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
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

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8-05-14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香港贸易发展局

会议文集: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去年(2017年)5月14日首届国际"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大平台:一是数据库。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建设丝路信息网,由我院“一带一路”信息研究中心承担具体的运营工作。该网已于去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正式上线,并被纳入《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数据库涵盖沿线65个国家和众多城市,提供电子文献、数据分析和成果分析三大功能,包括丝路国家库、丝路城市库、文献数据库、统计数据库、投资项目库、经济运行报告库、中国国策库、专题研究库、产业地理信息库等九大子库,目前正在进行2. 0版的升级工作。二是刊物。经过五年的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天下皆知,目前需要的是围绕如何建设、如何合作提供更加扎实的研究成果与方案。经过五年的实践,政府各部门、各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包括沿带沿路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经验教训,目前需要的是如何汇集各方的声音与方案,群策群力、共商共建。基于此,我院从今年开始编辑发行《“一带一路”智库报告》中英文刊,主要选取院内外学者优秀的研究成果,定期推送给各级领导、学者和相关各界人士,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和政策建议。三是论坛,以上海为平台,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和"桥头堡"作用,聚合政府、企业和智库力量,融汇国内外的不同声音,搭建可以充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 摘要:"一带一路"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工程,从人类的历史中来看,所有的进步实际上都是由伟大构想引领的.总之,要通过"一带一路"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促进知识传播和技术共享,最终通过"一带一路"更好地实现相互了解,造福于广大人民。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一带一路"的理念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汇集更多金融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 摘要:2018年5月14至15日,由上海社科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主办,以"新机遇、新合作"为主题的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举行.14日上午的大会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大会发言以及与在乌兹别克斯坦同时召开的"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前景"国际研讨会进行视频连线等环节."一带一路"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经验需要总结,举措需要创新。与会嘉宾的分析视角涵盖宏观与微观,从多个层次、方面论述了如何深化政策部署与创新建设步伐,推动"一带一路"更加稳妥、顺利地开展。国际合作必须稳步推进。在战略的推进与落实方面应以审慎为本。应通过"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高"一带一路"的含金量。
  • 摘要: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我想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强化",包括要强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对外解读,要强化"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要强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实践创新,要强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经验推广。因此,要积极谋划,努力做好如下四项工作,包括通过互联互通,开辟区域性、全球性联动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广泛合作,构建多种形式平台与伙伴关系网,通过互利共赢,打造利益深度交融、责任与共的国际关系新格局,通过优势互补,实行文明互鉴互通,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共同发展与进步。
  • 摘要:要讨论的"'一带一路'的大国因素与风险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把它讲清楚,我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最重要的贡献.作为一个大国,它必须要有公共产品并为国际社会提供贡献.开放、互利、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诉求,中国把"一带一路"向更多的大国开放,与更多的大国实现互利是题中应有之义。就像刚才时殷弘教授所讲,若中国不考虑其他大国的利益诉求,"一带一路"倡议也很难得到推行。在一定条件下,应努力推进与大国间的合作,最近日本、俄罗斯、印度态度也都在发生转变。希望周边的这三个大国能够成为第一批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的大国。
  • 摘要: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的举办是非常及时的,它毫无疑问地反映了跟中国进行合作的一种意愿.不但要看到跟中国进行合作是共同的愿望,还要充分地看到目前世界相互依存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紧密的程度.传统上,东欧跟中国有密切的联系.“一带一路”是中国正在崛起的象征。中国不仅有强大号召力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确实也有能力来推进这样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总是能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一些未雨绸缪、非常积极的行动。这样的行动主要着眼于促进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其成绩应该得到充分肯定。“一带一路”还可以成为中国跟其他较发达国家之间联通的工具,因为这种合作平台有助于各国之间进行政策协调和项目推进。对“一带一路”特别是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前景感到非常乐观,我相信这一次论坛也能够汇聚各方专家的智慧,使“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推行。
  • 摘要:主要讲"一带一路"框架下上海与香港的合作."一带一路"是一个中国全球化的规划.江原教授刚才也提到,过去40年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一带一路"的前身,"一带一路"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延续.从这个角度看,香港跟上海实际上一直以来都在合作,但同时也有竞争.上海现在搞的自贸区、自贸港,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一带一路"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现有的体制里面吸收外来的经验,推动中国更全方位的开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包括要素流动的改变,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何发挥市场的力量。"一带一路"有很大部分是国家行为,是国有企业在推动,这个是不够用的,此外还需要与国际接轨。
