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福建省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福建省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福建省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福州
  • 出版时间: 2016-01-16

主办单位:福建省药学会

会议文集:福建省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运用色谱分离手段,包括正相硅胶柱色谱,制TLC等方法,从'土木香'中分离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其中的13个,包括6个为木脂素,分别为内消旋二氢愈疮木脂酸、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酚乙、五味子乙素和当归酰基戈米辛M1;6个为三萜,分别被鉴定为华中五内酯素C、南五味子内酯、五内酯、12β-羟基黑老虎酸、schisanbilactoneA和五味子酸;其中1个三萜类为新化合物,被命名为华中五内酯素C.五味子酚乙、五味子乙素、当归酰基戈米辛M1、南五味子内酯、五内酯、12β-羟基黑老虎酸和schisanbilactone A等7个化合物为华中五味子中首次分离.
  • 摘要:目的:探讨吸光度-波长下面积法测定透骨消痛胶囊中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复杂体系中药复方制剂中整体药物总固体物成分的含量测定奠定基础. 方法:以透骨消痛胶囊为模型,严格按照分析方法的要求,采用吸波面积法,利用Origin软件,求算吸波面积,根据吸波面积和总固体整体成分的总浓度成正比的特点,测得胶囊中整体成分的含量;同时,通过大鼠灌服透骨消痛胶囊混悬液,利用吸波面积法测定了大鼠体内血浆中该胶囊总固体物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用3P97软件算出房室模型及其药动学参数. 结果:透骨消痛胶囊体外方法学考察中药物总固体物在2.08~104.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UAWC=1.1531C+1.9239(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低、中、高分别为103.66%(RSD=2.06%)、102.72%(RSD=2.82%)、108.63%(RSD=2.95%);大鼠体内方法学考察中,吸波面积与血浆中胶囊总固体物总浓度在1.87~93.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AUAWC=0.6913C+1.7294(r=0.9997),提取回收率低、中、高分别为99.52%(RSD=5.44%)、81.18%(RSD=3.01%)、80.45%(RSD=1.26%),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0.64%(RSD=7.08%)、104.45%(RSD=3.45%)、107.34%(RSD=1.85%);药代动力学测得大鼠体内药物过程为单室模型,整体药物的Cmax为(10.20±0.586)mg·L-1,t1/2为(1.901±0.049)h,AUC0→24为(12.718±0.422)mg,L-1·h. 结论:吸波面积法可用于透骨消痛胶囊中整体药物体内外含量的测试,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为中药复方制剂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启示作用.
  • 摘要:目的:建立吸波面积法测定透骨消痛胶囊中总蒽醌的含量.方法:样品加入0.5%醋酸镁-甲醇溶液显色后,以大黄素为对照品,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00~600nm下全波长扫描,求算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简称吸波面积,AUAWC),根据吸波面积和浓度成正比的特点,测得胶囊中总蒽醌的含量.结果:透骨消痛胶囊中总蒽醌在2.08~41.60μg·m1-1范围内与吸波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UAWC=12.438C+2.7955(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68%,RSD为2.8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重现性好,适用于透骨消痛胶囊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
  •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采收期金线莲氨基酸含量. 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采收期金线莲氨基酸含量和牛磺酸含量. 结果:金线莲叶、根和茎及不同采收期样品中均检出18种氨基酸(包括牛磺酸);全氨基酸(不包括牛磺酸)含量为10.83g/100g,必需氨基酸为3.59g/100g,占全氨基酸的33.15%;全氨基酸中含量最高为天门冬氨酸(3.10g/100g)、其次为谷氨酸(1.13g/100g).金线莲叶除了牛磺酸含量略低于根和茎外,其他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全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根和茎;各氨基酸含量均以瓶栽苗炼苗1个月和入土栽培4个月含量最高,尤其是牛磺酸含量由0.11mg/100g积累到1.06mg/100g,但随入土栽培时间延长,各氨基酸积累趋向降低. 结论:金线莲叶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根和茎;金线莲瓶栽苗经过炼苗和入土栽培,可增加牛磺酸、必需氨基酸和全氨基酸的含量,并以入瓶栽苗炼苗1个月和土栽培4个月后为最佳采收期.
