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6江南养生旅游高峰论坛
2016江南养生旅游高峰论坛

2016江南养生旅游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浙江武义
  • 出版时间: 2016-10-16

主办单位: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武义县人民政府

会议文集:2016江南养生旅游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叶法善强调生命自然、合乎天性、自然而然,并在“天道自然”“修道自然”“生命自然”“丹道自然”“生活自然…“贤德自然”“治政自然”等方面阐释了其养生自然的基本内容,是叶法善身心修炼和践行“道法自然”思想的归纳总结,也是道教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 摘要:道教以"长生久视""成仙成道"为旨归,其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在道教的发展史上,不乏寿享遐龄的得道之士,即是年逾百岁者亦不少见.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可算是其中的一位代表.由于叶氏一生矻矻以习道、修道与传道之实践,故而留存的直接文字并不多见。兹以新旧《全唐书》《松阳县志》《道藏》等相关文献还原和阐释叶法善之养生思想。叶法善作为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能够系统吸纳前人各种养生技术,形成了“藉众术之共成长生”的开放式养生学立场。他的养生思想兼有内丹与外丹养生两个部分,但是对前者不抱信任,而更多侧重于后者。他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道教内丹养生学的开展,而且也成为中国道教由外丹修炼走向内丹养生的重要过渡性人物。
  • 摘要:综观神坛下叶法善的百岁人生,他与其他历史名人一样具有忠、孝、勤、能、善、静的人性光辉。他凭着自身的不凡进取,从浙中南偏远山区的一名普通道士,成为取得匡国济民不凡功绩的历史名人。他的理想与终极归宿,是致力于创造没有世俗纷争的清静快乐的安宁仙境,这正是当前人类和平、社会和谐的最高选择;他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谦逊坦诚、济贫抚孤,这正是当前社会所需倡导的人生观与社会道德;他爱国爱乡、以民为天、清正廉洁,这正是推行的从政理念;他不信邪术、合道摄养、顺应自然,这正是现代富裕人的养生求索。一千多年前的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叶法善留给人们的人性启迪,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 摘要:根据《全唐文》里的《故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主赠越州都督叶尊师碑铭并序》,《正统道藏》里的《唐鸿胪卿越国公灵虚见素真人传》,《太平广记》里的《叶法善传》,叶法善曾经四次走访浙江台州天台山,这四次游访,最令人注意的地点,乃是灵墟福地。因为,叶法善先后两度光临(第一次、第四次);初度属于“寻幽访隐”的偶然而及,再度则是有意为之,为了与司马承祯相见。叶法善12岁那年(唐贞观元年),第一次到天台山,正是智者大师之声名卓著于天下,灵墟道场已经定名之时。这就使得叶法善以及此后的司马承祯也就依从既定的名称,认可了智者大师的灵墟道场即是灵墟福地。
  • 摘要:历史上的叶法善为叶法善现象的兴起提供了前提,但这一现象的产生往往是人们内心当中的某种意识活动的结果。意识所具有的意向性功能促使人们在面对叶法善的历史及其遗迹时,构造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种种理解或演绎,使叶法善的历史记录转化为寄托了某种实际追求的叙述与书写,成为具有某种意义的“意向性对象”的曲折显现,而推动这种转化的往往来自人们普遍拥有的本土意识。需要看到,叶法善现象背后的本土意识也牵连着推崇叶法善人文传统的地方社会的另一重建构。文化自觉是一个人为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据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取舍;其次是理解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取其特色,加以融汇吸收。因此,在现代的叶法善学术研究中,虽然人们不断地论证后世的叶法善宗教叙事文本和众多传说故事已经部分地偏离了历史上的叶法善原貌,但仍然无法在文化自觉生长这个层面上否认这些后世文本和故事的价值和地位;同样地,叶法善符号的地方化和落地化经由地方社会对叶法善人文景观的建构已经显得愈发明显,事实上也难以否认这种地方文化自觉趋向的必然,因为,对叶法善文化传统的自知之明,客观上就会增强不断创新这种传统的能力,从而在叶法善符号与地方人文社会之间形成联手发展的潜在秩序。
