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4海峡两岸暨香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高级学术研讨会
2004海峡两岸暨香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高级学术研讨会

2004海峡两岸暨香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高级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4-04-10

主办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会议文集:2004海峡两岸暨香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从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到今天,正好1/4个世纪过去了。25年前,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个计划,要在20年内使GDP增长4倍,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翻两番”。为此,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要达到7.2%。当时世界上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可能的。2003年,中国的GDP达到了11.6万亿元(RMB),合1.4万亿美元。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保持了高于9%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按照可比价格计算,GDP增长了8倍,今天的一个中国相当于25年前的8个中国。本文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阐述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形势,阐述了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和作用,分析了中国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和对策。
  • 摘要:“灰领”一词源于美国,原指负责维修电器、机械的技术工人,因其多穿灰色制服而得名。制造业中“灰领”主要是指技师、高级技师(有时也可包括高级技工),如高级车工、高级模具钳工、汽车装配技师等。他们是生产分工中的重要阶层,是联系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纽带,也是“白领”与“蓝领”有效结合的桥梁,但“灰领”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概念。“灰领”是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有比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高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复合型人才。rn 本文介绍了灰领阶层出现的时代背景,阐述了灰领人才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指出中国面临灰领人才危机,分析了灰领危机的成因,提出应对灰领危机的方法。
  •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香港特区进入后充分就业时代,香港特区无论是在人口数量和结构,还是在人口质量方面都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包括低出生率、人口老化、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人才错配、人口整体素质偏低等。香港特区人口结构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不利于香港特区的经济竞争力提升,构成了对香港特区实现知识经济体和世界级城市这一长远发展目标的制约。基于香港特区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长远发展愿景的考虑,特区政府终于决定在2002年成立人口政策专责小组,着手制定一套全面的人口政策。2003年2月26日,人口政策专责小组发表报告书,就香港特区未来人口政策作出建议。rn 专责小组提出的具体政策建议涉及:内地居民移居香港特区的单程证计划,新来港人士在培训及其他方面的需要、教育及人力政策,输入内地专才和优才、投资移民、影响生育的政策,长者政策,外籍家庭佣工、享用公共福利的资格,以及跨界续领福利。本文把香港特区输人内地专才政策的演变置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介绍香港在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人力资源困境,对香港特区输人内地专才政策的发展演变做一简单历史回顾。
  •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全世界的科技、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资源的竞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使国际间的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竞争手段越来越高明和多样化。各国都深刻地认识到,21世纪是人才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世纪,谁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谁就会在21世纪取得主动权,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人才竞争策略,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竞争策略,阐述了中国面临全球化人才竞争的挑战与对策。
  • 摘要:人才安全问题是当前我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示,建立国家重要人才安全管理工作体制事关重大,十分紧迫。关键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重要人才的范围,二是要有留住、激励、保护重要人才的政策措施,三是建立重要人才管理的协调机制。众所周知,一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经济依靠的又是高素质人才,所以,经济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人才安全预警系统,最大可能地降低人才流失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同时这项研究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很多理论都还是不成熟的,需要不断地摸索。本文介绍了人才安全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人才安全的现状,分析了人才安全预警系统。
  • 摘要:公务员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所提供的管理服务的质量。执行公共管理任务的主体是国家各个层级的公务员,他们在其负责的领域是否能专业化地完善管理制度与规则,表现出职业化能力,是整个政府形象提升与政府办公效益提高的关键一环。作为管理者,他们首先应当是具备相当整体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但根据我们对政府公务员管理现状的研究发现,这个本来应当加强培养的管理者群体,由于多年来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松散的管理方式,造成对政府公务员的筛选与培养缺乏专业表述与可执行的标准,尤其是缺乏能力鉴别标准,而这对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确定与实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因为几乎政府所有的管理制度、规则、评估方法都离不开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创新。本文的研究范围集中在访谈与调研中了解的信息,探讨公务员能力模型的表述与配套管理问题。