  • 摘要:堇叶碎米荠抽苔期栽培植株和野生植株全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55g/100g和20.53g/100g,而在期栽培植株中含量较低(8.44g/100g);除脯氨酸外,抽苔期的栽培与野生植株样品中其它16种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但前者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43.29%)高于后者(38.48%).值得注意的是野生植株样品中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其含量高达2.88%,是大棚栽培样品的3~5倍.大棚补硒栽培的2个样品硒含量分别为199μg/100g和194μg/100g,而生长于高硒地带上的野生植株样品(ES-wild)硒含量为177μg/100g.结荚期栽培植株的总黄酮含量(529mg/100g)高于野生植株(478mg/100g))和抽苔期栽培植株(474mg/100g),其粗多糖含量(1.05g/100g)也略高于野生植株(0.97g/100g)和抽苔期栽培植株(0.87g/100g).
  • 摘要:目的:分析枇杷成熟叶与嫩叶超临界CO2萃取物中挥发性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5MPa,循环萃取2h,分别提取枇杷成熟叶与嫩叶中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鉴定其中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 结果:从枇杷成熟叶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11种成分,主要成分为4-豆甾烯-3醇、白桦酯醇、5-麦角烯-3醇等.从枇杷嫩叶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21种成分,主要成分为双[四甲基[2-(甲氧基)乙基]环戊二烯基]-铁、2-(2,4-二氯苯氧)-N-嘧啶-2-丙酰胺、豆甾醇、7-豆甾烯-3醇等. 结论:本研究为枇杷叶药材挥发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及高效提取提供了实验基础.
  • 摘要:目的:建立短葶山麦冬多糖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测定短葶山麦冬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样品中多糖含量.色谱条件:Ultrahydrogel250(300mm×7.8mm,5um)凝胶色谱柱,流动相为水,流速0.5mL/min,柱温35℃,进样量20μL,检测器为示差检测器. 结果:短葶山麦冬多糖的重均分子量约为1850Da,分子量分布系数~1.30;在0.01~2.0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短葶山麦冬水提物中多糖的含量约为80%(以葡聚糖标准品(Fluka)为对照).多糖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μg和0.2μg. 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较高,可作为短葶山麦冬多糖质量控制的方法.
  • 摘要:目的:优化毛花猕猴桃根三萜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三萜含量为考察指标,以超声提取的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毛花猕猴桃根三萜的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的影响依次为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工艺的佳条件:95%乙醇超声提取30min,提取3次,料液比为1:20.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毛花猕猴桃根总三萜含量为1.19±0.08%.结论:毛花猕猴桃根三萜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研究莲房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方法: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比较10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莲房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最佳大孔树脂型号;以总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质量浓度、吸附流速、洗脱溶剂、洗脱流速、水洗用量、上样量等因素对莲房总黄酮纯化工艺的影响. 结果:HPD-400型大孔树脂对莲房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洗脱效果,其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7.00g·L-1的,吸附流速3BV·h-1,上样量8BV,依次用6BV水洗脱,4BV50%乙醇洗脱;纯化后莲房总黄酮含量为63.27%,RSD值为1.11%. 结论:HPD-400树脂型树脂可用于纯化莲房中的总黄酮.
  • 摘要:以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和女贞苷G13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女贞子环烯醚萜苷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优选出女贞子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5%乙醇浓度(14倍量),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5h.在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下,女贞子中三种环烯醚萜苷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和女贞苷G13的含量分别为34.19、3.32、46.17mg/g.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可用于女贞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提取.
