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04水产科技论坛
2004水产科技论坛

2004水产科技论坛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4-09-12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2004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国内外在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研究方面的二大核心技术:1、贝类养殖区分类管理技术;2、贝类净化技术。通过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我国贝类养殖区的分类标准、贝类净化工艺与技术规范,初步建立了我国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体系。
  • 摘要:研究压力式纯氧混合装置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比(G/L)在0.333%~3.333%(0.57~5.70g-O2/min),平均吸收效率变化在94.001%~36.049%。在19.2℃时,吸收率(AE)峰值出现在G/L=0.667%(1.141g-O2/min),AE达到94.001%,混合器出水DO达13.36 mg/L,随气/液混合比(氧投放量)的增加或降低,均出现AE降低的情况。30.5℃、26.3℃、22.9℃、19.2℃水温下的AE峰值分别为87.833%、90.451%、93.606%、94.001%。对各温度组的AE峰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AE峰值有显著影响。
  • 摘要:我国的设施渔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工厂化育苗产业的发展。1980年代以来,南方沿海省市大力发展海水网箱养鱼,199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和南方相继发展了工厂化养鱼、养贝和养虾产业。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推广,我国的设施渔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 摘要:从传统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困惑、大农业发展的形势、畜禽养殖现代化以及鱼类生长的特殊性分析,大中城市郊区发展设施渔业已刻不容缓。其发展的重点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_、多功能的特种水产品育苗温室。并提出了发展设施渔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多功能温室的技术路线与运行机制。
  • 摘要:介绍了国家863计划“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课题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1)研制的PE圆形浮式抗风浪网箱系统经3年多的海区养殖试验和推广应用证明,在10级风浪和1m/s流速海况下,可保证网箱系统和养殖鱼类安全,系统造价比同类进口网箱低50%。(2)PE圆形升降式网箱的2种升降控制方式及其技术特点:采用太阳能能源、GSM模块和自动补充气体装置组成的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网箱升降和远距离自动化控制,用户通过手机,即可远程遥控网箱的升降操作。(3)通过网箱模型波流水槽试验,研究网箱水动力特性;通过有限元力学分析和数学建模方法,对流场中网箱形状与应力分布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4)开发的无毒水性网衣防污涂料,防污期效可达10个月以上。(5)研制的鱼类大小分级栅简单实用,可进行多级分离;真空活鱼起捕机试制成功,单罐体间歇式起捕能力已达5~10 t/h,对鱼体无损伤;网衣清洗机可更换转头,清洗不同附着物网衣。
  • 摘要:顺流式网箱是抵抗风浪潮流的一种新型的网箱模式,适用于潮流方向多交、流速较高的海域。其技术关键是:网箱的锚碇系统为单锚固定,箱体可顺水流方向转动,箱体头部设阻流罩,从而降低内部水流速度。对实物进行了缩比模型试验,对漂浮状态和下潜状态作了对比,阐述了在各种水流状态作用下的网箱水动力特性,为顺流式网箱的产品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 摘要:2002年8月初,在平阳县南麂海区安装了5只浮绳式深水网箱。经过3年的养殖试验,期间经历了2002年9月12级以上的“森拉克”台风,台风中心经过南麂海区,当时最大瞬时风速达56.7 m/s,最大浪高15.5 m,网箱及框架系统遭受正面袭击,但基本上安然无恙,养殖石斑鱼损失率不到5%,浮绳式网箱显示了极强的抗风浪能力。2002年9月26日到2003年9月3日,石斑鱼从178.3g增重到556.7 g,平均日增重率0.33%,养殖成活率94.3%,饵料系数4.0;2002年9月25日到2003年9月20日,鮸状黄姑鱼从145 g增重到789 g,平均日增重率为0.47%,成活率为87.7%,饵料系数4.8;2002年12月15日到2003年8月18日,美国红鱼平均体重从130 g到589 g,平均日增重率为0.61%,成活率92.4%,饵料系数6.2;2002年9月19日到2003年9月23日,真鲷平均体重从75g到677g,平均日增重率为0.60%,成活率93.1%,饵料系数4.1。养殖过程中5~8月为快速生长期。养殖的石斑鱼腹部出现了红色区域,恢复了野生种的特征。试验结果显示,浮绳式网箱在水流0.3~0.4 m/s时状况较好;养殖鱼的抗风浪能力,石斑鱼与美国红鱼极强,真鲷与鮸状黄姑鱼弱,大黄鱼极弱。
  • 摘要:分析了深水网箱中常用的几种纤维绳索的断裂强力和断裂强度性能,计算了不同纤维品种、典型规格的绳索断裂强力和断裂强度的平均比值,其中由PE单丝、PES复丝、PP复丝、PP单丝、PA复丝或UHMWPE长丝制成的绳索,它们的断裂强度比为1:0.98:1.45:1.49:1.50:5.99。提供了几种纤维绳索断裂强力、断裂强度与直径的幂函数回归方程。选择网箱中使用的纤维绳索时,应注重绳索的强度和性能价格比,同时综合考虑绳索的延伸性能、湿态强力、抗老化、耐磨性能、材料疲劳性能等各个方面。建议深水网箱的拉索和锚缆不采用普通聚乙烯绳索。分析结果供深水网箱的设计和使用参考。
