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2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
2002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

2002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2
  • 召开地:绵阳
  • 出版时间: 2002-09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经济研究会

会议文集: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研究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建立的几个基本观点 1.大国效应: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产品消费大国,在世界近期的农产品贸易史中,中国对世界市场上的农产品供求形势和价格影响很大,在直接影响别人的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我们自己,具有明显的大国效应.要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大国效应,在我国农产品在质量价格方面没有比较优势的状态下,力求占领国内市场.这一方面可以使国际农产品降价,等于使其市场竞争力相对下降,另一方面等于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地区差异:农产品的形成是人与自然合作的事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然而我国地域广阔,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在不同地区形成过程中具有成本和质量差异,即其市场竞争力也因地区差异而会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搞好不同农产品的生产地区选择,不要盲目地扩张和增产在某地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有差异,折射到农产品需求方面也会产生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时,要注意农产品输入的对象地区的选择. 二、比较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获得的前提和基础 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获得和提高
  •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的一项迫在眉睫和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大力推进农业的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应当成为当前我国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三大着力重点.本文内容包括: 一、努力进行农业组织化模式的创新 二、制定行动计划,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大力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江苏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状评析 三、提高江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奶牛养殖的产业优势;二、奶牛养殖发展面临的问题;三、用奶牛养殖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然而,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农业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就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来看,1996~1998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307美元,在有数据的115个国家中,排第95位,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是低水平的(杨万江、徐星明,2001).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探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与高等农业教育的关系.
  • 摘要:总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一个企业、行业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投入和总产出之比.TFP作为衡量一个行业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反映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方面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备受人们的关注.农业TFP提高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变化不仅使本行业产品价格下降,提升既定市场条件下农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带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更多可用资源.农业生产率增长的构成,则分别反映出技术进步和科技推广对农业生产率变化的不同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实现了快速地增长,生产率水平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拟以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1980年至1995年间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变化及构成.
  • 摘要:构成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质量、价格和服务.农产品的质量是决定农产品竞争力的基础.在同样的质量条件下,价格便起主导作用.在同样的价格条件下,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竞争力的大小.因此,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而只有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弱势. 要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技术推动的角度来看,需要考虑我国农业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环境、国内的技术基础、市场条件、历史渊源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技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通过选择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点技术领域,我们可以有理智地调配国内各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可以排除来自对我们来说是次要领域的诱惑,以便从技术上保障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稳定性;还可以全国一盘棋地统筹规划,从而避免出现各地在相关项目上低水平的重复.本文内容包括: 1.动植物品种培育与改良 2.动植物的快速繁殖 3.农用生物制剂(生物农药、动物疫苗、动植物生长调节剂) 4.海洋农业开发 5.测土配肥与精确农业 6.节水技术和设施农业 7.农业信息化与服务体系建设 8.农产品深加工 9.食品安全与标准化
  • 摘要:经济增长与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思索的问题.一般的经济方程在测算技术进步时,总是假设规模经济为零,即将规模经济纳入技术进步的范畴.这一方面妨碍了人们对适度生产经营规模的决策,另一方面也使技术进步贡献的测度产生偏差.如果假设情况应用于递增报酬的一般经济增长系统,将会夸大技术进步的作用;若应用于递减报酬的经济增长系统,则会低估技术进步的作用.为明确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各自贡献,以便更为客观地评价它们的作用,必须将规模经济从技术进步中分离出来.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尝试构造了一种将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分离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检验.
