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浙江省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生态环境需水研讨会
浙江省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生态环境需水研讨会

浙江省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生态环境需水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4-03-12

主办单位:浙江省水利学会水文专委会

会议文集:浙江省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生态环境需水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导致了我省可利用水资源的进一步减少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水污染加重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实现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两大重要障碍.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它已亮出了"红灯".因此,科学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是保证我省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管理的前提.根据我省水质资料积累情况,特别是近期水质监测资料,对河流、湖泊、水库的水化学类型、现状水质及污染状况分别进行评价,并对地表水水质变化作趋势分析.地表水水质现状评价的基准年采用2001年。按单站及河长水质类别统计地表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并按河流、湖泊(水库)分别进行评价。全省地表水有机污染重于毒物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口生化需氧量、总磷、氟化物、挥发酚。湖泊因总磷、总氮偏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重;河流水体中,城市内河、河网和各水系流经城镇的河段水体污染严重;各评价水库的水质普遍较好。我省地表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任重而道远。
  • 摘要:一般而言,河道最小环境用水流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用水:水污染防治用水、河流生态用水、河流输沙用水、河口生态环境用水、河流景观与娱乐环境用水等,但在浙江省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大量引水工程、发电工程导致其下游脱水段内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用水量受到影响,因此浙政发[2001]84号文中的“合理的最小流量”还包括满足下游原来以该段河道为水源的居民生活、生产用水最小流量,其中包括水量的要求和水质的要求。本文提出了最小环境用水流量的估算方法。对河道最小环境用水流量的涵意、内容、确定方法进行介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生态省建设指标,对我省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水资源利用中涉及到的最小环境用水流量问题提出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解决方式,并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出建议.rn 为改善我省的河道水生态环境,有关部门作了大量的工作,如万里清水河道规划、钱塘江引水入城专项规划、浙东引水专项规划等规划已在制定或即将付诸实施,对改善区域水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以配水、调水为主的治理方式受到水源总量的限制,在改善受水区水环境质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取水区的生态、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其它的工程或非工程性措施,改善生态河道环境,以减少引水、配水量,从而减轻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措施包括加快污染源治理进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扩大森林面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循环率和中水回用率;推广河道生态护坡技术。
  • 摘要:本文根据瓯江丽水段(龙泉溪)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玉溪水库水资源利用特点,对水库下游河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和探讨,并对下游河道生态、航运、灌溉、景观等需水量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水库下泄流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水库下游最小下泄流量的确定方法,拟订对策措施与建议.rn 在任何情况下,最小流量可以被看作某种流量值,这个流量应该是在相应的河段中循环的,可以将其看作应优先满足的要求。与其他用途相比,水库调度中应绝对优先考虑最小流量,从而便于确定枯水期的其它最小值。最小流量也即生态流量,生态流量的定义为:按照所要求的流量标准,用一种稳定的方法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保护的一种流量。它与河道特性,水文特性,水环境的水力、物理参数有关。如果能通过生态、航运、灌溉、景观等条件来维持一定的最小流量,那么就能保证流量维持在设定目标所需的状态。为确定下游河道最小流量,不仅需计及循环水量,还须研究循环水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所影响的生物种群的生态状态相容的最大流量。最低限度还须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河道的湖沼生物学。不同物种的潜力等。rn 玉溪水电站仅具日调节能力,由于调节库容很小,电站下游通航需要上游紧水滩水电站及石塘水电站每天16小时(6:00—22:00)泄放流量不小于50m3/s。在上游水库泄放最小流量的情况下,玉溪水库按照同等标准泄放50m3/s,能满足下游河道生态、航运、灌溉、景观等各项用水需求。
  • 摘要:本文从规划入手,将生态环境需水引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使得建设工作在满足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和生活需水三部分的同时也满足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水要求,即生态环境需水,使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并分析了两者具有一致性,会产生相互影响的结果.接着对现在的生态环境需水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相关规划中的应用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配置足够的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2)引入生态环境需水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新思想、新途径,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施;(3)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现目标;(4)生态环境建设设定目标反过来又促进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
