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9年国际研讨会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9年国际研讨会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9年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南宁
  • 出版时间: 2009-06-19

主办单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9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研究同时受多种环境法规约束的企业对法规的遵从行为.各种环境法规之间有三种可能的关系:互补、替代、相互独立.作者使用美国密西根州受《环境保护及恢复法案》(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RCRA)和《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CAA)约束的企业的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环境法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增强《清洁空气法案》(CAA)的执行力度会令企业提高对危险废物管理RCRA的遵从程度.该实证结果印证了环境法规之间的互补关系.因此,实施优化的监督与控管策略需要在各环境法规之间进行协调与合作.
  • 摘要:经济史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轨迹,是说明人类在自然环境与制度架构下,以追求劳动生产力之提高.只是此一生产力,是一般化平均劳动生产力(GAPL).由于在GAPL中,考虑到其他要素贡献,是以,融入生产函数意念,可知GAPL是取决于劳动技巧、资本数量、非体现型技术及体现型技术进步.由于经济活动是在制度架构下进行,所以,生产成本中除含有转换成本与交易成本外,还有非市场的传导成本.这些非市场成本即是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直接或间接成本.此成本可分成外显成本——如税捐,这使整体成本上升.内隐的传导成本,通常是政策或制度的副作用.此内隐成本可为正值(使整体成本上升)或为负值(使整体成本下降).此一传导成本在人类经济史中扮演关键性角色.为掌握发展大势,最好能将经济史划分为若干发展阶段,而且最好是始于封建时期,因为此时是近代国家雏形.以西欧而言,封建体制最盛时期是在公元900~1300年;其后200年,则为灰暗时代;然后于1500~1750年,为重商主义阶段;1750~1780年为重农主张期间,1780年起为资本主义纪元.此一过程于中国汉初时期以前即已发生,大致上西周为封建时期,春秋是灰暗时代,战国为重商主义,秦始皇与汉初为重农,而文景之治则为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在封建时期,政治上封建配合着经济上庄园,故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一致而均衡,以辩证语言来说,此为“正”;灰暗时代,封建制度渐趋解构,故为“反”,在重商主义阶段,政治上趋于专制,经济上趋于统制,使政治与经济制度再次均衡(此是合,亦是正),但重农主张之出现,当然是对重商主义的“反”动,经自由经济思想发酵,促成资本主义的产生,民主政治与自由经济相统合,又形成一个“合”.就小国言,政治是上层构筑,经济是下层构筑,故经济制度变动将会导致政治制度改变,形成新的均衡,但在大国情况则反是,而政治为下层构筑,成为稳定均衡.即于失衡后,会恢复原先之均衡位置,但须注意,若政治能以“民为本”,与经济自由化配合则大国与小国无异.
  •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回顾1980年以来中国乳品市场的发展和区域差异,研究城镇居民对三大乳品(鲜奶、酸奶和奶粉)的消费需求,分析中国自1995年以来乳品的进口模式,同时探讨中国乳品市场对国际市场的直接和潜在影响.本文首先运用1995~2008年的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分析中国的牛奶生产和乳品消费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并估计城镇居民对三大乳品的需求弹性,然后运用1995~2008年的海关数据分析中国乳品的进口模式和趋势.估计的需求弹性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居民对乳品,特别是鲜奶和酸奶的需求可能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中国乳品贸易趋势的分析表明:中国奶类产品的进口,特别是奶粉和乳清产品的进口,可能还会继续增长.中国不断增长的乳品市场可能为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乳品出口大国提供更多的市场和投资机会.
  • 摘要:始于2003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居民面对的未来不确定性,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未来不确定性的降低可以增加居民当前消费,而在已有文献中其对农村居民当期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少被涉及,本文从占总消费很大比重的食物消费角度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对比2004年、2006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家庭与未参加该保险的家庭各营养物质摄入量,本文得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显著增加居民热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摄入量;以货币计算,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增加大约966.4亿的食品消费支出,相当于2004年新农合财政投入的3.55倍.该结论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本文使用的方法包括固定效应模型、2SLS、DID以及DID-Matching(DID与配对估计结合使用).
