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二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
第二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

第二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4-09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会议文集:第二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为第二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文章指出,应加强妇女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和作用,将妇女发展、妇女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注重建立男女两性平衡的教育,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亚文化特征.第一,这种亚文化形态的形成体现出了文化的独创性.第二,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精英意义的社会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以相对独立的精英分子为主体,植根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又超前于大众文化,是批判扬弃社会文化传统和创新发展时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文化区.第三,大学校园文化是注重精神文化作用的大学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第四,大学校园文化是通过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氛围发挥其作用的.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同化作用、动力作用和导向作用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探索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加快中国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 摘要:社区文化建设除了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效领导和社区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工作外,也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高等院校也应当而且必然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利用自身优势,高校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文体活动、社区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拓展了社区文化的内涵,并加快了社区文化的建设步伐.通过多年来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不仅有力推进了社区文化的繁荣,同时也让高校获益非浅,可谓区校共赢.高校参与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良好局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些有效工作机制.目前,高校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总体来看,具有公益性、群众性的特征,尚属于初级阶段,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创新机制、资源互享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 摘要:新闻及大众传播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了解本国的传播系统,而且应该研究国外传播体制.为使教育走向国际化,密苏里新闻学院创立了"国际范式",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及国际媒体系统研究搭建平台,向他们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国际旅行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许多美国教授一致认为:有着丰富旅行经历的学生更加见多识广,更富表现力.旅行、出国留学、学习他国文化以及拥有渊博的世界历史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至关重要,在新闻及大众传播研究领域尤为如此.或许美国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重大意义在于他们认识到美国的价值观、处世方式以及新闻传播的运营模式并非惟一可行和重要的.总之,我们坚信新闻及大众传播方向的学生广泛摄取各种知识的重要性.这些知识能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传播及新闻报道体系.
  • 摘要: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对自身生存本身的根源、意义、合理性等问题的思索逐渐深化.他们迫切地想要寻找有关生存本原问题即"存在问题"的答案,对这些问题的困惑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大学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对于生存本意问题的困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当今大学生心理危机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存在主义作为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最大的一个流派,其直接的关注点就是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人格自由,因而提供了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独特视角.在存在主义的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可以从对自身及其与周围关系体验的分裂、寻求人生意义受挫以及对自由与责任问题的不恰当认知和处理等方面得到解释.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相应地在充分关注和尊重大学生的存在意识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体验和理解人生,寻找人生的意义,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由和责任的问题.
  • 摘要: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大学要完成培育创新人才的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基本功.为此,必须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导引学生的意志磨练.
  •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诚信失范现象比较严重.社会呼唤诚信,时代呼唤诚信,校园也呼唤诚信.本文论述了诚信的内涵与价值,诚信失范的危害及原因,并联系当前学校特别是高校的实际,提出校园诚信道德建设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开展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二是重视构建切实可行的校园诚信机制;三是要求教师成为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垂范与表率.
  • 摘要:西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文化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内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区别.校园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它可以凝聚人的精神,规范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才干,是高素质人才成长产出的重要前提条件.西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处于低层次水平,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西藏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人才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随着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西藏高校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导向作用日益明显,而校园文化建设又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西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目前西藏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及现状等方面全面论述校园文化建设与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并提出西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以大学生为对象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总体而言是支持大学生感知的、身体的、社会的、情绪成长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育.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较强的跑、跳、投、跨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当中,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有利于在开放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性、协调性、社会性、创造力及忍耐力,加深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重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上进心,使学生增强体质体能,养成健康心态,学会团结合作,掌握生存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学生身体,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了作者和研究集体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和有益尝试.
  • 摘要:"奥斯卡"是影视艺术和科学学院最知名的一种象征,但学院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个金色雕像.学院的玛格丽特图书馆为影视艺术学习提供了的一个独特资源,它不仅能满足影视的产业需要,也能满足把电影作为一门很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的要求.图书馆坐落在南佛罗里达州,是多家制作室的大本营,也为大学提供主要的电影学习课程.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她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人才高校女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她们的学术水平、精神面貌、兴趣、性格等都直接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态比其专业知识水平更为重要.然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调查事例表明:近年来,高校女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经常发生心情烦躁、脾气暴躁、发怒、情绪压抑;缺乏兴趣、不耐烦、丧失幽默感;神经过敏,心理不平衡,甚至引起疲劳和多种心身疾病等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部分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埋下了隐思.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同时,作为女性,在学生人格完善、心性培养、心身健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女教师的这一系列心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疏导措施,做好女教师心理调节工作,保护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切实优化高校育人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修养的人才.
  • 摘要:办好一所高校,必须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良好的师德是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这是承载一流特色大学的坚强基石.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会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整个民族的素质.高校师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秀师德、师风传统,构成了学校重要的精神资源.但不可否认,在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为此,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认识.第一,师德的基本内涵和加强师德建设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市场经济和师德的关系;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培养人才和师德建设的关系;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师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好自谋社会兼职和本职工作的关系.第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师德内涵所包括的六个方面的要求是:敬业爱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第三,加强领导,建立机制,确保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一是要抓好典型示范和宣传教育;二是要抓好基层阵地;三是要抓好党员带动;四是要抓好机制建设.
