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
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

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4-10-17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

会议文集: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山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加快西部经济隆起带文化产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要取得重大进展,必须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从而带动整体提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推动西部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协调发展;留住乡村记忆,以特色村庄、文化名镇保护、建设为载体推动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打造承载"乡愁"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品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文化产业本身及其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它能凝聚民族的文化内核,对国家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区域特性,立足于当地的人文特征,本文就"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出发,从"文化·情怀·创意"、"海峡两岸·台湾元素·闽南文化"、"思索·探讨·共赢"三组视阈下探讨厦门文创产业的发展路径与两岸文创产业未来发展的双向共赢.
  •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促成创意经济成为时代潮流.其国际趋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基于产业成长与创意经济发展的认识深化趋势基于全球竞争的集群化、集团化、集约化趋势;基于创意经济时代演进的融合发展及深化趋势;基于内源驱动的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协同趋势.国内发展的趋势性特征则表现为:外源驱动主导模式向内源驱动主导模式转换;园区建设发展模式向园区运营优化模式转换;单一产业成长模式向融合发展引领模式转换;多部门分业管理体制向统筹机构协同管理模式转换.为此,在政策维度上,应该将政策着眼点作适应性地的演进升级,从扶持新兴产业成长,转换到更好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创新、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领域的定位,以及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协同效应的实现.通过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特征的系统分析,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要适应世界创意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趋势,更好实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就要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从以往“量”的扩张和积累阶段,实现向“质”的提升和优化能级跃迁,从而以“质”的优势去赢得我国的城市地位优势。
  • 摘要: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占据着地球的大部分,海洋资源极为丰富,陆上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必然要走向海洋.世界各国都加强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些催生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已不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单一竞争,而是各国综合实力的较量,而海洋经济作为海洋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自然成为各国发展竞争的制高点,同时,海洋文化作为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家海洋实力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海洋文化作为意识上层建筑对海洋经济也有着精神上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从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在处理好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提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应加强宣传,培养海洋意识,开展保护海洋文化资源行动,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精品。
  • 摘要:博物馆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而是活着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再生的历史,其馆藏的国宝文物等艺术品,凝聚着华夏文明的智慧和故事,如何让中华文化之美实现更好的传播与再造,本文就美的修复、美的复制、美的延伸、美的转化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博物馆美学经济的新思路和新视野.指出古人传至今天的文化,人们有责任用智慧和技术来传承传播,来推陈出新,来使历史进程中的文化脉搏保持一种鲜活的生命力,通过这些文化载体,弘扬中华的文化价值,并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
  • 摘要: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学科专业的基本属性,标明了专业存在的独特性和培养的人才的不可替代性.本文抓住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我国文化产业实践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 摘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对文化资源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五大具体路径,认为文化资源主要是通过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服务、文化贸易和文化保护等五大产业相结合,直接或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河南省为了促进文化产业集聚采取了多种战略方式,评选文化产业特色村镇就是措施之一.这些文化产业特色村镇,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各种民间组织和政府组织的联合推进,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意识。
  •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绵延5000余年依然活力充沛的核心在于民族历久弥坚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的形成,源于以黄河流域为地理核心,以农耕为根源的中原文明.然而,近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加速演进,中国人的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挤压与对立,造成了以传统农耕文明为依托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语.笔者认为,回归文明起点,探寻属于中华民族最本真的对于自然与自身的认识,以承载中原古老农耕智慧的历法与节气为基点,规制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且与诗意自然相通的新的节日与仪式文化,既可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个体的文化生存需要,也为中华文化的重新凝聚创新提供形式依托,更可以成为现代文化产业的新契机.
