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6清华大学博士生专题学术论坛
2006清华大学博士生专题学术论坛

2006清华大学博士生专题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6-05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会议文集:2006清华大学博士生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应用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NGH)合成与开采实验系统,研究了NGH注热开采的基本规律。在本实验模型条件下,NGH注热开采产气速度稳定,主要受温度场变化控制,系统热量损失大,换热效率低。注热速度越大,相同时间的产气速度就越高,因此应保持较高的注热速度开采。注热开采作为一种强化的开采措施,对弥补自然开采效率低的缺点是非常重要的,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 摘要:承载力反映了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在能源结构、资源条件、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满足动态变化的能源负荷需求的能力。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出发,研究以提升能源基础设施承载力为目标的热力、燃气和电力等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系统之间的耦合和协调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供热领域的城市热力与燃气、电力之间的相互协调;空调领域的电力空调、燃气空调、利用城市热力的吸收式空调的协调;供电领域的外部电力、城市热电厂、分布式能源之间的协调等。并对当前国内外比较关注的燃气网与电网之间通过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的协调运行机制、燃气网与热力网间通过燃气锅炉调峰的燃气燃煤联合供热运行机制以及热电厂利用建筑物和热网热惯性的电力调峰运行模式等进行介绍。
  • 摘要: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原动力。人类经历了能源的“柴草时代”、“煤炭时代”,当今社会正处于“石油时代”。石油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是第一位的战略物资,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国家石油能源战略的由来,以揭示中国实施石油能源战略的必然性。石油关系国家的军事安全,没有了石油的保障就失去了取胜的基础;石油关系国家的政治安全,石油安全受到威胁则会引起社会制度的变革;石油关系国家的经济安全,石油危机将引起世界经济的严重衰退;石油是现代社会的命脉,当今的人类文明是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的。石油储备具有防范风险、调节供需、平抑油价、保障经济、增强国防等积极作用,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思想最早是从战备角度引发的。欧盟因饱尝石油供应中断之苦而首先尝试建立了一定的石油储备。经过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了石油储备制度。纵观新中国石油能源发展战略可分为五个阶段:天然油与人造油共同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天然油,石油基本自给阶段;加速天然油的开发,石油在自给的基础上部分出口阶段;石油战略调整时期;制定和实施石油能源安全战略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阶段。完善的中国石油能源战略应包括以下内容: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挖潜开采国内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建立能源生产供应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预警体系,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加大国际合作,确保石油安全;多管齐下,确保石油能源安全战略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就是国家石油能源战略;中国石油能源战略经过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中国石油能源战略应该与国际接轨,以确保国家安全。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OXY-FUEL循环,包含两个复杂程度不同的方案,方案一具有内燃朗肯再热回热循环的本质,方案二类似于方案一与勃莱顿循环的集成。本文进行了该循环的设计点计算,并与CES循环,MATIANT循环,GRAZ循环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循环在热效率、比功、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与著名的MATIANT循环相比,方案二的热效率高于其6.58个百分点,比功为其2.47倍。
  • 摘要:由于合成气中的CO的大量存在,对于IGHAT循环来说,湿空气对于CO的排放的影响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运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合成气—湿空气扩散火焰中的CO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O的排放并不是随含湿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的。经过对数值模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说明PDF输运方程模型比flamelet模型更适用于模拟燃烧中的CO排放。PDF输运方程的计算结果表明湿空气燃烧中由于OH浓度,温度场以及拉伸率的变化对CO的排放的综合影响结果,导致了CO排放随含湿量的变化趋势。
  • 摘要:本文采用差热分析、X-ray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Fe2O3-TiO2掺杂对MgO-Al2O3-SiO2系玻璃晶化行为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Fe2O3-TiO2的加入降低了原始玻璃的形核温度,促进了玻璃的晶化,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得到Fe2+固溶堇青石与α-堇青石复相结构,这对于制备性能优异的红外辐射微晶材料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使用时域谱方法对内流气动声学基准算例进行了计算,初步计算表明相对于常规的非定常时间推进方法,对于周期性非定常流动,时域谱方法可以在时间方向上达到很高的精度同时减少计算耗时,从而可以应用在叶轮机械非定常流动计算中并减小计算规模。
