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二届血管和浅表器官国际超声研讨会
第二届血管和浅表器官国际超声研讨会

第二届血管和浅表器官国际超声研讨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07-11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血管和浅表器官国际超声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膝关节疾病的超声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在膝关节腔积液、滑膜病变及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价值。rn 方法:24例临床检查疑诊为膝关节病变或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膝关节超声和关节镜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rn 结果:超声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分析,关节腔积液符合率为100%;絮状物符合率83.3%,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为8.3%;半月板损伤符合率为84.2%,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为7.9%。半月板损伤的超声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故认为两种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别。rn 结论:超声是一种廉价、简便、无创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检查方法,对损伤的初步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甲状旁腺腺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肿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有80-90%是由甲状旁腺腺瘤所致。由于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出现全身钙、磷、骨代谢异常,导致骨骼、泌尿、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故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本文对我院近三年来经多普勒超声诊断的5例甲状旁腺腺瘤病人进行分析。
  • 摘要: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创伤、手术、患肢制动及长期卧床等原因,容易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以其无创、方便、快捷,以及特异性、敏感性高的优点,已经成为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07年7月股骨颈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随诊情况进行分析。
  •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像特征。rn 方法:对3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乳腺错构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肿块的二维、彩色血流及血流频谱表现。rn 结果:35例腺错构瘤中29例(82.9%)肿块以呈低回声为主,内有条状、片状不均质高回声;6例(17.1%)肿块以不均质高回声为主,其中2例肿块内还可见“水中浮岛征”。彩色多普勒显示25例瘤体无彩色血流信号,9例瘤体边缘或内部有少许彩色血流信号,1例肿瘤血供较丰富,可检出低速动然血流频谱。rn 结论:乳腺错构瘤的超声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其图像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rn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直肌内膜异位症的超声结果进行分析。rn 结果:12例肿物均位于腹直肌内,最大直径7.0-4.0 cm,无包膜,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内部为低回声,部分呈无回声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内部可见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性血流频谱。rn 结论: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腹直肌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突眼征眼部生物学测值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rn 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突眼征患者,采用CDFI超声诊断仪观察眼球及球后组织的回声和血流情况,同时进行眼部生物学测值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然后观察甲状腺组织回声和血流情况,进行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分析正常对照组与甲亢突眼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和眼部生物学测值与甲状腺上动腺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rn 结果:甲亢突眼组CDFI显示甲状腺上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增加,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球后二维超声测值有显著变化(P<0.01),而眼球本身测值无明显变化(P>0.05)。rn 结论:甲状腺机能亢进突眼征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变化与球后生物学测值变化和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变化呈正相关,同时随时间的推移球后生物学测值变化更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血管生成及预后评价价值,为ANNBC寻求预后判断指标。rn 方法:对6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ANNBC患者采用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术前检测肿瘤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分析造影前后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研究造影后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与ANNBC预后的关系。rn 结果:全部病例造影增强前PDI检测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无相关性(r=0.25,P>0.05),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呈正相关(r=0.65,P<0.05)。