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七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第七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第七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呼和浩特
  • 出版时间: 2010-08-17

主办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会议文集:第七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元上都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由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1215~1294年)于公元13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建立,与元大都(今北京)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上都是蒙古大汗主要居住和游猎宴会的夏都,具有浓郁的草原城市特色。每年夏季皇帝驻夏时,前来朝觐的各国使者,诸王贵族及护卫将士云集上都,经常举行盛大宴会,宫廷音乐舞蹈和传统赞歌在宴会上此起彼伏,盛况空前。至正十八年(1358年).农民起义军由大同直趋上都,纵兵焚掠,使上都宫殿被毁,上都遗址荒废成为“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
  • 摘要:@@射箭术源远流长,形成了两大传统:地中海式射法(TheMediterranean release technique)和蒙古式射法(The Mongoli-an release technique)。地中海式射法以中间三指同时拉弦,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中西部;蒙古式射法用大拇指勾弦,主要流行于东亚。西方流行单体长弓,而东方多用复合弓。弓弦、箭杆、箭镞、箭羽等亦各具特色。两者大同而小异,相互交流与影响亦约略可考。蒙古式射法并不局限于蒙古草原,而是中国乃至东亚共有的射箭传统;相应地,东亚存在蒙古式狩猎传统。
  • 摘要:@@在本论文写作之前笔者认为需要厘清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草原文化的认识。一种常见的认识就是草原文化就是蒙古族的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主体,无疑“蒙古族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现代草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承者”。但这一认识纰缪是明显的,凸显在两方面:一把草原文化的主体框定太小;二人为地缩短草原文化悠久历史。实际上,从人类有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开始就拉开了草原文化的序幕。“按现在的说法,游牧生计在世界上产生概有两地:一是在亚洲中南部高原随马匹的驯服而出现,二是阿拉伯沙漠地区随骆驼的驯服而出现。两者发生的时间都在公元前3 000年期间。
  • 摘要:@@自然灾害又称天灾,即由非人为的自然力破坏所产生或造成的危害和灾难。因其常与自然界诸异常现象并发,故文献中多称之为灾异或灾变。历史时期,自然灾害对北方游牧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是草原文化形成乃至变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某种意义上而言,一部草原发展史就是游牧民不断适应自然、挑战自我、应对灾害的历史。特别是在作为草原文化有机构成的信仰领域,如在自然崇拜、动物崇拜以及巫术禁忌体系中,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体现得尤其明显而深刻。本文拟主要依据文献资料,以北方游牧民的信仰习俗为核心,从自然灾害与草原文化之关系的视角,来探讨自然灾害在北方草原文化形成、变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摘要:@@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了“软实力”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在此基础上,约瑟夫·奈将软实力又具体分为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而在这些构成要素中,文化的影响力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了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奇迹,被称之为“内蒙古模式一,但还未根本改变或摆脱欠发达状态,特别是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相对滞后,文化软实力尚不能够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从而使内蒙古发展的不平衡性日渐凸显,成为全面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特点,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寻求全面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 摘要:@@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要按照工业标准来生产一系列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概念是从工业产品演变过来的。内蒙古要在21世纪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弘扬和发展草原文化已成为内蒙古各界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产业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一经提出,便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草原文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对策简述一己之见。
  • 摘要:@@要给草原文化下一个定义必先明确文化的定义。抛开对文化的词源学解释不论,今总其定义类别,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的文化,一类是作为方法论的文化概念。下面就详细说明这两类文化的定义。
  • 摘要:@@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基础,而旅游普遍被认为是展示和传播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游客而言,引人入胜、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所有旅游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渴望融入所访问的社会和文化,这是其旅游动机的一个根本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的旅游就会缺乏魅力。
