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4-08-05

主办单位: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现代化具有复杂的文化形态,不同形态拥有不同的文化序列,文化序列实际上是一系列社会规范。从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中能够发现,不同文化序列上的差异导致管理体制的差异。创新增强子本身富于活力,作用于文化序列,使传统变迁呈现和平演化的特性。指导变迁的现代化转录因子,根据五种类型人群的“行动”和“反应”,识别新文化序列,调节变迁的始末。
  •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究竟会对北京城市现代化步伐带来怎样的推动,对提升北京国际大都市水平有多大影响,要对这样两个问题有一较为准确回答,涉及到对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大都市这样一些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考虑奥运因素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方面进行了简述,指出北京在实现城市现代化基础上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应当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实质上就是在世界城市格局中不断提升,其发展目标就是从目前的一国中心城市发展为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在21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一流国际大都市。这也是北京建立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
  • 摘要: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人类文明先后发生了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等四次意义深远的革命,文明进程依次分为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等四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等四个阶段。人类文明进程包括四个时代和十六个阶段。广义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种深刻变化,它既包括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明等方面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也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保持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它分别发生在先锋和后进国家和地区里。在18~21世纪期间,广义现代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从农业时代和农业文明向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向知识时代和知识文明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 摘要:建设现代化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普遍追求目标。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因此,城市现代化离不开文化。城市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创造与留下自己的痕迹。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本文指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分析了我国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一是建设性的破坏;二是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缺乏妥善协调;三是法制不全,执法不力。
  • 摘要:本文介绍了研究西部地区现代化战略的必要性,对西部现代化的形势—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析,对西部地区的现代化战略思考进行了简述:西部的现代化,要有新思路;全局性的战略观点;正确的战略定位;非均衡的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等。
  • 摘要:从2001年起,笔者承担了北京市政府领导交办的研究课题《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研究》。在课题设计方面,从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三个方面共设计10项指标反映城市现代化水平。近年来,北京加快了自身现代化步伐,分析看出,北京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变化,笔者以为,北京应当适时调整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间,并简述了几方面理由。基于上述变化,北京应当适时推迟北京基本现代化时间表,推迟时间可以研究。目前主要任务,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加速北京现代化进程,而这是最重要的。
  • 摘要:地区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研究的新课题,又是现代化实践的老现象。任何国家都是由一些地区组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以地区现代化为主题,通过分析18个国家73个地区的现代化事实,借鉴现代化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初步建立了地区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构架,为进一步的地区现代化研究莫定了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地区现代化政策的的十个观点,供大家讨论。
  • 摘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它对我国改革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涉及政府职能的转换、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使科学发展观在各级政府中得到落实,在人们头脑中成为习以为常的理念并非易事,还需作艰苦努力,必需有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本文着重社会发展中的教育和卫生方面做重点分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过低、教育机会不均;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 摘要:北京提出2008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果单纯从经济发展的指标看,应该是比较乐观的,但从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则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重点从郊区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来说明北京在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北京距离实现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 摘要:本文从理论的和实践的来源,尤其是从何传启教授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得到启发,明确提出“第二次城市化”理论观点,论述了第二次城市化的内容、动力、模式和有关政策导向,认为中国第一次城市化,以城市人口比重50%为标准,在2010年前后基本完成:第二次城市化将克服第一次城市化引起的大城市人口膨胀,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实现城市发展的均衡分布,在本世纪中叶完成第二次城市化和现代化任务。
  •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今天,技术创新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一个地区只有合理地利用当地的经济自然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才会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和比较,找到环境、综合能力等相似的地区群,使得各地区在制定发展政策时能够将相似的其他地区的政策进行类比和参考,确切认清自己的位置,不会盲目赶超发达地区,在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中,提出恰当的发展规划。
  • 摘要: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能够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并逐渐改变与东部的不平衡态势。在某些方面从配角变为主角。中医药产业恰恰为西部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遇,它本身的特质与发展条件,均与西部的实际状况相吻合,如能使之按照正确的途径健康发展,不仅会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而且还将全面影响西部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抓住这个机遇,要明确什么是中医药产业;为什么中医药产业对西部有这么大的价值:西部应该怎么做;可预期的结果等主要问题。
  • 摘要:瞄准当代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乃至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向看第二次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实现工业化和知识化的协调发展,使天津的现代化进程走在全国的前列。战略重点是:瞄准国际大城市的标准,高起点建设现代化;实施科教头市战略,提高城市知识化水平;加快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加快优化升级的步伐;实施现代化城市形象建设战略,构筑与国际港口大都市相适应的城市功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城市生态化进程;以人为本,使群众生活更加富裕。
  • 摘要:本文以路径依赖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从制度结构和制度变迁角度考察了东北地区现行经济运行制度的形成过程,认为存在于东北地区经济中的非竞争性市场、低效率的产权结构和封闭的地域文化结构导致了经济运行的制度锁定,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锁所需要的三类制度安排,并在进一步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实施次序后指出,东北地区经济运行制度退出闭锁最关键的就是政府的职交和制度创新。
  • 摘要:笔者依据三年来现代化资料的研究和积累,依据自己对邓小平总设计师描绘的中国现代化蓝图和江泽民总书记“十六大”报告的理解,结合这几年沿海各省市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潮流,全面地、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是对山东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和交通现代化,不仅提出了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还具体测算了有关的目标值.
