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生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生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生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11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会议文集: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左、右归丸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脑组织中凋亡蛋白Fas、Bax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68-86,MBP68-86)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体重体温变化,饮食和饮水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发病率、死亡率、潜伏期及病程变化。取脑和脊髓,HE染色后进行病理观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Fas、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明显减轻病灶区域的炎性细胞浸润,对Fas、Bax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激素组类似。结论:左、右归丸均有防治小鼠EAE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蚩白Fas、Bax的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芪卫颗粒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卫颗粒组、缬沙坦组,将C57BIJ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芪卫颗粒组予芪卫颗粒按生药20g·kg-1·d1灌胃,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mg·kg-1·d-1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处理16周,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蚩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6F—β1)、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CR及CCr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萎缩、空泡变性,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表现明显。经芪卫颗粒、缬沙坦处理后,上述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或0.05),但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E-cadherin表达减弱(P<0.05),T6F—β1及α—SMA表达增强(P<0.01)。经芪卫颗粒、缬沙坦处理后,上述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或0.05),但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荧光定量检测E—cadherin、TGF—β1及α—SMA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芪卫颗粒可能通过增强E—cadherin、减弱TGF—β1及α—SMA的表达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而减缓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理冲汤对大鼠实验性子宫肌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雌孕激素双重造模法,复制大鼠子宫肌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大鼠连续灌胃4周。观察大鼠子宫大体形态,统计分析比较子宫系数和子宫横径;透射电镜下观察子宫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理冲汤灌胃能显著降低子宫肌瘤大鼠的子宫重量,减小子宫系数,缩小宫颈和宫体处最大直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理冲汤能有效的改善雌、孕激素负荷人鼠子宫的细胞超微结构病变,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结论:经理冲汤治疗后,实验性大鼠子宫体积缩小,改善子宫肌瘤细胞的超微结构,使其接近正常细胞结构,进而起到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理冲汤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理冲汤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雌、孕激素共同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灌胃给予理冲汤4周,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同时,HE染色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平滑肌病理改变。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E2、P、L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理冲汤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E2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冲汤小剂量组亦能明显降低E2、P、LH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理冲汤对血清LSH水平的影响,各组之间比较尚无统计学意义。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模型对照组大鼠子宫平滑肌增生、肌层增厚,肌细胞排列紊乱。理冲汤大剂组平滑肌层较厚,肌细胞排列整齐,胞核呈长梭形或杆状,核仁不清。理冲汤小剂组平滑肌层较薄,肌细胞排列整齐,胞核呈长梭形或杆状,核仁不清。结论:理冲汤能明显降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和促卵泡成熟素水平,并能改善子宫平滑肌的病理状态,提示理冲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改善子宫平滑肌的病理状态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黑绛丹对人鼠Ⅳ°放射性皮炎的疗效及创面组织形态学和胶原变化的影响。方法:60C0γ射线6000cGy一次照射雌性Wistar大鼠,建立Ⅳ°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黑绛丹、rhEGF、Trolox和生理盐水治疗,并以同批次正常大鼠为空白组,分别于大鼠Ⅳ°放射性皮炎模型建立后第1、6、11、16、21天测量创面面积,在第11、21天各纽麻醉6只大鼠进行创面组织取材并进行HE染色、维多利亚监+丽春红S双重组合染色和1%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及胶原变化。结果:第6、11、16、21天,黑绛丹组创面面积小于模型组和Trolox组,大于rhEGF组(P<0.05)。21天治疗后,黑绛丹组创面组织炎症细胞少于模型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以及I型和III型胶原较模型组增多。结论:黑绛丹能加速大鼠Ⅳ。放射性皮炎创面的愈合,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弹力纤维和胶原的修复。
