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黑龙江大兴安岭
  • 出版时间: 2014-07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将中国贫困地区分为14个连片特困区,其中9个与中国马铃薯主产区高度重合.借鉴不同地区的经验,完善适合不同地区的高效马铃薯种植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中国相关马铃薯主产区贫困县的小康社会建设.
  • 摘要:本文对大兴安岭地区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所具备的优势和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指出首先政府应针对种薯生产的基础设施陈旧的问题,加大资金投人力度,扩大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的建设项目,建立标准化的组织培养室和光照温室,以便实现当地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工厂化生产。同时,还要增加生产原原种的钢架网棚数量,加强各级种薯繁育基地田间道路和灌溉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种薯生产配套机械设备,以此来提高当地种薯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根据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特点,针对目前马铃薯种薯贮藏设施简陋、通风透气性差和窖贮损失现象严重等状况,要注重在马铃薯入窖贮藏时严格控制入窖质量,努力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薯块转运次数等环节,同时,应借助“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平台,邀请体系专家进行贮藏技术指导,设计适合当地种薯贮藏的新窖型或对原有窖进行改进,以达到降低贮藏成本低、提高贮藏质量的目的。除此,应鼓励企业多建一些吨位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大、中型贮藏窖,或大型恒温贮藏库。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应支持和引导种薯生产单位加大对优良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力度,在做好原有品种脱毒、快繁同时,要扩大对专用型品种的脱毒快繁力度。
  • 摘要:本文从彩色马铃薯的创新培育、营养物质含量研究、保健功能作用及彩色马铃薯新品种在西北、东北、四川、广东等地的种植适应性几个方面,阐述了特色彩色马铃薯产业发展及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优质彩色马铃薯市场开发前景及深加工优势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我国彩色马铃薯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彩色马铃薯产业体系。
  • 摘要:马铃薯作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以薯条、薯片为代表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在休闲食品领域有着重要的品牌代表,然而作为处于马铃薯产业链较为前端的种薯、商品薯、全粉却始终处于松散式、粗放式的经营状态,缺乏品牌建设意识,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这样的现状与品牌农业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本文提出塑造马铃薯品牌的思路,指出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的今天,农产品的品牌化将是大势所趋。而马铃薯作为重要的农产品,长期以来都处于基础的价格竞争状态,要想彻底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从品牌上进行破题。面对市场需求层次基础低、无先例可借鉴、资金短缺等方面的挑战,仍然要寻求和实践马铃薯品牌化经营的模式与方法。凌志股份通过多年马铃薯品牌运营实践总结出:产品质量好而稳定是品牌塑造的基础,在整个品牌建设过程中,企业要注重自身产品结构的梳理、为每一产品确立清晰的品牌定位、设计系统性的品牌形象、持续的进行品牌传播。当然,作为马铃薯品牌化运营的实践者,凌志股份也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农业品牌领域的扶持力度,真正将“小土豆”,做成具备品牌特征的“大产业”。
  • 摘要:文章介绍了马铃薯淀粉产业基本情况,重点探讨了2013年产业发展情况。指出2014年要大力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清理、整顿、巩固、提高工作。要制定行业规范、准入标准,工艺、技术、设备标准、产量质量、卫生标准,建立、健全各级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要强化各产区政府的产业安全观念、食品安全观念、遵纪守法观念,严格管理,规范行政,限制“小、散、乱、差”的发展趋势。对没有标准工艺、设备不能通过食品生产QS许可认证、产品不符合国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各类企业必须关停、取缔,对不合格产品严格禁入食品工业市场。各主产省区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惠政策时,应注意从已形成规模和带动作用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人手,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优化、兼并、重组和技术更新改造,提升设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品牌知名度;鼓励发展马铃薯、淀粉的精、深加工增值,拓展应用领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认证、审核、审批条例,把好“资质关”、“准入关”。要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市场准入管理、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环保管理、资源管理、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规范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际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体制,提出了新品种的育种目标,由于各国均有健全完善、设备优良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基因库,且每个材料的特性均由微机来管理,各地马铃薯育种家可随时通过终端机选择和调用各种特性的资源材料,对育种者十分方便。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马铃薯育种体制、技术路线和研究成果,对比我国新品种选育现状,指出我国马铃薯生产要想有较大的发展,必须以市场的消费需求为目标,开展多目标的育种研究。品种审定标准应适当调整,不同特性的品种应按不同的标准评价。我国尚无品种专利制度,无偿使用育种成果,极大地影响了育种工作的权益和发展。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制定品种专利制度势在必行。
  • 摘要:文章分析了2013年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现状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由于水资源利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建议加大马铃薯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和设施的补贴力度,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地埋滴灌和喷灌基地建设。由于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支持对实现马铃薯产业快速高效发展意义重大。建议加大对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扶持力度。建议在马铃薯销售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扶持建设口岸马铃薯集散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扶持马铃薯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者的经营,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出口外销能力,完善运输销售流通环节。建议加大对马铃薯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新建企业给予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多建厂、建大厂从事马铃薯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议加大对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和完善产业技术、融资渠道和产业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建议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进一步加大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种薯繁育技术、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创新支持力度。建议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认识,明确病害对生产危害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强脱毒种薯的推广力度,强化种薯质量监管;加强对马铃薯检疫病害的检疫工作;加大对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的扶持力度,着力推广现代马铃薯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完善病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建议进一步加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大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完善、升级和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土地流转,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企业,加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
  • 摘要:文章分析了呼伦贝尔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增强马铃薯新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的生产能力和示范推广能力。继续加强开展主要病虫害的预警及防控技术试验示范。重点开展适合于不同土壤类型和耕作类型小型马铃薯机械化播种管理及收获机械技术与装备研究应用示范推广。加强生产、市场和贸易方面信息公告和引导,向有利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方向运行。
  • 摘要:文章分析了2013年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黑龙江省现有马铃薯科技创新平台及马铃薯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整合黑龙江省现有马铃薯育种资源,组建黑龙江省马铃薯育种研发中心,重点针对我国优质专用马铃薯育种与生产存在主要问题和国内外市场发展需求等,进行优质专用马铃薯高效育种新技术、各类新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健身防病方法研究,尽快育成适合黑龙江省生态和生产条件种植的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同时,有重点地加强新品种推广利用研究。鉴于晚疫病对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呈危害逐年加重区试,建议开展马铃薯晚疫病专项研究,建立流行学预测预报体系,加强预测预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进行综合防治,减少产量损失,提高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水平。加强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是缓解集中上市与外运压力、稳定商品薯市场价格、均衡马铃薯加工企业原料供应的重要途径。做到贮薯于民、分散风险。
  • 摘要:文章分析了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各级政府紧紧抓住国家的有关政策,使之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必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各级政府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出台一些有利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引导,促使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有效益的生产过程都是以市场为发端,又以市场为终结的循环过程。只有加速市场化,才能为马铃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针对广大农民缺少技术的实际情况,从本地实际出发,牵头组织科研部门到生产第一线特别是农村搞技术培训,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切实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
  • 摘要:总体来看,2013年是河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最顺利的一年,基本没有发生影响马铃薯产量及质量的旱、涝、雹、冻及重大病虫害,销售稳定。而且,农民对马铃薯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种植观念在改变,马铃薯由原来的地力低的旱地、坡地逐渐向水肥条件好的水地上种植。多年来,政府部门一直大力支持马铃薯龙头企业,建厂建基地,投资巨大,但是却忽略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马铃薯科学研究投人太少,一定程度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惠民工程基础上,建议各省市增加对新建贮藏窖的补贴力度,加大对马铃薯贮藏项目的扶持力度,增加贮藏能力,同时进行合理规划,集中连片建设,形成马铃薯贮藏窖群,从而将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地点建设成大型的马铃薯市场,带动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通过马铃薯销售市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时掌握最新的全国各地马铃薯生产、销售等动态,抓住机遇,拓展销售渠道。加大对马铃薯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其加工能力,缓解当地销售压力。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马铃薯种植技术,是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 摘要:概述了2013年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生产、销售、贮藏、加工的特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2014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技术、新品种、脱毒种薯应用、病虫害预警、种薯体系、信息网络建设、贮藏加工增值和艺机一体化等产业发展建议.
