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1气象影视与传媒委员会技术交流会
2011气象影视与传媒委员会技术交流会

2011气象影视与传媒委员会技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1-05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会议文集:2011气象影视与传媒委员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天气预报节目兼具了新闻、资讯和服务性的特点,而在日常节目的编导与制作中,借鉴报纸或电视新闻的报道与制作方式和新闻传播的理念,突出其新闻性的特点,将更有助于吸引观众的关注,使气象信息得到更有效的传播.本文从实际工作和实践经验出发,列举了大量的工作实例,对比分析,就如何凸显气象信息的新闻性,需要节目编导人员具有新闻的敏感性和嗅觉,对天气发展及其影响力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学会一定的新闻包装手法。常备一双“新闻眼”,对比、关联、总结,透过普通事件的表象,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 摘要:由于演播室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内容相对单一,员工对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的厌烦与不满,抑制由工作专业化衍生出来的工作劳损率、疲倦感的上升和工作动力及生产效率的下降,使岗位轮换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对岗位轮换制的价值与作用,以及在轮换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方案,即建议部门在制订与实施岗位轮换计划时应坚持如下三个原则:(1)用人所长原则。在制定岗位轮换制时,应制定详尽的长期计划,要避免盲目轮换,而是根据每个制作人员的能力特点和兴趣个性统筹考虑安排,在内部人员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提高制作人员使用效率。为了保证部门内部的相对稳定,岗位轮换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范围大小可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决定。(2)自主自愿原则。虽然岗位轮换制可提高制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但因具体情况的不同,效果也各不一样。对于被动安排岗位轮换的人员,调动之前要征求管理人员意见,对于不愿意换岗位的人员也不要勉强。(3)合理时间原则。岗位轮换有其必要性,但必须注意岗位轮换的时间间隔。以上三个原则是为了避免岗位轮换中的盲目性。
  • 摘要:面对我国电视体制改革与频道专业化发展的逐步推进,数字付费频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生存,就必须建立频道品牌形象.本文选取中国气象频道作为案例,分析其品牌建设需要考虑的两方面重要因素:频道定位和品牌内容,以此来论证只有提供给特定受众需求而其他媒体无法满足的电视产品与服务,才能形成鲜明的差异化优势和专业壁垒,为气象频道赢得发展空间和收视份额.
  • 摘要:电视节目已由传统的录播转向更多的直播式播出,中国气象频道也加大直播节目的力度.根据目前广电技术发展的方向,提出气象频道省级本地直播体系的建设思路,从演播室直播系统设计到卫星数字直播车的技术方案,逐步实现气象频道本地插播节目的直播常态化,提升省级气象部门的节目制作及气象应急服务能力.
  •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势不可挡,传统电视传媒受到巨大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象影视事业的发展.作为主要依赖传统电视媒体传播的气象影视来说,要应对观众对主动性、个性化、随时性、不受空间影响的气象信息需求,依托新媒体技术、手段与方法,抢占新的市场,以弥补电视媒体受众的流失.气象影视应发挥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精心谋划气象影视节目;融合新媒体传播优势,构建全方位的气象影视传递途径;深挖新媒体内涵,提供现代气象影视个性化服务,变挑战为机遇,以此获得快速发展。
  • 摘要:新媒体带来的资讯传播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面对机遇与挑战,气象影视可以凭借哪些新技术做好服务,又能给受众带来哪些新体验,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气象影视可以通过应用新媒体终端技术,增加节目新功能;利用新媒体的通用标准,增加节目开放性;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加强个性化服务三个方面,在新媒体时代甚至是全媒体时代,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亮剑走江湖.
  • 摘要:新媒体对于气象服务发展已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入手,提炼了新媒体开放性、互动性、实时性、在场性、差异化、个性化和盈利模式多元化等的特点,总结了当前新媒体对气象服务的影响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多元化、发布及时性两方面,但仍存在着渠道单一、互动性不强、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研究认为,从内容服务向平台服务转变、打造多元化内容产品、积极应对突发性天气事件将成为未来气象服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 摘要:随着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媒体出现多样化、网络化、立体化的格局.本文结合福建省气象影视节目管理及节目创新研究和广告多元化营销模式,探讨在多样化气象信息传播下的电视气象节目管理和营销.
