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艾灸学术交流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艾灸学术交流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艾灸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太原
  • 出版时间: 2015-07-04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艾灸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通过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随机2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别用温针灸和西药进行对照治疗.结果:温针灸可以通过将艾绒燃烧时的温热效能沿针体带入关节腔深处,直接激发经气,改善局部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营养神经,松解黏连,消除炎症,使局部炎性渗出得以吸收,从而达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以至临床治愈的目的.结论: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摘要:古之中医,创针石汤火之法以疗疾,火即包含灸法.艾灸之术起于何时已无确证,据现有文献记载,至少不晚于春秋时代.灸法虽早有应用,甚至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之说,但灸法并未如针法、药法那样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应用.太极艾灸以太极阴阳气化之道为理,以火合德,以术演道,包含了悬灸、药脐灸、熨按灸等技法,今仅就悬灸一法,择其精要,包括操作手法,配穴与查穴,太极艾灸选穴配穴,得气,灸量以及技术要领等方面,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借鉴。
  • 摘要:银屑病是指皮肤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或'蛇皮癣'和'松皮癣'.银屑病属于中医'白疕''蛇虱'范畴,本病多为风热、湿邪外袭客于皮肤、阻于经脉所致,或因情志不畅,郁而化火,血热毒盛,气血虚风燥引起肌肤失养、干枯脱屑,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品,脾胃不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复受风热毒邪而发病,采用悬灸疗法助阳补气,穴位:长强、涌泉,采用悬灸疗法温补肾阳,穴位:命门、腰阳关、关元、大溪,采用悬灸疗法补肾健脾,穴位:命门、长强、关元、太渊、血海、隐白穴,该女士通过3个疗程的调理,腰部沉重感消失,食欲增加,皮肤瘙痒消除,睡眠得到改善。同时嘱其少吃辛辣和寒凉食物,心情需要保持舒畅。
  •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比例大约为3∶1,且左肩多于右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的表现.因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黏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将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分述,条口透承山及肩陵穴、阳陵泉均宜针对侧穴,为提高疗效可先针此类穴,待明显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肩部内外旋转、前伸后屈等,然后再针局部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天,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势,老年人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效果良好。
  • 摘要: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通过介绍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和灸法的物理作用,分析了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有机结合产生“综合效应”,艾灸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虽然传统中医的认识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其与研究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而现代研究结果为传统艾灸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因此认为,灸法的作用是由艾灸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艾灸时艾的燃烧和所隔药物是灸法作用的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 摘要:综述近年来运用灸法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概况,指出在临床实践中,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起到了养生防病的作用。其对老年人的免疫系统、血液流变学、脂代谢、内分泌系统以至对老年病的防治,都显示出良好的改善作用。相对而言,有关艾灸延缓衰老的深层次机理性实验研究较少。近年来,国际上对衰老的研究以生物学机制作为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艾灸延缓衰老的研究将日益深入,艾灸临床应用前景也会更加光明。
  • 摘要:艾灸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中医外治法中的特色疗法,能直接产生温热作用,补益人体阳气,驱散阴寒湿邪.说文解字中有'灸,灼也,从火,久声.'艾灸即是灼艾以疾病.艾灸从来就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艾灸对于防病保健的作用己被古往今来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所证实,目前从事针灸专业的各位医师,对艾灸治病的方法、艾灸的种类、艾灸的临床禁忌证及适应证等,应该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也没有必要再赘述。只是由于艾灸从生产、存放、应用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细节都可能会最总影响到灸疗的临床疗效,在这里就在临床使用灸疗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包括对艾灸药物性质的认识,艾草及其艾成品质量,艾灸要寻找适合的病症,人体的阳气不足多表现为各个器官的阳气不足、功能低下,或者经络阳气不足、寒凝经脉、不通则痛。如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是肺卫阳气不足,患者多表现为精神欠佳、怕冷、容易感冒、过敏性鼻炎等,而艾灸恰恰能够有温阳补虚、散寒固表的作用。
