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贵阳
  • 出版时间: 2007-09-11

主办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IS0 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是在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吸收当今众多优秀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核心包括IS0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0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0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发的唯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其体系的认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欢迎。IS0 9001:2000标准(以下称为“IS0 9001标准”),作为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适用于各类组织,不受组织类型、规模、经济技术活动领域或专业范围、提供产品种类的影响和限制,业已等同转化为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9001-2000。
  • 摘要:@@笔者在1998年发表的《编辑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兼论大学出版社如何实行企业化管理》一文中就曾明确指出:“编务室(总编办)是出版社内部一个处于重要地位的职能管理部门。它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功能完备程度将直接影响出版社的管理效益。可以这样说,一个社的管理状况仅编务室即可见一斑。纵览图书出版的一般过程,编务室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应该具有图书市场的信息库、选题决策的参谋部、书稿流通的枢纽中心、编校质量的监控站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这几乎已成为出版工作者的共识。”在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实践中,笔者深刻认识到,尽管由于出版社企业化运作机制的改革,有些环节已经摆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并设立了专门机构,但是总编办(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型出版社而言)作为全社业务流转的责任部门,仍然对整个出版流程发挥着无町替代的作用。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展了“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为提高图书质量、多出精品图书建立一个质量保障机制。笔者认为,在规范编辑流程、把住质量关口、提高管理效率的过程中,强化总编办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 摘要:@@近读《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关于编辑创新问题的讨论文章,甚有启发。其中对赵强同志有关编辑工作困境的分析(见2007年4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李人凡同志文章中关于编辑创新遇上“不对称”瓶颈的议论(见2007年6月1 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更有感触。因此想起了一个久在思考中的题目,即出版社如何强化责任编辑功能的问题。而且觉得,这也是修改《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愿意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意见。
  • 摘要:@@图书编辑工作规程是图书编辑的工作指导,原有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对图书的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作了比较细致的规范。在规范编辑工作,保障图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图书商品化市场化的今天,要求编辑工作所涉及的范畴更宽,编辑的综合能力更强。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图书编辑和图书计划以及生产流程管理的实际,我建议《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修订要注意强化这样几个意识:一是编辑的策划意识,二是市场意识,三是成本意识,四是质量意识,五是版权意识,六是服务意识。
  • 摘要:@@《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于1996年由中国编辑学会组织,湖北编辑学会执笔,经编辑学界研讨而定,并于1998年由新闻出版署图书司图管字(98)第98号文件下发。《图书编辑1=作基本规程>在编辑出版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在规范编辑工作及保障图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对编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版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顺应这一变化而修订原有《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是很有必要的。在修订《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时,建议遵循几项基本原则,既突出<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权威性,又反映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重点显现《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现就这些方面谈谈个人之管见,仅供同仁参考,不当之处请同仁批判指正。
  • 摘要:@@图书编辑规程问题,实质上是编辑管理或出版管理范畴中的问题。多年来,我国的出版业重视体制改革、运作机制的完善,而轻视管理,甚至把改革当管理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致在出版经营管理方面比较粗放、低效乃至无效,比如基础管理薄弱、管理不服从经营的大目标、为管理而管理等。反映在编辑规程中,就是缺乏一种从读者、图书的市场定位、绩效等角度来运作选题的思维方式与共识。虽然《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推出十余年来对出版社完善图书编辑机制、规范图书运作程序、保证图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出版愈益市场化、信息技术在出版领域的普遍应用,传统的出版方式面临变革,比如出版社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面临着向经营管理要效益等。因此,《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也面临着不断完善,甚至再造的问题。另一方面,出版改革的目的是要出好书、出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的好书,但多年来大量的无效供给图书不断涌出,图书品种日益增多,平均印数逐渐下滑,巨大的利润与图书的弱小始终不相称,即没有太多的具有市场影响与文化积累的图书,这又与出版社违背《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不无关系。
