略到紫海或者绿海这样一个创意战略。它是一种包容战略,是一种可持续的战略。根据前述可知,过去的法蓝瓷是一个为全球最知名、最尖端的礼品进行加工的优秀企业。rn 法蓝瓷从2001年创办到现在,分成这三个阶段:第一,2001年到2006年,是品牌培育和拓展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法蓝瓷来自中国,走向世界。它是在全球最顶尖级的高精工艺礼品的展览会市场来展示法蓝瓷。第二,2002年到2010年哈佛案例的导入,是品牌的生根和渠道建设阶段,也因此能在这么多城市、这么多国家有这么大的销量和销售店,无论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还是产品的销售店。第三,2010年到现在是产品的拓展阶段,法蓝瓷不只是做工艺陶瓷,做有效率的艺术品,而且以陶瓷为载体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引入到方方面面,例如,桌椅板凳、壁挂。法蓝瓷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用的是创意战略和创意管理,商业创新是把红海价值链的分析和蓝海价值的战略创新两个做融合,变成了一个创意战略的商业创新。商业创新能力一共包括六个部分:价值创新、成本创新、容量创新、市场营销创新、边界创新、学习创新,都分别在法蓝瓷身上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现。
  • 摘要:传统的唱片现在正在逐渐地萎缩,过去一个唱片几十万、上百万的销售,现在就是几万,也因此,80%的唱片商店都要破产.2005年的《经济参考报》上面有一个数据,中国网络音乐销售总额首度超过了传统的音乐.2011年的数据是70%的销售数据来自于网络音乐.文化部在2011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中将网络音乐分为在线和无线,也就是传统的PC和移动互联网,在线的是3.8%,无线的是2.4%.2012年上半年网络游戏是250亿,一年下来500亿.现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紧密结合,也催生了网络音乐、电子图书、手机报等新生业态,但国际唱片协会的数据说2010年网络音乐盗版达到90%.在数字音乐方面,消费者吃惯了免费的午餐,觉得在网络上消费东西不用给钱,这导致了投入不够,内容原创不足.A8音乐向它的手机互联网用户推广它的音乐,包括营销的推广、品牌的建设,也包括开发了一系列音乐的软件、产品,提高大家的音乐体验。另外一块是和移动运营商既是合作的关系,也是竞争的关系。在企业层面的推广是一种业务的拓展,他最核心的还是在手机互联网用户上。提供的是个性化音乐的服务。A8本质上是一家科技的公司,定位在音乐这个行业,提供了一个音乐销售和寻找盈利模式的平台,日新月异变化的科技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这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音乐唱片行业已经开始不可逆转地衰退,对于互联网兴起,特别是最近这一两年移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给音乐行业既带来了一个挑战,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在挑战中要跟得上科技的步伐,科技的发展目前非常快,所以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转型机会。最后呼吁大家重视音乐版权问题。
  • 摘要:新社商圈的品牌建立台湾有很多的旅游地区,新社是一个小小的商圈,是这两年来慢慢知名的商圈.这个新出的商圈和其他的商圈是不一样的,常规的商圈是有资源、资本、大山、大海、大湖,但这个新出的商圈什么都没有.怎么把它包装成一个观光的地方呢?它的契机是从文化创意这个概念而兴起的.相关的政策建立之后,2002年商圈设立了.它在做品牌的推广及设立时是有几个步骤的.在这个环境里面,大家对这个地方要认同,它建立的不是一个单独的商品品牌,而是一个商圈的品牌.大家有了共识,要建立什么样的品牌,品牌概念出来之后,慢慢地软体、硬体的建设就要进来了.新社是从传统的农村转向休闲产业的。在这个步调确定之后,慢慢地就是要逐步地建立新社商圈的品牌。在新社所有的商圈识别都是用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符号,是运用标准化的概念。这么做的原因是有时候你的一个商圈的理事长、主导、领导人更换的时候,他可能会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品牌主张,可是当你把所有的概念统一化、标志统一化时,不管你的领导换成谁,社区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因为你的品牌概念会被深植在人心里面,这些品牌概念不会被改变。新社发展历程可分成三个阶段:魅力化、品牌化、国际化。新社引进所有的花海,运用了特殊的路标指引方式来吸引观光客。社区的品牌主张是乐活、缓慢、健康、幸福。该社区也跟国外合作,把品牌推到国外去。展智公司在做地方创意设计,除了上述提到的创意设计外,还有一乡镇、一产品的部分,也有在做通路的经营、营销的规划。该公司主要还是进行把地方产业提升、把地方的商圈重新品牌化的工作。
  • 摘要:科学保护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并从文化遗产汲取发展的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仅是文化工作者,而且是全社会和公民庄严的文化使命.本场研讨把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作为一个焦点案例,很多专家也带来全国各地的案例,共同探讨大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的类型从重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向同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因此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在大型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明传承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处理好原住民和游客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现在形成的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和历史风貌,以及和它宜居环境的关系。
  • 摘要:三山五园可能是十五世纪以后中国最高统治阶层在这里游乐的地方,从风水角度来说,这里确实是中国最好的一片宝地,山水兴盛,是距离北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最近的山、最好的水.这个水不仅仅是今天看到的湖泊,还有很好的河流和湿地,以及大片人工培养起来的江南稻田.应该说在三山五园地区,有着华北地区,乃至可能是中国最好的一片自然山水.这个建筑群体完整地、深刻地、系统地体现和表达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宇宙观念、家国观念,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体系中间最经典、最完美、最高级的一种表述。在这个地方曾经系统地开始和见证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全面接触,开始了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的第一波,而且见证了东方的中华文明和欧洲的西方文明,见证了这两个文明的交恶,见证了从古老的东方农业文明向一个近现代的科技文明的转换。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其中也包括后来向苏联学习而建设起来的这样一个科技研究体系,表明自己从一个古老的农业文明向一个近现代文明跨入的标志性东西,而这个标志性东西就矗立在原来三山五园的废墟上。除此之外,它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敢吃螃蟹,最后创建起来的科技创新体系。它代表着当今和未来文明的最高形态。一个市场和科技结合的新体系在三山五园区域中已经建立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山五园作为一个风水宝地,它的符号意义不仅仅是一层,而是叠加的。若干层符号意义,怎么解读都是可以的。因此,如果在中国土地上要推出一个具有国家符号意义的东西的话,可能非三山五园莫属。因为它符号中间的层次意义太丰富、太系统,而且在历史上的阶段性非常连贯。