  • 摘要:传统的叙事透过口述语言、文字书写及图像传达进行文本表述,当叙事进入数位的场域,互动性和数位技术为叙事带来语言、文字、图像无法触及的叙事表现.本论文藉由文献探讨与互动文本案例分析,探讨数位叙事的线性与非线性表现形态.游戏理论与互动文本提供从结构性概念,进行数位叙事分析的思考进路,本研究亦探讨数位艺术的抽象空间理论,数位图像绘本的平面与空间叙事表现,并从上述研究推演出数位叙事的线性与非线性表现技艺.研究发现,数位叙事打破了单一媒介的符码限制,藉由数位叙事的技艺表现,可建立结合线性、非线性、时间与空间感知的「拓模叙事」,并藉由视觉、听觉、触觉及探索行为,达到最贴近人类对于事物的自然认知,并改变接受者接受叙事或理解文本的方式,甚至脱离结构性文本的意识形态灌输.本论文最后提出线性与非线性数位叙事的类型,并分析创造数位叙事的各种技艺表现形式,并以蕴含中华文化及在地特色的个人互动文本创作为例,提供後续研究者或创作者在叙事研究或创作实践上的参考.
  • 摘要:文章指出地域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域文化资源是构建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石和灵魂.创意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推进城市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双赢原则、整合原则、科学原则、法制原则。
  • 摘要: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能置农村于不顾,农村的文化表现正可以看出真实的中国文化发展水平.北京市延庆县的农村文化组织员工作契合农村实际,在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获批为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本项目在人才建设方面严格选拔、精心培训、科学考核,主要表现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培养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的成效.本项目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四条:一是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三是完善沟通体系,四是推进资源整合一体化.当然,项目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扶持力度不够、冬季取暖问题严重影响文化设施的使用、缺少专项运营保障经费、公共文化的源头供给不足.总之,北京市延庆县农村文化组织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切实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工作需要去完善,其经验值得去推广。
  • 摘要:“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文化体制改革十年来,北京市文化建设卓有成效,不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城市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文化软实力建设颇具规模。尽管在文化产业、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文化软实力,但是跟国际公认的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的文化软实力还不强,还需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紧抓“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机遇,立足首都优势,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综合运用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手段和形式提升北京“软实力”,一方面大力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硬实力”,软硬结合,打造北京的“巧实力”,提升北京国际话语权,着力打造北京现代化的国际文化形象,逐步建设国际大都市。
  • 摘要:本文藉由彰化社区营造计划的推动,藉由社区产业基础结合"设计"的思维,来启发引导社区产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以提供未来于社区产业文化的操作案例。指出不论是“产业文化”亦或“文化产业”,其实是一个横跨「文化面」、「产业面」与「设计面」三方的结合,透过文化的共同底蕴来分享,让三方面能互相了解而得以相互磨合,进而激荡出亮丽的文化花火;设计面可以多了解产业面的需求,产业面也可藉由设计面来呈现特色,文化面则提供两方面创意发展的能量元素。而社区发展协会(非营利组织)则提供设计者与社区居民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并能指导媒合当地文化价值资产,协助推动社区产业化的中介单位,设计单位则是综合文化与产业的转换器,透过有形的媒介来呈现无形文化的语汇,藉此以形成较具有创新之效的社区产业。如此,在兼顾社区生活、产业的生产与文化生命的传承来思考,相信对于社区产业文化的推动将可事半功倍,也可更贴近社区总体营造的目标。
  • 摘要:中华文化创新是提出中华两岸四地现实文化遇到而前人没有提出的文化理论问题,也是完成人们提出而没有解决的文化实践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用创新精神创立文化学学科;用创新精神创造文化理论;用创新精神创意文化产业。
  • 摘要: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必要因素.但是,与我国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区域不具备经济、科技、人才等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起步或初期阶段,或许还是要更多地依赖于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本文着力研究西部民族区域哪些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实现产业化以及如何实现产业化.指出西部民族区域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可以遵循如下路径:首先,识别文化资源;其次,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接着,进行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运作与品牌推广;然后,拓展与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最后,推动形成文化产业园区。最终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化。
  • 摘要:草原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而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多年来,草原人民代代相传,多停留在民族区域范围内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创新和发展虽有探索但远远不够.本文从草原文化的现实境遇及传播基础分析入手,以马文化为例探析塑造草原文化现代品牌形象的重要、建立网络文化传播通道等传承传播草原文化的新路径.