  • 摘要:对广义建筑能耗的组成进行分析,并从运行能耗、建材能耗和间接能耗三方面对我国建筑能耗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义建筑能耗与全国总能耗呈现很强的线性相关性,广义建筑能耗与全国总能耗的比例约为45.5%。在广义建筑能耗中,运行能耗、建材能耗和间接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15%和10.5%,减少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但减少建筑材料能耗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 摘要:建筑节能应该作为一种理念而不仅仅是技术手段,始终贯穿整个建筑设计过程,建筑师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握建筑节能的具体手段并将其运用于建筑创作,创造出符合生态规律的建筑形态,或称“绿色形态”。文章通过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行政楼的建筑设计实践,对此加以分析。
  • 摘要:本文简述了铜铟硒(CIS)薄膜电池的性能特点和研究现状,重点提出了影响其规模化推广的几个基础问题:首先是采用射频溅射法直接制备CIS吸收层,从而省略了硒化工艺,简化工艺和降低成本,促进CIS薄膜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其次是研究用ZnO层替代CdS层作为CIS薄膜电池的缓冲层材料,可简化CIS薄膜电池的结构,使无镉CIS电池真正成为绿色高效薄膜太阳电池;还有就是研究Na+离子对CIS吸收层及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内在机制,从而为在非钠碱玻璃或柔软基底上制备CIS薄膜提供理论依据。这几个基础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CIS薄膜电池产业化探索新的路子。
  • 摘要:LiNi1/3Co1/3Mn1/3O2的热稳定性较强,循环容量较高,并且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性能优良,被视为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避免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在两者界面处的不可逆化学反应,利用表面镀膜的方法在正极颗粒表面镀一层Al2O3膜。研究结果表明Al2O3的表面镀膜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耐过充能力和循环性能,Al2O3表面镀膜后正极活性物质的首次放电容量变为158 mAh/g,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62mAh/g,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103%。
  • 摘要:我国面临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和能源紧缺危机,开发高效低耗的处理技术和污水能源回收技术是可持续污水处理过程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介绍传统的厌氧产甲烷和厌氧产氢技术,然后花较大的篇幅讨论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作催化剂,直接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文将报告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情况,并以一个反应器结构优化的实例说明研究思路,最后发表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畅想。
  •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性的能源与环境危机迫使人类必须加快探索可持续能源新技术的步伐。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前瞻性的高品位化清洁能源技术,对于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当前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本文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系统分类,并重点针对几种典型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系统(包括槽式、塔式、碟式以及Cenicom系统等)的发展应用现状开展了评述。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了几种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系统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认为除技术成熟程度外,较昂贵的发电成本是目前限制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推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未来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必须发挥其潜在的规模优势,才能与常规发电方式相竞争。结合已有经验积累、技术现状以及经济水平,本文认为我国可以适当发展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并建设若干中小型示范型热发电系统,为进一步商业化奠定基础。就目前而言,建议首先重点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如先进聚光器技术、智能跟踪系统技术、高效吸收器技术、高温蓄热器及蓄热材料、微汽轮机技术以及热发电循环系统优化等),以提高系统高效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此外,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支持政策也是保证我国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技术产生实质性突破的重要环节。