  • 摘要:深水网箱是指设置在相对较深海域,养殖容量较大,具有较强的抗风浪、流性能的海上养殖设置。它在拓展养殖海域,减轻沿岸环境压力,提高养殖鱼的质量、增加养殖效益等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由于它是新兴的一种设施渔业,能包容的高新技术多,涉及材料、机械、电子、苗种、饲料、环境等诸多方面,当前仍有不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建议今后对此产业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改进设施,改善管理,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业者素质,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全面借鉴世界上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使这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 摘要:深水网箱鱼类养殖力求生产高品质、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是新兴的海水鱼类养殖方法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又一组成方式。其涉及海洋工程、海洋生物与生态工程、材料科学、海水鱼类养殖与管理、饲料营养科学、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多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浙江省至2003年底,巳安置养殖水体超过1 000 m3的深水网箱1 700余只,通过3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深水网箱养殖的许多技术领域,还须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研究、完善和提高。我们认为浙江省的深水网箱养殖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规模,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技术攻关和养殖企业的努力,深水网箱养殖业可以发展成为浙江省海水鱼类养殖的又一主导产业。
  • 摘要:陆基水产养殖系统水处理方案设计的关键是尽可能地减少能耗和水耗,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单元式循环系统与集中处理式循环系统相比具有机动、灵活、能耗低等优点,平面布局上也较有优势。本文介绍了根据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建造的三座陆基水产养殖车间的水处理方案,这三座车间都是依“小系统,大组合”的模式设计,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介绍了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在封闭循环式鲟鱼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在一个120 m2水体,养殖密度19 kg/m3的鲟鱼循环养殖系统中,应用一套动力为4kW、处理能力为40 t/h的BAF-40型双层浮球生物过滤设备进行养殖水体的循环使用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对养殖水体的pH、DO、COD、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对鲟鱼在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水体循环周期为1次/3 h,换水周期为1次/周的条件下COD≤15 mg/L、氨氮≤1 mg/L、亚硝酸盐≤0.13 mg/L、硝酸盐≤24 mg/L,经12月养殖,成活率为98%,增重10倍。应用表明BAF-40型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可完全满足鲟鱼工厂化养殖生产的要求,确保鲟鱼养殖水体的水质和鱼类生长环境,达到良好养殖效果。
  • 摘要:面对我国南北长达万里的不同环境与条件的海岸线,研究建成了三类不同模式的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共计25 050 m2养殖水面。模式一:标准水处理车间型,以充分利用地热水为目的,通过机械过滤与物理净化去除杂质与悬浮物,用生物净化降低循环水中氨氮,以臭氧和紫外线消毒防治病害,以纯氧增氧提高水中的溶氧量,通过热交换器调节水温。模式二:简易水处理大棚型,以生物净化和调控为主体,通过气浮来去除悬浮物等杂质,建成500 m2室外大棚温室型多功能处理池。模式三:多品种综合利用大池型,突出节能与节水,建设了5000 m2的室外综合利用大池,室外大池不仅是沉淀池、生化池,还兼养了海藻、裙带菜、海参、海胆等,实现了生态养殖与综合利用。