  • 摘要: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强力疾呼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向全社会提出,在水资源配置中,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在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经济社会的用水。应该在水资源总量中专门划出一部分作为生态环境用水,另一部分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包括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等,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情况,对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路,并综述了各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rn 目前,对生态环境用水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生态用水量应该是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用水量的总称,包括生物体自身的用水量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用水量,其实质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栖息环境动态稳定所需的用水量。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的几点思路:(1)从全局出发,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2)建立健全水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用水的权属管理。(3)实施水资源分类分级优化配置管理。rn 生态环境用水还是一个新近提出来的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需要。但对于“生态环境用水”的内涵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这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目前,生态环境用水量分析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需要加大其研究力度,提高生态环境用水量分析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采用二维非恒定水流泥沙有限元数学模型对某河段在典型水沙条件下的冲淤、水位、流速大小等值线、流场分布、河势以及水流平面形态等物理量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对水沙条件的适应性.针对计算河段,建立了相应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提高了对本河段的水沙冲淤特性等方面的认识,并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对本河段的的河道特性,以往建立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基本能够反映计算河段水沙冲淤特性。在少沙条件的水沙系列下本段河道以冲刷为主,多数按规划治导线布设的控导工程发挥了护滩和控制主流和河势的作用,有些控制效果差,要完全控制河势尚需对控导工程布设进一步深入研究。由于河床冲淤问题等的复杂性,本模型对于塌滩和主流摆动的模拟有待于改进和完善。本模型可应用于江河河道航道、河口港口和海岸整治工程不同方案的辅助规划和设计,研究解决相关方面的工程问题。
  • 摘要: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确定和预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对河流和海洋的汇合处河口而言,情况更为复杂,研究成果也很少。国外对河口生态需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为保护河口生物群落,维持水盐平衡的淡水需水量计算,国内在这方面还停留在定性研究和宏观描述上.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主要有河相关系法、实测资料相关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河口相关系用来预测生态环境需水不仅能保证一定的精度,而且对资料数量要求低,对资料较少的河口是十分实用的。rn 随着需水量急剧增加,生活生产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保障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河口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估算和分析是具有前瞻性的.本专题根据钱塘江河口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和河口演变特性,提出生态环境需水由四部分组成:河口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维持河口冲淤平衡需水量、维持河口水盐平衡需水量和维持一定纳污能力的需水量。采用河相关系法、实测资料相关分析法和数学模型计算法,对钱塘江河口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大小进行了粗步估算和分析。目的是防止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河口的防洪安全和水体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本文阐述水与整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而在当代社会转型大背景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水和谐提出了挑战,以此提出了对策和措施,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不断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不断与严重、频繁的干旱、洪涝灾害的斗争中,逐渐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使得自然环境更加适合于人类生存。然而,人们在改造利用水环境的过程中,还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功利性与片面性。水资源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危机,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水的关系,探究造成当前人与水紧张对立局势的原因,重新建构人与水和谐统一关系,并寻求人与水和谐发展的途径。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到近代冲突的历程。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水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地面沉陷、海水倒灌,江河断流或退化,管理不顺,缺乏科学性。rn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应提倡我国古代独特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这种天、地、人的大和谐,为现代生态危机和人与水冲突的化解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启示。建立统一管理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建立节水型社会,倡导动态水资源理念。
