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六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第六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第六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张家界
  • 出版时间: 2007-06-26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会议文集:第六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疾病,是全身性疾病,应强调疾病发生发展的系统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从健康到疾病的系统管理。它累及供应不同的脏器或系统的动脉血管,可以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以及间歇性跛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领域,作为医务人员应该破除围墙文化,要多学科联盟,本文指出应坚持循证医学原则,用科学的证据指引健康,指引心血管疾病预防。
  • 摘要: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重点控制领域。中国的控烟工作任重道远,而全体的卫生工作者特别是医生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身体力行,努力降低人群吸烟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医生要首先远离烟草,做戒烟表率,同时深入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熟悉烟草依赖的治疗方法,把戒烟纳入日常的临床工作中。
  • 摘要:英国NICE公布英国高血压新指南。建议一线药物中减去β阻滞剂,保留了ACEI、ARBs、CCB和利尿剂。NICE是英国卫生部出版(NHS)各种治疗指南的单位,指南由英国NCC-CC和英国高血压学会(BHS)共同修订。指南撰写小组(GDG)考虑分析了一些比较几类主要药物的费一效比的详细的医疗经济分析、一些不良事件资料等。GDG的专家们还考虑了高血压的病因、发生、发展及效应,不同类型降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并顾及年龄及人种。基于上述诸方面的考虑,修订后的高血压药物一线药物减去β阻滞剂,仍保留利尿剂。
  • 摘要:随着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技术的进步,接受经皮冠脉干预(PCI)治疗的患者数量快速增长,PCI术后患者的管理业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对PCI术后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的识别和处理亦构成PCI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现有的治疗现状而言,PCI术后的处理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导管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可能出现的造影剂肾病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诊断与处理术后发生的胸痛,监测术后复发心肌缺血等问题,并制定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计划,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 摘要:冠心病是65岁以上老年人病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人群中冠心病死亡率下降是由于有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减少所致。这也说明在老年人群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作用与在其他年龄的人群中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提示,老年人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类型与非老年人相似,本文介绍了老年人血脂代谢特点,分析了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并就老年人高脂血症治疗措施。
  • 摘要:烟酸属水溶性维生素,大剂量服用时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烟酸就作为调脂药物应用于临床。临床观察已证实烟酸的调脂疗效确切且全面,既能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能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有显著降低脂蛋白(a)[Lp(a)]的作用。以往使用的烟酸普通制剂不良反应较多,患者难以耐受,因而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近年来,通过对烟酸剂型进行改进,尤其是缓释剂型的问世,使烟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作为调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被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rn 本文介绍了烟酸的调脂作用及机制,阐述了烟酸的不同剂型及不良反应,探讨了烟酸调脂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摘要: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方面虽然能获得良好疗效,但临床上的实际情况是,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并不充分,许多需要应用他汀药物的患者并没有服用或服用剂量不足。目前临床应用的5种他汀类药物使用时间已较长,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病发生率却是非常低。只要我们能合理地用药,并注意监控与药物的不良反应,他汀类确是一类非常安全的降脂药物。他汀类不仅是目前降LDL-C疗效最强的药物,而且也是唯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总死亡率的降脂药物。为了正确地评价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2006年美国脂质学会组织了多学科的专家,分别对他汀类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复习,认真分析和讨论各类文献中报道的相关资料,客观地将目前已知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系统地总结。rn 本文介绍了他汀类药物相关性疾病,探讨了他汀与肝脏损害、他汀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分析了他汀药物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 摘要:胞内胆固醇流出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关键环节,胆固醇逆转运(RCT)是指过多的胆固醇从外周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转运至肝脏,进而以胆酸的形式被分泌到体外的过程,RCT是机体排出多余胆固醇的最主要途径,也是机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普罗布考是目前所知唯一能消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黄色瘤的调脂药,动物实验发现,普罗布考可以抑制甚至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n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直接测定动物活体内巨噬细胞RCT的方法,研究普罗布考干预对小鼠体内巨噬细胞RCT的影响,再观察普罗布考干预对体外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分别探讨其中可能作用机制。