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均与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术后复发转移组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无瘤生存组。高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组及高MVD组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低于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组、低MVD组(P<0.005)。rn 结论: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对ANNBC血管生成活性的检测可作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高血管生成活性的ANNBC预后差,术后行辅助治疗的同时应加以抗血管生成治疗。
  • 摘要:目的:应用脉冲反相谐波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免疫组化、透射电镜技术比较良恶性不同类型肿瘤、同种类型肿瘤不同灌注区域血管在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功能以及相关分子表达上的差异,从而为乳腺癌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鉴别提供可靠指标,并为进一步进行以肿瘤新生血管内皮为靶标的肿瘤分子成像研究奠定实验基础。rn 结论: 1.实时超声造影MVI结合时间一强度曲线可以同时反映肿瘤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征,造影后灌注模式、时间一强度曲线形态、平均灌注参数及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是乳腺良恶性肿瘤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而良恶性肿瘤新生微血管内皮分子表达和微血管构筑的异质性是超声造影评价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2.VEGF及Flk-1/KDR在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呈持续高表达,在乳腺良性病变几乎不表达,乳腺癌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表明针对VEGF及Flk-1/KDR为靶点进行乳腺癌新生血管特异性分子显像可能为解决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应用QLAB系统对颈动脉壁内、中、外膜病变进行测量分析,旨在对各年龄组的生理变化规律和病理改变作对比研究。rn 方法:总结分析了本组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和/或运动障碍留医治疗者,同时采集正常组,与不同年龄段颈动脉壁病变表现,分析不同程度病变的特点。rn 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成组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Ⅰ型动脉硬化仅表现为血管壁内膜不光滑,Ⅱ-Ⅲ型则以管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hckness简称IMT)增厚及其表面各类斑块形成为特点,Ⅳ型则多见血管壁内多层斑块形成并管腔狭窄,甚至血管走行扭曲处伴有局限性扩张。rn 结论:颈动脉壁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都不遵循正常动脉壁随年龄增长而安规律的增厚,而是多选择在血管分支或血管的起始部利于脂质类成分的沉积处易形成粥样斑块,Ⅱ~Ⅲ型与IMT广泛改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 摘要:目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技术进行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评价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在2005年到2006年间,采用美国Bard穿刺针经超声引导下进行的349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根据活检标本所提供的病理诊断,分为6个级别,比较18G和16G穿刺针取目标组织的准确性及诊断效率。rn 结果:349例活检淋巴结中,其中采用18G穿刺针216例,采用16G穿刺针133例,比较所得到组织量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6G组取材效率高于18G组。rn 结论:超声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方法简便,病理诊断阳性率高,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大活检针,能提高诊断效率。
  • 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小腿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诊断中运用的可能性及评估手术指征的价值。rn 方法:前瞻性选取36例高度怀疑或确诊小腿急性OCS的患者,针刺法测量小腿前室压力。CDU重点观察小腿肌肉纹理回声、间室横切面积、胫前胫后动脉管腔内径及多普勒频谱变化,计算小腿前室横切面积扩大率、胫前动脉管径缩小率,与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作相关性研究。rn 结果:21例OCS患者小腿肌肉大范围(>1/2~2/3)肿胀,回声不均匀增强,肌纹理不清或消失,室内积液、血肿;小腿中段前室横切面积扩大率及胫前动脉中段管腔内径缩小率增高;胫前动脉频谱出现双期双向舒张期全反向波、双期单向单相波、单期单向单相波及类静脉频谱波。rn 结论:CDU可运用于小腿急性OCS的诊断,以四项指标中符合任3项作为诊断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71.4%及80.6%;作为手术指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70.6%及83.3%。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颅内肿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利用低机械指数造影模式、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23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术中超声造影,动态观察不同肿瘤的造影增强特征。rn 结果:23例颅内肿瘤均有不同于脑组织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并呈现不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rn 结论:术中超声造影能为颅内肿瘤的准确的识别和定位和了解肿瘤血流灌注特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超声造影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两者进行比较。