  • 摘要:文章指出甘肃省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作为甘肃农业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扶持,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紧紧抓住甘肃马铃薯列人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机遇,通过整合资金,重点支持种薯扩繁、种薯贮藏、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等环节,突破制约发展瓶颈,提高生产能力,加快产业化进程。目前,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原料基地相互配套的精深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脱毒种薯供应体系。提出应抓住机遇,将甘肃省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通过积极争取支持,搞好省级马铃薯种薯质量及病毒综合检测中心的扩建,在主产市(州)建设市级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心,健全和完善甘肃省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体系,改进马铃薯种薯质量和市场监管手段,对种薯生产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开展种薯生产田间检验。要引导和建立马铃薯生产、销售、加工对接机制。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
  • 摘要:文章阐述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在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状况以及2013年马铃薯产业存在问题。提出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种薯质量优劣难以区分,应规范种薯市场,加强质量检测、认证和监管。应建立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的准入制度,强化企业自律与建立相应法规。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河西走廊、沿黄灌区等农业高产区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马铃薯种植面积相对不大。中部马铃薯主产区耕地多是坡地、山地,比较平坦的地块面积比较小,不大适合大型机械。近年来,随着梯田面积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可引进适合梯田地块的中型马铃薯播种、中耕、收获机械。在现有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基础上,通过国家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鼓励种植大户购置机械,提高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
  • 摘要:近年来,宁夏马铃薯以"建成全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优质的淀粉加工基地和鲜薯外销生产基地"为目标,以科技项目为纽带,大力实施"提质扩量"工程,实现了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当前,宁夏北部平原麦后复种马铃薯面积逐渐扩大,而现有主栽品种由于气候适宜性,推广北部种植受到限制,亟需开展早熟专用新品种选育;另外,拱棚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也需要优良品种支持。建议加快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的定向培育;大量引进区内外专用型品种,进行筛选,为宁夏不同生态区域发展马铃薯产业提供优质品种。建议在宁夏不同生态区域展开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以示范园区为平台,辐射推广成熟的集优质种薯、节水保墒、科学施肥等为一体的配套栽培技术。受技术、资金等限制,种植户未能及时有效防控,造成了一定产量的损失。建议进一步开展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技术培训,以示范基地为平台,推广技术生产实践。单个农户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效率不高,种植效率低下,成本偏高,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建议展开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示范,推动政府加大农机购买补购,刺激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针对宁夏马铃薯种植实际情况,展开马铃薯种植配套机械的引进与改造,研制适合偏远山区及陡坡地操作的小型机械。
  • 摘要:文章指出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存在优质种薯覆盖率低,鲜食薯比例大,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鲜薯净菜加工企业,马铃薯附加值没有得到开发等问题。提出政府要大力加强宏观调控,推进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一方面,政府既要加大投资见效快的脱毒种薯繁育,又要重视遗传改良和产后贮藏加工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负责调整好马铃薯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轮作倒茬的规律,在不超过马铃薯可以种植的最大面积范围内,按照加工对马铃薯的要求做好宏观布局,确保种植和加工的平衡。加快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培育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特别是适宜不同地区、不同熟性、不同栽培技术、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的马铃薯新品种;研究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工贮藏技术研究等。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全省马铃薯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引进或开发鲜薯净菜加工工艺,建立或扶持鲜薯净菜加工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在全省宣传和推动马铃薯分级、整理、挑选、清洗、切分、保鲜和包装等工艺处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开发和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经营。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原则,浅山发展商品薯、脑山发展种薯的产业战略,逐步扩大马铃薯种薯繁育和种植规模,初步形成马铃薯产业带。
  • 摘要:根据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划,南方(冬春二作)冬作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的全部、福建大部分等省区,主要种植制度为秋季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季马铃薯,10~11月份播种,第二年2~3月份收获.本区域品种及其用途、熟性较单一,主要以早熟鲜薯菜用型为主,且抗逆性较弱,对不良气候的影响较为敏感致使产量不稳定。本区域脱毒种薯应用面积逐年提高。以广东为例,脱毒种薯应用率超过80%,但脱毒种薯仍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种薯质量检测机构太少,对种薯质量田间跟踪检测不重视或缺乏准确的判断及监管力度不够。应通过建立南北协作的马铃薯种薯联动供应链和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体系,保证高质量的脱毒种薯供应是南方冬作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强晚疫病发生预测预报,做到提前预防、综合预防是最大的现实需求,应建立基于南方气候特点的晚疫病预测预报技术体系,加强晚疫病发生预测预报。研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马铃薯轻简低碳栽培技术成为当前推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 摘要:为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出科学的发展对策,对广西2013年马铃薯生产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提出了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2014年产业发展建议.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到省外与当地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基地,繁育适合本区域种植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从源头抓起,建立健全种薯繁育制度,严格把好脱毒种薯质量关,鼓励合法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使薯农能买到自己所需种植的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尽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种薯生产成本,使种植户能增产增收。广西冬种马铃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好种植面积和种植期。改变过去基本上用水稻田种植马铃薯的做法,充分利用广西冬闲田(地)多的特点,将一部分马铃薯种植调整在早收的秋花生地、幼龄果地(柑橘、香蕉、葡萄)上,适当减少在水稻田种植的面积,延长马铃薯上市时间段,均衡上市。结合农机补贴政策,鼓励种植大户,引进功能多、适应性强、耐用的农机具,投入到生产中使用,做好示范工作,带动机械化在广西的普及和提高,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为广西马铃薯的发展提供保障。培植本土马铃薯营销大户,充分利用东盟贸易市场永久落户南宁的契机,加强广西马铃薯走进东盟市场,扩大影响,培育市场,多渠道保障马铃薯的畅销。
  • 摘要:湖北省恩施州为南方马铃薯单、双季作区,也是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布局中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逐步成为贫困地区科技脱贫和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柱产业.应依靠政府行政体系,加强省、市(州)、县的链接,形成一个有效的统筹系统;继续充分发挥湖北省马铃薯产业开发联合体的作用,每年集中研究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协助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马铃薯产业发展协会,及时掌握马铃薯产业发展动态,提供产销信息,研究解决发展中的产销问题。通过招商、合资、合作、联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培植马铃薯加工贮藏龙头企业,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加工转化及贮藏能力,增加马铃薯的附加值。只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充分吸收农户的产品,避免农户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出现,从根本上避免卖薯难和“薯贱伤农”再次发生,以保证农户的积极性.保障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