  • 摘要: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由于社会发展整体速度较慢,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同一所高校中的大学生,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思想状况都不大相同.特别是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不断增加,少数民族学生也由原来的50﹪激增到60﹪左右.而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高校中,大学生的管理与自律都有着与内地高校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管理与自律的特点、规律、做法和体会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 摘要:现代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现代知识与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的现状,特别是独生子女居多、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甚至因为生活能力问题而辍学的情况,阐述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为真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不仅要让他们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通过现代管理,特别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最终能够从"他律"走向"自律",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 摘要:大学校长对大学的改革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大学女校长与大学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大学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大学女校长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势及启示、大学女校长的使命与责任、大学女校长的理想与追求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基本观点是:大学女校长已成为推动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大学女校长、女书记要承担起领引大学的改革和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领引女性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进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的进程,领引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妇女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历史重任;我国大学女校长、女书记要努力成为教育家,要完善能力素质和提升人格精神.
  •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高等学校女性领导在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女性领导的特殊认知方式在高校工作中的优势、女性领导的情感特征使得她们在高校管理中勇于献身、执著追求、女性柔韧的处世态度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调谐作用和女性"慈母"式的性格特质在高校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者在自己多年高等学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这种优势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我国女性领导管理高等学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摘要:这篇论文的题目来源于中国谚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学的很多主要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给大学的领导带来很大的挑战.中国的这条谚语说明了应对挑战带来的相对的压力.这些挑战可以增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同时也要提防变化可能引起的对学校基本核心力量的破坏.在这个讨论之后,作者会谈到这些变化对大学结构,尤其是对大学管理结构以及相关执行角色的影响.最后作者还会谈到怎样平衡和调整这些变化带来的压力.关于教育方向的决策真正在哪里?教育管理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怎样的启示?在传统的机制下增加教育经理对于大学而言有何启示?教育经理的出现是教育商业化的原因吗?大学能否在没有教育经理处理压力的情况下保持活力?有没有一个两全的办法可以平衡两者?或者就在模糊中继续.
  • 摘要:追求卓越是每所大学的内在要求,但是在实务中什么是卓越,对管理者或学校聘用的主管教学质量的专家,和对一线的教师、学者而言,他们的看法可能截然不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方法并不能轻而易举地应用于各个大学、院系和教师.本文概括了国际上和澳大利亚现今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要求学校无论进行学术活动,还是非学术活动,都要对其进行外部调查,详细地审查,并对此活动承担责任.不过本文的重点是概括两所大学在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特别是提高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经验.在此过程中,主管调课的教务人员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 摘要:当今时代,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不仅继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使命,而且发挥着促进国际教育、文化、经济、政治交流与合作,提高国民的素养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使命.大学领导也不再只是政府任命的学校官员,而是享有较大办学自主权的大学管理者和经营者,大学领导的角色转变了,责任加重了,权力增大了,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使命也不同了.在市场体制下,成功的大学领导主要承担着制定大学发展目标、领导大学学术发展、筹集学校办学经费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使命.
  • 摘要:实践教学的功能不仅在于验证科学定理,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甚至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了解中国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校实践教学遇到一些突出困难,如实践经费相对不足;商业机密、个人隐私权保护等制约增加;教师带教积极性不高;学生考研复习与实习时间冲突,等等,致使学生实习时间和质量要求难以保证.改进大学实践教学的出路在于,以加大经费规模、改革经费分配方式为基础,重在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树立大实践观念,统筹实践教学,以鼓励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把与专业甚至素质教育相关的各种实验、实习、见习、观摩、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等不同组织形式和教学大纲内外的实践活动都纳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应探讨实践模式创新,探讨校企、校地合作实践,利用暑期使学生提前参与实践,理论课与实践课可以交叉进行,实验室与临床的结合,模拟实习与现场实习结合等多种实践思路和方式,缓解实践教学的困难.完善实践的条件保障机制、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主要措施是根据科学、合理、导向及适度灵活的原则,完善经费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鼓励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临床医院及其他实习基地的条件建设和开放性利用;增加科技创新基金和项目;改革学分认定,实践学分认定适当灵活并保证实践学分认定的质量.
  • 摘要:正如别的机构一样,大学里的首席执行者都被视为一个带领学校奔向美好前程,完成远大目标的领导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政府机构及决策部门身居要职.由于这种新角色的出现,男性和女性之间应该达成一种共识,意识到他们在自我回应,对工作的期许值,以及在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上是存在差异的.调查发现,在亚洲及非洲,女性有机会承担这种新的角色和责任是很不容易的,或者说因为她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角色,很难得到政府的委任及男性们的认同.社会及男性对于女性的观念转换缓慢,那些承担重任的女性跨越了从情感到自我怀疑到内疚的心理过渡.在女性自我角色转变的同时,社会对于女性在行政机构中担任要职的认同也将为社会文化环境带来变化.
  • 摘要:在北美,人们总是说:"我们相信上帝",这话也印在随处可见的钞票上.然而"除上帝之外,我们还有对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机制".这是权力分立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最先是由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英国宪法中提出来的,这个观点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宪法的框架.这篇文章同样探讨了大学里一种类似的权力、权利和责任.尽管一些专制主义者也偶尔主张学术自由,也就是一些人理解的对任何学术问题的自由,但是此文认为,学术自由应仅限于大学里学术观点的自由,并且要同时受到社会其他利益的制约.同样,学校的管理也要对政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所服务的整个社会的总体利益负责.
