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4-12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江苏是高等教育大省,无论是规模数量、普及水平,还是发展质量、社会影响都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我省在贯彻好国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江苏实际,省级层面注重在"五个统筹"上下工夫,有力推动了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省级统筹力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扩大开放、提高国际合作交流水平为重要发展路径之一,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加大教育投入为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高等教育体系,着力建设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更具活力、质量更有保障、服务更富成效、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高等教育。
  • 摘要:中国大学的管理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科层制倾向,这是与资源配置的行政化分不开的,也是造成大学特色缺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大学划分为6个层次,各个层面之间的行政划分是比较明显的,但各自之间的办学特色却不是非常鲜明的,或者说特色的区分并不突出.而高校声誉的形成归根到底在于学校办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好的高校声誉,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高校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应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改革大学的评价模式与体系,须下放办学自主权,尤其是专业设置权。通过建设优势专业,强化师资力量以及课程体系,建立具有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的教学体系,加强学风建设,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 摘要:高职院校的创新在于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重点和难点上的突破,以及围绕行业发展规律所作出的特色办学的探索和试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充分挖掘政府、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拓展和优化学校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创新发展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水运经济产业发展、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提出了"三四五八"的办学思路;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改革校企合作内部管理方式,构筑了地方政府助推的"存量资源撬动型"科教产业园、行业部门助推的"多点合作共赢型"企业学院、联盟企业助推的"定制互惠型"船(厂)中校、校企双方共推的"互补资源共享型"校中厂(所)等四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遵循技能培养规律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成了"五层递进、六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之,只有秉承传统,坚持特色办学,加快创新发展,才能在国家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摘要:江苏高校数量居全国之首,是高等教育大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首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江苏高等教育在由大省向强省迈进的过程中,发挥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存在结构、地域、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江苏高水平大学,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重点扶持、协同稳进;优化学科结构,抓重点、做亮点、创特色;形成新的谋才和聚财思路,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汇聚优质资源,提供支持条件;加快国际化进程,扩大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 摘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重要部署.为此,教育部将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作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其突破口则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可以预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的又一次深刻变革,而且意义更为深远,任务也更为艰巨.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这一国家策略,无论对社会、高校广大毕业生还是对学校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本科院校只有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转型发展的国家需求进行根本性的全方位的综合改革,通过增强校企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转化与应用,使学校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总之,只有立足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性安排,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赋予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
  • 摘要:2014年上半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南通理工学院由原来民办专科层次的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升格成为民办本科院校.学校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实行由专科层次教育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全面转型.首先要确立学校转型发展的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技术型民办本科高校。全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战、特色优校、顶天立地、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六大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开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课程教材资源,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理论类课程;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突出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施任务驱动、目标方向、学做结合等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此外,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通过奖励、纳入教学工作量等措施激励教师开展科研,支持、鼓励二级学院(系、部)主动与政府、企业行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聘任和考核办法,营造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官能教、充满活力的干部选用机制;继续完善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保证、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和运行体制。
  • 摘要:本研究以“985工程”高校各学科在1998~2013年间发表国际科研论文的结构为出发点,围绕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结构发展是否趋同,学科特色如何演变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为评估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态势以及指导研究型大学未来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建议。总体来说,“985工程”高校的学科结构经历了从同质化到多样化的演变历程,这种演变顺应了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从目前的学科结构发展趋势来看,“985工程”高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未来还应进一步发挥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数学五大理工类学科的引领作用,继续带动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逐步打破传统理工学科为主的传统结构,更大地促进各学科特色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未来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还应继续以特色优势学科为抓手,引导“985工程”高校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 摘要:笔者所讨论的大学内部学术组织是指大学纵向结构中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中间层次的正式组织(即大学的第二级组织);它是由多位成员组成的,有一定的目标、结构和职权的正式机构.权力场域是指学术权力场域,即以学术人为主体形成的治理学术事务、开展学术活动的关系网络,它包括学术事务决策权、资源配置权等.在权力场域视角下,大学学术组织具有等级制和内聚性特点,即基于学术的权力等级和决策权的分配.知识权力是学术组织等级制的根源,基于学术责任的决策权的分配倾向于负责人与学术共同体的协商共治。现代大学内部学术组织运行呈现以下特点:知识权力是组织运行的中心;个人权力与学术共同体权力的融合是组织运行的基础;学术责任是组织运行的底线。
