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9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2019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2019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 召开年:2019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19-07-18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

会议文集:2019中国医学装备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125条结果
  • 摘要:目的:通过对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试剂加注量、孵育温度和吸光度准确性等计量特性的原理解析简介,分析其主要参数探讨其计量校准方法,为该仪器吸光度、温度、洗板系统的计量校准提供较为完整的参考方法.方法:分别通过标准吸光度标准物质检测酶标示值,衡量法检测洗板机、试剂分配准确性,用数字温度计检测孵育温度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使校准方法科学完整.结果:该方法可实现对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酶标测量、洗板机、孵育温度样本等主要参数的校准.结论:本文通有助于酶免分析仪校准工作开展,保证酶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促进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
  • 摘要:目的:通过计量校准实现对血液透析机的质量控制.方法:利用瑞典奥利科HDM99XP血液透析机质量检测仪对血液透析机的电导率、温度和压力进行测试.结果:通过计量校准得到误差,利用血液透析机厂家工程师提供的方法对相应机器参数进行校正.再利用血液透析机质量检测仪进行结果验证.结论:临床使用中的血液透析机虽然没有参数报警,但还是存在误差,需要定时通过计量校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正,从而保证血液透析机处于最佳状态,让患者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 摘要:医用输液泵在输液时使用非专用输液器导致输液器与输液泵不匹配会引起大的流量控制误差[1],对病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很大的危险,同时进行输液泵的计量检测也无法准确判断输液泵主机是否合格.研究输液泵使用不同输液器引起流量控制误差的原因,使用10 台性能稳定、流量精度高的输液泵(日本ATOM 公司P600 型),在常用流量量程内选取8 个流量值,分别使用普通输液器和专用输液器进行测量,分析两款输液器的测量值之间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拟合的关系式编制输液泵使用普通输液器时流量对照表,使得在使用不生产厂家的输液器在输液时输液泵流量达到一致.
  • 摘要:后装辐射源传输到位偏差常规测量利用胶片成像,无法实时在线测量.通过设计出一套施源精度测量仪,将源的驻留位置实时传输至控制室,实现在线测量的功能,实验证明,该方法比胶片法快捷高效,可作为源传输到位偏差的首选方法.
  • 摘要:为满足血压计和血压表智能化检定,本文研制的血压计和血压表自动检定装置的工作原理、机械系统及软件系统,也介绍了装置主要参数检定方法的实现.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检定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
  •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教学实验中心安全管理中危化品的领用,安全制度的执行,责任追溯,管理成效以及管理平台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从学校统一管理的高度出发,以如何建立高校教学实验中心安全流程、明晰化管理体系为主线,学校从制度建设、信息化管理手段及应急机制对高校实验中心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建设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时段的实验室安全培训方式,使进入实验室师生真正能够懂安全、知安全、会安全、享受安全,使实验室安全技能成为素质教育的必备组成,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成效.
  • 摘要:近年来,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是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其资源共享程度直接影响设备使用率和利用率.本文在保正本科教学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中心设施及仪器设备向学院其它教学中心、科研项目开放共享,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高校教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提供新的管理思路及方式.
  • 摘要:目的:为营造一个具有绿色、安全、环保、秩序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构筑起教学实验室安全防线.方法:坚持“全覆盖、零容忍、建机制、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对教学实验的危险性试剂、仪器、无菌室和动物室等潜在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建立起一套针对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置体系.结果:通过加强生命科学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提升校园安全防范和管理水平.结论:加强安全风险与应急处置管理,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机型PET/CT不同项目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规律,对比分析不同机型及进行不同检查方法(全身不含头扫描,局部扫描,有无胸诊及延时扫描等)的受检者受照剂量.并根据资料衡量行PET/CT检查受检者中PET部分与CT部分所致剂量的大小. 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两台PET/CT上156例受检者的扫描数据,其中设备A为GE Discovery st-16机型(78例),设备B为GE Discovery Elite机型(78例).通过PACS查询剂量报告中CT剂量(CTDI,DLP,范围等)和扫描记录单中不同的扫描床位以及FDG注射记录单中病人身高体重及药物注射量和药物活度等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PET剂量基础情况:设备A中病人体重范围42-115KG,身高范围148-180cm;注射剂量范围0.5-1.5ml:注射活度范围5.98-14.76mci.设备B中病人体重范围48-92KG,身高范围145-177cm.注射剂量范围0.5-1.2ml:注射活度范围6.05-11.87mci.CT剂量情况:设备A中胸诊序列EDct值为2.48-9.38msv,平均值5.384msv,体部CT序列EDct值3.23-10.26msv,平均7.68msv,头部CT序列EDct值0.38-0.67msv,平均值0.64msv;设备B中胸诊序列EDct值为0.67-10.83msv,平均值4.54msv,体部CT序列EDct值6.51-10.06msv,平均值7.19msv,头部CT序列EDct值0.43-0.71msv,平均值0.67msv. 结论:设备A的ct剂量高于设备B,与机型参数性能有关.病人受照剂量多数来自ct部分.头部所致有效剂量非常小,体部ct剂量大于大于胸诊大于头部,与扫描长度以及参数和管电流模式有关.
  • 摘要:目的:在PET/CT检查中由于受检者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会对医务人员、陪护人员以及周围公众产生辐射,通过对其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进而对受检者周围人员的辐射安全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采用剂量率仪在不同时间及不同距离对注射了18F-FDG受检者的周围剂量率进行测量.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周围人员辐射量水平. 结果:PET/CT检查的受检者在注射放射性药物后0.5h、2h、4h及6h时,距离受检者0.5m到4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1~35μSv/h、0.5~20μSv/h、0.4~12μSv/h、及0.4~4.5μSv/h,注射后24h时,距受检者各距离处的剂量率均为本底. 结论:PET/CT受检者的周围剂量率会随时间和距离快速降低;当注射18F-FDG24h以后,受检者周围的剂量率降为本底.
  • 摘要:质量控制是保证SPECT 成像质量及安全重要手段.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WS 523-2019 伽玛照相机、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本研究对WS 523-2019标准进行分析解读,并对SPECT 质量控制检测方法进行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条件对PET断层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为临床更好使用PET/CT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两种机型(GE Discovery Elite PET/CT、GE Discovery ST-16型PET/CT),模拟临床条件采集,对分布于长轴方向上的5条线源的椭圆柱分辨率模型行PET成像.选择滤波反投影法(FBP),3种迭代法:点扩散(PSF)技术、飞行时间(TOF)技术以及VUE Point HD法对图像进行重建.以线源半高宽(FWHM)表示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计算五条线源六个层面上径向FWHM. 结果:在临床采集、重建条件下,使用PSF技术前后图像空间分辨率范围分别为:4.71mm~6.41mm、4.28mm~5.37mm(Elite型);7.66mm~8.62mm、4.34mm~6.77mm(ST-16型).使用TOF技术前后图像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92mm~6.58mm、4.97mm~6.41mm(Elite型).FBP算法重建图像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63mm~7.45mm(Elite型)、7.87mm~13.92mm(ST-16型);VUE Point HD算法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07mm~6.58mm(Elite型)、4.24mm~8.89mm(ST-16型). 结论:PSF技术能够有效提高PET图像空间分辨率,而TOF技术对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不大.Elite型较ST-16型图像空间分辨率明显改善.重建算法及参数设定对PET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较大,需依据临床需求和经验选择来辅助决策.
