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6年全国脊柱微创治疗新技术研讨会
2006年全国脊柱微创治疗新技术研讨会

2006年全国脊柱微创治疗新技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06-10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唐城医院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005年Muto报道了椎间盘的改变与臭氧浓度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在2只35kg猪L1~2椎间隙注射臭氧,浓度分别为30ug/ml和50ug/ml,每间盘内注射2~3ml;作为对照L3~4间隙只注射纯氧。48小时后取脊柱标本,两只猪的L1~2间盘内均显示中~重度空泡变性,与臭氧浓度成正相关。L3~4间盘出现轻度退变。在纤维环与髓核接合部出现裂隙状改变。本研究表明椎间盘的变性与臭氧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变性越明显,并证实间盘内压力降低可减轻神经根受压。该研究对于臭氧临床治疗、尤其是选择臭氧浓度有重要意义。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法曾以其手术创伤小,不破坏脊柱的正常骨性结构,并发症少,适应症病人效果好,病人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是目前最安全的介入治疗,国内外资料记载人类应用臭氧多年以来尚未发现致残和死亡报道。另外臭氧本身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具有创伤小、零感染、费用省、高度安全的优点,特别是对于已行外科手术治疗或其它微创手术治疗症状仍无解除的患者可以再次行臭氧治疗,效果显著,由于颈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风险极大,此时臭氧疗法更能体现其优越性。结合其它治疗方法共同应用临床,以达到最佳治疗的目的。本组使用容积式臭氧注射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高,值得推广。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无创措施(保守治疗),微创经皮注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和传统外科手术。大多数患者首选无创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要选择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由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率为5-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5%,近几年来,微创介入疗法治疗LDH得到迅速发展,因为它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肯定、不影响脊柱的稳定结构、痛苦小及花费低等特点。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治疗LDH,前期临床我科已经取得85%的疗效,椎间盘内外注射臭氧治疗LDH,前期临床我科也取得了80%的疗效。由于各自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差异,将其叠加产生的优势互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合微创治疗,相对拓宽了适应征,扩大了微床技术在LDH治疗的应用空间。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骨水泥灌注剂量、灌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7例共201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男85例,女52例,年龄26~84岁,平均53.5岁,其中颈椎2个椎体,胸椎66个椎体,腰椎126个椎体,骶椎7个椎体,共201个椎体。手术在DSA监视下进行。根据椎体形态、破坏范围及穿刺针尖位置。结果:137例201个椎体手术全部成功,胸椎注入骨水泥为2~5ml,平均3.5ml、腰椎注入3~8ml,平均4.5ml,骶椎4~7ml。疼痛完全缓解125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1例。137例中,渗漏至椎间盘11例、硬膜外囊10例、椎旁静脉丛2例、椎旁软组织3例,骨水泥外漏发生率为12.9%(26/201个椎体),术中及术后均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缓解或消除由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摘要:硬膜外封闭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为很多医院广为应用。笔者自1997年至今施行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2例,其中出现了一例并发硬膜下腔阻滞的病例,现将病例资料、具体操作过程及讨论进行报道。
  • 摘要: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已经在欧美及日本等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国内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消融治疗由基础实验到临床应用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完善,使此项技术在国内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各家医院对臭氧消融术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放军总医院从基础做起,通过动物实验对臭氧的作用原理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臭氧消融术的导向方法、穿刺途径、注射浓度和剂量、注射后影像学变化及其联合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大量的影像学资料,并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摸索出一套技术独特、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盘源性下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手术、保守和微创介入等。椎间盘电热疗法(IDET)在临床上的逐步运用引起了较多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本院自2003年12月起开展在CT、C臂机引导下的IDET治疗,至今术后连续随访疗效6月以上者累计97例。我们于2005年报道了38例单纯运用IDET治疗的疗效分析,之后我们改用IDET联合椎管内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治疗59例,现将这59例疗效回顾性分析如下,并对这两种治疗方法作疗效比较。
  • 摘要:椎间盘造影术(discography)是在透视或CT引导下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注人椎间盘髓核的一种微创诊断方法。通过观察造影剂在椎间盘内的分布来对椎间盘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注射时是否诱发与平时一致或类似的疼痛来评估形态改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椎间盘造影术一直颇受争议。近年来,随着各种相关研究结果的积累,椎间盘造影术的应用价值重新得到认可。笔者通过近二百例六百个椎间盘造影的经验积累,结合文献的回顾分析,对椎间盘造影术的影像表现、与椎间盘病变病理改变的关系及与临床椎间盘突出微创术的选择应用价值等作一分析和总结。
  • 摘要:目的:比较4种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价值。方法:搜集857例临床及CT资料完整并经4种微创术治疗的LDP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疗效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4种微创术治疗LDP总的有效率达82.27%,其中CT-PLD组、X-PLD组、CNL组及MED组有效率分别为90.48%、81.90%、66.02%和92.00%。4种疗效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MED组与CT-PLD组及MED组与X-PLD组间疗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PLD组与X-PLD组、CT-PLD组与CNL组间疗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术前行常规CT扫描及准确判断,是微创术的关键;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是微创术疗效的保证;CT-PLD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不良综合征形成原因及CT表现。方法:对150例行各种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不良综合征患者的术后与术前的CT表现进行详细对照及分析。结果:外科术后97例中,椎间盘突出残留13例,椎间盘突出术后再突出17例,硬膜外纤维疤痕形成43例,腰椎管狭窄14例。非外科手术53例中,椎间盘突出未明显回纳或缩小31例,椎间盘突出术后再突出11例,椎间隙感染5例,腰椎管狭窄5例。结论: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不良综合征可以解释症状发生的原因;术前正确判断有否髓核脱垂及碎裂直接影响着非外科治疗,尤其是PLD术后的疗效。
  • 摘要: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关节炎、肥大性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均指一种病。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关节疾病之一,它的特点是关节软骨退化和关节表面及边缘新骨形成。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关节、膝、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较少发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关节障碍。
  •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2例,男258例,女20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3岁。突出间隙自L1,2 至L5,S1 共499个,其中突出物直径≥10 mm 141例,髓核脱出15例,手术后复发15例。患者俯卧于CT检查台上定位扫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路径,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双针联合靶穿刺,同时加局麻药试验,观察15~20分钟,确信无"腰麻"体征后,将胶原酶分别注射到突出物内及其表面。结果:首次穿刺失败6次,穿刺成功率98.8%。术后经5~24个月随访,优321例,良105例,可25例,差11例,优良率92.2%,有效率97.6%。其中90例于注射胶原酶2~12个月复查CT,显示突出物消失44例,缩小50%~90% 40例,无明显变化6例。结论: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影像学改变显著,适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治疗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