rn 方法:CDFI检查肝移植术后患者158例共267人次,观察肝动脉有无血流显示、血流峰值、加速度时间、阻力指数、有无湍流及其峰值。对33例CDFI可疑异常者,用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观察肝动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rn 结果:19例经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其中肝动脉狭窄17例,血栓闭塞2例。17例狭窄均有血流参数异常但CDFI不能判断狭窄部位及程度:2例血栓闭塞者动脉血流难以显示,不能肯定诊断。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血栓闭塞,显示狭窄部位及其程度,与DSA和或CTA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22)、94.1%(1617)和88.2%(1517)。rn 结论:CDFI与超声造影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药物干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疑有颈动脉病变,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粥样病变62例为入选对象。rn 结果:超声能较准确地显示斑块的大小、部位。斑块分为脂纹征、软斑、硬斑、混合斑。服药后斑块直径第1周期下降幅度大,由1.82±0.45mm降至为1.53±0.42mm,第二周期下降幅度小,1.53±0.42mm降至为1.32±0.40mm。rn 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可作为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药物干预监测的首选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rn 方法:对120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者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rn 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10例下肢动脉内膜一中层不同程度的增厚,占91.7%;75例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斑块形成,占62.5%。受累部位以下肢动脉尤其是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为重。rn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摘要: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同时,中年人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经颅多普勒超声采用无创性检查方法,能早期发现颅内动脉血管病变,及时进行治疗并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是早期预防、发现、减少脑血管发病的有效手段;TCD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在脑动脉硬化等等六个方面。rn 总之,TCD由于具有无创性、经济性、简便性、可重复性等特点,内动脉和血流速度包括Wills功能的血流动态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他疾病,研究脑循环、监护与科研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已成为了解颅在诊断脑血管和其他疾病,研究脑循环、监护与科研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肱动脉的直径与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与冠心病的关系。rn 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47例胸痛患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冠心病A组12例(冠状动脉管腔内径减少小于50%)、冠心病B组19例(至少一支冠脉狭窄管腔减少大于50%)。超声检测每组受试者的肱动脉的基础内径以及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rn 结果:冠心病B组肱动脉内径大于对照组;冠心病2组F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所有受试者肱动脉的FMD与基础内径呈负相关(P<0.05)。rn 结论:肱动脉FMD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应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的内径及FMD,对无创性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周围血管中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引起患肢功能不全,严重者肢体坏死,急性期约有1/3的病例还可并发肺栓塞而危机患者的生命。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5月间收集的9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全面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 摘要:脑静脉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近年来已有报道,然而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脑静脉报道较少。本文旨在初步探讨CDFI在脑静脉的检测。双侧颞窗缺如未统计入内。 CDFI能直观的观察脑血流动力学的情况,无创伤,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廉价,本作者建议在检测脑动脉的同时尽可能的观察脑静脉血流,以便更有效地全面的了解脑血管,及时发现脑血管疾病,给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 摘要:本文对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进行了探讨,包括解剖、超声检查方法、正常超声表现、肾动脉狭窄和闭塞。
  • 摘要: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确诊CAS并采取有效干预手段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将超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管系统疾病尤其是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和随访。鉴于超声检查技术的简单易行、实时成像、可重复性好的特点,当前已经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首选的检查手段.在美国约80%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仅采用超声检测技术作为诊断手段。本文对CAS的超声诊断标准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
