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
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

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海南博鳌
  • 出版时间: 2004-12-13

主办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会议文集: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对云南基本省情、云南环境形势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充分发挥环境影晌评价在生产力布局中的至要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是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根据当地资源、环境状况及环境容量进行生产力布局,主要分三个层次:1、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2、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我省生产力布局中的作用;3、在通过规划环评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基础上,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关,进一步合理布局生产力。
  • 摘要: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军事工程由于其具有保密性强、项目性质特殊等特点,在这类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不进行公众参与工作。根据多年在军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参与的经验,将军事工程划分为隐蔽型、半隐蔽型、透明型三种类型,并对透明型军事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一些公众的参与调查。为军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众参与作了一些探讨。
  • 摘要:中国城市的大气和水体污染都相当严重,对其实施总量控制不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控制城市大气和水体环境管理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析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与开发区规划相结合,构建了有效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利用影响矩阵法确定城市区域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和污染控制因子,基于环境容量分析方法计算区域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利用“虚拟源”法、GIS方法以及图形叠置分析将所计算的总量分配于开发区规划的空间地块上,为企业排污申报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快速审批提供支持。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华港小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框架,并有效地指导了区域开发中的环境管理。该区属于新建开发区,应用所建框架可以计算出不同排放方案下该区域水体中CODCr和氨氮的允许排放总量分别为170.93t/a和31.11 t/a(方案一);CODCr的削减量和氨氮的允许排放量分别为228.89t/a和117.28 t/a(方案二)。
  • 摘要:在香港,《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于1998年4月开始生效,目的是通过环评程序及环境许可证制度,预防、减少并管制指定工程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 摘要:香港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整个社区的发展及基础建设方面亦以同样急速的步伐建立。在这样急速发展中,各个发展项目对自然环境或社群生活条件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香港特区政府在1998年4月1日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其目的是制定条例评估某些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透过执行该条例,以达致环境影响缓解的三大原则“避免、减少、缓解”。要落实这三大原则,首要考虑如何避免影响环境,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然后考虑减少,最后才考虑执行缓解措施。rn 香港特区政府的环境保护署负责执行环境影响评估条例。该条例要求有关的指定工程项目必须获得环境保护署发出的环境许可证才可以展开该工程项目的建设、营运或解除营运。环境许可证会列明该工程所需缓解措施以确保该项工程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水平之内。1998年4月1日至今,香港环保署共发出375份环境许可证。在此等许可证中要求指定工程负责人落实执行要求的缓解措施,并要求派员专门监测及审核其执行的情况。rn 为确保环境影响符合环评法例定下的条件及指引,需要进行缓解措施有效性检定,并达致环境影响缓解的三大原则。概括来说,缓解措施的有效性与其设计及执行,对受影响敏感受体所提供的保护及受影响人士对其认受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一套有效的方法需要确立下来,以便负责监测缓解措施执行人员可以对其有效性加以科学化的检定及作出适当的修改。rn 本文描述缓解措施的检定工作、如何制定检定工作执行方法,并以香港在这方面的实际经验与各地环保同业共同分享。
  • 摘要:本文从规划环评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以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园鸳鸯片区规划为例,对区域环评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 摘要:本文针对2003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的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规划坚持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以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了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的原则,以提高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但是,该规划对滩涂和浅海养殖利用,以及对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的继续开发,将进一步危害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对长江口与珠江口等海域高强度的开发,将加剧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陆源污染削减指标明显偏低,应重点加强对氮、磷的输入量的控制,以扭转我国近海富营养化的严重局面。
  • 摘要:中国水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自1970年代开始至今已近30年,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项目环评的技术也日趋成熟,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和环评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环评中存在着一些困惑。项目层次上的环评已难以保证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对水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的识别、评价和应采取的措施应该在什么层次上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尤其是涉及流域水资源梯级开发中的项目环评如何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了在环境影响的源头对不利环境影响进行控制,规划环评或战略环评是流域水资源开发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其方法学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 摘要:香港拥有天然深水良港,山脉环抱屏障。它位处珠江口的有利战略位置,是通往蓬勃发展的广东省及中国西南泛珠江三角地区的大门,亦处于远东重要的航运路线。rn 香港港口活动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而首个正式设计的货柜码头于1972年启用。此后,货柜码头的数目增至9个,而香港的港口发展更是空前成功。自1992年起计的11年内,香港已有10年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rn 随着我国于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预期华南地区制成品的贸易增长会有所增加。有见及此,香港特区政府于2002年开展“香港港口规划总纲2020”(“香港港口2020”)研究,就港口发展制订一套20年长远、具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整体计划。在“香港港口2020”研究项下,曾进行战略环评,以评估各港口发展方案的环境表现。本论文纵述战略环评的目标、战略环评的全球发展趋势及方法、“香港港口2020”研究项下战略环评采用的方法,以及该战略环评所用的主要技术及程序。
  •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可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资源,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本文以环境质量达标为目的,采用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法进行镇江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研究,给出了相关的规划控制方法、数学计算模型和计算分析结果。