  • 摘要:长期以来,受传统资源价值观念的影响和计划经济的束缚,我国在水资源管理中忽视经济手段的运用,水资源无价、供水低价、水权不明晰等情况十分普遍,造成了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水资源严重浪费、污染成灾,加重了水资源的危机,已经严重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运用水权、水市场、价格杠杆、税收调节等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消除或缓解水资源危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湖州市水资源状况和特征湖州市作为古老城市,人杰地灵,水源丰富,赋有江南水乡之称.土地总面积5 817km2,其中耕地面积1300km2,总人口256万.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85.9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35.86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94 亿m3,扣除重复计算水量7.62亿m3,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18亿m3,但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量只有1460.4m3,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749m3 的53.12%,占全省人均2415m3的60.47%.湖州河流水属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水面辽阔,水量丰沛.太湖水位在3m时,水域面积2338km2,蓄水量为44.3亿m3.水是一种多用途的自然资源,其受到污染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讲,主要分为工业的点污染、农业的面污染和城乡居民的生活污染。rn 通过水资源现状分析以及水质、水量的供需矛盾,为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改善应采取的措施如下。(1)工程性措施:①大力加强水库等蓄水工程建设,确保将雨洪资源最大化地利用。②河网工程,大大提高了与太湖的水交换能力,改善了河网水流条件。③加大源头保护力度,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着力加大西部山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非工程保护措施:①加强法律保护②加强水资源宣传力度③以经济杠杆来促进社会节约用水。
  • 摘要:以近几年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成果统计分析,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污染属有机污染为主。通过对嘉兴市水环境多年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价,论述了目前水环境所处的现状和变化发展趋势,分析了水环境变化对嘉兴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农渔业,工业,旅游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区域水环境保护的建设性建议和措施.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其次,国务院早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列入“九五”计划重点,要求2010年太湖水变清。嘉兴市作为流域的组成部分,义不容辞应在区域范围内做好水污染整治工作。再次,明晰职责,统一管理。最后科学管理,建立水环境预警报系统。
  • 摘要:水环境整治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怎样充分发挥城市河流的景观功能,使整治后的河流环境宜人,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就必须解决好水环境问题.以温瑞塘河整治工程为实例,探讨了该工程整治过程中存在的水质问题及其初步解决方法.rn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塘河及沿岸的“脏、乱、差”问题,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温州市府决定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搞好塘河流域防洪、治涝、灌溉及河道整治规划,确定两岸规划控制红线及河岸整治线,保证河道的泄洪能力与通航能力,治水与治污相结合,确保灌溉用水,美化绿化环境,对塘河进行全面的综合整治。rn 塘河整治工程自开工以来,已取的初步成效,塘河水质已有初步改善。河道整治与截污在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正在同步顺利进行。但要完全实现塘河“水净河清”的目标,除了工程措施以外,其他非工程措施如增强人们环保节水意识、搬迁或关闭沿河两岸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推广节水生态农业、加强对河道的清淤与日常保洁等也非常重要。
  •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其他任何资源所无法替代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鄞州区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水资源严重短缺,供水问题口益突出。大量的无机、有机污染物进入河道,不仅破坏河道水生态系统,而且危及到人体的健康。口趋恶化的河道水环境加剧了可利用水资源的不足,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rn 解决河道水环境问题关系社会发展的大局,保护水环境,建立水污染防治体系,是当前面临的急迫而重要的任务。可通过组织力量,深入开展水污染源调查;治理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加剧;加强水资源、水利规划管理,促进生态河道建设;依法治水,加大宣传、执法力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开发新水源等措施。
  • 摘要:目前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最广的当属单因了极值法,存在较大的缺陷。灰色聚类决策问题是根据若干指标将一些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问题。水质评价是根据各种水质指标将实测水环境质量归为某一级别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用灰色聚类决策方法很好地解决。这种方法以综合评价的方式充分考虑了所有指标的权重,即考虑各个指标对水环境的影响,能更切实际地反映问题。运用VB语言编程计算,可以解决灰色聚类决策方法繁琐的计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着重介绍灰色聚类决策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计算过程。为了综合反映水环境实际质量,采用灰色聚类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借助计算机解决繁琐的计算,使水质评价既简单又科学.rn 在水质监测值中,将采样点作为聚类对象,监测指标作为聚类指标,而水质标准值作为各灰类白化权函数值的阀值。如此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各灰类的白化权函数,进行聚类决策计算,得出聚类对象所属灰类,即判断出各采样点的水质级别。将以上对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单因了极值法评价结果做比较,可以发现,有些测点水质级别有一到两个级别的提高,说明从综合指标来看,评价结果与实际水环境更为符合,也更能让公众接受。灰色聚类决策方法以其综合评价的优势在水质评价中赢得了青睐,可利用计算机编程将繁琐的计算过程化为一瞬问就能完成的工作。
  • 摘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特别是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成为全球研究的人点之一。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系统归纳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进展、方法及其研究成果.重点对研究方法详细讲述,包括标准流量设定法,栖息地法,曲线相关法,功能设定法,水量补充法。总体来看,国外研究强调水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认为水域生态系统是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内容。总结国内的研究,主要从水量平衡角度和生态系统角度研究生态环境需水量问题,特别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系统进行需水量研究估算。