  • 摘要:人口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的人口数量的总称;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的劳动力人口的总称;人才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战略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们的总称,他们应能组织、影响、帮助他人共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应能在其所组织的团队和所研究的工作中产生晕轮效应的人群;天才资源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我们将其界定为在某一个领域具有异于他人的特殊的开拓能力、发明创造能力、攀登某一领域高峰的特殊的人群。rn 本文介绍了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和天才资源的特点,阐述了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天才资源五者的关系,分析了测量人力资源质量的六大指标,浅谈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界定,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硬功能和软功能,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
  •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之一便是如何在组织内部建立健全业绩评估与激励机制,使雇员的贡献得到公平的回报。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激励机制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正激励机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奖金、晋级、股票期权、带薪休假等,负激励机制主要有降薪、降职、末位淘汰等。正面的激励手段给雇员以期望,有期望才有干劲;负面的激励给雇员以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正如本文所介绍的,当前很多部门、单位采取末位淘汰制,就是为了给雇员增加压力,末位淘汰制一时间迅速在中国得以普及,成为反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指标。rn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起源于“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的末位淘汰制有其严格的使用条件,运用不当,则会给使用部门带来极大的损害。本文介绍了末位淘汰制的定义、特点及定位,阐述了实施末位淘汰制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析了实施末位淘汰制应注意的问题。
  • 摘要:在1961年2月13日颁布的葡萄牙《18267号法令》中,将澳门定义为一个“旅游地区”,准许澳门以“博彩”作为一种“特殊的娱乐”,并明确宣布澳门将成为“恒久性的博彩地区”,将澳门存在已久的博彩业正式且完全“合法化”。同年7月,澳葡当局首先颁布的《1496号立法条例》,即《承投赌博娱乐章程》和《承投山票、铺票条例》,公开招商承投。本文介绍了博彩旅游业在澳门经济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博彩旅游业的人力培训。
  • 摘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行为方式受到外界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也不例外。企业人员的来源渠道、来源范围、人员招聘方式、人员录用和人员使用权限等均属于人力资源的招聘战略,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国家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制度、宏观经济形势和技术、劳动力市场、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用人制度、申请池大小等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影响招聘战略的外部因素,分析了影响招聘战略的内部因素,阐述了申请池的状况对招聘战略的影响。
  • 摘要:香港特区政府最近公布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的失业率为7.2%。较高峰期的8.7%稍微回落,就业不足率则维持在3.3%。值得注意的是,总劳动人口由上季的348万人上升至349万人,反映经济好转,吸引一批人士重投劳动力市场。鉴于相当一部分的失业属结构性失业,一般专家估计近期失业率很难下降至6%以下。本文介绍了失业结构及有关问题,分析了各方的对策及其局限性,浅谈了失业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持续低迷,再加上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环境的恶化,台湾的失业率呈现逐步攀升的态势(见表1)。就某种程度而言,解决失业问题固然必须寄希望于台湾政局稳定和国际经济复苏,然而,如何针对劳动环境的变化,研究、拟定促进就业的政策与方案,也应该是值得重视的议题。据此,本文将首先就台湾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进行讨论;而后,再针对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方案进行讨论与提出建议。
  • 摘要:就业的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部门间的分布。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变,社会劳动力在各个产业部门间的分布也随之发生演变。有时这种演变是同步的,即伴随着某一产业的兴起和衰退,在这一产业就业的人数也逐渐增加或减少,但有时也会发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不同步的现象,这时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间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就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目前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突出表现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第三产业因发展滞后导致就业人口比率偏低等问题。如何有效地消除这些矛盾成为解决我国目前就业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我国目前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目前就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浅谈了调节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 摘要:当时间老人驶入2003年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中国人民的头上,这就是始料未及的“SARS”疾病对我国人民生存的威胁。人们恐慌、徘徊,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被打乱,其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本文介绍了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阐述了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转变,浅谈了"SARS”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思路的影响,分析了不可测因素“SARS”与可测因素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比较情况,探讨了面对不可测因素“SARS”对就业的影响,政府、劳动者、企业的行为选择。
  • 摘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当代中国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热点问题。社区就业概念与政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反映就业制度结构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下岗失业人员激剧增多,城市贫困问题日趋严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议程的中心议题。社区就业概念、政策框架与就业服务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理论与政策意义。社区就业既是重大创新性概念,又是广泛涉及就业理论、政策与服务的核心概念,还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概念,直接关系国家就业政策、就业服务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结构。劣势群体再就业和整个就业体制改革发展与制度创新等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直接关系如何搭建社区就业平台,在社区层面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效服务于下岗失业人员和保障他们基本生活,推动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改革等重大政策问题的解决,关系如何深化社区建设,强化社区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最大化,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rn 本文介绍了社区就业概念界定与理论政策意义,阐述了社会结构转型与社区就业议题的形成,浅谈了社区就业界定主要取向与基本内涵外延,分析了传统就业与社区就业的最主要异同之处,探讨了社区就业与重构中国就业政策框架。