  • 摘要:@@内蒙古有一年一度的草原文化节,河北省张家口在坝上草原也每年举行一次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节可以为企业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地区引进外资,加大力度宣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最终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内蒙古与张家口同在蒙古高原上,仅有一山之隔,在低碳经济视阈下,相邻的两个地区如何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两地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行区域整合,构建蒙张草原圈,塑造蒙张草原圈旅游形象,使蒙张旅游市场一体化,促进两地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把草原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发展内容,也提出并实施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近年来,“草原文化”这个概念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草原文化是在草原的辽阔地域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草原文化就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氏族、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它是一种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观念形态到实践过程都同草原生态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草原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域,也是草原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区。随着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广泛开展和草原文化研究的深入,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的文化品牌,也日益被明确地提出和广为应用。一方面,许多研究者做出了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的文化品牌的论断。
  • 摘要:@@“崇尚自然”是草原文化的生态魂,它包含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基本特质以及草原民族的行为规范与处事准则。“崇尚自然”,就是敬畏自然、师法自然、顺应自然、珍爱自然、维护自然,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人及人与其他生物共存共荣,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相得益彰,草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弘扬草原生态文化,传承、发展“崇尚自然”的观念、品格,对于探求、步入“崇尚自然”理念下草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摘要:@@家具,居家所需之物件,它是人类创造生活的印迹之一,每一类、每一件家具都是以实用为前提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加工的产物,其中之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方法。对于蒙古族家具而言,附着其上的图案就是民族文化符号之美的载体。当蒙古族家具风格化之后,尤其是在蒙古族家具制作工艺与风格特征渗透到现代家具制作流程之中的时候,这些有着鲜明民族审美特征的表现手段便担当起了承传的草原文化发展重任,在这个意义上,进行蒙古族风格家具图案的深层解读就有了时代意义。
  • 摘要:@@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蒙古西部阴山地区就有了狩猎、畜牧等中华先民游牧生活的岩画记载。有文字记载的草原文学,产生于公元前121年的《匈奴歌》。因此,学术界认为,《匈奴歌》是草原文学的肇始之作。两千多年来,草原文学随着草原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进,在中国文学领域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摘要:@@崛起于1970年代末的席慕蓉,堪称台湾新诗界的传奇。她兼有画家、学者、少数民族且为女性的身份,在诗坛本来就不多见,然而更令人啧喷称奇的,是她并未参与任何诗社,也不是由文学奖出身,但是她的诗集销售量,却创下令人咋舌的成绩。1981及1983年由大地出版社出版的《七里香》和《无怨的青春》,以及1987年由尔雅出版社印行的《时光九篇》,都曾经长期霸占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七里香》在一年内销售七版,《无怨的青春》则在四个月内再版四次,这样的纪录,在现代诗集不止是空前,恐怕也将绝后。
  • 摘要:@@全球化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关系到全人类发展和每个民族生存的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全球化一?从狭义讲,是指“从孤立的地域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从广义讲,是指“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情况下的世界各国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和趋势”。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空前拓宽,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村”的概念深入人心,根本上打破了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界限,使历史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和全人类的。
  • 摘要:@@“蒙古包是游牧文化的精髓。它的形状、结构、布置、色彩等等都特别适合于游牧生产生活及文化习俗,它是蒙古族的智慧、思想和生活的集中表现。因此,称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不为过的”。
  • 摘要:@@图腾及图腾信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世界上的多数民族或族群都曾有过图腾信仰经历。图腾信仰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狩猎经济时代,是人类最早的信仰形态。图腾在类型上分为氏族图腾、胞族图腾、部落图腾、民族图腾、性别图腾、个人图腾、家族图腾等。其中,氏族图腾应是最早的图腾形态。图腾是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具有图腾信念、图腾祖先、图腾称谓、图腾标志、图腾禁忌、图腾圣餐、图腾牺牲、图腾艺术等一系列典型特征。图腾崇拜作为原始信仰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人类文化、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图腾信仰是后期信仰文化的母体和基石。
  •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必须对草原文化进行保护、发展和创新,培育良性的草原文化生态,深入研究草原文化的各个层次、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生存状态。