  • 摘要:本文利用1988~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入户调查数据,按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开始工作的年份,将劳动者划分为不同的组群.在控制所有影响收入的因素后,发现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工作起始年份的组群效应(labor market entry cohort effects).本文从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两方面探讨了引起收入组群效应的原因,发现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组群的劳动供给与其收入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影响劳动力需求的经济周期的情况也对不同时间进入市场的组群的收入有显著的影响.那些在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起始收入较高,而这种收入起始的优势会随着工作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此外,劳动力需求因素的这种影响对于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员工也是不同的.迅速增长的出口使得教育程度较低的员工更加受益,而对本科学历者的影响较小.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国年轻一代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以及他们的非农就业状况.利用最新的全国调研数据,本文发现这个群体的受教育水平总体上仍然很低,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并且主要仍从事劳动时间长、工资报酬低的非技术工作.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他们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同时指出,更高的教育水平有助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更好的表现.
  • 摘要:中国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还比较有限.我们成功收集了反映41家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征的1998~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使用该数据集检验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治理和盈利水平间的关系.我们发现,董事会治理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有显著影响.特别地,董事会持股比例较高、董事会内部人占比较低、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银行,具有更高的绩效.此外,为提高银行绩效,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应该注重对银行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净息差比率,密切监测贷款的收益性.本文是对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有效性及其与银行盈利水平关系的首度研究.本研究的经验证据对于中国银行体系以透明、高效为目标的市场化改革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 摘要:本文应用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各产业不同生产活动的CO2、SO2等的排放情况.现行的估计方法由于未能考虑加工贸易,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为加工出口拉动较少的增加值,但同时产生较低的污染排放.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出口造成的CO2排放,现行的方法会高估60%以上.另外,加工出口是产生排放较少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出口产生的单位增加值计,一般出口比加工出口多排放51%的CO2.
  •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地区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总体FDI以及不同来源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港澳台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其他外商投资存在负向溢出效应,总体FDI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当进一步考察外资来源国差异是否导致其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有不同影响时,发现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总体FDI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尤其是中部地区的港澳台投资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正溢出效应.同时,本文证实了内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论点,但总的来说,竞争效应的正反馈机制在内外资企业尚未形成.
  • 摘要:这篇文章说明如何把经济分析应用到环境问题上,并且提出了应对环境问题的合适政策.本文的经济分析应用了静态和动态模型、单方博弈和多方博弈的理论模型.政策建议包括对中国工业污染的控制和通过联合国制定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规则.
  • 摘要:本文基于空间Solow增长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技术实证研究了1991年至2007年间中国地级市/地区经济β收敛过程中的空间外溢效应.估计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中国地区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显著且较高的正向空间外部性.将空间因素纳入传统Solow增长模型后,我们没有发现显著的收敛或趋异趋势.周边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和城市化增长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竞争性掠夺效应.此外,某一地区与其周围区域的相对初始收入关系与本区域的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
  • 摘要: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纺织业过去几十年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生产.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的方法以及运用各省及地区的纺织业面板数据,本文测算纺织制造业在2000~2006年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成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经济效应三大类.技术无效率的异质性将由可观察到的环境变量和不可观察到的各地区虚拟变量加以控制.实证结果表明纺织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进步的贡献.
