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4年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
2014年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

2014年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4-10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2014年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采用第一手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对所关注的管理类毕业生"核心竞争能力"问题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类毕业生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并进一步将核心竞争力与课程模块有机结合,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分析与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高度吻合.研究结论反映出该校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较为完善,学生的选课过程比较理性,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材成长的需要.本文的研究也为进一步完善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教育事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对其他方面的改革起着牵引作用,江西财经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明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具体来说包括推进学院大类招生制度改革,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监控评价机制。
  • 摘要:实务课程是重庆工商大学“五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务课程最佳的选择就是服务外包,实行服务外包,必须做好整个实务课程服务外包的顶层设计,要把标准做好,要组建好实务课程服务外包的教学团队,建立实务课程服务外包的激励机制。
  •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多年来,东北财经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立德途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为师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七大主题月,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教学体系双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实行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教育,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 摘要:安徽财经大学作为一所行业背景鲜明的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近年来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继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转变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稳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 摘要:国家和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以及学校更名后的转型发展,给予了学校新的机遇与挑战.课程是大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切入,系统思考学校本科课程的改革思路,并对影响与制约本科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进行剖析,以学生为本为切入点逐步明确课程理念,以通识教育为突破口系统改革课程结构,以重心下移为着力点切实创新课程特色,以研讨课程为创新点大力深化课程改革,对财经类本科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 摘要:本文介绍了综合改革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演变,介绍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推进高水平财经类大学建设的改革实践,下一步学校全面推进综合教育改革,主要思路为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科研机制体制,提高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开展党政管理与服务改革,提高管理与决策水平。
  • 摘要:随着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高校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再做进一步的思考,金融业的发展与人才配置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创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社会需求型人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对高校也催生了面向社会需要的新知识生产模式.此外,其对传统"学科为本"的知识生产模式提出了挑战,本论文就是在基于知识生产模式2的理论视角下,结合新知识生产的五个重要特征,分析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探讨知识生产模式2对大学的教学思想、组织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
  • 摘要:税务人才培养是高校财经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对税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南财经大学作为全国"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为适应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其税务学科建设应具备自身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也应走在全国前列.本文在阐述高校税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西南财经大学税务学科特色,提出了高校创新型税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包括师资团队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建设。
  •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金融博士生的质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但现阶段金融博士人才培养中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本院优化培养方案的实践和取得的一些成效,同时针对实行中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优化改革的规划设计,即优化选拔制度,设置先行课程,增强博士生国际交流,优化激励制度,提升博士生教学能力,延长修习年限。
  • 摘要:本文对全国50所财经类大学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进行了频数分布及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论表明:50所财经类大学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数占总项目数的12.4%,其中"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211"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等综合实力雄厚大学立项数量较多,排名比较靠前;一般项目中立项的规划基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占比均较高,学科分布多集中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立项数量与各高校发表高水平论文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针对实证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包括强化财经类高校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协作,提高财经类高校在科学研究中的话语权,中青年教师对财经类高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理应成为各高校科研的中坚力量,财经类高校应加大对高水平论文奖励力度,有助于提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立项数量。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课前准备+课程讲座+辅导课"的教学模式、课程学习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内容和形成原因,来研究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利用传统、发挥特色和开拓创新,包括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国际化合作项目,严格治学过程。
  • 摘要:"全人"概念是基于"半人"概念提出的,也是专业教育走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在对全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进行追溯与探究的基础上,比较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洲等全人教育的运行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基于“90后”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融合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鉴证青春”,推动全人教育理念,培育学生诚信和服务社会的素质,践行社会责任,树立服务国家和社会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努力培养合格的符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的国际商务人才。
  • 摘要: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想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对于高年级本科生来说,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本文从课堂设计、建立学习小组、课下互动、课外实践等方面对改善高年级本科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教师只有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够切实地做到改善高年级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效果.
  • 摘要:创新型、研究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学术观、教学民主观、教学协作观是研究型大学教学范式的核心理念.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的主要内容是:把实现师生平等主体作为核心理念;把研究性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把开卷考试、过程评价、能力考察作为考核方式.为此,还必须建立健全反映并服务于这些内容的教学保障制度.
