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社会科学>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
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

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06

主办单位:公安部;民政部;国家行政学院

会议文集: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38条结果
  • 摘要:玉树灾后重建是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伟大工程.这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玉树经济社会、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等实际情况出发,借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并在重建中形成和展示了"大爱同心,坚忍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重建精神,创造了一个个灾后重建的玉树速度和玉树奇迹,玉树灾后重建所有项目的规划设计,都由国内知名的设计单位设计,做到多方案遴选,优中选优。重建的所有规划设计方案凝聚了国内一流专业规划设计人员的才华和智慧。各援建指挥部建立了自上而下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各个环节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层监督的工程质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灾区各级政府成立了由专业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党政干部、民主监督代表和业主“五支队伍”为主的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各企业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管理、强制管控措施,构成了原材料质量保障体系。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应对危机中,志愿服务一直是配合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战场,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应对危机和化解社会风险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仅在一定层面上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表现,更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但目前由于志愿服务缺乏法治化的基础、制度化的保障、组织化的管理、专业化的队伍以及有序化的参与渠道,出现与政府协同配合的程度不高、资源重叠与浪费的严重现象,也给应急管理带来了挑战.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精神,笔者认为应对危机与风险的治理,既需要提升政府治理危机的能力,更需要社会公众与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与政府形成合作共治相交融的治理模式.因此,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构筑和提升志愿服务参与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组织化与专业化的能力,努力打造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全民共建共治社会治理的应急管理能力.
  • 摘要:"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在回顾总结建设成果的同时,也看到了在应急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不足.本文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应急体系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对中国"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应急管理和服务效益进一步提高.
  • 摘要: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多源性和复杂性、非常规决策的新特性、技术系统的新进展和新时期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正全方位挑战着传统应急决策模式的理念、思维、方法、技术.基于系统论的分析视角可整体、系统、动态地考察应急决策中的各要素.通过对传统应急决策模式下应急决策的中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和咨询子系统的构成和互动机理的研究,提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强政府性、层级性和单一性的决策系统面临严峻挑战.从系统优化的角度,为传统应急决策模式的创新和战略转型提供了构建面向大数据和开源信息的开放式信息系统、构建权责完备的专业咨询系统的路径.
  • 摘要:应急传播是公共舆论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突发事件中,政府的传播角色体现在,政府是突发信息的汇集者,新闻管理的决策者,应急处置信息的发布者,公共危机处置的解释者.从中国政府与媒体关系发展的脉络与轨迹,可以看到其经历了宣传模式、"公关"模式到传播模式的历史演变.在新时期,创新应急传播机制必须启动新闻发布预案,构建应急传播预警机制;组建处突新闻发布中心,完善应急传播组织机制;第一时间公开信息,有效实施应急传播新闻发布机制;服务记者采访工作,启动应急传播管理机制;搜集境内外新闻报道,健全舆情监测研判机制;实施新闻发布评估,强化应急传播问责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政府引导公共舆论、化解社会矛盾、疏通公众情绪,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能力与水平.
  • 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铁路舆情处置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协同视角,从协同参与方、舆情监测、舆情调控、舆情发布等方面,对铁路运输企业舆情协同应对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完善铁路舆情协同应对机制,为妥善处置各类铁路突发舆情信息、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参考建议.
  •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突发事件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网络介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无疑会增加社会的动荡指数.社会情绪根源于社会矛盾,消极和积极的社会情绪交织在突发事件中,政府相关部门处置事件难度加大.分析总结社会情绪演变的规律和特征,从社会心理维度关照事件的涉事主体以及网民的情绪和心理,从而有效引导网民的负面情绪,降低事件的发酵和升级.
  • 摘要:目前,中国城市存在突发事件发生种类多、频率高、影响广泛、后果严重的普遍问题.为了提升政府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应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并互相合作的应急治理网络结构,加快由当前以应对为主的政府主导型应急管理分级分类体系,向预防、应对与恢复并重的多主体协调与各类资源整合的整体性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转变,实现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
  •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经济社会新常态,新特征新挑战更加突出,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城市的公共安全更是首当其冲.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高度集中,风险错综复杂,使得城市危机四伏,牵一发而动全身.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的处置就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典型.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科学技术强力支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协助,取得较好的处置效果.但是凸显出官员政绩观错位、应急法制薄弱、信息透明度不高等短板,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转变政绩观,加强应急法制建设,促进信息透明等路径,来全面提升中国城市应急管理的效果,维护社会秩序健康运行.
