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走向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学——目标教学30周年学术研讨会
走向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学——目标教学30周年学术研讨会

走向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学——目标教学30周年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山东泰安
  • 出版时间: 2016-10-20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走向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学——目标教学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前乡村儿童与城区孩子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体育专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语文、英文)、科技能力都相对薄弱。根据本镇的四大地域文化优势。最终确定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及科学精神,将地域文化有机渗透在隐性课程,将地域文化资源有机渗透到启智尚美课程中,不仅能丰富课内外教学形式,更可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乡土文化的历史和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推动四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摘要:到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三维目标”逐步取代了“双基目标”,学校也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新型课堂的设想,并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指导下,开展“教学相长实践途径”的课题研究。“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科教学“三年一体化”规划方案为体系,以学科《导学案》为载体,进行学科教材和学科知识点的整合甚至重构,实行学生提前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课上解疑点拨、导学提升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通过教师的“导学”定位,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定位,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七转换”,真正落实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深度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 摘要:问题提出通过对海南黎区学校4--9年级部分寄宿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深度访谈,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某重点学校近年中小学区域统测结果分析表明:伴随学生年级增高,学生的独立性、学习自信心、受挫能力以及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均呈递减趋势;文化考试成绩逐年降低.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课程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于海南民族地区学校学生是否适切的问题已明显显现;这迫使民族地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及其教师研训工作已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大城市学校的范本。学校的课程创生起源于学生在生活中以及与事实接触的过程中所发现和形成的问题,而不是完全取自教材的事例;是从以知识为起点的教学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创生性活动;并力图使教学从成人为学生设定的情境,回到学生的真实生活。用大课程观统领教学领域,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展跨学段的专业研修活动,增强教师的课程整体感。以海南民族地区学校师生现实为基础的课程建设要时刻关注师生学习生活的热情,学校决不能把对课程建设的理解囿于学生认知领域能力的发展,即学业成绩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从认知、个人、人际等维度界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要以基于项目学习、校外实践、合作学习、支持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学校文化提供深度学习的支撑。
  • 摘要:双语学校一直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建校十几年先后经历了目标教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再到合作达标教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每一次的调整都很好地解决了上一轮改革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每一次的转型都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生为本”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方式,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结合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近一年来,开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合作达标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合作达标教学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共同达标为目标追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技能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自我情感为内驱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它将目标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目标教学的框架中融进合作学习的内涵,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渗透目标教学的思想。因此,合作达标教学是对目标教学与合作学习两种理论的整合、发展与创新。
  • 摘要:多年来,学校通过主要通过五种途径推进新课改。一是专家引领。邀请了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崔成林、凌宗伟等一批专家及课改名师来校指导课改工作,二是典型示范。组建了以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课改队伍,提供示范,三是过关驱动。每学年组织全体教师的课改达标活动。四是课题提升。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课改。五是课堂教研。坚持开展每周一课等各种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新课改。“六环节教学法”的课堂是自主、快乐、高效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习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 摘要:在认真研究校情、学情和师资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成长的“捆绑式”评价机制,走有特色、高质量的“特色兴校”之路。为了深度挖掘合作的积极性,创新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包括发放“腾飞卡”、小组学习活动记录表、小组合作捆绑式跟踪评价表和“学生成长记录卡”、“学生成长手册”四种方式,总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评选各类标兵先进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立足校情、学情、师情,努力践行“3015”课堂教学规则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任城教学改革奉献力量。同时,学校将继续带着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凝聚强大的工作动力,以坚实的步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校。