  • 摘要:(杜光庭《仙传拾遗》)中,叶静能叙事对叶法善叙事形成“污染”,所以杜光庭需要进行“除污”的加注处理。可是在敦煌社会,民间说话人并不负担这种除污的宗教使命,因此一味地往“符箓绝妙”的方向去讲述叶净能之神迹。在敦煌社会,正统道教传统的叶法善与民间信仰小传统的叶净能,一正一邪,并行不悖。">在有关叶法善的唐代文本之中,敦煌S.6836残卷属于叙事规模最大的传奇文字.此卷现存英国大英图书馆,不著作者,全卷长4.41米,可惜首缺尾完,尾题写有"叶净能诗",故被学界拟题为《叶净能诗》.从1960年日本学者小川阳一撰写专论开始,此后金荣华、游佐昇、张鸿勋、陈炳良、萧登福、罗宁等学者在本事源流、叙事风格及人物形象考证方面,均有较为详细的文学研究。这些研究着重指出叶氏传奇如何附会、捏合唐代二叶道士故事的叙事学问题。本文拟从晚唐五代的道教咒法以及敦煌当地的信仰特点这两个角度重新审视《叶净能诗》,在中晚唐时期,流传于敦煌一地的叶法善/叶静能相关文本有三种:敦煌S.4281《叶尊师碑》残片、S.6836《叶净能诗》以及S.2615《大部禁方龙树菩萨九天玄女咒》。它们构成了晚唐五代地方社会的两种叶道士形象:前者的“叶法善”象征着中央王朝的正统道教传统,后者的“叶净能”则代表着民间符咒信仰的“小传统”。原本在《太平广记·叶法善传>(杜光庭《仙传拾遗》)中,叶静能叙事对叶法善叙事形成“污染”,所以杜光庭需要进行“除污”的加注处理。可是在敦煌社会,民间说话人并不负担这种除污的宗教使命,因此一味地往“符箓绝妙”的方向去讲述叶净能之神迹。在敦煌社会,正统道教传统的叶法善与民间信仰小传统的叶净能,一正一邪,并行不悖。
  • 摘要:道士分类及其教育思观,不难看出是传承了葛洪的道教神仙可学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唐宋道教重视“以法演道”“以法体道”和“以法显道”“道法合一”的传统,乃是白玉蟾在继承传统道教思想基础上,结合南宗修行的需要和南宋社会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别具特色,在道教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值得深入挖掘。下面本文着重围绕民间广为流传的“木郎祈雨咒”为案例,剖析叶法善法术思想对南宗的渗透影响。上述揭示的史料,有力证明白玉蟾作注的《木郎祈雨咒》在坊间广为翻刻流传并应用频繁,在民间的祈雨活动中影响至深。其中主要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有一条值得不容忽视,即白玉蟾的详细注释对于木郎祈雨咒的流传与应用是一个关键因素。而白玉蟾注释的一大特色高度肯定并发挥了叶法善的法术思想,在源头上追溯并整合重构了叶法善与王文卿的雷法传承谱系,这一特色对于后人重视运用包括《木郎祈雨咒》在内的南宗雷法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其意义不容小觑。
  • 摘要:道教《度人经》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有唐一代,道教事业兴旺,道教学术繁荣,离不开高道辈出,人才济济.有倡导重玄学的成玄英、王玄览等,有弘扬茅山法的王远知、司马承祯等,有提倡金丹道的钟离权、吕洞宾等,还有以诗咏仙的李白、李含光等,更有大唐天师叶法善,唐玄宗拜其为"帝师",天师榜样被今人所传承,俞氏献武,集乡贤之力量,十年如一日,发广大宏愿,斥资修建冲真古观,恢复祖师道场,可嘉可许。天师道脉被道门所继承,贫道不才,得十方信任,从京城至仙乡,接管冲真古观,责任重大,诚惶诚恐,必倾我全力,弘扬道法。天师文化被大家所弘扬,武义政府,各级道协,高瞻远瞩,弘扬传统文化,发挥先贤精神,汇聚全国专家学者,齐聚神仙洞府,讨论学术,繁荣文化。
  • 摘要:本文认同曾慥和《道藏通考》的理解,将《真龙虎九仙经》的注者认定为叶法善和罗公远,而集中探讨叶法善的内修思想(辅以之罗公远的注释)。叶法善主要从八个方面来阐述其内修思想。分析可知,这八个方面不是一种逻辑分明的递进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摄关系。总体而言,静意和理气是基础,定息和炼神是方法,真仙、神仙、地仙、水仙是不同的境界,剑仙则由于方法的不同而包含了真仙、神仙、地仙和水仙等共九个类别。尽管叶法善的这些内修思想是通过注释《真龙虎九仙经》的形式予以表达,故而不得不受到注疏形式的约束而限制了其理论表述,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看出叶法善具有真切和深刻的实修体验,其内修思想的表达也较为清晰而准确。
  • 摘要:唐代的宫廷音乐,以道教音乐的兴盛而著称。唐代崇尚道教,是我国古代道教的鼎盛时代。道教以道、经、师即修道、读经、师传为其之宝,并与道教音乐相结合,构成了道教科仪活动完整的体系。叶法善主持宫廷祭神等庆典活动,运用道教音乐祭神祭祖是科仪程式的基本内容形式。可以说,唐代宫廷音乐当中,道教音乐是不可缺的重要结构形式,宫廷道教音乐在唐代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这在整个唐代得到充分表现,尤其是在唐玄宗时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之镜地。叶法善从事宫廷道教活动及其应用宫廷道教音乐,由他主持的活动已经具备完整的适宜于宫廷道教祭典仪式的音乐表现程式。