  • 摘要:@@元上都,蒙古语称为“兆奈曼苏默”,曾一度为元朝的首都;大都建成后(公元1268年),上都成为蒙元帝王、贵族夏季避暑、办公、游猎以及与漠北诸王公会盟和会见海外使臣的夏都。由于上都在蒙元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使它备受关注,欧洲旅行家的行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都有对上都的记述、吟咏。而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考古调查与发掘逐渐揭开了这座草原都城的真实面貌。在元上都的四关、皇城城门以及官城I号基址的发掘中出土了丰富的瓷器、瓷片,为进一步了解元代南北方瓷器产品的流播以及上都的商品贸易、驿路交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从这批瓷器的窑口分析着手,力图揭示其所反映出的手工业发展、商品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 摘要:@@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的五一牧场东南部,地处滦河以北,龙岗山以南,金莲川草原之上。地势东北略高,地形平坦,“龙岗蟠其阴,滦河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山中有水,水有鱼盐,百货浪籍,畜牧繁息”。元上都及其周围水清草茂,牛羊遍野,数十种花卉竞相绽放,姹紫嫣红,特别是金莲花的盛开,金黄如波,自然景色十分优美。每到夏秋之季,这里的气温基本保持在18℃左右,气候十分宜人。元代诗人曾这样描写元上都的盛景:“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 摘要:@@黄河出青铜峡入宁夏银川平原,河道浅宽,水流平缓,境内397公里是黄河流域著名的灌区;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同样孕育了著名的黄河河套灌区。从传统分段看,黄河自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这一段为黄河上游,河道全长3 460余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约50%。宁夏银川平原与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都在黄河上游这一段。贺兰山、阴山在地理地貌上与黄河共同成就了两大黄河灌区,如果从地理构成看,宁夏南部六盘山同样有着特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内蒙古草原文化,从黄河文化的关联上,宁夏银川平原与内蒙古河套平原两个文化板块之间有着融合、渗透和叠加的内在因素。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 摘要:@@走西口,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移民运动。自清朝康熙年间至民国年间的走西口,前后延续约300年,地域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陕西、河北(包括京、津)、甘肃、宁夏及其他一些内地省区,曾广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北方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民族关系。那么,在这一历史活动中,参与者形成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促使不同地域、不同出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投身于这一历史潮流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西口文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什么?今天这些仍然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课题。
  • 摘要:@@上世纪50年代,地理学家赵松乔先生提出了我国农牧交错带的概念,指出农牧交错带是“外长城集约农业地带向北递变为粗放农业区、定牧区、定牧游牧过渡区,以至游牧区,年降水量400mm上下。这里不仅是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的过渡带,也是汉族和兄弟民族交错居住的地区”。赵先生对农牧交错带的界定同时涉及自然学和人文学双重内涵。之后,自然学学者由各自领域出发,从气候学、地理学、农学等多方面、多学科对农牧交错带做出界定和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目前,自然学界对于农牧交错带的理解和区域界定尚存在分歧。就农牧交错带环境恶化的原因,各领域也做出了多方面的探讨,概括而言不外自然环境本身的恶化和人类行为破坏双重作用的结果。争论焦点是两个因素中,哪一个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 摘要:@@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跻身于祖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之林。一个民族的艺术,植根于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结晶,生动地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性格特征,体现了蒙古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所以,要真正理解蒙古族舞蹈的精髓,必须寻根溯源,挖掘蒙古族舞蹈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本文试从蒙古族舞蹈与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间习俗、民族性格诸方面的渊源关系,分析蒙古族舞蹈的深层文化结构。
  • 摘要:@@草原文化是由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历代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草原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内蒙古地处北方草原,是草原文化主要发祥地和承载传承的核心地区,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因为,草原文化不但内涵极为丰富,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还充分“概括了内蒙古地区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它充分涵盖了内蒙古地区文化历史和现实,及其多民族性、多经济类型性等诸多特征。”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草原文化的现实价值,着力发掘草原文化的宝贵资源,使之转化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实现内蒙古的振兴做出贡献。
  •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热潮的兴起,草原文化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影响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升,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价值。如何深度挖掘草原文化富含的草原文化元素并使之创造产业价值,把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成为草原文化产业的内在动力,是草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 摘要:@@草原文化研究是一项系统、深入地探讨草原文化的内涵、特质和类型的基础性研究工程,同时又是直接为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服务的应用性研究工程。因此,草原文化的研究不仅要探讨草原文化的历史,而且还要关注草原文化今天的生存状态和关怀草原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草原文化研究的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草原民族过去的辉煌,而还要聚焦当今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人类文化多样性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研究工程所取得的成绩看,经过专家学者们的潜心研究和精心论证,已经对草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充分地探讨,取得了学界的共识,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许,也在理论上对草原文化的内涵和体系进行了全面描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石,建构了理论框架。