  • 摘要:目的: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学名为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1],通常厚度在0.8mm~1.0mm.CR-39主要化学成分由C、O、H元素组成,其化学分子式为(C12O7H18)n,分子量为272,密度为1.31g/cm3~1.32g/cm3[2].由于CR-39核固体径迹探测器具有探测重粒子核中子的灵敏度高、能量分辨率性能好、入射粒子形成的潜径迹稳定不易衰退、探测器易于加工成不同尺寸、重量轻携带方便、为无源探测器测量周期可长可短的优点,所以,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已广泛用于中子-γ混合辐射场中放射工作人员中子个人剂量监测和民用建筑、地下空间、铀矿及各类非铀矿等环境中的氡(Rn)浓度测量.为使经中子或α粒子照射的CR-39探测器中的潜径迹通过化学方法蚀刻后便于在显微镜下测读,需要研制有效、稳定、操作方便的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化学蚀刻装置. 方法:选取可与电热恒温水浴锅入口孔径和水体高度基本一致的化学蚀刻液容器,且容器壁材料的热传导率较高为宜.需设计加工一个CR-39核固体径迹探测器夹持器和夹持器支架.将夹持器支架放入化学思考液容器中,再将夹持CR-39核径迹探测器片的夹持器放置在支架上,即构成一套完整的CR-39核固体径迹探测器化学蚀刻装置.然后将化学蚀刻液注入容器中并放在恒温水浴锅内,即可对CR-39核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进行化学蚀刻. 结果:夹持器设计为左右两侧可夹持CR-39探测器形式,每侧可夹持10片CR-39探测器,每一夹持器可同时夹持20片CR-39探测器进行化学蚀刻.使用多孔电热恒温水浴锅时,可同时使用多个该化学蚀刻装置同时对大量的CR-39探测器进行化学蚀刻,可大大提高CR-39探测器的蚀刻效率.应用该化学蚀刻装置对日本产CR-39探测器进行了测氡效率刻度片的蚀刻,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结论:由于CR-39探测器夹持器两侧的夹持口之间为等间距,容器上口用盖密闭,所以,蚀刻时CR-39探测器上下左右都是等距离浸泡在蚀刻液中,即可保持蚀刻液的浓度不变,又可保证在恒温条件下,蚀刻容器内的温度是均匀分布的,从而保证了蚀刻液对探测器的蚀刻速率是一致的.因此,可有效保证CR-39探测器核径迹蚀刻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 摘要:如今,X射线管在医学上用于诊断和治疗,在工业技术方面用于材料的无损检测、结构分析、光谱分析和底片曝光等.X射线对人体有害,使用时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通过研制教学用的X线球管,特别是球管的实物增加学生对球管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X线球管的构造,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球管的常见故障及其解决的方案.因此,分别对X线管的种类;X线管的作用;教学用X线管的制作;X线管常见的故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研制出适用于教学的X线球管。
  •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模拟人体肺内气体状态的肺功能仪测试系统,用于肺功能仪的质量控制或计量校准.方法:采用软件控制驱动电机控制活塞的工作方式,运用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进行各项参数的校准.同时控制腔体内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以达到人体肺内气体状态.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对肺功能仪主要参数的校准,并能够模拟人体肺内气体状态,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结论:基于模拟人体肺内气体状态的肺功能仪测试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肺功能仪质量控制的需要.
  • 摘要:后装机由电脑遥控步进电机将放射源送入肿瘤靶区进行放射治疗.由于源放置位置准确、距肿瘤组织近等优点,在治疗妇科、鼻咽、食道、支气管、直肠等肿瘤中,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国家相关的文件要求,该机器需要每年至少一次质量控制检测.WS262-2017中推荐使用井型电离室进行后装机的质量控制,目前有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1、大部分医疗机构未配置井型电离室,使用起来计算过程复杂、不易实施;2、目前国内尚未有井型电离室量值溯源的标准计量学实验室.鉴于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安装的不同厂家、型号、源种类的后装机,结合其的使用情况和本研究组的长期现场实践经验,设计出一种用于后装治疗机的剂量测量装置(专利号:ZL201621355106.4),包括水箱及垂直于水箱底面的带有水平刻度的固定筒,固定筒内插接有刻度线的后装源适配器,后装源适配器上沿轴向设有刻度线,其上有活动连接有探测装置适配器。通过水箱模拟人体,通过后装源适配器上的刻度比对源到位精度,还可以得到距离放射源不同距离的辐射剂量,进而对后装治疗机的源到位精度和辐射剂量(源活度)进行校准与验证,从而有效的对后装治疗机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重点是该装置所选配的探测器为医疗机构容易得到的,并且容易实施。
  • 摘要:目的:研究含铅与无铅防护服的衰减性能及防护效果,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两种常用的含铅防护服与无铅防护服的衰减比,比对研究其随X射线管峰值管电压的变化规律.结果:无铅防护服的衰减比、及其铅当量,相对于含铅防护服而言,随着X射线峰值管电压的变化较大.结论:同等标称铅当量的无铅防护服,其防护效果优于含铅防护服,但应标明检测时对应的X射线峰值管电压kVp.
  • 摘要:铅的质地较软,在实际的工作中,铅砖脱模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损坏、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如有磕碰、撞击等情况,铅砖极易受力变形,这样就会造成模块铅砖组装困难甚至无法组装,不仅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材料损耗,也会降低屏蔽墙的辐射防护效果.河北玉核进行了技术革新,研制成功新型辐射防护铅砖的制备模具,生产出一系列带保护台的模块式铅砖,现已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在降低运输、安装材料损耗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辐射防护的效果.
  • 摘要:目的:调查天津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的个人剂量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评价放射防护管理措施的可行性. 方法:依据GBZ126和GBZ207等标准的推荐方法,应用热释光剂量计监测2014-2017年天津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合不同职业人员的工作岗位性质,比较放射工作人员年均剂量的差异,进而探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环境的防护状况,评价防护效果. 结果:2014-2017年有效监测37960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25mSv/a、0.22mSv/a、0.18mSv/a、0.17mSv/a.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均未超过职业照射的管理目标值;不同岗位间年均剂量值有差异,介入放射与核医学岗位受照剂量高于影像诊断及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治疗与影像诊断(P<0.008)、放射治疗(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核医学与影像诊断(P<0.008)、放射治疗(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放射治疗与核医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影像诊断与放射治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 结论:天津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且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有下降趋势,得益于监管力度和人员防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放射防护条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应加强介入放射与核医学的放射防护的管理及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培训工作,整体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大因素就是高血压,而高血压的预防需要从定时监控血压变化开始,所以科学有效地对血压计进行计量检测意义重大.文章包含了对几种血压计的检测项目和方法的比较,提出现在血压计检测与实际使用对计量性能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并对其解决方法给出建议.
  • 摘要:目的:结合新形势下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实践,解析在新形势及信息化背景下推行项目式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方法:通过论述现今高校政府采购活动存在的弊端,深刻解读新《预算法》中对项目式管理的影响和要求,针对现实采购工作困境提出项目式管理的雏形及后续优化的构思方案,并根据全民监督体系的构建提出加入供应链高新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结果:项目式管理应形成法律政策、规章制度,在采购流程中完善项目式管理中预算内容及预算的审批程序,将存量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深化绩效管理理念.在管理方向上,侧重突出可视化、极简化的“一页纸”管理模式,执行中结合利用电子化信息平台,在管理中强调绩效工作的考核. 结论:项目式管理应适应财政改革要求、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式管理的要求、高新技术及信息化管理下的全民监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措施.
  •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渴求,高校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越来越重,旧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其有效性和实用性亟待加强.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制定、新生准入教育、安全检查与评比、安全信息公示等方面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
  • 摘要:近年来高等学校购置的贵重仪器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较以往都有了显著增加,如何提高高等院校国家投资产出比是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关注、调研、改革的重点,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有效经验,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讨论高等医学院校贵重仪器开放共享管理中机制建设的实际问题,初步探索如何有效加强贵重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机制建设,有效提升教学科研资源利用率.