  • 摘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促炎因子对脂肪细胞功能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促进细胞分化、脂解及脂肪因子分泌等,本文研究TNF-α对传代培养的兔皮下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 摘要:本文介绍了药物支架的晚发血栓及安全性,对介入治疗某些适应证的进行思考,就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结论如下:对临床试验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任何临床试验都有非常明确的入选和排除标准,不能把一个临床试验的结论扩大到全部患者,COURAGE研究再一次证实,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不能减少死亡和MI,因此PCI应该用于经标准药物治疗后仍有心纹痛或有客观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
  • 摘要: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近二十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提供了不同年代中国人群血脂平均水平、分布特征(包括地理、人群、时间)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宝贵数据,而且全面的研究了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危险的关系,本文对中国人群大型血脂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作了介绍,阐述了中国人群血脂的平均水平及分布特征。
  • 摘要: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是引起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疾病。原发性心肌病是由遗传、非遗传和获得性病因单独或混合引起的心肌病,常见的心肌病致病原因趋于明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一期公布了中国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该建议为早期诊断心肌病、怎样进行心肌病病因学诊断、以及如何进行心肌病的探索性治疗,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文件。rn 本文介绍了心肌病的病因诊断依据,探讨了心肌病针对病因的探索性治疗。
  • 摘要: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即便是轻度血压升高,甚至正常高值或高血压前期者,脑卒中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也显著高于血压处于理想水平者。但高血压是一个可有效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使用各种有效的降压治疗药物降低血压,可显著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本文强调应关注降压质量,丰富高血压专业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降压质量,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同时进一步丰富高血压的专业内涵,吸引更多的医疗工作者投身到高血压的防治事业中来。
  • 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恶化后的共同表现之一,虽然所有急性心衰具有类似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生理改变,但不同病因的心衰又各具临床特点,而且急性心衰的症状变化快,预后差异大,对其治疗观察有难度。同时针对急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对急性心衰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措施缺乏共识,直至最近(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才起草了关于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AHA的指南较为简练,只对急性心衰的定义、分类、治疗原则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概括性描述,而ESC的指南则对急性心衰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详尽的介绍。rn 本文介绍了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发因素,阐述了急性心衰的定义及分类:代偿期慢性心衰的突然恶化、新发的急性心衰、晚期心衰伴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分析了急性心衰的分级、病理生理、诊断等内容。
  •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神经内分泌失衡状态。虽然传统的抗心衰药物和新近推荐使用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的联用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为了更有效地治疗心力衰竭,逆转心肌异常,人们仍在继续寻找新的药物。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还有望用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rn 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阐述了他汀类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证据,分析了他汀类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以及慢性心衰病人应用他汀类的潜在不利影响。
  • 摘要:烟酸类药物有着全面而独特的调脂作用,对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及脂蛋白产生有益作用,因其升高HDL-C作用最强且唯一降低脂蛋白(a)近年来在临床上重新得到关注.临床试验证明,烟酸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烟酸类药物的临床益处不能完全由其降胆固醇作用来解释,提示这类药物可能具有降胆固醇外的多效性作用。烟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脂肪组织,研究显示烟酸类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至少与其对脂肪细胞功能的直接有益影响有关,但仍须进一步的研究。rn 本研究旨在观察烟酸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清及主动脉组织分泌表达MCP-1的影响,阐明烟酸对脂肪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 摘要:脂多糖(LPS)是一种公认的炎症刺激物,低密度脂蛋白(LDL)经过氧化修饰后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除了参与形成泡沫细胞外,还在局部慢性炎症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与oxLDL相反,高密度脂蛋白(HDL)被认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rn 本文旨在观察HDL和apoA-I模拟肽L-4F对炎症状态下3T3-L1脂肪细胞上清液的脂联素TNFα及MCP-1的浓度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肥胖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脂肪细胞在与肥胖相关的心脏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n 本文旨在用脂多糖(LPS)刺激脂肪细胞,在体外模拟脂肪细胞的炎症状态,观察炎症状态下脂肪细胞分泌IL-8的情况,探讨HDL对脂肪细胞分泌IIr8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观察HDL对炎症状态下脂肪细胞SR-BI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观察HDL对炎症脂肪细胞摄取及降解ox-LDL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进一步阐明炎症、脂肪细胞、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关系,加深对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了解,为临床治疗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