  • 摘要:@@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也纳入到了国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尤其是内蒙古的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之一,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年来,我区不仅开始形成良好的动漫创作环境,而且在动漫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基本形成了导向正确、结构合理、题材多样的动漫创作格局。内蒙古动漫产业,在民族文化大区的建设中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势头,本文拟通过对内蒙古动漫创作现状进行尽可能系统性的梳理,以从文化与审美的维度认识和探讨动漫产业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取向。
  • 摘要:@@内蒙古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更是内蒙古的一项特色资源,它是内蒙古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发挥草原文化优势,发展创意产业对促进草原文化在国内外的广泛传播有深远的意义,对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 摘要:@@把草原文化作为整体对象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草原文化在理论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学理上研究草原文化的成果还不多见,特别是关于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对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的概括还处于抽象阶段,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阐释体系。其他研究成果多数是就草原文化思维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某一种观念而进行的研究,还达不到从整体上阐明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变迁规律的要求。因此,本文试图从整体上把握草原文化的特征,以此来阐明草原文化思维方式与其他文化思维方式相区别的文化基础,并具体地分析和概括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变迁的情况。由于草原文化的主体是草原上生活过的和还在生活着的各个民族,因此我们便把理论研究的基础视点确定在了目前仍在传承着草原文化的蒙古族。
  • 摘要:@@敬重生命是草原文化的内核。战国秦汉时期草原文化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匈奴族表现出来的生态文明,就表现为对生命的敬重。我们认为这种意识在现代更加具有重要的价值。
  • 摘要:@@在整个中华文化这个大的范围内进行草原文化研究;就是“把草原文化研究置于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大框架内进行研究”,并以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关照草原文化的发展和作用,这是草原文化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只有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才能够更加准确地看到一种文化是如何影响了别人,又受到别人的哪些影响。这对草原民族戏剧研究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曾经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过显赫地位的元代戏剧活动,显然得益于当时相当开放宽松的文化环境,得益于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往。
  • 摘要:@@中国人遵循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很早就养成对’自然景物敏感的习惯,常常体验着自然物象的人间意义和诗学情趣。“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朱光潜语)对影视艺术而言,“意象”这一美学范畴犹如在传统文学中一样,同样体现了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
  •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和信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把原本封闭的草原与外部连成一片,外面的世界在给人们带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正在改变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从而直接影响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这种情形之下,蒙古族文化单靠民间的自然传承已经不能得以很好地实现,而必须依靠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蒙古族地区的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发利用蒙古族特色教育资源,将其纳入到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领悟蒙古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成为全面发展的民族文化人。这是蒙古族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需要。
  • 摘要:@@在古代北方民族关系研究中,当谈及汉、匈关系的历史时,不能不提到白登之围,这是西汉王朝建国后与匈奴大军的第一次全面交锋。对于白登之围,史学界从各角度论述的很多,似乎已题无剩义。但是,关于冒顿纵数十万骑兵包围刘邦并对其构成巨大威胁的布阵方式仍很值得探讨。
  • 摘要:@@元朝是中华历史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这次主导统一的历史主人是起源于东北黑龙江流域的室韦族团中的蒙兀室韦——蒙古族,其是继鲜卑、契丹、女真相继建立地方性政权之后的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它的建立与发展改变了中华历史格局,而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整合又为中华文化史创造了新的运动规律。
  • 摘要:@@音乐是反映人类个体或群体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态,跟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各民族文化趋同与求异共存。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必将给传统艺术带来冲击,草原传统音乐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如何在挑战和困境中寻求新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当代文化背景下草原传统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