  • 摘要:@@《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制订实行已经十多年。这十多年来,客观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发动业内人士讨论并修订《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非常必要,它对于规范出版社的管理,提高编校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图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修订好《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笔者提六点建议。
  • 摘要:@@由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编制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自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10个年头过去了。十多年来,在规范图书编辑工作、保障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方面,《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图书出版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摘要:@@由中国编辑学会1997年制订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吸收了我国出版业优秀传统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又立足于当时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为我国出版业的规范良性发展,为中国编辑学科的建设,尤其是为年轻一代出版人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直到今天,当年《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制订宗旨、原则、思路、框架,乃至一些具体的表述,仍有很高的价值和很强的生命力。然而,1 997年以来随着出版体制企业化、出版物市场国际化、出版传播网络化等一系列深刻剧变,出版编辑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现实并富有前瞻性地对《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进行修订,也应该提上日程。
  • 摘要:@@王仿老提出,2007年是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希望大家就质量问题发表看法。我赞成王仿老的提议,出版物质量确实需要引起重视,面临转企改制,如果主事者不能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一切以赢利为重,出版物质量可能更加下滑。我为此颇感忧虑。此前听说由中国编辑学会和湖北编辑学会制订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正在组织修订,最近又看到报刊发表的有关消息和文章,知道了一些情况。作为当年这个《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执笔者,我想说几点看法,供修改时参考。
  • 摘要:@@欧美出版社有的接受作者投稿,有的不接受作者投稿。如著名出版公司——西蒙一舒斯特(Simon&Schus-ter)出版公司,就在其网站上公开声明:“西蒙一舒斯特出版公司不接受自然来稿,我们建议有写作才能的作者通过专业的文学代理公司来向出版社投稿。”出版社也不向作者推荐具体的写作代理公司,只是提供查找写作代理公司的网址等相关信息。
  • 摘要:@@孟子在《离娄上》中说过:“离娄之明,公孙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倘若每个当事人都能在一定的规矩约束下行事,事情的进展就会大大加速,更加顺利。编辑规程,就是体现编辑规律,规范编辑实践,使得编辑工作更加顺畅、科学、规范的工作条例。1 997年由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编写并制订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已经在全国大多数出版社得到十多年的贯彻实践,证明了规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但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出版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外部的环境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科技技术的广泛运用等,促使图书出版的形式、技术、模式、方式等也发生了多样改变,以至有必要对图书编辑工作规程加以修订、更新,使之更加符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本人所在的福建人民出版社为例,结合个人思考,粗浅地谈谈新形势下图书编辑流程管理。
  • 摘要:@@如何周密图书编辑流程,是个很大的话题。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的质量决定出版物的质量,是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出版社在源源不断地奉献精品、创立品牌的努力中,周密编辑流程是必要的管理途径。从对策人手,周密图书编辑流程,或许能提纲挈领。
  • 摘要:@@一直以来,图书编辑被人称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它常常和图书“创意”(策划、设计、开发)、“选择”(选题、作者)、“优化”(加工、整理、美化)、“组合”(编排、整合)这些名词联系在一起。编辑是出版业整个经营活动的龙头,是图书艺术创意和质量把关的先锋,其地位举足轻重。但时代在变,尤其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在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的冲击下,传统编辑工作的裂变和细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 摘要:@@笔者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已有年头。记得起初的编辑工作多以接领导给的选题或来稿为主,从编辑加工开始至发稿环节止。其余的环节由别人负责,基本上于己无关。大约在《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发布(1 998年)前后,编辑的工作演变到以编辑本人策划的选题为主,其后续工作甚至延伸到了发行环节(有所谓的“一条龙”的出现)。近几年,有的出版社,一个责任编辑的工作范围,几乎涉足《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中提到的所有环节。《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发布的十年来,与编辑有关的一些名词的迭次出现,如文字编辑一责任编辑一策划编辑(策划部)一项目经理(项目部)……便是这一变化的印证。