  • 摘要:中原崛起,是河南省的重大决策。实现中原崛起,就是基本实现河南的工业化,努力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现代化水平较低的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水平,实现发展模式的战略转移,必须把人力知识化、新型工业化、体制创新化、乡村城镇化和政治民主化作为重点,走出新型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经济总量大,人均水平低,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中原崛起,建立在科学论证和坚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本文利用贵阳市设立的初步现代化、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贵阳市实现初步现代化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贵阳市实现初步现代化、基本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和预测和综合判断,得出贵阳市现代化进程的日程表,分析出贵阳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利和制约因素,为贵阳市制定和实施城市现代化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城市化是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的最引人注目的结构性变化之一,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本文在地区现代化的框架内分析“苏南模式”的城市化。认为:人口就地转移的苏南小城镇化实践突破了人口迁移城市化理论教条。受转型经济多因素综合作用,苏南模式城市化在自我扬弃中分阶段演进:一是着眼于要素重组、功能提升,从农村小城镇化向企业城市化、城镇城市化演进;二是基于技术进步、产业分工,苏南地区城市主动融入“长三角”,向城市集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着城市深化和地区现代化。
  •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正在面临着更严竣的挑战,产业的发展道路也正面临着重要抉择。本文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江苏创新孵育区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 摘要:如果把地区理解为国家内部的不同区域或不同地理部分,那么,地区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地区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达到、保持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刻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的部分结果和观点,包括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16个事实和9个启示、地区现代化理论和中国地区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 摘要:本文对统筹地区发展在五个统筹中的地位、统筹发展的标准、统筹发展的主体以及与实现统筹发展目标有关的若干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在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把实现公平与公正作为统筹发展的基本目标,统筹地区发展的主体应当是与地区发展有关的所有群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必须发挥他们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政策中的作用,等等。为了实现统筹发展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稳定与公平、效益与公平、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 摘要:本文介绍了二元社会结构说的理论来源与中国的现实,简述了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起源和演变,分析了中国式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乡村企业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影响。中国式的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主要是体制造成的,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过程。指出乡村城市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而新乡村建设首要任务应当是解决地权归属问题,让农民真正成为农地的主人。
  •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城市化的巨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出现了不少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新的任务。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有必要对改革开放20多年的城市化历程作简要的回顾,指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向和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本文介绍了城市化的进展与成绩,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对城市化理解存在片面性;忽视城市化形式的多样性;漠视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等,指出坚持正确方向,加速城市化发展。
  • 摘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变革发展方式。建构我国新的发展方式包括建构自然生态系统严格保护、人工系统高效化布局、城市系统三层次双循环、农村循环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运作六大工程。我们必须在今后的三、五十年中基本完成这六大工程的建设,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 摘要:结合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实际和国际经验,对目前存在的5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作者的认识和观点。工厂化农业发展的动因是短缺资源的推动,市场需求拉动和发达工业的技术支撑仅仅是必要条件:对其要素密集性提出了新的看法,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是可以兼得的;土地规模化不是工厂化农业发展必要条件;发展工厂化农业,要在弥补自然条件不足和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之间做出权衡,不应该过于强调改造自然的倾向;与品种和质量相关的技术是当前效益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但与设施建造和运行相关的技术并不构成主要制约因素。
  • 摘要:“民转军”是当代科技发展和国防需求演变的必然选择,是兼顾经济和国防发展从而使综合国力得以全面增强的必由之路,目前已逐步成为世界上主要国家共同的政策取向。随着世界科技与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演变,“民转军”将成为21世纪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 摘要:中国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在地区现代化研究中将中国划分为三大片八大区。研究表明,北方片的华北沿海第一次现代化程度较高,华北沿海的北京、天津、和华东沿海的上海,第一次现代化已进入第四阶段--过渡期。华北沿海的河北、山东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期。有理由认为,华北沿海与华东沿海和华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成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三个引擎,在未来的进程中,将保持这一势头和引擎的作用,华北沿海的作用将更强劲。本文介绍了主要依据:优越的区位、良好的交通条件、文化产业的龙头、高新技术研发示范生产基地、海洋产业示范与开发基地等。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西部物流总量、物流政策与制度、投资、人力资源、物流企业、物流技术及设施、管理水平等的分析,进行比较研究,确认中西部物流的现状。研究中西部物流与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确认真正影响中西部物流乃至通过物流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中西部物流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 摘要: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解不能只从技术器物或物质生活的角度理解,从本质上看,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人人格的现代化。人格现代化是贯穿各个具体现代化的主线。中国人人格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初步可归纳为从自卑依附型向自主独立型转变、从消极服从型向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私情人治型向契约法治型转变、从内耗避责型向诚信守责型转变、从保守封闭型向创新开放型转变、从盲从冲动型向科学理性型转变,从而真正构建具有时代先进性的中国人的精神结构。
