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
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

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04

主办单位: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自1986年发布定式诊断性检查工具“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the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以来,已有26种常用语言的版本、全世界有30个经WHO授权的CIDI培训中心、约有25万人接受了CIDI的访谈,是WHO推荐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专用工具之一,在国内用于多项大规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也获得了满意结果。
  • 摘要:目的:对MCCB(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中文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适用性进行验证。rn 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80名,接受MCCB测定,同时接受UPSA-B中文版(UCSD Performance-based SkillsAssessment-Brief)、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ISE)、住院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OL)、精神分裂症自知力自评量表(SIS)和自尊量表(SES)的评定。同时选取116名社区正常被试,接受MCCB和UPSA-B测验。rn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CCB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被试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MCCB各分测验与UPSA-B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1-0.59),MCCB总分与UPSA-B呈显著正相关(r=0.64)。在正常对照被试中,MCCB各分测验与UPSA-B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7-0.50),MCCB总分与UPSA-B呈显著正相关(r=0.52)。MCCB与PANSS阴性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r=0.31),与PANSS复合分呈显著正相关(r=0.24).MCCB与NOSIE中的社会能力、总积极因素、个人整洁、社会兴趣和病情总估计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22-0.39),而与迟缓呈显著负相关(r=0.21)。MCCB与SQOL中的动力和精力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MCCB与SE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MCCB与SIS总分相关性不显著(r=0.14)。rn 结论:MCCB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评估有较好的敏感性,与功能评定和临床评定量表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及亚型与1号染色体1q21—25易感基因位点的相关性。方法:在1号染色体1q21-25区域中选择5个微卫星标记对36个中国河南省精神分裂症家系进行基因组扫描并对总体结果和分型结果-19个偏执型和17个未分化型进行参数和非参数连锁分析。结果:36个家系总体分析,在D1S484多点显性遗传模式下,最大多点HLOD值为1.33(α=0.38),单点NPL值为1.50(P=0.0473),多点NPL值为1.89(P=0.0189):D1S2878最大单点NPL值为2.11(P=0.0111),最大多点NIL值为2.41(P=0.0053);D1S196多点NPL=1.59(0.0383):在19个偏执型家系中,5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均未发现阳性连锁;在17个未定型家系中,有3个位点有阳性发现:D1S484单点NPL=1.4(P=0.0504),多点NPL=1.60(P=0.0367);D1S2878单点NPL=1.95(P=0.014),多点NPL=2.39(P=0.0041);D1S196多点NPL=1.74(P=0.0255),以上均提示D1S484、D1S2878和D1S196可能存在连锁。结论:来自中国人群的河南省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家系在染色体1q23.3和1q24.2区域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 摘要:目的:探讨自由基、抗氧化酶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作用,并观察利培酮对抗氧化酶的影响、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rn 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住院患者90例,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观察时间为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部分病人检测血清总抗氧化活力(T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丙二醛(MDA)、S100B的含量。同时选择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rn 结果:首发病人组T-SOD、Cu-ZnSOD活力、S100B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2,5.2,2.2,υ=169,P均<0.05),而Mn-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3.3,P<0.05)。治疗后TOC活力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t=-2.6,υ=66,P<0.05)。治疗前Mn-SOD与PANSS总分减分值可建立回归方程(R=0.62,R2=0.38,F=7.89,P=0.02);治疗前TOC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可建立回归方程(R=0.71,R2=0.50,F=12.9,P=0.00);治疗前Mn-SOD、治疗前后TOC差值与阴性症状减分值可建立回归方程(R=0.76,R2=0.58,F=8.24,P=0.00)。rn 结论:自由基代谢、抗氧化酶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利醅酮治疗提高了首发患者的抗氧化活力。
  • 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系统5-HT2A受体基因(HTR2A)-1438A/G、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l58Met、单胺氧化酶A(MAOA)30bp—VNTR多态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多因素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智商的影响。rn 方法:对485例汉族ADHD患儿进行韦氏智商评定和HTR2A-1438A/G、COMT基因Vall58Met和MAOA基因30bp-VNTR多态性的检测。比较各基因型组间智商的差异,同时对影响智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n 结果:患儿经过C-WISC测试后,MAOA基因两组基因型FIQ上的差异趋于有统计学意义(P=0.078),低活性组(男3R,女3R3R)的得分高于高活性组(男4R,女3R4R/4R4R);COMT基因两组基因型FIQ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高活性组(ValVal)的得分明显高于中低活性组(ValMet和MetMet);HTR2A三组基因型FIQ和VIQ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经两两比较,GG基因型组的得分分别明显高于GA和AA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患儿的FIQ、VIQ及PIQ均相关。