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2年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研讨会
2002年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研讨会

2002年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研讨会

  • 召开年:200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2-06-04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会议文集:中国古陶瓷无损科学鉴定的方法、前景和意义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长沙窑"就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石渚》诗中提到的"石渚窑".这颗在地下湮没达一千余年的陶瓷明珠,一直到建国以后才被考古人员发现,至今屈指还不到五十年. 长沙窑瓷器以釉下多彩著称,它不仅釉色瑰丽,装饰新韵,而且文化内涵丰富.近二十年以来,市面上出现的仿长沙瓷制品越来越多,有些仿制品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长沙窑产品一般售价不高,而化验检测费用较高,这就给长沙窑瓷器胎、釉的化验带来了困难,就目前而言,长沙窑瓷器一般仍以目测鉴定为主.这里,笔者根据对长沙窑鉴定的经验和体会,谈四点识别长沙窑仿制瓷器的简易方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陶瓷原料的区别 二、烧成温度的区别 三、制作特点的区别 四、装饰特点的区别
  • 摘要: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发现后[1,2],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汝官瓷的试制和研究,认为宋代宫廷的御用汝官窑可能在汝州城内.历经十余年的查找,先后在文庙附近发现了汝官窑的残器、瓷片、独特的青釉瓷片.并在地表4米以下发现了大批宋代的配釉原料[3],1999年7月,汝州市公安局在文庙附近盖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处进行试掘,遂马上向省文物局汇报,文物局非常重视,派省文物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少量汝官窑瓷片和十分独特的青釉瓷片以及修坯用具等,但未能发现窑具.2000年4月下旬,有一户居民在汝州城内张公巷处盖房,出土了窑具与瓷片,笔者现场捡到了十余片匣钵残片,这些匣钵片非常独特,有装烧工艺品的桶式匣钵,也有装碗用的漏斗式匣钵.其桶式匣钵底部的中间有圆孔,大小不等,有一片匣钵底部的直径为47cm,圆孔直径是6cm,还有一片匣钵的底部直径为36cm,而圆孔直径是16cm.笔者反复研究,断定这是一处非常重要和独特的遗址.于是,我们立即向省文物局和省文物研究所作了汇报,有关领导对此非常重视,马上派人进行抢救性发掘,揭开了汝州张公巷窑址发掘的序幕.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陶瓷科技考古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是这一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早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工学实验馆馆长周仁先生即进行了有关陶瓷科技考古的尝试.50年代始,他和他的学生们就对这一学科展开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应该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三代专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持续追求,业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从而为我国陶瓷科技考古学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中国古陶瓷的科技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陶瓷万年以上的悠久历史、遍布全国的窑址遗迹,实可谓代有名瓷,地有特色.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以及奥妙无穷的科技内涵,使之无愧为中华文物中的瑰宝.长期以来,国内外收藏家、鉴赏家和著名博物馆一直将其列为重要藏品,致使其拍卖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中国古陶瓷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拍卖价格,导致了仿制品的出现,而近来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各类精仿名瓷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直接搅乱了文物市场.面对这一严峻局面,陶瓷鉴定专家和陶瓷科技考古专家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必须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通力协作、充分协商,建立一套多学科综合鉴定的模式,而这套中国古陶瓷的鉴定模式应能对大件器物进行无损可靠的鉴定.本文介绍了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基础和现状.
