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
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

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1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北京教育论坛创办三年来,紧紧围绕国家和北京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成为展示首都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也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北京教育论坛'逐步打造成为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教育智库,成为教育决策的谏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主要介绍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北京教育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展开的教学改革措施。
  • 摘要: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发展',下设三个分论坛,分别为'创新人才培养与考试评价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改进'''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为此,党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型人才被视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但创新型人才匮乏恰恰是困扰和阻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教育系统无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源头.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能够适应乃至引领以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人才,而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式仍以适应传统工业革命为主要特征,科学地推动教育创新,把创新转到人才培养上已成为一个异常紧迫的时代课题.
  • 摘要:我是被'创新人才培养'这个题目吸引来的.今天到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专家,而我自己的教育背景几近残缺,实在是诚惶诚恐.现在,我就全当自己是一只'麻雀',供到会的教育界专家们解剖、分析吧.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教育背景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体会.我是北京二中1964年入学的'67届'初中生.1966年初夏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所以实际上我只念到初二.1969年1月到1979年3月,我在陕西延安插队.1979年病退回京.同年6月,我母亲退休,我'接班顶替',到北京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从一级工开始做起.1980年年底,有幸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从工人、技师、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到研究员,一路破格越级晋升.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2008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主要分析了中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等问题。
  • 摘要:学生创新的能力培养,对于国家发展、学生发展、教育发展都至关重要.其一,从国家发展方面看,培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是国家发展新理念的要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新理念,把'创新发展'排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认为,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培养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创新发展新理念最直接、最深刻的回应.
  • 摘要: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学府数量急遽扩张,但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感到疑虑,高等教育在经营上正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少子女化带来的招生冲击,高教普及化造成社会对于毕业生素质的质疑,再加上以知识经济为主轴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人才、科技与信息等快速流动,进而造就个人与学校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大学如何创新经营与拓展财务等复杂的问题,已经不能靠过去高校管理者'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管理哲学来解决,必须借由校务资料分析提供科学实证的证据,协助校内各级主管做出正确的决策.于是,推动校务研究已是当今高教永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与趋势.
  • 摘要:教育是一项非常神圣的事业,北京教育论坛规格非常高、非常有影响力,我不是教育界的从业人士,但是我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并且我的孩子们也正受着义务教育和准备受高等教育.关于教育和创新这个话题,我确实有一些感想,想和诸位分享,如果这些感想可以对诸位的工作有所启发,并且最终能够回馈到诸位对你们学生的工作中去,那将是对我莫大的鼓励.从自信、眼界、圈子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 摘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这项工作不仅受到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①②③,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切身利益.事实上,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即将体现在新一轮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之中,所以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关注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综合素质或核心素养的模型已经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重视,政府有关部门或专家们也拿出了众多的评价方案④⑤⑥⑦,但综合素质评价量化程度不高、操作困难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在目前提出的许多重大评价方案中,有些评价指标基本上是无法进行量化处理的.可是,这些无法量化的要素又需要变成某个分数,并在大学招生录取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显然会给高考改革、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等工作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为了提高综合评价的量化程度,很有必要从定性评判、认知加工和非认知素质三个方面,系统研发出一系列的测试工具或评定量表,以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可信和有效.
  • 摘要:在国内现行高考招生规则下,考生除了面临高考压力之外,可能还有选择志愿的压力.许多大学都有(或曾经有过)志愿分数级差(如不是第一志愿降30分),专业志愿也有分数级差(如不是第一志愿降5分).笔者和同事10年前就发文建议各志愿一视同仁,分数优先取代志愿优先.近年许多省份实施的'平行志愿'基本上做到了这点.
  • 摘要: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创新始于对成说的质疑,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几乎所有对世界各国教育都有所了解的人的共同感受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发展是中国教育的'短板'.因此,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应是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在内的各个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 摘要: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一年来,各方关注度越来越高,地方政府、高等学校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一直牵动人心.但是,需要明白,各责任相关方的本位工作点是不同的.提出存在多方责任,而且主要责任在学院,需要合理的战略规划。
  • 摘要:世纪之交,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大扩招的需要,我国诞生了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2000年至2015年,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扩展到678所,约占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占据了我国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这批院校的科学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梦的实现.建议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等。
  •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事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和身心健康.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教育不断推动和促进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同时也不断被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裹挟着前行,实现着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从中世纪大学开始,经过近代的工业革命,到今天的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高等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结构复杂的系统.研究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知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京高等教育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过程中形成了什么特点;必须了解现有的高等教育系统和形态,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蓝图.鉴古知今,回顾历史可以让更好地把握现实,也可以从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探寻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
  • 摘要:近一阶段,《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天津教育领域的两大热词,但通过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不难发现,二者最终指向的都是学校的课程建设,目的是推动学校课程文化的转型.下面就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科核心素养三个方面谈一谈我校高中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 摘要:在2004年去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时师从李芳乐教授、李浩文教授、林智中教授开始开展游戏化学习(教育游戏)研究的.其实最初自己对游戏的教育价值认识也不是十分深刻,后来就对世界各地开展的游戏化学习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研,分析了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的GameTo-Teach项目、印第安纳大学开展的Quest Atlantis项目①、哈佛大学的River City项目②等,逐渐就认识到尽管游戏化学习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但仍具有许多重要的教育价值③: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各种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手眼互动等基本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力等高阶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可以促进体验式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可以用来构建游戏化的学习环境.
  • 摘要:当前,创新教育及其所扎根的教育创新正在深刻地改变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生态.在史家教育集团,创新教育直面'如何创、创什么、谁来创'的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涵盖非物质文明产品,普遍地面向每一位学生.同时,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在突破课堂边界回归生活、突破科技边界回观文明、突破精英边界回应普适的'史家教育'创新中,史家创新教育建基于学校课程建设和学生素养培育,真实地'回到孩子身边'.
  • 摘要: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诞生于1982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汪德昭院士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竭力倡导在中关村这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聚集地创办一所高水平的中学.中关村中学自诞生之初,就带有浓厚的科学烙印.30多年来,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科教人文资源,开展科学教育.2014年,学校加挂'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学校'校牌,2015年与有270位院士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开办高中'国科大科学实验班',形成了'科教协同共育英才'的创新办学机制.提出了从伟人精神、院士文化等文化建设以及分层培养等策略。
  •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排在了首位,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分析了中学教育中如何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实现的具体路径。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创新人才早期、长期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的要求,据此,2011年3月,《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的具体任务.
  •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学校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路径怎样,是应当适时地变革还是根本性地舍弃,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从时间和空间、改革的动力和条件、注重项目学习,超越课程表等角度进行了展望。
  • 摘要:以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创办少年班为标志,我国开始了近40年来超常儿童教育(简称'超常教育')的探索.虽然存在争议,但超常教育的研究与试验始终进行着,而且在招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可以说,超常教育站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最后从师资力量、组织管理、政策扶持等角度进行了思考.
  • 摘要: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下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正式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序幕.'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之后,从国家层面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从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组织实施五个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事求是、差异思考、达成共识、分层推进、特色发展、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与蓝图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