  •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影电视行业中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需求也随之膨胀.电视节目不光要有内涵,而且要有较高的视觉效果,才能吸引住更多人的眼球.3D电影这一新鲜事物的推出让越来越多的人对高科技视觉享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之而出的3D产业链也紧随其后,3D电视的推出为电视节目开辟了一条新的创新之路.本文着重介绍3D电视技术以及3D电视的发展给中国气象影视事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技术发展的洪潮中不是谁都有机会与时俱进的,只有把握住机会,才能成为技术革新时代的弄潮儿。而3D电视节目的出现势必要造就许多“时势英雄”,中国气象频道应该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抓住机会成为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奇兵。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气象宣传的要求不仅仅是天气预报,气象新闻报道由于其专业性、准确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等特点越来越引起观众的关注和信赖.本文结合笔者作为气象主播及气象新闻现场记者的亲身经历,探讨记者型气象主播的角色定位以及现场报道对气象主播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现有气象节目中图表的制作和应用的现状,并提出了制作复杂和包装简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阐述Morpho3D系统在自动数据链接和三维图形渲染方面的强大功能,来详细说明利用该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气象图表产品的制作.最后,重点分析该系统在制作气象图表产品上的技术难点,介绍图表所用数据的输入格式转换以及图形模板设计思路和方法.
  • 摘要:在电视媒体包装的视觉形象语言中,图形和文字的概念都很重要.把具有可视性的图形、文字和其他视觉元素以某种方式编排在一起,应该说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内容.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包括海报、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报刊杂志、企业视觉识别设计、展示设计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设计,更多的包括了电视、多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进行造型性的艺术表现,从而传达给人的眼睛,指出图形与文字设计在创意上都要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图形作为视觉语言元素,它的最终目的总是在追求醒目、突出的视觉效果。文字的视觉语言交流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无论是可读性强的文字,还是图形化了的文字,在它实施自己的视觉语言交流作用的时候,更是直观明了。也就是说,图形与文字设计要想在创意中更胜一筹,就应该有自己的个性魅力,虽然我们并不提倡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但是,所表达的东西至少能够引人人胜,让人耳目一新,有心灵的撞击或购买的冲动。更不能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否则转来转去,即使原本是一个好的创意,此时也就一文不值了。在信息社会,速度与效率永远都在第一位,设计也极讲求效率。因此,图形与文字创意设计在构图上、造型上都要避免引起观者的理解偏差,而且创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有效程度;反之,信息传播的有效程度又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图形与文字作为视觉交流语言和承载信息的载体,在追求信息传播效率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是关乎环境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媒体报道的热点问题,气象媒体对这一问题的报道具有专业优势,应利用这一优势弥补社会媒体对气候变化问题报道的不足.文章首先分析了气象媒体在报道气候变化问题中所具有的专业优势,在此基础上,对气象媒体如何利用专业优势策划气候变化报道的内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点方向,并进一步对气象媒体如何利用专业优势实施气候变化问题的报道进行了探讨.
  • 摘要:气象影视广告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活跃起来的新兴产业,一直都以其收视率高、广告效果显著、收视群体广泛等优点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也是保证气象影视服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本文根据CRM理论的核心理念,通过对在广西气象影视节目投放广告的客户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的建议和对策,包括不断更新客户服务的理念,不断完善客户服务的机制,不断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强客户服务工作的效率。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在Java/J2EE平台上开发气象影视增值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湖北省气象影视中心节目资源、客户资源、广告合同等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为相关工作人员获知增值业务相关信息提供了便捷通道,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气象影视增值业务管理规范化和流程化的方法.
  • 摘要:为了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全面及时地掌握各地发生的天气实况和灾情,辽宁省气象影视中心建立了灾害性天气视音频信息采集传输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取辽宁气象灾情的影视资料,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气象灾害实况,为电视气象节目提供内容丰富的视频素材。同时为灾害的评估、灾害的科学防御提供有力的参考,也为开展气象防灾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供第一手的影视资料。
  • 摘要:气象节目制作中的声音录制和处理,往往不太重视或被忽略,事实上,音频和视频在电视节目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通过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在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中声音录制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声频率特性,调音台的三段均衡器,各频段人声表现,并整理了气象节目声音录制常见技巧,并指出一个优质的人声加上制作人员精心的录制,可以大大提高气象节目的感染力,具体工作中,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应用,才能保证在各种情况下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
  • 摘要:本文从利用大洋高清系统改进城市预报中遇到的视频格式问题入手,分析了视频格式的组成,并且详细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格式,总结了一些使用大洋系统制作城市预报的经验,指出在制作中,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电视制式是Pal制的,而常用的设计软件通常是国外的软件,所以一定要注意生成的视频一定要是Pal制的而不是N制的。而对于苹果的视频格式,它其实是有两种后缀的,一个是.mov,一个是.qt,要注意的是大洋支持的是苹果的后缀.mov。当然,如果给你的是.qt视频文件时,只需要将后缀改成.mov,因为这两种后缀是通用的并不改变视频文件本身属性。而且,大洋本身的解码器并不支持苹果的视频格式,要安装苹果的播放器之后,才能支持。
  • 摘要: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日益普及,无疑使媒体资产管理成为媒体行业中日益重视时代的产物.通过媒体资产管理可以使节目资料这一丰富的、潜在的知识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以便更好适应这一行业激烈的竞争状态.媒体资产管理正在成为影视行业今后节目生产的重要支撑和市场运营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必将给整个传媒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全面的增长点.笔者通过对目前华风集团媒资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具体情况与各大电视台及相似单位对节目资料、媒体资产使用状况进行了比对,发现若能更好地利用节目资料、在目前"三网融合"、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传统媒体从广播电视单一角度的运营思路走向组合形式的全媒体思路,媒体资产将渐渐完全发挥效用.