  • 摘要:海上丝绸之路与美国在印度洋战略博弈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路线,是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过南海到达印度洋,与南海、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紧密相连,最终延伸至欧洲.除了这些共建的机制以外,各个地区,包括东盟、南盟、非盟的金融机构,特别要加强合作。另外在建设方案、贷款、环保与设施的国际标准化管理,包括国际港口的使用方面,也要加强透明度,除做出更多的信息披露外,还需承诺非军事用途(除军舰的补给、修整与人员休假)。通过加强透明度,我认为能够有效地减少与印度洋国家合作时的障碍。今后还可以与东非、东南亚、南亚等各自已经建立的产业园区与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合作。
  •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和平发展的路径选择,不仅关乎中国的发展,也关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更关乎世界整体的发展,所以面临观念的挑战、方式的挑战和目标的挑战,我围绕这几点谈七点看法."一带一路"倡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使命的大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共产党人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看法,"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共产党智慧的大集中,看法,"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关系游戏规则的大转折,看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世界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巨大工程,看法,"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统筹内外平行发展的大系统,包括看法,"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思路,因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着眼长远发展的规划,不仅是习近平主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 摘要:"一带一路"旨在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在贫困国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再促进增长.但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钱,钱又来自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基础设施.反过来,如果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没有增长,“一带一路,’帮助我们互联互通,增强我们的贸易投资和区域合作,对于相关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知道,像联合国的机构、一些商业机构很多时候都不太可能提供贷款,欧洲、加拿大或者其他国家都不太可能给我们太大投资。从全球角度来看,只有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贷款可以为我们所用,使得菲律宾的发展能够得到帮助。
  • 摘要:2018年5月14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第三分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上海桥头堡建设"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五楼举行.通过讨论,与会嘉宾初步形成如下共识:包括上海在服务"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推进上,围绕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国际合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微观企业层面看,"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与沿线国家企业都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从而更多体现为互利共赢,不管是泰国还是意大利的参会嘉宾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从下一步继续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来看,需要在国际规则、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政策配套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 摘要:丝路城市网络与上海全球城市定位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其一,关注丝路城市网络本身的问题;其二,上海全球城市如何推进.城市网络是把握"一带一路"发展中观层面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的整体推进,体现了全球化在世界岛腹地发展的趋势.丝路城市主要需求:资金需求,即如何跟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之间实现深度的互动,或者获得现有的资金支撑,如何获得新型金融主体的增量资金,城市管理体系的需求,城市管理体系创新找不到抓手,城市运行找不到保障,城市新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危机应对能力的需求。关于上海促进丝路城市网络建设的举措,《桥头堡方案》中提出的60项任务都是主要举措。总体上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包括应提升高水平投资贸易平台功能,建设"丝路城市"的先进生产者服务业(APS)集群。比如说,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融资、管理、科技、会计、法律、设计产业集群能否在上海下一步全球城市建设中形成体系,引领大都市连绵带整体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长三角、长江经济多层次集群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丝路城市发展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中国城市的发展中有很多新城建设经验,港口、枢纽能够快速城市化,能够为城市化作出贡献,这是上海的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投资的拓展方向,即提供城市发展"一揽子"解决方案,建设丝路的"新浦东"。这一对外开放的新合作形式,在上海全球城市的未来发展当中应充分考虑,成为新的抓手。
  • 摘要: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一带一路"市场主体的主要内容,一是国际贸易,二是国际投资.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贸易便利化,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的融合和流通、共享,跨境电商的发展,"一带一路"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立方面等.在国际投资方面,应该是双向的,但作为"桥头堡",更主要的是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境外投资的桥头堡.“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还需要开放的心态,很多问题就出在思想不解放。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特权心态。做企业就像做捕鼠器一样,西方的企业家一辈子致力于做全世界最好的捕鼠器,以便抓更多的老鼠;而企业家往往是致力于获得捕鼠器的特权,在自己的房间里抓老鼠。二是不能学美国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要实现互利共赢。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跟“一带一路”国家在规则的制定上、制度的融通上进行相互协商,实现互利共赢。