  • 摘要:超声诊断外周血管疾病,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检测方法不规范,可造成一些误差,影响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如果将不规范检测方法在专业书或刊物上发表,还可对读者有所误导。为此,本文在文献复习基础上,结合作者从事血管超声的实际经验,对外周血管超声检测的规范化,提出个人的见解,希望引起国内超声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有助于本专业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内容包括:rn 一、超声检查操作程序rn 二、血管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的测量rn 三、斑块超声特性分类及测量方法rn 四、动脉狭窄程度的超声估测rn 五、多普勒检测流速曲线rn 六、血流参数测量和指数计算rn 七、关于高频线阵与凸阵探头转换使用问题rn 八、正确使用血管超声中有关术语
  • 摘要:布-加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流出道和(或)下腔静脉上段部分或完全性梗阻而导致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肝区疼痛、进行性顽固性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或躯干浅静脉上行性曲张。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超声表现等等内容。
  • 摘要: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rn 方法:对28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经眼底检查诊断为眼底动脉硬化患者(A)组,根据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分为A1组(190例)和A2组(96例),将同期168例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史者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流频谱特征,比较两组对象血流频谱Ⅰ型(正常血流频谱)、Ⅱ型(高阻力型)、Ⅲ(一般硬化型)、Ⅳ型(血管狭窄型,狭窄率>50%)的检出率,分析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rn 结果:A组患者Ⅰ型血流频谱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32.1%与67.8%(P<0.001.)。而Ⅱ型、Ⅲ型、Ⅳ型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33.5%和10.8%、31.2%和22.5%、23.6%和11.2%(每组P<0.001)。A组患者中A1组血流动力学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A2组,分别为68.7%和55.6%(P<0.001)。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r=0.72),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相关(r=0.763、r=0.874、r=0.565)。无眼底动脉硬化改变者中有33.3%存在颅内动脉硬化。而眼底动脉硬化患者中有32.1%,TCD提示为正常血流频谱。rn 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TCD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定量分析rn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及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分别测量股动脉、胭动脉及足背动脉,观察二维图像,发现血栓或动脉硬化斑块要测量管腔狭窄率,狭窄率=(1-Ds/De)×100%(Ds:有效管腔内径,De:血管内径),并观察多普勒频谱改变,测量狭窄远端的收缩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rn 结果:这些疾病造成不同程度血栓形成,血管壁损伤即管腔狭窄。当狭窄率小于29%时,频谱呈双相;远端脉冲多普勒频谱无明显改变;当狭窄率达到30~49%时,远端流速下降,频谱呈双相;当狭窄率达50~99%时,远端峰值流速进一步下降,频谱呈单相;当血管闭塞时,血流信号极微弱甚至消失。另外血管狭窄程度与临床体征及治疗原则密切相关。rn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做出定性定量诊断。
  • 摘要:近年来声学造影剂的研制及超声成像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实验显示:犬正常移植肾造影后整个肾脏迅速充满浓密的造影剂回声,回声明显增强;移植肾动脉狭窄模型犬特别是中、重度狭窄犬注射造影剂后肾脏充盈缓慢,仅见少量甚至稀疏的造影剂回声反射,肾皮质回声轻度增强。这些改变完全符合肾脏病理生理变化和超声造影剂的特性。由于肾脏血液灌注十分丰富,当经外周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后,大量微泡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灌注肾实质,尤其是肾皮质,造成血流中的散射体浓度急剧增加,产生强烈的声学反射,使皮质回声明显增强。对于移植肾动脉轻度狭窄犬,由于肾动脉血流阻力较小,肾皮质仍可完全充盈,只是导致充盈速度减慢,对于移植肾动脉中、重度狭窄犬,由于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脏血流减少,灌注缓慢,使移植肾回声强度最高值降低较明显,且较正常快速下降至基础水平,并随着结扎狭窄程度的递进,即随着血流量及灌注压力的递减曲线变狭窄;而移植肾动脉完全闭塞犬,由于造影剂不能进入肾脏,注射造影剂前后肾脏回声无明显改变。rn 通过本次实验证明,经外周静脉团注全氟丙烷声学造影剂结合先进非线性脉冲序列( AIVP)声学造影技术,能够对移植肾血流灌注作出较为直观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研究采用国内目前唯一引进的声学造影剂Sono vue,性能稳定,操作安全。并选用先进的非线性脉冲序列(ANP)造影技术,为TR}S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组造影排除TRAS3例,造影前彩超提示移植肾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造影发现移植肾动脉内微气泡灌注连续性好,未见充盈缺损区.其中,2例移植肾动脉内可见造影剂微气泡持续流动并呈拌状弯曲,证实移植肾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是由于移植肾动脉走行弯曲所致。另1例造影后动态彩超随访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考虑初诊时移植肾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为手术吻合口处水肿所致。