  • 摘要:研究低温下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有效途径,并对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反应副产物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利用臭氧发生器和催化反应设备,把加入5 mg/L NaBr的养殖水体与臭氧充分混合,在Br-的催化作用下,使臭氧与氨氮产生氧化反应,产生氮气,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研究表明,在Br-的催化作用下臭氧可有效氧化降解养殖水体的氨氮,降解效率可达50.11%,比臭氧直接氧化法高24.31%;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都有一定积累,但在臭氧的作用下亚硝酸能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在192 h降至0.089 mg/L,硝酸盐为主要副产物;pH值逐渐下降,192 h降至5.55,养殖过程中应适当进行调节;溶解氧及悬浮物等较适合冷水鱼生长。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式,对于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体处理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 摘要:讨论一种以气力提水循环、生物膜降解和立体管式植物栽培为特征的鱼菜共生系统。在养鱼密度31.5 kg/m3条件下,芹菜75 d的试验产量为23.69 kg/m2。试验表明,生物膜结合植物的处理方法对养鱼污染水有不同程度的净化效果,光照也对植物生物量产生影响,得出1 m。养殖水体配置2~4 m2栽菜面积和管式栽槽直径10~20 cm等设计参数确定的试验依据。此外还论及该形式的海水鱼菜共生和磁场增效(8%~10%)试验,并提出工厂化养鱼中生物膜、藻类、植物等多样生物综合净水的生态养鱼应用模式。
  • 摘要:根据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x)的生理特点(耗氧率、氮的排泄率等),建立数学模型,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采用生物转盘、臭氧(紫外线)消毒器等设备。构建在Windows2000+Visual Basic 6.0下运行的环境调控软件包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确定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转盘)及增氧、消毒设备的数量及规格,将养殖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
  • 摘要:养鱼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一样,应用纳米科技具有广阔的前景与潜在的大市场。当前,养鱼业发展存在的三大困惑与瓶颈,应用纳米科技来解决当是最佳选择。在国内外,纳米科技在水产苗种养殖、池塘养殖、观赏鱼养殖、养鱼工厂方面已有大量成功的使用案例,纳米科技养鱼将引导新的工业化养鱼革命。
  • 摘要:从无公害养殖的宗旨出发,集成养殖生态环境调控、虾苗放养、饲料投喂、虾病防治、养殖废水处理等关键术,渗入养殖安全管理理念,提出了大规格优质成品对虾集约化养殖技术,以期为开展对虾无公害养殖生产提供借鉴。
  • 摘要:分析了对虾养殖生产的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及养殖废水(物)污染,从及时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减少饲料投喂污染、妥善使用安全的养殖投入品、养殖废水(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控养殖环境污染的对策,为对虾的健康、安全养殖和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摘要:“水”和“密”是现代高密度健康水产养殖中尤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水体溶氧量受水温、水流、水深、光照、气压、风速以及溶质等因子的影响,同时,这些因子也与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水生动物的循环系统中存在为充分利用水体中有限溶解氧的生理适应机制——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机制。在维持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保证养殖水体溶氧量的稳定性和最佳状态,保证水体空间、溶解氧和水中饵料生物的充分利用,从而大幅度提高养殖密度,其净产量的经济产出相对于饲料消耗量的经济投入将产生较高的经济收益,这是健康的高密度水产养殖的科学模式。
  • 摘要:分析了国内工厂化水产养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以2台PC工业控制计算机分别为现场上位机和远程监控机,以多个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多个单片机系统作为下位机,构成计算机集散监控系统。对养殖水体的温度、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pH值、水位、浑浊度等重要环境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采用专家系统和图像处理的方法对鱼病进行自动诊断和早期预报;采用移动GPRS无线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人机界面友好,实时监控鱼池中的多环境因子和在线进行鱼病诊断,使水产品能处在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下,达到增产、节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
  • 摘要:大菱鲆作为我国近代海水养殖良种的优势地位已经确立。随着“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普及和成鱼市场的不断扩大,短短数年已使我国跨入了世界大菱鲆养殖与消费大国的行列。大菱鲆养殖效应,已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进步和沿海“三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我国海水养鱼实现工业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由于现在的养鱼工厂,属于初级模式,结构和系统比较简单,如存在着井水资源一次性利用,浪费很大,饲料利用不充分,环境易受污染和病害逐年增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工厂化养鱼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应从现在开始起步,构建一个国产化的全封闭式工业化养鱼系统,将我国的工厂化养鱼推向全面实现真正工业化意义的发展新方向。