  •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进一步增加,截至2013年6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达1321所.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竞争力,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建设特色专业,整合办学资源,成立由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组成的理事会,探索“政行校企”四方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办学新体制,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 摘要: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协同创新,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大学科技园要围绕协同创新的根本要求培育包容开放的协同文化,从核心价值观、精神态度、行为准则等层面消解组织行为的不协调因素,形成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环境,促进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首先要强化协同创新的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加强制度设计,通过完善内部契约制度促进成员分工协作和沟通交流,完善外部保障服务制度促进成员信息流动与共享,从而建立起互信互赖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依相存的联盟利益格局和诚信包容的文化氛围。
  •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规格必须有严格的课程体系来支撑。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从课程门类、教学内容、所需学时到教学安排,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及二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几乎无差别,因此,在思考学校课程整体改革方案时应同时加强对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要充分考虑这些课程教育如何满足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要从课程设置的门类到课程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认真的梳理,以便与学科专业课程更好地整合成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紧扣办学定位,以校企合作教育为抓手,以现代课程理念为指导,大力加强课程改革,使专业课程设置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顺应专业发展的市场趋势,打破学科界限重新组合课程,建立由多种课程模式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应该制定课程规划,并以项目驱动的形式有效组织实施,特别要选择课程改革的主要战略方向,以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一大特色.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围绕国际航海人才市场重心的东移给我国航海高等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直面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实施给我国航海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南京江海集团联合打造"海上教学工厂"——生产性教学船,构建生产性教学船董事会,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全面提高了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高职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摘要:从美国哈佛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国内相关高校的探索成效看,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生命所在,“课程-书院”协同模式应该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现有的专业教育模式转变为“课程一书院”通识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并不是通识和专业两种课程的简单增减,也不是两种课堂内容比例的机械变化,关键是要厘清课程与书院的关系,形成一整套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从着眼于“才”的培养的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到着眼于“人”的育成的第二课堂的非形式教育等构成的运行机制。必要时,还需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组织和管理机构,来推动通识教育的改革。总之,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社会对“完整的人”的要求永远不会过时,因为社会不需要没有灵魂的卓越。
  • 摘要:高技能人才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否适应产业和技术发展变化需要,其知识技能和规格层次能否随技术进步而持续升级,已成为影响产业升级优化和经济社会变革的关键要素.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严峻挑战,高技能人才必须面向技术结构和职业结构流变而提升规格层次,但其知识能力升级受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诸多制约。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向高职本科转型,既能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教育途径,又能促进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教育部门要立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而推进两者之间的学制衔接、拓宽升学通道,以增强区域内技术技能型人才整体结构对产业结构流变的适应度。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努力推进规格目标的类型贯通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内在衔接,包括培养目标与规格体现教育层次的递承性,培养过程与模式体现教育类型的连贯性,以实现专业人才输出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类型层次结构的动态变化需要。
  • 摘要: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举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行以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逐渐开展。高职的创业教育必须发挥专业优势、立足科技创业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创新支撑创业。TRIZ理论总结了技术创新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包含的基本方法,通过对TRIZ理论学习和案例的解剖,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含义、过程和方法,在学生思维和创业教育中植入“创新基因”。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社团利用假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收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尝试利用TRIZ理论进行攻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钻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具有创新价值的技术或者产品,学校要整合学校自身、社会、合作企业和家长等各方面的资源,为其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实现由创新到创业的跨越。
  • 摘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创新,特别是教育理念的创新.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播,还要关注受众即大学生的反馈,关注教学的效果.虽然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大学公共必修课,特别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来说,这一方法有了新的价值和指导意义.跨学科思维在《纲要》实践课中的应用,有助于其关注自身所在专业、学院、学科方面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关注其学科领域的知名人物成长史,有助于检验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历史问题中的运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如果说无论什么学科都离不开学科史,那么,无论什么学科都离不开其发生、发展的政治土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也必然能够采用跨学科的方法。
  • 摘要:协同教育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主导范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构建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政策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应建立高校、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获取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要完善相关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要注重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批判创新,营造协同育人新文化,引导社会文化发展潮流。在内部要素方面,组织成员的协同、合作、平等、创新精神需要大力弘扬;组织制度要鼓励创新创造、合作共进;组织结构要扁平化,有效激发集体智慧,反对集权主义和官僚主义。