  • 摘要:@@每一种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都要经过从选题策划、组稿、初审、复审、终审、审批、排版、印刷到发行等环节才能与读者见面。在诸多环节中,首要的是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和社领导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把好选题关,在论证选题时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关口前移,将可能出现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严防因某一个环节的疏忽而造成许多麻烦,给出版社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其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 摘要:@@产品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质量不仅是产品自身的属性,体现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还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品牌内涵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尤其如此。作为文化内容载体的图书,其质量优劣关系到其传播的文化内容先进与落后,关系到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也关系到读者的切身利益,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目前,图书质量虽然从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开展的编校质量专项检查结果表明,编校合格率仅为70%,差错率最高的超过万分之五;一些假书、伪书有死灰复燃之势。针对目前的图书质量问题,新闻出版总署把2007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希望以此来推动和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业界不少人从微观角度(如从业人员素质、编校技巧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图书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从宏观角度,就图书质量保障机制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摘要:@@图书系精神文化商品,其制作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每道工序的操作不当均会影响其质量。要提高图书质量,对图书生产的每道工序务必都要进行控制。过去,提起图书质量,往往只论及其校对、装帧、制作等几个环节和过程,而图书内容多被忽视。因而在图书评奖中,“以貌取人”的现象较普遍。受此影响,在书刊界近几年也刮起了“豪华”之风,屡屡推出浮夸之作,使国人痛斥的月饼豪华包装之疾传染至书刊界。
  • 摘要:@@《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范》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如此。编辑工作的质量决定出版物的质量,是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市场对编辑工作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编辑工作既要适应市场,以多方面、多层次的优质出版物满足读者需要;又不能片面地追逐市场,以市场为唯一导向,降低工作的要求和出版物的品位。”纵观目前的图书市场,之所以重复出版、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平庸书、粗制滥造的书仍在出版,内容上有问题的书时有出现,图书质量出现滑坡趋势,是因为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削弱或无视编辑规范中的基本制度造成的。
  • 摘要:@@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工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使命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被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视为党和政府的意志、主张的权威代表和人民呼声的主要代言人,其地位不容置疑,其优势独特鲜明。但党刊也是一种媒体,同样存在着被读者认可、被市场接受的过程。随着广播电视、都市和生活类报刊、互联网、手机新闻等媒体所占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党刊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也越来越大,不少省市的党刊订数近些年都出现了下滑趋势,有的下滑还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党刊怎样才能依靠自身优势“守疆拓土”,应对挑战和竞争?甘肃《党的建设》近几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以来,订数在原基础上上升了1万多份,达到27万份。
  • 摘要:@@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围绕民族宗教及地域文化的图书出版话题,一时成为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宁夏人民出版社是我国回族主要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唯一的综合性地方出版社。成立近五十年来,它依托民族区域优势,立足于宁夏这块有着悠久历史、丰厚文化积淀和鲜明人文特色的沃土,不断挖掘出版资源,经过几代出版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回族历史、回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类图书品牌,在学术界和回族穆斯林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图书不仅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对指导回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和谐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政机关解读民族宗教政策,了解民族宗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途径之一。
  • 摘要:@@图书是反映、传播、积累和促进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的重要工具。它包含着所要表达的思想,表达思想的语言文字、图画方式和一定的物质材料,它主要是一种精神产品,同时也是物质产品。“结绳记事”当然不是图书,文字出现也不等于图书的产生,就是把文字、图画铭刻在甲骨、金石上或山洞里,也还不是严格意义的图书。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有了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里传播思想的要求,并找到了相应的物质手段和竹简、木板、丝织品,特别是发明了纸和印刷术后,图书才以完整的形态出现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摘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宣传思想战线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也是对编辑出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 摘要:@@出版业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了全面市场经济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出版企业管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文化价值为显在特征,以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为基本方向,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形成企业持久发展的“内功”为核心目的,体现的是面向市场、面向世界的全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的演变相辅相成,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中国出版经济是以制度经济学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出版经济的发展是以完善的制度作为基本保障的。进入21世纪,出版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随着出版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的日益深化,资源和制度将逐渐不再成为出版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按照经济发展的理论,出版经济的发展势必从立足外在的资源与制度向主要依赖组织的创新转变,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恰是与新管理时代对出版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要求相一致的。因此,从出版经济发展和出版产业的变化规律出发,从中国出版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出发,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和亟待寻求发展突破的愿望出发,中国出版业亟需理论的总结和科学的指导,进而在这些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既与出版体制改革相适应,又符合当前实际和长远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从而有效解决发展瓶颈,实现出版可持续发展。