  • 摘要:文章指出恩施州马铃薯加工业仍处于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其区域、科技和生产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提出应从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马铃薯加工产业;通过种植直补、购机补贴等政策和资金向马铃薯加工企业基地建设项目倾斜,提高区域内农民种植积极性;通过国家科技项目等向解决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依托育种单位重点把选育不同加工要求的品种确定为优先发展目标,在满足本地消费习惯的菜用薯以外,将食品专用型、淀粉专用型、油炸专用型、全粉专用型等列为育种重点,为企业在加工产品开发的提档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恩施山区立体气候特点,在高中低海拔地区大力发展加工薯生产基地,确保原材料供给的数量和供给周期。首先,现阶段国家、省、州均有直接针对地方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加工企业要加强与合作组织的联系,加强加工原料薯生产供应单元的建设。其次,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加工薯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多种模式,在高中低不同海拔区域科学布局,确保原料薯的供给数量和供给周期。
  • 摘要:针对重庆市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重庆市2013年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如何发展重庆市马铃薯产业的对策及建议.提出应综合各地资源察赋、种植规模、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素,按照不同季节、不同用途推进马铃薯生产,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充分利用市内外脱毒马铃薯研究资源,外引内培,加大抗逆性强、优质丰产、薯形整齐、适宜于加工、鲜销等各种特性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示范工作,为实现重庆市马铃薯品种良种化、布局科学化奠定基础。尽快选择或培育出适宜重庆市栽培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多用途的新品种,解决重庆市长期以来品种单一、品种与市场需求不配套的问题。积极推进马铃薯“一推三改”关键技术入户到田,特别要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和防控。同时,要积极试验示范少免耕和中小型机械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努力提高种植效益。
  • 摘要:马铃薯是国家和四川省重点扶持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产业,也是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并全力打造的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同时是凉山州高寒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产业。针对产业发展提出应小幅增加冬马铃薯种植面积。种薯生产企业繁育种薯实现品种多元化。大力推进贫困山区病害统防统治工作,扩大主产区晚疫病防治面。尽快搭建马铃薯销售服务平台(信息平台、集散市场建设)。引导扶持种薯贮藏设施建设(种植大户、企业)。加快研发推广适宜山区使用的小型机械及农机农艺配套研究与示范。加大对边远乡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议凉山州乡村公路建设与马铃薯产业紧密结合。
  • 摘要:马铃薯已正式列入国际第四大、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地位的确立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各地纷纷兴办、新建种薯企业,脱毒种薯使用和推广面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脱毒种薯增产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种薯企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从近几年各地协调解决、依法处理种薯质量纠纷和事故的实践,提出种业突围和规避各种风险的建议与对策,指出繁育种薯要实行准入制,其核心是要求种薯企业配备一定数量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艺师或高级农业技师,以便有效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生产企业对各环节、各级别的组培苗及种薯进行自检,使其配备的仪器名副其实,逐步实行二维码追溯制度。种薯生产田要实行3-4年以上轮作倒茬耕作制度,同时要以防病为中心,强化种薯质量控制,做到“防病不见病”,即主要依据发病的气候条件判断防治时间,不能出现病株时才开始防治。种薯企业建立健全技术跟踪服务机制,实行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服务,销售种薯最有效的办法是合同化交易,将种薯特性及需采取的技术措施实行合同约定。种薯企业要了解清楚购买者土地的立地条件,并给予个性化的技术指导,防止因技术措施不当而出现技术风险。
  • 摘要:本文介绍了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白俄罗斯和巴西的科技合作情况。通过合作研究选育的马铃薯高淀粉品种‘卫道克’和‘维拉斯’综合农艺性状好,淀粉含量高(分别为22.7%和20.8%),并利用‘卫道克’做亲本杂交选育了‘蒙薯16号’等高淀粉品种(系),极适于用作淀粉加工,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同时由于这些品种适于机械化作业,符合我国当前生产和产业化需求。马铃薯脱毒种薯新型培养基和巴西资源技术的引进研发解决了马铃薯产量提高的关键技术问题。
  • 摘要:通过对不同级别马铃薯种薯种植的比较表明,种薯级别越高,生产出的薯块质量越好,各品种均以使用原种一代作种薯的处理薯块质量表现最好.以一级种薯作种薯的处理单产最高,以生产种作种薯的处理单产最低.在马铃薯区域试验中,种薯使用原种一代和原种二代的试验误差控制得较好,试验精确度较高.使用一级种薯的试验精确度较低,而使用生产种作种薯的处理CEV>15%,极不适于作区域试验种薯.
  • 摘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分析氯苯胺灵(CIPC)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常温贮藏的块茎内,GA3和IAA含量逐渐增高,ABA含量逐渐降低,CIPC处理后块茎中的GA3和IAA含量较对照低,而ABA含量高于对照.内源激素在芽眼组织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薯肉中的含量.
  • 摘要:本试验以8个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品种之间生育期和产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品种间全生育期存在差异,'中薯3号'和'费乌瑞它'熟期最早,其次是'鄂马铃薯4号',其他品种熟期均较晚.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鄂马铃薯5号'产量最高,为1598kg/667m2,与'米拉'和'中薯3号'差异极显著;'鄂马铃薯7号'产量居第二位,为1481kg/667m2,与'米拉'产量差异显著,与'中薯3号'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他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中薯3号'产量最低,仅为956kg/667m2.
  • 摘要: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研究,引进世界领先水平的马铃薯高淀粉品种资源,直接和间接选育出'卫道克'、'维拉斯'和'蒙薯16号'3个优良的马铃薯高淀粉品种.新品种分别具有淀粉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维生素C含量高、抗病能力强、适合机械化生产等突出优良性状,兼用性能增强,用途更广.
  • 摘要:对'青薯9号'马铃薯品种进行了3000~5000株/667m2共5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四川凉山马铃薯主产区普格五道箐乡类似生态条件下,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在逐渐增加,当密度到达4500株/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商品薯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经济效益最高的是4500株/667m2的处理.综合评价,建议本区域种植密度在3500~4500株/667m2之间.
  • 摘要:试验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四个主栽的早熟品种'中薯5号'、'早大白'、'鲁引1号'、'中薯3号'在生育期内的块茎膨大速度,在生育期内四个品种块茎的增重不是均速的,通过对四个品种自7月1日至8月19日(即现蕾期至收获期间)的块茎阶段性调查发现,各品种块茎膨大速度在现蕾期至盛花期出现一个增重高峰,此时块茎重量增长的速度和块茎直径的增长速度均较大,而块茎的体积增长无太大的跳跃性,在整个生育期内,四个品种的平均增重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中薯5号'、'早大白'、'鲁引1号'、'中薯3号',各品种的最终产量以'中薯5号'最高,其次是'早大白'和'鲁引1号',产量最低者为'中薯3号',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及时对植株做给水给肥处理,以求获得最大产量.
  •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生长、光合作用、膜系统、物质能量代谢等发生的变化,指出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均能够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与干旱胁迫的程度有关.干旱胁迫导致马铃薯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降低、膜系统损伤、物质能量代谢失调,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薯块品质.
  •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杀秧时期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明确不同杀秧时期下马铃薯产量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最佳杀秧时期,以期为马铃著种薯的高产、优质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杀秧时期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随着杀秧时期的提前,表皮擦伤程度和烂薯率均有所降低;在马铃薯种薯生产中,最适杀秧时期为提前12d,最适时间段为早上7:00.