  •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体制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国家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市场、社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和长期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就业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社区就业作为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及社会政策的具体实践,越来越被理论界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所关注。在现阶段的社区就业中,政府的行政指导与政策服务占主导地位,但是从长期目标看,社区就业中的市场机制不可或缺。如何在社区就业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政府行政干预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直接关系到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影响着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社区就业不仅要达到经济效益,更需要关注社会效益。本文将通过对北京市部分社区的实地调查,着重分析探讨在社区就业中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协调。
  • 摘要:台湾地区的工业关系领域中,集体协商制度似乎只是个花瓶,是雨后挂在远方天际的一道彩虹。对此,有必要解释是从哪个角度观察。事实上,某个角度可以同意如此说法,但某些角度可就不是如此了。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集体协商政策的发展和演绎息息相关。因此,要了解台湾地区集体协商政策,有必要在一开始就呈现集体协商的实际情况。rn 本文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了解影响集体协商政策形成的重要因素;二是发掘集体协商政策的可能意图和潜藏原理,主要论点是:统治逻辑与集体协商政策之间有紧密纠葛且彼此强化的关系。以法律政策介入集体协商的潜在意图和原理,是地区政府企图解决统治危机和确保统治的重要工具。研究发现,形塑集体协商政策的主要驱动力,不是单纯反映工业关系体系内部的实际需求,而是地区政府统治逻辑下的精英计划(elite proj ect) 。
  • 摘要:劳动就业权作为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又被称为工作权或狭义的劳动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从行政化的就业方式向市场化的就业方式转变,劳动者就业权的性质、内容和实现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研究这一权利的特点及实现方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就业方式的转变,阐述了市场经济下劳动就业权的内容及诉求对象,浅谈了关于就业权利转变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分析了关于就业权利争议的法律适用。
  • 摘要:2000年5月,台湾地区首度政党轮替,“民进党”取得“执政”地位,新“政府”立即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失业。在民意的压力之下,新“政府”相继推出多项促进就业政策,其中最具创新形象、也最受人瞩目的是“永续就业工程”“多元就业开发方案”与“公共服务扩大就业方案”。这些政策使用了庞大的“政府预算”及公共资源,然而,不但解决失业的效果远不如预期,还衍生出许多其他问题。本文即以此三个方案为焦点,借此检视其内涵、实施时机与执行情况等方面,探讨决策者在制定这些政策时存在哪些盲点。
  • 摘要:为了建成“以人为本”的小康社会,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加速转型期的含义为:不是简单地指经济社会某个领域和某项制度的变化,而是指经济社会结构呈现出整体加速度的跃迁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是由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积累效应以及现阶段“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共同决定的。在加速转型期,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任务将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还没有全部完成就开始向知识现代化跨越式演进的情况下,在国内外新兴、成熟和衰退产业的加速交替变动中完成,从而使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攀登上一个新台阶。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支撑“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失业预警理论模型框架图。
  • 摘要:统计是各项工作的基础。统计口径就是确定统计的范围,是统计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劳动力统计口径关系到多项总量指标以及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负担系数、社会保障覆盖率等结构指标的计算。因此,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探讨。统计口径看似简单具体,但有着严格的内在规定和深刻的理论内涵。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并加入WTO,国家统计局也加入了GDDS系统(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加入本系统即意味着统计的“入世”),劳动经济在理论上和统计上已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劳动力统计口径也不例外。rn 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思维在国家政治生活和人们的工作中尚根深蒂固,而我国又有农村人口众多等特殊国情,因此劳动力统计口径虽在不断改进但仍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本文从我国劳动力统计的实际出发,结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和发展趋势,试图研究目前我国劳动力统计口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 摘要: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城市——上海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就应付失业问题所采取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概述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和就业趋势,其后,将分析两地政府所推行的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有何异同,讨论将建立在劳动力市场模型,并在总结部分重点讨论政府的角色、积极干预劳动力市场的政策,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课题。