  •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以"一案三制"为总体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在专业应急、属地管理、应急社会化上均有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涵,汲取相关理念,提出新时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通过整合与协作提升专业化、通过授权与规制提升分权化、通过促进与管理提升民营化.
  •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离不开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也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志愿服务特别是参与应急救援的志愿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组织化、有序化程度较低,参与应急救援的志愿服务专业化和可持续能力低;激励和保障制度不足;志愿服务在应急救援中与志愿组织、其他社会、政府沟通缺少相应的机制;志愿服务亟须完善与政府社会的协调机制.本文以汶川、雅安地震为例,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从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制、政府引导支持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活动、健全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机制、深化志愿服务在应急救援中的专业化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志愿服务在应急救援中的制度化建设意见,推动志愿服务发展.
  • 摘要:在危机风险和突发事件日益增多、民众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的严峻形势下,规避应急管理"碎片化"弊端,推动应急管理改革和创新,是中国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应急管理尤其要注重横向的政社、党政、军地、政府间和政府内部部门间的协同,又要注重不同层级政府、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最终从理念意识上实现从“管理”到“治理”,从“分头管”到“协同治”的转变,提高整体应对能力。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构建履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网络,优化应急管理机构并整合职能,设计信息共享的应急管理系统。
  • 摘要:法学界主要从群体性纠纷解决、行政法治和宪法公民权三种研究视角,就如何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出对策建议.然而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应然层面探讨制度设计,而少有基于经验材料分析中国法律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治理失灵"现象.基于"乌坎事件"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表明,权力运行监督的法律失效、维护权益救济的法律失灵、法律维稳的工具主义是导致目前法律治理群体性事件失灵的主要原因,应从树立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维、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出台可操作性的现场处置法律规程三个方面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对世界经济竞争与挑战,发挥自身在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积极作用,提升中国开放经济质量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中欧合作注入新能量,拉近中欧之间空间距离,进一步促进中欧之间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诸如经贸、能源、基础设施、金融与安全等方面.但是,"一带一路"战略也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误解与挑战,有人将其视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的各种因素,都给其贯彻实施带来困难,也必然给新时期的中欧合作关系带来风险与挑战.因此,中国需要与国际社会,特别是与欧美西方国家加强沟通与交流,增加理解与信任.中欧双方应该健全合作机制,进一步加深在经贸、投资、金融、科技与城镇化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增进政治互信.尽快将"一带一路"所提供的发展动力转化为全面的地缘合作关系.
  •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海外利益将得到更大的拓展.与此相对应的海外利益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如何在战略推进中更好地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成为海外利益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预警的前提下如何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成为战略推进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分析海外利益的风险点,结合政治、经济、外交、法律以及其他手段做好海外利益风险的防控工作.
  • 摘要:近年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安全生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未能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是历次事故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由此,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治理工作成为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山东省、市、县各级安监局和乡镇安监站、设区市级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典型省属、市属危化品企业的访谈、调研及问卷调查,了解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治理体制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特别关注对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治理影响巨大的考核奖惩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总结提炼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 摘要:政府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是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篇章的最前沿理论与实践战略高地以及应对全球化经济新形势的战术价值洼地;它主要在四个层面上发展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四个层面上创新风险管理的新实践;必将促进中国政府在布局"一带一路"过程中,不断完善参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改革世界经济新格局的角色定位.本文从"一带一路"的政府风险管理新视野出发,东西方市场经济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迄今为止,政府风险管理的最佳方式是政府购买服务与风险外包方式的前提下,就政府如何购买"一带一路"风险管理法律服务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合理规制,律师主持,公众参与,国家主权、公共权力适度的让渡,合理构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方面规则对策建议.本文仅是抛砖引玉之作.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网络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地位.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是中国网络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础.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不是某个机构、某个部门的事,需要自上而下、全民参与.公众参与在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安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除了政府部门和企业各司其职,更需引入民间力量、发挥民间智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从原来的"管理"转变为引导、服务和治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有针对性的组织民间力量维护网络安全,落实网站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多方位的齐抓共治,实现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健康发展.
  •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对中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推动应急能力建设成为中国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急科技是全面推进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重要支撑.在调研国外应急科技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突发公共事件特点以及应急能力建设现状,提出了应急科技项层设计框架构想,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科技体系提供支持.