  • 摘要:大菱鲆的良种优势地位已经确立,工厂化养殖的初级模式已经形成,规模化养殖和成鱼市场的不断扩大,将我国推进到世界大菱鲆养殖的大国行列。“大菱鲆效应”给我国海水养殖和沿海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为推动我国海水工业化养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入世为我国的大菱鲆养殖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形势、新启示、新思路和新目标的出现,促进了我国海水养鱼模式向国产化、全封闭式工厂化养鱼的方向发展。本文介绍了育苗和养殖现状,分析了育苗方面和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发展方向。
  • 摘要:分析我国抗风浪网箱技术、存在问题,鲆鲽类鱼的经济价值和养殖方式;根据鲆鲽类鱼进行网箱养殖的技术要求以及鲆鲽类网箱模型波浪试验的情况,设计开发符合鲆鲽类鱼海上养殖以及能够抵抗一定风浪的网箱系统。综合PDW型鲆鲽类网箱的特点,对鲆鲽类抗风浪网箱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 摘要: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通过旋转成型并内填泡沫塑料作为浮体,每块浮体设有连接“开关”,即为一块“积木”,采用绞链连接技术,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积木”成所需形状,海上固定后加挂网衣,即称之谓HDPE“积木型”养殖网箱。生活污物处理、供电系统及生活管理配套设施配在独立的工作平台上,即构成整个网箱养殖系统。这种新型的网箱系统以HDPE作为网箱主体材料来代替传统网箱木质材料,网箱的结构要更加科学、合理和实用;采用小型的污物处理系统和供电系统,使其既环保又实用美观,便利于网箱生产的规格化、标准化及网箱养殖的无公害化。本文就HDPE“积木型”养殖网箱及配套设施的理论基础、主要部件结构设计、性能及发展前景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以期为网箱系统的设计、制作及选用提供参考。
  • 摘要: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比较系统全面地解析了目前我国两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深海抗风浪网箱——HDPE圆形浮式网箱和浮绳式网箱在材料选择、结构形式、抗风浪性能、性价比及养殖容量等方面的优劣点,以提高人们对这两种网箱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促进我国深海网箱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 摘要:阐述了真空吸鱼泵的结构、原理及试验情况。由于真空吸鱼泵独特的结构,具有输送活鱼无损伤,改善鱼货质量;能快速起捕大量活鱼从而减少劳动成本,效率高;能和分级装置配套进行分级处理等优点,在国外网箱养殖中被普遍应用。
  • 摘要:通过对八股编绞绳编绞工艺和复合技术等的研究,采用国产UHMWPE纤维为材料,研制了适合大型抗风浪养殖网箱技术和使用要求的UHMWPE复合绳。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绳索的平均断裂强度为PA绳的3.7倍、PP绳的4.0倍。绳索经氨酯基树脂复合后断裂强力平均提高8%,断裂强度达9.89~13.2 cN/dtex,伸长率为5.5%~9.1%。绳索拉伸疲劳性能为,加载循环2400次后的强力保持率仍达100%。高强度、低伸长、抗疲劳复合绳索的研究结果,可为养殖网箱等海洋工程配套设计、安全使用等提供技术依据。
  • 摘要:通过近海网箱渔业产业化重要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动态和现有技术基础的分析,建议国家在养鱼种类的多样化和地方优势产品的开发技术,配合饲料配制及投饲技术,重大鱼病防治技术,网箱防污损生物的涂料及其喷涂技术,名贵海水养殖鱼类贮运、精深加工、食用安全和质量监控技术,网箱网衣海上更换装备和操作技术,鱼的起捕、运输、贮藏、加工设施和装备,海上操作平台和装备等方面开展高技术发展计划的后续行动,加速实现近海网箱渔业产业化。
  • 摘要:通过对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在进行网箱投饵机的原理设计时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1)投饵区域及面积。(2)抗风浪性及平衡性。(3)外形及体积。根据以上三个因素,利用管道中的高速流动空气把饲料输送到网箱中央,在管道出口设置一障碍物,使高速流动的饲料与之碰撞,散开一定的面积从而完成投喂工作。结构方面每台投饵机采用1台或2台风机通过1个或2个三通,把流动空气分成2路或4路,下料机构同时用2路或4路控制,使得1台机器可同时投喂2个网箱或4个网箱,并且可对投喂量分别进行控制。规模应用试验表明,该机比人工投喂饵料系数降低0.1~0.2,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80%左右。
  • 摘要:养殖用水水质的重复利用性是闭合循环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搭配合理、性能稳定的水处理单元是保证养殖用水较高重复利用性的关键。常用的闭合循环养殖车间水处理技术构成包括生物过滤技术、固液分离技术、臭氧(紫外线)消毒技术、蔬菜水载培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器对进水中的NH4-N一次性去除率为44.79%,NO2-N一次性去除率为20.31%,COD一次性去除率为20.10%;开启泡沫分离一臭氧装置对NH4+-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39%和38.1%;仅开启泡沫分离器时,实验装置对NH4+-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42.45%和24.71%;蔬菜水培渠对NH4-N的一次性去除率最高可达57.46%,对磷酸盐、COD都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系统运转140 d,养殖用水水质保持在NH4-N<1.5 mg/L、NO2-N