  • 摘要:这篇文章将对加拿大女大学校长的情况作以历史纵览和当代考察.很显然,与以前相比,现在担任大学校长职务的女性越来越多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笔者会简要地概述一下加拿大大学雇佣教职人员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影响聘用女性担任高级学术职位(岗位)的一般因素和担任校长职务的特别因素.利用猎人公司(搜寻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司)的习惯很可能对此产生了影响.因为有一些猎人公司是由女性拥有或直接管理的.很多人认为,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变的领导方法和管理风格.这是无稽之谈还是真实情况呢?在此文中,笔者将通过剖析女领导人特有的风格、特点的优势和劣势,来说明她们身上存在的一些可被感知的性格特征.最后,这篇文章还会展望一下未来.略述一些当前训练和指导的有利因素,并为培养下一代女大学领导人的工作提出笔者的一些改进的建议.
  •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前所未有地关注自身的命运.分析世界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理智地判断大学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大学的现在和未来定位,这是大学领导者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学者和校长,者在大学服务将近40年,对国内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有一些切身的感受.本文选取大学发展中的9个问题,集中阐述外部形势和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并从自身角色出发,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剖析了大学的学术、教育和管理问题.
  •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是一种有效办学模式.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通过近5年实践,在沟通、合作与发展的主旋律下,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上大胆尝试,为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思考.
  • 摘要:本文在介绍欧洲教育改革概况、德国教育体系及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分析探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德国双元制所需的背景及基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界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应与经济发展相宜而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最后,结合昆明教育经济发展实际,提出若干建议.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女性教育越来越受到挑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的女性教育在过去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中国的女性教育应当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我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适应.提高广大妇女的素质,保证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 摘要:本文主要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讨论和分析围绕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等,旨在进一步探索培养面向21世纪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理解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以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为最高目标或终极目标是一种理想的价值目标.
  • 摘要:在民族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要坚持实施特色战略,实现特色、协调和创新的互动,形成学校的科学发展理念,构造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环境,激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速.作为大学,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大学发展战略问题,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的总目标,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文章认为,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制定大学发展战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具体到大学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以教师为本,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认真研究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谋求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挑战,致力于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界各国大学需要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对目前各国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举措新思路作了比较分析,在改革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等方面作了详尽阐述;并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思考分析,在修订人才培养新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新体系、建构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 摘要:关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学术界已广泛地展开了极其复杂而又激烈的争论,但对课程编制与研究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争论.在当今世界,特性、传统、基础知识和技术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呢?我们在为后现代社会(数字技术、生物工程和数字艺术的时代)设计新课程的同时,是否忽视了那些可能只对一少部分人有利的课程项目呢?哪怕这一少部分人只占世界一角的位置.各大学必须为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找到一个明智的答案,不仅要能保证学校在研究领域、研究项目和课程计划等方面的独特性,而且要能保证进入他们迄今为止尚未感兴趣的领域.全球性变化,连同大学周围社会环境的变化,都要求课程上乃至组织上(学校系统上)的变化.没有组织上的变化,课程变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组织没有变化,就会僵化陈旧.大学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完成大学由纯粹公共事业型机构向企业型机构逻辑的转变.公共机构逻辑被认为是有永久性,持续性,感觉上非常稳定而安全的,这个转变就是要用企业机构型这种组织逻辑来代替公共机构逻辑.思考改革计划的条件日益成熟.大学管理的新政策要求,此种管理方法作用于整个实施过程的始终.这种变化所带来的质量的改善和良性发展的环境,为学生乃至整个学院学习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提供了条件,这些也正是大学管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因此,我们不仅要找出问题,而且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如何调节好这两个逻辑方面呢?怎样才能激励人们,使环境变化成为人们开拓局面的动力,并且不会因害怕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如何打造创新型大学,而同时又要保持学校原本的整体形象,学校传统,教育理念,尤其是教学质量呢?如何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多数大学教师自身、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发展的,并使他们都能实实在在感觉到的周围环境呢?在这种环境里,至少可以使他们放弃妨碍他人实现梦想的念头.但是,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官僚作风,这是取得管理透明度所必需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学承担着弥合多元文化、为思想开放和自由流动而战的历史使命,可以想象,未来的大学必将承担更多、更艰巨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学校课程与课程研究必须反映和预测社会需要、社会兴趣以及社会抱负的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是知识实验室"的时代已经到来。(即要将大学的研究职能和服务职能结合起来.)大学不是"服务"机器,而是一种囊括全部社会生活且不顾其潜在利益的机构.这些不同文化的融合会给课程与课程研究带来新的动力及内容的改变,但最重要的,还是方式方法上的改变.