  • 摘要:由于对纪录片的认识以及大众文化的需要,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题材的选择、观察角度到结构方式、主旨意义等都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在近代的纪录片创作中,一直在重结构轻过程,重结构的静态完整性,忽视动态的开放性,以及画面构图、剪辑艺术等诸多方面上绕来绕去.导致了中国纪录片收视率低,受众少的现象.当代的纪录片应该放弃精英文化、英雄主义等束缚,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为原则来拍摄.中国的纪录片想要有大的突破就必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研究受众的欣赏口味,从细节上下功夫,重视细节,挖掘细节.用细节感染观众,这就要求纪录片的创作者应具备开放式的多向思维方式,将感性的深入调查与理想的宏观拍照相结合。为观众的思考提供全方位的、完整的信息体系。纪录片不像新闻节目是一种“易碎品”,纪录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视听文化产品,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将会蕴含着无限商机。在全球气候异常的大趋势下,气象纪录片势必要以更好的姿态呈现给受众,让受众更深切地体会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并激励大家节能减碳、随手随时做环保,拯救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
  • 摘要:本文从实践的角度,讲述了自然灾害纪录片的一些创作经验,并探讨了在节目中如何讲述故事,设置悬念,以求充分展现防灾减灾理念,唤醒人们的安全意识,指出气象影视部门与省安全生产监督、水利、公安等各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和避险知识科普宣传教育的合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 摘要:"12121气象信息语音应答系统"的服务方式是用户主动拨打"12121"语音电话,选择所需要的信箱收听感兴趣的内容,此应答记录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情况,本文通过电话应答记录,分析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并由此得出各个季度公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结果表明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迫切程度各季节相差较大,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天气变化较大、天气恶劣时,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较旺盛;相反,秋高气爽、天气宜人时,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减少。公众对气象信息内容方面的需求在不同的季节保持一致,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始终是公众最关心的,而生活指数预报、上下班天气及其他城市的天气则很少有人关注。各信箱的平均拨打时间,各季节变化不大,与气象信息内容本身的长度成正比。
  • 摘要:本文对比当前主流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几个应用案例,就如何利用网络视讯、3G等新媒体技术拓展中国气象频道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尤其是重大天气新闻事件现场直播报道,提高报道响应速度,在技术、节目形式、可行性方面进行探讨和尝试.
  •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电视气象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创新提出了想法,包括节目形式创新,节目内容创新,表现手法的创新以及增强互动性,只有制作出老百姓喜爱的电视气象节目,只有跟上老百姓口味变化的步伐,才能真正地做到丰收。
  • 摘要:本文从我国气象部门传媒现状与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势,阐述进行跨媒体融合报道气象新闻的必要性,并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做好跨媒体融合报道进行了论述,指出媒体融合报道是新闻媒体以受众为中心的积极尝试,为受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新闻报道,以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减少新闻采集成本,让新闻素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气象部门应当考虑成立专门的宣传中心,整合现有的各种媒体和宣传队伍资源,积极尝试媒体融合方式进行气象新闻宣传报道,提升气象工作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 摘要:本文就全运会报道中华风记者的新闻报道技巧,结合自己工作中新闻采写经验和新闻理论知识,对电视新闻采写中的部分职业技能、职业技巧进行了探讨和论述,阐明了在电视新闻采写过程中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采访时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营造良好采访氛围、提问题要有针对性、注意细节;外镜主持要注意配合,多在"运动中"完成主持,使外镜主持内容更加丰富.
  • 摘要:通过简单回顾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主持风格的更迭发展变化、围绕观众问卷调查显示结果来简单探讨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元素"的作用;较为深入地探讨适合时宜的可行的风格发展道路,从而做到主持人性化,节目人性化.
