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4·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
2014·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

2014·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0-23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会议文集:2014·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音乐体系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特征,从各人的审美志趣、情感表达需要出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取有舍,有褒有贬。值得重视的是,这些音乐形态特征形成于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是中华民族辛勤艺术劳动的结晶。作为世界音乐大花园中富有特色的一丛艳丽的花朵,一直都在为世界音乐大花园增添异彩。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中,更应该为世界音乐的多样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不同阶层人群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使用的不同音乐,都是“典型环境中典型感受”的生动表达,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真正体现了“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文化”,它产生于文化,同时,又在许多方面真实地体现了该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在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中,不仅仅是外在音乐形态、演唱演奏技法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于情感表现方式、神韵风格的体悟,以及对自己民族身份、文化身份的认同。
  • 摘要:为了筹备2014年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大会,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意和发起,一个主题为"艺术教育专家论坛"的学术研讨会,“专家论坛”所涵盖的话题,几乎触及到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很多重要方面。在貌似即兴发言的讨论中,专家们对音乐教育若干问题的关注度和对问题的准确把脉均溢于言表,在筹备本次论坛过程中深受启发。从参会者的个人成就和学术影响来看,“专家论坛”不仅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也可喻为本次“音乐教育国际论坛”之前奏。
  • 摘要:关于婴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研究有很多,这些研究都表明儿童自出生就具备音乐能力.新生儿能够识别旋律,察觉音高和节奏中的微小变化.他们用音乐与他人交流情感.除了他们内在的音乐能力,儿童早期能够自如地创作音乐,并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她们常即兴创作歌曲并自在地随着音乐跳起来.儿童的这种音乐创作潜力可能会由于老师和家长的忽视而"被压碎",迫使儿童早期学习可能与年龄特点不一致.因此,为儿童音乐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学习环境并促进他们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rn 音乐是一个创造性的学科,可能与其他学科不太一样.音乐的本质是在身体和头脑中产生的无形的特别体验,而且能让创造和想象力开花结果.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兴趣、天赋并保证发展达到音乐表演或作曲的专业级别.但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接触并享受音乐.除了对那些在表演和作曲方面有天赋的儿童给予专注之外,音乐教育者也应发自内心地对所有儿童给予关注,并进行积极的评价.rn 音乐存在于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中.音乐能力发展不仅发生在儿童时期.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由文化和教育塑造,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环境中的音乐经验)和正式(学校音乐教育)的学习体验.要激发儿童学习,音乐教师需要检验儿童如何体验和学习音乐,认识到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尽可能缩小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音乐课应包括对儿童学习需要回应的活动,以及生活环境中与儿童体验有关且有意义的音乐.rn 音乐教育要为儿童全面发展提供条件.通过学习音乐进行音乐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在认知、社会、情感和运动方面的发展.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学习做准备,以更好地体验生活.良好设计的音乐教育计划提供了平衡的综合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教育者达到重要的教育目标.
  • 摘要:作者吸纳哲学-美学领域相关成果,结合自身艺术实践和教育思想感悟,建构起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从音乐作品分析与评价角度,梳理和探讨了美国理论家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中影响深广的核心命题.
  •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改革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际音乐教育质量监测背景、监测体系以及监测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概括、分析,总结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我国音乐教育质量监测工程的实际开展带来启示.
  • 摘要:美、德两国是当今世界上基础音乐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本文站在比较音乐教育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国家在20世纪所进行的数次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从改革背景、教育理念、改革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所进行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进行了理性地反思.提出了四个观点:正确认识我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注重音乐实践,体现音乐本学科特点;在音乐教育中凸显音乐的人文性;学校音乐教育应与社会音乐教育接轨.
  • 摘要:西肖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学教育家、音乐心理学家.他被视为实验音乐心理学之父.他研究音乐心理学发明了多种心理学实验仪器用于大量的实验,影响很大.他提出了音乐美学概念新的见解,并积极倡导科学理论方法,多年研究而形成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和新观念.在国内外的音乐心理学教学中他的研究成为重要的教学与实验内容,成为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 摘要:本研究以印度教育历史的四个阶段(古代、穆斯林、殖民地、当代)为依托,探讨了印度传统音乐教育"家族式师徒传承(Guru-Shisbya-Parampara)"模式的认知理解.rn 印度传统音乐教育的特征表现为以下特质:第一是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教育理念;第二是政府支持与大众认同的核心意识;第三是以印度传统音乐传承模式(Guru-Shisbya-Parampara)"口传心授"教学方式进行传统音乐传承,教师施教过程是"演奏多于理论、示范多于讲解"、"老师口授,学生心记"的口传心授(Oral Tradition)面对面的教学,一对一的模仿,是印度传统音乐传承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也正是这样一个注重实践的教学体系,使得印度传统民族音乐屹立于世界舞台.rn 印度音乐凭借本土价值观、民族信仰观和社会行为进行传承,它具有"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传统体系与现代模式并存"之特征,印度在如何保留、传承、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等方面给予世界一个实证性的回答.rn 印度传统音乐"师傅传承模式"(G-S·P)具有重复模仿之传统特征、沉思冥想之功能作用以及感受领悟之秘籍效应.印度传统音乐教育研究给予如下启示及思考:第一,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使得印度不在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的优势下感到自卑,相反为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而愈加自豪;第二,西方的文明、欧洲艺术音乐在当代世界虽然占有主流地位;但未来世界应该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发展趋势;第三,应该借用印度的经验,恢复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的传承和其应有的地位,创建"全球化与本土音乐教育"并驾齐驱的教育理念,构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印度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经验,同样不失为让人们扩大对国际多元文化教育认知的一条渠道、途径.