上述结果表明非线性脉冲序列造影技术结合新一代SF6微气泡造影剂的应用能显著增强二维图像的细微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完整地显示出移植肾灌注血管床的基础上,明显增强移植肾动脉局部结构的显现,弥补了常规彩超主要依据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诊断TRAS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假阳性和假阴性.rn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中、重度移植肾动脉狭窄的量化指标的研究,并应用新一代的声学造影剂和新型声学造影技术结合以测定TIC参数为基础的声学定量技术,对移植肾血流灌注作出定量评价,特别对诊断中、重度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两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超声检查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良好的诊断指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摘要:本文在移植肾动脉狭窄动脉模型建立前12h内及模型建立后对所有受检犬经外周静脉建立通道,通过注射针以弹丸方式注入造影剂,同时将仪器调节至造影状态,采集并存贮造影开始注入至造影剂在移植肾完全消失的连续动态声像图,并将资料动态记录于可读写光盘上用于图像分析,以观察造影条件下不同程度的移植肾动脉狭窄时移植肾的显影改变情况。本实验显示:犬正常移植肾造影后整个肾脏迅速充满浓密的造影剂回声,回声明显增强;移植肾动脉狭窄模型犬特别是中、重度狭窄犬注射造影剂后肾脏充盈缓慢,仅见少量甚至稀疏的造影剂回声反射,肾皮质回声轻度增强。这些改变完全符合肾脏病理生理变化和超声造影剂的特性。由于肾脏血液灌注十分丰富,当经外周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后,大量微泡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灌注肾实质,尤其是肾皮质,造成血流中的散射体浓度急剧增加,产生强烈的声学反射,使皮质回声明显增强,表现为其TIC上升陡直,迅速达到峰值强度。通过本次实验证明,经外周静脉团注全氟丙烷声学造影剂结合以测定时间一强度曲线参数为基础的声学定量技术,能够对移植肾血流灌注作出定量评价,特别对诊断中、重度肾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方法简单,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背景:在外周动脉的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是主要的检查方式,但该技术存在一定的的限制。rn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技术对于外周动脉血管的诊断价值。rn 方法:选择正常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假性动脉瘤、多发性大动脉炎分别使用传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和超声造影分别检查其血管腔内的回声情况。rn 结论:对于传统的超声检查不能确定的动脉病变,合理运用超声造影检查可以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一项确诊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温胆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rn 方法:随机选择低危、中危组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温胆片组23例、安慰剂组20例。在氨氯地平有效控制血压基础上分别用温胆片或安慰剂。应用彩超检测治疗前和6个月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充血性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FMD%)。rn 结果:温胆片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减少(p均<0.05);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颈动脉IMT间的关系呈负相关(r=-0.596,P<0.05)。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温胆片组优于安慰剂组,p<0.05,但硝酸甘油诱发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痰浊型高血压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颈动脉IMT有负相关,温胆片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有较好改善。
  •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头颈部大型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对51例拟采用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因恶性肿瘤手术或放射治疗或外伤导致的头颈部大型组织缺损患者,术前对63条轴型动脉进行高频超声检测,对51条轴型动脉进行体表定位,以高频超声检测结果指导肌皮瓣的选择和设计。rn 结果:高频超声对63条轴型动脉均能显示,47条轴型动脉未见明显异常,6条(占9.52%)走行稍迂曲但没有明显动脉硬化及狭窄,7例10条(占15.9%)存在明显的动脉硬化及不同程度的管腔变细或狭窄,管腔最细约0.5mm,狭窄度最大约50%。其中4例在高频超声检测后更改肌皮瓣,3例在仍然选用原定肌皮瓣,术后肌皮瓣均良好存活。进行手术的48例患者,血管定位与术中对照完全一致。rn 结论: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头颈部大型组织缺损术前对轴型动脉进行高频超声检测及定位有助于肌皮瓣的选择和设计,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摘要:本文介绍了椎动脉超声检查技巧,包括仪器条件和体位、手法和技巧,等等内容,还介绍了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检查方法、正常椎动脉超声表现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等等。
  • 摘要:自1981年Greene等率先将多普勒超声用于检测肾动脉狭窄以来,在此领域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按照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原理,狭窄处峰值流速的升高与狭窄程度成正比,所以,理论上依据狭窄处PSV及其相关指标(直接径路)完全能够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RAS。rn 虽然有的早期报道这些指标诊断RAS的效果不满意,但这不是所采用的指标存在问题,而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肾动脉肾外段的显示受到影响所致。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仪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超声医生认同,直接径路不仅能够诊断RAS,而且对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RAS(内径减少>60%)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诊断效果。但是,直接径路的应用是建立在肾动脉显示的基础之上,而肾动脉肾外段的超声检测存在不足:(1)受肥胖、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致探测失败;(2)检查费时;(3)流速测量存在误差。为此,许多学者将研究方向转向检查成功率几乎达100%的肾内动脉,利用其血流频谱改变诊断上游的RAS(间接径路).那么,能否利用间接径路来诊断RAS?间接径路诊断RAS的依据是什么?