  •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三山五园的保护与发展.三山五园的保护与发展,当然是保护在前,发展在后.三山五园历史研究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三山五园研究需要在前.第二个问题,三山五园是一个整体,它不是现在所看到的三山五园孤零零的相分割的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历史上三山五园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圆明五园,圆明园、畅春园、春熙园、熙春园,万寿山、香山等.现在讲三山五园是叫顺口了,历史名称应叫五园三山.历史上园比山位置要重,尤其是圆明园和紫禁城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是五园三山.第三个问题,三山五园当时是中国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集中了当时最高管的人群。从三山五园整体来看,谈三山五园保护,谈发展利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研究。这方面做得不太够,所以我觉得应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加大研究,希望能够得到海淀区区政府,包括文化促进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充分利用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让清华、北大学者们共同挖掘、整理现存的没有公布的历史资料。这对于三山五园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没有资料,大家就不知道三山五园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的历史研究也能够更好地推动三山五园园林和建筑的研究。实际上,还要更深刻地注意人的活动、人的思想。所以三山五园是一部清史的浓缩,记录了清朝由康乾盛世到落后挨打的更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百科全书,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这包括三山五园管理,三山五园帝后起居生活,怎么样在三山五园里面工作,以及从三山五园到紫禁城之间的交通、道路往来,这都是非常丰富的历史内容。如果把这方面做好,对三山五园的宣传、利用、开发非常有益处。
  • 摘要:北京这个城市,特别是老城,它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瓶颈,在参与这次活动之前,也参加过一次叫白塔寺地区的整个开发规划.通过对白塔寺地区的了解,发现北京市内城、老城开发面临瓶颈确实非常严重.那个区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因为元朝最主要遗址就是在那里,它负载北京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而且还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与北京城建立,以及与整个中华民族统一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但是看到的整个白塔寺地区状态是,拆迁成本达到每平米15万到20万元.、北京城市的发展也要有三重空间的研究。第一重空间是表现性价值。第二重空间是功能性价值。第三重空间是基于表现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的结合来进行的一个创新性设计。传统的北京,海淀是一个文化区,朝阳是带有工业特点、高科技特点的区域,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海淀变成了高科技城,朝阳由798变成了文化区,颠倒过来了,这个要通过重大历史项目的调整重新把它颠倒回去。海淀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有高科技的发展,这是非常好的现代功能价值,但是传统文化地位恐怕更重要,海淀的发展文化开发是基础,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是所有开发的基础。北京老城改造有一个成就,金融街拆光之后,在街口竖了一个京城坊,这样就跟北京城的文化历史有了关联。京城坊就是金融街在元朝时候的地名,传统地名的恢复对城市文化价值的重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三山五园大概念的提出对今后设计一些比较好的项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 摘要:在北京城市建设中文物部门参与了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说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或者说承担着城市新的发展定位。本文重点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它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认识,应该把它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只有真正了解了古都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才有助于人们推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未来投入以后,它在这个区域里的发展能不能实行良性的、有机的或者可持续的发展。西城区什刹海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地区。这些以旧城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这些年也在保护利用上,在整个历史街区成片保护、风貌保护上做了一些成功的探索,成功模式最主要的是成功剖析了整个区域在历史上的文化元素,能够把这些文化元素充分地利用、充分地研究,同时又和整体的区域结合,特别是区县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和引导,使这些历史街区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整个社会层面而言,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是视为财富,要把这个积淀转化成为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总体而言,文化自觉主要是指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对文化作用的发挥规律和建设使命拥有深刻的认识,将对当今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应该从对文化的认识和觉悟上加强,从全社会各个层面共同研究探讨出发,如此一来,它将对整个未来北京文化之都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本文首先讲述了传承体系,进而通过分析湖南集成的案例,对三山五园的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第一,现在不要平面化说三山五园。任何一个地区的文化开发都是金字塔层次,特别关心的就是符号体系,属于金字塔尖端的旗帜和灵魂的点。第二,三山五园一定要从整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出发,集小胜成大胜,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集成商、展示商。第三,不在于大家说了多少,而在于战略实施多少。实施阶段团队非常需要两个结构。一个是以核心人才为突破点。二是以专业人才、核心人才为支撑。在三山五园建设过程中,有团队、有思想落实才是关键。相反,没有团队、顶层设计以及相关因素的配套,将一事无成。