  • 摘要:@@自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伯尔尼版权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以来,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不断发展,引进版图书在市场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如何有效控制引进版图书的质量,使其符合我国国情,真正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科学技术发展,也成为摆在编辑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拟通过分析引进版图书的市场地位、整体情况及其常见典型问题,结合《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在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和校对方面的规范,提出在编辑规程若干条款中增强引进版图书规范的建议。
  • 摘要:@@中国编辑学会组织修订、1998年发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是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建设。结合编辑工作实际,笔者试就提高图书编辑的专业素质方面的制度性建设谈点意见。
  • 摘要:@@社科学刊是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透视学术发展、把握学术前沿的窗口。社科学刊发挥这一系列职能,文前摘要起着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为使文前摘要标准化、规范化,1986年,国家标准局下发了《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1986,以下简称《规则》),并于1 987年6月1日起实施。二十多年过去了,在《规则》的引领与指导下,文前摘要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多样化走向统一,不仅使社科学刊版式编排更加规范,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所发论文的学术价值,使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缺少刚性约束条款,或者说缺少刚性约束机制,《规则》执行不力,文前摘要失范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社科学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鉴于此,本文就文前摘要的内涵、特点及内在要求,文前摘要规范化的保证、功能与效益,作如下探讨,欢迎业界同仁不吝赐教。
  • 摘要:@@多媒体电子出版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出版形态。电子出版业与传统出版业一样,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一种新兴产业,而由于电子出版所涉及的资源和流程与传统出版有着较大的差别,出版物载体也不同,传统出版已成熟的运作规则显然并不完全适合于电子出版。
  • 摘要:@@学术论文的学术史回顾,作为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它不仅反映了论文写作的科学依据,显示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以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还是编辑审稿(工作规范)、论文发表(发表规范)等学术规范所要求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的学术期刊中,有一部分编辑、作者没有认识到学术史回顾在论文中的作用与价值,相当多的论文学术史回顾缺失。
  • 摘要:@@编辑,在汉语里是个多义词,既可作为动词看,指编辑活动;又可作为名词讲,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们。随着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编辑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将“编辑”定义为“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者”。应该说,这一定义比较完整准确地概括了编辑的方法、手段、对象和目的。
  • 摘要:@@编辑工作是出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整个出版过程中的中心环节,编辑质量决定和保障着出版物的质量。随着编辑学学科的建立以及编辑学研究的深入,对编辑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已经得到的共识是:编辑工作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有着自身的规律;编辑工作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和促进,使其成为一项系统工程;而编辑工作所呈现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结合,使它具有一定的合作特点;同时编辑者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与互助,又使编辑过程呈现一种动态的结构。正是因为编辑工作具有这种规律性、系统性、合作性以及动态性,使得编辑活动的实践必须遵循一种程序、一种规范,即一种运作流程,这便是我们所说“编辑工作流程”。
  • 摘要:@@客观分析多年来“无错不成书”顽疾的症状所在,不难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近年来大部分出版社发稿品种及其字数的一路走高与编校环节责任日益虚置的矛盾不断加剧。由此而不难预见,随着出版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势头仍会不可遏制地继续增长。虽然出版管理部门和实际操作部门都在不断地出台、完善各种刚性规章制度,想方设法、软硬兼施,包括限制调控书号,使规章制度更加细化,使奖惩措施力度加大,反复督促强调“三审制”及编校人员责任心等等,却不能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不容忽视的是编校把关责任的虚置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也就是说,不断增长的发稿量使“三审制”的各个环节包括校对环节的相关责任人事实上无法按照规章对书稿履行审读、加工和校对的职责,由此而造成各个环节相关责任的严重虚置。
  • 摘要:@@“齐、清、定”是编辑发稿的基本规范,是我们遵循了多年的行业规定,也是出版行业一个响亮的口号。这一规范,曾经解决了出版过程中的很多矛盾,对书稿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齐、清、定”这一规范是否还值得我们机械地遵循,“齐、清、定”的含义是否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是业内人士们应当认真思索的问题。今天,在对编辑出版规范进行修订完善的时候,笔者大胆提出这一想法,希望同行们批评。