  • 摘要:作为一种不同视角,把社会信任嵌入对公共舆论危机事件(简称公舆危事件)诱发机理的研究中会带来新的认识.社会信任嵌入的实质是将社会信任模型的分析逻辑、特别是均衡的基本要义移植到公舆危事件的分析上,由此得出公舆危事件的发生模型.模型解析过程将重点围绕信息发布方、结合信息受众方同时展开,其中所揭示的机理表明,平衡被打破是公舆危事件发生的最基本成因,基于其上的治理方案也将围绕保持平衡而成形.
  • 摘要:大数据时代为展现了互联网发展的方向,也为政府全面升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大数据应用可以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提升政府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政府应急管理快速反应能力、优化应急资源配置能力、加深对个体行为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帮助制定科学的公共安全管理决策、提高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效率,对于有效提升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保障数据安全,完善隐私保护政策,注重公共安全和公民隐私之间的平衡.
  • 摘要:本文从遂行应急救援任务中,各参战力量联合时整体力量作用发挥有限这一现实,结合国家和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情况,运用军民融合发展思想,提出了力量组合的观点.文章首先从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角度以及军民融合的形势,分析了力量进行组合的意义,同时探讨了力量组合的机构、布局、编组和建设,思考了力量组合需要的法规制度、预案和信息平台三个支撑点,最后指出了凸显力量组合实效的途径问题.
  • 摘要: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威胁,迫切要求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进一步推动关口前移,开展公共安全源头治理,以从根本上减除危险化学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公共安全源头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探讨了中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源头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并借鉴西方国家对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制定国家化学品安全管理战略。完善化学品安全源头治理体制机制。在总体上健全化学品安全源头治理的组织结构。完善化学品安全源头治理标准体系。
  • 摘要:目前,突发事件应对中隐含的预案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将预案重新分为主动预案和被动预案后,本文借鉴经济学"软预算约束"的概念,运用"结构—功能"的分析方法,提出执行中存在"预案软约束"的问题,进而通过内生、外生两个维度的因素分析来解释中国地方的应急预案为什么多而无用.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突发事件指挥制度、官员问责制度下,突发事件是伴随着预案的不断失效而演化升级的.因此,要真正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实现对事件的可预期控制,从根本上来看,不仅需要在预案的修订上继续努力,同时需要启动现场指挥制度和问责制度的改革.
  • 摘要:应急预案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随着近年来突发事件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应急管理过程中的部门协同越来越普遍,应急预案的联动配合与相互衔接逐渐成为应急管理中的常态.本文以青岛"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为例,逐一梳理在该事故的每个阶段启动的各级、各项应急预案,并结合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重点分析应急预案的协同联动和实际效果,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求应急预案的联动机制,分析应急预案衔接和配合的关键点,为联合预案编制和实施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应急预案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 摘要:21世纪以来,国外不同领域和学科的学者对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体系展开研究,并相继在国家和区域尺度上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的脆弱性评价.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硬件,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保障.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受极端气候变化带来灾难的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设防,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一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 摘要: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贯通东、中、西部3大经济区域.长江干线流经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长江两岸人口稠密,经济集中,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长江通道,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
  • 摘要:公共安全事件风险与危机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的欠缺,危机管理的失衡必将严重阻挠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面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和公共安全依然存在的风险和危机等现实问题,政府及社会各界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领会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正确理解危机机理关系,采取科学、有效、可行的对策和方法,不断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公共安全配套服务保障和制度建设,做到超前预警、科学研判、化解处置,削弱与分化风险危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科学支撑和安全保障.
  • 摘要:基层社区是实施应急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最后一公里",地方政府必须扎实推进基层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实践,提升基层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要达到"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目标,其基本路径就在于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明确的政策规范及标准,调动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从应急预案制定、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基础设施、开展宣教活动及演练、考核监督及问责等主要方面进行建设实践.
  • 摘要:应急志愿者是对紧急突发状况进行志愿服务的一支队伍,在帮助灾区紧急救援及灾后重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志愿服务队伍专业性不强,不仅给灾区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也会使自己陷入由施救对象变被救对象的尴尬境地.本文根据近年来志愿服务参与应急管理的情况,剖析了其在志愿者招募、专业技能培训、激励与考核和灾后心理干预等方面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重点从推进志愿服务改革、开展专业化救援技能培训、增强应急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加强灾后志愿服务的心理干预等方面提升应急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应对思路.