  • 摘要:莱阳市万第中心初级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多年以来,一直在目标教学的旗帜下奋力开拓,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初中实际、助力农村孩子成长教育教学路子.目标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课堂生态,提升了课堂效率,让无数的农村孩子受益.“导师引领”,是指将教师与学生经过双向选择搭配组合,使每一名教师成为4名学生的“导师”。因为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必须以学生接受为前提,在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给予孩子充分的主动选择权,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导师持有不同意见,我们会考虑为孩子调换导师。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道德品质等个性差异,与其他任课教师会商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力求使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点。
  • 摘要:简述了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四基四能,核心是问题意识和活动经验的培养。面对着小小月历中的数字,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横竖斜、2*3 的正方形、H型等等)耐心的观察,需要猜测数字间的规律,需要交流各自的想法,需要验证思考的合理性,一句话,日历能够成就学生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典型课例最适合拿出来供研究使用,强化自主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适宜自己自学的软环境,丰富规律问题的资源。
  • 摘要:深度学习,不论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考虑,还是从学生、教师、课程考虑,亦或是从学生、学校、社会考虑,都离不开最本源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此为起点,思考深度学习,就会感觉到,知识只有与人深度融合,才能促进智慧的形成,才能促进人的充分发展,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当然,翩翩走来的曼妙的深度学习,要实现与基础教育的亲密拥抱,进而产生类似化学反应式的变革,需要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热度、扩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角度、增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厚度。
  • 摘要: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管理效能,进行课程改革与管理机制创新,既是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核心要求,也是夯实学校管理的规定动作.近年来,沂南三中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全人教育特色学校'这一核心目标,逐渐打破制约整体育人的管理体制障碍,不断推进课程实施和学校管理综合改革,实现了教书育人的显著效益.围绕全人教育的实施,沂南三中打破传统的课程编排体系,以全人学生素养需要的“真、善、美、信、健、富”为核心,重建新的全人教育视野下的“六全”课程,构建基于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全人课程,全面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解决学生共同成长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全人教育的办学目标,充分盘活各种资源,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构建沂南三中全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依据全人教育的理念和核心素养,分“真育、善育、美育、信育、健育、富育”等六全课程教育体系。
  • 摘要:教育体制是教育生态的决定性因素,由此,体制内的改革就易得天时地利,更利于推进、更容易收效、也更便于普及,这正是目标教学成功的重要原因。当下,教育思想混乱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体制之外津津乐道体制内的改革,甚至试图立于美国或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体制乃至学校和教师条件设计中国的教学改革,实现我国的教学革命。目标教学从开始就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寻求一般学校在一般条件下可以实施的教学策略,明确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指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国家规定课程,而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诸方面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可提供的实际条件或直接来之学校教师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保证了教师易懂会做,以至所有实施目标教学的学校或地区都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学业的合格率和优秀率。目标教学运动的经验说明,我们需要未来教育学或后现代主义启示我们建立教育的理想,更需要成思危先生所说的“做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从兼顾需要与可能的现实努力迈向教育的理想。
  •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的起点在哪里?它要把学生带向何方?如何带到那个方向?把哲学三问代入学校课程建设过程,在循环的思考与行动中,追寻课程建设的价值.发现:课程的价值在奠定学生成长的基础的同时,能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感兴趣的学科和喜欢的方向,实现学校特色文化下国家育人目标的个性目标.“自然生长”课程的实施倒推着学校的综合治理结构的改变和课堂教学的变化,“以学生的学为目标设计教学,以学生的质疑开始展开教学,以学生暴露的问题生成教学”的自然生长课堂,正在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把学生的思维从“认识世界”的低阶引向“改造世界”的高阶。
  •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围绕着变革性的实践,各个学校都在不断的追求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大部分模式仍然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应当清楚,学生的学习还必须要知道如何分析、评判、协作和创造,进而实现深度学习,促使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问题解决、勇于探究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 摘要:柳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校文化体系正是以“美的教育”为主题,是在充分挖掘和继承柳南区实验小学60年办学历史上提出来的。2007年,学校“以美的教育为载体,构建让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新文化体系研究”为题,向广西教科所申报科研课题,获得广西“十一五”A类重点课题专项经费资助。从此,学校以科研来引领学校文化发展。九年来,把办好“美的教育”纳入学校管理的整体视觉中,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美,千学万学学做美人“的核心思想。构建了“美的教育”的四大体系即:“以美启德”的学校德育体系;“以美促智”的课堂教学体系;“以美育人”的学校教师管理体系;“以美怡情”的学校课程体系。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留出足够时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每节课、每周、每月、每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反馈,培养学生“今日事,今日毕”良好的学习习惯。