  • 摘要:三山五园应该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最高形态这个话题有四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关于中国村落文化.三山五园是中国农耕文化理想、诉求的一种极致,把它放在这样的高端是不为过的。同时,它还是文化的形式或者文化的积存。在三山五园文化发掘过程中,要看到文化价值的缺失和某些文化诉求的缺位,第二层意思,三山五园不应该与中国北京古城撇清,不能够与立国文化撇清,不能够与中华文化传承撇清,第三层意思是三山五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力避一种偏好,就是文化洁癖,文化是发展的、流动的,要力避文化洁癖。第四层意思,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在适当的体量上面做,不要把它无限度放大,其实它的高度和体量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小体量也可以做成很高的高度。
  • 摘要:本文对于三山五园的建设提出几个建议,第一,需要多元化的团队合作.通过在迪斯尼乐园工作经验认为规划很重要,还需要历史学家、地质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景观学家加入进来。最后是规划学家,他要把前面的一些专家融合在一起。第二个建议是做减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周边的环境治理好。欧洲团队吸引顾客的是古镇主要因为建筑色彩丰富街区设计好,格局好,活动好,海淀区要想打造文化旅游,最关键的是软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策划,还要重视服务阶段的水平。最后一点,要保证原住民的经营权,而所有权跟经营权也分离开来,所有权不变,经营权统一。海淀区还是近30年形成的以科技园为主的清华、北大等高校集聚区,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为什么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国在世界上没有很好的定位?就是不会传播,而时尚永远是一个好的方式。
  • 摘要:本文阐述了几个文创领军人才的能力构建问题的见解。吴静吉——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明确了创意人才的重要性。就人来说,一定要有热情,要有动力,做其所爱,爱其所做。要有文化底蕴,即以人为本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还要有国际视野,多元包容与体验。贾伟——洛可可设计公司创始人认为创意人才要懂得创意是什么,强调创意要有温度,好的创意是要有性格的,设计人、创意人要有一个很强的生命观。杭间——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院长认为领军人物不科学,因为领军人物不是一个学位。它至少不能从课堂上,不能从现在这样一个场合学到,而是贯穿到所有有制作方面的始终。赵永庄——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两个故事分析,指出创业要有梦想、贴近生活,还要有求实精神。
  • 摘要:本文阐述了几个文化领域专家对特色文化城市与资源提升问题的见解。李国平——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认为创意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比以前更加重要,强调创意驱动的区域发展模式需要有政策的支撑。曹晓宁——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讲述了天创演艺区的案例,这个项目的定位是“演艺让城市更美好”,在整体设计上突出了中国特色、东方气派。剧目先行、市场主导、世界一流、立体开发等理念。孙健君——北京派格太合泛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认为所谓文化创意的独特性,就是让特色城市恢复它自己活力的最重要的动力。创建特色文化城市必须以民为本,以民生和宜居为本,民生和宜居就是十个方面:吃、住、行、游、购、娱、值、学、建、才。Christian Scheib-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团长认为城市的品牌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地重新定义乐团在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必须要与时俱进,应该和整个文化身份的品牌保持一致,一起发展。陈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认为北京在建立特色城市时选择了文化创意产业,要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在产业建设、市场化项目和文化服务体系上下工夫。
  • 摘要:本文阐述了几个文化领域专家对文化空间再造与新都市观问题的见解。王齐国——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认为要重视对文化的构建.新都市还得以宜居、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活方式为发展方向。只有这样的新都市观才能使城市更加有魅力。李益民——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认为需要建设现代前沿城市,打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如何和第三代城市结合,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要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为本,历史的、人文的、自然的文化相结合是很难的。孙风毅——石家庄市正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认为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关联,联系紧密。城市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壮大犹如一驾马车。政府是马,投资企业研究、策划机构是车之两轮。作为政府,要配置好资源,出台、提供优惠政策,一定要注意先予后取,先给予扶持。规划是龙头。一个好的规划就成功了一半。要找准政府与投资企业的最佳结合点,平衡政府和投资企业的利益。林磐耸——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会长认为要从人对应的空间的五感概念去思考未来文化空间的发展,要注重城市品牌的识别和人才的养成。王齐国——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认为关于文化空间的建设问题要重视人才。在建设新都市的时候,或者在构建文化空间的时候要做好规划,并且要做高水准的规划。要照顾到三生理念,就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完美结合。要更加充满人文情怀。