  • 摘要:介绍了泰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对于新的合作方式有什么样的影响.一、泰中经济关系泰国经济受三大要素驱动.第一是出口,由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测今年泰国的出口可以增长5%-8%.第二是旅游业,今年游客数量大约是3800万.第三是公共投资,尤其是在东部经济走廊,投资对提升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三大方面,中国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未来肯定会有很多的合作,我们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帮助实体经济,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如到泰国。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建设基础设施,还是开展国际贸易,都会碰到不同的经济体系、法律体系,还有金融方面一些做法的差异。为了推进在泰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希望我们开泰银行成为一个沟通环节,可以跟大家多多交流。
  • 摘要: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的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我国对外开放重大发展战略之一,"一带一路"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给传统的欧亚经济注人了新的活力,正逐步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经济走廊.航天产业是高技术和先进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世界各国也都高度重视支持航天产业发展,将其确立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从政策和资源方面给予高度支持和高规格支持。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中国航天建立了完整、先进的生产体系,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能力,给我国的航天技术带来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响应航天强国号召,中国航天基金会将大力支持中国航天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基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理念,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与相关地区和国家间的交流,实现中国航天与经济社会全球化的无缝链接。此外,中国航天基金会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既有多边机制和目前行之有效的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
  • 摘要:"智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功能发挥"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五楼举行.就"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智库专委会建设"以及"智库如何服务'一带一路'",进行了讨论.上海应向离岸经济治理中心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应该利用自己的各类智库研究优势,成立"一带一路"智库街区。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燕从城市研究切入"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她认为"一带一路"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有必要研究地方事权改革,以此来激励地方城市融入"一带一路"的积极性。
  • 摘要:高校参与"一带一路"确实到了提新要求的时候,现在已经不是讨论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做的问题.智库研究不能把"一带一路"看成很理想化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良性互动特别重要,包括四个方面:要促成高校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促成智库的良性互动;高校也要助力学科与学科的良性互动;高校要促成国内和国际的良性互动.
  •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来说,有可能成为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外交决策之一,甚至可以比肩1978年的改革开放.1978年的改革开放主要是影响中国本身,而"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对中国境外产生影响.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来说,"一带一路"是世纪工程.中国可能会面对的挑战。对内的问题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现在中国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这意味着原来高速发展的状态无法继续维持。外部而言,最大的挑战来自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信任。随着周边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大,越来越凸显对中国的信任危机,例如韩国就提出要在经济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相较之下,为什么墨西哥、加拿大不想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反而是韩国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们有些行为是否欠妥,关于这一点值得中国反思。在应对方面,日本为了减少东南亚国家的疑虑曾经推出福田主义,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以后,现在日本在东南亚印象非常好,而且没有人觉得日本是威胁。这值得现在的中国好好学习借鉴。
  • 摘要:西方总是愿意这样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说"一带一路"的倡议完全是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设计的,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好处.我认为,西方媒体居心叵测,对"一带一路"倡议妄加猜测和指责.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他也提出,进入21世纪后,就到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时候.当中国经济力量越来越强的时候,就会对邻国和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发了一些国家的忧虑和猜疑,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能够让各方都实现双赢。“一带一路”完全服务于当地国家。中国跟缅甸、孟加拉国等国进行合作,先通过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产生“吸管效应”,最后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正面辐射,从而缩小各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基础设施可以使我们市场范围扩大,更好地促进专业化分工,并激发社会的变迁。
  • 摘要:'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及中日合作的机遇与前景".首先从"一带一路"发展现状来说,知道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到现在大概是五年时间,应该说各个领域成绩斐然,下面我主要从经济领域来谈,我将其经济领域的成就概括成一句话,即"一带一路"激发了区域投资贸易新的活力.中日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中日在东南亚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区域高度重合,且两国投资的领域也都是基础设施加强中日合作有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后还想提的就是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这是目标。东亚经济共同体不仅仅是市场一体化,包括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公平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自由贸易等,都是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核心内容。
