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4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2014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2014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0-21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图书馆;21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

会议文集:2014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我国地勘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国家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行业性改革设计和规划.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各自作用的范畴和力度不同.地勘业已有丰富的改革实践经验,认真总结就能指导改革决策.抓紧落实扶持改革政策,争取更多的改革红利.
  • 摘要:本文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国有地勘单位发展现状和改革新情况,在分析矿产勘查特点和市场经济国家勘查产业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勘查产业组织构建进行了思考,认为地质勘查产业组织应由不同层次的企业构成.当前,我国地勘单位改革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勘查产业组织,尚缺乏内外部条件(包括地勘单位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因此,仍需完善市场环境,培育精干的勘查公司,实现改革远期目标.
  • 摘要:本文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引领,客观分析目前地勘队伍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深层问题,揭示存在问题和矛盾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新一轮深化地勘队伍改革顶层设计、分类改革、先易后难、夯实基础的对策,建议实行省级地勘队伍分类改革。创造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地勘队伍改革必须先易后难,从本省、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科学合理、运作可行的分类改革实施方案;在队伍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按地域分布和社会需求建立必要的公益一类与二类地勘单位;加大对地勘施工业“有进有退”的改革力度,实行优势企业和资源重组与资质升级,夯实人才、技术、物质基础,为深化地勘队伍改革做好准备。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地质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和基础性工作,应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地质工作的全过程.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围绕如何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地质工作全过程,提出了提高地质工作效率、拓宽服务领域、健全矿产勘查市场体系、创新地质工作管理制度等建议,使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 摘要:在中国7000年的历史中,直至20世纪50年代时近地表的非金属矿还大都保存得比较完好.但近几年再去野外,发现参与找矿勘查和曾经考察过的许多矿山已经采空.非金属矿在近60年里新矿种、新用途的开发很快,所以非金属矿资源是民生和国力的保障.近60年历史中的某些不当政策引发对地表非金属矿的无序采挖从而造成了对资源的严重破坏.要尽快改变观点,制定相应政策,保护还剩下的资源,,建议我国中央政府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改变政策,用全力保护还残存的一些非金属矿资源。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控制全国所有非金属矿的采矿权。二是不经该机构批准的非金属矿山一律不得开采。三是制订法律,非法偷采者应处重刑。希望今后我国能珍惜矿产资源,对其高度有序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是保障我国长远领先发展的唯一途径。
  • 摘要:首先从宏观上研究,要有时间观、历史观.时间跨度要倒退200年、300年、500年,解析人类是怎样走过来的.要树立地域观、全球观.亚非、拉美与欧洲有什么不同.要认识到人类文化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主宰着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这其中有交流、有促进、有协作、有和平也有冲突.要反思,其次要反思人类走过的道路,作过的大事,古人筑长城,为了御敌于国境之外,成吉思汗从北边来,先灭了辽、金,推翻了南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元朝,努尔哈赤从东北来,灭了明朝,建立了清朝。后来,侵略中国的敌人,不在长城之北.而是来自东边、来自海上。在中国历史上七八个朝代在筑、修长城,而长城的伟大与光荣,不是战略防御,只留下一个闪亮的文化符号了。人是文明的,人是野蛮的.技术越进步人越发野蛮。化学武器已经部分的变成垃圾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义呼声的强大,想必核武器最终将成为一堆高技术垃圾。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社会,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并未到来。枪弹自由买卖的美国,正在争论要禁止枪弹自由买卖了。这些都说明人类的精神文化在整体衰退。最后指出了笔者眼中人类的人口数量的危机、地球资源危机、化学工业的危机、精神颓废的危机、教育危机等五大危机,作为理论探索和研究,政治家、社会学家、科学家,要站在人类的角度反思过去、认识现在、探讨未来,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建设共同的价值观,创新社会学理论。
  • 摘要: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大调查,自1929年3月开始,至1931年10月结束,共历时两年7个月.正式成员7人;包括有相当工作经历的中壮年地质学家3人——丁文江、谭锡畴、赵亚曾,壮年测量学家1人——曾世英和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地质学家3人——王曰伦、黄汲清、李春昱.调查工作涉及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6省,3个工作小组总共行程数万公里.达到了"出成果,出人才"之目的.从成果看,发表学术著作达三四十种,包括《地质专报》甲、乙种和《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等系列专著8部,(其中,黄汲清独著4部,与人合著2部),还有《中国地质学会志》(英文)、《地质汇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10多篇文章.从培养人才上看,除丁文江、赵亚曾英年早逝外,谭锡畴在新中国时期走上地质事业重要领导岗位,黄汲清、李春昱、王曰伦都先后在1948、1955、198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尤其是培养了中国地质界的接班人,初选的赵亚曾在这次考察中惨遭土匪杀害.丁文江、翁文灏又在这次调查工作中物色到新的继任者——黄汲清,并于数年后完成了中国地质界第一、二代领导人的新老交替.综上所述,丁文江所领导的这次西南地质大调查,在出成果、出人才(特别是物色与培养接班人)两方面都有重大收获,在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史上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情节。
  • 摘要:在杨衍忠1963年2月10日记中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正如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同志在《杨衍忠日记选》一书的序言中说的:"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地质队员对找矿事业的无限热爱,真切地感受到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博大胸怀."有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做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杨衍忠的精神成了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勤勉敬业、鞠躬尽瘁的价值追求,正是建立在实干之上的。要想干好本职工作.就要热爱本职岗位。“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就要真心地热爱,把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岗位中去,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担当起重要的责任,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杨衍忠同志是我们身边的“红色基因”,是一笔无形又宝贵的精神财富。总之,我们要以他为标尺,既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创新精神,更要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处处强化责任意识、尽心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摘要: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阐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总结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提出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建设中,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为读者服务中。