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何?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rn 一、正常肾内动脉频谱特点、分类及其产生机制rn 二、小慢波的形态特点、分类及其产生机制rn 三、小慢波的定量分析研究rn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 摘要:目的:分析移植肾患者急性排异反应(AR)不同时期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血动力学特性。rn 方法:选择60例肾移植患者,4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20例AR且其中15例患者有AR前兆,对其行CDFI动态对比分析。rn 结果:与移植肾肾功能正常组比较,AR前兆期和AR期肾体积增加10%和18%,并有不同程度的皮质增厚,皮髓质分界不清,肾窦回声减小;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显著性增高,AR期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4.0。AR强化治疗后RI和PI降低明显者,肾功能恢复较快,发热和肾区胀痛缓解,冲击治疗效果较好。rn 结论:移植肾AR不同时期有超声形态和血供的变化,特别是频谱参数的改变提供AR发生发展的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并脐带绕颈者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rn 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并选择正常组、羊水过少组、脐带绕颈组、羊水过少并脐带绕颈组孕妇各80例,与临床结果对照分析,了解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GE Volusoiv 730 expert、GE Loiq 9、GE Vivd 3 pro、PHILIPS IU22、PHIL,IPS HDI 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rn 结果:正常组80例中,胎儿宫内窘迫3例,占0.38%,羊水胎粪污染6例,占7.50%,新生儿窒息2例,占0.25%。羊水过少组80例中,胎儿宫内窘迫15例,占18.75%,羊水胎粪污染18例,占22.50%,新生儿窒息9例,占11.25%。脐带绕颈组80例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3例,占16.25%,羊水胎粪污染11例,占13.75%,新生儿窒息7例,占8.80%。羊水过少并脐带绕颈组80例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21例,占26.25%,羊水胎粪污染26例,占32.50%,新生儿窒息14例,占17.50%。rn 结论:羊水过少并脐带绕颈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羊水过少组和脐带绕颈组(P<0.01),而羊水过少组、脐带绕颈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产前超声检查十分重要,它可为临床提供一个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便于临床医生对于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者,特别是羊水过少并脐带绕颈者,加强产前产时胎儿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采取妥当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因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导致的不良后果。
  • 摘要:目的:探讨睾丸微石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超声表现、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诊断。rn 方法:应用超声检查8例睾丸微石症。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AIoka SSD-630型超声诊断仪,GE Volusoiv 730 expert、GE Loiq 9、GE Vivd 3 pro、PHIL,IPS HDI400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5.0-10.0MHz。rn 结果:8例中,年龄8-39岁,平均23.0岁。超声表现为睾丸实质内有多数弥散性点状强回声,直径小于0.3cm,后方无声影。发生于一侧2例,发生于两侧6例。 同时伴有隐睾2例(其中1例术后3年),睾丸精原细胞瘤、睾丸外伤、附睾炎症各1例。rn 结论:睾丸微石症病例无特殊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由于超声检查睾丸微石症具有特征性表现,故超声检查睾丸微石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n 睾丸微石症病例无特殊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由于超声检查睾丸微石症具有特征性表现,故超声检查睾丸微石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虽然,睾丸微石症超声表现有其特征,但是,在诊断上要注意微石点状强回声数目、大小、后方回声、形态、轮廓、分布以及回声强度等,睾丸微石症的超声诊断标准应具备以下三条:(1)睾丸实质内见有点状强回声;(2)点状强回声直径小于0.3cm(多在0.1cm-0.3cm之间),后方无声影;(3)点状强回声为多发,呈弥散分布,一个切面能见到5个以上。 超声检查睾丸时,很多疾病可见到强回声病灶,但一般容易鉴别。睾丸内静脉石、血管壁钙化等表现为强回声光点,其数目少,多为单个点状强回声,后方有声影,与睾丸微石症不难鉴别。rn 睾丸炎症、肿瘤、肉瘤样病、肉芽肿等,可见到强回声光团,这些强回声光团显著大于睾丸微石症,且后方伴声影,单发或数目很少,呈局限性分布,也较易与睾丸微石症鉴别。
  •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2型糖尿病(DM)早期肾病患者肝脏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值(IBS),探讨IBS技术定量评价2型DM早期肾病患者肝脏脂肪变的价值。rn 方法:对2型DM患者尿蛋白正常阶段Ⅰ组、微量蛋白尿阶段Ⅱ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测量对比分析肝脏近、中、远场IBS参数:平均值(AII),采用TGC对其标准化。rn 结果:(1)2型DM患者Ⅰ、Ⅱ组肝脏AII标化值近场>中场>远场,近场与远场差别显著(P<0.05);且随着DN病情的进展,远场衰减逐渐加重。对照组肝脏AII标化值近、中、远场无显著差别(P>0.05)。(2)肝脏AII标化值远场/近场值对照组>Ⅰ组>Ⅱ组,三组差别显著(p<0.05)。rn 结论:IBS技术能定量评价DM早期肾病患者肝脏脂肪变,从而判断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
  •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意义。rn 方法:对70例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体表软组织肿物高频彩超声声像图及彩色血流显像进行分析。rn 结果:64例为良性肿物,6例为恶性肿瘤;64例良性肿物中探及血流信号35例;6例恶性肿瘤全部探及丰富血流信号。rn 结论:高频彩超对软组织肿物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而且有助于鉴别诊断浅表肿物的良恶性度。