  • 摘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07~2013年共化验土壤样品8000多个,平均值为有机质18.7g/kg、全氮1.0g/kg、缓效钾689mg/kg、速效钾130mg/kg、有效磷25.0mg/kg、交换性钙6.9mg/kg,交换性镁3.6mg/kg、有效硫22.06mg/kg、水溶态硼0.46mg/kg、有效铜0.57mg/kg、有效铁19.2mg/kg、有效锰13.0mg/kg、有效锌1.13mg/kg、pH值6.4等,围场县确定大配方为N:P:K=16:8:16,每667m2用量为60~75kg.根据三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随着部队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马铃薯种植业已经显示出其强劲的优势,大规模、高效、机械化种植马铃薯是驻黑龙江部队农场发展的首选.本文详细介绍了农场马铃薯机械化栽培的全过程,包括播前准备与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各个重要环节的操作要点,其中,农场主要使用抛撒式马铃薯收获机进行收获,收获时要注意机械行走速度与分拣速度相适应。薯块从垄内抛出晾晒1-2h后,及时分类拣拾装袋。严防块茎被雨淋、受冻、机械损伤等,装袋的马铃薯及时外运,如果不能及时外运,要堆堆用土掩埋,并用杂草在薯堆顶部留好通气孔,以防烂薯。
  • 摘要:本研究将马铃薯废渣废水与玉米秸秆按比例配制,挤压脱水后发酵蛋白饲料,并考察物料含水量、pH值、硫酸铵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同时对发酵工艺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工艺条件为物料含水量70%左右、pH5.0、硫酸铵添加量3%、接种量8%、发酵时间6d时最佳,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可达27.26%,较对照提高了170.17%.本研究为马铃薯废渣废水和玉米秸秆两种大宗农业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为了研究和探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马铃薯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重点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部分旗县马铃薯节水灌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同时结合内蒙中西部地区自然气候概况和马铃薯节水灌溉最新科研成果,提出了当地马铃薯节水灌溉发展方向,为当地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推动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 摘要:以脱毒‘紫花白'原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施生态有机肥、农家肥;保水剂、氨基低聚糖、海绿素拌种;生长期叶面喷施丰产素+生态膏肥、多元微肥+海绿素、磷酸二氢钾+尿素;以及只施基肥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作对照(CK)共10个处理的抗旱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10种处理中,以处理T8即施农家肥和生态有机肥、氨基低聚糖拌种、叶面喷施多元微肥+海绿素,其株高、茎粗、匍匐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商品薯率、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栽培处理措施,折合产量37054.8kg/hm2,每公顷较对照增产7234.3kg,增幅达24.26%,商品薯率达72.80%.
  • 摘要:恩施地区被称为"世界硒都",硒元素具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被称作健康元素.马铃薯是该地区种植的优势作物,研究马铃薯对硒元素的吸收利用规律、进一步改善马铃薯的品质意义深远,本文将硒元素对马铃薯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硒的吸收能力不同,张洋通过三个青薯品种对硒的吸收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硒与否,三种马铃薯块茎均达到了富硒水平,且‘青薯2号’硒含量最高。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三种马铃薯地下块茎中硒浓度均呈单谷下降的趋势。对马铃薯植株中硒含量测定的研究认为,使用微分脉冲催化极谱法分析马铃薯中的硒,具有速度快、灵敏度和重复性好等特点。
  • 摘要:研究了6种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二季作区主要病害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覆膜+田间全膜(或半膜)覆盖+覆膜后膜上全覆土的覆膜方式较对照出苗早、提前成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株抗病能力.其中,播种后覆膜、半膜覆盖后全覆土方式对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的防效分别为21.29%、5.61%、9.98%,比不覆膜处理增产9.87%;播种后覆膜、全膜覆盖后全覆土方式对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的防效分别为23.58%、4.81%、12.92%,比不覆膜处理增产12.24%.两种覆膜方式处理后的田间总病薯率均较低.
  • 摘要:比较了不同化学防控策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效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应用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进口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效和增效均优于常规药剂防治,其中,大生+3次银法利;大生+抑快净+凯特+银法利;大生+3次抑快净;大生+3次凯特对晚疫病的防效显著且持久,末次施药后的防效为87.64%~90.68%,马铃薯产量为31202.5~32467.5kg/hm2,商品薯率较高,增产效果显著.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建议不同药剂轮换使用.
  • 摘要:德宏州马铃薯综合试验站根据产业体系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任务的要求,开展了多项单项试验研究,最终总结归纳出了一套适宜本地推广运用的马铃薯防治简化技术。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利用抗病品种自身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发生的重要方式。严格执行种薯准入制度,防止病害蔓延。调入种薯前,应到产地检查或进行种薯检验,并且要求种薯生产单位必须有相关的种薯生产许可及资质,证实无病后方可调种。选择前茬为水稻、地势平坦、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的田块,水旱轮作地块可有效防治病害及地下害虫的发生。不宜选择与茄科蔬菜轮作的田块,以免病害交叉感染。高垄栽培既有利于块茎生长与增产,又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小气候湿度,进而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抑制病害发生。根据田间墒情适时进行灌水,并及时进行田间追肥,中耕管理,促使植株稳生稳长,提高植株抗病力。在易发病地区设立发病中心观察圃。在气候条件有利发病时,每天观察,田间出现病株时,立即进行药剂防治。
  • 摘要:文章阐述了云南马铃薯商品薯贮藏情况,提出应建设适合农户、合作社、企业贮藏种薯、商品薯需求的现代化贮藏库。开展贮藏过程中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如块茎蛾的综合防治技术。开展贮藏过程中块茎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如软腐病、干腐病。引进先进的种薯库管理制度,降低贮藏损失。
  • 摘要:文章指出小型马铃薯种薯贮藏库辅以通风等管控措施,隔温、保温、降温效果较好,种薯贮藏时间延长,由失水、腐烂、病害等引起的损耗显著降低,且贮藏的种薯出苗好、壮,因此能高效长时间安全地贮藏马铃薯种薯。推广应用该贮藏库,能提高马铃薯种薯质量,从而提高西南山区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效促进西南山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 摘要:马铃薯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也是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本文从生产、消费、市场、贸易等多个方面阐述当前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了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面对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要加强规划引领,完善信息发布与信息指导,提倡适度规模,不盲目扩大,理性发展,降低种植风险。传统主产区淘汰商品性差、退化严重的主栽品种,扩种适销对路的新品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种植加工型专用薯,促进品种升级换代。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以早熟品种为主,迫切需要加强抗霜冻、早熟、抗晚疫病的资源改良和品种选育。重点支持适合小地块作业的小型马铃薯生产机械的研发和设计,研制适合西南及西北偏远山区及陡坡地操作的小型机械。对已经在生产中使用了的适用小型机械展开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示范,推动政府加大农机购买补购,激发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 摘要:分析了全国城郊型马铃薯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成本构成、地区差异,并分别与中国马铃薯生产的潜在竞争作物和美国爱达荷州马铃薯生产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主要结论:马铃薯生产成本主要由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构成,分别占其总成本的43.30%、32.81%和22.27%;中国马铃薯生产成本为36.62元/50kg,只有美国的70%,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全国马铃薯生产的盈亏平衡点为729.07kg/667m2,但由于各地区生产方式、价格不同,各地区的盈亏平衡点存在较大差异.
