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九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
第九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

第九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广西贺州
  • 出版时间: 2015-11-27

主办单位:全国教师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第九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自2001年起,凯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办培养本科生;2006年学校升本以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始独立招生。该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最多的专业之一。经过近十年的本科办学,凯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走出了一条以“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为主要特色,以“突出师范教育和指导中小学校本研修”为主要亮点的专业发展之路,凯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在原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之上,突出学生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数学文化修养,树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献身当地民族数学教育事业的信念。从学生进校起,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和相应的实践环节,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对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提高他们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中小学数学竞赛和中考高考解题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力等。
  • 摘要: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卓越型”幼儿园教师培养需要高校、地方政府和幼儿园形成的合力,构建高效的协同培养机制.为此,改革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设置“智贤型”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目标,实施全程化、多方位的师德养成教育,构建“智贤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完善阶段式、渗透式、项目式的专业能力训练体系,以及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提出要构建U-K专业实践共同体,实现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优化U-G协同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地方政府和幼儿园深度合作,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
  • 摘要:通过介绍唐山师范学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在探索二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从顶层设计切入,加强制度建设,探索破除阻碍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为抓手,统筹二级管理各项工作;以绩效管理为杠杆,鼓励良性竞争,激发教学单位办学活力;面向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鼓励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基础教育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就促使高师院校必须开展教师教育改革以满足基础教育的要求.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方向的地方师范院校,依托自身实际,适应新形势要求,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法,直接关系到地方师范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贯彻落实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以实习支教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成功模式.
  • 摘要:钦州学院在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依然承担教师教育重任,并以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诉求:优化整合课程,突出能力本位;注重教学创新,变革传统课堂;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互利双赢的实习基地,构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依托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应用型教学团队.
  • 摘要:2012 年我校成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立项,开始承担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工作.三年多来,我校始终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教指委的相关要求,举全校之力扎实做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融专业学位特色要求、全日制学前教育硕士培养规范及我校自身办学特色为一体的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开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发挥导师团队的协同效应,提升导师的整体水平,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严格学位论文的全程管理,重视论文的质量监控,注重全程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从师任教技育,积极关注社会评价,重视毕业生发展质量等措施。
  • 摘要:在设计地方高师院校学科体系转型的策略时,考察作为现实基础的学科专业发展现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便于数据的采集整理,笔者以白城师范学院作为考查对象,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战略重点做强应用性学科专业,巩固传统优势做精师范类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特色优势专业群,健全专业自我发展和约束机制,培育学科专业品牌和亮点,设立学科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国家和省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名牌专业的配套建设,提高学校的学科专业水平、核心竞争力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 摘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务工作的经历.要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要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因此,与基础教育密切合作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师范教育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滁州学院以长期的教师教育办学经验和深厚师范文化沉淀为基础、以安徽省教育发展战略和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确立了"服务地方,培养卓越基础教育人才"的教师教育定位,走与地方政府合作、与基础教育结合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走出了一条基于校地合作实践育人的教师职前教育的有效发展道路,构建起了高质高效的高等师范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的合作培养卓越基础教育师资的创新模式.