  • 摘要:森林实验小学,它的前身是斑竹林小学,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是一所被遗忘了的三区交界处的薄弱学校.由于长期不被关注,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滞后.教师虽踏实认真,但视野局限、固步自封、思想陈旧,缺乏成长的愿望和激情,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教育变革.2013年,学校搬入新校区,并更名为'森林实验小学'.本文拟就“‘双主体五环节’多维度生长”课堂文化进行阐释。既包含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当堂练习,又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拓宽加深。它主要指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既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增加了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 摘要:学校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人性光辉、人生智慧”的中国人 。人性光辉就是立德,人生智慧就是树人;人性光辉就是必备品格,人生智慧就是关键能力。我们将一二年级的课程大整合,形成“元课程”;三至六年级则适度分科,适度整合,把所有的学科整合成六大类,分别是i语文、i数学、i英语、i探索、i艺术、i体育每一门课程又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群。将课程进行活动化、生活化、游戏化的改造,让我们的课程更贴近孩子,更适合孩子的特点,孩子们更喜欢。将课程中的探究路径由明线改成暗线,让课程既有可操作性,又增强了生成性。我们强调课程的选择性,不但有课程间的选修课的选择,也有课程内的课程难度、探究路径、探究方法的选择自由。
  • 摘要:国家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就是立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尤其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教育的任务,首先应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即培养渴望知晓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满爱心的人,懂得感恩的人,给人安全感的人,人格独立和又能独立思考的人,包容他人的人,同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因此,我校把“友善”作为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位置,以道德素养促进其它素养的形成,即形成以“友善”为核心,能创造、有美感、会学习、敢担当、善交往,以此作为我们乡村小学总的核心素养体系。基于以上的培养目标,学校首先要拥有持续生长的能力,即课程、课堂、师生关系、学校管理的生长;其次要让学生在学校拥有存在感,即学校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条探寻的跑道,每个孩子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具备了成长性和让每个人的存在感,我想每一所学校都可以走向伟大;再有,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发展,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载体,也就是通过课程改革来进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出“语文与阅读”、“数学与生活”、“英语与世界”、“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学探索”六大课程模块。着眼于学科能力发展和素养的形成,关注儿童的动手动脑,突出儿童的实践创新能力,直接指向矫正现代乡村儿童“自卑自弃不善于交际交往,缺少实践”的普遍问题。
  • 摘要:建校之初,学校就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意见,确立了符合学校发展,又具有瞻性的学校育人目标——培养厚德乐学、自主合作,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少年.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开始建设一套“和悦”课程体系,助力育人目标的实现。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打造“全面发展的人”,围绕这个理念,需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着力点入手,全面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 摘要:UDP课程是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解力得到发展的一种课程体系,它是在对国际文凭组织(IBO)的《小学项目课程框架(PYP)》进行追根溯源,以及对《概念过程教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两年多的实验形成的一套逆向设计的课程框架。UDP课程打破学科边界,避免了分科教学中过于高估学科价值、教学内容重复等缺点,把重点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上。教师以该课程框架为工具,通过协同备课与协同教学来生成课程。在协同备课中,各学科教师在一起,不再围绕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而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统合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以概念驱动为本,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用活动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所有的探究活动以学生实践经验出发,引领学生从做中学,真正地实现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教师协同备课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们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创造活力。
  • 摘要: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新三基'重点实验项目《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质量测查与评估的研究》实验学校.将《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校本实践与研究》作为实验学校校本化研究的重点.在两项测查的基础之上,开始系统构建学校“智慧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指标体系。把区“新三学”提出的“为促进学生学习而教”与学校的“智慧课堂”结合起来,便成了为促进学生智慧学习而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各个学科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指标体系。“吟诵、绘画、谱曲”,这样的活动课程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发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和运用各学科知识的渠道,使学生更好地在大脑中整体建构知识,形成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 摘要:课程改革的立足点是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青岛39中的培养目标是:用文化滋养灵魂,用兴趣和责任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系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实现兴趣、能力与未来专业选择的对接.