  • 摘要:确立“人文”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位置和角色,论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实质在于和平发展,充满“天人合一”文化秉性下的“中和”精神与“位育”情怀。中华文化涵义的“人”与西方文化的“人”,有别,从而,形成两种现代化理念与社会行为准则。本文介绍了现代化与人文理路,分析了指标要素及其逻辑格式,指出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现代化问题,既与经济、社会、政治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又有相对独立的人文程序与逻辑格式,人文指标自成体系。
  • 摘要: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无数事实都使得人的现代化问题越发凸现出它的重要意义。加速人的现代化进程,能促使人们形成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人格特征,促进人的继续社会化;同时,还可以为社会现代化实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来审视人的现代化。选择与实施人的现代化战略,要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相结合,提高人的智慧,增强抵御野蛮和愚昧的能力,推动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化;要与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用文化来塑造人,提高人的素质,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工具和手段;同时,还要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相一致,发挥城市的巨大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级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执政环境在六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管理现代化成为重点,建立与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科学素质是其中的关键。目前,中国公务员的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政府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政府管理现代化急需的具备高科学素养的复合型高中级公务员短缺,高中级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成为政府科学决策与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针对中国高中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现状,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①普及。“前沿”、“重大”,“热点”科学技术知识,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内容的教育与探讨;②掌握并运用以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控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方法;③把科学精神内化于高中级公务员的观念与行为中。
  • 摘要:近代西方现代化哲学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哲学的必要历史前提;中国传统哲学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哲学的重要本土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哲学理论基础;“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哲学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保障。
  • 摘要:因特网的发展一方面加速了企业变革,推动了电子商务应用,有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而另一方面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之间的问题类似,我国因特网的发展也曾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形成所谓的“数字鸿沟”。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本文对中国各地区的因特网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因特网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地区间因特网发展的差异程度高于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
  •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概念及理论,一种关于现代化建设中,整座城市建设和经营的BOT模式,即C-BOT模式(City城市--Build建造--Operate运营--Transfer移交)。指出C-BOT对人类城市化可能产生的优异功能和现实意义,以及该理论可能的发展潜力;同时指出C-BOT是一个涉及广泛、内容庞大的理论体系,需要有文、理、哲、工、管、政、经、法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和综合的参与。
  • 摘要:城市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集聚效应,放大了生产要素的效能,扩大了内最,则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最。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对农村农业的“剥夺”、限制农村人口进城而得以推进的。在城市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广大农村的城市化进展缓慢,大量的人口仍然滞留在农村,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的鸿的。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继而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 摘要: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更新与城市化始终是围绕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话题。结合历史和中国特色来研究产业更新和城市化,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现有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城市化的某个方面,对产业更新与城市化关系的概括过于抽象,对于深刻地理解产业更新与城市化的互动模式,促进产业更新与城市化的历史推进,实质性意义不大。本文将城市化作为一个综合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推导出产业更新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再通过产业更新与城市化的国际比较,归纳出二者互动的一般规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促进产业更新与城市化的历史推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