  • 摘要:近年来,随着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这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工作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对此,地勘单位必须充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完善各类制度,促进规范管理,注重人文关怀,构建情感认同,营造和谐工作氛围,推动改革创新,发挥群众组织优势,探索创新有效载体,总之,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中一定要坚守思想政治工作高地,创新工作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地勘单位深化改革、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 摘要: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组织的管理制度要按照组织文化的总要求进行设计,管理制度反过来也能体现组织文化理念.分析中国地质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情况,就能了解其文化建设状况.,图书馆在注重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致力于地质行业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继承和发扬“三光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四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地质行业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将行业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图书馆文化之中。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正是以核心理念为纲领.以总体目标为方向,按照不同类别制度反映不同侧面文化的要求制定的。分析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情况,就能了解图书馆奉行的文化精神内涵。
  • 摘要:文化从哪里来?由人化文;文化向何处去?以文化人.事业因文化而繁荣,唯有文化的力量才能确保伟大事业生生不息!打造百年地矿,必须要有先进文化支撑.地矿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有文化,不一定能做大做强,没先进文化支撑,必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减法原则.推动工作常常从抓思想意识入手.文化在阶段上常表现为"一把手"的文化.文化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纠正文化实践中的误区.一个单位的生存发展,要高度重视品牌、声誉、文化的打造、维护和传播,学会控制和化解企业声誉风险,通过良好的声誉,影响外部环境,改变社会舆论的评判,形成消费者的偏好,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运用无形资产(而不是靠耗费资源)和软实力去创造价值,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插上文化的翅膀.
  • 摘要:从分析践行地质行业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入手,结合河南地矿局实际,对地质行业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有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赋予地质行业精神以新的丰富内涵,以争做推动发展的“服务员”、弘扬精神的“践行者”为目标,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相信新时期的地质人,会在承袭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基础上,将这个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 摘要:本文从地质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核心价值理念是地质发展的迫切需要、构建地质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关键要素与内容和地质人如何践行核心价值四方面对地质行业核心价值进行了探讨."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是地质人的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地质工作者肩负着探索未知领域、保障国家、社会发展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传播科学精神的重要使命.地质人要想践行核心价值,必须要有平和细致的心境,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发扬崇高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 摘要:"三光荣"是地质部门矿产行业的光荣传统与精神财富.现阶段,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面对转型升级需求,艰苦行业人力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调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亦是地质部门矿产行业转型发展的切实所需.继承发扬"三光荣"精神,树立生态经济理念和培育绿色行为规范,是部门经济运行与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同时,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推进地矿行业绿色发展,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充实新时期部门行业精神的具体行动体现.
  • 摘要:本次2014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地质调查工作发展"会议主题,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顺应了地质调查工作和地质工作体系深度调整的新形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河南省地矿局深化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情况,提出了对进一步深化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二是加强高层设计,三是鼓励基层的实践探索,各省地勘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建议管理部门和学会加强对各地实践探索的指导,总结提炼出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改革经验。对于改革探索中的失误和不足,不搞求全责备,不能一棍子打死,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摘要:近年来,在欧债危机不断蔓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欲振乏力的大背景下,德国经济逆势而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德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内蒙古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高资源开发水平,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本文根据赴德国考察的见闻与启示,结合本人主持内蒙古国土资源工作的实际经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要坚定不移、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步伐。尽快确立合理的要素配置机制,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进一步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强化环境保护等。
  • 摘要:总结改革现状,反思改革的经验、教训,把握地勘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是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关键.属地化改革后,新疆各地勘单位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去,也因丰硕找矿成果进入到了社会大众的视野.本文结合新疆地矿局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情况,探讨了改革的成功经验.首先属地化后,控制队伍规模、调整人才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改革以进公益一类、二类为主,出发点是保持队伍稳定,符合新疆区情,新疆局近年突出的地质找矿成果。为分类改革争取到了话语权,另外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 摘要:文章在简要回顾了近三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情况后,提出要依靠地质科技创新,推进地质工作繁荣发展.建立"协同高校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深化地质工作改革是实现地质工作发展、以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部地质矿产勘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协同创新中心等提升地质工作整体水平的途径。