  • 摘要:陶瓷鉴定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它需要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遵循客观规律深入地钻研,它需要大量的专业实践活动调查发掘历代陶瓷窑址,得到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其制作工艺的时代规律.它需要接触大量社会流传的实物,尽量多地获得感性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它需要大胆面对各个时期制作的假古董,调查了解制作假古董的工艺特征.总之,在陶瓷鉴定上要取得成果,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作者现在根据自身从事陶瓷考古工作的实践,谈一谈关于陶瓷鉴定问题的认识.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古陶瓷的鉴定迫切需要采用科技鉴定方法 二.用于古陶瓷鉴定的科技方法、单位的确定 三.关于各种鉴定方法的抗造假能力 四.关于权威方法和权威实验室的确认 五.数据库的要求和标准 六.全国重点科技检测实验室的联合鉴定机制
  • 摘要: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从1975年开始研究古陶瓷热释光测定年代,当时主要是测定出土陶器碎片的年代,为考古研究服务.由于出土陶器不存在真伪问题,所以测定的目的是获得陶器烧制的准确年代.为此,需要测量很多的参数,除了测量陶器本身提供的年代参数外,还要测量陶器埋藏遗址的环境剂量率,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不过,正因为经过这细致和复杂的工作,才为以后的真伪鉴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真伪鉴定也是测定年代,但是做真伪鉴定的陶瓷器的历史条件是不知道的,所以环境提供的很多参数测量不到.另外,要求鉴定真伪的陶瓷器都是完整器物,不允许取很多样品作年剂量测定,所以年代测定的误差可能要大一些.但是即使这样,对真伪鉴定仍然没有问题,因为真伪鉴定只要能分清被鉴定的器物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就可以了.例如我们测到一件唐三彩陶俑的热释光年代为距今1100年,测定误差为20%,则这件陶俑的烧制年代在距今880-1320年之间,这肯定是古代的.又如我们测到一件北魏陶马的热释光年代为距今20年,测定误差为30%,则这件陶马的烧制年代在距今14-26年之间,这肯定是现代的.本文介绍了热释光断代在古陶瓷鉴定中的应用情况.
  •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单位和"专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精仿各类中国古代名瓷,其水平之高,几乎可以难辩真假.于是,如何有效鉴别中国古陶瓷的真伪,便引起古陶瓷鉴定专家、文物收藏家、陶瓷科技专家以及所有关心中国文物事业的领导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90年代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文物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不少科研单位、高校和博物馆纷纷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和陶瓷鉴定专家密切合作,深入开展了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研究.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经过相当时间的探索,业已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使我们对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然而,正如李政道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是一个相当规模的系统工程,要根据文物市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以逐步完成.显然,如何逐步完成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工作?是我们这次会议研讨的重点之一.在这里,我们不揣固陋,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便抛砖引玉,展开讨论,最终达成或基本达成共识. 一、国家文物部门的领导和指导,是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顺利开展的保证 二、多学科协作,是中国古陶瓷鉴定的必由之路 三、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的人员组成和运行机制 四、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任务和展望
  • 摘要:汝瓷代表了我国青瓷的最高成就,她以玉石般的温润感及悦目的天青色而令世人注目.因此,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揭开汝瓷的神秘面纱.本文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发掘出土的汝瓷残片、越窑青瓷残片以及不同公司生产的汝瓷仿制品进行了对比研究.
  • 摘要:古陶瓷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身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系和内涵.古陶瓷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新材料.它与石器不同,石器虽然是人工制品,但是人类只改变了它的形态,没有改变它的结构.古陶瓷是先民们"点土成金",创造出来的第一类新物质.这一类新物质一经出现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管历史沧桑如何巨变,它都一往无前,直至当代,久盛不衰.先民们创造的这一人间瑰宝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对人类社会巨大而永恒的贡献.古陶瓷学具有如此漫长的历史,这在各学科中是独一无二的.古陶瓷学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古陶瓷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信仰、审美、丧葬、交通、贸易、战争、隶属关系、朝代兴衰等等内容.要了解古代社会就不能不研究古陶瓷.古陶瓷学是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古陶瓷学的研究、仿制和鉴别进行了探讨.