  • 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病因.研究表明,血管微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炎症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血清CRP增高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碎死的发生。为探讨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方法,对86例ACI及88例其它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ACI与CRP及其它危险因子的关系。
  • 摘要:目的:通过对220例甲状腺疾病的超声检查,探讨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rn 方法:使用仪器为GE Volusoiv 730 expert、GE Loiq 9、PHILIPSHDI 4000、Aloka SSD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2.OMHz。对220例甲状腺疾病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诊断对照。rn 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14例,诊断正确10例,符合率71.43%,桥本甲状腺炎21例,诊断正确18例,符合率85.71%,甲状腺腺瘤46例,诊断正确44例,符合率95.65%,甲状腺囊腺瘤41例,诊断正确40例,符合率97.56%,结节性甲状腺肿62例,诊断正确58例,符合率93.55%,甲状腺功能亢进36例,诊断正确35例,符合率97.22%。rn 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它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轮廓、内部回声,还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甲状腺血流情况。超声检查甲状腺疾病有着很高的诊断符合率,但是,在检查中一定要做到检查细致,认真分析超声检查所见的每一个征象,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不要单独依靠超声检查所见作出诊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误诊。
  •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血流动力学在甲亢诊断中的价值。rn 方法:甲亢患者60例,测量甲状腺动脉的血流参数,并与60名正常人对比。rn 结果:甲状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加速度、加速度时间、最大流速和最低流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甲亢组Vmax与血清T3、FT3、rT3之间,均呈线相关(r值分别为0.758,0.761,0.483,p<0.05)。rn 结论:甲状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甲亢诊断的依据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阴囊疾病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196例阴囊疾病进行检查、诊断,除30例急性附睾炎经治疗得以证实,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rn 结果:超声对阴囊疾病检出率99.5%,诊断符合率为93.4%,误诊率为6.1%,未定性率为0.5%。rn 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改进术中超声技术,评价超声在脑胶质瘤术中对判断残余肿瘤价值。方法:应用改进后脑肿瘤术中超声技术,在37例拟行肿瘤根治术脑胶质瘤患者常规手术术终行超声检查,将超声影像与病理组织学对比。结果:应用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5.71%、98.34%和95.25%。结论:通过改进检查技术,获得高质量影像,超声可以作为术中判断残余肿瘤的安全可靠的影像手段。
  •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在功能区皮层下胶质瘤次全切除术中对切除范围控制价值。方法:在15例功能区皮层下肿瘤次全切除术中,以超声引导确定手术入路,实时观察切除范围,在保护正常功能区皮层前提下,指导手术尽量多切除肿瘤。以术后MRI评价超声应用价值。结果:所有15例功能区皮层结构均无手术损伤。超声与术后MRI符合好9例(60.00%)、一般2例(13.33%)、差4例(26.67%),肿瘤容积增加可降低超声符合情况。结论:在脑功能区肿瘤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可选择安全的手术入路,指导手术可在尽量切除肿瘤同时避免皮层损伤。肿瘤容积增大可导致术中超声判断准确性下降。
  • 摘要:目的:应用能量多普勒、脉冲反相谐波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乳腺癌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变化规律,为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监测寻找客观简便的判断指标。rn 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正常乳腺一单纯上皮增生-AH-原位癌一浸润性癌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PDI、超声造影MVI及时间一强度曲线各主要参数与免疫组化血管生成相关指标的检测具有一致性,其总体趋势是: 随病程演进,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渐进增高,MVD增加,PDI血流分级增高,MV工显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趋于紊乱,各主要灌注参数PI,AUC,IYOT逐渐延长。但在病程初期各主要指标改变不明显,显著变化始于AH阶段。VEGF及其受体Flk-1/KDR的表达异常可能是乳腺癌恶性转化过程中血管生成异常的主要始动因素,PDI、超声造影MVI及各主要灌注参数能够反映乳腺癌前病变阶段组织血管生成活性的变化规律,是用于高危人群监测随访无创而实用的手段。