  • 摘要: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新媒体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和需求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很多电视栏目都在不断尝试为节目改版,本文尝试从这些角度出发,以《午间天气预报》为例,提出节目改版应当目标明确——存精华、去糟粕,不是全盘否定,盲目改版,观众本位——一切从观众需求出发,“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均不容忽视,电视节目是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物体,正因为有了人的存在,才被赋予了情感的因素。节目改版也只有真正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在探索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才能真正走到成功的彼岸,节目制作人员必须实时了解不同时期观众收视心态的变化,掌握其收视心理的演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调整,源源不断地为节目注入新的活力。
  • 摘要:本文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解说词被广泛使用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电视解说词所带来的弊端,阐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灵魂,不应该被解说词的文本框框所束缚,不应该依赖于电视解说词;而是应该在节目中融入个人即兴的智慧,让即兴成就与众不同的主持人,进而成就与众不同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国气象频道应该拥有自己的电视气象脱口秀节目.
  • 摘要:记者是新闻传媒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记者的采访是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采访不同人群、如何提问、如何通过采访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是其职业水准及职业道德的展现.本文通过在全运宣传报道中,记者针对不同人群所采用的不同采访形式,对采访技巧进行了浅略的论述,事先预约领导专家,采访中注意细节、注重大政方针,突击采访要胆大心细执著,采访中再现当时情景,挖掘人物内心感受,采访是一项既简单又困难的工作,如果记者只是把他所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简单描述并记录下来,这种采访谈不上技巧,所采写的新闻也就谈不到深度与独到之处。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记者才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新闻消息,才有可能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
  • 摘要:在我国,各种类型的儿童电视节目已经百花齐放,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但儿童电视气象节目却不多,如何发展儿童气象节目,不仅要对儿童节目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更要结合具体节目题材,笔者做为节目的编导之一,参与了《小小气象站》的策划,包装,制作等全部工作,认为优秀的儿童电视节目,应该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贴近儿童心理状态,把握儿童思维方式,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寓教于乐,将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交融,成为儿童知心的朋友。儿童气象节目虽然看起来题材较窄,节目形式较小,但是只要认真思考,它一定能搭建出更为宽阔的舞台,编导应该把握好气象与儿童节目的结合点,抓住气象行业的优势,让儿童气象节目成为影视行业中一枝独秀的栏目。
  • 摘要:随着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创新,一些电视节目已经不仅仅是主持人的舞台了,各类嘉宾,以及观察员正在慢慢的兴起.本文从分析员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对气象节目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一些针对分析员的创新构想,包括在节目中寻找矛盾,走出演播室,感受天气,扩展沟通平台,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信息传达给更多的人,以期待电视气象节目能够对观众更好的服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气象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数字和符号上,越多的人更希望了解这结果背后所蕴藏的世界.如何让普通民众真正了解气象,走进气象,并让气象在其生活中发挥更多作用,针对这个话题,从传媒的多个角度具体提出了策略,开设展台,与专家面对面,定期制作发放气象宣传册,包括围绕当季气象与生活、热点气象全面解析、当季气象灾害预防等话题展开,这种更具时效性的内容,会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增加群众对气象传媒的好感度,更是让气象传媒立足气象、服务大众的一个可行方案。策划要推出“气象微博”,通过它,大众可以自由发言、积极探讨、对话专家、分享气象美图等。另外,除了基础服务,它应当更为重视高端服务,针对气象热点话题有专业的跟踪解释,并服务于自身兴趣爱好或由于其工作特质而对气象有特殊服务需求的一类人群。“气象微博”如今已纳入行程,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气象传播者。
  • 摘要: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电视栏目,将电视天气预报融入在各民生新闻版块中,使得传统的天气预报节目获得了发展.本文从湖北当前主流民生电视新闻下特色天气预报节目入手,通过对策划及定位、日常运行及品牌树立、发展及反思三个方面分析了民生新闻范式下的天气预报节目,总结这一特色天气预报的成功经验,探索发展之路.