  • 摘要: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是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率低,城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我国加入WTO,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拓宽了市场空间,将对农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取决于我国农业政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决于市场主体对此作出的反应,取决于我国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竞争力的提高.在现在和未来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农产品的竞争最终反映为科技支撑程度.因此,要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本文内容包括: 一、农产品技术支撑的基本理论及案例 二、我国农产品技术支撑现状 三、科技支撑运行措施
  • 摘要:加入WTO之后,海峡两岸农业受到的冲击都比较大.虽然两岸在产业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具有很多相似性,但双方在农业发展水平与重点、资源分布上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海峡两岸充分利用这种差异性,进行优势互补,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则可以将加入WTO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本文内容包括: 一、两岸农业科技的优势和特点 二、加入WTO后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领域 三、加入WTO后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
  • 摘要:欧盟是欧洲统一的大市场,它囊括了欧洲15个国家,今后中、东欧其他一些国家也可能加入欧盟,使欧洲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扩大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不可忽视欧盟市场.但是,目前我国出口欧盟市场的农产品由于卫生、质量标准不符合其要求,出口农产品在欧盟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欧盟对农产品进口的标准要求,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对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内容包括: 一、欧盟农产品进口的卫生安全标准 二、欧盟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政策的调整及原因 三、农产品出口欧盟的市场竞争力 四、提高我国农产品在欧盟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天津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天津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三、天津市蔬菜产业发展目标与重点 四、天津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四川水果业的现状 二、入世对四川水果业的影响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四川水果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摘要:中国已经加入WTO,湖南省农产品将全面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因此,如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湖南农业结构,提高湖南农产品的竞争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内容包括: 一、湖南省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二、提高湖南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对策
  • 摘要:草原畜牧业专家系统又称中国牧区草原畜牧业专家系统.是我国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和西部地区农业知识经济重要的内容.草原畜牧业专家系统是面向牧区、以农牧民为最终用户,以计算机作工具,为中国牧区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科技工具.本文内容包括: 一、草原畜牧业专家系统的内涵 1.草原畜牧业专家系统(下称本专家系统)是以专家知识为基础,以计算机数字化传输为手段的知识体系工程.它本身是草原畜牧业地区一项完整和重大的农业系统工程.它的指导思想是系统论、系统工程理论,具体到农业知识系统工程,我们较多地采用了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农业系统工程理论,除了系统工程方法和理论外,比较有农业个性的是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农事学".由于"农事学"提出的是指导架构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因而能把系统论,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很好地与农业的地域性以及农业自身的规律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本专家系统是农业知识系统工程. 二、草原畜牧业专家系统研制宜采用多学科专家组合形式与结构 三、草原畜牧业新的进展与草原畜牧业子系统的设置 四、草原畜牧业生产技术专家系统 五、政策建议
  • 摘要: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蔬菜生产仍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方式.我国拥有丰富而廉价劳动力资源,从而使蔬菜生产成本较低,有较强的价格优势.本文内容包括: 一、我国绿色蔬菜生产的竞争优势分析 二、我国绿色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三、应采取措施和对策
  • 摘要:我国加入了WTO,随着农产品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更会加剧国内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已刻不容缓,它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工作的一个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内容包括: 一、农产品市场竞争特点 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 摘要:从现代农业发展前景来看,农产品的竞争不仅是初级原料的竞争,还包括资金、技术、加工、市场营销以及管理、信息等一系列要素在内的综合竞争.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运用有关工业理念,包括(1)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保证农业生产内部活动的协调一致;(2)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在品种、数量、质量上符合市场需求,在时间、空间上相互衔接;(3)按工业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原理来保证农产品从原材料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质量控制等.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必须对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形成完整的工艺流程,要依靠从原材料、生产、加工、流通、市场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按标准化生产,运用部门关联理论,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从严抓好每一道工序,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才能提高农产品内在和外在的品质,从而达到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内容包括: 一、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 二、抓生产环节的控制,形成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效益 四、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善农业生产的宏观运行环境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我国畜牧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优势 (一)畜牧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保持高的增长势头.1978~2000年畜牧业产值年均递增率17.6%,肉、蛋、奶的年均递增率也分别为9.6%、14.8%和11.7%.