  • 摘要: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艾灸防病治病机理和历代文献中有关灸法作用的论述,将艾灸按其功效的特点和主治疾病的不同归纳为十大温效,即温通效应、温经效应、温润效应、温升效应、温降效应、温散效应、温化效应、温御效应、温摄效应和温补效应.灸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是防病保健的重要方法。温热刺激是灸法的本质特征,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临床作用可以称为艾灸温效,而其中最重要即本文所总结的十大温效。合理应用艾灸,根据其功效拓宽治疗范围,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系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探究,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包括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气滞血瘀证,取穴:大椎、肝俞、’肾俞、三阴交、涌泉、膈俞、神阙、关元、足三里、曲池、阿是穴,针刺放血再施灸,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最为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瘫痪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造成周围性神经功能阻滞.临床上以病侧面肌瘫痪的系列症状为主要表现,如表情肌失用、口角歪斜、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鼓腮漏气等,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是面瘫的发病基础。病变经络以足阳明经为主,还常涉及足少阳及手太阳经等。风邪中络致气血痹阻,经气不利,筋脉失调是病变基本病机;发病初期,寒邪或热邪亦常夹杂为患;若病程迁延,则又常有癖成痰生,痰癖互结,或久耗阴血,虚风内动,而内外相缠,致病机复杂,病情顽固,取穴,百会、风池、完骨、大椎、肝俞、肾俞、曲池、合谷、风市、绝骨、涌泉、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迎香、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太阳进行灸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骚痒,有湿润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临床上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先天禀赋不足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 湿疹多由于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侵淫肌肤所致。该病在中医临床中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多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期多因脾虚不运,湿邪缠绵所致;慢性期则因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致肌肤甲错。久居湿地、气候变化、季节因素、多食生冷、甜腻之物或过食膏粱厚味、嗜酒等为其诱因,并针对不同时期湿疹进行灸法治疗,效果良好。
  • 摘要: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约50%妇女均有痛经,其中10%痛经最为严重,痛经之病机首先见于《内经》,其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肾气亏损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肾气,肾虚则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血泄,胞脉愈虚,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发痛经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取穴:肝俞、肾俞、次髎、三阴交、中脘、关元、归来、子宫、太冲、至阴进行灸疗治疗,效果良好。
  • 摘要: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出现的小腹疼痛,甚者痛连腰骶,疼痛剧烈者会出现晕厥,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疼痛是由于气血在经脉中的循行受阻、癖滞不通所致,人的气血都循环在经脉之中,并以通行畅达为根本。如果某些因素导致气血循行失于畅达,瘀滞不通,就会产生疼痛。同时又认为“不荣则痛”,是由于脏腑经络失于气血的滋润而产生,艾灸是中国医学最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素问》中就有:“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勒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主要治疗寒邪所致疾病,效果最佳。因此,对于痛经的治疗先要辨证其寒热虚实,而后依法而治,方能灸到病除。
  • 摘要: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现在妇科、男科病的人越来越多,像痛经、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还有阳痿、早泄、精力活力差、精索静脉曲张等不管是男科、妇科也好,解决经络通畅是必须的,八髎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骶部,向内与泌尿生殖系统及大、小肠有密切联系,上髎为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中髎为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胆经、足厥阴脾经的交会穴,下髎为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在经络循行上膀胱经属膀胱络肾,故八髎对膀胱、肝、脾、肾及胆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八髎具有补肾强腰、调补冲任、通调二便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盆腔疾患、前后二阴疾患及腰慨痛等,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在主治上各有偏重,其中尤以次髎治疗范围广,艾灸次髎穴为主的穴位可使膀胱收缩残余尿显著减少,并随手法加重而效应加强,次髎穴还对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及痛经效果明显。上髎主要用来治疗腰局部疼痛,中髎、下髎则主要治疗肛周疾患。另外,艾灸的疗效不仅体现在穴位的选择上,也反映在艾灸手法的选择上。
