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03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公民"是一个涉及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严峻问题,现代化的根本含义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公民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公民教育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是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功能,应明确提升为国家意志的层次.将塑造培养现代公民上升为国家意志,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我国教育目标方针,构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的现代公民教育社会体系,奠定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与精神基础。
  • 摘要:本文通过统计数据揭示出:(1)北京市中小学生跨区县就学问题严重,总量约有13.6万人以上,约占户籍学生总数的1/7.(2)北京市户籍人口居住呈现出"离心"态势;户籍中小学生在就学空间总体上则呈现出"向心"现象,即向核心区相对聚集.(3)城市功能拓展区成为移居的热点,但目前仍为就学的冷点,是全市90%跨区县就学学生的来源区域.然后,针对人口居住与学生就学的矛盾情况进行原因探究和影响分析,进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1)积极促进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向郊区扩展.(2)提高基础教育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3)尽快扩充拓展区优质教育资源.(4)保证拓展区和发展新区基础教育质优、量足。
  •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中国全纳教育的理论支撑与创新实践问题.首先,从全纳教育提出的背景以及价值人手,提出促进有效参与即尊重、教育公平的命题后,探讨了本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探讨了本研究的实施过程,即介绍了研究对象、问题域、研究的框架、研究的思路与突破点、研究采用的几种方法;最后,介绍了研究在理论支撑方面、系统诊断方面、有效参与策略方面、教育管理与教育支持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初步理清了我国实施全纳教育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原则。探讨了对普通学校促进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策略。对实施全纳教育籍要的学校管理系统进行探讨。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全纳教育诊断与评估的意义、方法及其作用。对实施全纳教育招要的教育支持系统进行了探讨。
  • 摘要:随着中国EPD教育向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渡与拓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从环境领域向社会、文化与经济领域逐步拓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进一步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学科教学的品质.但由于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文化内涵理解的丰富性、外延的宽广性及其引致的模糊性,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可持续发展教育本义的现象.为此,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教育文化视角的内涵,是正确引导实践方向的重要内容.在认真研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基础上,研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文化视角的内涵、探讨了其范围、与现行教育关系、实施策略等。可持续发展教育文化视角的核心词是传承本土文化与的培养。从实践形态的分析来看,当前以传承本土文化与文化多样性价值观为主旨的专题教育主要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世界遗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
  • 摘要:现阶段,北京市的职业教育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与同等教育阶段的普通高中相比,职业教育的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对职业教育公平进行了经济学意义上的阐释,主要包括入学成本的公平、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毕业后预期收益的公平三个方面.在总结北京市推进职业教育公平经验的基础上,从成本、过程、收益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职业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借鉴了发达国家推进职业教育公平的做法,最终提出北京市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目标,即降低就学的经济门桩,促进起点公平,提供充足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增加财政投人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条件,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加快布局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校建设,打造优质职业学校.指出促进北京市职业教育公平需要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完善财政投入体制,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模式,制定适合北京特点的职业学校办学标准,改革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摘要:综合能力评价对于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和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对"评什么"、"是什么"、"参照什么评"和"怎样评"的考量,本文首先论证了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指向的内容,和这一评价的性质、特点,继而基于这些特征、指向,对这项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式加以重点设计,使之具备较强可操作性,实现其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有机结合.通过评价诊断出教师在综合能力发展上的强项和不足,提出能力改进和素质提高策略,为后继进行的针对性教师培训和教师能力开发提供方案依据。
  • 摘要:文章根据美国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学派的研究者:堪尼斯.文所著的《后现代世界的学习型社会》专著的第二章的译文进行了编译.学习型社会已经作为了21世纪世界各国中的重要的社会发展策略之一.教育与复杂变化的职业世界之间存在着差距与变化,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世界对技能上的不断变化与需求,而对这种变化应对的不及时,将会威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社会民主化的进程.终身学习是劳动力世界改变中的一种进步与发展,正处于一种学习型组织的社会要求中,学习型组织在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中,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贯彻.无论未来的社会怎样发展,学习型社会都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形态.追求人生的学习权利不是一种自由,而是一种社会应给予的福利。每一个生命都有找到适合她的位置以及享有她生存的权利,教育意味着经营她的一生。教育是人们适应生存的最佳手段。在今天,教育是社会给予人们的最佳福利,而人人拥有终身学习的权利,是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 摘要: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组织学习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即组织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有凝聚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有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也一定是有组织的思维和情感,即组织成员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无组织防卫等.从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的关系看,组织学习着重研究、探讨的是学习在组织中发生的内在方式与过程;学习型组织探索的是建立和优化组织的机制、制度和环境,以保证组织能够有效地进行组织学习、最大化地获得学习的效果.从实践的角度看,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实现组织学习,是通过组织学习实现组织知识的创新,这种知识即包括组织的外在,如结构、制度等,也包括组织的文化、组织成员的态度与技能等,还包括组织与组织、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等。