青岛39中作为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抢抓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及教育变革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构建海洋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大学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学校的海洋教育特色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 摘要:山东省昌乐一中建于1938年,占地400亩,拥有168个教学班,750名教职工,在校9200多名学生.2013年9月在所有学科中实施翻转课堂,2014年9月实现全校所有年级常态化实施,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科目最全的翻转课堂实施学校.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导学案、教材和微课,渐渐淡出“预习”,走向课前自主学习,就能达到过去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自学之后,学生会通过平台把不懂的问题或新生成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平台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也可以针对学生自学时提交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质疑、阐释,逐步走向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学生利用数字化设备、借助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课,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数字化平台的能够对学生的在线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根据反馈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
  • 摘要:高质量学习的核心,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专业的学习者,为此提出了“五星网状教学模式”,克服线性教学程序的弱点,教学由此变得非常丰富且高质量。最基本、最常见的课堂模式就是先启动,建构,然后巩固,运用,总结。当然由于这个模型是网状的,它就克服了线性的弱点,所以可以先启动,马上运用,在运用中进行建构,在建构过程中间来巩固。因此教学的变化就非常丰富。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模式可能就是不一样的,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框架的教学结构,简称五星网状教学模式。
  • 摘要:布卢姆教育理论涉及到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育评价、教材教法等多个领域.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及与其相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它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个别需要之间矛盾的解决方略、以系统化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全过程施行系统控制策略等,都是值得继续很好的研究借鉴.在课堂教学中,继续传承布鲁姆掌握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全体观”,又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发展观”,同时要注意学生独特的性——“差异观”。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不同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差异,更要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差异进行关联,学生的学习是在已经具备的知识背景上建构起来的;所采用教学措施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逐步的向学生发现自我需求的定制型迈进;营造学生学习过程中安全的学习环境;掌握深度学习策略。运用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差异,教师能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学生差异性的即时反馈,逐步的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个性化指导的双个性化教学。
  •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固然重要,但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更为关键.如何加快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教育改革的探索实践可谓任重而道远.“整体课堂”管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用管理学的方法,对教师教育活动中的整个行为和教育资源进行全程优化,从而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的一种方法和技术。“整体课堂”管理提出了用技术手段解决教师发展问题的核心理念,提供教师进行课堂研究、课堂设计、课堂创建、课堂评估到实现课堂升华的整套管理工具,进而实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全程优化,构建新课程和教学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变革模型。简单地说,“整体课堂”管理就是创建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平行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实效德育、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四维一体”的课堂整体管理目标。
  • 摘要: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2012年2月解除了与集宁一中的办学协议,由二连市政府接管.接管之初,社会认可度较低,很多家长和学生无论中考成绩如何均选择赴外地求学,生源条件较差,在校生不足1200人.为了扭转学校发展不利的局面,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二连一中领导班子打破常规思路、锐意改革,带领学校教师先后到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的北京香山中学、河北围场卉原中学参观学习,同时参考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始实施“少教多学,分层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少教多学”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已经养成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学习效果显著。已经摸索出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已经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 摘要:教育是科学,其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具有独特的深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每个校长都应通过学习、研究、思考与探索,形成自己对教育本质的应有认识与对规律的把握;时代在飞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的对象和内容也在变化,教育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注定了校长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学校的办学追求也必须在坚守与否定中不断前行。所以校长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国家课程在学校占有主导和统治地位,为实现国家育人目标,提高教育质量,我们以“学科精神”和“先进课程观”为指导,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与整合,通过校本化、师本化与生本化,为学生提供符合章丘四中实际的课程呈现形式。在课程实施中,充分彰显课程的工具价值与教育价值,聚焦核心素养,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建构“246”对话型学本课堂。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育人追求的自我创新,是对国家课程的融合、拓展与补充,其丰富性与选择性是对学生群体个性特质的尊重,是学校的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