  • 摘要:痛经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亦称'经行腹痛'.现代医学在临床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的下腹疼痛、坠胀及其他不适感,以未婚未产女性为多见,属功能性痛经.而继发性痛经则多数伴有器质性病变,本文所论为功能性即原发性痛经.中医认为“寒为痛经之根”,病机分虚实两大类,实寒为寒邪客于血脉,血液凝滞致痛经;虚寒可因气虚和肾虚导致胞脉失养导致痛经。用鲜生姜泥、艾绒作为铺灸材料,发挥生姜与艾绒温经散寒、温通经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补虚理气之功为治疗痛经之本。同时借艾绒的火力提高机体对铺灸药物的通透性,艾绒、姜泥将药物覆盖,使药物不易向外挥发,药效直接作用病所;将药物与姜泥用胶布固定,使药物及灸疗作用持久。
  • 摘要:目的:对比何氏药物铺灸疗法与针刺配合TDP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将8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何氏铺灸疗法,选取腰部及夹脊穴部位配合何氏自拟中药隔姜饼进行艾灸,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TDP治疗,选取双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关元、命门、腰1~腰5华佗夹脊穴等穴,针刺后用TDP照射于患处,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9例,未愈1例,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24例,未愈4例,有效率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评分比较,疗组在各疗程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表明,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且何氏铺灸组比针刺TDP组见效快. 结论:何氏药物铺灸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针刺配合TDP治疗.
  • 摘要: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卓著,因此在扶阳疗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灸疗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而且这种作用呈双向调节特征。因为艾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穴位本身,激发经气,调动经脉的功能,使之能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而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加强健康产业的大前提下,具备了“天时”。在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积累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并符合当代人防病治病特点的情况下,具备了“地利”。值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成立之际,汇聚了全国中医艾灸专家、各类艾灸领头企业的艾灸分会,正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努力推动艾灸航船的发展,以实现艾灸事业“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局面,艾灸人必然会更加努力进取,积极奋斗,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中医艾灸疗法也终将为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贡献自己巨大的力量,并在世界医学的舞台上绽放出璀璨光芒。
  •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心理及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虽不能直接导致疾病,却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机体的正常代谢,使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的过渡阶段,即'亚健康'状态.如何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生物检测技术手段,在对亚健康进行综合、多维度的评估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或正在研究的测量方法,对亚健康进行适当干预,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大大减少或推迟慢病的发生率,这才是亚健康研究的重大意义所在.艾灸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医学入门》日:'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指的是艾灸在于弥补针、药之所不及,以至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者,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艾灸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中医治未病(防病)工程已经立项,相信在政府的推动下、政策的鼓励下、行业协会扶持下,中医艾灸养生保健事业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灸法属于温热疗法,与火的关系密切.现代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健康状态重新回复到原始时代,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长期饮用,把大量阴寒带到体内;空调环境导致身体外部受寒,内寒外寒相互交迫,很多现代人就出现了亚健康问题,所以温暖舒适的灸法就逐步升温,被人们追捧。火能治病,行气活血止痛。人的气血在体内运行时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身体寒象丛生,所以痛症也频繁发生,诸如各类关节疼痛、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很多。《本草纲目》记载:灸火可转“肃杀之气为融合之气,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疗之人为安康。”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记载:“灸可以让滞者得通,让逆者得顺,消阴翁,逐寒湿,理气血,入三阴,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痛。”因此,灸法在调理虚寒痛症方面效果很好。灸法在现代医疗保健方面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灸法会造福更多的人。
