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9服务海西社会经济论坛—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全国会议
2009服务海西社会经济论坛—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全国会议

2009服务海西社会经济论坛—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全国会议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09-11-29

主办单位:集美大学

会议文集:2009服务海西社会经济论坛—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全国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的分析集中于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别化问题,这种分析是置于财政分权与财政竞争的背景下来展开的。借助Jean Hindriks和Anke S.Kessler等人建立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劳动力进人城市的激励;同时,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减少了城市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支出成本,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收益,这种激励反过来会强化二元社会体制。这两方面的作用都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构成了障碍。
  •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为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等因素与工业空间集聚的相互关系,试图验证福建省九地市之间工业发展和集聚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造成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二部分从理论上分析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工业集聚的原因,并认为地区政府在双重激励下为增长而进行的竞争是促进工业非均衡集聚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为空间计量模型介绍和数据说明,主要是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第四部分为实证模型和分析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介绍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五个新要求”的内容,公共经济分配与民生的相关性,认为在“五个新要求”下公共经济分配的重点在于民生,并且党的十七大也为公共经济分配服务于民生指明了途径。
  •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和内涵,认为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改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但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地区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现阶段福建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须要推进政府转型,尽快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以及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与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完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等化。
  • 摘要:国人熟知的“民工潮”在中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偃旗息鼓,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在一些企业悄然离去。“民工荒”,一个不争的事实终于为中国政府、企业、社会所关注。显然,“民工荒”影响了中国都市工业经济发展,“民工荒”阻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进程,“民工荒”也加剧了中国农村内部社会各项矛盾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及时对策“民工荒”现象,不仅影响到如何化解企业用工问题,更直接关系到各地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有效决策。笔者认为,应加强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建设,注意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同步协翻,正确认识市场价格体系在劳动力要素中的作用,全面构筑社会教育体系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回顾自21世纪以来的两次党代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会议的主题之一,并且都出现在大会报告的标题之中,十六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并在第三部分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并在第四部分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五个新要求”是在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更具体的要求,这“五个新要求”为小康社会建设找到了更具体的内涵,找到了新思路。本文将从分析“五个新要求”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出发,分析公共财政制度与“五个新要求”的关系,分析“海西社会发展与五个新要求”的差距,并对海西社会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提出建议。
  • 摘要:随着福建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为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为更好地构建和谐福建,更好地推进海西社会建设,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好福建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通过分析福建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状况和政策现状,认为完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和逐步提高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民办学校的补贴额,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 摘要:下岗职工是否能够再就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当今国际大环境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福建省下岗职工不断增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经济危机使福建省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提高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度。因此,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成为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从具体工作抓起,逐步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创业、市场引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框架,为了实现这样一个运行机制,政府方面在公共政策方面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翻定相关公共政策开发再就业岗位,制定并完善公共政策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未来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逐年增加、质量上逐步提升。同时,社会技术进步和金融危机致使产业更新、结构升级,农民工的技能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更新升级.此外,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增加,福建省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农民转移“就业难”成了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是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就业难"最有效途径。应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采取输入地培训为主,输出地培训为辅的办法;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方式;完善服务体系。
  • 摘要: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到世纪之交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02年”大学生就业难“开始出现,2003年以来就业难形势持续严峻,2009年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来就已经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接受了4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什么在就业市场受到冷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大学教育改革滞后,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的问题是核心问题,并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认为应改革课程体系,加强与人才市场的联系,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建设特色专业。
  • 摘要: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大学生就业形势、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大学生就业率低的经济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大学生就业的6点对策,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才流动性;加大升级财政投入;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 摘要: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的增长一般会带来就业的增长,经济增长已成为就业增长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中国近几年来大学扩招政策已经超过经济增长的承受能力,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已经难以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很有必要。通过分析中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思路:明确各级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职责,规范促进大学生就业支出;设立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就业培训的专项资金;构建调整专业方向的财政政策。
  •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声誉和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特别是帮助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更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大学生就业状况,探讨了福建省大学生就业援助政策的内容与效果,提出应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就业援助政策的措施:提供更加有效的心理咨询与教育;出台具体措施以便落实具体企业;加大力度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援助政策的效果。