而且,对探索分析及保护传承叶法善宫廷道教音乐的遗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叶法善宫廷道教音乐,对研究我国道教及其道教音乐的形成、衍变、成长和发展史,研究道教音乐的传统思想及其审美观念在民族宗教文化艺术中的反映,研究古代宫廷庆典活动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及在民间的影响、潜移、运用、传承等方面,具有学术方面的积极意义。对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思想、艺术形式及其承载的养生功能,并有效地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 摘要:古老的道家文化不仅仅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供人把玩的“古化石”,也是透视现实社会的“活化石”,其精华有其现代性意义和价值。道教的养生思想从其独特的生命观出发,发展出其富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与技术手段,并传承至今。因此,继承和发扬道教养生术的精华,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型和养生旅游大发展的今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三十多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利用自己的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当地的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扩大了地方的知名度,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正在走向深度和成熟,最初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在慢慢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变。在这样的旅游新时代中,武义应该抓住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的心理需求,倾力发展以养生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满足游客对于养生长寿方面的积极追求,分别从食、住、行、游、购、娱和参与体验的几个角度做文章。比如“食”,尽可能让客人来武义吃到的每一样食物都有讲究,都有说头,都与养生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比如“住”,游客来武义未必要住中高档的宾馆酒店,只要住宿条件符合叶法善的道教养生原则,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地域,设计出别致的适合养生的住所;比如“娱”,到武义来就让游客练“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有益于养生的游戏和健身术,以及武义当地在这方面的特别的娱乐形式。
  • 摘要:近年来,武义县充分发掘生态、温泉、人文等资源禀赋,实施生态景区全域化,构建养生旅游高地,推进生态经济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赶超发展。武义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养生旅游武义模式,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强化战略引领、特色文化铸魂;优化生态功能、推进生态文明;明确目标导向、产业系统推进;优化政策供给,实施全域旅游;构筑高端平台、智慧旅游创新;顺应高铁时代,强化品质提升。武义养生旅游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同类地区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摘要:道教养生文化是道教最具现实价值的文化资源,借助道教养生文化资源可以发展具有巨大社会与经济价值的道教养生文化事业.但今天的道教养生文化事业发展却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以使道教养生文化事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是摆在人们面前尤其是道教界面前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文拟对当前道教养生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价值、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道教界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道教养生文化事业的发展,确立道教组织在道教养生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