  • 摘要:2013年,跨越中韩建交20周年,继续朝新的20年迈进.韩国驻华使馆公使参赞兼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分析了建交以后两国文化交流的三种趋势。中韩两国在汉字、儒教、佛教等亚洲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特点,这也使两国可以较容易地开展文化领域合作,并且可以获得较大的实际利益。另外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韩两国也分别具有自己的优势,因此,通过交流与合作,将这些优势联合起来,相信可以打造出以亚洲价值为基础,具备世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原本在经济领域中,中韩两国所拥有的互补性,也将在文化产业领域被加强。但是为实现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方面合作的最大化及取得实际的成果,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克服和解决。要解决好在双方文化基础共同点方面所产生的文化所有权纠纷、解除双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和限制、两国需要彻底跟进著作权的保护工作。最后希望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可以进一步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希望2013年中韩两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上一层楼,并祈愿两国文化产业活跃发展,两国国民友谊进一步加深。
  • 摘要:本文从产业角度对文化和科技融合进行思考.首先分析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趋势.进而提出了文化、科技、管理三种力量聚合,三位一体模式,突出重点技术,不断形成跨界融合,站在敌手的视角五种应对文化科技融合新趋势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品牌化和延长产业链互相促进、五位一体平台、数字全产业链产业集聚、用数字的技术来提升娱乐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实现借鉴和本土化的结合几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模式。
  • 摘要: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为主题,同时也设有“城市论坛:特色文化城市与创意推动力”。本文谈论了关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意思考。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上有过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文化街区也应当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这就取决于当代人对它们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拆建应该有是纯粹历史街区还是混杂街区、是历史还是暂时、是供还是用、是用作公益性的还是商业性四种区分。没有特色就没有地位,也没有建设的必要,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要具有文、古、雅、林四个字的特色。为了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发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别要突出精品意识、商业模式、宣传推动。
  • 摘要:文化要变成产业,这中间缺乏三件东西:除了"人才"外,另外还有两件东西,一个叫"创意",另一个叫"科技".所以,本文从"创意"和"科技"两个角度进行思考.文章特别提到三个观点,一个是文化观点,一个是科技观点,还有一个是传播学观点。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三种不同的参与:实体空间的参与、科技网络的参与和消费参与。由此,勾画了一个文化创意工业的“新版图”。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开创现代化营销方式,经由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方式(e-commence and in-ternet marketing),强调文化艺术的现代生活质量内涵与知识经济的产业化,成为创意工业,并将空间硬件与历史软件文化形成双构市场,也将史料实证与叙事模式结合衍续流动时空,从而进一步地构成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模式。rn 作者以自己参与业界以及在学界思考的过程发现,文化创意产业有七个不同的层次:创意过程特性、生产过程特性、复制过程特性、营销元素特性、传输动机特性、典藏过程特性、资产地租特性。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年份,从社会层面上来看,亦有很多问题。首先是产业上的政策问题。其次,产业内部出现了资金与人才大量外流。第三,教育与市场脱节,台湾的教育与文化市场不能很好地对接,使得人才无用武之地,而文化市场人才极其缺乏。第四,是封闭型产业规模,没有很好的打开多种面向,向更好的方向进行。第五,少子化造成人才中断,这是台湾现实的社会问题。rn 涉及到海峡两岸文创,现在亦有转机。科技产业进驻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让海峡两岸更好地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平台进一步多元化,传统媒体的萎缩却带来了新媒体的迅速扩张,也更增加了新媒体的形式和内容;海峡两岸的地域性,使得其合作的文创产业可以具有跨界跨域的产制模式,是指具有更为广泛的方式;最后,共同开拓全球视野及市场是海峡两岸的最终目标。所以,要因应措施,启动积极合作机制,营造健全产业环境,最终整合文化产业平台。
  •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启示人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在这里,科技是引进力、原创是生命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比较,我国的软肋在于缺乏原创力和原创作用,这已经是业界和学界共识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原创作品的社会价值认可与激励机制不力。原创力与原创作品源泉的开掘不力!2012年全国高校艺术类作品大赛颁奖典礼让人印象深刻,由此也可以看到人才就在普通人之中这样一个真理。新媒体科技在今天人才培养中是大有可为的,而且还有很多潜力是可以开掘的,但这项工作光靠高校是不够的,需要高校和业界协同起来共同开创,本文的探索只是在新媒体与现代创业人才配合中的一个小小的火花,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和业界团结起来,把我国原创作品开发的更好,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本文由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数字典藏馆的主任桑德拉·柯林斯介绍了爱尔兰的一个项目,就是数字典藏项目.具体从数字化、内容性、政策支持、格式特征四个方面行进了分析。设立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保存爱尔兰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遗产,同时使得大家可以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文化和社会遗产。爱尔兰数字典藏馆是一个受委托的数字典藏馆,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文和社科领域.爱尔兰不同的机构都有大量的数据,馆内的工作就是保存这些数据,同时把这些数据互相联系起来,最终会提供一个中心的互联网入口,并且可以提供各种各样多媒体的工具,以方便人们检索和使用这些数据.