  • 摘要:目的:优选莲房8个黄酮苷总含量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选取乙醇浓度(30%、50%、70%)、提取时间(60、90、120min)、提取次数(1、2、3次)、料液比(1∶12、1∶14、1∶16)作为考察因素,以杨梅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山奈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香亭-3-O-β-D-葡萄糖苷8个黄酮苷总含量为考察指标,以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莲房黄酮苷类成分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条件. 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 结论:正交实验优选出的莲房8个黄酮苷类成分总含量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莲房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比较莲房总黄酮纯化前后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方法:用正交试验进行回流提取莲房总黄酮,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莲房总黄酮的吸光度,标准曲线法计算莲房总黄酮的提取率;通过DPPH、ABTS两个体外抗氧化模型,研究莲房提取物、莲房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大小. 结果:莲房总黄酮含量由纯化前的14.33%提高到纯化后的53.23%;各个样品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为:阳性药BHT(15.78μg/mL)>莲房提取物(13.03μg/mL)>莲房总黄酮(10.53u g/mL)(P<0.01);各个样品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为:莲房提取物(302.82μg/mL)>阳性药BHT(248.27μg/mL)>莲房总黄酮(215.52μg/mL)(P<0.01). 结论:莲房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大小与莲房总黄酮的纯度呈正相关,莲房总黄酮可能是莲房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因此,进一步纯化莲房提取物得到莲房总黄酮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为莲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程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尾静脉注射给药,优选给药剂量,取血时间,以生化检测、病理变化等评价指标.结果:高、中、低剂量组ALT、AST两个生化指标在注射雷公藤甲素前后有较大增高,ALT、AST的相对变化量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建立了不同程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为下一步雷公藤谱毒相关c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摘要:目的:观察麦冬咖啡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选取福建省地道药材短葶山麦冬制成具有保健功能的麦冬咖啡.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麦冬咖啡0.5和1.0g·kg-1·d-1剂量组,咖啡0.5g·kg-1·d-1组,连续灌胃给药10天后,考察对小鼠负重游泳试验和肝糖原、血乳酸的含量的影响.结果:麦冬咖啡0.5和1.0g·kg-1·d-1剂量组均能增加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P<0.05),麦冬咖啡1.0g·kg-1·d-1剂量组还能提高肝糖原含量(P<0.05),降低小鼠血乳酸的含量(P<0.05).结论:麦冬咖啡具有一定抗疲劳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泽泻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组织显微结构及其线粒体超微结果的影响. 方法:采用小承气汤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采用高、中、低三个不同剂量泽泻提取物对脾虚大鼠进行实验干预,正常对照组灌饲等体积生理盐水,光镜观察骨骼肌组织、电镜检测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 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的细胞膜已破裂变性,细胞边界模糊,肌间间隔无法分辨,线粒体结构破坏,线粒体外膜溶解,线粒体内嵴消失,线粒体周围的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灌饲泽泻组大鼠骨骼肌细胞边界有所恢复,肌间间隔可以分辨,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外膜完整,内嵴较为清晰,同时周围有明显的糖原颗粒.不同剂量泽泻组对骨骼肌细胞及其线粒体结构均有改善作用,且改善程度随泽泻剂量的提高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泽泻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组织及线粒体结构具有改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泽泻养五脏,益气力的作用机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 摘要:以卵清蛋白(OVA)为抗原,建立了呼吸道过敏反应小鼠模型,硬孔灵芝(Ganoderma duropora)提取物灌胃给药治疗后,同哮喘模型组比较,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显著降低,气道高反应显著减弱,肺部炎症细胞显著肺泡完整度较高、肺部炎症减轻;进一步分离硬孔灵芝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获得若干个单体小分子成分,运用DNP-IgE致敏的RBL(Rat Basophilic Leukaemia)-2H3细胞模型,对其进行抗过敏活性评价,结果显示硬孔灵芝生物碱可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生物碱类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肥大细胞释放Th2细胞因子IL-4和LTB4.初步研究证明硬孔灵芝提取物和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抗过敏活性,其进一步的作用机理还在深入研究中.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针剂的使用风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统计中药针剂丹参注射液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并以此为例分析中药针剂的临床应用风险与控制措施.结果: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皮肤以及消化系统反应,部分可见全身反应、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等反应;应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稀释液种类、给药剂量、给药浓度、配伍用药、患者的年龄及健康状况等.结论: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复杂,完善药物质量监测、合理用药并密切监测和处理用药反应是确保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关键.