  •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炎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治疗的指导意义。rn 方法:通过对比病理证实29例软组织炎性病灶的声像图回顾性分析,与部分软组织少见病相比较,总结其声像图的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诊断。rn 结果:炎性病灶的声像图表现为皮下脂肪层,肌纤维层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为囊实混合性结构,并以强弱回声交错,内壁附有碎屑症或有模糊分层表现为特征;有回声区域有血流显示,并可测得动脉频谱。rn 结论:根据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应用超声作为检出表浅软组织炎性肿块已为临床所欢迎,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摘要:目的:应用Doppler成像技术检测肿大淋巴结的血流充盈状况,旨在获得反应型、恶性肿瘤转移侵润型以及恶性淋巴瘤(含霍奇金与非霍奇金)之淋巴结不同的血流充盈特征。方法:记录374个淋巴结血流充盈方式,分为5种形式的血流充盈区域(结门区、中央区、结周边区、结周边+门区、结周边+中央区),血流充盈量,即以彩色血流显示多少分为0~Ⅲ级;以及血流频谱PI、RI的特点,进行列表分析和样本均数分析。结果:可显示血流充盈为反应性淋巴结106/121(87.6%),转移侵润损害147/201(73.1%),恶性淋巴瘤42/52(80.8%),前者以Ⅰ~Ⅲ级淋巴门充盈为主(占92.4%),而后两者以淋巴中央充盈、周边充盈和混合充盈(分别占93.2%和97%)为主。PW显示转移侵润损害淋巴结PI<1,RI<0.60。结论:在区别肿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淋巴结的血流充盈分类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 摘要: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浅表性肿块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对156例浅表性肿块应用高频超声对所选病灶进行检查和研究,全部病例经手术、活检及实验室检查证实。rn 结果:良性病灶125例,恶性病变3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6%。rn 结论:高频超声对浅表性病灶内部的微小结构敏感性高,有助于确定病灶的性质、结构、界限、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对明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对腮腺肿物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对22例腮腺肿物患者进行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扫描及三维重建,将两者对腮腺肿物的图象进行对照,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判断三维超声对腮腺肿物诊断价值。rn 结果:三维超声成像对诊断腮腺肿物定位诊断特异性为100%;三维超声成像对诊断腮腺肿物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93.75%,阳性预测价值66.7%,阴性预测价值100%。rn 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对腮腺肿物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摘要:二维灰阶超声造影(2D-CEUS)可以提高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譬如肝动脉迂曲折转时无法全面观察血管可能遗漏病变,冠状面上走行的肝动脉分支难以显示等。新近出现的三维灰阶超声造影技术一方面可获得感兴趣区的三维立体图,另一方面又可评价感兴趣区的血流灌注信息,从理论上来讲,其能提供比2D-CEUS更多的诊断信息。若将3D-CEUS应用于肝移植术前、术后的肝动脉评价中,是否能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 摘要:目的:比较实时超声造影技术(CEUS)和普通超声(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BUS)评价门静脉通畅性的优劣。rn 方法:对32例BUS怀疑门静脉主干或其一级分支有栓塞的患者行CEUS检查。rn 结果:肝移植手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证实26例患者中20例门静脉栓塞、6例门静脉通畅。①BUS诊断信心评分8.26±1.98;CEUS为9.38±0.95;②BUS敏感性88.2%,特异性33.3%,准确性69.2%;CEUS敏感性82.4%,特异性100%,准确性88.5%;③在鉴别栓子性质及栓塞程度方面,CEUS可显示的14例门静脉栓塞中,CEUS可全部予以鉴别(100%);而BUS可显示的15例门静脉栓塞中,仅能鉴别8例(53.3%)。rn 结论:肝移植术前评价门静脉通畅性时,CEUS技术可获得较BUS更高的诊断水平,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BUS有益的补充。
  • 摘要: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断的一种新的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以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提高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必须正确认识超声弹性成像原理,掌握正确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方法,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造成误诊;进一步研究超声弹性成像表现的相应病理基础;以超声特征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于超声检查不典型的乳腺病灶仍有必要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rn 方法:对患者双侧髂静脉、股静脉、胭静脉、腓静脉进行全程彩超扫查,并测量多普勒频谱。rn 结果:发生急性DVT的静脉段管径增粗,其内可探及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完全栓塞时,病变处无血流信号。不完全栓塞时,血管内有彩色血流显示,但局部管腔血流充盈缺损,频谱形态失常。rn 结论:彩超对深静脉主干和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静脉造影及静脉切开取栓手术所见对比,具有优良的定性诊断意义。
  • 摘要:颈动脉体瘤是起源于神经脊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因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化学感受器主要存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但在颈静脉,迷走神经,纵隔,肺,腹膜后和四肢偶尔也有化学感受器肿瘤发生。现将本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颈动脉体瘤作一报告。
  •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综合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rn 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出的89例首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静脉壁、静脉腔内和静脉周围的组织结构,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CDFI观察彩色血流充盈、充盈缺损和侧支循环情况。并结合超声学特征与相关疾病加以鉴别。rn 结果:8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以急性、亚急性血栓为主,左侧多于右侧,约1.34:1,血栓常累及多支静脉。rn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综合应用能清晰的显示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态特征与病变部位,对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