  • 摘要:一套电视气象节目的优劣应该是它整体水平高低的结果,谁的预报准确,谁的节目形式吸引人,谁就能赢得观众,才能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处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准"、"广"、"细"、"俗"、"像"、"动"、"讲"这七个方面出发,探索了电视气象节目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指出在当今竞争的社会,打开电视,中央台、兄弟省市台的天气预报节目随时可见,谁的预报准确,谁的节目形式吸引人,谁就能赢得观众。电视气象节目只有通过准确的预报,周到、细致的服务,精美的包装,新颖的形式,主持人生动、自然、贴切的讲述,才能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准”、“广”、“细”、“俗”、“像”、“动”、“讲”这七个方面是一套气象影视作品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种综合实力也是气象影视和其他媒体竞争强有力的竞争力所在。只有具备了这种综合实力,电视气象节目高的收视率和观众的高满意度就会越来越接近。
  • 摘要:本文分析了微博的特点、目前微博和电视媒体合作的现状以及微博应用到电视气象节目中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新频道合作开发新节目为契机,策划了一档以微博为依托,利用微博的形态和内容来做一档气象类节目.从节目构思、定位、内容等方面大胆尝试微博和电视气象节目有机结合的范例,微博与气象节目的结合,可以让微博利用电视气象节目释放它的传播力,而电视气象节目则可以借助微博展开观众互动,扩大影响力、增加收视率。
  •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日常电视气象节目制作中,编导应具备专业素养与自我完善、平衡专业性与通俗性、团队合作、沟通和协调、贴近生活、引发观众共鸣、善于创新等几个方面的意识,同时也简要探讨了目前电视气象节目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当今的电视气象节目已经成为集专业性、服务性、趣味性、新闻性、可视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节目,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电视气象节目编导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除了要有扎实的气象专业基础和基本的电视知识外,还要具备服务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与制作人员、主持人以及预报员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视气象节目的质量。
  •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日常气象影视工作,从电视气象节目如何为农业生产做好服务,如何为农村生活做好服务两方面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指出做好气象影视节目的为农服务工作,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站在气象为农服务新的起点上,电视气象节目,要能够切实为农民朋友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和农事建议,并重点关注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灾害性天气,提出防灾、避灾、减灾的应对措施,有效地指导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为三农保驾护航。
  • 摘要:2008年至今,气象频道本地化节目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过程,这是全国气象影视业的一次腾飞,也开辟了气象影视业发展的新篇章.在气象频道这个广阔的舞台,如何不断完善、提高本地化节目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业界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以往很多文章都是从内容建设方面探讨如何提升节目质量,本文则通过分析频道对各地的管理理念和职能,来探讨促进本地化节目发展的新途径,要在符合频道定位及整体播出效果的情况下,给地方制定一套制作规范。鼓励地方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去创作本地化节目。频道在无法实时监督各地节目质量的情况下,通过固定的考核机制,来实现频道对节目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地方工作的激励,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各地业务水平的提高,但这还远远不够,频道必须定期举办专业培训来帮助地方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 摘要:随着气象频道落地日常工作步入正轨和节目发展的需要,研发气象频道本地直播节目势在必行.本文就适宜进行气象直播的节目内容进行探讨,对广西气象影视开展电视气象直播提出初步设想,首先可以尝试的是演播室直播。邀请气象专家作客演播室,讲解天气趋势、天气预报;也可以由主持人现场实时播报最新天气实况和天气动态;与场外记者进行电话连线等。在直播条件未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假直播”的模式。虽为录播,但演播内容按直播来准备,主持人、专家、现场均调整到“准直播”状态,营造“真直播”场景。
  • 摘要:2008年,中国气象频道落地广西,2009年12月,中国气象频道广西本地节目实现插播.一年多来,广西本地插播节目充分利用其播出频次高、更新快捷的优势,及时为公众传递了各类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科普知识,较好地满足了新时期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本文通过总结广西本地插播节目防灾减灾服务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提升广西本地插播节目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新思路,包括丰富节目形势和内容,增强服务效果,做好灾害前期气象服务工作,做好灾害过程的精细化预报,重视灾害过后的总结提高,从而提供优质的防灾减灾服务。
  •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受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各地气象节目收视率下降,气象影视呈现出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新媒体竞争格局中,气象影视要想突出重围,既要了解手机、互联网等强势新媒体的优势以及对电视媒体的依赖,更要认清气象影视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的潜在优势,从差异化的内容服务、与新媒体对接、创新、数据库黏度与观众忠诚度等方面积极探寻气象影视在新媒体竞争环境中的突围之路.本文旨在对新媒体环境进行初步分析,思考气象影视在新媒体下的生存环境,探讨气象影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新媒介形式的合作——差异化内容服务,气象影视持续发展的后劲——创新,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激活沉睡资源,历史资料,变废为宝,用“数据库黏度”赢得用户忠诚度,合理提炼气象影视自身的优势,并把这种优势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新媒体传播和发展中,才能让这支具备气象和影视双重身份的团队,面对非线性的数字交互时代扬长避短,继续发挥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的作用。
  • 摘要:电视频道专业化和三网融合已成为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要想在新的环境下创新和发展,节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例阐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要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来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针对节目定位,提出了打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的思路.