  •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人、才、物高度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安全隐患聚集的场所.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发展迅速,而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对滞后.面对日益严峻的实验室安全形势,天津医科大学在总结多年安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体系,内容覆盖实验室安全体系构建原则、安全体制、管理制度、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虚拟仿真技术、应急预案等10 个模块,以保障教学科研的良性运行,规范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 摘要:人工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是电销界叱咤风云的产品,如今借助现代语音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进行创新和探索,与医院的随访完美相结合,让患者获得全新的数字化服务体验,同时降低医院在客户服务系统的运营成本,效率也大幅度提升.语音外呼系统拥有强大的功能优势,第一大功能是语音识别,系统搭载了科大讯飞最新的语音识别系统,目前的先进程度已经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识别率在95%以上,目前能完美实现普通话、粤语及部分地方方言的识别,从而实现在随访过程中,能与患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交流及问题解答。系统的第二大功能是海量外呼,把医院需要回访的患者信息,导入到系统内,规定好呼叫开始和结束时间,那么在规定的时间内,系统会不间断的进行工作,执行外呼随访计划。第三大功能信息采集,系统运用阿里云的平台,有强大的存储功能,每天随访的海量通话记录都会在系统的云端进行存储,并且根据设置的关键词语,自动进行分类,后期可以通过语音和文字两种形式进行查看。第四大功能是真人语音,运用真实的声音进行话术的录入,从而实现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感觉是真人在跟他通话。第五大功能是支持全网通,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系统支持普通的手机卡在设备上运行,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卡品的资费,自主进行选购。有此五大功能优势做基础,赋于了AI与随访的完美结合。
  • 摘要:医学图像处理是医学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医学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图像分割,结构分析,图像配准等.其中图像分割对于独立器官观测以及病灶检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可以降低医生的工作负担,使其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诊断的器官上.在过去的30年里,肝脏和肝脏肿瘤分割已经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并出现了自动化,半自动化和交互式的分割方法.目前分类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语义分割需要判断每个像素点的类别,而不是整个图片的类别.针对这个问题,全卷积网络随之被提出,并成为图像语义分割的基本框架.本文中使用二维与三维的全卷积级联网络分别作为分割模型,使用Dice相似性系数来作为模型的损失函数,并运用多种预处理方法来处理训练的CT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方法以及模型对肝脏分割性能影响的研究.
  • 摘要:超声图像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具有对比度低的特点,同时存在散斑、伪影等干扰因素,增加了医生对感兴趣区域定位识别的难度.感兴趣区域的定位识别规律往往较复杂,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才能总结.图像识别算法可以在临床上辅助医生定位识别感兴趣区域,而机器学习是一种能够总结数据规律并能用于预测数据的技术.如此,学者可以免于低效重复劳动,医生可以受益于医疗智能化.
  • 摘要:本文从设备工作原理,临床应用领域及临床技术优势等几个方面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基本情况,该设备是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外科手术平台,它由医生操作系统手术控制台、机械臂系统、视频处理成像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胸外科和妇科等临床的微创手术中,是应用于外科手术技术的新一代智能高科技产品,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小、失血量减少,恢复时间缩短,手术清扫精细等技术优势.
  • 摘要:目的:为了简化超声设备维护管理流程,提高维护效率,从而保障超声设备在临床的使用质量.方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线监测超声设备的电压、电流、温湿度等参数,对设备运行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于异常状况实时预警,形成一套智能化超声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医工和临床使用者的日常维护管理.结果:超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可在该系统上操作实现,实现维护管理智能化.结论: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超声设备维护管理中,可以极大地满足超声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 摘要:目的:基于全自动图像预处理方法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针对包含多个厂家型号的颈动脉超声图像,探讨用于快速检测是否有斑块并定位斑块位置的端到端模型网络方法. 方法:样本由高年资医师标注颈动脉斑块区域,其中训练集为613例患者图像2592幅,测试集为82例患者图像497幅.首先基于全自动图像预处理方法,生成仅保留有效区域的高质量样本;使用训练集图像分别采用基于VGG16及ResNet101的Faster RCNN和基于Darknet的YOLOv3三种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训练,通过参数优化以及训练迭代,选取最优模型;最终在测试集进行图像IoU(预测区域与真实区域的交并比)及人群准确率统计,比较性能. 结果:经比较,基于Resnet101的Faster RCNN模型进行颈动脉斑块区域识别性能最优,敏感度达到98.8%,特异性达到98.8%,测试准确率达98.4%. 结论:结果表明,结合全自动图像预处理与Faster RCNN深度学习网络,所实现的颈动脉斑块区域识别的端到端模型快速精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与3T磁共振水成像进行内耳检查的影像图像,评价内耳损伤情况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内耳病变的患者87人进行影像检查,年龄16岁到66岁,其中女性44名,男性43名,平均年龄45.8岁.所有患者均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和3T磁共振检查.CT行横断位薄层高分辨扫描,而后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二维,三维图像重建).MR采用3D-CISS序列进行轴位扫描,而后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二维,三维图像重建).邀请高年资2名影像诊断医师对二者的影像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对比CT及MR检查的结果,统计病变种类比例,分析各种病变的临床症状以及MR相对CT的优势作用. 结果:半规管裂2例,中耳炎CT诊断49例;MR诊断48例,颞骨骨折CT诊断6例;MR诊断3例,胆脂瘤CT诊断3例;MR诊断4例. 结论:结合临床和影像检查的结果来看,CT检查得到的图像对于内耳骨折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而MR在淋巴液以及膜性结构损伤方面的诊断价值较大,是内耳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是CT诊断内耳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
  •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 图像处理的全自动脂肪肝识别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情况.方法:分别使用人工与基于CT 图像处理的全自动脂肪肝识别系统对120例患者就脂肪肝及其发展程度进行诊断.结果:基于CT图像处理的全自动脂肪肝识别系统可以对脂肪肝及其发展程度进行准确识别.结论:基于CT图像处理的全自动脂肪识别系统在我院的应用.降低了我院诊断医师的工作量,避免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并给出了精准、定量化脂肪肝病情诊断结果.
  • 摘要:目的:对两种SPECT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稳定性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为医疗机构进行SPECT稳定性检测提供参考. 方法:按照WS523-2019标准提供的方法,分别使用RGRMS型SPECT质量控制通用模体中的狭缝铅栅(SLIT)模体和SPECT随机附带的四象铅栅模体分别对三个生产厂商的六台SPECT设备进行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的检测.对SLIT铅栅的数据分别利用IAEA-NMQC Toolkit(软件1)、RGRMS型SPECT质量控制通用模体套装所带软件(软件2)进行数据处理;对四象限铅栅数据,采用目测法. 结果:①固有空间分辨力:6台设备SLIT通用模体软件1、软件2处理结果一致,并且和四象限铅栅目测法结果基本一致;②固有空间线性:软件1处理结果不可信,四象铅栅模体目测法快捷,并且和SLIT铅栅软件2的处理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SLIT通用模体测试法检测数据精确,但需额外购买模体;四象铅栅随机附带,方便简洁,用于稳定性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的检测,也能保障临床图像质量.