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银川市供热锅炉改用天然气(煤改气)的可能性,然后分析了银川市供热煤改气的合适的改造场合以及比较好的燃气供热锅炉型式,相关研究结论对于其他兄弟城市未来煤改气工程的推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摘要: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今后将大力发展以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为主的工业生产和生活能源供给结构。在这些可燃气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等引起气云爆炸等重大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气体爆炸过程中,通常由于发生层流向湍流转变,从而加剧反应强度和传播速度,造成超压的发生,并最终导致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揭示丙烷—空气层流火焰向湍流燃烧转变过程中的基本结构和传播特性,运用高速摄影和纹影照相像技术实时记录了丙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过程及特殊的Tulip火焰的形成过程;结合离子探针结果显示,Tulip火焰的出现标志着层流向湍流的转变。实验中还研究了压力波对火焰结构影响,表明流场中的压力变化直接影响火焰结构与形状;火焰传播过程中,当产物区压力大于未燃区压力时,火焰会以凸起的球面波阵面向前传播;而当火焰阵面前方压力大于产物区压力时,火焰阵面结构形状将发生反转。另外,对火焰速度的分析表明,在火焰阵面结构发生反转时,火焰速度达到最小值;随后Tulip火焰的形成,湍流强度逐渐增大,并最终导致火焰重新加速传播。本文为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摘要:提出了一种在环境温度下实现能量输运供热系统。该系统无散热损失,特别适合于远距离供热;利用吸收式热泵原理,以氨水为工作流体,发生器和冷凝器布置在热源端,而吸收器和蒸发器布置在热用户端;利用吸收器中溶液吸收蒸汽所放出的吸收热来提供热能。由于采用浓度不同的氨水作为能量载体,因此,可以在环境温度下实现能量输运,没有散热损失;同时,由于该系统利用潜热供热,能量输运密度大,可以大大减少泵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在供热距离较远时,该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
  • 摘要:水煤浆由于具有替代石油的特点和在IGCC气化中的优势,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水煤浆的成浆原理及特性,分析了水煤浆的雾化及燃烧特点。认为水煤浆锅炉具有低污染特点,SOx、NOx和粉尘排放较低;与燃煤锅炉相比,水煤浆可做到管道密封贮运,厂区粉尘少;无需煤场、磨煤制粉系统,占地面积小,锅炉安全可靠性提高;燃油锅炉改烧水煤浆可大幅度降低燃料成本。水煤浆的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我国能源政策。
  •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能源需求呈现出大数量、高质量、多种类的态势。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能源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对能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那么能源与经济增长有何关系,中国现在的能源供需体系存在哪些问题,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对能源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如何保证稳定、安全、经济的能源供给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 摘要:本文首先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东海油气开发政策嬗变的过程。其次指出日本对中国石油生产前景预期的改变、中国石油对日本的实际价值的变化导致了日本的东海油气开发政策从温和转为强硬。此外,现阶段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的持续紧张及其性质以及东海油气资源前景的日益明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东海油气开发政策的变化。今后,日本东海政策回归温和的可能性不大。
  • 摘要:2005年,《中国柴油轿车发展建议书》在北京发布;首届新柴油主义高峰论坛发起新柴油主义运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参加“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时呼吁,中国应该将先进柴油机作为节能环保汽车的现实技术选择。2006年初,六部委要求所有“限小”政策在3月底前彻底清除,并颁布实施新汽车消费税以鼓励小排量汽车。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国家政府已经开始将汽车产业与环境,能源等重要问题联系起来,并努力开拓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发展道路。本文将分析比较汽油车与柴油车,小排量与大排量车的优势与劣势。同时用科学的分析来预测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并探索一种综合分析评价汽车产业生产及产品的新方法。
  • 摘要:考虑到传统的热线法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过程易引起自然对流以及有效测试时间短等问题,采用基于谐波探测的3ω方法测量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研究了频域内热波的规律以及与液体热参数之间的关联特性。设计了3ω测试系统,测试了不同浓度TiO2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与文献中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测试的热波信号较好地满足频域内的导热方程。采用Koo的布朗运动模型和Ren的微对流模型预测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 摘要:在常压循环流化床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热态加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试验台,采用大同煤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试验台可以稳定运行,取得了许多试验数据和操作运行经验,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其不足之处是碳转化率和煤气热值比较低。