经多因素分析,HTR2A基因型和母亲受教育程度进入回归方程,前者对患儿的FIQ、VIQ和PIQ有影响,后者对FIQ和VIQ有影响。rn 结论:提示5-HT系统的HTR2A基因-1438A/G多态以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中国汉族ADHD患儿智商的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评价盐酸奈法唑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rn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24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各型抑郁发作的患者,奈法唑酮组120例、氟西汀组120例,疗程6周。疗效评估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安全性评估包括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血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rn 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时的HAMD减分率接近,奈法唑酮组(64.87±1.60)%,氟西汀组(66.47±1.5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总显效率奈法唑酮组84.99%,氟西汀组85.5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本临床试验同时还发现两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奈法唑酮组:57.39%,氟西汀组:63.03%,严重程度大多数为轻度,少数为中度,个别为重度,但都能很快恢复正常。两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均不明显,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盐酸奈法唑酮的抗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似,不良反应均轻而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慢性期一般社会功能康复与农疗康复的差异。方法:通过《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精神分裂症慢性期72例病人分成两组进行临床干预,最后对临床效果评定。结果:经统计学方法处理,P<0.01。结论:结果论证了农疗康复效果较好,提示农疗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慢性期病人是行之有效的,对他们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摘要: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是护理部的重要职能。落实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护理部在落实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t Disorder.ADHD)(简称:TS+ADH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TS+ADHD的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对门诊150例伴或不伴ADHD的TS患者根据DSM-Ⅳ诊断标准分为单纯TS组和TS+ADHD组,两组各75例。采用自制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将46个因素作为变量进行赋值,进行数量化处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rn 结果:1.TS+ADHD患者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道德宗教观得分低于对照组家庭:而矛盾性则高于正常对照家庭。2.单因素分析发现TS+ADH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ADHD家族史阳性[比值比(OR)值=24.318]、家庭教育类型为非民主型(OR=18.617)、治疗延误时间长(OR=10.796)、母孕期吸烟(OR=9.094)、家庭矛盾性(OR=5.781)、出生时缺氧(OR=2.562)、父母文化程度低(OR=1.941)、低情感表达(OR=0.967)。3.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共有5个因素被选入回归方程,依次为:ADHD家族史阳性(OR=13.805)、家庭矛盾性(OR=8.459)、家庭教育类型为非民主型(OR=5.477)、父母文化程度低(OR=2.164)、母孕期吸烟(OR=2.075)。rn 结论:ADHD家族史阳性、家庭矛盾性、家庭教育类型为非民主型、父母文化程度低、母孕期吸烟是导致TS合并ADHD的关键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继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方法: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16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评。结果:有53例HAMD≥20分,32.52%继发抑郁症状,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结论:对处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利于减少恢复期的自杀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在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依据实地调研朝阳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风险等级,进行有针对性的社区管理。结果:通过建立规范的重性精神病人社区管理模式,量化评估社区重性精神病人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科学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精神病人肇祸滋事事件发生,促进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结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管理作为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摘要:目的:调查精神障碍患者重复违法的情况,探讨精神障碍患者重复违法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应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医院2005-2006年的201份精神障碍鉴定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第一次违法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为两次及以上违法者(简称为重复违法者)。结果:24.9%的精神障碍患者出现重复违法行为,其中,20.0%诊断为人格障碍(X2=0.60,P=0.018)。重复违法相关因素方面,研究组28.0%无人监护,高于对照组的10.6%(X2=8.96,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研究组有10.0%无钱看病,高于对照组的1.90%(X2=4.39,P=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用药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Z=3.49,P=0.000)。结论:精神障碍患者重复违法比例高,可能与缺乏监管、因经济原因而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监管,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再次违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