  • 摘要:@@出版活动是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涵盖了编辑、印刷、发行等工作领域。它是社会分工长期演化而成的特殊的复杂劳动方式。在现代文明日益扩展和渗透的条件下,出版活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特征更为彰显。
  • 摘要:@@审稿是编辑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对稿件进行全面审读、进行科学分析、进行客观评价、进而决定取舍的理性活动。在编辑流程中,审稿处于组稿与加工整理两个环节之间,它既是组稿工作的延续,也是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没有对稿件的审读思维与分析评判的认可,就没有稿件的后续工作可言。只有通过审读这一环节,稿件的加工整理等项工作才能依次展开。由此不难看出:审稿在整个编辑流程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它既关系到一部书稿的命运,同时也折射出了编辑人员的审读情趣、审读态度、思想文化水平以及观念价值形态等。作为一名编辑,究竟应该如何在审稿这一环节发挥好鉴别评判作用,体现出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笔者认为:审稿必须从我国编辑要求的工作实际出发,注重审稿的角度与责任。
  • 摘要:@@装帧与书籍设计概念的区别是什么?装帧的“帧”为数量词,装帧一词的本意是纸张折叠成一帧,由线将多帧装订起来,附上书皮,贴上书签并进行具有保护功能的装饰设计。
  • 摘要:@@颜之推在流布甚广的《颜氏家训》有言:“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或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颜之推所谓的“校定”,确切地讲似应为注释校订,大而化之,可略等同于当下的“编辑”。按颜氏的观点,编辑工作绝非等闲之事,非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不能为之。文中所举扬雄,乃西汉著名经学家、象数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和语言学家,著有《太玄》、《法言》、《方言》以及诗赋《太玄赋》、《反离骚》等;刘向,与扬雄同期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治《春秋谷梁传》,著《九叹》等诗赋。观颜之推以上称职二例,均为颜氏所处时代及其前无论著述还是学识最受时人推崇的文化名士。
  • 摘要:@@数字传媒时代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始的,十年来网络正在悄悄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网络产生并正在培养着数字传媒时代的阅读文化,它的特点是读者阅读的自主性。它会影响传统媒体的编辑思路和流程规范,也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 摘要:@@在出版产业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巨人式的全知全能的图书编辑开始不复存在,经过这几年产业化的初步发展,图书编辑在工作流程中开始进一步分化——由早期以文字加工为主的文字加工编辑细分出了许多新的编辑群体,诸如策划编辑、文字编辑、配图编辑以及公关编辑,等等。新兴的编辑群体是编辑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代表了编辑队伍新的工作特点,加强对新兴的编辑群体的研究,不论是对于编辑学学科的理论发展,还是制订科学的编辑规程,都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我国的图书出版业空前繁荣,现在全国每年出版20多万种图书,其中有不少精品和传世之作。大量优秀图书的出版,对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使优秀的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看到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过程中,这一行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图书质量整体不高,行业增长较慢,出版结构失衡,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等,其中最突出的、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图书的质最问题。图书的内容质量(包括选题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中图书的选题质量、编校质量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 摘要:@@在人类从事的科学活动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被认为三大科学领域。哲学则是一切科学规律的总结和概括。而思维科学作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科学领域而独立出来,是20世纪近几十年的事。关于科学领域的分类,至今仍存在意见分歧,中外的分类法也不一致。实际上,人的思维活动既有自然的物质的条件,也有社会的精神的因素,是有其明显的自身特征的。把它作为独立的科学大类看待,有利于对思维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把握,有利于发掘人的思维潜能,从而促进各学科研究工作的开展,使各项事业真正建立在正确思想基础上。
  • 摘要:@@校对是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图书出版生产流程的重要工序,它处在编辑工作完成之后、开机印刷之前这样一个特殊环节,负有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的特殊使命,正如鲁迅所说,校对的责任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
  • 摘要:@@读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为读者着想,最根本的就是向读者奉献高质量的图书。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部图书而言,质量就是它的生命。教材、教辅类图书由于其特殊的读者群体——学生,质量问题就更含糊不得。如果一本娱乐或消费类的图书质量不好,读者町以选择将它弃置一旁,拒绝阅读,读者有着较大的主动权。而教材、教辅类图书则不同,因为学生根本没有选择权。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范本。语言的学习、文化的积累、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教材。一旦付诸使用,其读者少则几万、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教材中的任何差错都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他们的认识中定格,打下“烙印”,形成错误的知识,以致于贻害学生,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产生不良影响。