  •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马铃薯机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北方一季作区,播种、中耕、植保、收获等作业中,中、大型机具的使用率正在逐年提高。该地区的马铃薯机械化综合作业率,已达到80%以上。而在其他作业区域,仍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栽培模式多、杂;地块小、不规则;耕地分散,坡度大。农机作业进行转弯、转移等耗工多,机械基本无法作业。同时,国内机具型式上小型的多、大中型少;低端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生产马铃薯机械的专业企业数量更少。从今后的发展来看,作者认为,马铃薯机械用户与马铃薯机械生产、研发单位,应该本着“各自调整,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为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服务”的原则,一方面积极整合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模式,促进机械化发展。另一方面,以产学研技术联合为主体,致力于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农业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研究,为大型联合马铃薯机械装备的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际马铃薯种业技术应用和发展概述,纵观国际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全局,与国际马铃薯种业发展先进国家对比,我国作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马铃薯种业发展应面向市场,确立适应不同生态条件下生产需求和不同消费市场需求的育种目标,育成一批具有强劲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种;制定马铃薯品种保护法,通过产学研联合机制扩展育种融资渠道,实现品种选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提升育种家驱动力和创造力;通过重组并购等资本运营途径,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马铃薯种业龙头企业,实现马铃薯种业生产技术高度集中、生产基地高度集中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有效提高种薯生产质量。
  • 摘要:文章分析了国际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种薯生产在欧美发达国家均有严格的检测制度和质量标准,种薯生产对产地选择、生产者资质、田间检验和土壤检测均有严格的要求,种薯级别要依据田间检测、杀秧时间和收获日期来确定。种薯的最终定级还取决于收获后块茎样品的检测和温室鉴定结果,最后将结果输入微机,发给种薯生产者合格证、出口。欧洲国家都有一套专门机构来检验和监督种薯质量。在荷兰,所有出售的种薯均必须持有NAK颁发的种薯等级合格证书。英国出口种薯的质量监督由政府农渔食品部的检测中心负责,各省种薯质量由各省的农渔局检测中心负责,法国和德国一般由生产公司负责。成功种植马铃薯并获得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和使用健康优质的种薯。种薯认证制度能够最大可能地为获得高质量的种薯提供保障,为种植提高净度的种薯,保证种薯遗传稳定和最佳的生理状态提供健康的种薯。在实行合格证认证的国家,NAK合格证是种薯唯一的质量证明,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因此,生产上不存在因种薯质量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在种植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可进行质量追溯,通过合格证认证机构留存的检测样品进一步进行复检,确认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是由种薯质量造成的。
  • 摘要: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马铃薯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由于马铃薯比其他农作物更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马铃薯在当地农作物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研究和探讨当地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性,重点对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部分旗县农户进行了采访和调研,同时结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清末和民国初期走西口的移民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当地居民的饮食文化,对马铃薯的历史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当地长期种植马铃薯是自然气候、移民历史和饮食文化共同选择的结果,为当地政府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条件以及主要发展成就,根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远景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马铃薯产业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贸、工、农”、“销、加、产”,重点突出“贸”和“销”的发展顺序,调整工作思路、明确中心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带动、科技为支撑,完善营销体系,搞活市场流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发展专用品种生产;加强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开发,增加生产科技含量;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向马铃薯产业大省和强省的跨越。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认真做好全省马铃薯产业工作,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为此,全省将重点抓好六项工作,推动马铃薯产业实现科学、健康、快速发展。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扶持扩大马铃薯生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建议国家及时将马铃薯列入粮食直补、保险等政策重点支持范畴,调动地方政府、基层农户发展马铃薯生产的积极性,稳步提高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国家粮食自给基础条件。
  • 摘要:文章分析了黑龙江垦区马铃薯产业生产现状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种不是育种,却能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黑龙江垦区目前的情况,可采取育种和引进新品种相结合的途径,尽快筛选出适合垦区种植的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根据马铃薯作物具有“北种南移”可增产10%以上的特点,遵照专家建议总局制定了黑龙江垦区马铃薯的种薯“北种南供”发展规划。计划在北部具备马铃薯生产条件的农场,加快建设高标准优质种薯生产基地,同时建立健全垦区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生产出优质脱毒种薯及高产优质淀粉加工原料薯。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商品薯基地建设和产业安全,建设高标准商品薯基地迫在眉睫。总局将现有计划地加大投人,建设高标准马铃薯生产基地,发展目标是逐步将现有基地建设成为合理轮作、肥力高、旱能灌、涝能排、适宜大马力机械化作业和沟渠路硬化通畅的高标准农田。推广马铃薯“四优一管”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需要大批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去创新实践。因此,建议总局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开办“马铃薯专业”培训班,将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基层生产技术人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分期进行集中培训,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训,毕业后考核颁发培训证书,这将为马铃薯“四优一管”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 摘要:文章分析了辽宁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根据辽宁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做好区域定位和布局,形成有本地区特色的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原料薯产区。增加科研投入,加大力度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工作,不断培育优质专用品种,促进新品种更新换代;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影响产量提高的关键技术,给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以技术支持,提高马铃薯的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培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正确引导农民的防病意识,增加对马铃薯病虫害的全面重视;通过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支撑水平。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改变农户对贮藏重视不够、贮藏设施落后的现状,在用地、信贷、技术支撑等方面给予扶持,增加农民收人。加大马铃薯贮藏技术攻关,开展贮藏技术创新与推广,把马铃薯贮藏的保鲜期延长,使贮藏损失率下降。
  • 摘要:文章分析了2013年河南省马铃薯产业现状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主产区要加强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规范的马铃薯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马铃薯市场信息体系和销售网络;培养高素质营销队伍。加强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尽快规范种薯市场和加强监管;尽快实行马铃薯良种补贴,加大脱毒种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优质种薯覆盖率。政府要重点持续支持。首先是马铃薯新优品种的选育及引进,促进品种多样化发展;其次是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引进和集成,大力发展保护地防寒早熟高效栽培及间作套种栽培;第三是加强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家庭式小型贮藏保鲜技术。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种植能手的系统培训工作,尽快培养一支马铃薯产业技术人才队伍。
  • 摘要:山东省是中国马铃薯中原二季作地区的典型区域之一,常年单产水平一直稳居全国第一.马铃薯产业已成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文章分析了山东省马铃薯生产及市场情况。指出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13年马铃薯播种后出苗期偏晚,生长发育延后,因此收获期较常年晚5-7d。虽然生长期延长了几天,但由于气温越来越高,对块茎的膨大有所抑制,所以产量在这几天当中增加不大。由于前期温度低延缓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所以结薯期延迟,这就使得结薯期赶上了高温时期影响了正常结薯,因此有的地块出现了不结薯现象。越是生长期长的品种,或者是繁殖代数低的种薯,生长势旺盛的地块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由于地形、种植面积等因素影响,机械播种所占比例很小,占5%左右;半机械化播种,用手扶拖拉机开沟、培土,人工摆种的种植方式占比例较大,占90%左右;家庭菜园种植的面积小,纯手工种植,占5%左右。种植模式有温室、大棚种植、小拱棚种植,地膜覆盖种植和极少部分露地种植。