  • 摘要:赣南师范学院办学50多年来,始终高举师范旗帜,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特别是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传统,在我国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过程中,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着力打造教师教育特色品牌,构建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新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师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教师职业素养,构建融合化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教师技能的升华,深化基础教育研究提升教育科学水平,挖掘教师教育优秀资源,全面服务地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积极引领、示范区域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成效显著,有力支撑、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均衡发展。赣南师范学院已然成为赣南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中心。
  • 摘要:广西师范学院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63 年师范教育的办学传统,多年来为广西基础教育战线输送了一批批教育管理干部和一线优秀教师,是广西最早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和承担基础教育培训,开办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开展校地、校校合作,建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高校.近年来,学校更是秉承教师教育优良传统,主动应对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问题,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方面进行多维的思考与探索,探索广西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新模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校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推进教师教育研究与协同育人平台建设。
  • 摘要: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互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基于“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视野,提出了科学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引领,平台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载体,体制机制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保障,锐意创新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动力,作为转型中的新建本科院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的育人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与校企深度合作,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双赢”为目标,积极与企业沟通,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人才规格等方面主动听取企业建议,根据企业需求变化,结合毕节试验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真正把校企合作,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在贵州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逐渐形成了特色,为学校从新建走向新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摘要: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传统的师范院校综合化办学,使得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去专业化”问题凸现,产生理解的错位,纵观国际国内教师教育发展和改革动向,构建开放的教师教育模式成为主流,复归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源成为新的课题,提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既要吸收教育改革的历史教训,也要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允许并鼓励多种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倡导特定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模式,但不能强求步调一致、全面跟进;要进一步增加中小学的教师聘用自主权,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师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大学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真正满足需要、表现专业的中小学教师;大学要借鉴ATE等其他教师教育模式的特点,以面向实践为方向,积极探索,完善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政府要进一步开放教师教育市场,探索允许中小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专业培训集团等主体涉入教师教育的机制。
  • 摘要:通过介绍“大课程与大教学观”即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理念,基于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上述认知,我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系统化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经验。
  • 摘要:通过介绍地方本科高校的内涵及分类,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的现状及挑战,提出以“分类建设”为指导,推进人才培养卓越化,以“基础教育助力”为依托,推进人才培养特色化,以“高校联盟”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共享化,以“互联网+”为平台,推进人才培养信息化,以“东北亚经济圈”为平台,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以“地方社会服务”为契机,推进人才培养市场化等建设策略。
  •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专业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服务地方能力不强等问题,高校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就是要结合专业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在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本校或同类院校其他专业提供改革示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针对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合理选择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路径,提出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做好试点专业的顶层设计,对接区域行业产业,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彰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 摘要:对于长期参与教师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在师范教育规模还将慢慢缩减的形势下,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潮流中,如何加强农村学校师资的培养,如何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为此,我校以教育公平为指导理念,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探索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之路。教师教育是我校的传统优势。我校自1943年建校以来,一直从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2006年升本成功之后,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本科院校;我校的教师教育不仅为地方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质师资,更为大量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强调人才培养质量,为农村教育输送优质教师注重问题导向,为农村学校培训教学能手,坚持支教传统,培养服务农村教育的专业精神,为避免同质化倾向,我校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规划问题上,注重特色专业的遴选与打造,把具有良好基础、社会需求量大的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扶优专业予以重点建设并启动了小学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被赋予诸多新的意义与内容,在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等方面更具创新性与个性化的特征.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这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为例,探讨地方院校在诸多内外部转型动因的推动下,积极展开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要创新现代教师教育模式,建立多元化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特色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白主专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习体系等策略。
  • 摘要:三分之一左右的新建本科院校是从师范专业院校升格而来的.在学校整体转型发展、师范专业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师范教育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成为学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邯郸学院是在合并四所师范院校基础上产生的新建本科院校,师范是其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基因与特色.在发展师范专业方面,邯郸学院通过深入思考,进行了大胆改革,构建“1+2+1”应用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建构“四个并重”的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成立劝学书院,构建个性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布局,落实配套支撑,开发实验实训实习资源,建设教师教育案例库,成立教师教育专门机构,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
  • 摘要:黄冈师范学院作为一所百年师范老校,拥有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在国家大力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宏观背景下,为适应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实施“1+2+0.5+0.5”“四段”培养,实行“双模块课”交叉培养,“双导师制”跟踪指导、“双基地练”强化实践、“双建制班”资源共享等“四双”个性化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爱教乐教、奉献教育”的思想基础,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激活学生创新基础教育的潜质,取得初步成效.