  •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纵览阿拉伯国家的高等教育,重点介绍埃及的基本教育情况。阿拉伯联盟由21个阿拉伯国家组成。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并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高等教育的很多问题和发展趋势十分相似。
  • 摘要:本文涉及大学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探讨了大学社会作用的几个方面及其所面对的挑战。对市场、全球化、生活质量和大学改革的关系等有关问题也作了力所能及的探讨。大学被定义为为社会服务,对知识的不同领域进行质疑和调研的场所。
  • 摘要:挪威国会在2003年决定在国内推行一项名为"素质改革"的高等教育改革.这次改革是以在欧洲普及的高等教育政策为基础的.它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扩大教育机构自主权,制定筹款新制度,新设质量保证机构,改变学历结构以及引入指导及评估学生的新形式.该论文探讨的是改革之后,教师、工人、护士、工程师等各行各业接受专业教育后所产生的影响.奥斯陆大学学院为这些行业开设了不同的本科学历课程,但只开设了少量的硕士课程和一个博士课程.论文中还讨论了职业教育和劳动市场的关系,劳动市场与职业教育有着广泛领域的协作.奥斯陆大学学院希望推进一项关于社会需求和学位课程二者关系的研究工作.作为在学术机构内部被称为"学术推动"的一种现象,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数量逐年增加.奥斯陆大学学院一直致力于发展硕士及博士学位点,以便能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工人,同时也为满足本大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创造有利条件。改革也带来了高等教育经费的变化。新高等教育法引发的关于自由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则的讨论在挪威已经展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无疑需要一笔庞大的经费。
  • 摘要:教育的国际化是21世纪全球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而外语教育应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应及时调整教育理念,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为突破口,加强跨文化教育,加强外语教育的国际化,这是发展中国外语教育,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并使之在全球化语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
  • 摘要:作者通过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联系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从教育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和不竭动力、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进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推进教育创新:一是坚持教育创新,首先要落实在教育事业发展上;二是坚持教育创新,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三是坚持教育创新,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是坚持教育创新,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五是必须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的创新.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大学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且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实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及我国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发挥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国家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还要求大学以知识创新和知识贡献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学发展问题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需要静下心来,认真谋划发展,规划未来.本文结合大学发展实际,重点研究探讨现代大学为何要制定发展规划与战略和怎样制定发展规划与战略问题.
  •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以企业和私人投资为重要标志的世界私人市场的全面开放,那么,80年代之后,公共市场的开放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向深入和实质性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国因历史的原因,公共市场比较私人市场而言更加成熟,但其竞争性却较差: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市场主体竞争能力较低.因此,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市场开放冲击就主要体现在公共市场方面.文章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公共市场开放的过程、作用,对各国的影响和世界主要国家依据形势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环境以及开放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的办法和建议.
  • 摘要:在全球化的现在,对毕业生的要求是要达到学科的国际标准和满足国际要求.在国际生态的"大环境"下,必然呈现如下趋势:原始资源向智力资源转型,科技含量增加,金钱诱惑减少,科学信息含量增加.不过,这些趋势同时也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直接与俄罗斯有关的是:先进国家的"高技术扩张"。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成了一个"观念和人力的捐助者",而不是技术的主张人,这样的话,就打乱了技术按部就班发展的节奏。这种"大环境"下的教育对传统教育中的专门训练来说,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为教育的"原始资料"在向"工业半成品"的阶段过渡,这就使得精英教育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根本改变教育方式,建立以个人为导向的教育方法,是现阶段高等教育体制中实现精英教育的必然之路.俄罗斯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在高校中建立这种精英教育,无疑要为这种体制提供持续发展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从全球宏观角度看,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基础教育都是保障,然后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再进行有潜质的专业训练,从而有望实现正确培养技能的目的。
  • 摘要:长久以来,大学对其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贡献良多。新兴的发展议程有以下的需求:A.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的大学所扮演的"第三角色";B.类似"灵敏的大学","盈利的地区","为学校经营增值"……因此,创建一种途径使大学的资源流动到社会中,更加便利地为社会作出贡献是很有必要的。大学是未来科技、经济,及社会动向的知识宝库,大学还是通向全球信息的大门。大学为其所在地域提供专业性分析的来源,为该地域的发展计划提供了智力资源,并且大大支持了当地的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大学还创造和吸引了新的企业在当地落户。可见大学和其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互动。尤其是像企业这样的外部合作伙伴带给学校网络的不仅仅是不一样的纪律性的关注,还引出关于先进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新焦点。有的时候,诸如像自然科学和工程学这样的尖端研究所需要的投资是相当巨大的,学校与企业关系的发展有时也牵涉到知识界.如果知识在经济生产中变成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那么大学将成为企业的有利伙伴.知识市场化以及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创造和传送知识的事实,说明大学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本文中将讲述诺维萨德大学和其主要利益共享者的联系.在认真仔细分析了和其合作者间的关联后,可以总结出,诺维萨德大学将在未来成为企业型的高校,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诺维萨德大学有着长期和企业合作的经验,并建立了孵化器中心以便更规范有序地进行资产分派.这个目标将很好地满足利益共享者的需求,此目标还将通过孵化博洛尼亚计划,更好地与国际衔接,并融合到欧洲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欧洲研究所中去。
  • 摘要:在美国和全世界现在在大都市涌现了很多学院,它们不仅起着教育学生的作用,还为当地的社区提供重要服务.都市大学通过传播新理念、新知识使自己与众不同.教员与学生共同分享商业、政府、艺术、科学、社会服务、初等和次等教育方面的经验.这种大学/社区的合作表明它通过不同的联系、合作和项目来使学校、社区、市民统统受益。