  • 摘要: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学问、做事、做人同步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科是大学的基础和核心,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学科的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是措施和保障,就是为了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学科建设应当坚持服务社会、注重应用、突出重点、人才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智能、品德和性格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为了发挥学科群的系统功能,高等院校应当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有目的地增加学科数目,注意学科建设的层次性,区分重点建设的学科和一般建设的学科。要重视课堂教学,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进行教学评估。
  • 摘要: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诟病.2011年,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五所高校结成"教学联盟",共同制订联合培养计划,研究在学生互派、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的制度之下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并重点对核心课程设置、师资分配、教师培训、学生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如果这一模式能够顺利推行并惠及联盟内的多数学生,将是这五所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的重大成就,也将为其他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转变提供很好的蓝本.“五校联盟”的教学模式在江苏高校尚处于起步与实践阶段,联盟各高校内部也在不断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进行改进和提高。在深化与细化合作的基础上,教学联盟的通识教育模式如果能够真正规模化、系统化,并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那么这五所高校的所有学生将从中终身受益,也将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提供更广泛的视角,培养出具备自主学习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协作与沟通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 摘要:近年来各地政府、各类企业、大小媒体都加大了对创意活动的投入力度.而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基于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也成为新的目标.可以说,正是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给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为艺术设计教育指明了前途无量的发展方向。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工作中要强调实践,应该建立在综合性的基础上,开发艺术设计实践性实验教材,这种实验教材的内容应能够将行业的设计项目、设计案例与设计理论知识很好地融合,而不是目前通用教材的理论、实践两断式设置。另外,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遵循“授之以渔”的原则,通过“教学相长”的研讨式互动教学使教与学的空间充满弹性,改变学生仅是教育对象的被动观念,激发他们平等参与教育过程的欲望,培养他们敢于提出相反问题、敢于尝试前人未触及领域,培养与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 摘要:大学章程是国家法治和高等教育法治的具体表现与本质内涵,大学章程的制定是高等学校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把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以及一般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兼顾大学章程的共性特征,是制定好高校章程的重要切入点,唯有切实把握大学章程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才能建立起具有时代特征与自我个性特点的大学章程.细言之,大学章程设定的法治化要求就在于其乃是遵照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因而在该意义上大学章程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法规细化到各高校具体的管理中去。因此,形式有效是大学章程设立和管理的制度性要求。形式有效的制度性要求又更多地反映了大学章程设立与管理的共性要求。它是一切高校章程都应当满足的标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章程建设进行思考,主要应从多元统一的价值诉求、形式有效的制度设计以及注重实效的实施机制三个方面加以实现,大学章程是高等教育的制度载体,是现代性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加以实现的制度性保证,然而满足现代性要求的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章程建设对于包括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内的中国大学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国家、社会以及高校合力并举方能实现。
  •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历史分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大众化时期、大众化的启动和调整期、大众化中期。该模式在高教体制上表现为强势的计划体制与不完善的市场体制并存;在高校类型上表现为精英大学的“迷失”和大众高校的不安分同在;在改革行动上表现为“摸着石头过河”有余而“顶层设计”不足的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顶层设计主要是针对宏观层面的政府而言,“摸着石头过河”更多地体现在微观实践层面的办学主体而言,宏观层面力求稳健,微观层面鼓励多样化的自主探索和创新,前者为后者提供保障,后者为前者提供经验和宏观制度变迁的路径参考。而基层自主探索和创新的前提是进一步减少对高校的管制,让高校真正享有独立法人地位,能够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任重道远,但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本课题将有效教学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结合,以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为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创新性地探索出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为了使“卓越计划”取得预期的教学实效,作者对国内外有效教学部分典型成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承担的国家首批“卓越计划”质量工程项目,在教学中开展了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立足工程问题引出教学知识点,能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师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面向实际探究知识的实践创新,能有效增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常规的作业布置、完成、上交、批改、讲评、订正六个环节中,每一环节均结合“卓越计划”特点对学生和老师提出明确要求,让师生均“有章可循”,保证作业的每一过程均能落到实处,使作业这一教学环节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工程素养。
  • 摘要:江苏省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这与同时期反复研究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这次的论题是关于特色办学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核心问题是人才质量提升问题。要敢于引领教学改革这种贯穿素质教育理念来重构教学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当然要把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工作的直接抓手和重点。克服教育改革的形式化、表面化和浅层化,要实实在在地抓课程改革、抓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推进做好最基础、最基层的工作。教学方法改革也是重要问题。缺乏启发性,创新教育方法就是重要问题。“创新教育方法”这六个字就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讲到人才培养机制就是四句话:深入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习近平同志对教育提出的最直接的核心要求。创新教育方法特别强调在信息技术和教育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抓好课程,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师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水平要提高,要重塑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正起到指路者、引路人的作用。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方略之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自然就成为高教界的紧迫任务.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强国的目标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强国的手段和基础,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高等教育强国实践之急需。高等教育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以效率和质量为目标的追求,因此以效率优先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统领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高等教育现代化诉求的,更何况提高高等教育及其实施者——大学办学治校育人和知识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原本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内在规定性使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具有了一致性,即高等教育是强调和追求效率和质量的社会体系。应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 摘要:本文用2014年11月国家统计局公开的2013年度高等教育统计数据为例,说明数据、大数据、数据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前景.相对海量无结构的大数据而言,结构严谨的统计抽样和报表可称之为小数据。小数据和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有非常大的不同。在传统的小数据时代,更多的是使用一些结构化的分析工具,例如SPSS等,通过非常专业的数据处理专家,将结果反馈给决策者。而大数据不一样,更多的是需要可视化的工具,让用户能够自主地选择变量,可视化地展示用户看得懂的表达方式。未来数据科学时代,自助式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越来越多,2015年发布的TABLEAU,就将增加了通过数据讲故事的功能。用数据讲自己的故事,数据科学也许没有那么远。