  • 摘要:众所周知,对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尚处于温饱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仍然是人口比重中的极小数,可谓是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已风光不再,失去“天之骄子”光环的毕业生面对市场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不感叹求职市场“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而在“大众化”就业市场的表层下面,日益凸显的不正当现象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市场歧视。经笔者对50名大学毕业生问卷调查,占被调查对象85%的大学生认为歧视行为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那么,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歧视现象有何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会有怎样的危害?应如何加以解决?rn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个案访谈法等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歧视类型,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市场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市场歧视现象产生的危害,提出消除和减少歧视现象的途径。
  • 摘要:残疾人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每个残疾人都希望自己和健全人一样,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以平等的姿态走入社会、参与社会,而他们走入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劳动就业。对残疾人来说,就业更有其特殊意义,它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是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途径。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n 但残疾人的特殊性为其就业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使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缺乏资源(就业信息、社会关系等),身处不利环境(经济、社会、政治),是就业弱势群体。本文以北京市残疾人就业状况为依托,探讨残疾人就业的相关问题,期望对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和改进有所贡献。
  • 摘要: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用语,是指战争中高层次的、总体格局的选择,并带有对战争目标与结局长期性的考虑。搞好战略问题极其重要,因为它关系着一个事物的根本前途。本文介绍了战略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阐述了人力资源数量均衡战略,分析了人力资源质量提高战略,提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 摘要:北京是一个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城市。截至2000年人口普查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计1701510人,占总人口的12.54%。1990-2000年间,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4%,远远快于同期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4%)。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从1982年的27.2岁,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30.5岁,到2000年已上升到34.4岁,说明北京市人口内部的年龄结构也在进一步老化。rn 本文介绍了老年人力资源的界定,阐述了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势,分析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领域,浅谈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探讨了北京市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调查了北京市老年人在业状况,提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
  • 摘要:温家宝总理说,“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与农村联系如此紧密的了。中国之大,大在农村,960万平方公里有900万是农村地区。你随便在哪一个城市,开车走一小时就到了农村;你随便找一个人,问问三代以上,其祖上大都是农民。这就是中国的国情,真正的中国就是农村中国。关于“三农”问题,半个世纪前的毛泽东和今天的中国问题学者,都有过完全一致的总结性概括: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三农”问题现状,阐述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提出政策建议。
  • 摘要:一个组织之内的人力资源大致可分为高、中与基层三种人力,这主要是依据三者担任工作内容的难易、责任的轻重以及取得该工作资格的限制等因素作区分。本文主要探讨公共部门基层人力的运用与管理问题,特别是针对公立大学基层人力外包(outsoureing)的做法加以探讨与分析。
  • 摘要: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这是中国迈向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步骤。贸易的自由不仅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且特别会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外商对华投资的扩张性发展,必然会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变革,引起就业结构变化,并对企业的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rn 所以,分析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变化趋势,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工会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态势,分析了企业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动趋势,提出工会的应对措施。
  •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多变,消费者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彩,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预期和相互责任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应对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谋求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一方面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确保他们与企业共生与共赢;另一方面在员工雇用管理上必须更加灵活和精简,以不断提高企业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调整能力。这两种发展趋势都对传统的无差异性的内部正式雇用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客观上要求企业从竞争战略出发,根据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和心理契约的异质性,做到雇用管理模式与不同员工心理契约的动态匹配,对员工实行差异化的雇用管理。因此,探讨基于心理契约的雇佣关系管理模式,日益成为理论工作者和企业经营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rn 本文以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心理契约异质性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根据人力资本价值和独特性这两个维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区分,并提出分别建立家庭式、共生式、交易式和伙伴式的心理契约,进而在此基础上运用权变管理的思想,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4种雇佣关系管理模式,从而在实现员工心理预期和满足员工需要的同时,确保企业具备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和灵活性。