制定道教养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规范,区分道教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道教养生文化事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和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规范,促进道教养生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加强道教养生文化的学术研究,大力发展道教养生文化教育事业,提升道教养生文化事业的层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道教养生文化事业。
  • 摘要:本文以探讨《真龙虎九仙经》及其各种相关版本中蕴涵的叶法善养生思想为主题,首先分析《真龙虎九仙经》之流传过程与署名的混乱情况,明确该经与叶法善的关系;继而概括《真龙虎九仙经》的修身养生论述,并从中归纳出叶法善养生思想中的五个方面的理念:静意坚心、安神去欲、无心无着、顺成逆化、应时内炼。
  • 摘要:梳理了叶法善的儒道会通思想,并认为这种会通思想不仅是叶法善终成一代宗师的主要成因,也是其养生思想的底蕴和重要观察视角。考察叶法善的养生思想既往大多不脱道教养生的窠臼,其实如果把视角深入到其思想成因的底蕴就会发现其养生思想的内在逻辑即“家国—身国同构”模式。理解这一点,有助于真正把握叶法善其人及其养生的旨趣。
  • 摘要:在理论上,叶法善对老子之后,他之前的道教思想家们关于通过综合使用守静、炼丹等多种手段相统一来养生,达到精、气、神统一的养生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叶法善作为道医传人,还提出了用道教医学养生方法来养生的思想。据传,这表现在“药食同源”“虚症实之”“实症虚之”等方面,叶法善终身致力于弘扬道教和传承与发展道教养生文化,享年105岁。武义南部山区是叶法善传承与发展道教养生文化并加以实践,从而修真成仙之地,其独到的道教养生文化思想为武义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因此,今日武义理当对叶法善道教养生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这将有助于推进全世界人民的养生事业。
  • 摘要:在中医学家那里,生态观照是中医药学的信仰,它从天人相应的观念出发,讲究人体宇宙观,注重在自然界寻取天然的药物,并且推崇灵性关照的医学观。叶法善一生笃行医道兼修之实践,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典型的生态观照的崇尚者、倡导者和践行者。医疗人文关怀与医学生态观照,是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发展的总趋向。正如赵美娟教授所言:医学需要审美,医学包含审美,医学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当今最需要崇尚的是古老中医的信仰——医学自然生态元素的回归。
  • 摘要:介绍了道教传统医学的产生及变革,形成及发展,叶氏因炼胎息术而掌握吐纳、导引、龟息、胎食、辟谷等道教高深养生法则,所以能闭住呼吸长时间在深水(水府)里潜泳;或利用轻身功法在燃烧的大火(火房)中飞步来去;或用道教的医技“剖腹濯肠”,例如封闭穴位止血,不必用药而自康复,刳晴抉膜,就是割开肿胀的眼皮,剥离眼球上覆盖的白膜,仅用灵药秘制的符篆贴在病眼上(投符有嘉)有神效,显然是白内障切除术;许多毒药混合着吃(服之自若)也很安详,这是他有深厚的道教内功,如太乙九宫大法,就能将滞留在体内的毒药排出体外;面对疾病和灾难(鬼物、群鬼、众神)药到病除或术到病退,都像奴隶一样服从他(若陪隶也)。按叶氏的道学修持及其道教医药精华的运用,取其实用,去其糟粕,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排除,复其本真,予以深度探讨,运用唯物史观解读“碑文”中的核心之谜,是有积极意义的。
  • 摘要:从唐叶法善的酒道及其传说引发出的话题,对武义乃至中国酒文化都具有超现实的意义。它不同于一般用酒之术,更多作为道医所具有的特点存在,在实际生活中,它深厚浑融的酒文化已远远超越了酒本身蕴藏的内涵,曾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美学的形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从叶法善生活时代复原本质上的酒道,其道家精神使然和借助酒道探索的养生之路,已晋升为特殊人世者的一种心境,也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人世之路上含蓄的素养。千百年来,正因为酒的形态无形地潜入了社会生活,酒以成礼,宴以合欢,由此,酒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和宗教中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为提神助兴、养生保健,或在婚丧喜事、民间祭祀中渗透并点缀和活跃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意间走人道家的生活层面,从而愈显文化融入酒液的真实分量,如果科学地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定然可为武义的休闲养生产业增添商机。