  • 摘要:腹泻是夏季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轻者疲乏无力,重者可致虚脱,不可轻视。毛进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方证思辨、活用经方,法依《伤寒杂病论》,约遵《神农本草经》,善抓主证,首选经方,且疗效甚好,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心得和体会。本文将毛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夏季腹泻的学术经验进行介绍。并通过太阴病以及厥阴病两例病例的中医治疗对毛进军教授的中医理论进行了阐述。
  • 摘要:目的:对一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患者的患病经过进行了分析,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贫血。入院后ECG: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右室肥大。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重,心影大。腹部超声:肝大,肝淤血,脾大,少量腹水。彩色多普勒:右心房窒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重度),主动脉无冠状窦与右心房可见交通,通道宽约1.0cm,可见蓝色血流通过缺损处进入右心房。无冠状窦未见明显瘤样扩张。入院后确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主动脉无冠状窦右房痿。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体温控制后转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手术治疗。结果: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效果良好,80-90%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本例患者以肺部感染入院,但存在无法解释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胸哥左缘闻及连续性杂音,3-4肋间最响,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明确诊断。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明确窦瘤起源部位、内口大小、瘤囊及其穿破方向、分流量、肺动脉压力以及有无合并主动脉瓣脱垂、错位、关闭不全程度、室缺类型、大小及其与窦瘤的关系等,同时可具有类似连续性杂音的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以及冠状动脉心腔痿等。本病一经确诊,应积极行术前准备,尽早手术治疗。
  • 摘要:从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对中医单方及复方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了分析总结,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实验研究可综述如下几个方面:①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抗脂质过氧化②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促进其凋亡⑨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④调节细胞因子。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独具优势,研究方面呈多方向,多层次;作用机理为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今后加强对肝纤维化发展规律认识,掌握病理特点,分析其主要证型,结合体质情况,优化组合,多方多法联用而制定复方,达到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有机结合,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水平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20%~25%,40~50岁妇女高达51.2%~60%。多数学者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女性激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与遗传因素、生长因子、免疫细胞、微量元素等几个方面对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 摘要: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多数脑缺血患者都有偏瘫或认知障碍等后遗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人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脑缺血早期可导致梗死区细胞急性坏死,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继而引发缺血半影区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从而造成人量神经元丢失,然而现有的治疗方法很难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并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
  • 摘要:本人从国际癌症论坛中体会到一些西医的利与弊和中医的防治优势,结合本人从中医保健小疗法中尝试的甜头,坚定了自己学中医用中医的念头。并且针对现今市场导向有些混乱、年轻人学中医时的困惑提出我自己的见解和出路看法。
  • 摘要:分析《伤寒论》有关针灸的条文,归纳其对针灸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主要有:针灸治病,重在辨证论治:针法、灸法各有所宜,各有所禁;针药并用,驱邪外出:针灸治未病,防传变;有一定的局限性。
  • 摘要:温药和之,是根据痰饮证的基本情况提出的,为治疗痰饮证的一般方法。至于其具体治法,则应辨证论治,根据其标本,虚实,表里,寒热的具体情况,或温补,或和中、发表、分利,或清热,或攻逐,作出恰中病情的妥善处理,方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摘要:本文对生活质量的概念、应用及生活质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对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jple Scl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冈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等相关,病程经过反复缓解与复发,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优劣。多发性硬化中医分型目前缺乏统一、公认、客观的标准,所涉及证型多而繁杂,治疗上也各有侧重,疗效评价标准亦参差不齐,因此其中医诊疗急需一种客观性强,方便直观且更为细致的途径。本文将在阐述由朱文锋教授创立并提出的证素辩证理论特色和优势、多发性硬化诊断和辨证现状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医分型思路。
  •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是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所致,肝肾阴虚、络气虚滞、脉络瘀阻、经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络虚与络瘀并存是本病的特征,治疗当以通补为宜,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主。
  • 摘要:慢性重型肝炎是我国重型肝炎中的主要类型,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既有毒、瘀、痰、湿之实邪祸害,又有肝、脾、肾脏器受损之正虚。在中医药治疗上分内外途经治疗,现就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随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的不断应用,药物动力学得到了发展,并且在临床前的新药研究与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方面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样品预处理、检测方法两个方面介绍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并总结近年来胡椒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成果。