  •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的内生动力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给人们留下了深厚且延续不断的文化积累,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独特文化类型,这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源.当前如何将中华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形成在文化市场中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系统,使中华文明获得新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指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既要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承继相接续,又要合理地采撷西方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果。复返其根,会通创新,这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 摘要:国际机制包括国际制度与国际机构,影响国际社会的利益分配,是和平时代国家竞合的平台,我国应从以美国为主导的现行国际机制的被动参与者到主动构建国际机制.rn 构建国际制从议程设置到政治动员联盟,需要聚合其他国家的利益需求.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与多数国家的文化认同产生冲突,文化多样性成为多数国家的利益需求,并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价值观相一致.我国设置文化多样性议程并由此发起国际机制,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 摘要:美国学者德克·普德在其所著《中国物品西传考》一书中曾说:「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1800年这两千年间,中国给予西方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她从西方所得到的东西.」18世纪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欧洲出现「中国风尚」(Chinoiserie)热潮.19世纪以后中国国势衰败,中华文化的吸引力陡然而降.rn 近现代中国综合国力快速崛起,但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只占世界文创产值中的4%,"文化赤字"、"文化逆差"仍旧明显.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与国家经济实力完全不相称.因此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二五计划中特别高举文化大旗,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急迫.诚如前主席胡锦涛所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rn 但文化折扣的现象依然严重.如《泰囧》内地票房12亿人民币,北美票房仅5万多美元.《致青春》内地横扫7亿票房,海外票房仅9900美元.文化软实力必须包括一种能够被他者认同、被别人接受的文化力量.中国的流行文化完全不能承担起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作用.rn 本文尝试以全方位的视野审视设计文化问题,以宽广的观照面获得启迪与自省.研究结论归纳出:1.文化交汇学习过程中是一种「接受美学」 (aesthetie reception)的过程.2.文化交汇中,有明显「山崩钟应」之现象,但何以中国有障碍?3.中国文化应释放与解构旧的文化系统并重行建构,才能创造新的文化符码,生长出强势的文化设计体系.4.不宜在文化产品中去追求过于深奥的哲理和过于古典的意义,必须体现这个时代特征的对话性.rn 本研究认为,唯有经过重新诠释、排除文化折扣的「中华风尚」才能在21世纪再度成为强势文化.
  • 摘要:创意城镇就是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顺应未来城镇的发展趋势,在借鉴"创意城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而提出的城镇更新范式.新型城镇化将有效扩展文化产业,带动创意型城镇的实施与落地,创意城镇也将进一步凝练新型城镇化丰富的内涵。新型城镇化和创意城镇相辅相成、协同共进成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意城镇,将调动更多的文化企业资源投入到创意城镇,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和创意城镇协同创新。创意城镇不一定指的城市或乡镇的物质化程度有多高,现实生活中,一个有创意的城镇,应该是一个有生命力、有文化、宜居的有趣的、有个性的特色城镇。创意城镇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它的发展依赖于“人”的创意价值,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镇经济驱动转型,改变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于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城市核心价值。城镇真正的竞争实力应建立在即有的基础上以及强调本地条件,一个“穿越传统的趋势”策略。通过城镇自身条件和魅力,吸引人才,重视空间定位,塑造强而有力的品牌形象,这样才能在新型城镇化进行的过程中脱颖而出。丰富的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各种文化活动能够为创意阶层提供足够充分的表现交流平台,能够吸引、培育大批年轻创意人才和创意产品的受众,营造浓郁的文化创意氛围。把文化产业作为创意城镇的主导和支撑产业,可以有效的协调好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建设创意城镇的进程中,可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 摘要: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在对杭州市文化资源禀赋构成维度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基于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基本原理,对杭州市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选择。
  • 摘要:在文化创意经济时代,乡村文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和理性的选择.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驱动力包括资源转化、政府主导、资金推动和需求引发,其驱动力选择需要依据适宜原则、系统原则和权变原则.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组织系统由核心产业、关联产业、衍生产业和辅助产业四大产业群体构成,受到环境、市场、政策、知识因素的影响.产业政策制定可从完善产业支持体系,培育产业内生机制,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四方面考虑.