  • 摘要:马铃薯种植业是陕西省榆林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在榆林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马铃薯被作为榆林市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效益日渐凸显,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金蛋蛋","小土豆"正在变为"大产业".为了做大做强马铃薯主导产业,榆林市的市、县均成立了马铃薯产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靖边县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开发工作,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建设马铃薯示范基地,并将其列入乡镇年度考核指标范围;农技部门抽出精兵强将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县乡合力打造成为各示范基地建设的核心力量。定边县打破单位工作界限,从农技站、种子站、园艺站、农广校等农技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五十多名,按区域划分为若干技术指导小组,进行包乡(镇)技术指导,同时夯实工作责任,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马铃薯旱作农业示范工程”的实施,大力推广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使得榆林市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结构有效改善,增产增收效果日渐凸显,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 摘要:文章指出宁夏全区市县没有种薯质量检测、管理、认定机构,自治区检测条件落后,每年检测数量有限,种薯繁育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的种薯质量难以保证。一些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主要体现在示范方示范点上,大部分农户还是采用传统人工种植方式,增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提出应从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补贴办法,建立政府采购和良种补贴专项,促进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提高马铃薯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扶持龙头企业等。引进、选育和推广抗旱、高产、抗病的专用型品种。在中部干旱带建设早熟菜用基地,南部山区建立晚熟菜用薯和加工原料薯生产基地,环六盘山麓建设种薯繁育基地。加快马铃薯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生产标准化、种植机械化“四化”技术推广、完善不同生态区旱作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加强以马铃薯早晚疫病为主的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贮藏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扶持农机合作组织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能力,加快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
  • 摘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于发挥宁夏中南部区域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宁夏中南部山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指出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宁夏中南部山区依托优势,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紧紧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培育马铃薯产业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县,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不断强化马铃薯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训应用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真正把传统优势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做成一个大产业。要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思路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强力推进优势特色马铃薯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马铃薯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要自觉地把马铃薯产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自治区马铃薯专家组的优势,重点组织落实好马铃薯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科技实施方案。
  • 摘要:文章分析了2013年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2014年贵州省冬种马铃薯产销情况。提出2014年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应加大马铃薯主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力度。建议针对西南地区田块小、不适宜大型机械操作的问题研制小型轻便农机具。对贵州各地主要病虫草害进行彻底的调研,制定中长期规划,分年度、有步骤地对主要病虫害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和办法。建议政府增加马铃薯贮藏设施力度,减少库存损失。
  • 摘要: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广州综合试验站及各示范县、市或区(惠州惠东县、江门恩平市和开平市、茂名茂港区及阳江阳东县)项目组成员和涉薯企业的共同努力,2013年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新旧问题及挑战.本文重点对2013年广东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需求、产业发展特点等展开论述,进而提出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指出根据试验站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广东冬作马铃薯的适宜生育期是从当年的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长达5个月,因此,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种植区,应结合市场情况合理均衡安排播种期和选择早、晚熟品种,从而可以调节市场供应量,均衡实现错峰上市。在发展鲜薯食用型品种的同时,注重多用途专化型品种的发展,一方面是扩大加工型品种的发展,毕竟鲜薯食用型市场时间短、需求有限,而马铃薯加工是推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适应偏冷地区马铃薯种植需求,引进、培育具有抗寒特性的马铃薯新品种。农业生产只有加工产业配合才能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对于马铃薯产业也是一样,在当前态势下,广东必须提高对马铃薯加工的认识,另外要注重扶持发展加工品种和马铃薯加工业,拓宽马铃薯销售渠道,扩大马铃薯销售的市场容量。建议各级政府将冬作马铃薯纳人粮食补贴范畴,同时,积极引导保险公司把冬作马铃薯纳入到农业保险,推动广东冬作马铃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真正发挥马铃薯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 摘要:福建是南方冬作区主产区之一,效益高,应加大对早熟、高产、薯形好等适合市场需求品种的选育及引进力度;由于福建省春季的马铃薯生产中后期,容易发生晚疫病、早疫病等病害以及容易受霜冻影响,应加大抗晚疫病、早疫病以及耐霜冻等品种引进,以及开展病害与防寒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以及预测预报;加大马铃薯小型播种、收获机械的研制和引进,以减少人工成本,带动产业发展;由于劳动力的费用增加,应加大高效的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增加效益;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在福州设立了综合试验站,对福建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已有初步成效,但是产业的全面发展要靠省内各相关单位一起努力,因此,建议启动地方体系建设,发动有技术实力的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单位一起开展马铃薯研发,带动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华人华侨遍布全球,可以利用福建众多华侨优势以及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外向型企业拓宽海外马铃薯的商品薯市场,增加出口,拉动产业发展。
  • 摘要:马铃薯是湖南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属南方冬作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重视,湖南省的冬作马铃薯发展迅速,对湖南省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南方冬作马铃薯以早熟品种为主,这些品种主要由北方选育,缺乏抗寒、抗晚疫病和特早熟的基因资源。建立湖南省马铃薯品种改良中心,加强品种选育,特别是加强抗霜冻、耐低温弱光、早熟、抗晚疫病的资源改良和品种选育。为提高湖南省马铃薯生产能力,提高脱毒种薯覆盖率,实现脱毒种薯自给,建议制定湖南省脱毒种植质量标准,建立湖南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检检测中心,加强种薯质量检测、认证和监管。规范种薯市场,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经营的准入制度。投入专项资金,将马铃薯纳入湖南省的良种补贴。适度发展湖南省马铃薯产业,适度控制规模。加快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和小拱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加强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和小型机械加覆盖的轻简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并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小面积种植,推广双膜覆盖栽培可提前上市,获得好的销售价格和种植效益,并实行马铃薯-早稻-晚稻轮作,真正实现一年中粮食作物的3种3收。
  • 摘要:文章介绍了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生产状况以及产业发展趋势,提出应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支持,成立恩施州马铃薯创新团队,支持育种、栽培、加工、营销等相关技术的集成。在高海拔地区政府选点投资建立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核心基地,加大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力度。满足中低海拔地区广大马铃薯种植户“高种低调”的传统调种习惯。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村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的发展。扶持农村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合作社,提高山区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程度。在晚疫病防治方面,注重综合防治,利用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中心平台,进一步繁育更多抗耐性品种,因地制宜推广品种;加强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应用,结合基层农业部门,加强统防统治。