  •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sC)超过3.5亿,主要分布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有将近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AsC的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中医学的理论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唯有人体正气不足,对HBV无免疫应答,才会让病毒在体内长期停留而变成慢性携带者。很多AsC尽管肝功能异常却无临床症状,为中医的辨证论治造成一定的困难。由于体质决定着个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因此对这部分HBV感染者进行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探讨其免疫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等免状态特征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比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综述了帕金森病病理机制的研究现况,并从中药防治PD及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抑制神经免疫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兴奋性毒性、抑制细胞凋亡和抑制蛋白质异常聚集多方面,系统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实验研究的进展。
  •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困扰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综述DPN的发病机制,有血管、代谢、神经营养因子及自身免疫等各种因素。而且其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西医的特点,也有中药的特色。
  • 摘要:综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病因病机(气阴两虚、脾肾亏虚、痰瘀阻滞、肾络瘾瘕、毒损肾络、辨证论治(分型论治、专方专法施治)和机理研究(改善糖代谢紊乱、对细胞冈子的调节作用、调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抗氧化应激反应)等3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 摘要:本文对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中医体质学说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做了综述,以探讨体质因素在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发病中的作用。
  • 摘要:目的:介绍荜茇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为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加以综述,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对荜茇的研究现状。结果:荜茇中分离得剑50余种化合物,大多为生物碱及酰胺类,也含有少量的萜类、木脂素类化合物;荜茇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抗菌消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方面。结论:荜芨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应该加强荜茇药材的质量控制及有效成分的体内代谢等方面,有望将荜茇开发成为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结合介入、静脉全身化疗和HIFU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等检索近年来有关中药结合介入、静脉全身化疗和HIFU治疗胰腺癌的原始文献,综合评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现状。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受益率、远期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等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可以起到增加效果的作用,以提高临床受益率、远期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等。
  •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损伤后修复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损伤后微环境的改变造成轴突再生分散且不完全,即使形成生长锥也很难建立功能性突触。目前关于轴突再生的研究中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较多,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可能与CNS微环境中存在抑制冈子有关。轴突的再生对CNS损伤后功能的修复和建立,对神经元的保护和抑制迟发性死亡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神经再生抑制因子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轴突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药降低中枢神经抑制因子的抑制作用,改善轴突损伤后的微环境,促进轴突再生的研究已初见端倪。但目前对神经再生抑制因子的实验研究还比较局限,且作用机制的研究及阐述不够系统,今后应深入开展中医药调节中枢神经再生抑制因子的实验研究。
  • 摘要:目的: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从抗氧化能力、HPAT(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骨代谢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进行比较。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模拟大鼠衰老模型,同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溶液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以血清MDA(丙二醛)含量、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肝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肾上腺、胸腺及脾脏脏器指数,外周全血CD4+、CD8+值,血清COR(皮质醇)、BGP(骨钙素)及血浆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为指标,对模型进行评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肾虚衰老模型组肝脏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肾虚衰老模型组血浆ACTH含量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比,肾虚衰老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血清GSH—Px活力降低(P<0.01,P<0.05),肾上腺指数降低(P<0.05,P<0.01),血清CoR含量减少(P<0.05),血浆CRH含量增高(P<0.05,P<0.01),血清BGP含量显著降低(P<0.01),CD4+值、CD8+值降低(P<0.05,P<0.01),CD4+/CD8+比值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虚衰老模型抗氧化能力降低,HPAT轴功能紊乱,骨代谢异常。