  • 摘要:在个人和环境累积辐射剂量监测方法中,热释光剂量测量法(TLD)以其灵敏度高、线性量程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个人和环境累积辐射剂量监测的主要手段。近两年来,我司研制的RGD-E 系列热释光读出器,在其优越的性能、 良好的开端,扎实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功能、改进设计而成。RGD-E 型读出器的研制是测定个人和环境累积辐射剂量、航空航天以及舰艇上人员和反应堆周围场所的累积辐射剂量。由于在地球外空间辐射和失重一样,是航天活动中必然遇到且不可避免的重要环境因素。空间电离辐射成分与地面有很大不同,辐射强度也比地面本底高几十倍到几百倍,虽然在近地空间,不会造成对航天器内的成员健康的损害,但随着航天活动越来越频繁,能在空间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载人航天的辐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了。为保障载人飞行的辐射安全,必须了解空间辐射环境,了解辐射粒子穿过飞船舱壁和舱内各种屏蔽的输运过程,监测飞船舱内和成员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作出危险性评估,因此,我们生产了此型号(RGD-E)。
  • 摘要:CT 是计算机X 射线断层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的简写,分为常规CT 和多层螺旋CT 两种[1].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CT 设备在出厂前均需做产品的最终检测,本文提供了一种活动式射线防护房用于辅助CT 设备的最终检测.本产品采用环保型屏蔽铅板和吸音阻燃的岩棉夹芯板为主要材料构建而成,严格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医用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来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防护房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距其任何可达0.1m 处所引起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或定向当量率不超过1μSv/h[2]。用于射线防护的材料为环保型射线屏蔽铅板,其表面有锡涂层,锡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无毒,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延展性。锡的化学性质是十分稳定的,它与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即使让它长期与潮湿空气接触,也只会在它的表面逐渐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能防止锡的继续氧化。完全镀锡的铅板表面可防止人与铅直接接触。
  •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和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影响移动X射线机工作的危险因素.同时确认能够开展移动X射线摄影工作的限制范围和场所,为规范使用移动X线摄影机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调查和问卷的形式,对移动X射线摄影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对典型的移动X线机进行剂量分布测量;对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现场调查. 结果:通过调查发现移动式X射线摄影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受检者及其周围人员的放射防护工作存在问题;使用移动式X射线机进行床旁照射,会增加周围人员的受照剂量.由于曝光条件限制,使用移动式X射线机摄影时图像质量不清晰会造成重复照射,因此会增加患者和相关人员的X线受照剂量. 结论:利用移动式X射线诊断技术的同时,应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以及周围公众的放射安全与健康.临床医生在开具移动式X射线检查处方和实施医疗照射时,应进行正当性判断.
  • 摘要:X 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 射线之间的电磁波.X 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在医学成像诊断中得到普遍应用[1].医用X 射线球管是 X 射线发生装置的核心元件,为保证X 射线球管的出厂品质,相关检测工作不可或缺.测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医用X 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防护基本原则,要求照射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并使工作者和公众的受照不超过规定的剂量限值[2].
  • 摘要:目的:为了改变传统辐射防护领域裸露铅板引起的铅中毒和铅污染,本文介绍一款新型的环保射线屏蔽铅板.方法:在铅板表面制备了均匀致密的镀锡层,镀锡层外有自带抗辐射的粘合剂层和保护膜,粘合剂层采用独有的高强度接触粘附性和优良剪切强度的交联丙烯酸胶.结果:新型的射线屏蔽铅板便于裁剪成型并粘贴在屏蔽体表面,镀锡层避免了人体与铅直接接触,防止了铅中毒和铅污染.结论:这款新型射线屏蔽铅板绿色环保、安装便捷,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评价引导装置在车载式DR放射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减少受检者非检查部位的照射,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危害风险. 方法:选取一辆普通的车载式DR和一辆安装了引导装置的车载式DR,对比其受检者非检查部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监测,评价其防护效果. 结果:安装有引导装置的车载式DR各测量点辐射剂量水平均符合要求,且距DR平板上缘5cm、10cm、30cm处辐射水平比无引导装置分别平均降低了0.5mSv/h、10.4mSv/h和18.4mSv/h,有效降低率分别为1.25%、26.07%和47.42%.距DR平板下边缘5cm处比无引导装置辐射水平分别平均降低了1.5mSv/h、9.9mSv/h和10.6mSv/h,有效降低率分别为3.80%、23.86%和30.20%. 结论:引导装置能有效减少受检者受到的不必要散射剂量,并能改善机房的外部辐射防护,减少车载式DR机房的辐射泄漏.
  • 摘要:我中心目前有血液透析(滤过)机器(国产、进口)共113 台、CRRT 机器5 台,血浆置换机1 台、集中供A 浓缩液系统2 套、双级反渗透水处理设备4 套.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血液净化中心设备通常为血液透析设备以及水处理设备,前者主要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病症,有助于尿毒症患者延长生命,后者主要为设备提供透析所使用的反渗水,所有设备的应用都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要求在设备管理期间,能够结合目前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创建科学化的工作模式,通过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设备的合理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提升安全性,保证性能.
  • 摘要:目的:探寻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在临床需求中的职能改变方向,发现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确保临床血液透析效果. 方法:经过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院内感染控制人员以及临床相关医护人员的探讨,整合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日常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完善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标准. 结果:按照质量控制的标准与规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工作,提高了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的工作质量、效率;通过严密检查血液净化中心设备的详细阐述,并定期对设备、科室现状进行评估,有效确保了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结论: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质量控制与维护检修,依据管理规范标准对不良因素进行改进,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的质量,提高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的工作技术水平与质量,并且能够确保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性.
  • 摘要:在临床诊疗中血液净化主要从相关的人工肾脏疾病治疗的基础发展而来,通常会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以及透析治疗,针对血浆进行置换处理,并利用血液滤过以及吸附净化等方式开展治疗工作.在此期间,血液净化设备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提升血液净化设备应用效果,应针对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的应用进行合理分析与研究,了解实际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充分发挥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在其中的积极作用,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 摘要:目的:规范临床科室血气分析仪配置、控制其检测试剂成本支出、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精细化管理.方法:基于全院血气分析仪资产配置、使用次数、运行成本和检测收入等指标,对我院血气分析仪使用效率与效益进行调研、分析、评估和整改.结果:全院核减3台血气分析仪,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全部血气分析仪月均成本降幅43.27%,单次检测次均成本降幅44.65%;月均收入升幅约2.95%,实际检测综合成本率由原先的41.00%下降到27.00%左右.结论:优化血气分析仪的配置,对其进行专项使用效率、效益的评估评价,有助于降低检测综合成本,规避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抗酸染色试剂盒在基层医院的改良应用及价值.方法:将抗酸菌阳性切片常规切片、脱蜡后,分别采用滴加染色液与滴加染色液后加盖玻片,两种染色过程中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者方法都能显示抗酸菌阳性,使用盖玻片的染色方法使阳性部位染色更均匀,效果更佳,无边缘效应.结论:采用盖玻片封盖染色的抗酸染色效果稳定,更符合标准化操作.
  • 摘要:在我国,肺癌中的非小细胞肺癌是主要的一种病理类型,其所占比例约为80%-85%.目的:EGFR基因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用药,因此一定要保证EGFR 基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旨在探讨EGFR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将从检测标本、核酸提取过程、检测方法这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EGFR 检测是分子病理技术诊断中非常重要要的一项,它的重要性也在一步的显现出来,是辅助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和用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EGFR 基因检测的质量控制不应但只从最后的结果以及检测过程中入手,从标本的选择到核酸提取再到最后的检测,每一步都应做好质量控制,整个实验室也应做好相应的室内和室间质控,从各个方面入手,才能够保证最后检测结果的真是有效性.