  • 摘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近年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目标和机制.积极推动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对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促进技术集成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产学研联盟的创新绩效,必须从主体、政策、机制、文化上寻求对策。政府在产学研联盟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为产学研联盟提供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和外部协调机制,激发联盟各方的合作积极性,提高各方创新资源的整合程度和利用效率,提升联盟的创新绩效。企业必须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人才、学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前期开发,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达到产品增值效应最大化。联盟内部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交流合作机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增强各主体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坚持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原则,通过在技术研发、联盟长远发展等问题上的有效合作,促使成员各方从联盟发展战略出发,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技术风险。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要自觉地把协同创新作为自身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自觉强化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以更开放的战略视野和更包容的合作心态,主动开展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提升产学研联盟的运行绩效,加快国家自主创新。
  •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十年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局部突破的同时指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特色办学与大学管理机制不仅是高校内部管理与内涵建设的基础,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准确确立办学定位,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加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国际化办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生为本,认真贯彻执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校推荐”的毕业生就业政策,采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与毕业生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总之,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是现代高校内部管理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是学校全部管理问题的关键所在。特色办学和大学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系统顶层规划、保障机制的设计和实施的路径,是高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也是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打下的坚实基础,这是促进民办高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
  • 摘要:我国高校的分类问题需要放在全球高等教育分类大规律中进行再思考,运用全新理论,探索高校分类的新思路,构建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论模型,为今后具体的分类方案及其指标体系开发奠定基础.纵览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可以发现高校组织的演变是以知识为依据的,知识的变化规律决定着高校系统变化的趋势;高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活动都是围绕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开展的,知识以具体不同的形式体现在教师、学科专业、院(系)、研究中心等主体参与的知识活动中”。以生产模式转型理论和大学生学习风格分类理论为依据,以高校在传统文理与工程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对基础研究与传播应用上的侧重点为分类标准,把高校划分为理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教学型和理论教学型四个基本类型,希望有利于提高对我国现阶段高校分类问题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各类高校做出理性的战略判断。
  • 摘要:高职教育在近几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伴随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的迅速扩张和在数量上的迅速增长,伴随着高职院校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其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工艺为特色,实施“差异化”策略和错位竞争,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和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无锡和宜兴实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了具有学院鲜明特色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陶瓷特色专业为抓手,推进机电、电子信息、经管各专业协调发展,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省内有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陶瓷艺术设计、材料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三个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重点专业,实施卓越技师培养计划,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路者。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接地方行业发展需求,创新形成了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不可替代性专业人才。
  • 摘要: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06年肇始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它是通过将学校学习和学校之外的实践直接整合的一种教育策略,是在教育领域、职业领域或与其他培养环境中有计划、有指导的实践的有机连接.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还能将工作中的问题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地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在促进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的发展.这种极具创新的教育策略,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合作教育只有切实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才能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因此,应深化对合作教育的认识,将校外实践科学融进大学常规学习计划中,结合校企实际,建立适宜的合作教育模式,将学生实践有机嵌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技能,又不影响企业生产。建议成立合作教育组织,成立相关基金,保证组织独立运行,积极研究、宣传国内外合作教育的经验,针对合作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积极引导合作教育发展。
