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五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8-11-21

主办单位:;中国节能协会;;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组;;

会议文集:第五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含欧盟成员国)覆盖近50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39万亿美元,分别达到全球总量的70%和52%.这些地区普遍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据估算带路沿线地区每年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超过1.5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合作是“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带动沿线各国对水泥、钢铁、玻璃极大的需求和能源消耗的增长.部分国家上述高耗能行业工业基础较弱,产能存在很大不足.中国相关行业在规模、技术水平、节能环保、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优势,相较而言作为“先进产能”,与带路沿线国家有巨大的合作对接空间.相关行业产能合作,将极大支持沿线国家有关行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同时,带路沿线国家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和社会差异大,生态脆弱,环境管理基础弱,生态环境和气候风险较高.高耗能行业由于环境影响较为突出、碳排放较高,投资较大具有“锁定效应”.环境风险也将带来较大的项目风险和金融风险,并会影响中国相关行业乃至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在相关行业带路产能合作发展的同时,如何促进这些行业绿色低碳的合作尤为重要.本报告对相关行业“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相关产能的需求,并参照国内外先进的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碳排放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首次提出有关行业“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自愿的“绿色产能合作指标体系”.为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建议有关行业(1)分析带路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实际需求,做好提前规划、调研并科学布局;(2)识别中国有关行业的比较优势,支持和倡导优势领域和绿色产能合作,反对中国相关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目录中规定的落后装备走出去;(3)建议该指标体系作为行业自律、指导企业走出去基本原则和依据,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的参考.同时,有关机构还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工况、不同需求下的差异化指标,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有关行业在有关地区实际开展绿色产能合作的指南.
  •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实质性关键阶段.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当前重点工作,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是重中之重.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核心,电力行业一直是煤炭最主要的消费部门,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部门.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能源系统转型的背景下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促使煤炭消费量于2013年达到峰值,提高绿色能源消费占比,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升级是“十三五”后期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电力行业的主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积极推进电力(特别是煤电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报告回顾了2017年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成果,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形势量化了当年发电耗煤与煤控情况,并分解了各项供给侧改革措施的控煤效果。其次,对电力新常态的特征进行研判,对“十三五”后期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并量化了推进需求侧管理、强化可再生能源消纳、经济调度提升能效等主要供给侧改革措施的节煤潜力。对电力行业重要的供给侧改革措施——火电灵活性改造对风电并网消纳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报告分析了2018年电力行业供需形势,匡算了电力行业发电耗煤规模,并针对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风电消纳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摘要: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排放路径下最终实现1.5度温升目标的概率,主要采用的方法为简单气候模式Hector模型。为了研究不同温室气体排放路径对于未来全球温升的影响,需要构建排放与温升之间的联系。目前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温度变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基于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模型来完成,如MAGICC等。这类评价模型一般根据全球温室气体循环的原理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浓度变化和辐射强度变化,进一步通过耦合气候模式和温室气体循环得到排放产生的气候响应,如全球温升、海平面上升等。不同的气候评价模型采用的参数、原理、标定和计算公式等都有所区别,因此最终模拟出的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也是气候变化预测不确定性的一种表现之一。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是累积性的,单年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在未来产生持续性影响,因此累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多少会影响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的增加幅度。
  • 摘要:本研究将分析我国实现全球1.5°C目标下减排情景,分析其实现的关键因素和技术可行性,得到我国可能的减排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扩展IPAC模型以适应针对1.5°C目标下减排情景的分析,评估已有的全球研究,识别关键技术和途径,定量分析我国在全球实现该目标下的碳预算中的减排情景,评估关键技术减排成本,分析其可行性,给出未来的减排途径;提出我国实现1.5°C目标下减排途径的主要政策。