  • 摘要:中国的软、硬两种实力并不同步。中国出口的文化产品流向往往比较单一,对世界文化贸易及发展的格局影响有限。由于受到跨文化差异和西方文化霸权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有竞争力的项目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为主,除了录音带、高密度激光视盘、数码激光视盘等硬件的出口明显大于进口外,其他文化产品都严重依赖进口。贸易逆差额最大的前三位分别为期刊、电子出版物和报纸。首先外部原因包括中国的形象被妖魔化。反观内部原因首先则是出版本身的市场化问题。rn 目前我国文化贸易出版项目的事态并不乐观。中国内容生产出口薄弱,大投资、大制作能够产生很好的文化产品吗?文化产品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莫言算是在本国出版产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但长时间来看,中国出版还是局限于传统文化、中医、气功、中餐等领域。搞文化外交时,都把真正核心放在了价值观上,内容还是较少。所以一些出版老品牌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等都有吃老本的倾向,一些新兴出版社虽然有畅销书,不过还未成型。出版贸易与其他传统贸易不同,不能打价格优势战,而是需要看重内容。如今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过度重物质轻精神、重技术轻人文、重形式轻内容,这个问题很严重。各地风行搞园区,但本文认为应把青山绿水留下来,不要搞太多水泥工程,因为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教育、人文和公民素质。也不必急于消灭数字——逆差倒成顺差,这不符合实际状况。现今中国的科技、文化及某些方面还不如其他国家,该借鉴的地方就需要学习,而不是只追求表面数字,像韩国人爱用国货的精神就值得我国学习。中国需要改革开放,不能缺少引进,但是需要保持警惕。
  • 摘要:本文分析了作者在东亚或全球社会里所看到的,关于流行文化与创意产业之关系.从《江南style》案例出发,点出流行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要做创意产业也一定要强调流行文化的发展与利用,并了解流行文化的特质,特别是要厘清在后现代中,流行文化有怎样的影响力。如果创意产业摒除了流行文化的话,便很难有赚钱的机会,这是作者个人的看法。谈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时,必须关注三个指标:衍生值、联系值和兑换值。在后现代的趋势中具有电子化或称为数字化、虚拟化、流行文化的普及化。对于中国的后现代文化战略方向而言,在这里提出四点。首先是流行文化圈,中国民间应该要发展出独有的流行文化圈,第二,传播性,第三,应以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其中有一点很重要——创造普世价值。第四,是微电影和微小说市场。
  • 摘要: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李永求受邀参加北大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做了中国文化产品对韩出口报告。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研究背景、中国文化产品对韩出口整体概况、中国电影在韩国的反映与结论。通过中国文化产品对韩出口的总体概况进行分析,并从中国电影在韩国市场的票房反映和网民评分当中,或多或少的能够把握中国文化产品在韩国市场的地位。从量的层面来看,中国是韩国文化进口的第二大对象国,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出口文化产品类型还是总量都会进一步增加。从质的层面来看,中国文化产品承载了中国特色的内涵,现阶段而言,这种特色还缺乏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因此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今文化产品并不单纯用于消费对象,而是一种促进沟通和交流的媒介,因此它具备一种最为普遍的并且令人感动的要素。
  • 摘要:本文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社长讲述了如何避免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和未来阅读中被边缘化。建议工作中应重视编辑的作用、出版社应把提升内容创新能力和加强原创出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发展数字出版,实现出版业态的转型、要构建服务体系,完成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在发展数字出版这样一个问题上,对传统出版人而言需要,有紧迫感、明确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定位把握发展主动权、明确在定位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 摘要: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目前最多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理念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推测的理性分析,而是需要成体系的推演和廓清系统的理论.数字出版肯定不是电子出版,不是出版的电子化,也不是出版的数字化,数字出版不完全是读本和读品的区别,也不简单是读网的问题,数字出版的问题不是单向传播,不是封闭流程,也不是单纯数据库支撑、知识咨询平台的查询,数字出版不是一般意义的复制,不是一般意义的编辑选择,更需要充沛创意的支持、充足的创造过程、充实的创新成果.所以最理想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是借出版业业态转型之际,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加上新的组织建构、新的产品创意、新的产品生产的流程、新的产品编辑组合选择方式、新的产品形态和新的产品接受方式来共同组建新的出版共生体.rn 数字出版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弘扬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能打压文化多样性。数字出版应该重视和保护著作者的权益,只有对版权、对著作权、对发明权、对创造权特别的重视,只有对所有行业特别尊重,数字出版才可以扬帆启航走得更远。编辑的价值发现和选择功能,在数字时代只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而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数字出版追求互联网产品体积小、承载多、速度快、范围广、内容深、形式美、景象真的一切特点,同时由于跨时空、跨媒体、跨民族和跨政体和国体而形成聚生效应、合理效应、放大效应、连带效应。随着互联网基于语音异性各要素搜索引擎的发明,音频、视频选择和检索技术的完美呈现,网络选择智能化将大大加强,相应的数字出版个性化、精准化、多样化的服务将会大大提升,方便广大受众更便捷地寻找目标,得到更舒适的贴心服务,满足更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 摘要:作者讲述了自己对数字出版和未来阅读的一些理解.数字出版带来的多种影响从数字出版产生以后,有几种发展方向.有的数字出版真正可以实现了创意和科技的结合,因为创意本身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科技可以帮助它灵活表现出来.有了数字出版,可能出现阅读的多元、图书内容体验的多元、实现产业发展的多元及增值.为适应数字出版应,搭好平台,把主要努力方向定位在平面阅读、互动阅读、视频转换上,并作为出版企业重点发展的内容,在数字转换上扩大投资规模。要建立视频资源库来促进资源的融合。文化产业必须有创意,创意引领一切,对于未来的阅读,为了使其更加丰富,必须不断改造数字出版内容,不断进行创意型开发。