  • 摘要:在高6000 mm、直径300 mm的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含水率为79%的湿污泥与煤/石油液化气(LPG)的混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用煤还是LPG作为辅助燃料,试验都能在设定的工况条件下稳定运行;向炉内加入石灰石的量达到钙硫摩尔比为3.4:1时,二氧化硫和氯化氧的排放达标,脱硫效率和脱氯效率分别为75%和94%;在试验中,烟气中NOX捧放、烟气中汞含量和二恶英类排放都不超标;试验产生的飞灰含碳量低,飞灰中痕量元素的浸出毒性不超标;计算表明,如果利用余热干燥污泥和预热空气可有效地减少辅助燃料的消耗量。
  • 摘要:生物柴油(脂肪酸的短链醇酯)作为一种石化柴油的替代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生物酶法。其中,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环境友好性,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其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决定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经济性的关键为脂肪酶的成本。影响脂肪酶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酶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传统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中,脂肪酶的使用寿命较短,其原因为反应物甲醇及副产物甘油对脂肪酶的负面影响。本课题组率先提出了以叔丁醇为反应介质进行酶促油脂甲醇解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叔丁醇能够促进甲醇和副产物甘油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解,在适当比例下,反应体系呈均相,解除了底物甲醇和产物甘油对酶的负面影响,酶的使用寿命显著延长。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下,以菜籽油为原料,脂肪酶催化油脂甲醇解反应制备生物柴油。优化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可达95%;该工艺在200kg/d的中试规模下,制得的生物柴油产品完全满足美国和德国生物柴油标准;脂肪酶重复使用200批次,酶活性基本没有下降。另外,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中大豆油、桐籽油、棉籽油、乌桕油、泔水油、地沟油和酸化油都能被有效转化成生物柴油且脂肪酶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广泛的油脂原科适用性有望降低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成本。为进一步降低脂肪酶的成本,本课题组开展了以产胞内脂肪酶的全细胞代替胞外脂肪酶催化油脂甲醇解反应的研究。采用产胞内脂肪酶的微生物全细胞作为催化剂,与一般的商品化脂肪酶相比,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提取纯化等工序,有望使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本论文初步研究了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下,以全细胞Rhizopus oryzae(含1,3位置专一性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情况。在该体系下,以大豆油为原料,生物柴油得率可达70%左右。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下,与无溶剂体系相比,全细胞Rhizopus oryzae使用寿命也明显延长。
  • 摘要:基于仿真模型研究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的特性,以便探寻更好的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方法,对于利用好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利用Matlab/Simulink模块、基于单个光伏电池的物理特性建立了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的仿真模型,建模方法自然简单明了,仿真计算速度快。该模型不但能分析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所具有的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而变化的P-V和I-V非线性特性,而且通过仿真发现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以及稳定工作区域内时具有dP/dV与I的线性关系,并给出了推导证明方法。光伏阵列的这些特性都通过了实验室300W的光伏电池阵列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说明了所建立的模型通用性与实用性强。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dP/dV与I的线性关系的意义在于对传统的根据dP/dV与V的非线性特性的各种MPPT方法的改进,利用dP/dV与I的线性关系能够更好地实现光伏电池阵列MPPT控制,其特点是具有很好快速性和平滑性。
  • 摘要:地沟油是指经烹调后废弃的食用油脂的混合物,主要是指餐桌垃圾经简单处理,提炼出的废油品,也包括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的油。为了保护环境和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在下行床反应器装置上对地沟油催化裂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催化裂化过程处理地沟油,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而且原料的预处理简单,产品分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节。在本文中采用催化裂化降烯烃催化剂MA-83,反应温度为500℃,反应压力为1.1×105Pa,剂油比为12。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催化裂化方法处理地沟油,不仅可以达到与棉籽油作原料时相似的产品分布,而且生产的汽油可以直接使用;生产的柴油与普通柴油具有相似的官能团结构,但在室温下容易氧化变黑,需要经过后处理才可以使用。
