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03-21

主办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中国的改革再次提速,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接连推出.本文对一年多来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作一梳理,对改革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改革举措进行分析展望.指出除了要着力落实好上年己推出的改革措施外,还要着力推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改革举措,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健全有效的体制保障。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深化金触改革,增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等等.
  •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目标与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有利条件与挑战,指出区域内较强的互补性,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同时缺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的融资机制,基础设施薄弱,互联互通水平较低,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构想的重点任务,解决基础设施的融资难题是关键。指出应当构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治理架构,形成高效协商推进机制,以及有效的融资合作机制,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等等。
  • 摘要:文章综述了我国产业虽然整体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但近些年来,中国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少数产业领域,己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分析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当按产业升级目标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以创新健支撑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完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以及坚持开放创新,加强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等等。
  •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至今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与突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对中国及全世界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首先,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清算中的使用将有效降低中国家户和企业面临的汇率不确定性。其次,将人民币加入储备资产有利于降低中国的国际收支风险,同时创造一定的铸币税收益。最后,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将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和融合,人民币国际化将显著提高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分析指出和其他经济战略一样,人民币国际化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一个潜在的风险源于激进的改革步伐。上世纪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最终带来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金融体系当前同样积累了许多风险,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政府进一步改革的方案包括较快推出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这些方案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程度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能排除的一点是,资本成本的迅速提高以及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将对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即使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仍然需要保证金融市场的相对开放,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仍将不断经受投机资本冲击的考验。
  • 摘要:文章分析指出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要成功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增长,就需要一个新的政策框架,注意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概括了一些全球经济面临的严重挑战—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经济不稳定、环境退化,以及私营和公共领域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夕所有这些都破坏了经济与社会的信任度和正常运转。研究证明,收入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水平较高的国家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过去的显著特点不仅是高增长率,而且是在不平等方面的高增长率,以至于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与先进国家中不平等水平最高的美国相当。同时指出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政策,促进成果和机会更趋平等,如果任由机会不平等现象不断增加和机会平等现象不断减少,将会给中国带来风险。需要在有助于解释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的研究基础上制定一个全面的政策框架,将这些问题放在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采用更好的指标来评估解决进展情况。
  • 摘要:文章分析指出中国国有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内基础设施行业的蓬勃发展,而这方面来自国际厂商的竞争相对有限。中国国有企业对发展中国家销售基础设施产品,这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入资紧密相连,意味着中国国有企业在这些市场遇到的全球领先企业的竞争压力也非常有限。中国国有企业在全球高科技产品市场的份额较小,其中也包括与基础设施相关的领域。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与近几年相比很可能会减速。随着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全球性企业对中国国内形成的竞争会不断加剧。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为确保实现成功的气候合作而必须达成一致共识的一些关键事宜,气候变化行动与合作的主要目标、方针、政策和机构,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到巴黎气候协定以及更广泛的国际气候合作中去,对中国将如何在巴黎气候会议以及更广泛层面的全球过渡到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节能减排能够给各国带来的实惠便是更具吸引力、更有活力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这能够为全世界的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能够帮助人类脱离贫困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摘要: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的市场动力和政府的财政资源都在变化和调整。分析指出新自由主义思维可能对下一步的经济改革带来巨大风险,以及民粹主义经济思维也可能对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带来的风险。经济增长减速,但财政开支则迅速增长,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政府本身的定位显然需要转型。指出中国在转型过程中要避免犯既要超越民粹主义的经济思维,超越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维。改变以“事先审批”为基本特征的管理方式,在取消审批的地方,政府将权利下放给社会和企业。同时司法改革对政府的转型相当重要,在理想状态下,国家通过一个公平的规则保证市场机制下竞争的自由和公正。
  • 摘要:本文分析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着短期增速下降过快、通缩压力加大、结构性失业和财政金融风险增加等突出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切实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以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摘要:文章研究指出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在空间上的支撑,其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大逻辑.要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加高效,更具公平性和包容性,更具可持续性.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科学认识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完善区域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城镇化通过对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配置和再配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上,在现代经济中,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统一性.因此,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积极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实等.
  • 摘要:中国财税配套改革三大方面的任务,体现了其应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一系列主要着力点,联结着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建设、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潜力、反腐倡廉、优化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理顺中央地方分配体制以及实施环境保护等等重大问题。同时指出中国的改革己进入既得利益形成强大阻力的深水区,财税改革实质性的推进,一定是要求“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通过各方攻坚克难的努力,来处理好一系列的配套联动关系,追求综合效应,服务于2020年使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战略全局。
  • 摘要:本文简要地讨论了会影响未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之路的基本供给方面因素的可能动态。在开展关于可行的发展道路的公共决策讨论时,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倾向集中于更短期的需求因素。为了深入研究新常态经济环境的本质,讨论了供应面的前景,供给方面因素须与需求方面因素并行考察。指出中国和韩国似乎将跟随日本、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脚步,不可避免地将走向一条相似的人口变迁道路—人口红利负增长。为了通过高效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来实现这一政策目标,户籍系统的制度改革以及协调各级政府以进行社会保障的改革似乎势在必行。
  •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的再平衡机遇、挑战与非预期后果,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转变与经济放缓都需要谨慎而行。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中国经济进行重组和再平衡的刻意努力,同时国内外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中国及中国领导人所面临的挑战是,要在这两股力量之间的钢丝上行走,同时还不能出现重大的经济事故。中国经济此时经历的增速放缓,是早己预见且颇具积极作用的放缓,因为它将带领中国经济过渡到一种十分不同、最终更为可持续的增长战略,就是从中国的消费中获取发展的动力,同时降低对生产的依赖程度。
  •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否引领经济朝着高收入、低污染、能源安全、低碳的方向发展。首先阐明了将在未来二十年完成的一系列结果转型的全球背景。解释了中国新的发展模式以及中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最新政策和声明,同时分析其对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潜在影响,以及对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峰值提前到来和相对较低的峰值水平的前景。最后给出建议中国关注的战略重点和政策改革的领域,这些领域能够使中国的排放量在达到峰值后加速减少。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日本经济现状,摆脱了长期以来的通缩,逐渐恢复生机活力.以及中国经济现状,应对经济急速下滑风险与中长期结构改革同时并举,一个10万亿美元经济的平稳增长让人拭目以待.随后对今后日中经济关系进行了展望,指出日中相互依赖互补的经济关系日益强化,为日本经济的复兴、日本企业今后的发展计,抓住长线的海外市场,扩大海外投资收益,进而从外国请进来,招商引资、招聘人才等“拓展海外战略”必不可少。日资企业迄今在中国培养的商务伙伴、劳动者、供货商、代理商等愈1千万人的关系,以及覆盖亚洲各国网点的供应链,对日本各企业无疑是宝贵的业务资产。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日中两国都以经济再生为最优先课题,举官民之力来抓。在这样的时机,日中经济关系向纵深发展可谓大势所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