  •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明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项最伟大的发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地向各个领域渗透,它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企业的运作方式。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变化的最显著点在于,由于计算机超乎想象的高速度,使得人类社会以比以往更高的速度运转,效率大大提高。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研发初期都属于各国的绝密行业,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早期应用主要是在军事技术领域,但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大众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被应用于社会的其他领域,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管理领域,先后被应用于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近年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全面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渗透,这种渗透极大地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用提高。rn 本文介绍了信息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阐述了内地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内地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 摘要:组织行为学(OB,Organization Behavior)是继20世纪40年代末“行为科学”(BS)名词出现以后,由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逐渐认识到时代的变化必须由原来注重群体、个体的研究,转而注重对整个组织的研究而提出的。1966年,社会心理学家卡茨(D.Katz)和凯恩(R.L.Kann)在《组织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认为,“必须紧密联系组织的社会结构来考察人们的行为”。本文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新形势与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契机,指出组织行为学应更关注经理人行为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展开跨学科的边缘性研究是获取组织行为学创新动力的源泉。
  • 摘要:“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的演化论核心。物种调整生理结构和群体互动机制,以适应环境的变迁,调整适当者获得生存契机,调整失败者则灭亡。企业组织也是如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针对台湾省非典型劳动形态中的派遣劳工,探讨他/她们对派遣工作的看法,以及派遣劳工在“双重雇主”疑虑下组织向心力的倾向,作为企业在运用、管理派遣劳工方面的重要参考。
  • 摘要:进入21世纪,就业问题在我国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各种旨在促进就业的政策纷纷出台。从实际效果看,有些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些政策则不尽如人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政策是否符合社会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为了提高我国促进就业政策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把握就业问题的本质,需要认清国内外就业的形势,需要了解市场经济国家就业政策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就业问题的本质,阐述了世界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了各国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政策,浅谈了我国就业公共政策的思考与选择。
  • 摘要:近年来,我国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200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会后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2003年是我国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第一年。虽然受到“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仍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全年GDP增长率达到9.1%,为促进就业提供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同时,随着积极就业政策在各地的实施,我国就业和再就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率的宏观调控目标如期实现。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职业供求信息表明,我国积极就业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rn 本文介绍了求人倍率有所上升的原因,阐述了劳动力市场求职主体结构发生的积极变化,指出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需要引起特别重视,提出劳动者技能素质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差距较大,职业供求匹配问题相当突出。
  • 摘要:“非正规就业”在中国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人们借鉴国外的概念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多种灵活就业形式的概括。然而,这一概括并不确切。概念的混乱反映了人们对现象认识的偏差,最终也将导致相关政策制定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老调新弹,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政策进行探讨。本文介绍了“非正规就业"的概念,阐述了我国“非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标准就业”的状况,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标准就业”的政策进行了探讨。
  • 摘要:中国目前遭遇的是一种非典型失业。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在全世界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而正是在这几年,中国失业率也一路攀升,成为世界失业队伍最庞大的国家。这种现象在国际上绝无仅有。所谓典型失业是指经济增长下降或趋于停滞时,伴随失业率上升的现象。中国这种非典型失业有两个重要的环境条件:一个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是全面加入WTO,目前正处在关键的过渡期内。rn 本文介绍了中国缓解非典型失业的策略,即:rn 1、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繁荣;rn 2、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rn 3、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rn 4、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农村的就业问题出路主要在非农化;rn 5、建立和健全三方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工会保护就业者基本权利的作用;rn 6、强化地方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把分地区失业率和新增就业岗位指标纳入年度计划管理;rn 7、改善劳动力市场统计,建立就业调查和就业预警体系;rn 8、加快社会保障社会化,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障社会化是加入WTO后的一个显著特点。