  • 摘要:高等教育慕课化是时代的趋势,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慕课的起源、高等教育慕课发展趋势和国内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尽管慕课的大规模参与、开放式教学、精品课程资源、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评估使得教育全球化更加便捷,但是慕课本身也存在课程完成率低、学习体验少、学习成果缺乏认证等问题.因此,国内高等教育还需结合实际,适当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和微课模式应对慕课的局限性.
  • 摘要: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概念最早是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提出的,它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是高等教育领域基于"主动适应"论规律与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调整.地方区域高校指的是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中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高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区域高校基于开辟新财源的需求选择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路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地方区域高校从国家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中获取的经费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地方区域高校转而开辟新财源,开始注重从市场获取资源并通过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当然,地方区域高校的发展困境问题不仅是靠地方高校本身就可以解决的,甚至也不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可以解决的,教育的问题不仅是教育系统的问题,还有很深层次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原因。全社会应全力协作,走企业、社会、政府三螺旋发展模式,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来解决高等教育发展问题。
  • 摘要:大学智库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内容.研究型财经大学建设一流智库,需要更新发展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恒定领域问题,彰显特色水平,改革创新发展.本文在调查、分析研究型财经大学智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工程、两大抓手、三大平台、四个特色、五大举措"的建设思路,即深化对智库的认识,实施智库工程,着力对内、对外两大抓手,构筑一流学科平台、高端研发团队、大数据支撑平台三大平台,支撑高水平的智库研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财经学科智库、金融行业发展智库、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智库、财经院校发展智库四大特色智库,在智库建设理念、组织保证、制度保证方面强化落实,确保智库建设在学校规划纲要、发展规划、重大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各类智库的发展定位、目标特色及其研究领域、关注重点,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实力,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组建形式多样、结构灵活、机制顺畅、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优化智库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海量数据支撑平台,提升海量数据服务。
  • 摘要: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取消后,高校学科建设进入了"后评时代".学科建设环境的变迁,要求高校学科建设的理念和策略作出必要的调整和重构.本文就此探讨构建以自律精神、开放融合和系统思想三个维度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学科观,以及在其指导下的高校学科发展策略,包括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做好学科战略规划,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聚集整合校外资源。
  • 摘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关系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关系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实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化高等财经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必须作为财经高校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理论思考,并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探索实践进行归纳总结,该校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理念,试点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育人效果,创新高端人才引人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 摘要:目前,新建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弱、学生就业能力差等态势,导致出“一大一少”(毕业生规模大、行业企业可用之才少)的应用人才需求危机,迫使地方本科高校必须转型,重新审视新定位、新规划。儒家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并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修身方法。从儒家的修身思想看地方普通本科大学的转型之路,有可供借鉴之处。从“自省”看转型之内审,从“镇独”看转型之历程,从“外求”看转型之汲养,从“苦养”看转型之突破,从“格物致知”看转型之百炼成钢。
  • 摘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中国为了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普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关系到中国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提高人才竞争力.笔者认为,提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绝不是孤立和短期的项目作业,而应是教师个人,学校和政府三者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三者既要立足中国实际,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自主自发,上下联动地切实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教学特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长远的清晰的规划和认识,以此为基础,调整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
  • 摘要:宪法学一直以来都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本科生课程中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学科.因此,宪法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学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法律思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新一轮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很多高校都不约而同地压缩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宪法学就是其中之一)而增加了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为弥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宪法学教学不应再过多地强调传统的"讲授法",而应因时制宜,因"需"制宜,向多元化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宪政意识和学习法律的兴趣,并以司法考试为指引,多使用案例教学,少讲空洞的理论,采取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教与学充分结合起来,使宪法学不仅在立法中起到"根本法"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也起到"根本法"的引领作用.