  • 摘要:本文对地质工作之战略思维进行了阐述,指出地质工作的两大主要任务就是寻找矿产资源和探寻人居地质环境.到2020年,有25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按现有查明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分析,我国石油、铁、铜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这就是现状。它倒逼必须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积极主动、团结协作、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客观成矿条件.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技术方法手段,发现更多更大的矿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再说地质环境。首先要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在实施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时.尽可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减轻其造成的损失。总之,地质工作是高尚的事业,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 摘要:进入新世纪,资源危机日益成为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引人关注.有人寄希望于能指导找矿的地质学来化解资源危机.由于地质学以(长于解决简单线性问题的)分析逻辑方法为工具,对于复杂、多变的找矿与预测并非所长,它无力担当化解资源危机的重任;造成资源危机的元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刺激消费.因此,资源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唯有社会主义制度能做到按自然规律发展经济,由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造福全民,所以它能做到近期与长远利益、需要与可能的统一,而不会出现资源危机.我国当前的资源问题乃是由于受外部感染所致,根治的办法就是调整经济政策,遵从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原则,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未来的地质学则应引进中华整体辩证思想方法,克服地质学不善预测的缺点,加大可再生资源的研发和利用,减少、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加大潜在资源(贫而大矿产)的地质调查与开发技术研究。在地学领域做好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建设,推广、普及中国传统的整体辩证思想方法的教学与应用,提高地质找矿与矿产预测水平,促进地质学的革命。
  • 摘要:北京要寻求利于生态文明的地质环境系统调查路线,适应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布局,既要对北山、西山、盆地和平原的地质环境调查做出部署,也要对六环路内的地质工作重点思考,多角度、多层面地体现地质环境系统调查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今后的地质工作应实现从山区地质找矿为中心向平原地质环境为中心转变,从资源地质向多目标、多参数地质转变,从平面地质调查向三维立体地质调查转变。使地质工作向实用性、科学化方向迈进。
  •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是前提,实践活动是途径,与实际相结合是落脚点,充分依靠职工群众是根本,坚持不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权宜之计,是党总结历史经验,思考现实和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汲取历史教训,不能搞一阵风,风过事毕。
  • 摘要:从对地质工作和地矿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的分析入手,总结出地勘单位职工在新形势和新挑战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及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单一化、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不到位、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并力求找出应对新挑战的解决思路和途径:建立高效协调的组织管理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覆盖,建立事前引导“防疫”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用选拔机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能力。
  •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群众工作理念在党的建设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了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群众工作理念的一些做法,也描述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群众工作的相互关系.提出四个建立,包括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机制、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和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
  • 摘要:探索构建地质调查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并提高长效机制建设科学化水平,让党员领导干部能深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替群众解忧、做好事、办实事,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利益.这对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地质调查系统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组织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与基业长青,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硬实力"之外,以组织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软实力"也不可或缺.本文结合海洋地质文化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探索如何建立完善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科学的具有海洋地质行业特色的组织文化,挖掘出更丰富的文化理念和内涵,以培育人才、凝聚人心、营造气氛,促进海洋地质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海洋地质事业的持续发展.
  •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催人奋进的无价之宝.新时期地质行业精神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航之灯、试金之石、固本之源、飘扬之旗、高悬之剑,使新时期地质行业精神凸显时代性、体现先进性、保持传承性、爆发激情性、落实践行性.让新时期地质行业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地契合起来.
  •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地质行业的"三光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联系,对地质行业如何在新时期秉承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地质精神家园方面提出以人为本,提升思想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开拓创新,转变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以机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地勘文化的精神家园。
  • 摘要:地质环境司,是按照部的要求,全面履行地质环境管理的职能部门.基于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2011年中编办批准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环境司加挂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牌子,从环境司的职能,可以看出,环境司的工作点多面广,比较繁杂。但地质环境保护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地质灾害防治更是责任重大,人命关天。一直以来,司都把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定位在践行党的宗旨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更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应急抢险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但却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在抢险救灾中,关凤峻司长乘坐的直升机差点撞到山崖上。柳源司长乘坐的汽车差几秒就被巨石砸中或被泥石流推进江中,而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种事经常碰到。”的确,这样的情况环境司的人经常遇到,去现场应急救灾的人也都会经常遇到。这些危险、这些困难,怕不怕,怕,但是工作职责就是这样,怕,也得去做。这些无私奉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针对各地应急力量十分薄弱,机构、人员空白的情况.推进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和中介服务“五条线”建设,环境司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肯定,也得到国际同行的赞赏,民能安居乐业,国无重灾之忧,是环境司每个人的美好心愿。将更加珍惜成绩、珍惜荣誉,继续努力推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迈上新的高度,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并祝愿祖国再无重灾之忧。
  •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时期我国地质调查队伍思想工作进展情况及职工的基本思想现状,指出地质调查队伍中仍有部分职工存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思想问题,既有普遍性问题,也存在职能分工、结构分类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的问题.结合思想工作本身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要坚持理论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同时建立思想动态的跟踪反馈机制、思想问题的联席解决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保障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保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