  • 摘要:通过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现状分析,根据浙江省实际,提出浙江省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定义.根据山区河道、平原河道、感潮河道的特点,分别提出生态环境用水的计算方法.生态环境用水又称生态用水、环境用水或生态环境需水、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环境用水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提出的,当时随着水库的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美国的资源管理部门开始注意和关心渔场的减少问题,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对河道内流量与鱼类生长繁殖、产量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了河流最小环境(或生态)流量的概念。根据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和兼容性原则,我国在《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3839-83)中规定:一般河流采用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流向不定的水网地区和潮汐河流,采用流速为零时低水位相应水域的水量。为保护浙江省河流的生态环境功能,入海河流的年水消耗量不能超过 30%,其中对于上游山丘区河道,可以考虑用90%保证率的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维持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最小流量。
  • 摘要:本文根据杭州市运河以西河网特定的水流和水污染情况及水资源利用特点, 对运西河网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一些分析, 研究和探讨了配水在运西河网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重点对配水方案实施后给运西河网水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 计算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所需的最合理生态环境引水流量.rn 运西河网的污染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染源主要为人口排放的生活污水。农业污染源主要为农田施用农药化肥流失污染及禽畜养殖业排放的污水(其中西溪湿地为畜牧禁养区).rn 水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引水措施仅作为改善运西片河网水质的补助措施,要从根本上改善运西片河网的水质,还要依靠城市截污工程的建设,结合旧城改造,运西城区的污染源排放污水经截污处理后通过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并对运西片农业面源进行控制,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可使杭州市运西河 网的水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rn 运西河网配水工程是实现杭州城市“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的重要一环, 配水25m3/s方案实施后,可提高运西河道水环境质量,为运西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有利于杭州市西部综合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 摘要:水利工程具有改造自然的性质,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不得不改造自然的同时,尽量少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或者在必须要修建工程措施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尽可能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关注日本近几年河道治理的进程,从中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借鉴,包括治理的思路及在治理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一些治理方法.文中还列举了几种较为成功的施工方法,可以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水利河道治理工程如何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基础上,保持河流的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现在面临的问题。rn 根据作者近几年对 日本河道治理进程的关注,认为可以在满足河道治理工程需要的同时,创建多自然型河流。近年来,日本河流整治的方向,已经从只考虑经济和效率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采用人工材料治理的时代 ,朝着高质量的,充分灵活运用自然环境、自然材料,确保水和绿色的空间等,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安逸的、富有情趣的河流整治的时代转移。建立多自然型河流,针对不同的河流,各地有不同的方法。在制订河道规划的时候,在确保防洪治理的安全性的同时。尽量不改变或者少改变,已有的良好的生物生息、繁衍环境。如果良好的河流环境受人为的因素影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要尽力使其恢复。以下列举几种较为典型的,已经过实施的较为成功的施工方法,并 说明其特点。包括较缓的边坡,可以利用自然石块固定在网内作为护岸材料;对于只能修建陡边坡的河岸,采用一种栓石工法;在自然材料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一种石块网工法。从日本近几年河道治理的思路和具体施工方法可以给整治河道提供很好的借鉴。
  • 摘要:水是人类生活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同时又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最积极要素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均是为生产服务,而忽视生态环境需水量,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流入了人工生态系统中.将生态需水量GE与生态系统可实际利用水资源量GR进行平衡分析:当GE-GR≦0,水资源量大于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生态需水量,此时的需水量表现为生态用水量,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当GE-GR>0,水资源利用现状下,生态用水量与生态需水量出现缺口,将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对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这也就是要求在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应该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需水.在生态需水量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再考虑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确保生态安全,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水资源永续利用以及生态平衡维护的需要.