  • 摘要: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是将手术台上切下的病变组织在冰冻世片机中迅速冷冻后制成切片,经过染色和显微镜下观察后进行病理诊断.一般在三十分钟内发出诊断性报告,为进一步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意见.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病理染色技术的质控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的HE染色是病理诊断和后续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检测和精准医疗的重要基础,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可以提供较手工染色更优质更稳定的染色切片,因此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替代人工手动染色将是病理技术室标准化平台建设的发展趋势。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是专门为术中快速冰冻而设计的染色机,与常规自动染色机工作原理相似,设置染色时间决定切片在每缸染液和水中的停留时间,但其具备独特的功能。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在苏木素和饱和碳酸铿溶液位置设置了加热功能,染色温度相对恒定。冬天时科室缺乏暖气,光是靠空调的制暖效果无法使染液达到染色最佳温度。在传统手工染色时,苏木素温度过低,细胞核小容易着色,影响染色效果。使用酒精灯烤片直接加热,导致切片受热小均匀,温度小易控制,结果经常会出现细胞质、细胞核染色深浅小一,染色小够鲜艳,对比小明显,细胞核染色呈“灰蓝色”等问题,时常出现掉片等现象,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由于医院发展规模小断壮大,手术标本日渐增多,一个病理技术员无法满足术中快速标本地需求。工作中经常出现同一时问段送检多份术中冷冻标本的情况。按照三甲医院标准规定,一份快速冷冻标本要在三十分钟内出病理结果,而技术员要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取材记录和制片任务,如采用手工染色技术,则需要另一个技术员协助下一份取材记录。使用自动染色机后,技术员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两份冷冻制片同时进行。即当医生取下冰冻组织时,技术员可以对冰冻组织进行速冻和制片,然后将切完并固定好的切片上机染色,在染色过程中,技术员可以进行下一份冰冻标本的记录,待记录完成时,染色程序也已经结束,技术员可以先速冻组织,然后再将染好的冰冻切片取出,用吹风筒吹干玻片,中性树胶封片,核对切片信息并交给医生阅片后再接着下一份切片。技术员可以及时处理同一时问段送来的多份冷冻标本,病理医生就能及时、准确的发出快速冷冻病理报告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的各步骤由计算机控制,各步骤所设定的时问精准,小会因操作者的小同而出现明显的波动。而手工染色由于涉及多人操作、多个操作步骤,小可避免地会出现个体差异,总会小同程度地影响染色效果,导致同批次染色效果小一致的现象。虽然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解决了工作中很多难题,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科室引进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时,开始染色效果小尽如人意,表现为肉眼观切片背景着色深CT包埋剂附着在组织周围,镜卜发现苏木素结晶较多,严重影响病理医生的诊断。经过小断的探索发现,是由于水压小够,在自来水冲洗时未能把组织周围的包埋剂冲掉就直接进入苏木素,使其染色,在苏木素之后也未能冲掉多余的苏木素而出现的现象。解决方法就是在入水口安装加压器,染色时较大的水流可以冲掉多余的杂质,并及时清理染色缸内的污垢,这样便能保证染色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的利大于弊,技术员只需结合科室自己的试剂和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染色程序及试剂更换程序,便能做出质量好的冷冻切片。它避免了人工染色中的随意性、工作效率低、质量小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为各大医院病理科及相关实验室所接受并使用。
  • 摘要:目的:随着病理科工作量不断增加,手工配制苏木素、伊红及手工染色作为传统染色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工作及病理质控的要求,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案. 方法:新的染色方案即采用格林环保型GS染色套液在Leica自动染色机内进行常规石蜡制片的染色.旧染色方案即使用手工配制苏木素、伊红,进行手工染色.收集新旧染色方案染色的切片,根据每月切片质量控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使用环保型GS染色套液在Leica自动染色机上染色方案的较旧的染色方案,切片色彩鲜亮,核仁清晰可见,核浆对比清晰,组织形态结构显示清楚,切片染色从质量和稳定性上有明显提高,切片优良率高于旧染色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格林环保型GS染色套液在Leica自动染色机内进行常规石蜡制片的染色方案可行,有助于提高科室染片质量,有利于科室切片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探讨环保型试剂超声快速组织处理仪对组织蜡块免疫组化抗原检测的影响分析. 方法:收集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病理科的2018年3~11月期间的80例肿瘤标本,每例取材2块,同时进行常规石蜡处理与超声快速石蜡处理,后对其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两种组织处理方法对免疫组化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用超声快速处理仪制得的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镜下结构清晰、完整,阳性定位准确;从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两方面对比检测的20种抗体,超声快速石蜡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阳性结果无明显差异. 结论: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方法不但缩短了制片时间、减少了试剂污染,完全满足HE染色诊断的要求,而且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影响,完全适用于免疫组化染色诊断.
  • 摘要:我国病理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诊断水平在小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快速普及,但病理科的地位及病理从业人员的收入均有待提高[。快速组织处理系统的应用缩短了病理标本诊断前处理时问,实现了病理行业“当日出具报告”的愿景,为病理工作者赢得了信赖。历经10年上千万例标本的临床检验,快速组织处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胃肠镜活检、妇科活检、阑尾、脾脏、肺、前列腺、肝、肾、乳腺、淋巴结等类型的标本处理中,HE切片、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结果均与常规一致。随着使用的小断普及,快速组织处理系统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细胞蜡块的制作中。快速组织处理系统已得到病理行业的普遍认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规范化。全自动快速组织处理系统使病理标本处理更快、更佳,无需专人操作,解决了目前大多数病理科因人员小足而小能开展快速石蜡项目的难题。相信全自动快速组织处理系统的推出将为病理人带去便捷的服务、优良的体验,为患者送去关怀,既促进病理科室的发展,又为全民健康带来便利。
  •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液基薄片红染现象的原因及机制方法:实验开始前将所有试剂更换为全新,通过分析染色后返蓝液的pH值变化来分析甲状腺液基薄片红染和返蓝液pH值的关系.结果:当返蓝液的pH值呈酸性时,甲状腺液基薄片呈现红染现象,更换成全新的返蓝液后再染同一样本的另一张薄片,红染现象消失.结论:甲状腺液基薄片的红染问题和细胞分化后返蓝液的低pH值有关,和返蓝不充分有直接的关系.
  •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分布式智能药柜后,药师工作模式的转变.方法:介绍我院分布式智能药柜工作流程,从保障药品调剂、加强药品管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三方面阐述药师工作模式的变化.结果:分布式智能药柜使用后,药师以在药房调剂为中心转变为在临床保障药品供应;对病区自备药品的管理,从以护士管理为主转变为药师专职管理;药学服务提供模式由电话沟通转变为面对面交流.结论:分布式智能药柜的使用,改变了药师的工作模式,有利于开展深层次的药学服务,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与现代化韦乐海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住院药房药品调剂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方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设备,改进传统工作流程,实行“药品统一编码,药师分区域调配”的工作模式[1],从而实现住院药房调剂药品由传统的“人找药”到“药找人”的模式转变[2].结论:经过长达1年的新系统试运行,智能化数字药房运行井然有序,药房分区域调配模式已趋于成熟化,一方面明确了责任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住院药房管理的规范性,充分体现我院住院药房以病人为核心,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3].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以提高药房调剂工作的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2-2018年门诊药房发生的调剂差错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院药品调剂差错的诱因主要包括药师自身原因、工作环境原因和药品原因三个方面.结论:针对药品调配差错,制定了相关防范措施,即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师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流程,完善处方调剂差错登记制度,规范药品类别摆放,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防止调配差错的发生.