而D-半乳糖衰老模型仅在抗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 摘要:目的:比较胶体磨、饱和水溶液两种方法制备不同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效果及工艺条件,探索各自工艺条件与挥发油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挥发油成分选择性包合的规律。方法:首先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四种中药挥发油-甘松、砂仁.干姜、当归挥发油进行两种方法制备工艺优选,使用TLC、IR、扫描电镜等方法对优化工艺包合物进行评价和比较。对包合物进行水蒸汽蒸馏提取获得包合油,并采用GC-MS分析对包合前后成分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验证包合物已形成,但两种方法制备的包合物在物相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四种挥发油的胶体磨法包合效果大都优于饱和水溶液法,两种方法包合工艺条件与挥发油的物理性质间存在一定关系;两种方法对同一挥发油所含成分的选择性包合存在差异。结论:胶体磨法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更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需求;比重和折光率高的挥发油,采用胶体磨法包合时需要的加水量和包合时间偏高,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时需要的物料比和包合温度偏高;胶体磨法比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的包合物所含化学成分分子量范围扩大,但成分种类大都减少。
  • 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同步测定荜茇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的含量,为荜茇药材多指标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荜茇药材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为指标成分,应用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0.25%甲酸-甲醇(35:65),流速为lmL·mim-1,检测波长为343nm,柱温为40℃。结果: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和102.2%,RSD分别为2.6%和2.5%。建立了同时对荜茇中的2个成分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用于不同来源的荜茇各成分的测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良好,为中药材荜茇提供了更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攻毒扶止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瘦素(LEP)、胰岛素(INS)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与四氯化碳(CCl4)制备NASH大鼠模型,分别用乙肝系列中成药(乙肝清解解毒颗粒、乙肝益气解郁颗粒、乙肝养阴活血颗粒)、辛伐他丁溶液进行灌胃。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丁组,清热解毒组,益气解郁组,养阴活血组,清热解毒合益气解郁组(简称清解合益气),清热解毒合养阴活血组(简称清解合养阴)共8组,每组12只。用药4周后显微镜下观察NASH大鼠肝脏HE染色切片,并对肝组织病变程度评分。检测肝功能、血脂、LEP、INS情况。结果:模型组肝组织病变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总胆同醇(TC)升高明显(p<0.01),LEP、INS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组均可降低LEP水平,肝组织病变评分降低。中药组的ALT、AST、TC、LEP、INS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或p<0.01);辛伐他丁组能降低ALT、IN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SH大鼠体内有明显LEP、INS水平升高趋势。治疗组均能降低大鼠体内LEP、INS水平。通过各类指标的检测,中药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证明攻毒扶正法治疗NASH大鼠有切实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消渴康对DN大鼠肾功能及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单侧肾切除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DN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氯沙坦对照组和消渴康大、中、小治疗组,分别与正常组对比,观察消渴康对Ⅰ)N大鼠肾功能和P38MAPK表达的影响。结果:消渴康对DN大鼠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显著降低P38MAPK的表达。结论:消渴康对延缓DN大鼠肾病进展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同本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DN)肾小管间质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N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组和同本通络汤大、中、小治疗组,观察同本通络汤对DN大鼠血糖、肾功能、肾小管病理损伤及肾小管间质P38MAPK表达的影响。结果:固本通络汤对DN大鼠血糖、肾功能、肾小管损病理伤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肾小管间质P38MAPK的表达。结论:同本通络汤能够明显降低肾小管间质P38MAPK表达,延缓DN大鼠肾脏病理进程,并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采用维生素D3结合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比较造模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从心电图可以看出:模型组的QRS波显著变宽,振幅偏高,ST段抬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心率明显的降低(*P<0.05),QT及PR间期均显著性延长(*P<0.05),T波及ST段抬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AS大鼠冠状动脉供血下降,心肌有传导阻滞,并伴有心肌缺血症状。