  • 摘要: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提出要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以维持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经过多种计算方法分析、比较,提出了“河流合理流量”的内涵与计算方法,供实际工作参考使用.rn 由以上讨论可知,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日常流量平均法,比较符合河流合理流量概念,数值大小比较适当,相当于年平均流量的15%左右,且年际变化比较稳定,不足之处是分析计算过程欠便捷,但如果使用计算机计算,上述缺点能避免,何况现在水文站的逐口流量数据都己用计算机存储,调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而用最枯月流量(包括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或连续七天最小口平均流量(包括90%保证率连续七天最小口平均流量)作为合理流量都存在偏小的缺陷,且数值年际变化不够稳定,误差较大。rn 由于270天保证流量与合理流量的数值相当接近,因此认为也可采用270天保证流量作为合理流量,这样可以省略许多计算过程,不必求解临界流量,何况270天保证流量在水电站设计过程中己经取得,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也更合理,误差值也要小于最枯月平均流量。
  • 摘要:回顾了生态需水问题的提出背景,分析了目前有关生态需水的定义,归纳了生态需水的类型,讨论了不同生态系统(河道生态系统、植被生态系统)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原因和今后研究的方向.目前生态需水量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这给实际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生态需水的类型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研究,生态需水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从空间尺度上分为广义生态需水和狭义生态需水。根据用水功能分为生态需水和环境需水。根据生态需要和实际用水分为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根据需水的来源或人类对水源的控制能力分为可控生态需水和不可控生态需水。根据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动力可分为天然生态需水和人工生态需水。据需水的空间位置可分为河道内生态需水和河道外(陆池和湿地)生态需水。根据生态系统的类型可分为水域和旱地生态需水。河道湿周法和R2CROSS法主要是保护水生物栖息地的计算方法,7Q10法主要是防止河流水质污染的计算方法,而流量增加法和Montana法则是考虑多种影响的综合型计算方法。
  • 摘要:近年来,鄞州区的河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大力绿化美化河道两岸,使周围居民有一个体闲、娱乐的好去处,但就整体而言,河道建设主要考虑的仍是安全与美观,离生态河道建设目标尚有一定距离,目前区内河道还存在以下问题:盲目填埋河道,水面率减少;忽略了河道自然岸线的合理性;河道被硬化、渠化;污染严重,河道生态功能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目前河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有河道建设方式对河道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结合鄞州区有关生态河道建设经验,对生态河道建设设计理念及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rn 目前,采用传统设计理念而忽略生态环境的河道整治方法,己被普遍否定,采用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建设生态型河道己成为趋势。生态河道作为一种新概念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护岸由过去的混凝土等硬性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且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可采取如下措施:保护水面,还河道以空间;保持河道自然的蜿蜒、曲折;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建设生态护岸;加强河道保洁,减少河水污染。因此,在生态河道建设过程中,要拓宽思路,将河道建设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努力构建符合自然环境要求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河道。
  • 摘要:近十年,国家对水环境的治理和建设已进行了大量投入,但就达到的效果而言,与我国城市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迫切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城市水体的恢复与水环境建设,进展尤为缓慢.问题十分明显,如何逐步恢复城市水环境,使城市河道具有生命力,恢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在水工建筑物方面如何融入生态的理念,应用国外成功的经验,采用自然生态工法,使城市河道做到水清可游、景美可赏.