  • 摘要:最近几年,中国应用型本科大学出生的行业性、文化积淀的浅薄性、发展转型的断裂性、自我定位的模糊性等,致使其在剧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要改变状况,应用型本科大学就要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和分类发展的新机遇,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深化的趋势,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人才固地位.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大学特点、使命、质量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基本原则和导向,首先要以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为导向,保障的目标要以行业高级专门人才需求为旨归,保障与监控体系要能促进学科专业不断优化,保障与监控要实现权力与观念标准的平衡,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要抓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机遇。
  • 摘要:2007年到2014年,西安财经学院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西部地方财经院校实际,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联动,突出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数理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建立理念保障、制度保障、平台保障、师资保障、资金保障,学生基本理论扎实,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满足区域济社会发展。
  •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财经类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迫切要求,兰州商学院持续开展了以需求为导向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兼顾,形成专业特色,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学校的办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科学论证、明确定位、优化体系、彰显特色等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投入、健全监督,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进行。
  • 摘要:应用型财经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应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强高校制度建设,以内涵建设与开放发展相结合,推进高等财经教育改革,立足学校实际,扎实做好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实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
  • 摘要: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中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教育强国梦的生力军.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和指向存在着较大分歧.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历史演进、语义语法和2012一级学科评估的四个视角,辨析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其具体指向并进一步探讨48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与发展动向,提出对其类型层次与发展趋势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学科特色提升与彰显有待制度的顶层设计,学科结构有待优化,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 摘要:本文提出,要切实提高学生管理能力,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体验式学习框架,促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学习中,实现体验与管理相互促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介绍了某财经类高校一学术类社团在ARCS激励模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体验式学习内在逻辑,搭建平台,组织管理,辅以多元的社团活动以保证体验式学习与管理模式的顺利建设与执行.
  • 摘要:不同的行业所需具备的就业能力虽有共性,但依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本文从会计学领域着手,基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构建会计学领域本科生就业能力结构,分析当前高校会计学领域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并与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做对比,提出提升就业能力的应对策略,包括转变教学理念,科研教学两不误,加强就业指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调整课程设置,提升财务分析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切实提升会计学领域本科生的就业能力.
  • 摘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环节.上海财经大学以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学校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现代商学、经济学教育模式,以"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为规格取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了以拔尖人才、卓越人才、创业人才三类人才,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三大平台为特征,贯通本科生、研究生两大培养阶段的"3+3"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 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现代大学的首要任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观念更新步伐的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结合天津财经大学的具体做法,对如何创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突出一个中心,以高质且人才培养促进高质量就业,抓实一个试点,以校企协同为路径培养卓越财经人才,把握一个契机,推进实施学校发展战略,搭建一个平台,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寻求一个突破口,以创业促进就业。
  • 摘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新理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文澜模式、开展校企联合、积极开拓国际化联合培养方式等,优化培养过程,创新管理制度,努力培养财经政法类拨尖创新人才,高标准制定本科全程培养方案,加强专业、课程等教学基本建设,重视本科教学方法,改革人才考核方式,注重实践实验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贯彻人才培养理念,加强教学管理创新,建立本科学业预警。