  • 摘要:本文对大型钢铁企业的规划环评作了探索性研究。给出了一般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和评价内容,应用大气扩散模型预测规划项目前后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贡献,针对项目规划前后的环境质量模拟结果和现状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实施规划项目后区域环境质量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进一步对规划项目进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推荐修改规划项目的解决方案,并对推荐的解决方案进行预测,确保在实施修改后的规划项目后区域环境质量达到其相应功能区划的要求。
  • 摘要:战略环境评价是将可持续发展原则逐级贯彻到政策-规划-计划等决策链条的有效工具。本文旨在构建西部大开发SEA的工作模式,确定西部大开发SEA的管理程序,建立西部大开发SEA的技术程序,讨论适宜性的评价方法,为确保SEA的有效性以及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本文针对喀斯特山区城市河流的季节波动性、服务功能特点,结合对贵阳市市西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对已实施的工程进行阶段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思路和方法的研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小型山地湿地、水塘等生态净化系统分流水量,补充天然地表径流;可大大削减进入污水处理厂水量,满足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并对即将实施的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完善措施;同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提出控制、削减污水总量的途径。
  • 摘要: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的火电建设项目环评,迄今已有30多年,经历了摸索阶段,逐步规范到成熟的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火电厂的污染是区域性的,单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尚不能反映其对整个区域环境贡献和影响,从1990年代开始火电系统开始了火电规划对区域环境影响的探索,先后开始华东(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华中(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典型区域(300~400 km2)火电规划环境影响研究,从这些实践中又得到启发,开展了整个华北地区和全国火电规划环境影响研究。之后,在1990年代末期,由于国家环保局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又开展了“西电东送(南、北通道)火电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江苏省沿长江流域火电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火电规划环评已开始用于有关决策。本文将通过单个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火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提出个人观点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 摘要:香港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由1998年4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有70多份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根据该条例获得审批,涉及工程项目总金额高达4 000亿港元。事实上,环境影响评估总结了由工程项目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研究和评估及制定缓解措施,以确保该工程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由此可知,环评工作所涉及的范围不单广泛,亦非常专业。此外,除了环评研究需要由专门人才进行外,缓解措施的制定亦需要与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承包商加强rn 沟通和了解。香港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的执行机构,香港环境保护署,有见及此,成立了一个支持小组为有关的人士制定了一套能力提升及培训计划,以达致加强工程负责人及承包商对环评程序的了解、提升环评工作者对法定环评程序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在规划工程及施工时注意保护环境的意识。制定该能力培训计划的另一目的是建立环评审批人员及有关人士的伙伴关系,以增加法定环评程序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并藉此作为收集意见的场地。rn 该培训计划包括介绍环评程序及法定的要求、提出审批人员在审批申请时的关注重点及一些环评的专业课题,并编订环评训练手册及设立有关环评机制的网上学习平台,以帮助有关人士在制定工程项目计划时、进行环评研究时或执行缓解措施时更加了解工程项目所引起的影响,并尽早研究及落实避免影响环境的方法。自从展开该计划后,共召开了40个特别设计的工作坊,为1 000多名来自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提供训练。本文的目的是与各地同业分享制定环评训练及能力培训计划的经验及如何与有关人士建立伙伴关系。
  • 摘要:移动通信网项目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具有隐蔽性强、影响范围广、污染受众多、健康危害大和民众关注度高等特点。在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应当贯彻自始至终、连续、广泛的原则。重视环评大纲阶段的公众参与,可以使环评的基础工作更扎实,更全面。将环评大纲和报告书评审会与公众听证会相结合,开展最rn广泛的公众参与,便于公众与专家和各方面代表进行面对面、无障碍的信息交流,缩短了信息反馈、信息汇总和信息交流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 摘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构建适用于中国的LCA权重方法。发达国家关于生命周期评价中权重都有确定的值。那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应如何确定权重?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公众的环境意识薄弱,缺乏LCA专家,限制了货币法和专家打分法的使用。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进行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基于政策目标距离法所获得的权重值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公众的意见。瑞士Ecoscarcity,丹麦EDIP方法中都采用了“政策目标距离”加权原理。近十年来中国环境专家通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来制定中国的环境政策。本文基于“政策目标距离”原理,从1995-2005两个五年规划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政策导出权重体系。
  • 摘要:战略环境评价是EIA在决策层次上的有效扩展,是将可持续发展原则逐级贯彻到政策—规划—计划等决策链条的有效工具,是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下的有效手段。在论述SEA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SEA的方法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对比分析。rn 结果表明:rn (1)中外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作模式和评价方法,工作模式包括政府意愿、融合机制、SEA介入决策过程的时机、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rn (2)EIA法中明确提出开展规划层次上的战略环境评价,表明中国开展SEA具有较强的政府意愿,但是在融合机制方面表现乏力,突出表现在SEA与决策过程的融合,环境评估与社会、经济评估的融合,不同决策层次之间的融合。中国SEA介入决策过程的时机较晚,多开展回顾性评价,重在决策的调整。rn (3)即便中国开展SEA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中国SEA工作仍面临着许多机遇,如强烈的政府意愿、政务信息公开、SEA示范工作、SEA教育培训和宣传等,定能克服中国SEA方法学缺乏、公众参与先天不足等障碍。
  • 摘要:本文从改善居住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了开展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出了沈阳市房地产建设项目评价依据。针对房地产建设项目不同特点,从区域划分、建设规模、建设性质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确定评价重点。在主要编写内容中,从施工期及运营期两个方面提出了所要注意评价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对策等内容;并从项目工程进展情况、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供暖情况、创建生态环保模范小区、小区绿化、项目原址土地利用、商业网点建设要求、总量控制及项目选址可行性结论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编制房地产项目环评报告书(表).