  • 摘要:鉴于皖西学院升本后走综合化、应用型办学路子,加之办本科教育仍处于初期阶段, 由中专、大专向“大学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在种种困难与矛盾中,师范教育明显存在被边缘化和弱化现象。2007年,学校领导提出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深化教师人才培养改革,“做精做实”教师教育的发展思路,开启教师教育改革历程。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非智力素质培养,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的“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法;坚持学校统一要求与保障,各学院分头实施培养的“统分结合”运行管理模式。
  • 摘要: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未来小学卓越教师将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由于小学全科教师较早实践于我国中西部农村教育,其往往被简单界定为胜任“全科教学”.而面向未来的小学全科教师,实则有其自身的价值诉求,即推动小学回归知识、兴趣与人性的启蒙.适应启蒙教育的需要,小学全科教师应在能通识、学科及专业三个维度建立起能力表征,以“全人理念”、“全景视角”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 摘要:地方高师院校的根本任务,主要就是为地方建设发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边疆民族地区山区面积比重大,地方高师院校的根本任务主要就是培养乡村教师.楚雄师范学院地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培养乡村教师中立足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师范教育的现状,重点针对乡村教育师资培养的薄弱环节,以实际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构建了整合连贯型、全科型、分科型三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体系,培养多类型的师范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 摘要: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小学间的院校协同是大力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关键与瓶颈所在.它往往停留于协议或口号,难以真正有效落实.多年来,我校坚持主动深度介入地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变革,积极构建合作研究共同体.在推进合作中小学内涵提升和教师发展的同时,“反哺”我校师范生的培养,主动深度介入地方基础教育实践变革“反哺”我校师范生培养的院校协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不是单向度地要求中小学可以为师范生培养做什么,而是先考虑可以为中小学内涵提升和教师发展做什么,“欲取之,先与之”。协同基于双方参与人员相互间高度的信任与了解,情感因素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双方参与人员的情感与信任,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机制,如双方的联络机制、定期召开的校长联席会议、实践导师制、微实践课程、项目责任人制度等。将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研究、变革过程融为一体,将中小学各种研究资源、教育资源转化为师范生培养的教学资源。
  • 摘要:“校长国培计划”是教育部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而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保定学院作为承担此项工程的机构之一,自2013年以来,积极践行理论引领、案例示范、任务驱动、重在转化的培训理念,探索出了“四三二一”校长国培模式,即构建四个环节,搭建三个平台,创设两个环境,成就一个梦想。经过几年的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校长国培计划”的培训质量,校长们参加培训后,对学校育人文化的思路清晰,而且能够带领大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设规划,并带领师生逐步实施。大家普遍反映,参训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个人魅力也有所增强,逐渐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 摘要: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渠道,加强合作办学,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兰州城市学院升本以来,积极寻求对口支援、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和国际交流,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出“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国际化办学、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深化、扎实有效,今后我校将以与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深度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际校企交流合作,创新学校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学科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相互促进,为实现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而奋斗。
  • 摘要: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大势报趋,但应用型办学对地方本科院校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势必要经历阵痛.文章结合西昌学院应用型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从应用型办学的理论研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审视学校定位和发展思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产学研服务地方能力、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办学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保持或提升应用型转变后的学校的地位,转型发展不搞“一刀切”,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加大应用型转型的经费投入,真正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 摘要: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开放化、市场化、一体化的新趋势,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本文以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为例,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地联动机制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该基地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应当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建立校地联动机制,努力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基地校地联动机制的建设与实践,着力解决校地共建中最关键、最艰难的问题,通过行政管理、教育研究、培养培训三个联动机制的建设,实现了“双向延仲”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即基础教育提前参与准教师培养,高校延伸服务基础教育,从而提高了教师教育的质量,促进了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 摘要:培训是幼儿教师职后发展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主要平台,要科学地有效地发挥培训功能和利用好培训这个平台,必须要研究培训内容即课程.教师培训是分类分层的,因而教师培训课程首先应根据培训的教师类型和层次来设计,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不同类型和层次教师的职业能力来设计.文章从分析教师职业能力内涵和幼儿教师三个层次水平的能力要求着手,按照“国培”的目标任务、学科知识课程、技术方法课程和职业活动课程四个维度初步构建了三个层次水平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 摘要: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阶段,特别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深刻变革和转型的发展时期,具有师范办学传统的地方高校如何保持定力,重塑教师教育发展优势和文化是重大挑战.文章以济宁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院校激活教师教育改革的历程与举措,提出要统一认识,提高教师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找准切入点,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改革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学院建设,创新培养模式,体现不同层次和专业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完善课程体系,设置“领域十模块十科目”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资水平,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等措施。
  • 摘要:本文针对地方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近三年实施的卓越中学生物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就地方院校卓越中学生物教师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三体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学生管理、人才培养改革措施、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等提出一些见解,并提出在卓越中学生教师培养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和实践中解决,建立有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特别是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协同,做好所在地区中学生物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数量的调研,科学预测教师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做好招生培养与教师需求之问的有效对接,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到教师参与到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来,如何能兼顾到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对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的需求是不同的,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摘要: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的发展遇到了政策性、体制性和学科性障碍,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结构性、适应性、专业性问题,需要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建设教师的培养、培训、专业水平提升的平台和资源体系,促进教师职前与职后培养一体化模式,肇庆学院乡村卓越教师“U-G-S”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整体设计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开放模式原理,建立乡村卓越教师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能够组织多方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多层面推进协同机制、有效运行的育人平台。
  • 摘要:本文以赤峰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为例,介绍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经验.近年来,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赤峰学院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做好需求调研,实现服务地方功能;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新型教师教育课程;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实习环节等.在改革实践与探索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优质实习基地欠缺;实习学生实战机会较少,师范技能锻炼不足;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基本功和素养需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生源整体质量逐步下降等.