  • 摘要:对多年来的臭氧试验与应用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认为臭氧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实际效果,与臭氧水处理系统的合理设计及应用方法紧密关联,不同的养殖应用模式应与相应的水处理系统相配合,优化应用模式,以求得设备配套的经济、实用、高效。另外,根据试验与实际生产应用的结果,提出水产养殖臭氧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归纳出开式系统水质的消毒净化,闭式系统水质的消毒净化和微量臭氧的水质调控三种应用模式,使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做到科学、合理与经济。
  • 摘要:实验研究对象是低温下虹鳟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系统。生物活性滤池的挂膜实验从2004年1月28日开始,实验主要是在挂膜实验的后期和挂膜实验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对生物活性滤池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跟踪监测。数据表明,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系统的运行,生物活性滤池中细菌的数量在1.0 × 106~2.0×106范围内变化幅度不大。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持续上升,至第13 d到达稳定期,数量分别为4.6×103个/g和1.1×104个/g。实验初期,系统中没有反硝化细菌;从第8天开始,数量逐渐增加;实验结束时,数量达到7.5×102个/g。在实验的第13 d,挂膜实验基本完成,历程34天。在生物活性滤池的微生态系统中,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互生关系。同时,循环水体的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挂膜实验期间,它们的浓度不断上升,当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到达稳定期后,就开始显著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也证明了生物活性滤池中的硝化—反硝化系统在发挥作用。实验验证了低温下pH下降对微生物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整个实验充分证明了经过低温环境的驯化和诱导,在背离微生物生长最佳温度的12℃低温实验条件下,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所组成的硝化—反硝化系统仍然是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氨氮处理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认证了在冷水鱼工厂化养殖中使用生物活性滤池的可行性。
  • 摘要: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适用于各生产性行业并有助于各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陆上工厂化水产养殖为例,讨论了水产养殖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理论和技术。
  • 摘要:针对海洋渔业资源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幼鱼捕捞和保护手段实施困难,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食物链系统难以平衡和恢复,加之海洋的生态容量严重下降和海洋渔业资源大幅衰退的现状,提出了保护资源、充分利用海域有限空间的建议,研究增加投放高效增殖长寿型人工鱼礁和技术,替代普通人工鱼礁,增加贝、藻和鱼类栖息的人工构造空间,是修复局部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生物增殖的有效手段。介绍了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大规模研究和实施高效人工鱼礁渔业工程、建设.海洋牧场、保护和增殖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抑制滥捕,有效改变近海荒漠化,维系海洋渔业与资源生态和谐,修复海洋生态的措施。人工鱼礁发展在战略上可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渔业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摘要:本实验通过观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4种人工鱼礁模型对幼鲍(YoungAbalone),幼海胆(Young Sea Urchin)行为的影响,探讨适合于鲍鱼,海胆生息的人工鱼礁的结构与形状,为利用人工鱼礁优化鲍鱼、海胆的生息场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在环形水槽中进行,水深70 cm,水温(18±O.5)℃,盐度35.3,pH值8.3。实验结果表明:1.模型礁对幼鲍在实验区域内的分布有影响。2.各模型礁对幼鲍均有聚集作用,其中Ⅳ型的聚集效果较好。3.幼鲍的聚集率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关。4.幼海胆的聚集效果不明显。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