  • 摘要:文章指出云南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市场前景好,只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发展力度,进一步提高商品薯的质量,市场将更为广阔。提出应汇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科技支撑.共同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应加强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加大种薯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种薯研发、生产、经营模式,加快马铃薯种业的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加工型种薯的选育力度;积极开拓东南亚种薯市场;构建种薯高效的监管体系,建立种薯质量检测中心,完善种薯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体系,实行马铃薯脱毒核心种苗统一生产及供应。总结完善集成一系列规范栽培技术,通过试验,进一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形成一系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广大农户生产,从而解决大面积生产水平提高的问题。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在主产区建立预警站,培训和指导薯农进行统防统治。建议采取“产地标志+个别品牌”的形式打造云南高原特色马铃薯品牌。
  • 摘要:围绕四川省马铃薯产业的实际情况,回顾了2013年马铃薯产业特点、问题,分析了2014年马铃薯产业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加快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加强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对企业和科研的投入管理,加强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抗病育种和分子生物技术应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新品种选育;构建扶持市场营销体系;强化生产能力建设;完善贮藏设施建设;促进中小型生产机械和栽培技术的结合和推广应用。
  • 摘要:根据往年调研及种植户反映,新疆种植区、加工企业对早熟、菜用型、加工型等专用优质品种的需求仍无法完全满足,尤其是适应干旱和半干旱自然生态环境的马铃薯专用型品种。导致新疆马铃薯产业品种的专用化、优质化,及品种多样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马铃薯细分市场的需求。今后需加快引进、选育优质抗旱专用品种,建立健全专用型品种(粮菜兼用型、早熟菜用型、全粉加工型、淀粉加工型等)资源“库”,逐步实现品种多样化,以适应市场的各种需求及其变化。新疆优质的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仍较少,应继续开展马铃薯高淀粉商品薯的选育、推广及应用工作,特别是以食品加工为主要方向的马铃薯全粉(雪花粉、颗粒粉)及制品,精淀粉、预糊化淀粉及其制品的高淀粉马铃薯品种。新疆地域辽阔,马铃薯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小,耕地、土壤条件差别大,适宜当地的马铃薯机械生产发展仍不足目前新疆各主产区域的播种、收获主要使用机械,但播前的切种及收获时的检拾依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随着用工紧张及雇工费用的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已成为新疆各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阻碍因素。建议建立规模化马铃薯种植生产基地,提高机械化程度,实现马铃薯产业的全面提升。推动开展马铃薯种植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促进马铃薯规模化生产经营,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 摘要:放眼新时期林区经济转型和全国马铃薯的发展布局,为把大兴安岭打造成真正的种薯之都而奋斗。随着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商业性采伐被叫停,大兴安岭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成为必然,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成为既符合生态战略又有经济贡献的优先选项之一,因此,确立了“农以薯为主、薯以种为先”的发展原则,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种薯产业,思路是:优先发展种薯产业带动商品薯、加工薯共同发展,建立完善“原原种一原种一良种”三级繁育体系,加快建设马铃薯综合产业园,形成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种薯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宽国内销售市场,全面提升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把大兴安岭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种薯之都。
  • 摘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ssp.tuberosum)的干物质含量(比重)是加工企业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性状.经选择适应长日照的二倍体杂种(S.phureja×S.stenotomum,PHU-STN)无性系含有较高的比重,平均值1.096,变化范围1.044~1.126,其广义遗传力为0.6938,95%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0.5997,0.7658).在另一个试验中,PHU-STN干物质含量广义遗传力估值为0.6732,狭义遗传力估值为0.3620.二倍体马铃薯高比重特性可以通过单向有性多倍化(4x-2x)传递给四倍体后代,但后代块茎重偏低,影响商品薯率.因此,在今后的倍性操作育种方案中,应重视在二倍体水平上改良二倍体种或二倍体杂种的块茎性状,提高大薯率.
  • 摘要:通过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应用实现马铃薯的丰产,一直是马铃薯科研推广工作者实践的课题.西南山区由于高中低海拔悬殊,同一生态区内温、光、水、气差别大,其体系建设具有该区域的独特性.本文根据该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多年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应用,提出了符合该区域实际的创新体系模式.指出西南山区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及立体气候特点,高海拔区域有天然的隔离屏障,风大,蚜虫迁飞难以降落,使高海拔基地繁殖脱毒种薯病毒再感染概率相对较低,是天然的脱毒种薯繁种基地。该区域为高海拔地区,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具有生产高质量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有利条件,且能做到高产稳产。只要抓好高海拔基地的源头高质量种源问题和高海拔种薯的出路问题,就能够创新出更为实用、成本更低、符合西南山区特色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种薯体系,实现马铃薯脱毒种薯的产业化目标,加快马铃薯新品种的应用步伐和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
  •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基质,达到提高原原种产量的目的,对马铃薯原原种栽培的基质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用腐殖土、珍珠岩和羊粪做混合基质,并按3∶5∶2比例充分混合均匀,马铃薯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块茎总数、单株产量和单粒重量明显高于其他基质,因此可以作为本地区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优良基质.
  • 摘要:天水市花牛苹果之乡利用西部马铃薯发展机遇,进行苹果与马铃薯套种研究.通过试验表明,适宜果园套种的'青薯9号'、'陇薯7号'、'天薯10号'和'天薯11号'四个高产、抗病、优质的马铃薯品种,分别较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陇薯6号'增产222.6%、178.1%、94.0%和93.0%.
  • 摘要:河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脱毒种薯种性的优劣直接影响马铃薯生产效益.为正确评价同一品种不同繁种区域种性的优劣,确定最佳繁种区域,指导农户选用最优种性种薯,以达到推进河南乃至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之目的.以北方一季作区和中原二季作区繁育的'费乌瑞它'、'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脱毒种薯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种性质量优劣与繁种区域关系密切,北方高海拔一季作区(北繁)繁育的种薯其生物经济性状均优于中原低海拔二季作区(南繁)种薯,同一品种北繁种薯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南繁种薯,北繁'费乌瑞它'比南繁的增产12.94%,'中薯3号'增产7.26%.
  • 摘要:钾素对马铃薯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施钾10kg/667m2、20kg/667m2、30kg/667m2三个施肥量处理与不施钾处理作对照的试验表明:施钾的三个处理均较对照(未施钾)增产;淀粉含量、维生素含量均较对照提高,还原糖含量明显降低.
  • 摘要:马铃薯丰产优质栽培的基础应该是以品种为核心,辅以适宜的农艺措施,以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并保证获得优良的品质.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09'、'东农308'、'克新13号'和'克新1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2个密度和2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品种在各个密度及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施肥处理组合存在基因型间的显著差异,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各个品种综合表现为:'克新18号'在667m2密度4700株时产量可达3000kg,商品薯率60%以上,该品种淀粉含量偏低不宜做加工原料薯,适宜密植,耐瘠薄;'克新13号'在667m2密度4700株、施肥40kg的水平下产量可达2500kg,商品薯率70%以上,该品种淀粉含量中等可做加工原料薯,在保证密度的前提下喜肥;'东农309'在667m2密度3800株、施肥40kg水平下产量可达2500~3000kg,商品薯率60%以上,但淀粉含量偏低不宜做加工原料薯,适宜稀植、喜肥;'东农308'在667m2密度4700株时产量可达2000~2500kg,低肥高密度是获得高产和高淀粉的处理组合,作为淀粉含量高的加工专用型品种,适度密植、控制肥料用量可保证高产优质.
  • 摘要:介绍了早熟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深沟高垄覆膜栽培技术在湖南的应用,主要包括品种介绍、产量表现、种薯选择与处理、选地选茬、整地施肥、播种覆膜、适时灌溉、植株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为本地冬作马铃薯丰产优质栽培提供指导.