  • 摘要:本文针对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的Ni/YSZ多孔扩散阳极,从浓差极化形成机理出发,考虑分子扩散、Knudsen扩散、Darcy渗流以及可能存在的竞争吸附与表面扩散过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浓差极化计算模型,模型中用到吸附活化能及表面扩散系数值,较难通过实验或相关文献直接获得精确数值,本文采用二元组分燃料体系(H2-H2O,CO-CO2)下电池极限电流密度实验数据以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以上参数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文献中所列数据范围取得了较好一致。以此模型为基础结合其它类型极化计算模型获得电池电压—电流密度曲线,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吸附活化能、表面扩教系数、多孔介质孔隙结构对浓差极化的影响。
  • 摘要:本文制备了锂电池用凝胶电解质和蒙脱石复合凝胶电解质。通过热分析,电导率测量,和SEM观察,分析了凝胶电解质的热性能,电性能,并研究了蒙脱石的加入对凝胶电解质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凝胶电解质的电导率随液态电解质的增加而提高。加入蒙脱石有利于液态电解质的保持,而且室温电导率降低不多,1gP(VDF-HFP)+2.5mlEC/PC/LiClO4体系从不加蒙脱石的2.0×10-3S/cm降低到含5wt%蒙脱石的7.0×10-4S/cm。说明蒙脱石复合凝胶电解质是未来锂电池用电解质的一个选择。
  • 摘要:使用热压工艺,制备出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为Ce0.8Sm0.2O1.9-Salt(Li2CO3+Na2CO3),阳极材料为Ni,阴极材料为锂化的NiO,集流体为镍网。所得典型单电池性能为:在600℃时的开路电压为0.863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0.615W/cm2;在650℃时的开路电压为0.873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0.743W/cm2。在最佳情况,热压工艺制备的单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006V(650℃),输出功率密度也进一步增加,性能大大优于未经热压工艺制备的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摘要:使用固体强碱作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具有产品易分离、催化剂易回收、后处理简单等优点,省去了均相法的中和、水洗等后处理步骤,可大幅度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CaO的碱强度H=26.5,是制备生物柴油的高效固体碱催化剂。本论文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少量水活化CaO,再改变醇油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来寻找最佳反应条件,并用四氢呋哺等溶剂溶解产物中的甘油和脂肪酸甲酯(FAME)来分离回收催化剂,解决其易形成悬胶体的后处理问题,对于将其应用于工业化制备生物柴油具有重要意义。反应在100ml带冷凝管和电磁搅拌的玻璃夹套反应器中进行。实验步骤为先往甲醇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配置水含量为2.03%的甲醇溶液,然后量取一定量的甲醇加入到反应器中,边搅拌边加入催化剂,接通循环热水加热到反应温度后开始反应,每隔半小时取样,样品用离心机分离催化剂,减压蒸馏去除甲醇后进行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增大醇油比能够提高FAME产率,当反应温度为65℃,醇油比为12:1,甲醇中水含量为2.03%,反应1小时后FAME产率达到了97%;提高反应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度,反应温度控制在65~70℃之间可以得到满意的催化效果;增加催化剂用量能够加快反应速度和提高FAME产率,8%的催化剂用量最合适;重复实验表明,CaO的催化活性比K2CO3/γ-Al2O3和KF/γ-Al2O3固体碱催化剂高,寿命更长,重复使用20次后催化效果无明显下降。
  • 摘要:在自行设计和建立的超临界反应连续工艺装置上用超临界甲醇和多种植物油脂进行了生物柴油连续制备工艺过程的研究。这是一个无催化剂的高温高压下的酯交换反应过程,反应器采用了连续流动的管式反应器。实验研究了不同原料油,醇油比,反应温度和压力,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的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哪种原料油,反应温度在280℃~300℃,反应压力在24~32MPa,醇油比(摩尔分数)在30~40,反应时间在15~25分钟,生物柴油的产率都达到95%以上,实验结果还表明,超临界工艺不用催化剂,从而简化了产品的精制工艺,同时对原料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和水份无严格限制,从而无需对原料油进行预处理,这表明超临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具有明显的优点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电化学测试设备,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硼对(Ti0.65Zr0.35)1.10(V0.5Mn0.3Cr0.4Ni0.8)Bx(x=0、0.01、0.05、0.1、0.2)储氢合金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硼的添加,合金中出现了不形成氢化物的棒状VB相,降低了合金的可逆放电容量,提高了合金的活化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合金的倍率性能。分析表明主要是由于棒状VB相增加了氢离子在合金中的扩散通道。
  • 摘要:氢能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从它诞生之日起,各种溢美之词不胜枚举,如“21世纪理想的能源”、“新能源中的一颗明珠”、“氢能将取代石油”、“氢经济”、“氢社会”“氢气时代”……现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开发和利用氢能的高潮。据报道,在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氢能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然而,氢能会成为21世纪的主导能源吗?本文对氢能的来源、制备、贮存、运输和利用等各个过程中氢能的“致命弱点”,如氢气无天然来源、人工制备污染环境、氢气的储存及运输容易泄漏威胁大气中的氧气和燃料电池效率低下等进行了阐述指出,氢能是一种能源转换的载体,大规模地用氢能代替石油等化石燃料不现实;“氢经济”、“氢社会”只是人们的一个梦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