  •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趋尖锐、激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保护好环境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提出在新形势下,搞好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逐步规范技术评估程序,促进技术评估事业的发展。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一年来,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遗余力地推行这部法律的实施,尤其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从制度建设、技术准备、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毕竟是新事物,目前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行政管理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人才缺乏;培训工作不适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迅速发展的要求;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此外专业评价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严重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人才培养、基础理论研究、合作与交流几个方面对未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 摘要:环境监察及审核(EM&A)是一个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估(EIA)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尝试从制度及实行两个方面,去探讨香港随着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在1997年实施后的法定环境监察及审核系统,并对两个近年的大型工程个案的环境监察及审核表现作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香港的环境监察及审核在制度方面十分完善,然而在实际运作时仍有部分地方可作改善。例如事前对工程的环境影响预测的准确性颇为参差,工程人员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的力度不足,以及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累积影响令人难以判断污染责任谁属等。因此,将来应该加强环境监察及审核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估中的角色。
  • 摘要:环境监察及审核(环监)在过去十年一直是香港环境影响评估(环评)系统中的一种有效工具,以监督多项主要基建项目于建造及营办时的环境表现和履行环评研究的建议。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最新发展,我们在监察及汇报工程项目进行环评后的情况时,使用互动网上环监系统,较以纸张为本的系统更具成本效益,因而成为未来的趋势。本文简叙本港网上环监的演变,并概述在策略性的铁路工程项目——“九广铁路东铁红磡至尖沙咀支线”下,如何构想、小心制订及落实这别具创意的网上“实时”系统,以持续进行建筑噪音监测工作。本文亦突出这个网上建筑噪音持续监测试验系统的优点,详述系统对公众、项目倡议人及政府的益处,以及与利益相关者达成“三赢”局面的方法。本文亦探讨如何把这个概念延伸,用于其他环境参数,使这个概念能够同时发展成为环监工作的一种策略工具。
  • 摘要:过去的20年内,发展及发展中国家内一些高瞻远瞩且注重环保的领袖,均日益关注远程传播的跨境污染源,并一致倡议为此等区域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这需有赖国际或各地政府之间的全力紧密合作,不能单靠个别地区或国家采取行动。近期中国内地工业发展迅速,珠江三角洲一带尤甚,这无疑对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华南区域,构成额外的环境压力,特别在空气质素和水质这两方面。粤港两地早于1990年代中期,已开始合作,并成立粤港环境保护联络小组,携手管制两地所关注的污染项目,共同管理环境问题。自1997年主权回归以后,本港依据基本法实行“一国两制”,而“一国两制”的方针亦适用于环境法例以及包括双边或多国条约及契约的国际协议。另外,区内的货流及人流亦迅速增长,本港作为通往南中国的门户,又得应付这方面的需求,要提供便捷的交通联系及相关的处理设施。主要的跨境基建项目,例如道路桥、海上航道、货柜港及内河码头等工程,均经过仔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其中一些项目现已动工,最值得注意的例子是深港西部信道和九广铁路落马洲支线,余下的项目则在规划阶段。贯穿香港与深圳的两个主要跨境项目:深港西部信道和连接深圳秤头角及香港大埔煤气制造厂的输气管道的环评已经完成。论文会讨论我们从环评个案中获得的经验。会议发言时段或会进一步讨论,我们现在或日后会如何利用这两项个案研究所获得的经验,改善其他在进行中的跨境项目,包括港珠澳大桥和铜鼓航道的环评管理程序。
  •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EIA)是一个环境规划与管治的工具,但它偶也引起环境纠纷。环境影响评价因而常被批评,认为它耽搁工程项目的进度,引发公众的抗辩情绪。本文透过分析近年来对香港环境影响评价的争论,阐释其处理争执、解决争端的手法,透视其对厘定环境政策的过程、公营部门与公众的互动管治模式的影响,从而展示环境影响评价如何促进环境管治的透明度和问责性,及如何有助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挑战。本文认为一个具效益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单要能影响工程项目的设计,使其更环保,还须能促进政策变革,更好地实施有效的环境管治。如果能适当地处理环境争论,这些争论将会是促使变革的催化剂,带来正面冲击,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益将远大于其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 摘要:Hong Kong's roads have one of the highest vehicle densities in the world and its railways are among the most intensively utilized in the world. Associated with the existing and growing ransportation network a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sues that require tackling at bothstrategic and local project level. Over recent decades,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Studies and Railway Development Studies have formed the key blueprints for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This paper escribes the life-cycle of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in Hong Kong and presents how environmental input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from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for territorial wide transport studies, through to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EIA), t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udit programs dur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ll these inputs aim to achieve a more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 摘要:近年来,多个研究发现人对交通噪声之反应不是单单由噪声的强度来决定,其因素如 噪声之来源、噪声强度之转变以及噪声转变之速度均会影响人对交通噪声的反应。另一方面,在一个追求高空及高密度发展的地区,旧有的噪声评估的确有着自己的限制。故此,一个融合了地理讯息系统与立体噪声图像的噪声评估技术便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香港这个向高空及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将会有更多的大型交通基建落成,它们都会改变不同地区的声音环境。本文将以香港新建的铁路作为课题,以研讨新开发的技术在研究声音环境转交中的应用、噪声影响的三维显示以及作为公众咨询工具上所扮演的角色。
  • 摘要:Except that the man cannot understand natural and ecological laws, the reason for caus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from economic point of view, is mainly that the man doesn't fully wei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at the man only considers short-termed and direct economic benefit, however, neglects the long-termed effect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ngs about on nature and societ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plays positive role o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from its birthday. It makes policy-makers fully know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s which decisions may cause before making decisions,and take necessary measures in order to mitigate negative effects decisions will bring about on environment.
  • 摘要:It is essentia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gional future development when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for a project i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uses the Tai Po Sewage Treatment Works Stage Ⅴ (TPSTW) EIA study in Hong Kong SAR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how to use a scenario approach in an EIA study. This two-years long EIA study is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licated project involv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a 130,000 tonne/day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situations in the area of the project in the coming years, the study included extensive water quality modelling under various sewage discharge scenarios derived from various discharge locations and future modelling horizon years. The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lso incorporat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area. The case study indicat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incorpora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into the EIA study so that the whole pictur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under different time and geographic scales could be clearly demonstrated.