  •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它促进了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应对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系统地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素质的高水平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一、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大学的功能:一是知识进步方面,另一个是它们的时间和空间方面.教育被视为一个公共产品,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一,因而不能视作商品来对待.大学的功能之一是让世界变得更好.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采取不同的行动,特别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卓越、恰如其分、团结:这些是大学应有的价值。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变化的前景以及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强调了领导人和领导者的素质。最后,作者以本人的切身体会谈及在过去这些年中,夏威夷大学希罗分校已经建立的合作关系以及这些合作关系对我们的大学以及社区所作的贡献,并鼓励女性领导努力去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的发展创造生命力。
  • 摘要:在一代人或更多的时间内,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这也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要求高校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大的创造性来回应,而今天的大学与以前的学院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今天的大学通常都有校友会之类的组织来联络感情,有基金会来筹募资金,有商业性的机构来颁发学术性的资格证书,而这些在30年前的大学中是十分少见的。这些影响大学的变革中有一些是从教育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引进的,例如政府财政政策变革,然而其他的变化有些是从高校内发起的,如财政资金的多元化.很明显,有的变革是其他变革的因,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以及增加高校的入学率导致了大学数量上的增加。这些变革有的还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影响了高校的使命和结构,它们包括:高校因为保持自己的发展而导致的入学率的增加研究生阶段教育的极大发展和不同种类的研究生阶段奖学金的增加学生年龄限制的开放和作为终生教育手段之一的远程教育的发展高校数量的增加和学科门类的丰富政府财政资助的减少和校友捐助的增加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对高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以及对高校对经济和社会贡献期望的增加。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变革作出评述,并援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例子加以证明。
  • 摘要:在我的讲话中,我想首先通过介绍法国高等教育体系来阐述女性在法国教育中的作用.借此机会,我也将把法国的教育体系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做些比较.之后,我将介绍法国的科研组织。最后,我将阐述女性在法国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中的地位.我要讲述的内容是与法国当今的形势息息相关的,而这些内容也代表了欧盟大多数国家的情况。
  • 摘要:美国女校长证明了她们没有被社会传统观念及性别障碍所困。这些女性在她们任职的道路上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分享.她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去了解前辈,寻求最精简的蕴含着她们的过去和现在的知识来解释她们的事业基础,使得她们能够为后代开阔眼界。18、19世纪的最早的先驱者留下的丰富经验启迪了我们.她们经历和克服了众多挑战,她们生活在一个性别歧视合法并被普遍接受的年代.然而她们却成为杰出的领导,不但树立了她们的尊严还为后任继承者奠定了尊严,努力克服了看似不可逾越的不公平,走向成功。21世纪的女校长所面临的境遇与这些前辈们多少有几分相似,能引起共鸣。一直以来挑选成功女性的主旨涵盖了决断力、激情、坚毅,以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有领导才能,还要有正义感,和在财政及政治方面的老练。具备这些品质的女性天生就是打破社会传统观念的制约,战胜她的男性对手并出色完成任务的最佳人选.而教育比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使女性获得平等的权利。这些女性比不接纳女性获得平等教育的惯例转变得更快,扭转了男性和女性对于女性成为学者或者大学领导的看法.她们为关于女性领导的进一步研究拓展了平台,并对女性成为重要大学领导的变化作出了贡献.早期的女校长开创了新的领导模式并且表明她们的领导方式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中止对她们口头上的美誉,而从这些前辈们的磨难中得到启示,在无数的挑战中体验和巩固这些宝贵的经验。
  • 摘要:1994年,民主南非时代到来之后,大量经济和社会问题得到解决,社会压力迅速得到了减轻.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因种族隔离政策而蓄意执行了几十年的教育机制性不平等这一关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在总统尼尔森·曼德拉领导下,新政府及时推出了推动社会进步、缩小种族间巨大差距的重要举措--教育改革.1997年,南非《高等教育法》颁布.以此为起点,政府采取可能采取的各种措施,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上.通过调查,相关各方一致建议,要在保证给予必需、持续的财政支持基础上,使高等教育实现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南非金山理工大学很快感受到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春风.1997年末,一名非洲女士被任命为校长,学校改革面临着巨大困难.这不但来自于其所面对的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更为关键的是,高度竞争的教育市场要求对战略学术资源、行政管理资源和资金进行重组和重构.然而,这些困难在短短的五年里便被突破.此时,学校面临着更为关键的外部挑战--2002年12月,南非教育部宣布:金山理工大学须与兰德阿非利加大学合并.高校合并对促进南非高等教育领域的结构合理化极为关键,因为我们是在追求实在的变化而不是要做表面文章.金山理工大学充分地领会了这一理念.从2003年开始,南非金山理工大学致力于合并的准备工作.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女校长依靠集体的努力,其灵活多变的管理得到良好的评价。
  • 摘要:校园文化是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的总和.它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对人们产生导向、规范、教育作用.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知识结构的丰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的自然环境、定位及特点出发,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健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行为规范,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制度文化.继承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弘扬主旋律,加强基础文明教育,建设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社会实践、学术讲座、文体娱乐、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主题教育等是校园文化发挥作用的重要活动方式.要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和引导,特别是要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 摘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内涵的阐述,讨论了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的四项功能.分析指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工科院校的现实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能够补偏救弊,是促使两者融合的桥梁和重要载体.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工科院校以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做法和相关途径.
  • 摘要:当代高等教育理念下的高等学校应以追求真理、探究学术、传播知识、创造高素质人才、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为己任,以引导社会向前发展成为地域文明的中心、成为知识创新的集散地为目标,从而推动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并走向国际化.在高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全国高校迎来了一个新的建设高潮.据此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分析,在对高等教育理念总结和分析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当代大学学院规划的新的发展趋势,即1.校园建设模式呈现多样性;2.校园总体规划呈现开放性;3.校园建筑布·局呈现关联性;4.校园空间环境呈现人文性;5.校园发展呈现可持续性;并呼吁作为大学的管理者,乃至大学的规划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要求,慎重地把握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根据当代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将自己管理的大学建设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特点,一是强化使命意识,育人意识.二是强化阵地意识.三是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要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 摘要:校园文化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历史、人文精神和校风校貌,是学校多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景德镇陶瓷学院是我国惟一一所陶瓷高等学府,具有鲜明特色.它的特色不仅在于"中国惟一",更在于它独具一格且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及其所体现的陶院人精神.就像"景德镇"这部千年古书可读、可品一样,蕴涵丰富,意味深长.