  • 摘要:水利生态与生态水利互为因果。前者主要侧重研究并解决因为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水事建设活动对自然强烈干扰而引发的生态问题,并通过反思、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属于“后处理”,前者主要侧重于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监控,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自然生态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水利景观工程的设计建设,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长期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灾难的预防等属于“前处理”。故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衍生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并共同构成生态水利的统一架构。必须承认,水利工程建设和一切涉水的生产生活活动,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确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成效。但也应看到,由于部分水工程建设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并对白然的原生态和地形地貌进行强烈的干扰与破场、,对水资源和河湖水面肆意进行侵害(污染、超采超用、掠夺性占用开发),也确实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巨大的生态灾难,因此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日趋进步,社会日益昌明的今天,从事的一切水利工程建设和一切涉水的生产生活活动,都必须遵循自然和经济两个规律,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积极能动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rn 水利生态与生态水利的提出,是从农田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城市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架构和哲学分析及科学反思的成果,也是生态与水利两大学科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边缘性、交义性、复合性和系统性,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和大生态观,才能顺应新世纪、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对水资源、水域环境和生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rn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在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涉水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同时,必须重视建筑材料、结构形式的选择和水利生态景观建设,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新思维、新理念,同时积极探索将生态水利建设与土地、房地产、旅游捆绑在一起联动开发的新路了,以解决生态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rn 为避免和减少因不恰当的水利建设和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强烈干扰和破坏,防止可能发生的生态灾难,必须认真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通过科学论证、严格立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和水域生态安全的预防、监控、保护和修复方案;对于病险水库、堤防、海塘、超采地下水,采矿控沙,水污染和大规模的生产基建活动,围湖占河等可能危及的生态并引发生态灾难的工程和活动,必须严加监测控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妥善地予以治理,才能切实“防患于未然”。
  • 摘要: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在生态需水量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的分析和探讨,根据嘉兴市水文特点,来确定嘉兴市生态需水量的概念、类型及计算方法.通过简单的分析初步估算嘉兴市可利用水资源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针对嘉兴市目前水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对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合理性分析。由于目前嘉兴市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需要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定目标来恢复。也就是说对已经破坏的环境要不要恢复、恢复到什么程度?已经降低的地下水位是否需要回补?回补多少?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做好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合理性分析。否则只能说明生态环境用水现状,但不能回答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还需要增加多少水量。rn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再结合嘉兴市的现状,其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方向确定为:防治河流水质污染,满足生活、工业、农业等集中取水供水的水质要求;保持河流具有一定的流量和水环境质量,保持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水位,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亲水”环境的需求;按目标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如此一来嘉兴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可表达为:生态环境需水量指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rn 嘉兴市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刚刚开始,许多数据尚无法取得,需水量的准确额定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本文就从目前较为简单且常用的方法来初步估算一个大概的生态需水量。从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可知,地表水开发利用存在一个合理值。国际上公认的地表水合理开发利用程度是30%(在较好的环保条件下),极限开发利用程度是40%,超过这个闽值就是占用了生态需水量,必将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
  • 摘要:文化名城绍兴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绍兴平原河湖纵横交错,景色优美.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鱼米之乡”.在此提出了初步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rn 《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绍兴中心城市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杭雨之间崛起的拥有百万人口,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现代化生态型大城市。水生态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了绍兴大城市建设之中,水比绿好,水比地好的观念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以下就如何妥然保护建设水乡绍兴的水生态环境谈几点粗浅看法:建曹娥江大闸以改善河网地区水质;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排污总量控制;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乡水环境;水域保护,刻不容缓;消除外来物种侵害,维持生物种群平衡。
  • 摘要:水环境治理是我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分析计算河道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保护和总量控制的理论依据.本文指出了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环境容量的主要因子.认为在水环境保护措施中,应加强利用水利工程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的研究. 水环境治理是我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水环境容量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环境资源,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作用。在河道建设过程中,应分析计算各地水环境容量,作为总量控制的依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注意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工程措施的研究。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而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水环境综合治理包括了裁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处理、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对河道的护岸形式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rn 借鉴国外先进的治水理念,改变传统水利中片面强调防洪安全,对河道整治中的环境问题、景观问题、生态问题等给予重视,这样,河道两岸生态建设的新理念便成为一种需求。本文将对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生态护岸设计可采用自然原型护岸和人工自然型护岸。本文综合分析了生态护岸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城市原有河道护坡结构对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影响,并在吸取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经验的基础上,对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供水利建设向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转化提供参考.
  • 摘要:当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各国全面展开时,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新世纪城市功能的基本前提.宁海,为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走出了一条适合县情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道路.尤其在水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宁海水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做法有:加强防灾减灾建设,保障水区域生态安全。加大重点流域的综合整治,努力改善水质。以生态产业建设为重点,努力推进生态型海水养殖。挖掘水生态资源,做足山水文章。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宁海将紧紧围绕今后五年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和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要求,自我加压,明晰思路,确定近阶段工作重点,推进生态县建设。而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维护整体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避免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水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是维护生态建设的一大关键。因此,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必须建立水资源的保障体系,加大力度改善水生态环境,使全县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水生态环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