  •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气象影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每一个行业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因为掌握了人才,就等于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思想,也就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性的动力.本文针对气象影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体系,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系,为职工创造优质、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断创新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机制,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制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等策略。
  • 摘要:本文以多年从事气象影视广告营销工作实践经历为背景,结合丰富的成功案例,从攻关、动态营销、价格、联网整合、谈判等五个方面来探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营销策略,对影视广告的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气象广告征集人员不断加强广告市场营销工作;不断调整营销思路和策略,争取更多的广告业主根据他们自身的实力来投放广告,在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显现气象影视广告的商业附加值,为气象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气象节目主持人是媒体中极为重要的公众形象,也是天气预报节目连接观众最直接的桥梁.气象主持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某一气象栏目的形象,是天气预报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观众对一个节目的印象首先是从主持人开始的,对主持人的印象一开始是以视觉为主,主持人最好是一亮相就能立马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有具备了良好形象的主持人,和节目融为一体,她的个性特质和艺术魅力才能展现得更加充分,更能被观众接受和喜欢.
  • 摘要:服装是一种含蓄地表达某种意义的语言符号.它以色彩、款式、质料三要素构成一种特殊的造型语言,发挥着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作用.作者通过自己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服装款式、色彩、风格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着装技巧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主持人的服装造型,应充分考虑到节目的自身特点,服从节目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主持人更好地成为节目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创作的实践经验,论述了气象节目片头动画创意的思路及各种创意点,并举例说明各种创意的表达手法,指出片头中处处可以创意,但是多方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难免会顾此失彼。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出一个正确的取舍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创作者要做出各方面的权衡。创作出优秀的片头不是件轻松的事,但是片头创意的挖掘,有时却是件有成就感的事,创作者就这样痛苦并快乐着。当创作者敞开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完成每个画面,应该能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所在。
  • 摘要:广西根据本地特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气象科普本土化传播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广西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网络和科普宣传牌以及宣讲活动等方式进行的科普本土化传播实例,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传播品质,考虑日后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其一,继续加强调研,深入研究受众心理和受众需求,改进传播策略和传播方式,将更多直观、通俗、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其二,加强多媒体整合传播、多种科普形式有机结合。其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增强受众在科普传播中的能动性。
  • 摘要:灾难题材影片在提供给大众娱乐的同时,能够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本文在针对影视主打群体观片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外灾难题材影片制作水平上的差距,指出构成差距的具体元素,为提高我国同类影片的制作水平、提高利用电影成为大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教育手段的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 摘要:量身定做的电视《天气预报》收视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经由独特的统计分析后,能揭示该媒体的传播优势,并能为广告营销提供精准的目标.广告传播的有效策略是市场化的要求,更是媒体营销、开发和稳定广告客户群的指南.回头总结广告营销的经验教训,回顾统计广告客户流失和增加等变化趋势,能为优质客户群的开发提供方向。处在大媒体传播的今天,为了稳固气象影视广告市场,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广告的有效性研究和集中客户群开发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广告有效,才能获得客户的好评,媒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 摘要:随着LED技术的逐渐成熟,LED大屏幕在电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目前LED大屏幕的点距还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针对LED大屏幕的应用还属于空白.本文针对LED大屏幕的缺点和优势,分别从色彩还原、分辨率、灯光布置、画面与构图及应用实践等角度,探究LED大屏幕的精细背景显示应用的技术瓶颈和破解方法,为气象影视节目制作的多元化寻求一条可行之路.
  • 摘要:作为最基础的数字特技之一,抠像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而抠像效果出现的一些图像质量问题,也自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华风影视集团所使用的THOMSON DD35型号的切换台以及演播室的灯光系统进行阐述,详细说明切换台设置和布光方式的不同对抠像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对做好抠像进行分析.
  • 摘要:在构成电视画面的诸多元素中,光线是完成图像造型的重要工具,对事物提供形象的再创作,实现节目的创作意图,完成主题内容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有效地选择运用各种照明工具,合理科学的布光方法,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阐述了布光的概念和虚拟演播室的布光方法,指出虚拟演播室布光通常采用三点式布光和大平光布光相结合的方法,即由主光、副光和轮廓光三点照明作为人物光,以大平光布光法照明作为背景光,再加以修饰光达到立体布光效果。
  • 摘要:本文依据视频测量原理、色键特技原理,介绍了示波器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方法,针对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抠像效果的检验、背景天气图形的亮度、色度指标等常见参数的读取与测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录制画面与示波器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针对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录制质量的把控、演播室布光环境的检验等相关制作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测量办法.