  • 摘要:据福建省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自1999年起至2020年的22年中,福建省失地农民人数将超过500万人。虽然失地农民按规定都能领到一笔补偿金,但由于补偿费低、一次性支付等问题,使得失地农民面临着坐吃山空的窘境,对于将来的养老问题,大家普遍感到忧心忡忡,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厦门市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重要的台商投资区,仅2005年征地面积就超过35万平方公里,失地农民的队伍非常庞大,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早在2004年4月,厦门市开始着手研究探索”土地换保障“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2005年1月正式出台和实施了《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得到了广大被征地人员的认可。2009年,根据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厦门市政府对其进行重新修订,形成了《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本文通过介绍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并对该制度进行评价,最终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采取多种途径提高被征地农民收入;建立稳定的财政兜底资金筹集机制;采取有助于基金增值的运营方式。
  • 摘要:本文以海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为基础,探讨海西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的建设和创新。介绍了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的演进和困境,认为应根据地区发展状况采用灵活的筹资机制原则及不同的筹资方式。筹资原则影视自愿与强制相结合,要建立与医疗费用自然增长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益率,尝试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及基金运用渠道。
  • 摘要: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国际化程度更深,这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占据主导地位。而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吸引FDI和发展出口贸易,使福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首先对FDI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没有发现FDI与进出口贸易以及就业之间的协整关系,但对福建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则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一旦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例如出现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危机),FDI的下降将对福建经济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然后探讨了金融危机以来福建吸引外商投资的情况,表现出的特点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上升,而合同利用外资则同比下降。实际合同利用外资的上升可以弥补因出口急剧下降而导致的经济下滑,但这只是短期的情况;长期来看,合同利用外资的下降将是福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威胁。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和经济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还有待整合是现阶段福建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和谐招商文化氛围;加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区域内部整合。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厦门的经济实力、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与IT产业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作为IT产业支柱行业的软件业成为厦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产业之一。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控制和减少企业成本以满足对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的需求,欧美发达国家选择了在本国以外开发软件,即产生了软件开发的离岸外包业务。所谓外包,即企业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业务和提高竞争力而将部分业务委托给外部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该业务为厦门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会。本文介绍了软件外包发展的意义,探讨了厦门软件园软件产业外包在厦门发展的状况和面临的规模较小,集中度低与人才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软件外包业的对策:充分利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 摘要:自2003年中国面临高校扩招后的首次毕业生就业高峰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2009年全国毕业生规模已达611万人,较2003年的212万人增加了近400万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减弱,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也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新途径。针对这一形势,福建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本文将根据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现行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不足,认为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需要有战略眼光。创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以减少其创业障碍,培养其创业能力,促进其创业活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福建省要解决上述政策缺陷问题,应从多方面着手,转变政策思路。应以解决创业资金为重点,政策应作为引导学生确定合理创业目标的导向,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行政推动,开展闽台合作以利大学生创业。
  • 摘要:中国在工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的扩张以及各种工业区开发的需要不断的征地,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中剥离出来,成为失地农民。作为对农民失去土地的补偿,国家采取招工安置、货币安置等多种措施。但是,相对于农民失去土地带来的损失,只是杯水车薪,从而引发了很多问题与忧患。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国家提倡各地政府采取就业培训、提高补偿标准以及提供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等措施。到目前为止,全国有18个省53个地市开展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但是,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政策,各省市采取的办法也各具特色。通过对各地开展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效果、运行状况与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保险模式的选择。因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政府型与商业保险型两种模式,以福建省为例,认为商业保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更有优势,更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域经济综合体,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有”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之便,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海峡西岸经济区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可以先行先试。这一政策给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构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构建主要着眼于全国,立足于对福建省医疗保险沿革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介绍了构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的意义,分析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创新医疗保险机制,实现立法创新、观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
  • 摘要:养老保险计划是一种使消费者在工作期和退休期这生命两期的福利达到某种均衡的一种制度安排。根据预期理论,如果不考虑个人偏好和遗产效应,养老保险计划必然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储蓄决策。既然养老保险计划是平衡生命两期的福利水平的一种手段,也就意味着它将影响消费者根据现在和未来的收入状况做出恰当的消费决策。在经济分析中,家庭的消费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消费决策直接决定了经济中的总需求状况,进而影响着整个经济的状况。对于处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区域的福建省来说,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也将对该地区的消费增长,乃至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分析福建省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决策的影响,福建省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但拉动效应尚未很好地发挥,因为消费支出对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反应是缺乏弹性的,最后提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消费支出增长的思路与对策:统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扩征收机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征缴基数。
  • 摘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完善福建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福建省海西经济区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受企业、职工和财政承受能力的限制,目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尚不能覆盖到所有城镇职工,也不能承担职工全部的医疗费用,还不能完全满足城镇职工的医疗费用保障需要。因此,转变政府职能,适当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协调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是福建省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关键。
  • 摘要:历经3年的酝酿、争论,新医改方案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新医改凸显出不少新变化,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新医改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本文分析了其改革政策的可行性,并对制度改革的难点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新医改方案要让百姓看得懂,要重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起付钱,解决医疗费用的筹集支付问题,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数量关系,福建就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99年以来福建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所促进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就业的边际增量,制成品出口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进口竟争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在增加福建就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巩固与增加福建就业的主要对策建议:以稳定和扩大出口贸易发展来巩固和促进就业增加;通过进一步发展进口竞争部门,建筑业和服务业的较快发展来巩固和扩大就业;转换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观。