  • 摘要:目的:探讨截断逆挽方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死亡率,增加生存时间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人血清白蛋白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后,中药组给予截断逆挽方灌胃三天。再给予中药组和模型组D-GalN400mg/Kg加LPSl00 μg/Kg同时腹腔注射。注药后模型组和中药组各分为四组:4、8、12h后各麻醉后处死一组,取肝组织保存;余观察24h死亡率并记录生存时间。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检测肝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模型组24h死亡率为66.7%,生存时间为(17.250±5.3456)h;中药组为死亡率为16.7%,生存时间为(22.2504±4.2866)h。结论:截断逆挽方有效降低ACLF大鼠死亡率,可能是通过减少肝细胞凋亡数量或将部分肝细胞坏死转化为凋亡状态。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络宁(TLN)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氧化应激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55只,随机选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余43只大鼠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DM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糖络宁组、α硫辛酸组。两给药组干预4个月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检测坐骨神经MDA含量,SOD、CAT活力和Caspase-3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k<0.05),SOD、CAT的活力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络宁组的MI)A含量和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P<0.05),SOD、CAT的活力明显升高(P<0.05)。糖络宁组的MDA含量、Caspase-3活性和SOD、CAT的活力,与α-硫辛酸组相比无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部分纤维髓鞘增厚或松解,轻度轴索变性。糖络宁组仅见少数纤维髓鞘松解,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中药复方糖络宁可能通过提高SOD、CAT的活力、清除脂质氧化终产物MDA,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过氧化损伤,减少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延缓DPN的进展。
  •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高彦彬教授在多年的临证经验中认为其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因虚致瘀,虚瘀互结,痹阻经络;临床根据病程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分为气阴两伤,瘀血阻络;肝肾阴虚,瘀血阻络;阴损及刚,阴阳两虚,痰瘀阻络证型;治疗上予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补气健脾、温阳补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等法,合理运用引经药和虫类药,并配合针灸、推拿按摩和外洗疗法,取得了良好疗效。
  • 摘要:纵观古今,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清心莲子饮多被用来治疗肾系疾病。张洪义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发现人多数白领阶层火眠的基本病机与清心莲子饮的病机基本相符,且用清心莲子饮治疗的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波谱分析定量评价多发性硬化轴索损伤程度,评价二黄方对降低复发率和对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急性期行标准化甲强龙冲击疗法的同时服用二黄方,缓解期继续服用二黄方,半年随访一次,比较二黄方治疗前后年复发率、病灶和对侧正常外观白质两者的NAA、CR、NAA/CR水平的差异。结果:病灶侧NAA/CR水平与疾病病程长短相关,相关系数0.429,P=0.006,病程越长,NAA/CR水平越低;年复发率治疗前0.75±0.53,治疗后0.21±0.13,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侧NAA/CR水平治疗前2.05±0.68,治疗后1.70±0.7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病程的延长,轴索损伤逐渐严重,长期服用二黄方(半年及以上)能有效减少复发,延缓轴索损伤进程。
  •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彦彬教授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肝肾两脏联系尤为密切,从肝肾立论,抓目疾之根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认为络病理论贯彻其全程,辩证分型中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气血阴阳虚损为本,目络瘀阻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为主;同时结合整体症状与局部眼底改变,动态辩证,灵活施治,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学无糖尿病肾病这一病名,高彦彬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病位始终不离肾脏,从尿中出现微量蛋白直到终末期肾衰,在漫长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尿浊、水肿、胀满、关格等一系列表现均属于肾病范畴,而这种肾病是继发于消渴病。因此主张将消渴病日久出现的水肿、尿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命名为“消渴病肾病”。本文从中医角度对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病的中医药治疗以及西医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
  • 摘要:本文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以及中药治疗情况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痰瘀阻络、瘀血阻络、气虚血瘀或阴虚血瘀一气阴两虚血瘀一刚虚血瘀一肝。肾亏虚血瘀为期病机演变规律。治疗手段主要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活血化瘀通络、益气、养阴、温阳、通络等为法为主要治则,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发挥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 摘要: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展过程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个重要的发病环节。中医毒损肝络理论认为,NASH发病乃外毒、内毒侵袭,最终毒损肝络所致,因此“邪毒”是NASH的病理关键。肝脏具有“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应体用同调。本文认为对NASH应采用攻毒扶正法进行防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要治法,合理选方用药。
  •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属于中医“痞满”、“积滞”、“胃脘痛”范畴。近年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较多,各医家对于本病的证候分型尚未达成统一意见,从2型剑11型不等,本文从胃动力、胃敏感性、心理等不同发病机制的角度,总结了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因素,并对不同中医证候在西医亚型的分布差异进行了阐述。
  • 摘要: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是阴虚质、气虚质和湿热质,阴虚质AsC人群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细胞癌;气虚质AsC人群可以长期的处于免疫耐受的状态且造成慢性肝纤维化;湿热质AsC人群毒损肝络,可较早出现肝组织损伤。三种体质的免疫状态不尽相同,阴虚质AsC人群免疫抵抗力和应激力相对下降,气虚质AsC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可出现免疫耐受,湿热质AsC人群可表现为免疫应答增强。三者应区分开来,辨体论治,以达最佳疗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