  • 摘要:职业学校校本课程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教材建设息息相关.文中分析了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理念由"基于建筑学的基础观"向"基于生物学的基础观"转变、课程结构由"学科体系"向"工作体系"转变、课程内容由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到注重"工作体验的完整"、教材模式由"宽基础、活模块"到"行为导向"、开发主体由教师个体到学校、教师、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团队、以及呈现形式由纸介质教材向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发展的发展趋势,论述了职业学校面临着研究力量分散、校本课程概念不清界定不明、内容补充与模式应用难以吻合、校企合作教师成长难以跟上技术发展与岗位变化的速度等困惑,分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条件,提出了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应加强指导、以评促建,建立制度、成立组织,结合新一轮课改、开发校本课程,总之,职业学校校本课程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满足就业需要、体现专业方向的特色课程,正在成熟但需要指导。
  • 摘要:2008年委托北京教科院职成教教研中心在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15个专业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验的研究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深化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以人为本"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适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型人才,满足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提高,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的重要内容。
  • 摘要:北京开展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验项目,并为课程开发研制了指导手册.课程开发实验项目指导手册中并没有涉及到课程教材的内容.为了延续课程开发实验项目,本文探研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材的名词解释、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与学习理论的关系三个方面的编写依据,分析了教材的基础性、情境性、典型性、先进性、导向性、知识性、工具性、立体性的八个基本属性及其教材的内涵.指出教材是一种让学生认知工作的媒介,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工作规律的工具,供学生学习工作本质的资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教材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引导文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以"行动导向"为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由于师生比低,人均设备占有率低等客观条件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但引导文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通过引导文一名教师也较容易引导多名学生,而且不需要大量财力、物力投入,因此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介绍引导文教学法和其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指出实施引导文教学法应注意引,文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局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该方法的关键是引导文的设计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组织.因此,需要教师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悉心揣摩、研究分析,精心设计引导文.引导文教学法作为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贯彻了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研讨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完成工作过程,形成职业行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勤于实践,具备职业行动能力,为开发设计引导文奠定基础。
  • 摘要:本文分析了北京民办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困境,阐述了民办教育对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诉求,从国际公共管理思潮与实践出发,对北京民办教育行政管理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北京民办教育行政管理应充分吸收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成果,进行行政管理改革的试点和探索.政府减少职能范围,把握教育核心价值观和宏观方向,试行教育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第三部门,强化服务职能,用绩效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同时必须防范风险,避免改革冲击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的核心价值,避免滋生教育腐败。
  • 摘要:民办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既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民办学校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应当接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但实践中,由于制度缺位与信息不对称,民办学校的资产管理与财务制度规范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与指导,审批机关和有关部门很难依法实现对民办学校资产使用与财务管理的监督,无法对民办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预警与规避.对北京市民办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明确民办学校性质,规范财政资金管理途径,明确民办学校会计制度,规范学校会计科目和收支明细项目,增强民办学校的财务自律意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监管效率,强化民办学校预算管理,健全民办学校财务计划,建立学校监事会财务监控制度,加强政府与社会监管力度,降低监管成本,保证监管效果,建立健全财务违规的警示与惩罚机制。
  • 摘要:民办学校发展的内涵体现在五个方面,即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教育理念的进步、教师队伍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民办学校的发展.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策略:完善学校董事会的结构和职责,规范学校董事会制度的运行程序,完善法人内部的监督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教师学习制度的建设,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创造平台;加强学校教育研究体系的建设,引导教师主动提升专业化水平;建设民办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吸引力;构筑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文化等。
  • 摘要: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的教育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新加坡人的潜力,让每个学生施展所长,为每位儿童提供公平而差异的优质教育.新加坡基础教育公平方面的政策包括大力推行的"教育储蓄计划",保证所有新加坡学生都接受了充分、均等而优质的基础教育;教育分流与教育机会多样化结合,确保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阶梯;以及针对弱势群体的"预防+补偿"策略。