  • 摘要:中国恢复高考后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分为百废待兴+教学相长、系统学习西方+新老交替、自成一体但产教分离三个阶段,高等财经教育创新,选择产教融合也不失为一条道路,实践教育的合作伙伴选择也非常重要。从实践教学的供应商来选择,可以更有效地对接产业需要,建立与企业分层合作关系。新道经过三年的发展和研究,基于内涵建设开发了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推进教育智慧化是非常有价值的。对校长来讲,教改有抓手,转型能示范,企业可信任,资源能聚拢;对老师来讲,能在企业的帮助下实现转型。希望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教育的开发,就可以实现快速转变。
  • 摘要:本文叙述了云南财经大学的案例,回答了区域性大学的国际化能否成功,包括用什么样的组织架构能够走出去,该学院所制定的课程由他们自己做,教务处只管理一个细节,即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课程和体育课是否开设,其他上什么课、考什么试、怎样进行管理等全由学院自主决定,所有的教学老师的费用工资总额包干,从学费当中直接划给学院,编制外的合同用工由学院决定,同时考虑到每年有100个外籍教师要来,所以教师、留学生供应交给学院管理,管理包括收费.学校对该学院的管理还没有下放,包括职称评定、教师编制、每年上交给学校的管理费用等,国际工商学院要完成这些目标管理.要接受各个国家的评估,也包括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对于云南财经大学的国际化,首先要东南亚化,实际上把中国智慧、中国制度、中国经验转化为国际型的课程,使课程、学习范式获得核心竞争力,才会取得国际化的成功。
  • 摘要:"十二五"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大商科"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中心、教师发展、课堂开放"的教学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入开展"一体多元"的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不断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体多元"的课堂是指以第一课堂为基本载体,加强第一课堂与其他课堂形式的协同,形成"一体为本,多元联动";会通课堂内外,兼容理论实践,形成了互动、开放、融合的课堂教学创新体系.多元的课堂教学创新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外实习实践、第二校园求学和学生成长社区等,它们互为结合和相互补充,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增强课堂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 摘要:协同创新,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热门话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广东金融学院通过国际资源的有效整合互动和优化利用,着力搭建跨境协同平台,创新中外校际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跨国家、跨文化、跨高校的协同培养,在课程互认、学分转换、创业实习、教学学术、学报"走出去"和社会服务六个方面,建设国际化平台,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形成知识、思想、技术、人才的共享协作机制.
  • 摘要:中国高校传统的学生考评机制、特别是对学生平时课业考评机制的缺失,无法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应用公共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在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课程表现进行动态、客观、公平、公正的全过程考核,使学生的总评成绩能够如实反映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思考、分析、调查和研究的能力,并最大限度地约束"本来"想偷懒的部分学生的"搭便车"和投机行为,使得这部分学生至少能够系统地完成本课程的基本训练.
  • 摘要: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引发了大学内外环境的显著改变,使得大学治理结构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此外,治理理论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大学致力于应用治理理论改革大学治理结构,从而形成了以英美法为典型的三种国际治理结构模式.在对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国际治理结构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创新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可行性发展对策,即转变行政型的国家控制模式,借鉴英美式的国家监督模式,抑制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膨胀,均衡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设立中介机构,发挥其在外部的国家、政府、社会和内部的学校、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行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均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大学治理理念和精神内核的回归,使其植根于大学治理结构模式之中,植根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心中。
  • 摘要:美国高校在IT技术的业务流程和规范上相较中国更为成熟.主要体现在以服务为本,不唯技术代替服务;以人为本,以服务他人为员工价值实现;以流程优化为本,做大做强核心应用系统以及坚持科学务实的发展理念,以应用实现价值四个方面.唯有依靠先进的大学管理理念、规范化流程及员工职业素养,才能支撑学校的科学决策,从而实现信息化跨越,推进大学现代化.
  • 摘要:学科建设是财经类高等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其学术地位和人才培养层次;通过科学凝练学科方向、整合优势资源和选择学科建设的科学行动路径,可推进学科建设、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学校竞争力.文章以人为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在分析学科建设历程、思路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科建设的行动路径提出了进一步思考,即注重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加强科学研究与团队建设,重视学术交流扩大影响,借助优势学科与地方服务促进学科发展。
  • 摘要:本文从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创作思想、表现形式、评价标准、贡献衡量、写作手法等方面上,论述了艺术创作和经济学研究之间的相通之处.因此,在经济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学者应该自觉借鉴和引入艺术教育,把教学内容和手段同艺术创作的经验、内容、形式和手法相联系.这样可以拓宽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研究本质和方法的理解,并自觉关注研究成果所能发挥的社会影响,从而深化研究水平、提高研究质量.