  • 摘要:通过分析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搭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充分发挥大城市作用,鼓励外资进入生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同时,努力营造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环境,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完善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通过培育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等多种方式培育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所有这些,都为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政策支持。总之,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理论与实践均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提高一国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扩大就业、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公共服务就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服务型政府需要“民生服务型”财政。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核心是在公共财政支出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要真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钱投到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住房保障等方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生活幸福。建立服务型政府,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通过预算硬约束保证公共财政的正确使用,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 摘要:分配正义,是一个由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和社会调节等原则构成的规则体系,而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实现社会调节的重要再分配手段,是实践分配正义的有效途径。只有立足于分配正义的理念与规则,建立起系统的具有普惠意义的社会保障网络,真正做到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有可能建成完整意义的和谐社会。对海西经济区来说,构筑以人为本的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快新一轮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基础。海西地区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收入差距扩大化、特定群体弱势化和社会疏离感渐渐酿积的三点挑战。在制度设计上应当以社会公平为主要原则、以提升社会保障供给能力为主要方向。
  • 摘要:本文利用信息甄别模型,研究住房市场中不对称信息下的逆向选择性问题,分析住房市场中资源配置效率和住房公平问题,试图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为构建合理的住房市场和保障制度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住房市场中,不对称信息下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利润最大化的供给者能通过最优非线性定价,实现次优结果。住房销售市场供给的高成本与租赁市场供给的低成本,正好满足了各类需求者的住房需求,从而形成了两个市场的契合关系。对于住房市场可能存在的失灵问题,政府介入有利有弊,同时还需要注意政府失灵问题。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从土地耕作中解放出来,并以每年千万计的规模迁向各级城市就业谋生,形成巨大的“民工潮”。据《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估计,目前外来人口已达2.1亿人,正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中国崛起。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未来二三十年仍将有数亿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继续新世纪的乡城人口迁移“大潮”。厦门作为中国的特区和经济中心城市,是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农村人口选择迁入的主要流入地之一,到2005年,外来人口已经达到68.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0.4%;外来人口从业人员数占全市社会从业人数的66%,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厦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湖里区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历来都是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可以说是中国外来人口综合现象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6年全区总人口7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总数约为32.4万人,外来人口人数为本区户籍人劳动力的3.12倍。本文根据2007年9月厦门市湖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来人口就业及劳动权益保护课题调研组”调研的基本数据基础上,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背景,对厦门市外来人口的就业与相关权益的改革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 摘要: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外向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受到了急剧冲击.随着国外订单的减少,许多工厂停产、减产、裁员,大量农民工因而返乡.但新增就业人口不会因为工作岗位的减少而减少。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再就业的压力陡增。作为福建省劳动就业主管单位,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2009年福建省将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认为保增长就是保就业,采取合理的产业升级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失业人员素质。
  • 摘要:本文选取了1995~ 2007年间的有关数据对投资就业敏感性应用式进行分析,模型适用的数据均来自历年《福建统计年鉴》、《福建统计公报》和福建统计局网站,模型中的变量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乡镇企业经济、农村农业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其他经济等9个经济体的历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就业人数。样本容量共117个。结果说明,9个经济体的就业对投资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投资可以促进就业增长。就总的投资就业弹性而言,私营个体经济优于港澳台和外商经济,港澳台和外商经济优于股份制和乡镇经济,股份制和乡镇经济优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优于国有和集体经济。
  • 摘要:中国现行就业税收政策问题有:①限制条件过多,税收政策效果有限。②行政部门缺乏协调导致政策难以落实。③税收优惠政策形式单一,未能形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政策体系。④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配套政策,其效果有限。通过分析科斯定理及其推论,以及分析国外促进就业税收政策,认为在金融危机下,不论是针对失业问题的短期性还是针对其长期性,中国就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应当遵循提高“产权效率”与“减少政府对市场干扰”原则,唯有如此,就业税收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福利不断地增长,反之则收效不佳。
  • 摘要:农民工就业,不仅是每一位农村富余劳动力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促进农民工就业,关系到亿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点省份,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尤显必要。在分析了福建省农民工的特点和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要科学有序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增加政府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等四点财税政策。
  • 摘要:“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他们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同时,农民工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也同样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瘟疫传波及世界各地及社会各个阶层,中国也难独善其身,尤其是以出口导向行业为主的厦门等沿海地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此就业的农民工则成为本次危机最直接的受害者。如何扩大农民工就业机会缓解财政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有效地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不仅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保证我国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就金融危机对中国及厦门地区农民工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介绍了厦门采取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成效,后探讨了厦门农民工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也分析了金融危机相下西方发达国家提升就业水平的政策措施,最后提出了厦门农民工统筹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产生了农民工这个庞大就业群体和新型劳动大军,并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就业问题从其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复杂棘手的问题,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加剧和凸显了这一矛盾。截至目前,中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应对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但从根本上完善农民工就业的问题依然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介绍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就业的冲击和农民工的数量型与结构型就业矛盾,农民工就业经济政策应围绕从缓解金融危机冲击的针对性措施和完善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措施两个层面展开,并在各个层面按轻重缓急采取相应措施。
  • 摘要:本文从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起,并对金融危机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当前中国政府公共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公共经济政策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采取措施,深化改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转“危”为“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