近年来畜牧业和渔业增加值已占到农林牧渔增加值的1/3以上,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畜牧业的长足发展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畜产品供需基本达到平衡有余,部分供大于求,有剩余.目前,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有1亿多人,畜牧业收入在其家庭收入中的增长贡献率占到30%以上;在欠发达地区,畜牧业收入一般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畜牧业的发展不仅调整优化了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而且改善了我国居民的食物结构和营养结构. (二)畜牧业发展有相对比较优势 1.畜产品生产有着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 我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研究中,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着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根据有关学者研究,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对生猪饲养成本进行比较优势测算.据程国强研究(1999)中国生猪具有较大成本优势,1990~1995年中国生猪国内资源成本系数为0.32~0.44;徐志刚(2001)通过对我国生猪的农产品成本资料研究发现,国内生猪生产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均小于1.也有的通过直接比较国内外生猪的每公斤增重成本及具体成本项目构成认为,中国生猪饲养不论农户和专业户饲养每公斤增重成本均低于美国的生猪饲养成本(黄季焜,2000).以上说明我国猪肉产品生产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 二、加入世贸组织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三、提高畜牧业生产竞争力的思考
  • 摘要:近10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和加工出口的数量、品种均在增加,去年又比上年增加25%.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出口蔬菜的品种,还是质量,特别是安全性问题,尚不能满足出口的需要,致使出口蔬菜单价连续下跌.以山东为例,山东出口蔬菜总量占全国的26.7%,1996年以来的6年间出口蔬菜的降价幅度高达50%.目前,中国蔬菜产业在大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开拓国际市场时不得不面对的技术壁垒.从1999年11月18日中韩大蒜战算起,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蔬菜在国外多次遭遇红灯,涉及的品种由大蒜、大葱、香菇扩展到西兰花、番茄、脱水蔬菜等,涉及的国家由韩国、日本扩大到菲律宾、沙特、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及英国等.中国加入WTO后,与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壁垒正在消除,但技术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正在加强.从2001年1月开始,日本加强了从我国进口蔬菜的检验,检验的项目达62项之多,并实行批批检验,要求我方提供每批药残记录.欧盟也把检验项目扩大到56个,并把菊脂类农药残留量指标提高了200倍.对此,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尽快解决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障碍,才能赢得市场主动权. 本文队如何提高我国蔬菜生产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 摘要:至2010年以前,北京农业的产业新格局定型并相对稳定,籽种、畜禽、饲草(料)、蔬菜、瓜果、水产、特种种养(花卉、药材、食用菌等)以及观光农业将成为8大主导产业.耕地面积减少100万亩左右.粮、经、饲面积之比大体上达到4∶3∶3,高耗水的水稻面积将不超过5万亩.平原林业将随生态绿化建设,速生林面积迅速增长.乳牛、肉羊、肉牛等草食家畜与猪、鸡、鸭等单胃动物平分天下,各占一半(按标准畜计算),池塘养鱼囿于水资源制约,面积可能缩减10%.此外,冷链、净菜加工、食品制造可能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将成为郊区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产值比重达到12%~15%;农业科技产业(除籽种以外的生物农药、天敌、疫苗等生物制剂,生物有机肥料,添加剂,农业环保,农业IT,农业设施与中小型农业机械等生产与经营,以及相应的技术服务)将成为郊区二三产业的先导产业.本文研究并且提出了北京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 摘要:加入WTO后,中国粮食市场竞争必然发生重大的、实质性变化:一是国内市场将趋向国际化,将由国内的、局部的竞争转变为国际的、全方位的竞争;二是市场竞争将主要由产品实力转向包括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三是市场竞争将由价格、广告等传统的方式竞争转向创新物业形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其附加值的竞争;四是市场竞争将由直接争夺销售市场转向培育、开拓、创造新的销售市场的竞争;五是市场竞争将由产品数量为主转向质量、品牌的竞争;六是市场竞争将由主要依靠企业的效率和实力转向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能力的竞争.本文内容包括:一、"入世"给中国粮食产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二、中国粮食产业如何应对"入世",提高竞争能力.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提升乡镇企业竞争力是加速实现东北地区现代化的紧迫课题 东北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目标应把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和落实.因为,一方面可以通过乡镇企业和其他类型中小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解决现代化前期(即工业化)中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技术的高度发展,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速实现工业化,从而为东北地区现代化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来加速实现现代化进程,这已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因此,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关键.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为促进该区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几年东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据来自有关资料表明:一方面乡镇企业单位个数减少速度过快;另一方面,销售收入增长迟缓.因而大力提升东北地区乡镇企业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二、提升乡镇企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三、提升东北地区乡镇企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且丰年有余.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各国绿色技术壁垒已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频频被国际市场所封杀,我国农产品如何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向多样化、高品质、安全性方向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而绿色食品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它也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一、绿色食品的内涵 二、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变迁过程 三、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体系设计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中国综合农业区重新分区的理由与原则 二、中国综合农业区的新划分及其优势农产品 三、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农业产业开发与技术创新