  • 摘要:人文在中国语境中最早指礼乐教化.人文缺失已是当下公认的社会之弊。这固然有教育的本分,但陈丹青认为应更多从社会寻找致因,“今日中国大学生以及大学教师‘人文水准’的触目惊心,不完全是大学墙内的教育问题,而是历史遗留问题”“以百年中国历史变化之剧,文化断层之深,一代与一代之间教育品质的差异,乃直接造成今日全民素质不堪补救的后果”,当金钱决定社会的大导向之后,逐渐发展出追求世俗利益的商业社会,世俗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带给人巨大的改变。需求决定供应。正因世俗、实用、功利等价值观的影响,能直接创造物质价值的易找工作的专业,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能直接有用的课程成了学生的选择。当代财经学科多定位于经世致用,与政治、文化、军事等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以有益于国事为急务,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但也极易导致“唯GDP崇拜”等偏颇现象。在这样的社会特征下,大学不一定都以培养专才为主,而应有一部分精英型大学,转向以培养通识型、人文型人才为主,放弃以目标为导向的“赶路式”教育,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赶集式”教育,看清并承担起自己应有的使命。这样的大学,应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素质,又有足够人文底蕴的高素质人才,如此“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的教化功能,才不止在社会物质的发展进程中,还能在精神上发挥作用。当代大学虽然也有通识教育课的设置,显然是涉猎皮毛,不少学生单纯为考试不挂科而勉强去学,而不是兴趣、爱好抑或是责任感,所以在不少学生眼里,文史哲就是迂酸的代名词,只有“实用”才是王道,其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文教经典的繁盛、复杂性的探索都是无用的。正因对人才同质化的心存忧虑,才会对多元文化融汇的学术环境期盼尤甚,当下大学或许缺少一种独立的、超脱的灵魂,或许太过于注重一己之利,太过于沉溺一己之悲欢,而忽略了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和担当。如今大学教育或许应当回归人文本位,把传统精神的滋养灌注到教学中去,传统与现代结合,中国与世界结合,建立起稳定的、常态化的教育体系。
  • 摘要:加强大学智库建设,并促进学校自身内涵发展,目前已成为很多高校关注的问题.在分析国内高校智库发展的优势和局限的基础上,通过对独立求真的学术精神、鲜明的学科特色、与行业地方的关系这几个重要影响因素的探讨,给出了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定位.根据这个定位,结合实际情况,财经类高校智库还需在完善制度保障、凝聚研究方向、培育优质团队、扩大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努力.
  •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弱已经成为中国财经类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具有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优点,并在很多教学领域取得了成功经验,应探讨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财经类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首先,需要辨析存在哪些影响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建立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就学生而言,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途径,找到教学项目实施环节中,学生的学习难点,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就教学内容而言,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在,优化理论与实践的结构,寻找二者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式。就教学方式而言,探索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个课堂”的联动教学模式,推进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践“三类实践”的综合运用。就教学质量而言,通过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把好大学生从高校毕业的“出口关”,克服当前财经类大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弱的缺陷,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教师而言,提出教学项目方案设计、实施、控制等对教师的高度专业性要求。
  • 摘要:随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深入推进和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实施,大学智库成为中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更大的历史使命.文章以大学分类及学科组成的视角,从智库研究的现状入手,探讨财经类大学智库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体制障碍,提出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建议,包括弱化组织形式,构建智库网络,坚持改革创新,完善配套措施,建设基础平台,改进研究方法。
  • 摘要:作为一种高教管理体制创新,高校省部共建工作在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对高校省部共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近五年来省部共建的实践进展,总结了其主要特征.最后从夯实共建基础、突出示范引领、彰显共建特色、珍惜共建机遇、提高贡献产出五个方面阐述了今后一个时期省部共建高校的目标指向及共建重心,对于继续推进高校省部共建向纵深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摘要:针对道德风险和预算约束两种约束下学校对学院的资金拨付问题,本文建立公立大学对学院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激励模型.利用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的模型,解决了学校在资金拨付上针对不同类型学院制定不同的资金预算分配方式.模型的结果对公立大学对学院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浙江财经大学秉承"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校训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第一要务,近年来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探求本科教学改革发展新思路,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本科教学改革发展新路径,重视内涵建设,全面实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分制改革,落实学生转专业需求,修订学籍管理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建设管理,改革课程教学范式,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 摘要:作为地方院校的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卓越会计人才”作为工作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国际社会适应能力和广博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既能够具有理论研究基础,又能掌握复杂实务操作技能。其“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通识基础课、通识选修课)、基础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学科选修课)、个性化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平台”组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定。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课内实践+课程独立实践+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构建会计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学模式,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并与国际接轨,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师资培养,使得国际化合作学生全球考试通过率不断提升,学生各种比赛成果丰硕,学生就业质量好。