  • 摘要:张家口地区属于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概率大,危害严重,给当地的马铃薯生产造成较大损失.针对这一现状,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几年的单项、总结试验及在坝上各示范县的示范和辐射,集成了适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的马铃薯抗旱减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指出马铃薯抗旱减灾栽培技术是将抗旱品种、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抗旱剂及覆膜等技术内容有机地集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其中,选用抗旱品种,就是利用抗旱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降低马铃薯对水分的过分依赖,降低干旱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有效提高对水分的利用率,起到节水、节约成本和保证产量的作用;施用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有试验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保水能力成正相关。有机质多的土壤,蓄水能力大,抗旱能力较强。同时有机肥能增加土壤腐殖质,减少土壤浸润过程和毛细管移动的速度以及土壤水分的蒸发量;抗旱保水剂一方面可以调理土壤结构,阻隔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不影响降雨渗入土壤,既能保墒,又可增温。另一方面缩小马铃薯植株气孔开张度,减缓蒸腾速率,改善植株体内水分状况,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增强根系活力,防止早衰;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作用。首先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覆膜比不覆膜土壤0-15cm含水量可提高2.1%-4.7%。其次,在冀西北坝上高寒地区,春季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2-4℃,有利于把土壤深层水提到地表,增加马铃薯生育期的积温,延长生长时间。
  • 摘要:本研究利用四个引进的马铃薯品种(系)作为材料,研究了四个品种(系)在乌干达的表现.结果显示:‘鄂马铃薯5号'、‘08HE79-1'、‘04HE60-12'三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乌干达引种成功,出苗率达81.67%以上,折合667m2产量为307.1kg以上,马铃薯品种(系)表现出一定的抗逆能力,为下一步马铃薯品种资源的大量引进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 摘要: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在德宏州表现出高产量、高效益、高品质的优势,为深受当地薯农和经销商喜爱的鲜食菜用型品种,是由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2010年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入试种并获得成功,2014年德宏州种植面积超过667hm2.为了进一步提高大面积生产水平、提高单产,本文总结归纳了种植'丽薯6号'的冬作高产栽培技术.为保证种薯质量,及时剔除病、烂、杂薯,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种薯作种。然后将种薯置于室内干燥、通风处均匀摊开,不可堆放的过厚,2-4层为宜。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前作为水稻的壤土或轻沙壤土。播种覆土后用“施田补”等除草药剂喷施封草。整个生育期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水,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灌水,块茎膨大期应保持有足够的水分。灌水后及时排水,做到速灌速排,田间不能积水,收获前两周停止灌水。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产生的薯渣细胞液的利用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渣水一体法"与"渣水分期法"两个低成本饲料化、无害化利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的技术途径.
  • 摘要: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膜下滴灌技术在榆林市马铃薯种植中广泛应用,为提高当地马铃薯单产,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马铃薯生产应用中,起垄、覆膜与铺设滴灌管带费时费工,人工操作效率低,制约了该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引进示范各类马铃薯膜下滴灌配套机械,通过改良、组装集成了适宜榆林市的马铃薯机械化膜下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生产实践中实现了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灌管带一体化作业,并配套了培土、收获机械,此项技术的节水、增产、增效明显.
  • 摘要:就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的影响研究现状,对土壤的温湿度、土壤肥力及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品质等的影响作了概述.同时,对当前地膜覆盖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探讨和建议.指出目前,市面上的降解膜往往存在裂解过快的问题,导致覆膜效果不明显。加快替代普通农膜的可降解膜的研发、使用与推广应用。建议推广有色膜或者双色膜,这样能大大降低马铃薯薯块青头的现象,还可以防止杂草滋生。建议改变马铃薯地膜班盖栽培模式,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一方面,通过改变栽培模式,提高地膜集雨、保墒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栽培技术,增加产量,提高效益,降低覆膜成本在收益中的比例。
  • 摘要:文章阐述了马铃薯重要病害晚疫病的流行趋势、防控体系以及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及防控,指出使用优质种薯依然是晚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但初侵染源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带菌种薯或周边的茄科作物如西红柿,应该加强田间及周边田块的卫生和杂草的管理。在栽培上,提倡使用高质量种薯和小整薯播种,播种时剔除带菌或疑带菌种薯,调整滴灌方法和时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等。在缺少抗性品种的情况下,使用化学药剂仍是控制马铃晚疫病的主要方法。然而,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会增强致病疫霉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建议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药剂交替施用。由于土传病害具有年度间明显的累积效应,具有受土壤微环境影响大,受重茬和茬口影响大,受气象因子变化影响小,病害防治困难等特点,所以土传病害的防治一方面要减少土壤中的初侵染源,而另一方面要减少种薯中所携带的病原菌。因此综合防治是控制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药剂阻止病原菌与马铃薯受侵染部位接触,如种薯药剂拌种、沟喷等。同时调节土壤微环境,增加土壤中养分、有机质的含量,进而平衡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使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对土壤进行有机改良,轮作和调整播期等是属于多数土传病害的最有效防控方法。
  • 摘要:研究了6种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代森锰锌+丁子香酚,代森锰锌+银法利,代森锰锌+抑快净,代森锰锌+瑞凡对晚疫病的防效为78.11%~87.9%,增产29.31%~39.52%.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特别是晚疫病流行年份,可推广使用以上药剂组合.
  • 摘要:马铃薯疮痂病作为一种土传性病害,对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外观影响较为严重,因此筛选出优良的杀菌剂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于2013年在云南寻甸县甸沙乡分别用辣根素、蔬得康、福气多、呋喃丹不同处理进行了马铃薯疮痂病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蔬得康5倍液结合第二次培土(封行前)每667m2用药6.06L叶面喷雾的防效为59.53%,防治效果最佳.
  • 摘要:本试验选取7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18.7%丙环·嘧菌酯SC、560g/L嘧菌·百菌清SC和25%嘧菌酯SC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效分别达到了98.9%、97.6%和98.4%;其增产率分别为13.56%、11.34%和10.73%;大薯增产率分别为22.79%、18.96%和14.65%.而47%春雷·王铜WP和75%百菌清WP的防治效果较差,其防效分别为24.2%和19.4%;其增产率仅为3.24%和5.26%;大薯增产率仅为7.67%和0.23%.
  • 摘要:利用自主研发的强制通风自控仪来控制新型农户马铃薯贮藏窖风机的开关,通过与自然通风的农户马铃薯贮藏窖进行效果对比,研究自控仪对马铃薯贮藏窖内温湿度的调控效果,并进行了马铃薯的贮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然通风的农户马铃薯贮藏窖相比,安装有自控仪的强制通风贮藏窖内温湿度得到有效调节,特别是在马铃薯贮藏初期和末期,窖内平均温度降低约2℃,平均相对湿度降低约2%;马铃薯贮藏160d,贮藏损失率降低6.2%.因此,对新型农户马铃薯贮藏窖安装自控仪,不但能够有效调节贮藏窖内的温湿度,而且能够降低马铃薯的贮藏损失.
  • 摘要:安全高效的种薯贮藏技术对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西南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概述了马铃薯种薯贮藏的主要技术要点,初步提出了马铃薯种薯贮藏的技术指标.指出马铃薯种薯贮藏前期正处于马铃薯种薯后熟期,是贮藏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应全部打开库门、窗,同时在每天早6:00、晚20:00使用通风设施强制通风,以降温、降湿,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中期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防冻保温,但在晴朗天气,环境温度高于0℃时,在白天正午时可强制通风换气,以避免库内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马铃薯种薯黑心、腐烂等;在冬季高海拔地区同时要做好防冻。后期由于环境温度逐渐升高,马铃薯种薯呼吸逐渐加强,休眠打破,极容易发芽,要加强通风、控温措施,通风管理同马铃薯种薯前期管理。防治马铃薯种薯贮藏期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在马铃薯种薯入库贮藏前进行病害防治,能有效降低马铃薯的病害发生,降低损失。主要方法为在贮藏前,使用甲霜灵、抑块经、百菌清、高锰酸钾等彻底消毒灭菌贮藏库,马铃薯种薯入库后还可使用上述药剂进行熏蒸处理,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