  • 摘要: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更应具备丰富的乐理知识和扎实的教授能力.此文对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学好这门课程,又能培养他们作为一个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通过这种师生在教中学、学中教的“教学相长”活动之后,学生都对学习乐理、学好乐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信心,乐理水平更是较以前(原来的教学模式)上了一个大台阶。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学生通过一年的课堂锻炼,作为一个师范生的课堂讲授能力已无形之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为他们以后的教育实习或参加工作都是一笔宝贵的实践财富,同时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融人新的课程观的教学实践锻炼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肯定也会注重体现新((标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享受音乐”等音乐教学理念。
  •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培养歌唱家、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而是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培养工作在中学音乐教育岗位上的音乐教育家。坚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方向,在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系统的教学内容、充分的教学时间、具体的课程标准、必要的教学条件和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之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层面,在教法研究、教材编写、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弘扬创新精神、展现聪明才智。
  • 摘要: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2012年五年级音乐学科进行学生总体学业水平测试结果和在各内容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中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分析此次北京市五年级音乐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的主要优势(即:五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业水平总体达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感受与欣赏"领域总体学业水平较好、"创造""感受与欣赏"领域的优秀率较高)与存在问题(即:各内容领域的学业水平不太均衡、"表现"领域中的"演唱"和"识读乐谱"学业水平较为薄弱、"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学业水平需要提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五年级音乐学科学生学业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 摘要: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但课外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才能方面,它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北京金帆乐团这一音乐课外社团活动为例,进行数据调查与对比研究,从而探讨学生乐团活动开展与音乐能力素养形成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各项相关音乐课外活动提供可参考数据.
  • 摘要:此次报告介绍了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到了中学教学法和一些重要的问题.结合现有条件,展示当前德国音乐教育可能产生的结果。阐述了教学结果对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影响。这与其他国家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共通性。
  • 摘要:为了实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集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于一体,结合我国音乐和音乐教育发展状况,逐步形成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这个“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不同于现行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是以大众化素质型为特征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已有若干所中、小学“新体系”实验基地。“新体系”实验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音乐教学获得了强烈的快乐体验,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摘要:通过对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和修订版这两个版本研制、实施与修订时间节点、课标的基本性质特征、课程理念修订的回顾与对比,阐明课标作为本世纪中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引领标志,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根据认知发展理论,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结合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提出“在操作中学习,在表现中体验,在实践中审美”的创新理念。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需要和未来趋势,提出艺术实践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重,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 摘要:音乐课标是学生体验满意和多维的音乐生活的媒介.回顾杜威在中国两年(1919-1921)的课程,涉及了未来和当时的教育,由此思考建立音乐教育体验的当代的参考因素:学生、主旨、与富有想象力的探索相匹配的社会目标.教师如何能够为音乐创作、创造力参与,以及肯定和包容的课堂提供多种机遇。
  • 摘要:本文从"艺术是人类的创造物"、"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之一"、"创造性在音乐特性中的体现"等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音乐与创造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明确的观点.指出音乐是一种最具创造性的艺术,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就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陪伴着人们.它的材料和组织形式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每一个作品从创作到表演到欣赏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所有参与者富有个性的积极创造,因此,创造是音乐的生命.在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被人们认为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各种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音乐,将它看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音乐对于人类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相似或历史延续性质。民族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选择以后保存下来的文化的一部分,它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复杂的关系。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模式,把普及民族音乐提高全民素质作为总体目标。rn 作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教师,其综合能力与素质不仅是关系到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还是营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氛围实施者。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以此来加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全球化的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借用多元视角,在接纳百川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的传承和其应有的地位,创建“全球化与本土音乐教育”并驾齐驱的教育理念与环境,开创出一种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从而立足于世界,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 摘要:从2001年秋开始,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变革,音乐基础教育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对音乐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中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始了一系列改革。近几年来,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培养方式到专业评价体系和指标的设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有的放矢的职前培训为教师的职后适应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帮助。中国的高师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阻碍了中国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未来亟需解决。
  • 摘要:"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是近年来各类高校广泛实施的新的教育实习模式.目前已在缓解农村教育"人才荒"、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就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中存在的角色转化、教与学的转变、师生交往等主要现实瓶颈,提出必须建立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的保障机制,构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大实习体系,以期为"顶岗实习支教工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 摘要: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它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2011版音乐新课标的课程性质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对2011版与2001版的课程性质定位进行比较与分析;其次,从音乐教育的哲学视角,探析2011版课程性质定位的理论基础;最后,笔者提出,尊重、理解并重视当今国内外重要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是2011版音乐新课标立足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建立一种兼容并蓄的音乐教育哲学的集中体现.
  • 摘要:操作性学习方式是集合了脑、眼、口,四肢等多种感官参与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音乐学习中,操作性学习尤为重要,学生演奏乐器、演唱歌曲、创编歌舞、体态律动,无不都是一种操作性学习,在操作中体验的益处不言而喻.本文是通过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现状来反思目前音乐教学的问题,强调"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倡导"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以期能够引起一线音乐教师的重视,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 摘要: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已经成为近年来音乐教育领域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韩国是一个十分重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国家,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内容形式、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体系.本文从韩国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实践的角度,对学校传统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与体系构建进行分析概述,为我国的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发与借鉴.
  • 摘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素质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普通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政府、社会、学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各级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开展分层次的培训;通过各级教研机构展开民族音乐教学法的研究;鼓励教师开展以科研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等方式共同促进普通学校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素质的提升.
  • 摘要: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反思课堂教学变革成果,有助于扎实推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变革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与现实化"、重点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等四个方面对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反思.
  • 摘要:要了解目前德国音乐教育的情况,文章首先介绍了1945年后的音乐教育的重要方面.第二部分阐述了与不同种族的人进行音乐活动的前提条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