  • 摘要:@@1998年6月我担任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于是规划社出版物结构与规模、指导编辑实务、规范编辑流程、培育编辑人才、保障图书质量成为我的主要工作。1 997年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1998年发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成为我仔细阅读的案头文件。我还将之复印给每位室主任,以利共同学习、遵守。在培训社内外编辑时,《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与《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也被列为主要学习材料。现在《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程修订稿”)根据十多年来的编辑实践及其发展,按总则、全程策划、整体设计、组稿、审稿等方面对编辑工作进行疏理、阐述,使编辑工作流程规范更明确了,特别是对三级审批、审读、审订和三校的内容、责任及责任人进行了详细说明和界定,这我十分赞成。但规程修订稿中对编辑规程中的主要环节及其摹本制度强调不够,对一定条件下可简化甚至可省略的环节没有说明,导致重点(主要环节)不突出,不利于实施。因为编辑工作实践一再证明,抓住编辑工作流程中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制度,就能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 摘要:@@期刊编辑流程,即由组稿开始,依次经过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排版校对、印刷装订等整个过程安排的程序。它是期刊编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贯通编辑流程的各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做好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编辑流程的整体性,又要在微观上做好各环节的工作。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体会到,提高期刊质量,必须下力气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在求精上做文章。
  • 摘要:@@由中国编辑学会、湖北省编辑学会组织编写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1998年由新闻出版署图书司转发“供全国各地出版社参考”,迄今已十年了。《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对出版社完善图书编辑机制、规范图书运作程序、保证图书质量、推动编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图书出版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摘要:@@中国编辑学会研制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包括信息、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对、质量检查、图书的宣传评介、编务工作,一共是11项。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提到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的收集等,共12个环节。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和编辑过程两种提法大同小异,其内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编辑工作流程。
  • 摘要:@@众所周知,图书编辑人员承担着两大工作——选题策划和书稿加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采用了国外业界普通采用的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工合作的新的工作流程模式。实践已经证明,采取这种新的工作流程,可以大大提高出版工作市场化运作水平,提高选题对市场需求的适应度和图书的编辑加工质量,充分发挥每个编辑的特长和优势,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总体来讲,采用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工合作的新的工作流程是符合出版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趋势的,是利大于弊。
  • 摘要:@@1998年公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作为文件存在,迄今已有10个年头了。可在过去的10年中,这个规程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更没有被作为一个法定规则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硬性推广或执行。细看这10年前公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其内容其实就是十多年前多数地方编辑工作实际流程的文字化描述。立足于十几年前的社会环境来看,这个《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是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版社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每个编辑所面临的工作考核指标也在不断变更。客观地说,如今,这个《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中的不少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编辑工作的实际情况,因而也很难在实践中得到执行了。
  • 摘要:@@收到中国编辑学会关于第十二届年会的通知,看到这届年会的中心议题是关于“编辑规程”的思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1996年中国编辑学会组织、湖北省编辑学会执笔,经过编辑界的研讨制订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十多年来,我是直接受益于《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它帮助我从一个年轻的编辑成为一个成熟的编审,《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可以说是我职业成长的精神导师和行走的航标,我对<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感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深信,不是我一个人,全国无数个编辑都得到了《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惠泽。当十多年过去了,制订者、执笔者、发布者毅然决定重新修改讨论《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时候,在情感上是那么不忍、不舍与不愿。但是,正像《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前言所说:“工作规程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随着实践的推移和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逐步加以修改、完善,正确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21世纪以来,编辑工作实践的发展无疑是修改《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主要事实依据。从这一点来看,恰恰说明了中国编辑学会本着对工作负责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摘要:@@《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实行十余年来,对提升编辑含量、提高图书质量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眼下,中国编辑学会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大家在新形势对《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进行探究和修订,十分及时和必要。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就《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几个细节谈点粗浅的体会,聊做拾遗,供大家参考。