  • 摘要:本文介绍了广东财经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的事例,提出要充分意识到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要将高等学校的发展嵌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施“双嵌人”发展战略,将协同育人嵌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战略层面和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实施整体规划,实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发展,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指出协同育人的面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宽,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 摘要:ESP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ESP教学在国外很多国家搞得如火如荼,先后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语篇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或策略分析阶段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五个发展阶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中国ESP教学虽然起步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晚,但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滞后严重地影响了中国跟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步伐,对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本文以新的视角对ESP的概念、特征、性质做了详细地归纳和梳理,分析了当前需要尽快解决的影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向ESP转型的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即明确ESP教学的定位是语言教学,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逐渐向ESP的转型。
  •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而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更需要具备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研究的目标就是基于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对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加大金融会计教育改革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从而满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金融会计人才的需要.本文提出教育模式是特指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金融会计人才教育模式,以实践教学与模拟实训为载体,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为重点,以会计诚信教育为保障,推动“应用型金融会计”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施行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产学结合作为人才教育模式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使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既能取得毕业证,也能拥有行业从业资格证,同时部分同学还能拥有初级会计师技术资格证书,成为既熟悉一般会计业务,又精通金融会计业务,并具有国内结算知识和国际结算能力,以及电子报税、出口退税的业务知识,形成以金融会计为核心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政府银行会计、商业银行会计、金融公司会计。
  • 摘要: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界对实践教学的交流和探讨很热烈,但多集中在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等理论层面.本文立足实践,总结了笔者在税法课程中已经成功推行的课内实践经验,包括确立课内实践教学目标,精编课内实践方案,创新课内实践设计,依托虚拟公司,实践环境高度仿真,情景式推进,实践环节层层深入,借力真实发票,实践材料环环内生,多学科交叉,会计学和法学渗透式融合,全税种覆盖,课内实践和课堂讲授联动式衔接,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为实践教学体系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融创新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近年来,上海金融学院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管理体制、制度建设、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培育、实践训练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取得一定成效.
  • 摘要:山东财经大学认真贯彻《决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以破解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基本理念,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发展主题和主线,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 摘要:经过一个时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初具规模、布局更加合理,学科专业结构逐步优化,进入快速、平稳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梳理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概念、实施意义,并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回顾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并得出对下一阶段发展的启示和经验,即高校既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的复杂性;又要有发展的眼光,坚持通过发展解决实践中遇到各种问题。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管理,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应有贡献。中外合作办学应进一步开放自主招生,尝试跨越高考门槛,给学生更多的选,真正将管理权、办学权、评价权交给学校,要坚持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导向,以提高教育竞争力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宗旨,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满足中国学生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缩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
  •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本文对高校面临的舆论环境进行了客观分析和把握,提出实现高校舆论引导力提升应树立现代传播理念,注重"三个契合":契合新闻传播规律、契合大众传媒理念、契合新闻传播特点.针对高校舆情形成传播特点,本文提出应建立"三种机制":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信息发布平台集群联动机制、与大众传媒良性互动机制,以实现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最后,本文提出提升高校舆论引导力的"三维路径":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舆论引导影响力;完善信息发布,提高舆论引导主动性;洞悉舆情特质,提高舆论引导科学性.
  •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校教师群体中存在分裂的"科研观""教学观"和"教学科研观"情况、学校的教学成效短期难以量化以及对教学奖励范围不够广等问题出发,引入组织公民行为,并试图通过激发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提高教师工作绩效,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提出促进教学观重构、构建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机制、营造重视教学的氛围,使科研"反哺"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