  • 摘要: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国内许多大学选择了特色兴校之路.本文针对高校在特色兴校中忽视大学文化建设的现象,以湖南大学在特色兴校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为案例,提出了优秀的大学文化是特色兴校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并对如何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进行了比较新的阐述.
  • 摘要:高校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服务社会"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确立,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进一步加强,高校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越来越繁重.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从而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已成为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外这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阐述了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建设日益呈现出的生态化、数字化、城市化、人性化、特色化等时代特征,进而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校园建设应当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封闭性与开放性相谐调、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前瞻性与现实性相衔接的规划与建设原则等基本观点.
  • 摘要: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高等教育中女教师占有40﹪的比例.因此,高等学校女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突出,意义重大.要让高等学校的女教师在更高的层次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认识,给女教师更多的机会,使她们在更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和在领导决策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学校要有更加具体可行的措施,保证和鼓励女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方向,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养和审美意识;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首善区"与"辐射源",高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将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国家教育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以及社会功能,众多高校纷纷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南京大学作为首批国家重点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之一,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着力从五个方面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治学、兴国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书育人.由于女性特点决定女教师教书育人具有特殊的优势.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点,为女教师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与女性的发展紧密相连,两者正在形成良性互动.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高等教育的女性数量激增,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本身,显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日益紧迫的与性别、女性相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性别平等的真正实现有赖于整个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改造.
  • 摘要:以教育创新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在一般高等学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以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好、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教育模式.1.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由人才培养系统、人才成长环境系统和学生评价系统构成,人才培养系统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人才成长环境系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保证,学生评价系统是检验前两个系统成效的重要手段.2.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设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和课程体系,妥善处理德、智、体,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学、研、产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必修与选修的结合,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结合,达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3.以大学生课外创新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创新教育基地为基础,以专业和科研实验室创新教育基地为拓展的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创新教育网络,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平台.
  • 摘要:暨南大学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教育部领导的一所综合性"211工程"大学,以招收华侨、港澳、台湾青年和外籍华人学生为主,兼招中国大陆学生.历年来招收的学生中境外学生来自99个国家和地区.从2002年开始,外招生已达总招生数的50﹪.学生类别和需求的多样性,使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比其他高校更为复杂.如何适应新世纪对侨校办学提出的新要求,将内、外招两类学生培养成才,是我们暨南人始终在积极进行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我校推出一系列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 摘要: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的本质和提高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根本,作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治本措施,已经成为我国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的核心理念.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制度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它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和重要标志,正在成为各国教师教育的共同目标和发达国家当前教育战略的根本措施.构建教师教育的新体系,必须在教师教育制度化、一体化、多元化、政府支持规范化等几个方面下功夫.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是高师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师院校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主体意识、综合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
  • 摘要:不管开设何种课程,一所致力于用全球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大学,至少应该包括下面5个基本因素:1.为学生从事不同的团体工作打好基础.一进人大学,学生们可能生平第一次进入一个不同文化的社会.研究小组、寄宿生活、领导机会和工作经历都要求与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互动.作为这些经历的一部分,当学生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这个学生团体中不同人的价值观、信仰、历史以及文化实践等,就交织在一起,相互交融,相互影响.2.为学生用多种语言交流打下基础.想要流利地用第二种语言交流,需要沉浸在这种语言之中.在大学阶段,我们有很多机会来为学生打下多种语言基础.这当然要以学生原来的基础和语言为基础.通常这意味着要教授学生母语的语法和文献,或是教授一种新的语言.3.向学生展示不同人物的历史并且建构起自己的历史观.人文科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课程通常包括了不同文化的历史以及对当代信仰、政治体系、艺术和语言的比较分析.4.从理解和接受差异人手,拓展对文化的敏感度.大学可以鼓励对文化差异的讨论(a)在课堂设置中,(b)在寄宿生活中,(c)通过将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演讲者引进校园,(d)通过制造一种鼓励差异和容忍的环境.5.鼓励亲身深入感受另一文化.在海外学习、旅行、工作和生活都可以加深在大学校园里获得的那些体验.鼓励这些活动需要校方有足够的灵活性,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如愿以偿地参加,以加深他们的这种体验.
  • 摘要:人类已经步人信息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给女性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会和宽广的领域.然而,科学技术在给女性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女性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女性文盲率高、女童辍学率高、女性失业率高的现象表明,科技进步也会在某种程度造成女性的边缘化,出现对女性的系列负面影响.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科技背景下产生的女性问题,作出现实的理性思考和历史的沉重反思:传统社会的后遗症还在羁囿女性的发展,而科技时代的负面影响又可能使女性成为科技进步的牺牲品.在这双重的重压下,女性如何走出困境,谋求自身的更大发展?为此,本文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在参考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科技背景下的女性发展问题做更深入的探究.最后归结为一点: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本身不存在性别歧视:人类必须树立新的女性观,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借助科技的手段和社会的力量,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消除妨碍女性发展的现实障碍,就有可能实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男女双赢,使我国早日迈人全面小康的社会.