  • 摘要:目的:介绍静脉输液调配机在优化PIVAS静脉输液调配流程中的应用. 方法:从PIVAS工作现状,配液机模式探讨,PIVAS工作流程的优化几个方面入手,统计调查调配人员应用前后满意度,与手工调配比较,分析配液机优化PIVAS流程的新应用模式的效果并作出评价. 结果:我院PIVAS应用的输液配液机形成了两种新的调配模式,分别为储备液调配模式和预溶药品调配模式,并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手部伤害,提高静脉输液调配人员的满意度.与人工输液调配相比,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每调配100袋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成品输液的耗时约由108.34min降低至54.91min,效率约由1.08min/袋降至0.55min/袋,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耗材成本约由16元降低至11.6元. 结论: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好,双向定量抽取准确度高,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以追溯调配结果,安全性高,对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为医院智能化药房优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门诊药房智能核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运用效果等情况,分析智能核对系统的运用给我院门诊药房带来的工作效率、药学服务质量等变化.结果:智能核对系统运用效果显著,单张处方平均核对时间缩短了约6s,每人日均发放处方量增加约145张,在处方平均核对时间、人均处方量、核对准确率、内部差错率以及处方干预量较人工核对显示统计学差异,并且能实现核对信息溯源和精细化管理信息查询.结论:智能核对系统较人工核对优势明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降低差错率,利于药房管理,值得推广.
  • 摘要:对应用PDCA循环理论中的计划、执行、检查、实施四个阶段对门诊西药房的调剂差错的工作进行管理,统计PDCA管理前后调剂差错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调剂差错率得到了显著降低,差错率由0.79‰降至0.02‰.本文借鉴PDCA循环理论进行医院门诊药房日常管理,调剂差错率降低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说明PDCA循环管理可用于医院门诊药房管理的持续改进,为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物流系统在我院一体化住院药房/PIVAS的应用成效与管理措施.方法:介绍我院智能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和气动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并结合一体化药房实际使用情况不断进行优化,以适应工作需要.结果:现代物流系统在一体化住院药房/PIVAS运作良好,可以根据药品性质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住院药房/PIVAS均以智能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作为首选的运输工具,气动物流系统为辅助方式.结论:现代物流系统能保障药品及时发放,具有可溯源性,可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未来医院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
  • 摘要:目的:提高门诊中药房综合管理水平.方法:以中药房信息化管理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应用现代化方法对中药房管理进行完善,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结论:中药房信息系统的建立,简化了日常工作流程,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使中药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 摘要:目的:为门诊药房二级自动缓存库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门诊药房二级缓存库自动化建设的实践情况,并分析其给医院药房工作带来的变化.结果:①门诊药房使用二级自动缓存库后,较传统货架减少库房面积50%;②二级自动缓存库药品库存实行基数管理,请领药品通过物流轨道传送,提升了工作效率;③药品领用在智能出入库的同时,同步物流和信息流,促进在库管理,并使患者所取药品的批号跟踪得以实现.结论:二级自动缓存库的建设提升了自动化药房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在现代化智慧药房建设中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建立一套基于RFID的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和精确定位.方法:在传统RFID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窄波束天线、双通道门模式的RFID定位方式,对医疗设备进出手术间的调配进行记录和跟踪,实现对医疗设备进行定位管理.结论:在系统测试中,设备管理员通过手机APP可实时查看手术间现有的医疗设备,可追溯医疗设备出入手术室的历史记录,实现了医疗设备的静态台账记录与动态定位信息的有机结合.
  • 摘要:为解决现有医用织物管理实践中的难点与问题,调查国内外医用织物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入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医用织物的管理,定制开发一套适合医疗机构自有洗衣房负责处理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的医用织物RFID 洗涤管理系统,对医用织物的洗涤周转进行可靠的跟踪记录.通过医用织物RFID 洗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医用织物的全生命周期控制,配合管理流程的合理优化与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能有效减少医用织物收集的交叉感染风险,提高医用织物精细化管理水平.
  • 摘要:目的:发挥“医工”的最大作用和提高医院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更加安全有效地实现医疗设备采购、维护、计量、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方法:把当今成熟的数字技术,嵌入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有效减轻“医工”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医院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将一些琐碎事情化繁为简,使“医工”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高效性. 结果:从数字技术嵌入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在各大医院的实践应用效果及评价来看,已经最大化地发挥现有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给医院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结论:数字技术与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相结合,可以更加安全有效的实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科学方法.
  • 摘要:为优化医疗设备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医疗设备临床使用质量与安全.应用了最新的医疗设备信息化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本文介绍了应用信息化平台对于医疗设备资产盘点的具体过程,操作时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优化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 摘要:随着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和软件已经应用在很多医疗系统中.然而,针对医疗设备使用中的维护保养以及医院采购的维护保养合同的厂家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管的细化研究和应用还属于空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效果直接决定医疗设备使用率的高低,而医疗设备使用率则直接影响医院效益.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质量,管理维保合同厂家的服务质量,监管设备的维保情况,本文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保合同全流程监管的信息系统.从维保合同的预算申报,到维保合同执行中的监管,以及维保服务质量的评价和管理,都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了细化设计.本系统是建立在我院医工处维修报修手机APP 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对于医疗设备厂家维保服务全流程的有效管理,以及维修保养管理流程化和信息化的可行性.
  •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智慧医疗的不断发展,医院医疗设备信息一体化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无论在审计检查、医疗安全、设备监管、临床科室使用等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搭建我院供应商平台档案查询系统,来提高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分析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现状、电子化需求程度、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情况,依据医疗设备档案的来源、内容、数据统计、综合应用等等设定管理目标,进行数字化档案收集、安全保管、三种形式实时开放应用,提高了证据资料的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等;提升了医院临床科室的利用率,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保障,为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做好数据资料支撑.
  • 摘要:目的:通过信息化实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质量,接轨国际水平.方法:总结管理成效,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规划HRP系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总体架构,实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信息化管理功能.结果:HRP系统实现了设备从申请、采购至维修、报废各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为保障医疗设备运行安全提供可靠数据.结论:基于HRP系统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目的,为设备运营与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 摘要:本文作者以现阶段国内医院物流传输系统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展开了对方案选择、系统设计和应用管理三个方面的分析与思考,并对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一期工程轨道物流建设案例做了分享.其流程为:确定基本要求,组织调研考察;方案征集,专家评审;征求临床意见,开展专题讨论;根据目的需求,再次市场调研。
  • 摘要:随着物流系统的飞速发展,气动管道物流、轨道物流、箱式物流、导航车四类物流传输系统在医院物资配送中逐步替代了人工配送,成为物资配送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各物流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在总结各类物资、各科室物流系统合理设置、系统化管理基础上,探寻医院物资配送智慧化管理的路径.
  •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部分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医疗设备配置及其管理部门设置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网络调查问卷,调查2017年妇幼保健机构的等级、服务情况、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管理科室、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等内容. 结果:8省704所妇幼保健机构数据纳入分析,共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75169台,其中有住院服务机构67429台(89.7%),无住院服务机构7740台(10.3%);医疗设备资产约占固定资产的50%;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中,无论是否提供住院服务,医疗设备多集中在1-10万元之间;医疗设备管理科室的设置率为38.2%,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的设置率为37.9%,有住院服务的管理机构设置比例高于仅开展门诊服务的机构;设置管理部门的妇幼保健机构所拥有医疗设备数量高于没有管理部门的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建议提供住院服务且配置较多医疗设备的妇幼保健机构重视和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建设和管理,相关组织和协会应结合医疗设备管理科室的独立建制和管理人员配置开展细化研究,获取管理部门人员编制标准,更好地指导基本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开展.