  • 摘要:我今天发言的核心观点是东南亚将成为中日"一带一路"合作最重要的舞台,中日企业围绕东亚生产网络的产业链合作将成为中日东南亚合作的重中之重.最近一年以来,中日两国就"一带一路"合作达成了诸多共识.2017年6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首次表明将参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文章认为要用产业促进基础设施投资。中日两国成功的产业链合作将形成以产业促基建、以基建带产业的良性循环。所以,我认为中日企业围绕东亚生产网络的产业链上的合作将成为现阶段合作的重中之重,这必将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也是东南亚各国所期盼的。中日两国携起手来共同帮助东南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将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有利因素。
  • 摘要:本次论坛聚焦新合作、新机遇,聚合了政府、企业、智库等多方面力量,融汇了海内外的不同声音,期待这次论坛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期待此次论坛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成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做稳、做实、做深。从规律层面梳理好“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未来发展趋势、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科学研判,提出务实、管用的建议。期待与会的外国朋友从自己国家的角度出发,多提合作建议。参加今天论坛的有联合国系统的官员,有来自阿富汗、保加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孟加拉国等国的朋友。“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中国很希望了解沿线国家最真实的需求,希望提供最好的、最能和沿线国家需求匹配的合作方案。同时,“一带一路”的目标是要构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三方共赢的合作关系。期待与会专家就“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开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内重大规划相协调开展深入研究。比如说,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如何与“一带一路”建设协调起来?“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与沿海、沿边、沿江等地区的开发互动?这些题目还需要进一步破题。另外,期待包括企业家代表在内的与会专家能够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好的故事和案例。明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中国召开,最近也在向社会各界征集“一带一路”的好故事。好故事不一定是成功的故事,也应该包括一些值得后来同行借鉴的、遇到挫折的故事。好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引起共振,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活教材。期待智库发挥更大作用。在创新智库作用方面,既要开展头脑风暴,又要有务实合作。“一带一路”智库联盟成立之后,我们一直倡导“智库+”的模式,具体可包括“+政府”“+地方”“十行业”“十产业”“+社会组织”和“十媒体”。“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智库要提高调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及时把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反映的问题和提供的信息,转化为政策咨询报告,提供给所在国家的政府参考。
  • 摘要:在塔什干和上海的会议是同一个主题即"一带一路",这两个会议的举办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更多项目的合作.为了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我国派出负责具体合作事宜的人员在上海接受培训。通过类似的合作能够使得中国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在交通基础设施、经济投资项目以及贸易促进等方面发展出更加紧密的关系。未来“一带一路”合作的逐步开展也将有助于该地区的繁荣、和平和稳定。“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的使命高度一致。我国将会出席即将在青岛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我相信届时两国领导人会就这一话题进行会晤和磋商。我相信,其他的中亚国家以及巴基斯坦等国也会积极参与此次峰会,这些都充分表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非凡吸引力。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未来若能够进一步推出包括科技和人文交流等在内的更多项目,将使各国有更多的机会沟通民心,包括进行媒体方面的交流。中亚地区有许多具有浓郁文化和传统的城市,他们有强烈的意愿来参与相关的活动,例如今年晚些时候将要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相信,所有这些活动都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还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更多的智库对话与合作,从而不但在政府合作层面而且在学术层面深化彼此间的联系。今天同时在塔什干、上海两地召开的研讨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反映了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与区域研究所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良好合作关系。
  • 摘要: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要求,"一带一路"倡议由此上升为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外交格局重大的新变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内容,首先,必须将"一带一路"真正做成国际性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消减外部阻力,争取真正成功。还有,"一带一路"倡议应该由更多中国之外的国家参与进来。此外,推进"一带一路"等宏伟项目的速度不可过快。最后,还想谈谈中国经济外向扩展的根本内在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掀起了空前大热潮,目前主要推动面向南部和北部的高铁输出、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四国经济走廊,以及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扩展。
  • 摘要:阿富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一个枢纽、桥头堡,它为恢复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做出了哪些努力、今后如何发挥好它的作用,在帮助其他地区发展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非常大的潜力。阿富汗是中国的邻国,在过去一些年中经历了经济的衰退和政治的动荡。我认为,“一带一路”能够帮助阿富汗更好地发展经济、恢复贸易,促进中阿之间的政治联系更为紧密,进一步加强各国间的沟通和交流。各国之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相互连接,既包括硬件方面的连接,也包括软件方面的连接,换言之也就是实现民心相通和市场互通。我想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所在。最后,相信“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带来独特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不仅是给中国的,也是给包括阿富汗在内的中国邻国的,更是对国际社会的福音。除了基础设施项目之外,“一带一路”倡议也能够加强沿线各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扫除障碍,建立政治互信和卓有成效的合作。