  • 摘要:With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many new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have emerged. Most region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have incorporate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IA) because of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IA is designed to consider the entire range of purposed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ons in a region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s systematically. REIA can make up for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deficiencies and can be a key step towards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rstl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REIA in China in three aspects: theory, practice and legislation. Secondly, the basic contents of REIA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In the comments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EIA, the following two issues are discussed: How to do REIA in China, and why the technology of total pollution control becomes the principal method of forecast and assessment in REIA. In the en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REIA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s some ad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IA in future.
  • 摘要:项目环评虽然有助于减轻由工程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但其成效往往只限于单一的工程项目,对管理区域环境质素的效益始终不大,不能帮助决策者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许多环境决策者如欧盟及联合国环境项目部等纷纷求助于新兴的战略环评。由于战略环评的评价内容包括环境、社会民生与经济各方面,能够针对环境问题的本质作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在欧美地区渐为广泛采用,但是战略环评在亚洲区的应用并不多。由项目环评迈向战略环评是需要在管治模式、环境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等领域有所转变。透过反思一些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亚洲区要有效地实施战略环评所需要面对的调整,认为开放的环境管治模式、机制与态度,公开而流通的信息,以及具识见人才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
  • 摘要:Hong Kong is a small territory and most of the development there are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by its hilly topography and other factors. To mee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need on urban development and to address on the question of how much, what type and where new development land should be provided, the previously completed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highest tier of land use planning for Hong Kong, has to be updated on a regular basis to keep pace with changing circumstances. The last review of the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completed in late 1996. The Final Report on this review was agreed upon by the Executive Council in February 1998 and published the following month. Since then, a number of factors have surfaced, which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These include th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rnturmoil in Asia, and the Mainland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 . In November 2000,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launched a study, entitled "HK2030: Planning Vision and Strategy" ( 'the HK2030 Study' ), to review the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bring it up-to-date. Under the overarching goal of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e of the planning objectives of the HK2030 Study is to provide a good qu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 摘要: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has been adopted in Hong Kong to facilitat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to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plan or programmes. The findings from the SEA provide int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to improve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thus avoiding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adopt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y option.
  • 摘要:The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JICA) is the major organization for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 in Japan. It has a big role for assisting studies on such big projects as those supported by official loans of Japanese government. It, therefore, is required to make enough considerations to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mpacts caused by its assistance activities. JICA has already a guideline for this purpose. By strong requirement from the Japanese Diet for revolution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JICA started to revise the environmental guideline. The new guideline is fairy high lev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requiting good practice of EIA. For instances, it requires three time public consultation, very positiv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ideline and the reason why it had been done.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it was a very transparent one. Every major stakeholders were collected into the study committee including not only academics but also the representatives from major ODA related governmental bodies, NGOs, and business world. Every meeting was open to the public and minutes of the meetings were appeared on the web site. Various opinions were always collected and put into the committee. After the committee report was made, JICA made the draft of the guideline. It held the follow up committee to give advises for revising the guideline, and also held several public consultation forums to collect public comments. The very transparent process made it possible to achieve a high level guideline.
  • 摘要:What will be the future of EI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he next 10 years? This is a difficult question to respond, on which we can expect no more than best guesses.At the 1st International EIA Conference in China, which took place in BoAo, Hainan Province, in December 13-15th, 2004, three speakers were asked to formally address the topic.
  • 摘要: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不会改变。与此同时,在未来十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面对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体制、机制、法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本文就本次论坛的主题“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十年”谈几点看法: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近况;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十年的工作设想。
  • 摘要:本文以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的区域规划环评为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制定区域开发中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的战略规划方案,并对各方案的技术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开展区域的规划环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 摘要:本文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分类进行分析,结合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当前发展,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研究。结合其对经济发展和地区规划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分析,提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所遵循的原则和评价程序,并对其评价程序进行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论述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得出其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发展方向所具备的程序。
  • 摘要:传统的决策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在决策行为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战略环评、公众参与是实现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
  • 摘要:本文对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分析了梯级开发布局对环境的影响及对资源构成的影响,提出水电梯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研究方向及关于生态友好的绿色大坝建设与运行的生态准则研究的内容。
  • 摘要:结合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对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比较。通过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和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指出开展战略环境评价,能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本文就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研究对象、管理体系、技术特点、方法体系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区别做了明确阐述,指出战略环境评价在操作上应注意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最后分析了二者的联系,明确了二者的层次关系及可借鉴之处。
  • 摘要: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on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its management in China mainly focus on the preparatory stage and the check-and-accept procedure of the project cycle, either as a prerequisite of issuing permit to go ahead or a passport to turn to operation. The EIA documents are seldom updated to address changes of impacts due to modification of the project profil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EIA and the progressive project compromises effectiveness of the EIA and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rawback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and key factors lying behind. A SWOT analysis was made to identify the main actors in improvement of the existing EIA system and a concept of dynamic and active EIA is introduce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to implement the dynamic EIA and fill the management gap.
  • 摘要: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has been becoming an important tool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 into a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t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as arnprocess for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caused by a proposed policy, plan and program. SEA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a supportive method to conduct appropriative decision-mak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efforts toward SEA being done by local governments in Japan. Then, we focus on the SEA guideline introduced by Saitama Prefecture, overview its ideas and features, and look into a case to which the guideline was applied.rnThe paper aims to clarify the important issues that will contribute to an effective SEA system.