  • 摘要:本文结合《气象万千》栏目两年多来创作自然灾害纪实电视节目的实践,从节目的叙事策略、表现手法、表述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探索如何提升自然灾害纪实节目的品质.
  • 摘要:通过对广西气象防灾减灾系列电视科普片的研制,发现在用画面表现广西气象灾害典型事件方面,必须采用多种纪实拍摄手法,才能弥补历史气象可视化资料严重不足的缺憾.同时,运用不同的编排技巧,把多种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影视屏幕上"还原"出历史气象灾害典型事件.
  • 摘要:本文从文学批评和文艺批评理论入手,讨论研究了批评理论向气象影视业的引入,以及对气象信息进行批评的必要性、可行性,对批评对象和批评主体分别进行了规划和研究,对气象信息批评的范围和效果进行了预评估.期望通过对气象信息的批评,拓展气象影视的领域、扩大气象影视的影响力,并为进一步进入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新媒体打下良好基础.
  • 摘要:电视似乎常常是关于谈话的.作为一种媒体,它确实是由可视的谈话构成的.《气象今日谈》是中国气象频道目前唯一一档常态化播出的电视专访节目,问题设计成为了专访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以2011年春节特别节目《西部十年风云访谈录》为例,介绍该节目相比以往节目的根本性转变,并选取其中一期进行样本分析,指出问题设计上的信息超重、缺乏典型案例等误区,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方案,包括确立既定目标,落实既定目标,专访节目中,人要有故事,故事有细节,观众记得住。提前设目标,案例要典型,以点来带面,四两拨千斤。信息不超重,主题才集中,提问不空泛,才切中要害。微观和宏观,视目标决定,问题设计好,节目才好看。以上是从“问题设计”角度对《西部十年风云访谈录》的“实验报告”,同时也为改版中的《气象今日谈》的问题设计提供了方向参考。
  • 摘要:近年来中国气象频道在各省顺利落地形成遍地开花盛况的同时,也面临着拓宽市场,吸引更多受众眼球的使命,为了更好提升气象信息的触达率,各省亟需采取一定的营销战略提高气象频道的覆盖率和收视率.本文以气象频道在吉林省的营销战略为例,从产品战略、价格战略、传播战略和售后战略四个方面入手探究作为收费的专业气象频道如何正确营销,指出研究电视频道的整合营销传播,实现营销即传播的理念至关重要。气象频道需要通过多种营销策略的组合实用,逐步强化频道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黏度,大幅度提高观众的注意力、忠诚度和满意度,争取早日成为电视市场的宠儿。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连续报道在气象类电视新闻中应用的意义和湖南气象影视中心应用气象新闻连续报道的发展历程,之后结合自身电视气象新闻工作的实际经验对气象新闻连续报道的策划和应用技巧加以阐述.主要从保证真实性、突出重要性、注重服务性、强调科学性、发展创新型、倾向多元性6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气象新闻连续报道的应用技巧.
  • 摘要:当今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由单向的接受信息,变成可以主动获取、筛选、掌控信息.作为一名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与时俱进的传播意识,从微博中汲取精神,建立起全新的气象节目主持人"微播意识",并指出不需要给“微播意识”任何定义,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笔者认为,一切创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能被大众所认可并且能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意识,都是“微播意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意识都在不断地丰富着他的内涵和外延。气象节目主持人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灵魂人物,也应善于从一切成功案例中汲取营养,建立起全新的“微播意识”,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及自我修养,建立气象主播品牌,在自己的角色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
  • 摘要:主持人播音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但是通常所说的"分寸感"是很重要的度的问题.首先,区分好"本我"和"非我"是很重要的"分寸感";而在有声语言中,既要注意情、声、气的控制,又要协调统一,使之尽善尽美;另外,主持人的"分寸感"把握,还要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注意观众的心理需求;同时,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还需要有原创性.
  • 摘要:娱乐思潮的悄然兴起使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也给气象影视服务带来了契机和挑战.传统意义上的气象节目应顺势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积极引入娱乐元素,寓教于乐,使气象节目更适应大众潮流、更具生命力;增加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尝试更多的节目样式同时也必须正确把握气象节目的方向和尺度,避免庸俗化的倾向,指出面对海量信息,受众注意力遂成为稀缺资源,如何抓住、开发受众的“眼球”资源,是令各大媒体绞尽脑汁的一件事情。电视气象节目如果能够做到不仅传递气象信息,而且是让观众在结束了一天的疲劳之后,放松心情感受娱乐地接受到气象信息,这的确是一个吸引受众注意力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看完节目依然不知道明天的天气预报,就未免得不偿失了,因此,气象节目有必要娱乐化发展,但也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分寸。同时,还要认识到气象节目娱乐化不是气象影视服务的唯一形式,对某些特定内容,某些特定人群不一定适合,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 摘要:本文从气象编导节目制作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了建立气象编导素材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针对整个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整个素材库的管理和存储上提出了分布式和开放共享的理念.相信在新媒体时代这样一个素材库的建设,将会使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上更加快捷,特别是对于各种突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都能够在节目中通过和历史素材的比较进行科学生动地解释.随着素材库的不断积累,其重要地位将愈显突出.