  • 摘要:叶法善为唐著名高道,也是出名的长寿老人.叶法善的长寿,有先天与后天两重因素。先天的在于其家族基因,一般难以仿效,后天的则有形神锻炼的多种努力,当然也包括卓越的智慧使其保全于政治漩涡之中。后天的努力,积累了许多好的长寿保健经验,后人可以借鉴乃至于模仿。这是他留给世人的重要遗产,千数百年后,仍具有重要价值。如何结合今天的环境,提炼之,激活之,将这份遗产变成今天人们的财富,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 摘要:神奇道士叶法善,在人间活了105岁,是无疑的、确定的。这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人们纷纷开始探究叶法善的养生术。对于1400年前隋唐时期能寿登百岁以上的人来说,实属古代所罕见,堪称老寿星。其长寿之道,确实值得今人去探讨。探讨叶法善道家养生的实践和实效,有助于提高对道家养生文化的认识,有助于今人提高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的自我调养能力。
  • 摘要:在中国道教史上,向来以江西龙虎山张天师世家为"道教第一世家".其实,史料详尽的"中国第一道教世家"应该是浙江省松阳县叶法善家族.分析了叶法善家族能够成为中国第一道教世家的成因,包括道教在浙江省松阳县传播早、影响大、民众基础厚,唐代以道教为国教,道教信奉老子的道学哲学体系保持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叶法善家族重视家族“薪火交传”。
  • 摘要:本文依据正史记载、藏内文献、金石碑刻和学界既有研究等,通过对叶法善交游的爬梳、考证,力图走近历史上“真实”的高道叶法善。其所交往的人士主要有三类:其一,人数最多的是道士,尤其在其求道、问道和传道的历程中;其二是与唐帝国几代君王的问答、交往;其三是与儒士和佛教僧侣的互动,不过其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对佛教大致持排斥的态度,而对儒教则更多几分亲近和融摄。对儒佛交往人士的反差,正说明了叶法善自身待人接物、处事处世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智慧,而不是随波逐流。人格的独立、思想的独立,这大概也是叶法善为何能够在风云诡变的唐王朝始终能保持道家清誉的主要缘由吧。
  • 摘要:后世对叶法善的研究,多侧重于他“道教宗师”的身份,以及在道教史上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方面,而对于叶法善“世俗高官”的身份却有所忽视;对于叶法善在李唐王朝前期的政治作用与广泛影响,也缺乏必要的强调。本文试图从叶法善以“道教宗师”身份参与李唐王朝政治活动,也以“世俗高官”的身份介入中宗殁后诡谲变幻的政局中“匡国辅主”的懋功,来凸显他作为政治人物的浓重底色。
  • 摘要:民俗信仰是指民众、民间社会的巫术、神灵信仰、崇祀、兆卜等信仰观念及行为.叶法善民俗信仰是指民众及民间社会围绕叶法善的仙人崇拜观念及祖先崇拜、地方神崇拜活动.叶法善民俗信仰区别于政府的尊崇与正统道教的崇奉.本文主要从志怪小说、民间传说中关于叶法善的仙人、法术崇拜,叶氏宗族祭祀中对叶法善的祖先崇拜,处州地方对叶法善的地方神崇拜等方面,阐述传统叶法善民俗信仰的形式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在今天如何发挥叶法善民俗信仰的积极作用。
  • 摘要:叶法善,唐朝时道教天师.道教史上的叶法善,名声显著,影响颇大,地位极高,探究了叶法善的属派问题,北帝派与洞渊派同出正一法脉,其道法多有交接互融,在《神霄雷法》一书中是将两派都列人神霄派史前史的,以示两派对神霄派的影响,总结了叶法善的诗文与内炼思想。
  • 摘要:叶法善道家风度的施为和启示,要点是:他有良好的境遇,遇到崇道的唐朝,可以一展道家的施为和风采;有纯正的道的信仰,做好道家本分之事,得到举国上下的尊重;有健美的形体和心灵,仙风道骨,显现道家风度,为众人做榜样;有上好的妙道,以道为本,以道行善,以道守一,以道察看,以道养生。
  • 摘要:由这些史实和传说的记载中,不仅可以看出白居易的《长恨歌》所描写的《霓裳羽衣曲》、杨贵妃的羽化、道士的寻觅,以及重订月宫的相见等与叶法善之间的蛛丝马迹的关系,而且也可推断出叶法善是如何强化了唐玄宗的道教观念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
  • 摘要:从史料记述看,叶法善精于内丹修炼,同时得上清、正一道法真传,尤能“厌劾鬼神”。对于道教史上的符篆咒法的存在不能简单地斥为荒诞,从道教生命观与气论哲学阐明其理法依据,才能挖掘其合理髓核为当代养生的开展拓宽视野。从气论哲学看叶法善的道法正是他在师承正一、上清等道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气的自由驾驭而发生种种神效。这也提示人们,古代道教修养的实质是对自我精神的调控和运用,所有外在的鬼神实质都是引发精神肃穆、集中的媒介。现在的养生实践仍可一定程度上借助外在条件的帮助,但发挥精神的自主性是“我命由我”的出发点和归宿地。