  •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如何在这个主战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分析入手,论述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实际指导意义. 一、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指导作用的局限性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各国应按照各自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从事生产,并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各自的比较利益.其后海克斯与俄林假设在各国的技术相等的情形下,生产方式会决定于土地、劳动力、天然资源与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差异,每个国家比较自己与其他国家在生产要素上的差异后,选择发展条件最佳的产品,出口比较优势高的产品,进口比较优势低的产品.尽管比较优势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各国对外贸易的起因,但是我们在实施农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时,不能将比较优势理论绝对化,不能将比较优势理论推向极至.因为: 二、竞争位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简要回顾 三、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对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启示
  • 摘要:加入WTO后,我国将由有限范围内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自我开放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这会给中国及上海农业带来多方面的机遇,本文内容包括: 一、入世后上海创汇农业的机遇 二、上海发展创汇农业的条件和问题 三、上海发展创汇农业的政策措施建议
  • 摘要: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发展外向农业的诸多优势,历来是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大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在WTO的框架下,研究如何提高浙江省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发展浙江省的效益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内容包括: 一、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格局 二、浙江省出口农产品竞争力评估 三、提高浙江省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难点 四、提高浙江省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摘要:作为广东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海洋与水产业多年来一直以较高的经济效益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广东水产业在获得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近年来,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水产品出口增势趋缓.使广东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提升水产品的竞争能力,怎样继续保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优势等问题,就成为各界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内容包括: 一、广东省水产品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特点 二、广东水产品竞争力总体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提升广东水产品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 摘要:中国是世界生猪生产第一大国,其生猪的存栏数以及猪肉的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7.37%和44.57%,每年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猪肉总量在400万吨左右,占世界生产量的4%~5%.同时,中国还是猪肉的重要出口国,活猪、冻猪肉和猪肉罐头是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2001年我国冻猪肉出口量为10.3万吨.但是我国猪肉的出口量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占全国生产总量的相对数都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四川作为生猪大省,生猪产量居全国第一,素有"粮猪安天下"之说.2001年四川猪肉产品的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8.84%,可见川猪在四川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生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这些优势正在减弱或丧失,入世后四川的养猪业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入世,本文通过对四川养猪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比较,提出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四川生猪的出口竞争能力,让川猪为四川农业上新台阶再立新功.本文内容包括: 一、四川养猪业发展现状和作用 二、四川养猪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四川养猪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 摘要:在经济学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农业产业的市场结构看做是最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因为传统农产品市场上:生产者(农户)和消费者众多;绝大多数农产品为同质商品,其易辨识性强;农产品的交易频率较工业产品与服务性商品要高;生产要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论是,农业产业市场上信息不仅完备而且对称,通过多边议价而形成的非人格化的市场价格就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交易双方的均衡福利分配.显然,现实的经济世界中,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一不现实的假定,即便是农业产业领域内也是如此.这样,强化竞争必然增进效率的传统理论逻辑也就必然要受到现实经济生活的挑战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审视.这一点对转型经济中的我国农业产业显碍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市场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过度竞争现象.本文基于过度竞争的一般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市场中的过度竞争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 摘要:在我国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需要一系列条件,其中主管或从事农业管理工作的基层干部的意愿不容忽视.基于此,我们对浙江省的有关农业干部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建议.