  • 摘要:中国的不平等程度在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严重,必须认真对待.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地域和城乡有6种组合,每组的居民收入以不同的速度增长.缩小地域差距主要对应政府投资政策.只要给予人们迁徙的自由,地域差距并不可怕.劳动力的流动能够有效地缩小地域差距.缩小各阶层收入差距主要对应政府转移支付政策.中国税制改革严重落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没有到位,需要通过税制改革、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体系来帮助穷人,缩小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就业.中国最穷的人并不是在城市中的低收入劳动者,而是在农村没活可干的农民.尽快、有序地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才是农村现代化的出路.城乡差距是推动中国基尼系数上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6个立柱体中,贫富差距都没有超过警戒线,也没有显著扩大,这就是中国社会基本稳定的原因.基尼系数并没有解释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如果没有找准病根,就很难对症下药.基尼系数常被用来度量贫富差距,但是有其局限性.第一,基尼系数和经济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第二,基尼系数和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关系.第三,基尼系数的变化不一定和社会稳定有关.印度贫富差距变小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发展是硬道理.如果不能给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势必陷入贫穷陷阱,即使基尼系数再低,也不值得炫耀.
  • 摘要:利用贵州山区26个自然村的两轮农户普查数据,我们发现炫耀性的社会支出在最近几年大幅攀升.个人的社会消费行为很受自然村内其他人的影响.这说明地位竞争或者从众效应是导致社会支出的主要动机.我们进一步发现社会支出与收入分配的改变密切相关.但这种关系对不同的收入阶层和消费种类并不完全一样.与地位竞争理论相一致,当地位竞争加剧时,穷人会增加葬礼和礼金的支出,低收入新郎家庭会增加婚礼支出,但新娘家庭并没有这种现象.这种攀比消费对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尤其是穷人的生活状况有重要影响.
  • 摘要: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消费者对食品的偏好和需求发生变化.本文的目的就是测算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进口猪肉的消费偏好和态度.运用笔者在2008年做的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Logit模型估计,我们发现消费者的年龄、购买地点和对食品安全的考虑等因素显著地影响着其对美国猪肉的购买意愿.本文还研究了与中国传统猪肉切割部位相比,消费者对西方的切割部位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与之前对瘦肉精添加剂的恐惧以及对中国食品安全检查体系缺乏信心有关.
  • 摘要:中国消费者对液态奶的消费已经变得非常普及.尤其对那些大学生消费者,前段时间发表的文章显示,44%的大学生每天至少喝一次奶.本研究主要是采取调研问卷的形式对北京大学生进行面试并收集数据.我们这个研究想回答三个问题:(1)常喝奶的学生是否会对液态奶安全更担心?(2)对健康问题较敏感的学生是否对液态奶安全更关注;(3)如果对奶产品的安全问题不很确定,即使液态奶的口味很好,价格低,学生们是否更愿意购买?另外,学生的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是否影响消费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保质期、品牌、口味和牛奶安全认证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购买牛奶产生影响.我们发现和那些不常喝奶的学生比常喝奶的学生更容易对牛奶的安全担忧.我们还发现平时饮食比较健康的学生比不注重健康的学生对奶产品的安全关心程度高16%.学生的家庭收入状况对其消费牛奶的影响也很大.本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牛奶的安全认知直接影响消费行为.由于屡次发生奶产品安全事件,消费者变得非常谨慎.食品安全机构和政府应该采取行动,严控质量,消除危险源来帮助消费者减少担忧感.否则奶产品的消费在短期内是上不去的.
  • 摘要:本文提出了通过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来实现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阐述了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要内容,并且展望了中国城市化到2050年的发展目标,讨论了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 摘要:本文基于数据包络法(DEA)构建了一个能源效率指数,利用中国29省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解释,结果发现:能源效率同第二产业比重、国有经济比重,以及政府支出占GDP比重负相关,而与技术水平、非煤炭能源消费比重正相关.此外,本文发现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能源效率差异,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而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异主要由不同地区在产业结构、政府对市场干预程度、能源结构以及技术水平的差异所致.
  • 摘要: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运用统一的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分析方法对不同时期我国农业TFP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统一测算,揭示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参数法中较为成熟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和较为完备的要素投入指标体系,以及分阶段C-D生产函数投入要素权重估算,对我国1952~2006年农业TFP进行了较为系统、统一、长时间序列的测算,并对其历史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2~2006年我国农业TFP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其间波动较大;除了制度因素的显著影响,政府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以及全面的贸易开放等因素均有利于我国农业TFP的提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