  • 摘要:"任何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这是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阿什比的一个著名论断.升本14年来,南京晓庄学院的发展轨迹,不过是又一次为阿什比的论断提供了实证.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后,要保证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避免重大失误,发展策略选择就成为关键。策略,是变革的“活的灵魂”。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涉及面广,关系复杂,选择适切的策略,保持行动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原则性,具有重大意义。应稳定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比例关系,选择应用性文理工科专业为专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强化二级学科本体的建设,并横向拓展,现有二级学科专业应不受学科专业类别的限制,积极向相近、相邻学科专业领域渗透,实现学科交叉,促成新专业生成;在新的学科专业类别中设置新专业,应特别慎重,要力求避免专业设置的“孤岛”效应。要充分估计整个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战略目标确定之后,采取审慎、灵活又不失坚定的策略步骤,将成为关键环节。
  • 摘要:从教育生态学的学科视角切入认识,现代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社会结构中的一元,而是社会生态的子生态,也是一个由各种生态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从教育生态的闭合系统看,其是教育系统与外部各种环境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关系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高等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是自成体系的一个生态系统,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诸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生态教育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形势,而要推动高等教育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深化研究高等教育的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涵盖类型众多,面向受众差别巨大,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而是要实行差异化对待,实现质量标准的多样性,其标准的制订要根据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办学形式的多层次、人才市场的适应性、人才素质的塑造性等方面来建构;必须要建构起能够科学、客观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态评价体系,而且要注重其整体性。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在运行过程中,亦存在着潜性或隐性的生态危机与生态断裂,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思考,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科学、合理、健康生态机制体制的建构,以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平衡、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知识传播的网络化成为传统大学对知识传授方式必须面对的挑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知识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使必须在特定时间(课堂)和特定地点(教室)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大学教学方式面临巨大挑战.网络教学资源是指网络上可为教师或学习者所利用的MOOC不仅具有教师授课的视频,还有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成绩的评价等环节,其视频的短小精悍也是其突出的特点,利用者不必耐心地看完几十分钟的课堂视频,十分钟左右的视频,更有利于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M00C在全世界的流行极大丰富了网上教学资源,并使在线教育真正走向社会大众。据《国际教育信息化2013地平线报告》预测:平板电脑会在一年之内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2014年看来,已经成为事实);在未来四到五年中,可穿戴移动终端能够带来更高的教学效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使在线教育者能更快地适应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在线教育资源方面,网络公开课、微课、MOOC等不断丰富。总之,在线教育对于传统大学和在其中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教师是一个必须迎接的挑战,对MOOC等在线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否会成为未来高校经营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 摘要:近年来,教师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文件,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淮阴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积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己任,遵循卓越教师的培养规律,积极创新教师教育机制,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适应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卓越师资.建议建立“二次选拔、定向就业”的招生就业机制,拓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范围,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构建“跨学科、多方向、块课程、强实践”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评价机制,不断增强卓越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 摘要:"园校互动,校企一体"是指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大学科技园尤其是科技园中的企业作为一个共同体,交替、共同发挥育人作用.为了更好地探索“园校互动,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成立了大学科技园与人才培养工作对接领导小组,以大学科技园中的企业和学校共同作为主体,在建立“智慧徐州”的大背景下,依据徐州地区人才培养的需求、园区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尤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遵循人成长成才的规律。根据相关专业的知识结构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另外,通过开设公共课和专业课,以及到园区内阿里巴巴等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并规定相应的学时,使其具备本专业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基于我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在吸收同类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并重新制定相关政策对评价体系加以规范与促进,最终确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即学校和园区内的企业联合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倡导以能力和成果为基准的考核办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吻合。我校通过“政行企校”四方合作,依托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大学科技园、淮海文化产业园及大学生创业基地,形成了科技园、文化园和创业园三位一体的新载体。通过四位一体化的战略模式,将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协同发展之路,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形势,同时激发了师生的创业激情,实现了产学研创融合发展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为促进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摘要:中医药立法问题,从1983年董建华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到2013年《中医药法草案》列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档,再到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历时30年有余。尽管其正式颁布的历程还十分艰巨,但是,对于中医药高等院校而言,应该把握这一历史契机,站在中医药立法的高度,思考中医药教育发展前景。要建立中医人才培养三段教育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就需要理顺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教育与卫生、院校与医院、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只有通过机制体制方面的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医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和协同发展。应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级“医学教育”协调机构,通过组织机构创新实现两个系统之间,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并有助于提升中医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学校应调整学科设置,在中医人才教育体制中应弱化教育主管部门的功能,给院校充分的自主权,突出市场在人才培养数量、方向和质量上的主导功能。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我国政府必须强化职能,加强监管力度,通过监督、评价等的方式,明确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的“教育”职能。创新“三段衔接式”中医人才培养体制,尽量减少政府对教育与卫生的干预,更加注重市场化与开放化的特点,为中医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和扩大了空间。