  • 摘要:本主题围绕着对接与创新,从《妈妈咪呀》和《时空之旅》来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之路.选择这两个案例是有它的深意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规模的经济体.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被各国的有识之士公认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这两个案例提供了两个相向而进的过程.一个是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把西方文化的精华用中华文化的形式加以表述.另一个是本土特色的全球化,在和国际市场的对接中来展示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创意.这样一种情况在国际上有没有先例呢?有很多先例,日本作为亚洲率先跨入现代化行列的东方国家,在它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尝试.比如说,日本的动漫游戏是很发达的.但是在日本动漫游戏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曾经就率先采用了西方的古典音乐,包括蓝调、交响乐来为他们的《无敌英雄传》《银河英雄传》和《EVA》进行配乐,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摘要:风潮音乐的创办历程风潮音乐1988年创立,那是两岸刚开始有正常往来的时候.风潮因为具备非常特殊的经营方式,所以它在台湾虽然是一家规模不算大的唱片公司,可是它在业界受到了非常高的尊敬,因为它的产品和经营方式非常特殊,它卖的不只是唱片,公司名称叫做风潮音乐,它是一个销售和创造音乐的公司.风潮音乐的创办者杨锦聪先生,从创业到现在发展的路程,有几个过程。第一个为了爱音乐,决定销售音乐,所以不管别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他,他都坚持不懈。其次,因为热爱文化而创造音乐。第三,因为爱生活而活用音乐。风潮有一个非常复杂和多元的营销系统。通过经销商的销售、展览,自己门市的直销以及和企业合作,还有数位行销来接近消费者。例如在澳洲的寺庙里面有风潮的专柜贩卖佛教音乐,因为他们认为风潮的音乐可以净化人心。风潮音乐的销售业务是长尾理论和蓝海战略的体现。风潮音乐的成功离不开从失败中学习自我定位、无畏科技,与科技结合。
  • 摘要:现在华强其实是在中国比较知名的一个企业,特别是在文化科技领域,国家领导人到深圳都会去看一下华强,华强已经成为深圳标杆性的企业.深圳有华为、腾讯,今天华强的例子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因为我是管理学的背景,所以我想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去探讨一下华强为什么会进入文化科技产业.哲学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它将去向何方?我想把这些问题放在华强身上,去研究一下华强是谁?从哪里来?它将走向何方?华强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今天在大陆的很多在文化产业之内,或者在文化产业之外的企业、业界的人士包括普通的消费者基本上还是比较了解华强的,大家第一反映就是它是一个文化科技企业.这个判断没有错,华强在文化科技领域已经深耕了将近二十年.在这个背景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背景,它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可能有人还会有一个判断,华强是国企,因为名字听起来就很牛,为中华之强盛.华强曾经是国企,但现在不是.华强是深入涉及到文化产业里面,以科技为标签的企业.它还有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批发,包括物业的出租等等.rn 华强的发展历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创造品牌的阶段。第二,寻找科技,其实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阶段。第三,科技加文化。第四,文化加科技。华强走过的路是一条由资本加科技,加政策性红利所推动的中国式成长的道路,这条道路并不适合每一个企业,因为华强拥有的资源并不是每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但是对于今天中国想进入文化产业的小微企业来说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很多制造型企业,它们想享受政策性红利,但是它们不知道怎么切入,因为它们觉得跟文化产业并不是特别搭。从华强的例子中可以得到答案,科技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进人文化产业一个比较好的切入口,因为中国的环境会比较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首先,科技型文化产品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比较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比较高的黏度和认可度。第二,科技型的文化项目作为形式出现的文化产品,比较容易得到相关的金融支持,因为我国的科技金融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了,虽然不是特别成熟,但是有一定的基础。以科技部的出口会有很多的金融支持,而文化金融现在刚刚起步。因此,为以科技作为一个突破口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 摘要:三山五园在整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在世界闻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未来三山五园地区的文化如何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在世界闻名架构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在海淀区政府领导下,对于三山五园景区做的一系列的规划和设计非常有意义.正是由于三山五园景区建设在国际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响,所以这个景区的建设怎么来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实际上三山五园在十八世纪中叶在西方就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英国著名的建筑师、园林艺术大师钱伯斯,作为西方世界最早系统研究东方艺术的大师,最早从瑞典东印度公司来到东方。这位大师在1793年随英国第一个使团来中国的时候,带了很多英国女王送给中国的礼物。其中包括一套巨大的图册,里面很大一部分讲英国皇家园林。此外,当时直接到圆明园的还有很多传教士。钱伯斯是西方介绍中国园林最伟大的大师。从他的建筑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影子。英国秋园里面的中国塔就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好东西,至今还在英国保存。如果把他们这些东西展示出来,特别是把钱伯斯送过来的东西做一个处理,形成一个反差,那么通过这样的宣传就可以对三山五园内涵有更好的揭示,让国内的参观者感受到当时三山五园的影响。而现在西方参观者通过这样的参照和了解,也会增加对三山五园景区内涵的感受。