  • 摘要:目前我国医院手术室大多数为单式为主,手术室模式几十年来基本维持不变,边际贡献已基本达到极限.为使手术室提高使用效率、加快手术周转率、改变高级医护人员缺少的“窘境”,通仓交融洁净手术室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建设手术室一种新思路,是解决目前医院缺手术室数量、缺高级麻醉师、减少护士数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就通仓交融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设计特点等介绍给广大读者供参考.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的理念是,采用集中新风空调系统消除手术室内湿负荷,循环空调系统调节手术室内温度,空调的2个系统分别对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独立控制,使通仓交融手术室整体处于受控状态,各手术区可灵活使用。手术室室外参数参考上海地区,室内设计参数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指标确定:室内温度24°C,相对湿度50%,单个手术区平均室内人数4.5 人。通过计算通仓交融手术室(四个手术区)总冷负荷Q=89.7kw,总湿负荷d=9.28Kg/h,室内冷负荷Qn=31.3kw,新风负荷Qw=58.4kw,每个手术室控制区为2.6m×2.4m,送风量9000 m3/h,新风量1000m3/h,排风量500 m3/h,渗透风量500 m3/h。
  • 摘要:为了验证某超大面积复合DSA 手术室空调设计方案中风口相对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利用CFD 技术对这间手术室内空态工况下的空气流动和分布情况作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设计方案的气流组织,手术区域气流均匀性不好、流线不畅,送风口之间气流扰动大,在手术区域有明显涡流.
  • 摘要:目的:建立多模式物流管理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 方法:全面梳理和标准化医用耗材物资字典,建立标准分类编码;直接采用GS1条码或类GS1条码作为院内外医用耗材唯一追溯码,实现HIS医嘱扫码计费;植介入高值RFID智能柜配合供应商“备货制”、低值医用耗材RFID智能柜配合第三方SPD物流配送“定数包”“零库存”管理;实现医院检验试剂全流程类GS1条码追溯和实时库存监管;建立使用科室“科室库”信息流和实物流的实时监管. 结果:初步建立基于多模式物流管理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月均压缩低值医用耗材库存200万和检验试剂库存300万,实现植介入高值和计费医用耗材管理HIS医嘱计费实时消减库存,2016年~2018年耗占比分别为39.16%、36.99%、35.87%. 结论:基于多模式物流管理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和实践对医疗机构实现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 摘要: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设备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医疗设备损耗与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然而我院虽然规模较大,医疗设备众多,但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管理,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医院中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一种对全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成本、采购评价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 摘要:医疗器械标签对其使用、监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各类有关医疗器械的文件纷纷出台都是为了更好为国民提供一个安全而有效的诊疗环境并推动“健康中国2050”。完善的医疗器械标签有助于医疗机构验收过程中判断账务相符;在安装过程中确认电气安全;在操作过程中有效识别;在发生风险、伤害及故障时准确判断并上报其相关信息等。为提高我国医疗器械水平、完善医疗器械监管、加强诊治有效,作为医学装备部门的人员应重视医疗器械的标签及其内容,并提醒在这方便有缺失的供应商提供并完善其标签信息。勿以善小而不为。
  • 摘要:通过单位业务密度能耗评价指标来评判医院用能水平与能耗管理现状是一种全面且合理的评价方法.在能耗分析工作中通过评价指标把握医院用能现状,再结合能耗监测平台深度挖掘影响因子,可以促进医院节能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主院区近六年的能耗数据为例,结合能耗监测平台的应用与实践,提出医院能耗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耗材新品准入制度.方法:建立科学的医用耗材准入制度,特别是建立完善的专家评审机制.结果:医用耗材新品准入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审批效率,增强了审批的科学性,今后需提高信息化水平.结论:医用耗材新品准入制度,有利于保障医用耗材安全与有效利用,推动医用耗材合理更新迭代,提高医用耗材保障水平.
  • 摘要:介绍高压氧舱引入专用监护仪的必要性、有线监护仪和无线监护仪的概况和对比.认为高压氧舱群监护仪的应用非常必要而且有效,选择有线监护仪更符合本院高压氧舱群实际情况,已经能较好保证高压氧舱正常使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装一台无线监护仪,提高医护质量,充分发挥两种氧舱专用监护仪的优越性,使更多患者受益.
  • 摘要:目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目前各医院采购管理工作缺乏科学预测手段,亟待解决.方法:以基于小波变换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为框架,组合预处理技术,探讨分析影响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不断降低误差直至满足实际需求.结果:该模型能有效提高突变节点处的预测精度,在各类数据集中均有优秀的拟合效果和较精准的预测效果.结论:利用改进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有效提高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效能,具备良好应用推广价值.
  •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背景,及国家行业管理部门有关的法令法规,讨论了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提出了利用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能的理论框架、体系。
  • 摘要:目的: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的进展及热点专题,研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器械问题相关术语项与器械相关伤害(临床问题)术语项,编制术语集;以医疗器械品目为单元,编制医疗器械故障术语导引模版与伤害术语导引模版.规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用术语,为医疗机构、企业、经营企业等填报提供标准化工具. 方法:基于文献评阅、数据挖掘等技术路线循证提取术语词,分别构建医疗器械-故障词及医疗器械-伤害词双向共现矩阵,进行可视化分析,由矩阵输出医疗器械故障术语导引模版、伤害术语模版,按层级结构整合成两个术语词集,并编制术语词注释. 结果:经评估获得医疗器械故障问题术语词592个,层级结构为1层术语28个、2~3层术语564个;伤害术语词970个,分为22个类;完成全部术语词的中英文注释.医疗器械故障术语导引模版360个品目,伤害术语模版422个品目. 结论:在对各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据源进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编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器械问题相关术语项与器械相关伤害术语项,能反映不良事件管理与研究的真实状况;编制医疗器械故障术语导引模版与伤害术语模版体现了我国在医疗器械报告监管上的创新.
  • 摘要:医疗资源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而农村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合理性深刻地影响着农村人口的医疗质量.然而,目前采用的基于数量和人均指标来衡量某一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性,往往忽略了地域性差异导致的医疗资源配置与居民需求之间的问题.本文采用Delphi 法对村镇医疗资源配置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遴选,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建立村镇医疗资源空间配置的评价体系.结果发现,经济人口、卫生资源、供给行为和地区特点的差异性是导致医疗资源空间配置不均衡的原因,其中卫生资源的投入和地区特点的干扰在医疗资源的选择上差异性明显,经济人口和供给行为影响居民的受益程度.因此,在今后医疗资源的配置上应着重考虑以上评价指标,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建筑设计师以及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 摘要:医院是提供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发展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升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医生对病人的诊治,越来越依靠先进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随着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精密和集中程度越来越强,医疗设备在医院资产中的总占比也越来越大.现代医院的科研、医疗、教学等工作,均已和医疗设备的发展水平紧密结合.医疗设备使用是否便利;医疗设备操作是否简单;医疗设备是否能够长时间运转不损坏等问题都与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患者及其他相关人群密不可分.因此医疗设备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医疗设备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使医疗设备不仅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更能使设备管理部门清晰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为医护人员服务,为患者服务.
  • 摘要:目的: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呼吸机共享调配是医疗设备资源优化的重要手段,医疗设备共享调配的使用成本测算是使用收益合理分配的基础,是医疗设备共享调配能够顺利开展实施的重要保证,本项目的目的就是对呼吸机的临床使用成本进行了测算,获取呼吸机临床试验单位时间的成本数据. 方法:通过作业成本法将呼吸机临床使用的单位时间使用成本进行了测算,测算中按照单位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对呼吸机的成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及测算. 结果:测算结果显示医院呼吸机的单位时间的使用成本为12.32元/小时,其中单位固定成本为8.7元/小时,为主要成本占比为70.79%,单位变动成本为3.62元/小时,成本占比为29.21%. 结论:呼吸机单位时间使用成本的测算结果显示呼吸机使用中单位固定成本占较大的比例,测算数据为下一步呼吸机共享调配的收益的具体分配提供了数据支持.