  •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公共课的开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该门课程的师资有限,尤其是在大部分没有心理学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课程往往由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授课,其理论基础显然有所欠缺,加之心理健康课程与今后的就业无直接关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往往不足。在教学中掌握和应用迁移学习的规律,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应性强的教材,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需要,在心理健康公共课教材的编排上应当合理地加入适合各个专业发展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有效的迁移。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形成彼此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在知识体系中形成迁移,促进学习。同时教育工作者们也要认识到,为迁移而教不仅仅体现在某一堂课或某一门课程的教授上,不是只有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上才有体现,而是教师本身在掌握迁移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迁移的意识,避免不良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环境对学生造成消极的迁移,把迁移的意识渗透到每一项教育工作中去,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建设与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实践的全过程,融入到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高校各群体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成才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的重要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实践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对于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水平,通过高校向整个社会转化辐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资源,丰富教育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方式、反思教育主题,真正实现教育环境的民族性和开放性。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等教育实践的实效性,要求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制度建设中,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健全组织实施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
  • 摘要:教育部推行了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的工程教育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德国FH的实践经验来看,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是采取系统措施培养“卓越”的“工程应用”人才,以政企校“三元共生”合作平台为基础,建设多元化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双师型“工程应用”师资团队,构建创新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由于教育投入和运用效率的限制,在高校难以直接建立完整的行业真实工作环境,必须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有利生产资源和真实研发项目作为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此外,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导“理实结合”教学理念,引导所有任课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广泛采用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技术操作强化原理和概念的认知。政府也应制定相关政策,对学生参与科研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企业应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设立专职校企实训中心,负责校企实验室共建、学生能力培养、师资选拔与培训、学生培养监控和评价,并制定校企科研合作计划和兼职工程师岗位职责等规范。
  • 摘要:学生软实力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20世纪末期以来的高职学生培养政策文本中,高职学生软实力教育思想却长期处在缺失状态,如何构建高职教育政策文本中明晰的学生软实力教育思想,这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界热烈讨论的焦点.在未来的高职教育政策设计中,应积极回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和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即在高职学生培养定位上,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既具备高技术高技能又具备高素质,树立培养高职学生软实力是现代职业教育重要职责的发展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同时融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内容的教育,将高职学生软实力教育的内涵真正引入到高职教育的范畴中去。应强化高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让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其实高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能够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而要达到这点,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传授与实践相关的软实力方面的知识,另外在高职教育政策中强化相关理念也是不可或缺。
  • 摘要:本文在探讨文化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时,一般是指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情绪情感和心理倾向等文化要素与教育的关联。文化对职业教育形成一种约束,但它不像经济、政治等对职业教育的制约那样明显、直接,然而却又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对我国职业教育起着制约、引导、促进等多重作用。在进行教育改革,制定改革方案和评价实施效果时必须对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能够对文化因素的影响产生平衡作用的只能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相对应的政策。这也就是说,教育主管者需要在政治和经济层面采取措施来促进和发展职业教育,平衡文化因素的影响。历史和实践也证明,只有在政策和经济层面做出足够的努力,才能抵消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 摘要:校本教研,研究的是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学实践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正受到愈来愈大的关注.可以说校本教研是课改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在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这需要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本质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实施校本教研,一方面要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要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必须构建一个引领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校外支持网络。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把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紧紧结合起来,使研究者与实践者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围绕“怎样的改进更好、更有效”展开讨论,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 摘要:徐州医学院从1984年起率先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试办定向麻醉学专业班.1986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在徐州医学院等高校首创麻醉医学本科专业,并正式列入专业目录.历经30年艰苦创业,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麻醉学专业本科办学模式,麻醉学本科办学的办学模式在国内发挥了示范与先导性的作用,为缓解麻醉学专业人才极度短缺的状况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展了由世行资助的《21世纪初麻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1292B13071),启动了"麻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麻醉学终身教育体系的新思路.经过多年的探索、试行、实践与检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以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内外输送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政府、社会、同行和媒体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