  • 摘要:当前艾灸这个名词几乎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了,但真正了解的却又似乎很少.通过探究艾灸的起源,分析了其与经络腧穴的关系,总结了其临床应用中的原则与禁忌,指出无论你是治病也好、保健也罢,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艾灸的相关信息,才能更好地享受艾灸给自身带来的好处。否则单听别人的简单表述是无法判断的,从而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应。同时,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不能一概而论。最好能听从医师的指导,施灸的时间长短也是根据自身的体质、部位不同及病情来定的。虽然灸法治病保健己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真正要保证到每一个施灸人员以及受灸者,全面了解和正确使用灸法,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就要靠人们自己在接受施灸时,先详细了解艾灸的知识,再询问医师,才能确保自身的健康。
  •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到抗生素在解除人类病症的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了巨大伤害.于是以中医传统疗法为核心的绿色疗法,重新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民心堂通过对360多位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分析,统计出艾灸的总有效改善率超过了90%。专家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进行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许多风湿骨痛的患者经过专家的冬病夏治和精心调理,实现了完全康复,结合当前社会老龄化和生活压力大这一社会普遍现象,民心堂秉承“民心仁德,济世养生”的宗旨,坚持“内病外治,整体调节”的理念,斥巨资引进全新高品质阴阳灸养生设备,同时提供以下4种经典的阴阳灸法,供不同亚健康人群选择,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通过阴阳灸实现强身健体、治病养生的愿望。
  • 摘要:中医养生是中医瑰宝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上医治未病'的思想,这里面就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哲理.近年来,国家提出医疗卫生工作改变以往'重疾病,轻预防'的思想,实施抓预防、治未病,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艾灸产业而言,通过互联网+,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艾灸专家资源库,这个资源库所有的专家都要经过严格审核,具有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这样能保证艾灸养生这方面的专家权威性和惟一性。群众也可以通过查找专家库里的专家,找到对应的微博和博客获得相关的养生知识,逐步净化养生专家鱼龙混杂的局面。通过互联网+,可以首创“名老中医+中医养生机构+用户”的模式,将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基层门诊医生的时间相融合,让名老中医专注于对证,做经验传承。让基层门诊医生获得转诊的绿色通道、优先会诊等资源,让群众获得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的中医在线特需服务,预约线下养生诊疗服务,实现三方共赢。针对艾灸养生,更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方便优势,整合艾灸专家、艾灸机构、与艾灸养生客户形成一个实时互通体系,更好、更方便、更快捷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环境。
  •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艾灸时程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10分钟艾灸组(25例)、20分钟艾灸组(25例)和30分钟艾灸组(26例),每组所选穴位相同,均为神阙、足三里、丰隆、三阴交,3组分别施灸10min、20min、30min,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空腹血糖的变化,并对其肝、肾功能安全性指标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艾灸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均P<0.001),高密度脂蛋白变化不显著(P>0.05).30分钟艾灸组较10分钟艾灸组在调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作用更显著(P<0.01,P<0.05),与20分钟艾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治疗后患者尿素氮下降明显(P<0.05),其余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艾灸可有效、安全地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不同艾灸时程干预后血脂的下降程度略有不同,30分钟艾灸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10分钟艾灸组.
  • 摘要:目的:比较药物铺灸与西药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28例)及西药组(32例).铺灸组在胃肠穴区、关元穴区及夹脊下穴区进行隔药铺灸治疗,西药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铺灸组愈显率71.4%(20/28),西药组25.0%(8/32),铺灸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隔药铺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对比药物铺灸疗法、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优化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择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与住院患者共12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药物铺灸疗法组62例,针刺疗法组58例;以颈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计分表和NPQ颈痛量表为客观检测指标;2组治疗5、10d后分别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个疗程后,铺灸组治愈率为20.97%,愈显率为56.45%;针刺组治愈率12.07%,愈显率34.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后,铺灸组治愈率55.74%,愈显率90.16%;针刺组治愈率53.45%,愈显率87.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 结论:药物铺灸疗法临床疗效肯定,早期疗效更为显著,治疗过程较为轻松舒适.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