  • 摘要:煤炭“去产能”政策的执行进展和就业影响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了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任务,其中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效,值得充分肯定.去产能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成效体现为产能过剩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煤炭企业杠杆率下降、银行贷款不良率高等.为了推进与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在7号文件及各部委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等主要产煤省(区)也相继出台了保障煤炭产能顺利退出的具体落实文件,这些文件将核心问题归置于有效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并重点围绕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煤炭企业改革、煤炭职工分流安置、金融保障支付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 摘要:散煤治理与集中燃煤的污染治理相比,具有更高的环境效益。2018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散煤治理仍是重中之重。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散煤治理。本报告提出,在地方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北方清洁取暖,与时俱进地提高行业落后产能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优质产能替换,全国范围内加强工业小锅炉淘汰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力争2018年减少散煤6000万吨。
  • 摘要:去产能将成为行业“十三五”期间的攻坚战。水泥行业去产能的重点是去熟料产能。必须做好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建议政府管理部门要开展专项监管督查,清理违规、违建项目,并依法追究责任。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快落实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企业退出的有关政策,推动去产能工作。加强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正面宣传典型经验,抓住违规兴建和去产能不力的典型进行专题专项报道,营造有利行业去产能的氛围。
  • 摘要:煤控与供给侧改革互为前提、互相促进。从煤控贡献来看,重点用能部门“去产能”是最大潜力来源;同时,需求减量、结构升级、提高效率、能源替代、优化进出口等,以及挖掘跨部门、跨地区低成本控煤潜力等,对降低煤炭消费也有重要贡献。从“去杠杆”情况看,严格落实煤控措施,出清重点用能部门过剩产能,提升高耗能行业效率水平和经济效益,这是降低有效产能用能成本、降低杠杆率和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实现2020年积极煤控目标,要强化去产能范围和力度,制定“控煤去产”路线图。要把供给侧去产能任务扩展到水泥、合成氨、煤电等行业,制定分阶段、分地区目标,健全有效行政、高效市场、强效法治的联合去产能机制。要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及情况,综合考虑能效、环保、安全、质量等因素,改变“一刀切”工作办法,建立去产能工作的“绿色标尺”。
  • 摘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清洁低碳转型、服务化转型、内涵集约化转型;就是要优化提升煤炭行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资金结构、人才结构,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转型升级包括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涉及发展理念的转变、经营模式的转型和发展路径的创新,是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要把煤炭企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摘要: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主要原料,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的煤炭加工转化产业,符合中国资源禀赋特点,是中国基础化工和能源化工的重要生产方式.中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适度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为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做好准备,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现有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产业发展成绩,针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化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应用示范成熟性、技术和装备可靠性,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路线完整、特色产品种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安全、效益、创新发展。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鼓励使用高硫和劣质煤进行煤化工集中转化利用,大力推进园区化和多联产发展。
  • 摘要:本报告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阔的电力合作市场,总结中国电力发展和需求侧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绿色低碳和普遍服务的规划原则,对东南亚、南亚等重点合作区域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巴基斯坦和老挝作为典型案例国家进行了重点分析。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绿色电力合作路线图,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未来电力合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 摘要:在建筑总量持续增加以及人民群众改善居住舒适度需求、用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使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遏制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实现北方地区城镇民用建筑采暖能耗强度、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稳步下降。
  • 摘要:中国煤控研究项目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的专题研究,旨在总结过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推动中国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进程。“蓝天幸福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让生态环保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底蕴,不仅是为了当下的清新空气,更是为未来绿色发展留下宝贵的思想精神“富矿”,为美丽中国提供不竭的动力。在环境治理中强化绿色善治,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一方面是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是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清洁能源替代。在机动车排放控制方面,以改善交通结构为主,重点开展柴油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加大对非道路机械、船舶等的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整合、优化、并增强现有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环境、能源、资源以及影响的信息收集和检测体系,并尽最大可能推动环保信息公开,包括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相关信息。制定引导消费行为的政策;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并扩大共识,公众在享有对环境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与环境改善相关的责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