  • 摘要:"First in China, best in the world" is the BP/CNOOC slogan for this groundbreaking natural gas project.As part of the national policy to improve air quafity and foster economic grow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s initiating national level projects to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cleaner fuels to China's major cities. The Guangdong Liquified Natural Gas Terminal and Trunkline Project (hereinafter, the Project) is the first of these initiatives in southern China to supply natural gas to the region. The Project will supply natural gas to power stations and city grids and will contribute to achieving the long-term PRC objective of replacing the use of coal as the primary energy source in the region.Atldns China Ltd was appointed by the British Petroleum Global Investments Ltd (BP) /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NOOC) Joint Venture to prepare a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ESIA) according to PRC, corporate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 ESIA included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to address both local and regional issues, including air qual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noise, terrestrial/freshwater/marine ecology, social impacts, environmental risk, waste management, near and far-field marine water quality and hydrodynamic modelling. A comprehensiv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was used to manage the data generated from baseline survey and studies. GIS proved invaluable during the baseline review and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risk areas within the major population centers. The ESIA also developed guidelines for pollution control regulations for cold water discharge for the Projects, as no national standards were available.The ESLA affirmed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the Project and was a successful example resulting from the combined efforts and interaction among corporations, technical institutes, loc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governmental agencies working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long term benefit of this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
  • 摘要: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EE) have established some form of provision for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Adop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has been noteworthy and several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legal frameworks that are relatively progressive. Some countries, notably the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and Poland, also have a record of SEA practice. Their experience, particularly at policy level, is impressive even when judged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includes a number of aspects and lessons for SEA practitioners in other countries. Within CEE, this information has been shared already through regional exchanges, which themselves represent an interesting innovation in SEA capacity building and networking.
  • 摘要:钟宅湾是厦门本岛东部待开发的王牌用地,其区位优势明显,并拥有内湾,建成后将成为风光旖旎的新城区。通过钟宅湾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充分挖掘出钟宅湾的生态优势——冬候鸟在厦门本岛的惟一越冬栖息地及鹭类繁殖地的觅食地,识别钟宅湾重要生境,并提出保护重要生境的替代方案和环保措施。在此基础上,与项目有关各方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并获得了决策者的认可,在后续规划中保留了通屿淡水系统这一生态功能重要、景观价值良好的生境。通过此案例的分析,提出目前加强项目环评有效性的途径和可操作方式:rn 本着科学的发展观,公正、客观、科学地定位环评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从科学素质与职业道德方面提高环评人员的素质,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在环评过程中积极与决策者及各相关单位沟通,尽早介入到项目的前期规划与设计,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地达到预防生态破坏的目的。
  • 摘要:本文提出施行《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保证大型指定工程项目于规划初期实行全面环境评价。指出通过环评与环境规划,提高政府决策素质,施行《环评条例》以来,香港环境规划工作渐上轨道。文章通过剖析两个近期通过环评程序的工程项目为范例,以说明过去六年来香港的环评工作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 摘要:策略性环境评估(“策略性环评”)是一项有系统的程序,能在决策过程的早期阶段评审建议发展政策、计划或活动所造成的策略性环境影响。这类策略性环评如整体运输研究,港口发展,全港发展策略检讨,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等,对于发展长远发展策略非常重要,而在考虑各种因素当中,道路交通噪音rn 是环境因素考虑的其中一环。在过往策略性环评中的整体地区噪声评估,主要仅是参考一些具有代表性地点的资料以统计方式进行。有了最新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配合大规模计算机噪音模型,现已发展了一个全新的rn 香港整体地区噪声模型,可应用于策略性环评上。策略性环评结合了这噪声模型后便能够在决策的早期阶段提供更有系统及更全面的噪音评估。这论文会简要地说明香港整体地区噪声模型,并会示范如何以二维(2-D)或三维(3-D)形式显示评估结果,使普罗大众、决策者以至非从事声学的人都能够容易明白了解每个建议发展政策、计划或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香港整体地区噪声模型亦可帮助决策者在规划的早期阶段更审慎地和精确地评估各项缓解措施的效果,从而把我们的环境规划得更好。
  •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结合作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就规划环评方法与技术、规划开展的实际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待规划环评在我国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
  • 摘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第九条“参加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本着科学求实和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在规定的期限内客观、公正地提出审查意见,并对审查结论负责。参加审查小组的专家与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存在利rn 益关系,可能影响审查公正性的情况时,应当主动提出回避。”《办法》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关于审查专家回避的法规性规定,尽管关于专家回避的规定很粗略,但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回避制度的建立奠rn 定了法规性的基础,那么如何架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的专家回避制度呢?本文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参考我国司法、行政、仲裁体系的回避制度,探讨如何以《办法》中的审查专家主动回避规定为基础,引入审查专家申请回避,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的专家回避制度,保rn 证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的公正性、公平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已广泛用于模式分类与识别等问题,而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是多因子组合的模式判别问题。采用二级BP网络构造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四川省16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具有通用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三维悬浮物影响预测模型系统,包括水动力模型、悬浮物浓度全微分模型、SS沉速和底沙起沙源模型、生态系统影响模型等,其不同水深层的水流状况在目前研究阶段采用二维潮流模型水深积分平均流速近似代表,底沙起沙、悬浮物沉速和生态系统影响等模型根据前人的相关实验结果分析建立,基础生态系统模型引用了溢油生态系统影响模型的成果。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河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悬浮物含量随水流的变动状况,但部分点位与监测年的实际情况尚存在一定差距,所建立的杭州湾水域生态系统模型其生态因子的平均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评价结果显示:工程水域流场变化对悬浮物浓度的综合影响不显著,疏浚不会造成对生态系统的明显影响,但会引起作业区附近浮游动植物生物量有所降低,相应引起的鱼卵、仔鱼损失量需要加以人工增放鱼苗加以补偿。进一步可采用幼鱼损伤机理模型和生态学营养级生产量模型估算成鱼生产损失量,并折合为需要给与经济补偿的渔业捕捞损失。
  • 摘要:本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论述了政策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构筑了一套适应于各类政策SEA的一般分析和评价方法。结合产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流特征,提出评价其可持续性的能值指标和方法,并利用该能值方法具体评价了我国纸业政策。
  • 摘要:由于传统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存在一定的缺陷,为适应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行累积环境评价方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累积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探讨在长时间尺度下以及与其他项目由于综合效应所引起的累积效应,分析累积效应发生的途径、影响过程,并对工程累积影响展开了初步评价。
  • 摘要: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为解决中国的水污染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流域规划和流域综合管理成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SEA作为一种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了要对包括流域规划在内的规划进行环境评价。本文针对中国目前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在讨论流域规划和流域综合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规划SEA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流域规划SEA的方法和程序。最后对如何促进流域规划SEA在中国的广泛开展,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对比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方式及建议。