  • 摘要:通过对战略、合作、全面协作、全天候、全方位、友好创新、互惠等9个词语的组合,中国目前已与相关国家建立了60多种不同的伙伴关系。在最近为构建和提升伙伴关系而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有关“一带一路”合作、FTA谈判等内容有所增加。今后,通过建设有别于TPP、基于伙伴关系的“一带一路”超级FTA,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一带一路”朋友圈,也就是如中国所说的以“三共精神”为主的国际公共产品,今后“一带一路’' FTA网络一定会获得世界瞩目。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提出建立日中和平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周年,建立日中战略互惠关系10周年,期待日中两国深化伙伴关系、建立战略互惠伙伴关系。
  • 摘要: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国际贸易始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推动看,还存在着各种障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个电子商务平台趋向于成熟。中国推动电子商务合作的方式包括:在多边层面,中国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方案,在区域层面,在缔结的十几个区域协定当中,包括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都有专门的电子商务条款,与相关国家签署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已签署的国家有十个。中国的推进思路是很清晰的,既有政策上的,又有企业合作的、能力建设方面的,还包括合作研究方面的。下一步,中国政府应该在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
  • 摘要:初步形成如下共识:无论是世界层次还是地区层次,"一带一路"建设并无意打破现有秩序,而是强调在现有秩序下进行合作,进一步推动秩序的合理构建与转型。中国寻求的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长期的发展。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其目标着眼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践将促进中国与全世界的共同发展。
  • 摘要:5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领导人非常明智地选择哈萨克斯坦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事实也已经证明中国是可靠的、负责任的合作伙伴.总的来说,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和中国的“一带一路”让看到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互动途径,而这种途径跟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异曲同工。进行物质的、服务的、理念的和价值观的交流,促进欧亚大陆东端和西端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期待着之间的交流能够达到更高的程度。
  •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两个第一: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洲际的大合作倡议,它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提出如此宏大的倡议.所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必然会给国际社会、国际体系带来很大影响.对中国来说,核心问题是通过治国理政的交流少走弯路,探索独立自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从事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方面,习近平主席讲过三个“不”,不输入外国模式,不输出中国模式,不拷贝也不要求别人拷贝中国的做法。在我看来,中国学者讲治国理政和中国发展模式,在经验交流时也需要注意几点。第一,少争论,或者不争论,不争辩意识形态,不争论哪种政治制度谁优谁劣。不管什么制度安排,共同目标都是追求发展,都是提高老百姓的福社,都是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第二,不要带着导师的眼光。在与非洲朋友交往的时候,我一直强调中国不要代替非洲人发现非洲,不要代替非洲人治理非洲。如果这样去做的话,即使愿望很好,效果也不一定很好。第三,不要有所谓的救世主心态。要对发展中国家的本身发展问题的高度复杂性充满敬畏之心,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搞了几十年、上百年没有搞好的事情,中国人走出去不一定搞得好,所以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才会本着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心态跟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才有更大收获。
  • 摘要:介绍关于日本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应对问题,2018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访日时提出了"中日韩+X"的合作模式,我想借着这个新概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中日韩+X"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关于未来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时间性问题。现在中日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到底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行为?这个需要观察。现在一些看法认为安倍首相因为想要继续长期执政,所以要打外交牌,增加支持率,可能是短期行为。但是从中日今后的发展来看,又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如何将中日合作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换。日本一直是注重高质量区域合作的,中日之间合作的数量固然应该进一步提高,但在质量上进一步加强合作方面,中国还是需要虚心地向日本请教。目前中日在第三方的合作是技术性的合作还是战略性的合作。技术性的合作如高铁,中方生产、施工,日方提供金融贷款等,双方可以从中日互损的状态走向中日互赢。至于怎么样进行长期的战略性合作,即不仅中日双方得利,而且通过“一带一路”平台可以引一导地区各国共赢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 摘要:上海制定了《上海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桥头堡方案》).今天,上海市发改委专门发布了《"一带一路"的建成和实践》宣传片.主要介绍一下上海关于下一步《桥头堡方案》的主要内容.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会积极打开国门搞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于上海来说这不是一时而是长远的事情,会把“一带一路”和上海的总体发展战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推进“十四五”规划制定,更好地推进上海在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摘要:上海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优势是什么?该怎么定位,对上海来说,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突破,"一带一路"涉及的领域非常多:经贸、金融、基础设施、科技、人才.在国内来看,"一带一路"的经典城市有几十个,如广州、北京、西安等,对这些城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功能做不同的排列.作为"桥头堡",上海的高端辐射优势十分突出.上海2020年基本要建成四个中心,形成科创中心的基本框架,要进一步深化沪港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债券市场,发挥进口博览会的辐射效应,包括自贸港建设。