  • 摘要:近年来,韩国教育在全球声名鹊起.韩国的教育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享有很好的口碑.韩国新一届总统李明博就任后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部分调整,原来的教育人力资源部被新的教育科学技术部所取代,首尔大学教授金道然接受总统任命,成为教育科学技术部的第一任部长,金道然在就职演说中传达了新一届韩国政府的教育施政方向,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成为最受瞩目的两个关健词。韩国教育成就主要得益于教育会平,从均衡到质量是韩国教育公平政策的历史选择,韩国教育公平政策的未来走向是优质和差异并存.从韩国未来教育发展规划中不难看出,教育公平逐渐隐身于优质教育和差异教育的背后,成为推动韩国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内因.韩国政府为了实现优质和差异并存的教育公平培育适应优质教育和差异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保障不同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益,努力实现全面的教育公平,建立高效自治的教育体系.实现韩国中小学教育高质级、多样化的特色发展,促进个性化的教育公平,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 摘要:邓小平同志认为,"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其涉及教育发展速度、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知识分子待遇,涉及学校、学生和全社会.要冷静反思,着眼未来,重视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使坏事变成好事,从失误中学到益处.对教育失误问题要开展科学研究,发展我国的教育错误学和教育病理学;建立预防教育失误的机制、制度和管理体制,使教育政策具有法律性、强制性;提高政府宏观教育政策和行政个体的伦理水平及道德公信力;重新认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找回教育中的道德真义。
  • 摘要:人们往往抱怨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并认为这是德育工作之大敌.因此陷入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即把德育和智育对立了起来,人为地制造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德育与智育应该是统一的,对此可以从我国的经典文献中获得证实.要消弭二者之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教师,进而言之关键在于对教师品格的培养.本文在对"学"进行词源学分析之后,立足于中国传统典籍之一—《论语》,分析其中"学"的内涵及社会功用,并从"学"之对象、"学"之方法、"学"之目的和"学"之结果等角度分析,"学"对于教师品格建构和人格发展之意义.而且"学"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方面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向是一致,因此古代之"学"完全能够为现代教育之所用。
  • 摘要:北京加强公民教育的背景:是环境时代的要求,是德育工作的需要.本文回顾三年来北京青少年公民教育:重点叙述了北京首届青少年公民教育国际论坛,青少年廉洁教育与课程改革,以及北京青少年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北京青少年公民教育趋势与建议:一是加强公民教育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二是通过课程改革和培训教师得到公民教育的实践经验;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社区家庭协作教育并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开展青少年公民教育。
  • 摘要:学习型社区的内涵是以学习作为促进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核心手段,以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和普遍的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多样化的社区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并促进社区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组织、社区教育、社区建设等相关概念是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学习型社区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习型社区是通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9个郊区(县)为样本,对其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机构的建制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结论如下:调查样本实施农村成人教育的区(县)、乡(镇)及村三级成人教育机构基本健全;区(县)级成人教育机构全部隶属于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区(县)级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均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区(县)级成人教育机构建制模式的改革可圈可点;乡(镇)级成人学校没有合法的地位;乡(镇)级成人学校建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村级成人学校的建制还远远不尽人意。
  • 摘要:本文以较大规模的调查为依据,对当前北京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进展作一次全景分析.主要结论是:从背景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关政策法规体系稍显赢弱,北京市域内现代企业教育责任不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稍为走偏;从实景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保障条件有待完善,新经验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老问题同时存在;从愿景的角度看,政府有关责任需要得到明确和加强,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合作要有共同的理念,选对合作伙伴。找对合作方是合作成功的首要保障,合作理念的一致是构建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双方合作要确认对方需求,构建双赢模式。找准合作点是合作成功的根本保障,不断寻求新的合作点是保证长期合作关系的关键所在。
  • 摘要: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普及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极大地推动了各个产业的加工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在企业现代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迫切需要构建符合先进技术及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建构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使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适应了我国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生产现代化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需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在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之间,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应具备很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 摘要: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验项目"已经进入到"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的攻坚阶段,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将进入课堂教学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开发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利于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并能在职业岗位技术进步与发展中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需要.