  •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过的新问题、新特点、新挑战,不容忽视.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从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七点应对措施.
  • 摘要:特色是女子大学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价值.女子大学作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价值在于为女性提供适合女性特点的教育形式,没有特色,女子大学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本文以湖南女子大学为研究个案,以高等教育多样化为背景,分析女子大学走特色之路的必然性,探讨女子大学走特色之路的策略.
  •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为此,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加强高校管理工作,推动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上新水平,对我国加快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高校的步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手,提出了改革高校传统的人事制度、建立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议,并指出建设大学教师和管理人员两个人才队伍必须在大学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认同.
  •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教育及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后勤体系有着深刻的影响,高校后勤服务的内容及提供方式均与传统经济条件下有着显著的区别,从而导致高校后勤投入机制发生三大变化:从政府单一投资向社会多方投资、从福利投资向有偿投资、从国有独资向股份制的转变.而与之相应的契约管理和股权管理将成为高校后勤校内管理体制重要的内容和方式.
  • 摘要: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背景下,在高等学校经过扩招与拓宽专业、重组与合并、改名与升格之后,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办学效益,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和要求.高校实施依法管理和精细管理则是达到此目标的关键.本文阐述了高校实施依法管理和精细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依法管理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精细管理是依法管理的有效途径;实施依法管理和精细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本文进而分析了高校内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如管理者和教职工依法治校的观念较淡漠,法律知识欠缺,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存在人治多于法治、凭经验办事、缺乏长远规划和管理较粗放等现象.高校实施依法管理和精细管理的对策与措施是: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学习法律、健全制度.依法管理、精细管理.
  •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信息技术与传播对于大学女性领导者的影响.她们常常被政界忽略,就像她们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洲里彼此相隔甚远一样.有两位执著的人发现了这一点,于是运用她们掌握的信息和传播手段,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女性高级知识分子的数据库,于是成功地减少了原来存在的女性在大学管理层缺失的现象.
  • 摘要:本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大学作为研究和教育机构,它的主要任务和组织形式.此部分,仅介绍了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概况,它有166年的历史,包括30个院系和6个研究所,大约8万名学生.第二部分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介绍,着重讲了在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方面,大学所实行的一些改革.此部分虽举例不多,但事实上,已经有一半多的院系建立了一些质量监控机制.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具体院系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应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做法,从总体上归纳学校教学质量控制模式运行的经验.
  • 摘要:与过去的青年女性知识分子相比,今天的女大学生具备三个突出的特点,实际生存呈现出多元状态.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目标上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在方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断改革现有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模式.
  • 摘要:人格作为个人稳定而独特的个体特征的总和,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也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将个人积极健康的人格因素导入到工作中时,人格便会显示出职业的光彩,从而使个性具有职业活动的特色.而大学女校长正是以其独特的人格特征与个人魅力,形成了不同于男性领导人的管理风格,最终影响管理效果.大学女校长人格特质在大学教育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人格的职业化介入可以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和人格的尊重与理解,可以改善教育、管理品质,可以树立教育管理者良好的形象等等.
  •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按照"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改革中,有限的办学资源与学校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管理职能的多元化使学校内部及外部的关系日益复杂.如何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树立科学的办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针对教育、行政、学术、经济等管理职能的不同确立相应的管理目标;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坚持依法治校,用法律来规范、调整学校内、外的各种关系,是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 摘要:台湾的经济发展奠基在成功的教育政策之上,低学费、机会均等是台湾教育发达的主因.以世新大学为例,为彻底改变学校体质,世新努力提高竞争力,掌握政策变迁趋势、契合社会脉动,前瞻性的校务发展政策和合理的资源分配是世新转型成功的首要因素.
  • 摘要: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对各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作为知识生产(科研)、知识传播(教学)和知识利用(科技产业)综合体的高等教育尤为各国强调和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将是向现代化、大众化、国际化、社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而高等教育的(教育行为与教育产品)质量问题也越发突出地摆在眼前.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发展是硬道理,这两条基本理念使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家庭、学生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然而,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还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本研究以教育评价的起源及其发展为切人点,通过对教育评价模式的流变的分析,从中梳理出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评价思想的兴起,藉以反思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活动所存在的问题,阐明发展性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必要性,继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变革的基本策略.
  • 摘要:随着全球化及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大学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发展机遇,他们越来越重视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作用.中国大学在思考、制定其发展战略规划中,较多地关注了国家和学校现阶段的功得性需要,体现在规划中,就是得实用轻理念、重"眼前"轻"未来"、多趋同少特色,而忽视了对大学最基本的、恒定的功能--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把握即忽视了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继承、创造、传播文明和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引导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中国大学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中,需要以更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来思考把握这一恒定功能,处理好五种关系:大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科技、自然与人的关系,大学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学现在的发展与其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关系,办学的多层次与创造一流的关系.
  • 摘要:回顾建校最初的15年实践女子大学的历史和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并介绍2004年该学校的现状及学校创立人下田歌子倡导女性独立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教育理念.该学校决心在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自我同时,将优良传统会传承给下一代.