  • 摘要:西安是中国西部重镇,陕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质上其跨越渭河盆地中的西安凹陷、临潼—蓝田隆起、固市凹陷、咸阳—礼泉凸起的交接部位,构造活动强烈,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市面积的71.58%.做好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西安国民经济发展,是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笔者回顾了"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建设情况,结合典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案例,探讨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了西安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建设的6项主要保障措施和"十三五"期间的5项重点工作.
  • 摘要: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加强应急管理中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是政府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公共安全网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应急管理和政府公信力两者内在契合,相互作用,关系紧密.当前,中国应急管理中存在政府公信力弱化问题,主要包括政府应急理念公信力弱化、政府应急行为公信力弱化和政府应急机制公信力弱化.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其中,政府理念层面: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权力规制"理念、坚持"公众参与"理念;政府行为层面:加强政府应急组织主体建设、加强政府应急人员素质建设、加强政府应急行为能力建设;政府机制层面:建立健全应急预防机制、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和建立健全应急问责机制.
  • 摘要:自2003年起的10多年来,中国应急管理的研究在数量上逐步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应急管理的基础性研究、开创性研究和延伸性研究都取得长足进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对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要求,以及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客观上要求中国尽快建立起一个稳定安全的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当前大数据正在改变世界,而数据收集和分析则是提升应急管理功能的重要手段.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应急管理效率、节省成本和减少损失.中国需要在大数据战略、大数据开放政策、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形式等方面做出部署与探索。作者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大数据的投入,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摘要: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完全示人,也进入了实施提挡加速期.但在全面启动"一带一路"战略前,从国际、国内两个环境来看,还有很多的风险和挑战,如不全面预判和审慎处理,结果可能会是雷声大、雨点小.要化解这些风险,从定性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十大对策建议,其中包含国别层面的区分"四类国家"和技术层面的制定"三个指南",以期提前预防和化解安全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尽早消除不确定性,确保"一带一路"战略稳定有序推进.
  • 摘要:本文以玉树地震处置中省电力公司对某民营电建企业征用实例为考察对象,阐述了中国电力、水利、交通、通讯领域普遍存在的以公共企事业单位为征用主体的征用行为,通过其法律内涵、特点和法律规制重要性的论述,提出了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浅显思考.在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时,可在该条后新增一款,明确公共企事业单位在应急处置中享有特殊行政征用权。《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修改原则上应该规定公共企事业单位在其经营范围内、在政府应急响应涉及的地理空间和应急处置阶段的时间内,授予其行政征用权,确立基本补偿原则。针对中国应急法制立法体例现状,从立法经济性角度考虑,单行制定《行政征用法》,统一、体系化制定行政征用制度,既凸显立法对这种强制取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使用权的公共权力特别规制与约束,也便于彰显立法效率。《行政征用法》列单章规定主体为公共企事业单位,在应急处置阶段实施的特殊行政征用制度,具体规定这种行政征用的特殊规则,包括征用启动的时间、空间条件,公益性及公平补偿原则,补偿资金、补偿实施主体与公共企事业单位分离原则及其他具体规则。
  • 摘要:企业在灾害管理中作用的凸显,使公私伙伴关系成为世界性发展共识,基于公私伙伴关系的灾害管理体系建设因此成为全球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灾害管理中公私伙伴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做的是提高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培育企业参与灾害管理能力.这离不开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引导与支持.目前中国企业参与灾害意识相对薄弱,能力不强.中国政府需要从法律、政治与社会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与帮助,为企业参与灾害管理创造良好条件,以逐步走出政府中心的传统灾害管理模式,迈向政府、社会与市场多元共治的现代应急管理道路.
  • 摘要:近年来,中国因"邻避项目"建设引发不安定事件呈增多趋势.当前,政府对"邻避项目"建设中,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刚刚起步.对"邻避项目"应急管理研究大多停留在学术领域,针对实际工作探讨疏导措施,提出对策建议的情况还较少.笔者对中国"邻避项目"的主要特点、社会参与者心理动机、政府应急管理基本原则和具体应对处置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 摘要:文章围绕现有预案在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灵活应对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预案"建设,从"智慧预案"的内涵谈起,构建其在感知层面、互联层面、智能层面的整体架构.文章重点论述了"智慧预案"建设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统筹管理机制建设、响应程序的标准化、响应程序的快速生成与动态调整方法、响应程序的时效性评估、响应程序的执行风险评估,以及培训与演练的规范化.以"智慧预案"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中国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