  • 摘要:气象资讯节目虽然已在全国开展多年,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旅游气象站》是青海气象影视中心的第一套气象资讯节目,通过对《旅游气象站》创办宗旨、节目定位、节目内容以及节目特色和亮点的介绍,阐述了对气象资讯节目的理解.同时,对目前气象资讯节目在省级气象影视制作部门难以开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即信息很多但很杂很乱,需要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的,如一些生活气象知识。专业性较强,编导难以掌握,需要专家提供支持的,如农业气象节目。既没有现成资料,也没有专家可以咨询,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如生活气象的一些领域,气象与美发、气象与钓鱼等,目前还缺少比较深入的研究,需要通过大量调查甚至试验来寻找相互之间的联系。气象资讯节目代表着电视气象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在工作中不断求索,将公众气象服务做得更好,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 摘要:2010年5月10日,河北首个日播少儿气象节目《宝贝说天气》正式亮相荧屏,节目由小朋友担当主持人,以少儿和家长为主要收视群体,节目开播近一年来,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的喜欢.本文就《宝贝说天气》节目的整体策划、节目录制播出的运行经验、未来节目形式的设想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提出打造气象台里的“演播室”,气象观测场进行外景录制,动画卡通天气预报,采用主持人与小朋友互动播报的形式,与传统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相比,少儿气象节目还处于一个“新兴”和“年轻”状态,在节目的内容、表现形式、节目的运行等方面,还需要广大气象影视工作者去深入挖掘和大胆创新。
  •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电视旅游节目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各种类型的旅游节目中,气象旅游节目以其传播信息的独有性而具有较高的收视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气象旅游节目就非常完美.面对观众对旅游信息的诸多需求,只提供天气预报信息的气象旅游节目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气象旅游节目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如何做好融知识性、实用性、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的气象旅游节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应当根据天气,为不同需求的观众推荐旅游目的地,更具有针对性,在美的欣赏中传播气象知识,用诗情画意展现气象万千,讲述“天气的故事”,从而为节目增添异彩,而且还可以提高气象旅游类节目的文化品质。
  •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少儿气象节目制作难度较大,所面临的挑战也较多,当今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孩子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精神的变化,创作出让他们能够接受和喜爱的少儿气象节目,已成为气象影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小小气象站》为例,讲述了黑龙江省少儿气象节目的探索与创新过程,指出节目文稿独具特色,充分发挥音乐功效,丰富全面的动画库,节目形式互动多彩,培养爱孩子的主持人,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 由于栏目策划定位准确,内容和形式新颖活跃,契合小观众的收视心理,节目开播以来,在社会和广电部门中获得了广泛好评和认知度,《小小气象站》甚至一度超过了黑龙江省少儿频道其他栏目的收视率。
  • 摘要:本文对青岛市气象局在播的电视和广播两档访谈节目,以及正在推进中的一档电视访谈节目进行回顾和思考,主要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包装、剪辑和主持艺术以及制作技术方面进行剖析.剖析中看到了节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节目枯燥、平淡,主持人的引导能力不够等比较明显的缺点.文章最后提出了增强节目的故事性、互动性,增加节目信息量的改进方向.
  • 摘要:数字时代,数字电视为受众提供的更丰富的频道和服务选择,会导致受众收视行为的进一步细分化和碎片化.数字时代看数字电视,怎样吸引受众的眼球,专业频道打造个性化服务将是重要之举.本文以气象频道的《四季养生堂》节目为例,探讨气象生活类栏目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包括内容上气象要素、气候特点和养生知识紧密结合,节目导视“先声夺人”,主持人的个性与节目风格有机融合,四季包装清新悦目,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气象生活类节目在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巨大的操作空间。《四季养生堂》节目,主持人宣讲式给观众传授的信息可能过于单一,跟受众的互动还需加强,这就需要我们突破固有理念,拓宽思路,在节目形态和表现方式上进一步创新。在满足观众个性化收视需求的基础上,还要针对观众越来越精深化的兴趣提供更深层次的节目内容,创造更多更好的品牌节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