  • 摘要:我国石油公司进行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需要一批具有强烈事业心、懂得跨国经营、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要求在产地国培养一大批本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中国石油高等教育责任重大.中国石油大学已经与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有留学生近百人,培训当地员工几百人次.但是,这种国际化的步伐满足不了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发展的需求.中国石油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坚持五个并举:1.面向发达国家与面向发展中国家并举,要注重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2.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员工培训并举,应加强企业本土人员的培训;3.技术人才培养与管理人才培养并举;4.企业与学校并举,石油企业应将跨国经营人才培养、企业经营、管理及技术人才的本土化作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利用石油高校的资源优势;5.国家与企业并举,国家应从国家的利益和战略安全的角度,在政策、利益等多方面对企业及石油高校加以引导和支持.
  •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正以快速发展的态势大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基本现状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对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比较国内外高校分类方法人手,提出了高等学校定位分类的原则、内容和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定位类型及其内涵.
  •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地域之间、国家之间的许多屏障逐渐消除,从而推进了国际化背景下的教育交流.我校是外语院校,非常重视国际合作,积极从事对外交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我们的特色是:"早"--是与国际上的高等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最早的学校之一;"广"--23年来,先后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埃及等国的60余所高等院校及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活"--和政府、学校、企业等方方面面都有各种不同形式的交流.在国内合作与交流方面,我们与内蒙古民族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等高等院校和国家单位也有友好协作关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教育国际化必然发展到教育全球化,促使各级各类教育直接面临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参与教育全球化的竞争.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自身的优势,以此来提高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局势中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全球化并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市场的一体化.随着科技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发展,当经济科技的潮水冲破传统的国界和民族边界时,不同的文化价值系统也被推向了共同的世界舞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回答和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许多困难与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许多积极和先进的元素值得人类吸收和借鉴,但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挑战.大学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承担着伟大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的根本职能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一功能是通过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来实现的,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发挥大学的文化功能,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 摘要: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其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主要体现在:爱国爱校精神、科学精神、西迁精神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等.在新时期,交大人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16字校训为训诫,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发展科学为己任,以民主管理为核心,优化校园环境,开展社团活动,使百年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展望未来,交大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 摘要:中国民办高校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是多样化的教育,为中国民办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从实际上看,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财政经费,缓解了"穷国办大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第三,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人众化"教育的进程,扩大了适龄青年的就学率;第四,适应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人才需求,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中国民办高校在中国"大众化"教育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我国将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对中国教育的资源筹措、配置和使用产生影响.外国资源的进入,进而又会对中国现行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产生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必将推动中国教育国际化.因此本文提出要调整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竞争力;要多层次地创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社会环境;要变本土教育模式为国际化教育;要以开放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外国留学生以及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学位与质量认证制度.最终形成并保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笑到最后”。
  • 摘要:21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共存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共存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不同价值和不同的人的一种欣赏.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如何教育年轻人用共存的理念来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并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人物,这是对高校的一种挑战.鼓励年轻人尊重他们自己的文化价值并且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任务,已经成为高校特别是亚洲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媒体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和跨国界交通与交流的不断发展,共存也变得更加容易.它避免了文化和文明的冲突,这种冲突常常会导致交流不畅和偏见.因此,共存会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不同国家年轻人的互访会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并改善不同国家的关系.年轻人去体验文化的不同并有机会与亚洲的友邻拓展学术交流,这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珍贵的经历.开阔的视野对年轻人理解文化和历史的共性与不同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全球化社会中共存的真正内涵.
  • 摘要:理念更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更新理念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增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办学的新理念,为高等教育开展国际竞争、应对新世纪挑战提供了思路。
  • 摘要: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是学校领导者谋划大学未来的建设蓝图和使该蓝图变为现实的行动部署,也是一所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抱负与使命。大学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本学校的定位和目标。本论文拟结合作者所在的安徽大学的现状,把上述的思想用于安徽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谋划。当然,本文的目的不是讨论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发展模式,而试图以自己熟悉的学校为例,说明制定现代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论,并希望得到参会同仁的指教。
  •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WTO将教育服务纳入国际贸易体系,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挑战。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主体,在推出自身教育服务的品牌和发挥优势的同时,必须加快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实现跨国教育,建立全球服务机构,按照不同的教育内容,利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融入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才能在国际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 摘要:网络教育首先是一个系统,其核心要素包括资源、服务、过程、监控、质量、效益六个方面.它适应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多元化教育的需求,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时代特征,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的某种程度的突破和超越,给大学传统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大学传统教育和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教育兴起后教育的时代特征,并借鉴网络教育的理念、制度和技术,促进大学的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对传统教育的突破和超越并不意味着网络教育是万能的,网络教育在成为主流教育模式之前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并且,传统教育在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具有网络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教育的本质和多元化需求的视角看,大学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将是长期并存、互为呼应的。
  • 摘要:服务社会不仅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实现自身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和英国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我国高校发展的曲折历程,提出大学惟有自觉地与社会紧密联系,很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才能在服务社会中拓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一要突破原有的办学模式,自觉建立与产业的对接机制;二要打破科教分割的体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三要增强市场意识,更加重视技术转移工作。
  • 摘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由大学之间的竞争领导的,特别是在一个知识和信息化的社会更是如此。基于此种认识,韩国政府强调要提高韩国高等教育在全球的竞争力。要加强大学的自治能力,通过相互竞争来提高其研究和教育能力,建立公平透明的评估制度。除了这些努力之外,大学的自助努力和政府有计划的支持,对于大学竞争力的提升也起着关键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