  • 摘要:这本经典著作中,T.W.舒尔茨指出,"传统农业应该被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的特点就在于:首先,技术状况即使用的生产要素长期内大致保持不变;其次,如果把生产要素作为收入的来源,那么获得与持有这种生产要素的动机也是长期不变的.从而,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也会处于长期均衡的状态.因此,舒尔茨认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出路在于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即技术变化,"技术变化在实质上至少是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减少或改变的结果."如何才能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呢?舒尔茨主张建立一套适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1964).在强调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的重要性方面,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与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和其他论著中提出的更一般的观点是一致的.">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具有十分丰富而广泛的内涵,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各个领域.一般而言,现代化被理解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是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但是,从经济学角度认识现代化,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则主要归功于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库兹涅茨识别了现代经济增长共同的主要特征,并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解释为在一个长期内提高为其居民提供种类越来越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这种日益提高的能力基于不断进步的技术以及它所要求的制度上和意识形态上的调整".库兹涅茨尤其强调了技术进步以及制度、意识形态不断变革的重要性.罗斯托则主张,所谓现代社会就是具备经济上自我持续增长能力的社会.他提出的经济起飞理论,认为任何社会迟早都会经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经济现代化要求生产的增长超过消费的增长,从而额外的资本流动使经济在普及教育的环境下,在有利的金融与经济组织的推动之下,开始起飞,并进入自我持续的增长阶段.二战以后,对农业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的经济研究取得突出的进步.在<改造传统农业>这本经典著作中,T.W.舒尔茨指出,"传统农业应该被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的特点就在于:首先,技术状况即使用的生产要素长期内大致保持不变;其次,如果把生产要素作为收入的来源,那么获得与持有这种生产要素的动机也是长期不变的.从而,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也会处于长期均衡的状态.因此,舒尔茨认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出路在于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即技术变化,"技术变化在实质上至少是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减少或改变的结果."如何才能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呢?舒尔茨主张建立一套适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1964).在强调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的重要性方面,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与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和其他论著中提出的更一般的观点是一致的.
  • 摘要:经过2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农业的内在素质与改革前后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农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资源分布局面,使得我国依然面临着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使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问题.从世界农业的发展史来看,只有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农业,才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主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农业高新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农业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依靠科技","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示:"要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因此,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终手段,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最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内容包括: 一、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现存的问题 三、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战略 四、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
  •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农业技术指导站开始,国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以县(市)级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在以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时,长期进行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利用广播、墙报、画廊及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讲座,印发科技资料,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市场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月桃花正月开,六月油桃四月卖,草莓腊月就上市,黄瓜成为四季菜",这就是农民通过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围绕市场、依靠科技创新,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的真实写照.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从事农技推广活动的前沿阵地.他们除了进行农业常规技术推广和大面积生产技术指导外,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还起着信息传播和创新技术的推广作用.长期以来,深入基层,利用各种阵地培植科技典型,以点带面,使果树温室栽培、反季节蔬菜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特种养殖等农业新技术得以推广.本文介绍了农产品的优质高效与市场竞争和市场竞争与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等等内容.
  • 摘要: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须在WTO框架下按照签订的各项协议对外国商品和投资敞开大门,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因此,在这种新的格局下,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如何,已成为直接关系着7亿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农业在较大程度上仍是一种谋生手段,如果竞争力薄弱,将威胁到农民的基本生活,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全局.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问题.制约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商品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政府经济政策,包括WTO谈判中的开放度与市场准入条件等,以及现行经济体制及改革进程等.这篇短文拟对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本文内容包括: 一、成本与价格 二、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 三、农业政策与经济体制
  • 摘要: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都要求我们把农业发展放在国际分工的大环境中来安排,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置换,达到地区和全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一国永远是其最具比较优势商品的净出口国,最具比较劣势商品的净进口国.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一国的比较优势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 目前,国内有关农产品比较优势的计量方法与模型主要有四种:一是"显示"比较优势法,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二是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指赚取(或节省)单位外汇而从事生产活动所需要消耗国内资源成本的价值;三是净出口指数法(概念见下文);四是劳动密集指数法,指某种商品的资本投入量与劳动力投入量之比与该国所有商品的资本投入量与劳动力投入量之比的比率.四种方法各有优劣,但都只能是对基本真实关系的近似估算.基于此,本文试图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对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动态分析.