  • 摘要:报道了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福建普查队在福建省泰宁县发现2种新分布植物,经鉴定为金腰属(虎耳草科)植物,分别为肾萼金腰(Chrysosplenium delavayi)和日本金腰(C.japonicum),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中华药海》记载,肾萼金腰性昧甘、寒,入肝、脾经,可息风止痉、清热解毒;绵毛金腰性味甘、寒,入肺、胃二经,可解毒生肌。日本金腰在我国似乎还未有药用记载,但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活性。金腰属在我国有35种,分布广泛,药用种类多,在我国民间主要药用植物就有13种。现代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可见该属潜在的药用价值颇值得期待。另外,从中可见原来对该属植物在福建省的分布的了解并不充分,随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展开,有望有更多的发现,从而充分掌握金腰属植物在福建省的资源分布状况。
  • 摘要:目的:对莲不同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江、江苏、北京、河北等地的22份不同品种莲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从引物库中的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22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181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1.9%.Nei-Li相似系数(GS)计算方法得到样品间的GS值在0.37~1.00之间.结论:22份莲样品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地域性差异不明显,此法可用于莲不同品种间的鉴别.
  • 摘要:应用数码显微镜及显微数码软件观察闽、台金线莲地下茎、地上茎、叶的石蜡切片和表皮制片,结果发现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的组织结构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其皮层面积、维管束数目、表皮细胞乳头状突起的形状、网状脉的颜色以及叶的构造可作为金线莲物种的显微鉴别依据.
  • 摘要:葡萄科药用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是中国闽浙畲族集聚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除用块根外,其茎、叶在民间都供药用.本文对三叶崖爬藤茎叶进行组织制片观察,描述了其组织构造、显微粉末特征,以及黄酮类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旨在为该药的正确鉴别以及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近年来国内外对抗过敏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过敏天然产物的结构、来源及作用机理,并提出目前该方向的研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抗过敏中药或天然药物研究的几个思路,针对抗过敏天然单体化合物,比如槲皮素、丹皮酚等,应该对其从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效学评价和临床运用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推进这些抗过敏候选药物的临床运用;针对抗过敏中药,应从已有抗过敏临床疗效的中药入手,建立多种抗过敏评价模型,运用活性跟踪和现代分离分析手段,系统阐明其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从而为抗过敏中药的推广运用和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 摘要: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在持续性内外刺激的诱导下,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对细胞存活、分化、发育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意义重大.其丰富生物学功能的揭示为许多医药难题的解决开启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并成为当今最热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概括近年来中医药复方领域在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首次发现自噬可以介导细胞核内物质的降解,并且细胞核内发生的自噬在对抗癌症发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说明自噬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更应充分挖掘中医药在此领域的潜力。中药复方在自噬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内分泌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在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等疾病细胞自噬的研究应加大。中药复方对于心血管疾病以抑制细胞自噬为主,而对肿瘤则以诱导细胞自噬为主,并促使自噬向凋亡转化,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更多复方对这两个领域细胞自噬调控具有指导意义,并且暗示对自噬“双刃剑”作用的研究大有可为。目前对中药复方调节自噬的检测多局限于单纯的自噬标志蛋白的检测,而机制方面的研究远不够深入,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并探究更适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 摘要:四物汤是中医补血调血的经典组方,随着科研水平的发展,四物汤的药效作用也逐一被发现,现已用于临床上的多种病症及保健.四物汤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能够充分地体现四物汤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阐明四物汤的作用效果,让人更加有目的性地去服用四物汤.本文通过对四物汤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学综述,为中药复方的研究奠定基础,四物汤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传承多年的补血调血经典复方,既能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方,也能养生保健食疗。四物汤不仅在这些方面产生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利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阐明其药理作用和机制,探索配伍规律及用法、用量,还发现其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功效,这样就能够有针对性地使用四物汤,发挥其更佳的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