  • 摘要:浙江省是我国农民工流入的主要省份之一,各级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也是比较领先的。为了探索加快我国农民工流动的管理政策,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国家和省级政府对农民工管理政策的现状,从中找出现行政策的缺欠,并探讨其原因,为制定全国性的促进农民工流动政策体系寻找出路。
  • 摘要:为调查、了解企业改制后的劳动关系,职工各项保险、福利等劳动保障现状,分析改制前后职工各项权益的变化,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作者于2003年6-12月,在北京市范围内选择典型企业组织了“改制企业职工劳动社会保障状况调查研究”。本文介绍了企业改制与劳动保障关系的变革,阐述了对改制企业劳动保障状况抽样调查的基本分析,浅谈了对被调查企业改制综合情况的总体评价。
  • 摘要:随着劳动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现实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积极稳妥地应对失业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2003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后,又一次把就业问题摆在新的高度。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一方面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心,同时也与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密不可分。本文介绍了失业统计与失业率的关系,阐述了关于真实失业率的估计,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 摘要:香港特区以弹丸之地跻身世界先进经济,不少人都归功于其有利的天然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机遇,及良好的法律制度和自由的经济体系,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香港人的拼搏和努力。香港每一分的成就都有大量劳工的血汗。香港的经济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香港劳工的血泪史。不过,香港劳工总算能够或多或少地分享繁荣的成果,起码只要肯挨肯做,生活不成问题。随着历史的演进,香港的经济发展也到了一个新阶段,香港的人均收入虽排在世界前列,但占香港劳动人口近三成的基层劳工却面对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他们的就业保障非常不足。rn 本文介绍香港1997年金融风暴后的失业情况,并通过这几年间香港特区政府的相应对策探讨香港的就业保障情况,最后提出加强香港就业保障的一些建议。
  • 摘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谬尔森在《经济学》中对今天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加以分类时,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周期性和结构性三大类。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职业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时间短,通常在6个月以内。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体经济活动水平降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非自愿性失业。由于经济增长呈周期性变化,其失业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为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经济萧条导致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失业,所以也称为总量过剩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的变动而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所诱发的失业,其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失业时间较长,通常在6个月以上。本文介绍了三种失业类型,阐述了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浅谈了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矛盾,提出治理结构性失业的措施。
  • 摘要:2003年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较高,美国和韩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分别占35%和23%。我国每百人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5人。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但目前却出现一方面国家急需大学生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率下降的矛盾。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与现状,阐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构思,提出了管理对策建议。
  • 摘要:由于西方社会历史原因,歧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直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所关注,经济学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对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作一整理,并略加评述,以期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的劳动力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劳动力共计7.3亿人,其中乡村人员4.9亿人,占全国总劳动力人数的67.2%(1)。同时,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特征非常明显。2002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0%,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创造的增加值仅占GDP的14.5%,这表明我国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超过了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整个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最有效方式。rn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技能不高,制约了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民工的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把富余劳动力对农村有限资源的压力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通过教育与培训促进人力资本的增长和变化,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农民工培训体系的建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