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5第二届全国猪苓会议
2015第二届全国猪苓会议

2015第二届全国猪苓会议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四川九寨沟
  • 出版时间: 2015-05-22

主办单位:中国菌物学会;易菇网

会议文集:2015第二届全国猪苓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猪苓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胞外多糖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奈件为:蔗糖20.57 g·L-1,蛋白胨8.03g·L-1,豆饼粉11.48g·L-1.此条件下的验证试验表明,此时胞外多糖的得率为454.77mg·L-1,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该方法对猪苓液体发酵多糖的开发与应用有重要意义.
  • 摘要:选用活树根栽培、双层菌材栽培和单层菌材栽培方法,在不同的土质、海拔高度进行猪苓栽培试验,并对其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秦巴山区猪苓标准化栽培的技术条件是,栽培时间每年在2~5月和10~12月,海拔600~1500m的林地,以次生阔叶林、杂灌林、混交林、坡度在20° ~ 50°的向阳坡为宜,生长期最适温度22℃~25℃,土壤含水量50~60%,pH5.0~6.7的微酸性或近中性沙壤土,以灰苓为种苓、并选用"京234号"蜜环菌为其营养源.
  • 摘要: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Grifola umbellataPilat],别名猪尿、亥苓、枫苓、鸟桃等,为多孔真菌猪苓的菌核,干燥后是热销的常用中草药.随着科学的发展、猪苓开发的拓展,猪苓多糖不但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慢性肝炎、肿瘤病有一定疗效.由于野生猪苓资源紧缺,市场需求异日剧增,人工栽培事在必行,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好.充分利用适宜的山区生态条件发展猪苓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既利用了林间空地,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又将疏伐、间伐的林木及枯枝落叶就地充分利用,并消除山林中易燃物等的火灾隐患,种植猪苓是简单易行,长续发展的行业.不与农时争劳力,不与粮食争农田,栽培猪苓是利国、利民、利己、造福社会的朝阳项目.本文着重讲猪苓精量播种,为苓农(栽培者)减负,普及栽培实际技术,是猪苓栽培推广的关键所在. 栽培技术是精量播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必须有好的猪等灰等做种等,长有健壮的蜜环菌菌枝,无腐朽或无带有杂菌的菌材或栽植营养材料,适合猪等生长的环境条件。
  • 摘要:本文通过对略阳猪苓深入研究和生产实践,实现了猪苓由野生、半野生变人工种植的突破,改变了猪苓供应短缺的局面.随着人工种植猪苓面积增大,市场上将出现大量的人工种植猪苓药材,通过本实验,进行略阳猪苓发展评价,全面了解略阳野生猪苓与人工种植猪苓生物量、灰分、有效成分等方面状况,为猪苓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 摘要:陇南地处秦岭西麓,自然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气候主体差异十分明显,地理和自然条件是猪苓生产的适生区.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陇南组成课题组,完成了《猪苓野生变家种人工栽培技术》项目.近几年,经过反复试验、农民尝试栽种半野生猪苓技术获得了成功,猪苓属多孔菌类真菌,在我国入药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利尿、渗湿、祛痰、耐毒、抗癌的功能作用.随着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加之自古以来猪苓都是靠采野生供药,自然资源逐渐减少,猪苓市场成供不应求之势.具体分析了猪苓的生长习性、栽培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收获与加工以及包装、运输及贮备建档。
  • 摘要:猪苓别名很多,有猪屎苓、鸡屎苓,其菌核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现广泛应用在医药、化工等领域.随着各种猪苓制剂的广泛应用,市场对猪苓的需求量迅速增大,近年来有大部份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国内大量的种植户及客商相互抢购,需求量的增加使猪苓的野生资源日益减少,1995年本人就采挖野生猪苓进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从2001年开始对我地部分天麻种植户开始宣传指导开展了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到2005年开始就有部分种植户大量栽培,当时市场价鲜货才卖40-50元/公斤,猪苓的栽培省工、投资少、操作简便、产量较高、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被广大农户迅速推广于生产中.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