  • 摘要:2012年参加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当时提到三山五园的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明确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概念,当时说的是三山五园文化区或者叫文化特区,是想把它作为海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文化空间的模糊概念在向大家讲述.那次会议之后,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把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正式写到党代会报告.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第一次写进这么高规格的文件里面,是第一次看见.以前在北京市有些规划的文件里边确实写到了三山五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保护区来进行规划和安排,但写进党代会的文件里面,确实是第一次看到.第一个层面规划是区域性规划,对它的现状和历史价值,也做了一些评估。按照文化的现状来讲,大概是三块区域,第一块就是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区域,应该是文化创新区的概念。第二块,圆明园和颐和园叫文化展示区,目前能够定义它的现状,它是一种文化的展示和表现,或者是传统园林文化的一个展示区。第三块,再往西到了香山、玉泉山,包括植物园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按照目前文化现状定义为文化休闲区。第二方面,还有一些重点的专项规划要做。比如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是三山五园核心内容。不光是保护文化遗产,还有地区发展问题,它核心产业应该是文化旅游产业。第三个方面的规划是重点地块详细性、修建性的规划,它针对的主要是环境整治。十八大之后,会集中整治颐和园北宫门周边的环境,今年基本完成青龙桥镇环境整治和改造、拆迁任务和违章内容整治。
  • 摘要:三山五园承载有三个层面的东西.第一个层面是以清朝造办处为一个载体或者渠道,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全部集中到三山五园.还有一个层面以清平属为渠道的全国戏剧人才,集中到清平.还有圆明园和曹雪芹.三山五园需要经典重构与模式创新。首先,三山五园需要有一个新的定位。这个定位是前现代皇家园林和后现代世界城市相结合的典范。其次,建设三山五园实际上就是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一个创新机遇。它把符合后现代拓展重点移到郊区,实现大分散、强聚居,实现经典重构和模式创新。最后,可以实行三个空间并行的载体模式创新。
  • 摘要:作者作为海淀青年的代表,既是三山五园环境里面的一个生活者,同时也是一个年轻的文化产业研究者,长期以来对于三山五园有一个自己的观察.三山五园作为一个皇室文化品牌,这个文化品牌在当代的意义何在?只有回答这个问题,才能够做到对传统勾勒,规划设想,以及实现产业推动的可行性.回到对于三山五园的价值回应上,需要把三山五园的历史资源拉回到现代,具体来说有四个维度: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国际、东方和西方,艺术和科技.三山五园有三个象征意义,一个是历史的见证,是皇家园林极致的象征。第二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打压下,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彻底灭绝,但它见证了文明的变迁。第三个是复兴的推动和见证,包括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各种高等院校的创建等。对于三山五园而言,作为一个好的文化园区其物理空间应包括三重空间,一个是形象空间,一个是功能空间,一个是文化空间。第一是文化空间,就是三山五园作为皇室文化的一种空间意义,而这种皇室文化,它跟紫禁城有一定的区别。第二是功能空间,在文物保护基础上做了旅游开发,它是展示空间。第三是形象空间。如今不可能有这个财力来恢复将近80多个园区的风貌,但要解决三山五园皇室文化的意义重构。需要用现代创新手段,把中国最传统的精髓、最精致的人民生活方式重新拉回到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从膜拜价值来说,需要建一些原则性的新东西,比如三山五园皇家文化博物馆,收藏也好,再造一些原真物的东西也可以。如果不这样,从一种文化消费来说,可能觉得它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在这个意义上重提三山五园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复兴的价值。
  • 摘要:海淀区把三山五园这样一个项目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确实值得致敬.北大能把它作为一个议题研究,也是值得鼓励的.三山五园也好,历史文化遗产也好,任何一个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要实现当代的复活、复兴或者激活,都有文化表述的问题。这些强大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很强的集体记忆。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会对城市空间提供新的元素,丰富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在西方或者欧洲对城市文化资源的复兴,往往有三种方向。第一种是房地产导向的物质,注重物质特点的复兴。这也是中国对待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历史时采用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第二是以文化作为导向的城市复兴。三山五园有一些历史遗迹。对于这些历史遗迹不能轻易改造,但在区域范围内可以构建一些相关的标志性建筑。第三是以项目为基础的旗舰文化复兴。第一种方式我们持比较批判的态度。第三种方式是政府采用较多的。三山五园可能做好了一个规划,在文博会上项目招标中,也有一些博物馆系列的建设。这都是以项目为基础的旗舰的文化复兴。
  • 摘要:三山五园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在特定的时间段里面,主要是清代康乾盛世延续下来的这个时间段.第二是空间概念.这个坐标点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最后得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因为实际上这个坐标点是以人为中心的.三山五园是一个综合的文化符号。三山五园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神价值。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制度的体现。对三山五园的传承,首先就要认识三山五园的内涵。对三山五园的传承,不仅仅是原封未动的传承,而应该是动态的传承。还应学会怎么去梳理它的历史脉络和今天文明的结合。还要考虑发展与创新的问题。三山五园的拓展和发展,以及它和精神生活的结合,实际上是和社会形态建构结合,是和老百姓未来的生活结合。在保护它的物质符号的同时,还要保护它的生态环境。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是对三山五园开发保护、创新发展的一个标准。
  • 摘要:本文通过云南城市规划的反面教材对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一些观点。要保持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真实性、完整性。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来做。指出非遗的保护需要传承人。最后是继承和创新的东西,一个是精神意义,另外一个是形式和元素方面。云南艺术学院因为少数民族学生众多,借助艺术高校来策划云南,这些对三山五园的建设可以做一些参考。