  • 摘要:随着脑电图技术和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脑电信号的分析方法得到飞速的发展.脑电信号的分析分类处理主要包含三个阶段:脑电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每个阶段都有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对每个阶段的分析处理方法进行综述.脑机接口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实现这一连接的设备主要有脑电图(EEG)、皮层脑电图(ECoG)等,而EEG 作为一种无创的生理信号检测方法得到了广发的研究和应用。BCI 系统依赖EEG 判断人脑发出的指令,在这个过程中EEG 信号的采集、数据处理和模式分类决定了BCI 系统的性能。EEG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数据处理影响后续模式分类的速度和准确率;分类器的选择决定了模式分类的结果。脑电信号是复杂的非平稳随机信号,脑电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BCI 系统的关键技术,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决定了BCI 系统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脑电数据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方法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多种脑电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BCI 系统。具体实践中选择何种数据处理方法主要由研究对象决定,根据研究所需脑电数据的特征和数据量的大小决定采用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多种分类识别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脑电信号模式识别的发展趋势。
  • 摘要:目的:以信息化手段采集数据作为依据,以循证管理的方法对软式内镜进行故障管理,降低严重故障的发生率,控制维修成本. 方法:通过对我院消化科软式内镜使用、测漏、洗消、维修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出软式内镜故障的三大原因:测漏不及时、操作不规范、物理化学损耗,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测漏监管、故障追溯和可靠性维修,并在实施中持续改进. 结果:经过两年的管理实践,软式内镜的A、C级故障发生率和平均维修费用明显下降. 结论:应用循证管理的理念,以数据作为基础,从软式内镜故障的根源入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可有效控制软式内镜的维修成本,基于数据的循证管理理念在医疗设备故障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研究医疗质控管理对医院质量持续改进的促进作用. 方法:在2016.4-2017.4医疗质控管理实施前和2017.5-2018.5医疗质控管理实施后,分别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诊疗护理服务质量,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 结果:患者诊疗护理服务质量方面,实施后的疾病诊断(92.6±4.5)分、疾病治疗(94.5±4.2)分、疾病护理(95.1±4.1)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总满意率96.00%,高于实施前的80.00%(P<0.05). 结论:通过积极开展医疗质控管理,在医院的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均可实现质量提升,让患者更为满意,对于医院质量持续改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磁共振设备使用中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安全管理绩效.方法:运用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采用PDCA循环的管理思路.结论: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覆盖,为降低磁共振设备使用的安全危害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 摘要:设备维修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检测和设备修理三个部分.传统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只关注被动维修,使设备恢复其使用功能,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设备性能等是否达到标准很少被关注.医疗设备和人一样,应该定期体检,愈后复查,早发现,早治疗.
  • 摘要:目的:总结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在计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根据口腔医院计量管理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将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应用到计量工作的管理中.结果:医院资源规划系统的使用使计量管理更加信息化、规范化.结论:医院资源规划系统的逐步上线和运行,有效的促进了医院计量设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计量管理一体化水平.
  • 摘要:目的:加强医疗设备计量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计量管理效率,确保临床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方法:在医疗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中构建医疗设备计量信息管理模块,实现设备计量基础信息收集、计量全过程管理、计量证书信息导入、有效期预警管理等功能的设备计量全过程闭环监管.结果:应用设备计量全过程闭环信息化管理信息模块,规范并加强了医院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结论:信息化应用可有效提高医院医疗设备计量全面管理水平.
  • 摘要:本文通过医疗器械计量人员的实际工作,及对本地区医疗机构的计量器具进行抽样调查等手段,分析计量科学在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提高计量科学对医疗设备的保障作用.我国的医学计量工作起步晚,制度和技术也相对落后,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医疗器械的检定、校准和监督工作。医疗器械目前已经向着高质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参数多功能方向发展,而有关医疗器械的检测设备相对落后,计量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疗机构不重视医疗器械的计量管理。
  • 摘要:医学计量是医学科技进步、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理应引起医院和社会的足够重视,然而当前医学计量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人员安全、医学诊断、医学治疗等方面分析并强调医学计量对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 摘要:医学计量水平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医学计量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滨州市医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以促进医学计量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医疗质量.
  • 摘要: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保障服务单位,应主动谋划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和管理方式的调整,做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保障服务工作.本文以南方某高校的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改革的举措.
  • 摘要:基于建筑改扩建,电子商务与医疗改革的综合作用,商场改扩建成医院已经出现并形成一定的趋势.本文针对商场转变成医院的建筑改扩建设计,分类论述商场建筑与医院建筑在设计之初考虑因素的异同、结合实际项目设计经验、总结提出商场改建成医院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从项目选址,出入口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商场改扩建成医院的可能性评估;从医院类型与规模,特殊医疗设备,电梯配置等因素对商场改扩建成医院提出前期设计思考方向.
  •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相对于传统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建筑而言的,通俗的讲就是把在专业化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叠合梁、叠合板、柱、楼梯板等,在建筑物现场进行拼装的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现场施工工期短、现场湿作业少、粉尘和噪声污水少、建筑垃圾少、节约建筑原料等优点.但是,装配式建筑发源于国外,最开始是在房屋建筑中应用,随着装配式加工企业、现场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然后逐步拓展到公共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大型医疗建筑中,包括设计技术体系的不够完整、关键技术和集成不够成熟、成本虚高等等.医院建筑属于大型公共建筑,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必须实施装配式建设,为了满足建筑的安全、耐久以及适用性,应当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 摘要:本文综合比较了多种医院物流输送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优缺点,分析了句容市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物流传输系统的选择、设计和应用.本项目采用了最新的德列孚第六代H10型运载小车,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运输系统的轨道和运载小车都是新型材料,无污染,运载小车供电系统为直流24V,适合医院安全使用。
  • 摘要:本文基于排队论理论,通过使用VISSIM仿真分析,以交通流量较大的医院为智能立体车库应用环境,对医院建设自走车库与智能立体车库运转效率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发现智能立体车库在时间、容量上具有相对优势,自走车库在接纳车辆进入车库方面具有更快的优势;二者在运行初期没有大的差距,但在自走车库容量到达限制后,排队车辆会比立体车库有更大的排队长度;两种车库的选择也需要进一步结合建造、维护保养成本进行考虑,进而进行适当的决策,两种车库可以优势互补,自走式车库可以在智能车库入口出现堵塞的时候进行部分的分流,缓解车库入口压力.
  • 摘要:文章通过对原乐陵市人民医院改造为乐陵市妇幼保健院的设计介绍,结合新形势下我国新型妇幼保健院的建设功能定位,即建立以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为重点的四大核心,分析和阐述了妇幼保健院在建筑设计及功能定位方面的特点与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功能重铸,重塑形象的设计理念,探讨了妇幼医院改造中在各类流线合理组织、功能布局、人群分区、医患分离等方面的问题,期望通过对乐陵市妇幼保健医院改造设计实践的探索与讨论,为妇幼保健医院改造寻找灵感和思路.
  • 摘要:在医院工程项目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基于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新楼工程建设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运营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BIM 竣工模型的智慧医院医疗服务、运维管理集成系统.通过医疗服务内容分析,构建了BIM 竣工模型的数字化医院与医疗服务集成的实施框架,通过软件数据接口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自动化交互,支持解决医院实际问题.结合设备设施管理,将医院建设BIM 竣工模型、IBMS 系统集成与医院运维管理的系统模块进行集成.最后通过系统的集成和共享形成一体化集成框架和BIM 可视化医院综合管理平台,对医院结合BIM 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