  • 摘要:随着中国文化产业从注重文化的阶段向注重创意的阶段转型升级,在如何增进文化产业中的创意含量方面,建议政府从四个方面推进:第一,厘清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别和联系,明确界定政府文件中的文化产业的概念和产业边界.第二,在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环节,对于历史文化类公共资源首先确立保护性开发原则,从而引导大家的搜寻目光更多集中到私有权属的创意类文化资源上.第三,保护创作环节,激励和培养创意人才.第四,将文化产业各产业门类按照创意含量进行分类梳理,并据此进行不同力度的政策扶持.
  • 摘要:我国学者对酒文化的界定,在方法上大多采用外延分类法、不完全概括法、挈领法、对比法等.源自于酒类酿造和消费(或使用)的酒文化,渗透、辐射到文学、艺术、风俗、礼仪、军事、政治、宗教、相关产品制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酒文化经历了不同内容和功能的演变.基于中国酒文化开发与利用的旅游产业,目前存在文化创意缺乏、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以创意产业的跨界发展为根据,对各地、各类酒文化旅游进行统一调研和规划,为了避免零散、无序、粗放的发展模式,应以创意项目为“点”,以有机整合的景点和配套设施为“线”,以整体品牌形象为“面”,形成观光、参与、娱乐、休闲、度假一体化的品牌线路组合。地方和少数民族的酒文化丰富而独特,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在“突出特色、体现差异、精选主题、打造品牌”的理念指导下,可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在国家和地方的行政力量支持下,由酒类企业等酒文化的核心承载者,调动学术力量和民众力量,进行酒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关联性,存在较强的关联程度和关联效应.建立与完善文化产业链成为引领中国大陆文化企业当前和未来可持续科学发展方向的战略关键,产业关联是各生命周期阶段文化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路径.目前,中国大陆影视产业链中的各个产业价值节点,如艺人经纪—影视制作—影视发行—影院—影视基地的市场发育通道基本打开,产业关联度(产业链)逐步增强,影视产业链雏形初见端倪.本文以中国大陆影视产业链发育相对充分、较为典型的民营影视企业为例,如华谊兄弟、星美传媒、万达院线、博纳影业、光线影业、天娱传媒为例,依据这些企业官网所披露的资料,揭示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影视企业基于产业关联(产业链)的可资借鉴的成长路径:首先基于产业关联(产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以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探寻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相应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总体可持续发展实施路径;然后,探寻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特点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构建路径——可持续直接投资模式,如与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相适宜的宏观核心战略业务的可持续直接投资战略、中观直接投资业务的可持续战略布局方向、微观具体的可持续直接投资方向与投资方式.
  •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遵循文化和产业的双重发展规律,文化体制改革下文化产业在市场催化剂的作用下,产业属性被强有力的贯穿其发展路数中,文化属性的特征却在产业形态的光环下黯然失色.时效性、短周期性、高频性使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欠缺,影响力和公信力有待提升.本文立足于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为什么需要挖掘文化内涵、怎样挖掘、谁来挖掘的思路来深度解析文化内涵在产业融合下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借传统文化之力,融新兴媒体之道,建设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强国之路.
  •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不断探索版权资源增值的商业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乐视网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版权资源增值业务,探讨我国网络视频版权资源增值的"OAA"(即"自有资源+授权增值+附加服务")的商业模式及发展趋势.指出网络视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结合“OAA模式,’,加大对版权资源的增值开发。国资网络视频企业需要扩大自有资源的授权增值。民营网络视频企业需要在自有资源方面,寻求视频内容上的特点和差异,探索和尝试不同形式的授权增值,在附加服务方面丰富市场营销策略,培育潜在用户群体,使用户享受特权个性体验,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 摘要:文章从文化中心本质、产业中心本质、创意的中心地位和本质属性三个方面展开对文化产业本质的讨论.指出文化的产业和产业的文化究竟该如何定位和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文化产业本质的要点,而创意视角的考察是关键.