  • 摘要:上海发挥桥头堡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场.金融是一个辅助性资源,"一带一路"建设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要靠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和项目来推动。万变不离其宗,上海利用金融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但千万不要让资金在金融市场之间打转,使风险此起彼伏。金融市场要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实实在在、有前途的实体合作项目,最好能实现人民币一项目一人民币循环机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些支持。
  • 摘要:2018年5月14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国项目办公室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第四分论坛"'一带一路'与四航协同发展"(此处"四航"是指民航、航天、航空、航海)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五楼举行,主题是"基于四航协同的'一带一路'公共空间信息走廊的建设".本论坛旨在促进"一带一路"与四航协同发展,为进一步发挥我国空间技术资源优势,推动空间信息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有效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出谋划策。通过认真深入的讨论,本分论坛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
  • 摘要:介绍了"一带一路"人员流动情况.很多报告关注投资流、贸易流,但是发现很少有报告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人员流动进行相关研究.通过数字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国家间人员流动的变化,而国际人员流动的变化会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上的变化,报告就旨在展示这一变化,最后为“一带一路”进一步的实施提供建议。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5年来,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与此同时,不仅仅是中国的智库在研究"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智库也高度关注,所以"一带一路"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智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管用。智库有一系列的产品,如"一带一路"风险地图、"一带一路"大数据库等,为"一带一路"研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工具和科学方法。但是也要看到,智库研究还相对分散,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大家各自为战。有的则是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真正难的问题却少有问津。理论往往落后于实践,智库研究恐怕也落后于"一带一路"的推进,特别在前瞻性、战略性、预判性方面,智库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 摘要:关于智库建设的初步印象还是库多智少,建库容易出智难.无论是"一带一路"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策研究,量和质很不平衡.今天就联合国与"一带一路"研究当中的若干课题发表看法.,"一带一路"和联合国主导和倡导的南南合作,课题,中国与地区组织的合作,中国和联合国专门机构开展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一带一路"和多边主义,包括应该把"一带一路"研究放在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建国际关系、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框架当中进行认识。
  • 摘要:围绕"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区域的建设现状、中日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与政策以及两国如何进行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进行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常常面临投资风险较大、项目进展缓慢等严峻问题,多年来,日本一直在产业升级、节能环保、物流三个领域给予东南亚国家重点扶持,中日两国成功的产业链合作将形成以产业促基建、以基建带产业的良性互动。 PPP项目式合作,即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企业三方合作。两国应选择第三国需求大、两国容易发挥各自优势和获得互补利益的领域,相互开放在海外的PPP项目,为双方创造巨大商机。金融合作。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和大西康雄都认为,中日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合作有利于提升“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融资概率。中日已经重启了货币互换协议,今后,区域范围内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应更多体现在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不断扩大。合作建设产业园区。中国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3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45个合作园区,已经投资的中国企业达到2 230家,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都位列中国投资目的地的前几位。今后,通过在东南亚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PPP项目合作,中日合资建设产业园区将更有针对性地提升两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
  • 摘要:发言内容主要是四个部分.对日本对外援助和海外投资的历史做一个回顾,特别是在东南亚的情况.分析基于过去的历史而形成的东亚和东南亚国际分工.在国际分工体系当中,东盟和中国建立了很多FTA(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是如何应对东盟和中国之间的FTA的.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非常有意思的,对日本来说有很多积极的意义。日本政府为了应对现在的环境变化也推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案,如针对第三国的所谓的日中民间经济合作。这表明了日中合作的舞台已经逐渐转移到第三国,这也反映了现在情况的变化以及日本积极响应的态度。
  • 摘要:2013年中国领导人推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对这个构想表示了支持,现在已经有77个国家对这个倡议的配套——亚投行——表示支持并加入了亚投行.未来两国关系如何巩固?在合作过程当中,还是应该以企业合作为中心。企业合作是一个市场行为,如果政府走在前面容易引起第三国的疑惑。当然,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就是一个公共投资,两国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可以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在合作领域上,也是应该以企业选择为主,选择第三国需求大、两国容易发挥各自优势和获得互补利益的领域。还有一点是促进两国民间的交流,存异求同,增加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亲近感。正如李克强总理5月8日在《朝日新闻》发表的《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推动更多中日青年人互访,培养青年一代的相学相知,让他们在真实的历史启示中选择未来的路径。这样,中日关系的明天才是有希望的,持久和平的未来才是有希望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