  • 摘要:各国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特定的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时期是变化的.故比较优势理论可用于特定条件下大豆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换和贸易的研究.本文内容包括: 一、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计量方法 二、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间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 三、大豆主产国间大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 四、中国周边亚太地区大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 五、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 摘要:中国加入WTO以后,贫困地区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强化贫困地区农产品入世后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收入,本文以贵州省为例,进行探讨. 一、贫困地区农产品竞争力态势分析 首先,贵州省贫困地区农产品商品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据1999年统计,48个贫困县的农产品商品率达到28%,比1990年的18.2%提高了9.18个百分点. 其次,贵州省贫困地区涌现了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了不少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如贵州罗甸县是国定贫困县,依据当地气候资源,发展早熟蔬菜.在供应省会中心城市贵阳的同时,还远销成都、重庆等地,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第三,生产名特优农产品,拓宽市场.如贫困县贞丰牛场因地制宜在岩溶山区种植花椒.花椒麻辣味浓,芳香味持久,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 第四,农产品加工出现产业化势头.贵阳市郊龙洞堡"老干妈"企业集团利用贵阳市周边农村生产的辣椒加工成辣椒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成为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辣椒的龙头企业. 二、贫困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三、贫困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弱化带来的后果 四、贫困地区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的对策探讨
  • 摘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引起各级政府、科技界、农业产业界和广大农民的普遍关注.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对这些经验、问题和进一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本文内容包括: 一、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 二、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三、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兴起和发展的背景 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经验和问题 五、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 摘要:随着我国农产品供求局面的根本改观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提高农产品质量就成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实施农业标准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双赢战略和有效途径.农业标准化既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国内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素质的基础和手段.本文从标准化思想出发,力争较为规范、系统地阐明农业标准化的内涵,以及对振兴中国农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巨大作用.
  • 摘要: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且呈上升趋势,国际竞争力弱.要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首先,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在关键领域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才能培育起我国农业的核心能力和"发展极",迅速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农业技术系统是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应用体系的有机整体,该系统的效应依赖于三个体系之间的互动,尤其是软硬技术之间的匹配.现代农业的竞争力是一种基于知识体系的能力,它在产业技术、组织、制度、文化等诸要素相互作用之中,动态地、系统地、均衡地发生变化,硬技术进步是这种能力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软技术进步则是保持和发挥这种能力作用的充分条件.本文内容包括: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本质内含 二、农业软技术进步的功能 三、农业产业化和面向农业竞争力的技术选择
  • 摘要:加入WTO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入世在短期内会对我国农业带来很大冲击,主要对于某些农产品由于进口量大而对国内农业产生调整的压力.我国承诺加入WTO以后大幅度下调农产品进口关税,承诺取消出口补贴.根据农业协定,我国从2002年到2005年将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大幅削减农产品的关税水平,大幅度增加最低关税限额的农产品数量,将总体关税水平降低到17%左右.除此之外,还在配额的分配中大幅增加私营企业所占的比重. 从价格的竞争来说,目前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中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国内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不具有比较优势;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程国强,1998;卢峰,2001).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通过加入WTO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依据.但是,农产品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而是包括价格、质量和市场营销在内的多方面竞争.从价格的竞争看,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大国,进口农产品会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产生很大影响,大量进口会大幅提高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对进口产生抑制作用.本文介绍了加强农业组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组织体系的主要构成;构建完备的农业组织体系的基本思路等等内容.