  • 摘要:本文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对三山五园建设的启发.第一个案例是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利用文化遗产再造城市工程的探索.曲江新区管委会十年做了十几个大项目,力度很大,可以说再造了一个新的西安,对于改善城市生存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旅游业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原因有实施机构享有充分的权力、西安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善于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几方面。第二个案例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项目。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项目目的是探索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路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所涉及的五省七区大都属于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发展区区域。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不等于不发展,只是不能按照传统的发展工业经济的模式去发展。要转变发展方式,利用当地丰厚的人文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项目尚处在前期阶段,目前正在做的主要工作,一是制定规划,二是酝酿成立相关部委和省联席机构,三是在财政部申请成立藏羌彝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最终目标是把这一区域建设成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两个案例对海淀区三山五园的建设的启发主要表现在力量均衡、目标单一、价值追求吸引人才因地制宜几方面。
  • 摘要:本文汇集几个从事文化产业的专业人士对文化创意企业竞争战略的看法。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认为所谓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别人有,你也有,只不过你做得比别人更好.无论是企业的产品还是服务,模式可行而又做得到位,就会有核心竞争力.一另外,你有没有盈利的方法。这个盈利的方法不是说只会赚钱,而是你的赚钱方法可以复制。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提高对人才的涵养性、对人才失败的容忍度。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中国人口的数量不到1%。首先输在人才数量上。受学历教育的人才数量不等于就是人才。其次,是人才的质量,目前的教育手段、模式、形式还不能适应现在业界发展的需要。王虹——横店集团副总裁指出横店的成功是有市场化的商业模式。是利用人才和产业的波动关系来运作的,不是绝对地追求一流人才,而是在某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人才。其次,横店不是照搬毫无生命力的人才,而是紧密结合产业,不断培养出新人才。熊澄宇——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指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包含竞争和合作两个方面。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应该有文化企业特有的标准。新媒体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内容、科技、资本、服务四个要素中都可以找到它们中间的接触点。孟昕——央广都市(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化创意企业初步发展是一区三网——北京地区、教育网、健康网、数字网这样一个布局。对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企业就像种子,产业就像沃土,扶持的政策就像阳光。当种子、土壤和阳光都有了的时候,需要一点点水,那这个水就是创意,把这个水淋到各行各业,在每一个企业里都一定会结出富有创意的、盛开的花朵。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主战场上所有企业都会找到巨大的市场生存空间。这个空间表现为四个关键词:集约、低碳、人文、治理。熊澄宇——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经营中的要注重中国元素、自主产权、高新科技、娱乐休闲。
  • 摘要:本文阐述了几个文化领域专家对故事驱动与影响力拓展问题的见解。饶曙光——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认为讲故事有两大途径,第一,从现实资源中寻找,另外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故事核心就需要用一点点人文关怀。边发吉——中国文联副主席认为要理性对待文化产业,及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也不能将文化泛化,应该从理论上有一个归点,要尊重所处的这个时代。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认为故事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产品,故事本身现在也成为一个其他企业、品牌、城市等非常依赖的一个载体。其实在生活中不缺故事,而是缺乏真正把希望和恐惧的东西结合到一起的故事。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认为讲故事有两个真谛,第一,你一定要知道谁愿意听你的故事,他有什么背景,有什么想法。第二,要用坚持。要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对的。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认为故事作为一种资源形态的存在和文化产品之间要经过一系列的转换,要把文化产业的故事作为一种资源和生产环境、金融资源之间形成一个商业模式上的对接。王长田——光线传媒总裁认为在中国讲好故事,受到了非常多的限制。国人满脑子都是现实主义的东西,对片子的逻辑性的要求过高,中国人接受的是现实的东西,这种文化影响了创造。第二,有很多故事不能挖掘,例如影片一定是最后正义要战胜邪恶,不能给人留下灰色的空间。另外,电影工业的不完善,也会影响讲故事的精彩。
  • 摘要:本文阐述了几个文化领域专家对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特色文化集群问题的见解。金麒——上海张江集团副总经理认为产业集聚从四个方面来说是四个汇聚,即汇聚最前沿的产业,汇聚最活跃、最创新的力量,汇聚最强劲的金融资本和交易平台,汇聚最创新、最有效的服务体系这是形成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顾江——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认为文化和科技结合,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选择和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和科技结合的形态上面,一个是传播渠道,二是组织形态,三是与消费者的关系,四是管理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能变成产业资源,都能变成文化资本,要避免同质化文化,国家要重视人才,要有一种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叶林——北京远见聚和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认为从城市转型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这样一个角度来看,不要把文化产业简单的归结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借用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提出的概念,就是所谓的文化立国、文化立城、文化立区。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无论从集群的意义上还是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角度来看,尤其要注意另外一种特别有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集群,那就是虚实结合的集群模式。比如说好莱坞文化创意产业在集聚上的特点,不一定非要强调实体空间。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产业,这才是更有价值的文化产业集群。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