  • 摘要:本文对制约我国SEA发展的几点重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①潜在的机构阻力;②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性差;③可以获得的基础信息有限;④缺乏成熟的研究SEA的方法学;⑤公众参与难度较大。并且在政策及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
  • 摘要:天津是我国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试点城市之一。《天津市国土规划》的编制时段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通过立法程序到正式颁布,为了符合法律要求并为全国国土规划的编制积累经验,《天津市国土规划》的编制单位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于2003年9月中旬委托南开大学环境规划与评价所对《天津市国土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国土规划在我国才刚起步,学术研究中和法律中都没有明确界定国土规划的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的立法精神,国土规划的评价程序应遵循综合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在正式的评价工作开始之前,规划编制单位组织了专题研究“天津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为评价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环境背景资料。评价中重点研究了影响天津市发展的有利环境因素和环境制约因素。共识别了139项规划引发的建设项目和活动,内容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国土规划通过这些具体项目和活动将影响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地域分布;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区域(陆域和海域)开发建设活动,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工程影响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综合整治工程影响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根据国土规划的宏观性和长远性的特点,评价主要使用定性评价的方法,采用环境影响矩阵评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矩阵由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专家填写。根据专家咨询的结果,给出国土规划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评价结论中对国土规划从五个方面给出了15条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 摘要: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城市化水平为32%,在来来30~40年内要达到70%。城市的快速扩展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就城市扩展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对比,进而对中国城市发展过去和现在的取向进行评价,最后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取向提出优化建议。
  • 摘要: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都是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国内外的环评单位都非常重视。本文比较了国内外环评中公众参与采用的工作方法及效果,引用了西气东输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的案例来阐述国际良好管理实践所采用的公众参与的方法及成果,并就加强国内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提出了一些见解。
  • 摘要:矿业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评价工作过程中,评价思路还不够清晰,环境污染风险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及管理的指导性结论和建议不够深入和具体。本文提出了应用“地质环境评价和管理”(Geo-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的思路,可以全面有效地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地质环境评价和管理工作围绕地质科学体系(矿石/岩石—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特点,综合考虑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潜在的环境—生态—健康影响和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社区需求,通过监测和分析资料及历史数据,建立信息积成系统及综合分析系统,进而对矿业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及恢复提出合理的决策。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政府部门职能与角色的转变、社会团体与公众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部门要求到法律规定的逐步强化过程,《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笔者通过总结我国环评公众参与的现状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参阅国外公众参与好的经验,对如何健全与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有效运行和保障机制,从完善法规、建立制度、提升水平、畅通渠道、保证公正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仔细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以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颁布的《评价法》在公众参与的规定方面还存在的不足,认为原则化的法律条文难以解决公众参与EIA方面存在的老问题,不利于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提高。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改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 摘要:简要概括了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现状,指出现行公众参与的形式化和局限性。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结合作者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公众参与的有效方法和经验,探讨开展切实可行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程序、时间、方式、途径。
  • 摘要:在开幕式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先生发表了宣言性的重要讲话。对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了要求,他的讲话,贯彻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精神,对违反《环评法》的项目提出依法严惩的要求。我们将按照此要求,抓好落实。这次论坛讨论的议题广泛,我的体会是政策、规划、项目的环评理论、方法已经进入到深层次。但如何做好公众参与和落实环评措施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问题。在中国,公众参与有一个文化、技术水平的问题,环评措施落实有一个监督管理的问题,但不解决落实这些问题,环评就形同虚设。我们己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 摘要:在环境影响评估(环评)过程中,公众对过程的理解及参与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大多数项目的环评报告中,往往包括大量的资料及数据,故其表达形式将大大影响公众参与的成效。以香港的复杂情况而言,到处均是高楼大厦,用传统的平面图表形式表达复杂的环评数据会令公众较为难于理解;即使是环评顾问、工程师及规划师等专业人士,也可能要花上不少时间,才能够消化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还有可能引致误解和混淆。本文旨在阐述我们如何以三维立体视像表达技术,来增强公众对环境交通噪声评估的理解。公众人士可以应用这套技术,于虚拟现实的空间里行走飞翔,以了解未来的噪声环境。
  • 摘要:从对老工业基地排放含有重金属(以镉为例)废水对下游农田灌溉的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典型区中重金属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根据不同梯度重金属污染程度划分制订现状修复治理方案,探讨解决征收污染型的修复方向。
  • 摘要:在以往的城市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中,很少考虑环境容量对于城市规模和用地布局的影响。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城市规模的确定必须与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地资源等容量紧密结合,不能单从工业发展和人口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的规模,要从环境容量对城市发展的限制作用来综合考虑。本文采用A-P值法测算研究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结果表明,目前区域内SO2含量已经严重超过大气环境容量,所以新的规划必须对原有建设用地布局进行调整,严格限制耗煤高的企业在规划区内发展,优先发展耗煤低、污染小的工业用地类型。
  • 摘要:自从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公众参与成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主要采用的是填写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本文在对公众参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公众参与的结果进行加权量化。
  • 摘要:我国环评法要求规划编制机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或者在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但现有的法律和技术导则没有对规划编制机关在此期间如何组织以及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更为详细的指导。为便于实际工作的开展,本文从规划编制机关的需要出发,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高度,提出了一套规划环评工作程序。本工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重点是要求规划编制机关在建立规划编制议程随后就建立规划环评议程,并使规划环评工作程序与规划工作程序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规划环评的效率和效益。
  • 摘要:从西气东输工程可以看出长输管道工程具有线路长、经过地区的地质地貌复杂、社会和自然环境多样、输送的为危险介质等特点。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复杂多样,目前的环境影响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长输管道工程环评存在的一些不足,针对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 摘要: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f assis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and Sustainability Appraisal (SA) in the United Kingdom over the period from 1970 to the present day. This experience is contrasted with more recent experi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similar methodologies in Afric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outh Africa and Ghana since 1998.The conference theme is focused on 'EIA, the next ten years' and the paper argues the case for EIA,SEA and SA to be applied in this timeframe as an integrated set of tools for decision-makers. Although each process is used at different times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y all share the same underlying concept of ensuring that significant adver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are anticipated and avoided and that,where possible,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f human existence is enhanced.