  • 摘要:引言牛头山火山岩旅游地貌是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一个著名旅游地貌发育区,近年来以森林生态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吸引了无数的喜欢生态旅游的大众旅游者,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武义县一块响当当的旅游品牌.如何在做活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将地质生态中的火山岩旅游地貌打造成为与养生旅游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品牌,建议牛头山火山岩地貌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努力打造“武义地貌”这个地貌品牌,积极利用牛头山火山岩地貌开展登山健身为目的养生活动,不断挖掘牛头山火山岩地貌森林生态养生和传统的养生文化。
  • 摘要:浙江省武义县的乡村养生旅游举措自属个中翘楚,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武义县凭借一系列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当地政府超前谋划,积极推出的一系列养生旅游特色举措使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将这些系列举措加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方位观照,继之使多项举措立体化,乡村养生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并已日益呈现出生态性、参与体验性、可持续性、文化内涵的高品性等特点,这也为武义合理开展乡村养生旅游提供了一系列的路径选择,要将文化底色嵌入武义乡村养生旅游的核心位置,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深入挖掘武义乡村养生旅游的支撑点与价值源。大力打造武义地方特区,科学挖掘与大力弘扬地方先贤的独特养生思想,如对叶法善养生思想的全面梳理展示。同时,充分“借力”自身资源,在立体化构建“武义模式”养生旅游体系过程中,当以武义温泉为亮点,以牛头山景区为主干,以生物制药、文化论坛为两翼全方位多维跟进。在此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必备举措,诸如长远科学规划,保护好乡村养生旅游资源;突出产品特色,增强体验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综合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引进先进营销手段;打造文化内核,提升乡村养生旅游软实力等。只有如此,才能构建起极具地方特色又具示范引领作用的乡村养生旅游“武义模式”,让芸芸大众依旧能在物质条件飞速提升的今天享受到海德格尔所言“诗意的栖居”。
  • 摘要:南部生态公园的建设发展,除了硬件设施之外,需要多种文化内容。该区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丰富,如宣莲文化、畲族文化、田园文化、山林文化、茶文化。其中以叶法善冲真观为核心的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和道教养生旅游文化资源,尤其值得恢复发展、开发利用,在整个生态公园建设中,应该作为重要部分来设计、规划、落实,以冲真观为中心,根据政策对周边的所有景区、场所进行统一整合,按规划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进一步对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用水、安全等硬件的改造。根据需要利用荒山荒地,适当扩大活动场地。依托原有基础做好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项目带动大开发。以叶法善道教养生文化为品牌,收集、整理、研究其长生的科学性,充分弘扬,付诸实用。利用本地乡土的山林文化、隐逸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庙会、畲族歌会、宣莲节等各种地方特色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促进养生旅游文化的发展。
  • 摘要:今年是叶法善天师诞辰1400周年.纵观中国道教史的发展,学术界至今多停留在全真、正一两大框架体系下开展研讨.民众普遍对叶法善的认知和了解却很少.叶法善博采众家,兼收并用,灵承道宗,独树一帜,炼养调摄,潜心修道,寄情山水,依顺自然,忠君护主,匡扶社援,励精图治,坦诚劝谏,存思存神,内炼精气,性命双修,开辟内丹,纵观叶法善天师一生,秉承道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思想,济世利民。他对道教养生学的杰出贡献及实修践行精神,对当代仍具有诸多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弘扬推广。