新一轮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职教特点和认识规律安排教学,使用项目教学法等方法.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特点、程序,针对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困难提出了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选取合适的项目,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注重项目的实施,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真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成就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智力潜能,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使学生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 摘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为不断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针对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作出基本评价,并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校多级办学管理体制,影响实训基地的统筹规划;(二)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制度不健全,影响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三)实训基地建设配套工程有待加强.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对策建议:科学规划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政府为学校和企业穿针引线,引领学校开展产教结合;建立实训基地运行评价和奖励制度,关注实训基地技术创新和使用效率;完善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的辅助工程等。
  • 摘要: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最核心和最迫切的工作.当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缺少具有较强职业指向性,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与学习需求的培训课程及教材.本项目对进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课程教材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及培训模式等方面作了一些的探索与实践,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研究提供给了借鉴。
  • 摘要: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着认识和道路模糊、空间和信心不足、制度与政策缺损等问题.因此,应当着眼于实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充分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现实需求和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历程,以形成对发展我国民办教育的基本立场、观点和共识:即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民办教育自身的完善,需要加强制度规范和预留成长空间;形成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价值观,是民办教育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源泉;建立投资办学的民办教育制度保障,是符合国情的重要制度选择;定位于优质特色的选择性教育服务,致力于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民办学校应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 摘要:民办学校税收征纳是民办教育政策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国内影响较大的一个司法判例人手,考察民办学校税收政策变迁的历史过程,分析现行三个法律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介绍了国内地方省市民办学校税收征纳实践的四种模式.最后,文章得出两个结论,即税收法定主义与39号通知的废止,税收法理基础与民办学校法人属性的走势。
  • 摘要:政府对私立教育(民办教育)进行一定的财政资助,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私立教育时的普遍做法,尽管各国在具体资助目的、资助力度、资助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本文利用经合组织(OECD)有关数据,主要以美国、丹麦、英国、日本等11个国家为例,比较上述国家政府资助私立教育的基本情况,探讨各国政府资助的主要理念与目的以及相关措施,在政府资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在重点资助领域、资助类型和资助方式等方面做出合理选择,以最有效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效益。从资助理念和资助原则来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应当有所区别,如对民办学前教育应更多地采用政策性的一般补助,而对民办高等教育则主要采取竞争性的特别补助。从而为我国尤其是北京市今后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在民办教育发展中的结构、提高政府资助效益、建立一个公平、效率的民办教育政府资助模式提供参考。
  • 摘要: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推动了其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其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培养具有创新、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从发展历程、专业设置、师资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简要比较,通过比较可知,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起步早,且发展迅速,目前已设有创业学专业并可授予学位,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层面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我国创业教育需要深入认识创业教育重要意义,尽快出台创业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建立创业教育外部支持体系,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虽起步较晚,但有着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成长空间,因此,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已有理论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框架与教育教学体系,以后发优势实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 摘要:本文从概念转变的视角探讨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相关问题.通过界定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分析了数学中也存在着概念转变,以及影响概念转变的几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学生头脑中的直觉观念,先前学习经验对后续概念产生阻碍作用的部分,概念应用的情境以及情感、动机等非认知因素.针对上述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概念转变重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错误观念,提供更为丰富的问题情境,强调概念性理解对学习的重要性,当前的数学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计算规则和技巧的掌握,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练习的机会,但却忽视了他们对规则本身的理解.这种规则属于直译策略,对工作记忆的要求较低,而且不依赖于广泛的问题类型,在很多应用题上都可能是有效的,但直译策略对问题难以形成较高水平的理解,因为它使学生对问题未作高水平的意义加工。