  • 摘要:The requirement for conduc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for all economic and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activities in Canada is based on the law.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Canada, and all provincial and territorial governments have developed relevant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to meet this legal obligation. As early as in 1973, the feder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Review Process (EARP) was established, and in 1984 the Guidelines Order issued was by the federal cabinet which clarified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variousparties and stakeholders for participating and /or implementing EARP.However, subsequent challenges have been raised to the court. In response, a federal court based in the Province of Saskatchewan ruled that the Guidelines Order is a law of general application and not simply a federal Cabinet Policy statement, and the policy document under EARP, was thus subject to court challenges.
  • 摘要: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the effects of projects on the environment (social, ecological) are in many ways critical to their success and overall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though it is accepted that a proper Impact Assessment may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implementing a project, it appear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integrate/align the Assessmentprocess with the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associated decision-making.Project development is a staged process with an increasing level of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a decreasing freedom to make changes.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IA-reports often prohibit early Assessment, as not enough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a scouting or project initiation phase; performing theAssessment later will leave little or no opportunities for optimising the project.
  • 摘要:目前,世界各地均以不同形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估(“环评”)。过去10年,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国际会议及盛事,已改变环评的世界趋势及发展方向。继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世界峰会”)举行、“计划和规划项目的环境评估——欧盟指引”于2004年7月实施,以及在贸易及生物多样性的事宜上应用环评程序之后,这些新趋势在全球发展迅速。2002年,国际评估学会为向世界峰会提交文件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而本文件的内容,大都取材自作者作为工作小组主席的著作,以及他在各地政府的政策研讨会上所参与的事务。本文件会因应环评在政策、计划和活动上的应用情况,检讨各地环评的最新趋势及问题,并讨论应用环评以达致更理想的生活时,区域经济将面对的挑战及需要建立的能力。现时亚洲以至世界各地的首要工作,应是以不同的语言发展、构思及传扬环评一些良好、有效及高效率的做法,并以非正式、专业或计算机虚拟的方式,为良好的做法建立一个区域或地区的国rn 际网络,使我们能跨越文化和国界,迅速有效地分享知识,交流经验,从而有效地建立能力。
  • 摘要:汽车工业作为山东省未来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山东省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对山东省2003-2010年汽车工业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识别,分析了汽车原材料生产阶段、汽车生产阶段、汽车使用过程中和汽车报废以后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汽车工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 摘要: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问题是城市化建设繁荣中的隐性赤字。本文探讨城市化进程SEA的内涵、内容、分类和特征。以使在城市化决策的各个层次及早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议对城市化政策和发展战略进行战略环境评价,以谋求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根本途径。
  • 摘要:应用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提高政府综合决策和管理的水平,降低决策、管理的环境风险和成本,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摘要:ADMS-城市大气扩散模型是由剑桥环境研究咨询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一套实用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气环评。本文应用本溪市2002年的SO2(二氧化硫)大气环境监测资料、污染源排放清单资料和气象资料以及ADMS-城市大气扩散模型和一般的高斯模式分别模拟计算了本溪市2002年SO2日均浓度及年均浓度,并与实际监测浓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分别计算了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和符合指数。模拟结果表明:在本溪地区应用ADMS-城市大气扩散模型所得结果比一般的环评模型所得结果要好。
  •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新材料工业园为例,分析了工业园环境评价的一般方法和特点,确定了工业园区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园区的环境要素和综合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并讨论了评价方法的应用,提出工业园区开发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措施。
  • 摘要:战略环境评价(SEA)是环境影响评价(EIA)在政策、计划,规划层次上的延伸和应用,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相比,可以更好地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评价对象的特性等因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战略环境评价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不确定性特征。本文在分析了战略环境评价的过程、对象等要素的基础上,对不确定性来源、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
  • 摘要:本文指出《环评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尚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的问题,它涉及到公众参与的主体、方式,是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环评工作实践中公众参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述:信息不对等、公众参与方式单一、公众参与范围不足的等。最后提出改善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对策与建议。
  • 摘要:对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暂行条例》施行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军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多年的工作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提炼总结了相应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教训进行了分析;对军队新时期制定的重要环保法规进行了介绍,对军队深入开展军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和技术体系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军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摘要:环境承载力研究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对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分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大连市水环境承载力为例,计算确定了主要影响因子和它们的最佳范围。
  • 摘要:本文就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作者环评工作的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在关于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评价程序等方面向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 摘要:神府煤田举世瞩目,从开发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年开采量达1亿t以上。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引导,没有系统的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致使区域内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引起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内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神东能源开发区20年来环境问题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探究其原因,以证实区域环评对类似地区的重要指导作用。