  • 摘要:出生和成长于浙西南道教世家的叶法善,凭借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和自身的艰辛游学求道,终于取得了唐朝道教道内最高法位的大洞三景法师称号;同时其又是终生服务于李唐皇室的内道场首席道士,在政治上获得极其崇高和尊崇的地位,叶氏一门三代道士分别被朝廷封赐立碑,不仅在唐代道教史上,就是在整个中国道教史上都是独一无二和极其罕见的。窥其思想,其传统道教法术自不待说,其内外丹兼修的养生思想与注重医药养生的实践建树,均有许多重大之创获,对后世养生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之影响。尤其在参悟外丹丹理的基础上涉足内丹之创发,更是开唐宋以降,道教内丹之先河。叶法善的养生思想不但独显于当时,更泽被于后世,他独具特色的养生思想既在理论层面又在实践层面均对我国养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道教史上尤其是在养生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摘要:道家思想中,“清净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须从“养源”始。武义存有许多与叶法善相关的遗迹、文物,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郭洞的古戏台上留有叶法善壁画。叶法善道教养生文化有着厚重的内涵,涉及自然本质、生命本质、社会本质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一系列值得人们深度思考的养生课题。
  • 摘要:叶法善在道教医学与养生方面的践行,在道教史上留下了光彩不灭的篇章,为了中华道医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继承叶法善“核其真伪”的科学态度和利济苍生的美德,对养生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甄别,去伪存真,促进道医文化的健康发展,使传统养生文化的精华得以弘扬,要注重倡导医德。叶法善所践行的行医准则和医德标准,不仅对奠定传统医德规范起到了作用,开了唐代医学新风,至今细细品味起来仍然不失其教育意义。叶法善常年行道积德,志在救济世人,精诚施医,对求医者不分贵贱贫富,成为百姓眼中的再生华佗。我国当前社会,正是迫切需要弘扬这种高尚的医德,重树应为鱼水般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更为和谐。
  • 摘要:千余年来,叶法善道教医学的传奇、传说还具备优秀民间文学应有的特征。今天,从道教医学切入实质,寻觅禅宗的道家之源,对研究道教的生存发展、道医养生、哲学思想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一切得益于叶法善的养生方剂与养生文化的传承,在事实上得以存续着它的物质载体,无数养生爱好者,或无病而求长寿,或患病而求痊愈,或重病而求存活者,均能通过服用这一熠熠生辉的著名养生方剂得偿所愿。叶法善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先后赴四川青城山、武当山、中岳嵩山等道教圣地学道,凡名山胜地,无不经历。在民间施道行医,济度众生,任道士21年后,取得了道教界最高的“大洞三景法师”法位,成为唐代的道教宗师,道教百岁高寿的中医养生大师。叶法善不仅是中国道士的佼佼者,在中华道学养生历史上也是杰出的中药养生家。他的中药养生理念是“祖传”的,其家族既是道学世家,也是中药养生世家。精通中药养生之道的叶法善,终生理气自强,唐玄宗在碑文中对他的养生方法有明确的记述。叶法善的一生都在阐发道教和道医的实践,也是研究道家养生思想的活标本。
  • 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成于东汉中后期,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最初的组织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作为汉末建安年间就乔迁至松阳的叶氏家族,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发展成为当地新兴的望门大族,亦自然而然地进人尊崇道教之列,千百年的世代传承使之成为中国道教史上可以与张天师一脉相提并论的道门世家。近年来,海内外许多的学者对叶法善为代表的叶姓道教世家,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北京学者王大良认为“括州叶氏是魏晋以来直到宋代以前所见最著名道教世家,在道教史上的地位堪与张天师世家相比”。台湾学者丁煌感叹道:“据守黄冠祖业,累世传继,至民国肇建,不绝于代者,逾千百年。就道教史中观察,江西龙虎山张氏一族以外,则推叶氏之族矣”。叶氏家族为中华文化的绵延和丰富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