  • 摘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内地通往藏区的门户——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这里是安多藏区民族宗教文化中心,于2007年先后开展了十项内容的两轮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实施课程平台改革,三学期制改革,职业技能训练改革,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以及课堂教学延仲“五个环节”改革等改革措施,我校将抢抓机遇、适应需求、提升内涵,以育人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适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摘要:通过介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我校推进教师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做法,包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兼顾办学成本,及时调整师范类专业方向,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范技能训练,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稳定提升,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教师教育技能较强,教学取得较好成效。
  • 摘要:本文首先对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进行了辨析,然后阐述了教师在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乡村教师在农业时代和当今信息时代的特殊作用.本文指出地方院校是培养乡村教师的主要机构,为了培养优质的乡村教师,湖北工程学院在教师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入持久的卓有成效的改革.本文提出要深化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改革,培养优质乡村教师,必须对地方院校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重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和专业能力.
  • 摘要:广东惠州学院的“校地联盟模式下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计划”是“广东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及“广东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本情况,然后就该专业在“校地联盟”协同培养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所进行的若干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介绍,最后也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地方本科院校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提出要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教育局、中小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协同培养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创建创新教学研究中心,为高校师生和中小学数学教师产学研提供平台,继续完善卓越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开展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或科技创新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进,以赛促就业。
  • 摘要:教师资格统考更给教师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教师教育的专业独特性和优势可能被消解,面临着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但是对于普通师范院校,尤其是面向农村教师培养的地方院校来说,短时期内不可能走上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层次的路,本科层次的师范生仍是其主要培养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只能另寻出路,提出应呼吁将教师教育经历作为教师资格考试的前提,开展专项研究并加大投入,强化专业性和地方性,调整课程体系,抓牢教师职后培训,同类院校加强合作等措施。
  • 摘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师范院校,一直秉持“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的百年师院传统,以切实促进海南基础教育发展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海南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多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积极把握社会需求,坚持做优做强教师教育专业,强化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前沿相结合,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探索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面对“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能够与时俱进,坚持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需求,注重产学研结合和转化,以教学研究推动改革实践,探索构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生态。
  • 摘要:本文以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会员单位为研究对象,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师范教育类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现行教师教育机制与体制满意度、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中专业与课程设置及教学、教师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等六大方面进行了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继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肩负教师培养的使命担当,为此,内含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做到:实施“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推进职前教师的精英化培养;在转型发展中坚守教师教育的传统,进一步打造精品师范;丰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职前教师培养质量;走应用型教师培养之路,推进实践型教师教育;突出教师教育组织与机构的地位,推动教师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
  •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地方高校依然承担着为本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任务,但是许多高校在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结合榆林学院在校地协同培养教师教育专业人才方面的做法,学校以校地协同培养教师教育专业人才为抓手,从课程建设和改革入手,通过不断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模式、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进行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 摘要:本文从慕课产生背景和思想基础的分析与思考出发,探讨慕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慕课有其特定价值。我国高等教育引入慕课有其必要性,但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难以达到普世普适的境界,应扬长避短。为使我国的慕课良性发展应深入研究慕课的发展规律,坚持实事求是,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慕课发展之路,办出特色是大学生存和发展之道,改变高校课堂教学范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面向慕课的新课程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自身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 摘要:构建人文引领的课程体系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市场需求、学生自身发展和就业三者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人文引领的课程体系由实践平台、通识课程、学科课程、职业课程和隐性课程等五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指出无论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满足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构建人文引领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都是必要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过人文引领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人文引领的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也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如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学科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但也可以渗透人文精神;职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获取职业、适应职业乃至创造职业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隐性课程则通过有形的自然环境和无形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实现精神上的自我领悟、自我生长;实践平台一方面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提供现实环境,另一方面则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活动空间。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