  • 摘要:环评法颁布以来,对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以法的形式确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目前在贯彻公众参与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是形式不统一;二是大多数公众参与没有起到公众参与效果,个别公众参与流于形式;三是缺乏具体的技术实施规范,因此难以保证公众参与的客观、公正、真实和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一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二是对策与建议。主要对策:1.加强公众参与的法制体系建设;2.加快制定具体实施技术规范,进行分类管理;3.从实际出发,增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 摘要:现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管理侧重于前期立项审批和后期竣工验收,项目变更后环境评价很少及时更新,导致环境评价及其批复与项目间存在大量不一致的现象,严重影响环境评价及项目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在分析当前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管理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阐明了产生缺陷的原因,对改善现行管理作了SWOT分析;引入积极和动态环境评价的概念,从政策、法规、管理、操作等不同层面提出了改进环境评价管理的若干建议。
  • 摘要:本文指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进。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对循环经济的理念理解不深,对依法行政只做表面文章,无视环境保护准入要求,以至于一些地方出现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轻视甚至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二是不依法行政,执法不严现象屡禁不止;三是环境影响评价质量亟待提高。笔者就如何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讲几点意见:一、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环评法》;二、建立问责制,落实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资任;三、积极鼓励和倡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四、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 摘要:等高耕作种植技术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坡耕地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的突破性技术,具有保水、保土、保肥效应。本文以武川县为例,研究了坡耕地整治带来的环境效应:全县可增加水供应14.5 mm,保土1 400~1 600 t/km2,增加有机质13.4~15.4 t/km2、碱解氮65.8~75.2t/km2,有效磷7.0~9.0t/km2、速效钾123.8~141.4t/km2,提高产量358.0kg/hm2。等高耕作种植技术是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方向性措施。
  • 摘要:规划环评和生态规划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工具,但是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陷入了“两难”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清晰的认识和实施过程中彼此定位不当。本文从二者整合的角度,重新阐释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定位,认为:(1)规划环评是衡量各种规划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要求的工具,它可以促进各规划的生态化,使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2)生态规划从实现区域或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基本生态原则和限制性要求,而这些原则和要求可rn 作为规划环评的评价依据或准则;(3)二者的整合对下将有利于指导各项规划的生态化,对上将有利于实现区域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生态规划的目标)。
  • 摘要: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rn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rn 研究结果: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宜采用持续土地利用导向的政策或规划的方法,在程序上与规划过程并行;内容上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在方法上与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适用的模式。rn 研究结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宜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服务于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目标。
  •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环境影响评价也是人们在开发建设中自我约束对环境不利行为的重要环节,尽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履行率很高,事实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实施,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因隶属关系不同、投资渠道不同,基本上是各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中缺乏环境公共资源,制约评价质量的提高。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正在健康地发展,虽然存在某些待改进的问题,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发和实施,人为的、技术上的一切障碍都将被跨越,必将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 摘要: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工具,公众参与是SEA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公开是进行公众参与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首先分析了SEA、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案例从获取信息、介入时间、参与主体、参与方案等几个方面重点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公众参与。最后还讨论了提高我国SEA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的途径。
  • 摘要:本文就工业园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若干认识、挑战和创新发表粗浅的意见。包括创新环境评价管理思路,盘活环境容量资源;鼓励集中控制,防止污染分散;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促进环保,专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辨证认识污染项目,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建立工业园区环境指标体系;强化区域环评,简化入园手续;从对环境是否污染,对生态是否破坏来考虑项目的审批;工业园区“三同时”制度的新内涵等看法和建议。
  •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资源开发和其他工业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生态敏感因子。目前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是远远满足不了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恢复治理及管理。本文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角度,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思路,主要包括土壤重金属的本底值调查分析、土壤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赋存形态以及地球化学迁移、扩散和富集规律分析,重点评价土壤重金属进入植物和农作物中的地球化学迁移途径和富集特性。该评价方法可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导致的潜在的生态健康安全和影响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可以对土壤污染的预测、控制、治理和土地利用管理提出合理化的环境决策。
  • 摘要:目前,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我国的公路建设方兴未艾,但在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点。本文试图从公路项目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特征,分析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提出实用而有效的评价方法,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摘要:在国家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提出了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都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规划层次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国际上从1980年代末开始一直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有许多较为成功的实例。国内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有关规划环评的理论研究,也有一些实践。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颁布以来,规划环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以己完成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通过对规划的特点、规划环评中的环境影响层次划分、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规划目标和方案的环境可行性等分析,期望为读者在规划环评方案设计时提供一个借鉴。
  • 摘要:不仅是核设施的运行,火力发电、煤矿开采以及建材使用过程都有可能带来放射性污染,对公众的健康产生影响。目前,由于主要核设施,如核反应堆和后处理工厂等,放射性排放控制严格并采取了比较完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因而这些设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影响较小。相较而言,其他行业以及核燃料循环其他环节的放射性问题,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使人们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辐射危害。本文将着重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最后,为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2.抓“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逮“小”,注重其他行业以及核燃料循环其他忽视环节的辐射影响。3.在相关标准规范中增补放射性指标。4.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的研究。
  • 摘要:在滑雪场开发过程中对景观的环境影响十分突出,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基于景观的概念和功能等理论要点,针对滑雪场的项目特点,对北京某滑雪场项目自然、文化、视觉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尝试性的提出滑雪场项目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并总结出滑雪场项目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原则和环保对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