  • 摘要:城市发展是否建立在科技创新驱动基础之上,是区分创新型城市与否的基本标准,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基础实力来看,北京高校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科研经费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尽管如此,北京高校的科技贡献力较弱,从尖端高校的专利授权情况、科技获奖情况来看,北京高校都不及上海,从科研的经济贡献情况来看,北京高校没能发挥出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缺乏应有的经济贡献能力,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薄弱方面.高校作为知识、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长期以来,北京高校的科研发展较为封闭,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间接服务经济,同时高校科研以学术价值追求为主,并未有效地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北京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进一步增加科研经费的投人比重,并逐步提高政府以外单位的投资量。加强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制度创新。鼓励高校知识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增强服务创新能力。
  • 摘要:政府承担着构建公共高等教育服务体系的主要责任,其中提供财政支持是首要责任.美国、英国和日本代表着三种不同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其高等教育发展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选取这三个国家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从公共财政投入的角度,考察其政府在各自公共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承担了怎样的财政责任,从而分析在不同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下政府责任有着怎样的趋同性,探讨政府在构建现代化的公共高等教育服务体系中应该履行财政责任,履行这些财政责任,各级政府间如何分工合作,进而为改革完善首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构建首都现代化公共高等教育服务体系要重塑中央和北京对高等教育的财政责任,改革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成立高等教育拨款的中介机构,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公共高等教育服务体系的作用。
  • 摘要:到2010年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将是北京市最强有力的竞争者.本文选取若干具有国际可比性并有公开数据来源的重要定量指标,对北京市和上海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简要比较.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合成教育基本现代化综合指数.就文中14项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而言,主要结论为:北京市在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整体实力占优.京沪两地总体上已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已接近、达到甚至超过高度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总体上与高度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宏观政策建议:1.着手开始研究制定首都全面教育现代化战略.2.积极构建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机制.3.切实推进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工作。
  • 摘要:"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促进首都教育协调发展是首都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目标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首都教育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包括首都教育布局不适应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不协调、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发展不协调.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首都教育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从而推进首都教育协调发展.调整首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促进首都教育与首都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政府的公共教育管理和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扩大政府对民办学校的公共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民办学校的信息服务与业务指导工作,加强民办学校评估,搭建民办学校信息公示和交流的社会平台,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高校法制机构的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促进依法治校工作的进程,2007年12月北京市教委政策法规处向北京市8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围绕高校法制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取得的成绩及经验、工作职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展开.根据问卷调查的回归数据,分析目前北京市高校法制机构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国内其他城市及国外高校法制机构建设的情况,加强高校法制机构建设要结合校情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法制机构建设模式,切实提高法制工作机构的地位.加强法制工作参与学校管理的深度,尤其是法制机构参与学校决策的事前论证及学生、教师权益保护程序.在学校对外投资、签订合同、出台规章制度之前,以及学生的听证、申诉程序之中,应当有法制机构的参与,确保学校行为的合法性.为法制机构提供人员与经费保障,在人员构成上,可以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但尤其要注重自身专职人员的培养;在经费保障上,应当给法制机构一定的费用支持,以便顺利开展工作。
  •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渗透在所有学科中的教育.探索课程中实施可持续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学德育学科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渠道,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学德育学科的关系、中学德育学科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中学德育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把握的基本点.以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为核心,注重把握薪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合理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学校管理者角度讲,学校教科研管理人员应鼓励为不同学科教师创造集体学习与研讨的机会,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使不同学科教师能够相互借鉴.对推进中学德育学科的课程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双重作用。
  • 摘要: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农村教育要增加农业生产与农业教育的科技含量,农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素质与规格上要着眼于造就一代具有现代精神的新农民.依据新农村建设和培养现代国民素养的要求,为形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应统整学校内部与外部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内容,以农村中小学资源整合模式为重点,从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导入首都农村基础教育,解决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使农村学校能够从根本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农民.这将有利于北京农村中小学教育更加明确为当地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民奠定基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