  • 摘要:以前,我们对中国陶瓷的认识,基本局限在西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古陶瓷研究和考古发掘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洛阳西周墓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原始瓷器,种类有豆、罍、尊、瓿等,两面施釉,呈青绿色,敲击有声.根据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进一步检测,认识到中国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瓷器.随后在郑州商城的一些考古发掘中,又确定了我国商代就有了更早的原始瓷器,这样,就将中国瓷器的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了.瓷器的出现是在陶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根据考古学研究,中国早在距今万年前就开始出现和使用了陶器,也就是说中国陶瓷史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由于陶瓷质地坚实,性能稳定,特别是瓷器耐酸防腐蚀,得以保存长远,记录了我国科技、文化、生产、生活大量的信息,其优美造型、装饰绘画,为鉴赏家所珍爱,成为我国悠久文明的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窑址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有关科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著名窑址有龙泉窑、邢窑、定窑、磁州窑、汝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窑、赤峰窑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工作和成果都离不开自然科学家的参与.但是从整体来讲,自然科学家参与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古陶瓷研究和鉴定方面,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包括考古学家和文物鉴定专家的有机结合,或者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开展系统的、权威的、深入的文物考古研究,应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关于中国陶瓷发展和古陶瓷研究的合作问题,本文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 摘要:本文测试了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南宋地层(修内司官窑)和元代地层以及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瓷片的微量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指出老虎洞窑两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片胎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处在三个区域.说明它们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这一结果有可能作为区分老虎洞窑两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的科学依据.研究还发现老虎洞窑南宋地层瓷釉的微量元素分散性较大,而元代地层瓷釉则比较集中.说明修内司官窑在开创之初,对釉所用原料和配方正处在探索阶段,而到了元代则是在修内司窑较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也正符合文献记载的修内司窑是南宋王朝在杭州建立后所设立的第一个官窑. 研究还指出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工艺虽为文献所说的是"袭故京遗制",但也仅在底足外撇,满釉支钉支烧等某些工艺特点上见到汝窑的影响.由于南宋修内司窑地处南方,所用原料和烧制工艺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南方越窑等成熟工艺的影响,使得修内司官窑瓷无论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或外观色调上都和汝官窑瓷有明显的差别.
  • 摘要: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对人类文明史作出了杰出贡献. 文物鉴定是一门科学,是研究与揭示历史文物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达到正确断代目的的科学.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其科学总结不足,使其停留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性认识阶段,而未能完全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文物鉴定是文物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保留至今的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珍贵的文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文物进行研究、鉴定、保存,具有重要意义.陶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也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鉴定当然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鉴定既然是一门科学,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认为鉴定是不科学的,最多只能是一种经验,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因而加以否定.瓷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遗物,瓷器鉴定实际上就是鉴定瓷器的时代特征.时代不同,瓷器的特征也就不同,即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特征的瓷器,这就是我们鉴定瓷器年代的科学根据.本文介绍了传统方法鉴定瓷器年代的科学性.
  • 摘要:在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及他所领导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研讨会"于2002年6月4-5日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家治教授和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昌燧教授负责学术组织工作. 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陕西、重庆、安徽等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文物考古部门、高校和研究所的一百多位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李政道、严东生、刘东生、柯俊等院士及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皆于百忙之中,到会讲了话,从不同角度高度赞扬了本次会议的作用,并为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李政道教授指出,瓷器(china)乃中国文化之精髓.陶瓷的断代,断源等问题必须由文物鉴定专家和陶瓷科技专家通力合作,交流切磋,方能圆满成功.他呼吁国家科技部门和文物部门的有关领导,给予古陶瓷科学研究以更多、更具体的关心和支持.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对李政道教授及他领导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极力促成中国古陶瓷考古和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表示感谢和敬意,他相信这一结合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和中国的古瓷器研究,并认为这一举措,对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都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的老领导,著名无机材料科学家严东生院士在讲话中提出了瓷器应该作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观点,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刘东生院士介绍了地学和考古学的历史联系,指出古陶瓷的发展史基本与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一万年以来)阶段同步,这中间应有必然的联系.他说,地质学已越来越关心现代人类的活动,换句话说,地质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柯俊院士则阐述了陶和冶的关系,并以故宫金砖为例,生动地论述了"陶"、"冶"和教育的内在联系.几位院士和张文彬局长的讲话,高屋建瓴,拓宽了与会者的思路,充分肯定了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大家极大的鼓舞.
  • 摘要: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它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古瓷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华夏文明的缩影,历来受人青睐,其中美仑美奂的稀少精品,更被视同珍宝.古瓷在商品社会里,既是一种特殊商品,又是一种财富,并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升值.所以,中国古瓷成为古今中外公私收藏家的主要追逐对象.然而,出于崇古与牟利,自我国明代以来就出现了官方与民间伪造、仿制古瓷的现象. 最近20年,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沉寂多年的民间收藏日益复苏,制作仿古瓷之风愈演愈烈,这不仅给正常的收藏事业与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无穷的困扰和危害,给爱好者和消费者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它不可挽回地败坏了中国古瓷优秀艺术传统的美誉.因此,我们必需联合起来采取对策,依法打击这一社会公害.否则,长此下去,此种以假乱真的假古董,将会贻害千秋万代.本文对当代仿古瓷进行了探讨和剖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