  • 摘要:国内童书市场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而早期阅读越来越被重视,也促进了儿童绘本的畅销.然而相比较引进绘本,国内原创儿童绘本尽管也在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首先从创作角度对国内原创儿童绘本的现状进行梳理,探讨原创绘本创作难出佳品的原因.继而着重提出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实践建议.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运用,需要结合更多的创意,同时结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将文化、故事与游戏有机整合在一起.
  • 摘要:台湾宗教信仰文化普及,不同的宗教亦拥有不少信众,信仰文化普遍给予修行者及一般民众祈祷、参拜以及心灵寄讬等等活动型式的表现,在台湾民间较为常见的传统信仰为佛教与道教,妈祖亦为台湾人最普遍的信仰神明之一,无论是大小街庄、山海聚落都可以看到嫣祖庙,仅台湾一地,妈祖庙就有五百多座,而台湾特地举办的妈祖文化节更是吸引人群蜂拥而至前往膜拜顶礼,学者们又称此宗教活动为妈祖文化.rn 本研究团队与唯森传统纸艺有限公司合作,透过规划设计与设计开发两部分,将合作设计的妈祖神轿纸塑神像设计开发为内容,进而完成妈祖神轿软身纸塑神像一组.说明透过宗教工艺文创商品设计,将妈祖文化以纸塑的方式制作,传承传统祭祀用的纸神明制作技术,还原了传统的「脱胎换骨」工法外,并且使其更精致化、多元化,进而提升为收藏品等级,未来可扩大制作范围将用途多元化,除了纸神明、人偶等等,在生活用品上也可以运用此传统工法技术为基础.所完成的妈祖神轿软身纸塑神像一组,此作品结合悠久的纸塑工艺与深植人心的妈祖信仰文化,整合而成为旧文化新创意的文化创意商品,在产业发展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更可展现台湾文化的软实力,并得藉本计画之执行以延续、研发、发扬我国固有之纸塑宗教制品之技艺,使本流传久远之传统技艺不致于失传.
  • 摘要:蚌埠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文化强市,打造宣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皖北中心城市.通过深入分析蚌埠市的城市定位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指出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提升蚌埠市的竞争力和文化品位,分析蚌埠市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具体途径和宏观策略。
  •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有着天然的粘性.在目前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条件下,将文化的内涵充分地融入到旅游之中,便能有效地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和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植入旅游业的有力助推器.舟山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旅游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舟山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舟山通过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有效嫁接融合,大大提高了舟山旅游的形象、品质和竞争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 摘要:朱家峪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是山东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具有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完整的村落布局.近年来,章丘市利用自然环境幽雅,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探索利用混合所有制形式实施朱家峪景区改造提升,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的"文化和旅游融合、文化和多种资本对接"的特色发展道路。
  • 摘要:扩增实境技术应用在数位互动广告互动,目前属初期发展阶段,本研究以质性研究法,由文献研究确认扩增实境、互动广告的范围、制作技术与设计方式,藉对互动情境空间、户外互动广告、互动艺术创作与互动展览领域业界专家访谈研究,归纳出设计师应用扩增实境技术于广告互动时应注意的要点:rn 1.设计师需了解扩增实境概念及技术,思考如何结合实景与虚拟环境的影像,将技术优势妥善运用在广告创意和广告表现中.rn 2.互动广告的企划制作宜以团队方式进行,可发挥团队各成员之专长.而设计师的工作则包含企划、创意发想、互动规划、图像与动画制作,并在制作过程有效地与工程师沟通内容,了解技术可达成的效果.rn 3.妥善选择适合的标记类型方式将与扩增实境运用到互动广告所希望达成的效果有直接关系.rn 4.互动过程的纪录,可以现埸列印、网路下载、使用者自行拍照或录影形式呈现,呈现的内容需能以再次传播的方式,增加广告效果.rn 本研究并应用于创作"汉字互动"为主题,广告目的为推广汉字、增进国际人士的了解与印象,采用扩增实境技术进行数位互动广告宣传,吸引注意,并藉由广告互动的过程,传达汉字的形态与变化概念.rn 建议后续研究可加入国内外最新案例的研究,再次验证研究所得的结果.此外,互动广告声光效果刺激的重要性及设计创意,需注意随着不同参与者、时间、互动体验的次数或参与者人数等因素,以发挥扩增实境应用于互动广告的效益.