  • 摘要:@@图书编辑工作的多个流程,形成了流程的系统性。中国编辑学会于十多年前,组织编辑学界对图书编辑工作的系统流程进行了探讨。1996年8月,在中国编辑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对图书编辑工作系统流程的基本规律进一步作了研讨、总结,并制订了《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随后由新闻出版署图书司下发执行。十多年来,《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虽对实践活动发挥了积极指导作用,但面临发展的新形势又存在某些不适应。中国编辑学会把“适应新形势,探究编辑新规程”作为主题,提交到2007年9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进行研讨,是很有必要的。在此,笔者谈些对《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修订完善之浅见。
  • 摘要:@@中国编辑学会在有关《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说:“中国编辑学会、湖北省编辑学会1997年制订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在指导编辑实践、规范编辑程序、培育编辑人才、保障图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历史地位将载人史册。”而《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汲取了十多年来编辑学理论创新的成果,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 摘要:@@1998年发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是有关图书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工程。它认真总结了我国图书编辑工作的历史经验,对我国的图书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作出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流程规范,对提高图书编辑工作质量和推进编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的许多图书编辑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规程办事,有的甚至还或多或少地背离了它的基本精神。
  • 摘要:@@编辑流程,简单说来,即图书生产流程。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出版社,其图书生产流程几乎是一个模式,而且几乎是一成不变:提出选题一组织稿件一审读加工(退修)一发稿一发厂排制一校对、审样一出片付印一出版发行。编辑要做的工作,几乎都是到校样签字付印止。这恐怕是目前我国大多出版社采用的图书生产流程模式,很少有编辑进入营销环节、参与生产环节的。
  • 摘要:@@从编辑工作流程来看,图书编辑的工作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策划组稿和编辑加工。而策划组稿是编辑加工的前提,编辑加工是对策划组稿的进一步完善,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可以说编辑流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是做好一本书不可或缺的关键,而其中选题策划是一本书诞生的灵魂,离开了选题策划,绝不可能有好书产生。
  • 摘要:@@图书编辑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它既是编辑长期工作实践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又是现实编辑实践活动的规范和工作指南。图书编辑规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具有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又彼此独立,各具特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彼此相生的有机整体。只有抓好出版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实现双效益的统一。
  • 摘要:@@许多优秀的编辑人、出版家都是才华横溢的多面手,如:长期担任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社长的翁得尔泽,是一位擅长文学研究的专家;兰登书屋的开创者瑟夫,在演讲、节目主持、写作等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为传承中国文化居功至伟的张元济,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学术资质和从政资源。然而,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毕生的才智奉献给了最钟情、最倾心的出版业。《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以下简称《编辑力》)-书的作者鹫尾贤也亦是此道中人。凭借着对图书出版业的真挚感情,他毅然从高薪的佳能公司辞职转入出版业,放弃了成为一名商界精英的机会,从一名普通编辑做起,直至讲谈社的“现代新书”总编辑,主持出版了多个彪炳日本出版史册的大型出版项目。鹫尾贤也的《编辑力》是“编辑往事”的经验之谈,读后让人感佩作者对出版业的执著追求和一往情深,同时其对编辑的技能之阐发、编辑的服务精神之识见,亦足开启同行从业者的睿智。
  • 摘要:@@现实生活中一提起编辑,大多数人只知道这是一种职业的称谓,而对其工作本身不是很了解,有的知道一些,但也很片面。包括业内人士对编辑工作的认知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些编辑自身,也没充分认识到编辑工作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往往满足于平平庸庸地完成日常工作了事;不少人甚至认为编辑仅仅是个简单改稿的“文字匠”等等。正是因为有上述诸多认识上的误区,所以我认为,要对“编辑”这个职业有新的、更加合理的认知,要强化对编辑的培育,加强对编辑能力的开掘、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编辑有意识地、主观地运用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做好编辑工作,让编辑在出版事业中发挥出更为显著的作用。
  • 摘要:@@在图书编辑活动中,作为图书的编辑,其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编辑在图书编辑过程中投人多少直接关系到图书的质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编辑含量。所谓编辑含量,就是指编辑在编辑活动中投入多少精力、多少智慧。投入的精力、智慧越多,介入书籍编辑的力度越大,就越能保证编辑意图的实现,越能保证图书的质量,越能充分发挥作者的能动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产品。
  • 摘要:@@当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在一个成熟的工业化社会里,产品的质量不仅体现着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还体现着企业品牌内涵,即产品的质量凝聚着企业对象征符号的竞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图书是人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合一,既具有物质属性、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在社会产品的意义上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其价值的大小要受到潜在性、历史性等非功利的因素的干预和调整,因此,图书的本质属性是它的文化属性或者说精神属性,提高图书质量的关键就是提高图书的内容质量,因而在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充分体现其文化内涵的回归,就成为保证和提高图书内容质量的不二法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