  • 摘要:我国已于2001年11月加入WTO,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业是中国经济中最基础的经济部门,涉及劳动力和人口最多,然而现代化程度最低,平均经营规模又很小.加入WTO之后,对于中国的农业来说,特别需要学好并运用好WTO<农业协议>,才能充分利用入世机遇,促进中国农业健康发展.本文内容包括: 一、<农业协议>的由来 二、学习运用<农业协议>有关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 三、学习运用<农业协议>有关农业国内支持的规定 四、学习运用<农业协议>有关卫生与植物卫生的规定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农产品竞争力的功能层次 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或劳务.也就是通过买卖获得需要的满足,包括产品性能、质量、价格、包装、商标、服务等许多有形和无形的要素.农产品主要指由广大农业生产者所提供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农产品包括三个功能层次的内容:一是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产品的实体,即产品的有用性,它为消费者提供某种使用价值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二是形式产品.形式产品是产品在市场上出售时的外形,如花色式样、包装、商标、款式、信誉、新颖性、独特性等,虽然有时它不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实际效用,但由于消费者的偏好、习惯而长期形成一种需求观念,从心理上、精神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三是延伸产品.延伸产品又称为扩大产品或附加产品,指农产品生产者为市场生产的产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和美的外观,而且还要提供质量保证,产品售前售后的服务,包括产品介绍、送货、传授使用知识,对一些农产品宣传食用、制作方法、提供产品保证期等. 二、农产品竞争力的空间层次 三、农产品竞争力的技术层次 四、农产品竞争力的时间层次
  •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融入国际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农业面临国际市场,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以实现我国农业兴旺发达?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内容包括: 一、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指导思想 三、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大国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但是,在最近的10多年里,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而且,自1996年开始,中国已经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净进口大国,中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下降. 在近20年内,中国一直净进口大豆油,1994~1996年期间,豆油的净进口量较大,超过100万吨,其余大部分年份的进口量低于50万吨.但是,在1995年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和豆粕的净出口国,1987年大豆的净出口量最高,达到144万吨,1990年豆粕的净出口量最高,达到239万吨,从1996年起,大豆、豆粕同时出现净进口,而且净进口的数量很大.1996年净进口大豆92万吨,到2000年进口超过了1000万吨,2001年大豆进口量创历史记录,达到1394万吨,已接近国内大豆的生产量.中国从1996年首次净进口豆粕,而且净进口量一下子就达到181万吨,1997年为345万吨,1998年达到371万吨.1999年后,豆粕的净进口量开始大幅度减少,到2001年甚至还有少量的净出口,这是因为中国调整了进口豆粕的政策,通过多进口大豆来缓解国内大豆榨油行业的困境,这样促使近些年大豆进口量的急剧增加.总之,从1996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豆的净进口大国,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二、影响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 三、中国大豆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 摘要: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夏粮作物,在我国北方,小麦更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首位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我国小麦生产与国外小麦生产联系得更加密切,也使得国外小麦生产对我国小麦生产影响更加强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麦生产在经营规模、技术水平、生产效益、财政支持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小麦生产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品种类型、生态条件和栽培规程等方面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小麦生产与国外相比的优势与劣势,科学制定我国小麦生产应对入世的策略.本文内容包括: 一、我国小麦生产优劣势之分析 二、我国小麦生产应对入世之策略思考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我国奶业的发展概况与竞争态势 二、竞争的焦点是奶源与消费市场 三、技术和服务体系是提高奶业竞争力的关键 四、提高奶业竞争力的产业化路线与模式构思
  • 摘要: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制茶工艺独特,茶品质卓越,因此,中国茶享誉全球.茶叶是我国重要出口的农产品,过去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我国茶业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知识经济的冲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将融为一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形势下,我国茶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在当前,要充分认清加入WTO后对我国茶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采取措施,趋利避害,努力创新,提高我国商品茶的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