  • 摘要:文人漫画应是漫画中的文人画。那么文人画要求具备的要素,文人漫画理应具备。陈师曾的艺术思想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北京乃至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祖父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著名诗人陈三立、弟弟历史学家陈寅恪;他与鲁迅是同窗好友;他促成了齐白石衰年变法;他去世时,梁启超在《悼词》中说,他之死,"是中国画界的一场‘大地震’,其损失将无可估量."《北京风俗图》是陈师曾人物画的代表作,创作于1915年,全册共三十四幅图,用速写和漫画的形式,描绘了旧京市民生活情状,红白喜事和民间娱乐活动,封建遗老穷愁无聊之态,亦有对时政的讽刺。《北京风俗》笔法简练,有书法笔致,略施色彩,又擅于以墨作色,处处有文人画意趣,又略见西画形体、光线之痕,艺术上颇耐人寻味,作品实现了他陶写性灵追求个性的文人画主张。
  •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成果。其形式和内容具有发展性和活态性的特点。表现在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通过人的“口传身授”和“代代相传”来实现继承与创新,更重要的是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种特性决定了不可能把非遗放在博物馆里仅供展示,而应当在不违背和破坏其核心价值和核心技艺的情况下,引入生产和生活实践,让其不断发展并融入民众的现实生活。在挖掘非遗资源的经济价值、实施生产性保护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形态和层次所提出的“走出去”路径选择,意在将品牌塑造作为核心竞争力,将具有良好经济优势的非遗项目转换为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集聚化发展模式,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及其国际化。在我国,非遗“走出去”无论观念、体制,还是产品、渠道,都还处于反复摸索和不断尝试的阶段,而且非遗文化产品和一般的文化产品不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具有更大的难度、更强的复杂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出去”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命题。
  • 摘要: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文化需要与当代人的时尚生活相结合才能产生影响.通过对"马仙文化"符号化过程的解析可以看出,"马仙文化"来自于民间,具有重新融入生活的根基.笔者接着根据中国当代文化实际,对"马仙文化"生活化的可能性做了几点论证,指出它有与后现代时尚文化接轨的种种可能.于是,笔者借鉴社会化媒体沟通策略,探索了"马仙文化"后现代化之后的生活化路线图,即调研宗教需求、引起文化关注、促进文化搜索、形成文化模仿、激励文化分享.进而得出一个结论,让人们信仰的神灵与人们的生活同在.
  • 摘要: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此同时,中华文化还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由自身固有的内涵所决定,中华文化具备走向世界的综合优势,主要表现在先进性、延续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四个方面。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实践经验表明,要想坚持走向世界,必须始终保持超前领先的态势,保留新颖独特的个性,探索与时俱进的形式,开辟有效畅通的渠道。
  • 摘要:本文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为出发点,探讨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中华文化作为战略资源、市场经济伦理和社会转型支点的新使命及其内涵,并结合未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方向指出中华文化具有明确文化立场、构建文化制度、传播文化思想、赋予文化能力的时代功能.最后,探讨以国家文化综合改革实验区为载体拓展文化发展的体制创新空间,进行文化制度综合建设的可能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